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

时间:2019-05-13 19: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

五.升华和凝华

[知识提要]

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变成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要特别注意:在许多情况下,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转化时,往往要经过液态这个“中间”过程,这些都不是升华和凝华。

[分级导练]

一.填空题

1.如图1-12所示,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 ,这是 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 态的碘,这是碘的 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 而造成的损失。

2.灯泡用久后,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由于高温钨丝的 产生的钨蒸汽又在较低温度的灯泡内发生 的缘故.图1-12 3.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 .

4.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由_________变化而来,属于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表面.在北方,冬天戴眼镜从外面到暖和的房间,镜片上会出现雾。这是 现象;用电烙铁把锡焊紧电子元件,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现象。

5.200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6.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

爱心 用心 专心7.冬天,早晨路边的草地上盖着一层霜,它是由(填物态形式)的水蒸汽直接变成 的小水晶,这个过程叫做 ,物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 热.二.选择题

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3.在北国冰城—— 吉林市,冬天的早晨会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即“雾淞”,它在形成的过程中()

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7.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冷凝成的大量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

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8.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蔡山二中:刘健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的最后两种物态变化。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及其变化条件。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学生总是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然经过液态阶段,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结果推断一些现象到底是不是升华和凝华就显的尤为关健。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南方较为少见,因此课堂上展示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就非常重要。

本节课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具准备】

樟脑丸 树枝 密封着碘粒的玻璃管 热水 冷水

烧瓶

固体清香剂 香皂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西南干旱

人工降雨

引入新课

播放西南干旱视频,指出缓解旱情的方法:人工降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中抛洒干冰能够引起降雨?引入课题。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1、复习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学生猜想。

液态

固态

气态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分别给两位同学固体清香剂、香皂观察它们是否会升华)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4、消除误解:讲解固体清香剂、香皂的升华

三、分析现象,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他们发现的固,气之间直接转化的实例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白炽灯,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樟脑丸,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介绍樟脑丸与卫生球的区别,培养环保意识

4、尝试解释“室内飘雪”的现象

5、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形成霜,霜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2、北方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3、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五、归纳小结

六、STS :关注环境、节约用水

课堂调查:今天,你节水了吗?

七、课外调查:

查资料,了解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 升华和凝华

1.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B)A.凝固 熔化

B.凝华 熔化 C.凝华 液化

D.凝固 液化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D)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曾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B)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4.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因为(B)A.汽化 B.升华 C.蒸发 D.熔化

5.(2015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6.(2015山东东营中考)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C)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7.(2015山东潍坊中考)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B)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知识点二 水循环

8.(2015四川达州中考)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 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内侧(填“内侧”或“外侧”)。

9.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0.(2015江苏苏州中考)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1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考点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C)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4.(2016广东广州中考)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C)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5.(2016辽宁盘锦中考)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B)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16.(2016山东潍坊中考)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17.(2016广西北海中考)下列现象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18.(2015湖北宜昌中考)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吸热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C)3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对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比较难观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和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知道升华和知道凝华概念 2.认识升华吸热,知道凝华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认识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四、重点、难点

1、重点: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掌握其概念

2;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方法是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胶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碘、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

教师:碘的升华演示实验器材;电教平台,有关视频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以下物品新旧白炽灯各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熔化)(吸)

()()

固体

液体

气体

()()

()()

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和探索思维。

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

(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 “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 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 凝华”的认识。

(五)、小结

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B卫生球变小了 C.霜的形成

D.雾、露的形成 E.水结冰

F.夏天衣服被晒干 G.冰化成水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I.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

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物态变化的分析

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升华凝华评课稿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 冷集三中

许强

优点:

1、王老师讲的“升华与凝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四个物态变化后的一节物态变化课,本节课王老师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盲目、简单的认识问题上升到有理有据地理解问题,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给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讲述内容时按照“实验探究——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2、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并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之前,语言强调到位,然后归纳得出升华、凝华的定义,在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时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节的难点是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得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后,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无论回答六个物态变化中的哪一个,都能得心应手,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不足:

1、得出结论后,想以水的三态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来贯穿,有的地方过渡很好,如解释完舞台上的白雾到水的三态,有的地方过渡的较生硬,如过渡到科学世界的回答问题。

2、如果习题容量再大一些,难度上再增加些层次感,效果会更好。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二)同步练习(无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