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9: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

第一篇: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

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

研究及其应用

□齐同军张燕王赟萃

(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信息中心,杭州市体育场路238号,310003)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数字执法”管理模式为例,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与研究,并结合应用分析科技强队的实际效果。另外,结合我国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管理难题,分析该系统建设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执法模式

前言

自2005年9月起,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在日常的执法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工作习惯陆续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是,查证规划类案件时,直接在电脑上调阅相关规划档案就行了,再不用打申报等审批,原来要至少耗时一周的求证过程现在几分钟就行“搞定”。接着就是,外出时执勤时,直接在“执法通”终端上“点点划划”就可以完成简易程序案件的网上办理,一般程序案件的部分文书也可以这样现场完成网上制作,再不用当场手写开单,回中队电脑补录了。然后就是,日常巡查时可以“一身轻松”,照相功能集成在了“执法通”终端上,而现场能用到的各种文书通过便携式打印机能现场快速生成,原来执勤时的各类纸质文书和照相机都不用带了,一下子减负不少斤。代码式办案将代码与违法行为、法律依据直接对应起来,一个代码在代表一个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规定了对该行为只能依据一个法律规范中一个条款进行处罚,从而将有效杜绝在法律竞合条件下法律适用的随意性,增强执法工作在法律适用环节的严肃性。

上述这些变化都是杭州市推行“数字化执法”管理模式后产生的。从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执法模式带来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成本的降低、行政资源的节约、行政手段的丰富等益处,具有强的借鉴和研究价值。而该模式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杭州市“数字执法”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一、系统介绍

(一)系统总体

在架构底层,是最基础的开发平台,即基于J2EE多层分布式应用开发环境。

基础平台之上是认证环境和数据资源层、结合了数据访问层,构成系统支撑环境。执法资源数据库包括基 础执法资源数据库、相关部门镜像数据库、执法对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组成数据仓库,并通过数据访问层将业务数据库中通用、公用信息资源集中起来,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共享数据服务。

之上是一个中间件平台层。这个中间件平台层提供了可工作于不同应用内容项目中的核心服务功能,作为基础服务平台支撑在其上开发的应用逻辑的运行。这个中间件平台由组件化的基础工作平台和相应的二次开发接口组成。组件化中间件平台层中是3个核心工作平台:分布式数据交换引擎、流程控制引擎、信息检索引擎,这3个核心工作平台和统一身份管理环境构成了3+1的信息系统基础。

在中间件平台之上的是以模块化方式组织的各种应用系统,实现了反映各个应用系统具体工作的内容,如执法数据库管理系统、“文明卡”系统、定位及跟踪系统等,所有新建设的系统都将被无缝地整合在一起。并提供个性化应用集成功能,实现单点登录和个性化。

最上层的就是展现层,实现界面显示逻辑和集成,信息在浏览器、PDA、手机上展现。

通过以上介绍的完整的支撑架构,形成了杭州市“数字执法”系统一个统一的门户,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就被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的情景。(如图1)

(二)系统功能

杭州市“数字执法”系统建设是一个集资源共享、管理、监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多业务平台,它依托信息网络首次实现对原本分散在杭州市多个委办局的执法资源的收集、梳理、整合、加工和共享,扩大了执法信息共享面,提高了信息共享度;形成了“执法信息链”,将执法业务各相关部门的数据和业务进行紧密结合,便于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集中处理;新型的执法模式使得执法过程更加规范、透明、科学,提高了为民服务质量,提高了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该系统将各项业务流程予以规范,实现了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执法队伍专业化设置的需要。

它主要由以下个子系统构成: 1.执法数据交换平台

根据面向用户原则、数据主题定义的标准化原则、涉及的业务领域的标准化分类原则、数据主题间的可转换原则、数据抽取技术标准化原则和开放型原则等设计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把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载体、不同格式上的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信息孤岛”基于跨平台的异构系统衔接和服务调用技术WebService,满足系统要求简洁、实用、各系统之间方便、灵活衔接、可变化和可扩充的需求。根据相关委办局自身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步完成执法局与投资项目审批中 心、城管办、规划局、环保局、园文局、公安局等局委办单位现有的相关数据信息交换、服务共享等功能;完成机关内部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与上下级机关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标准的接口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基础之上,能提供方便的系统可扩展性为以后的新的信息数据交换提供方便的接入功能。

2.执法资源数据库建设

该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资源数据库、相关部门镜像数据库、执法对象数据库和法律法规数据库。其内容范围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中心、城管办、规划局、环保局、园文局、公安局等局委办单位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整合及相关的项目审批结果信息;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各类行政执法对象的相关信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方便执法人员在行使执法职能的时候为案件执法提供辅助功能,同时信息库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的实现数据库的数据移植、信息管理、容错备份、数据统计、数据存储安全等功能。

3.“执法通”系统

执法队员配备移动终端,通过基于GPRS的无线通信网,接入移动服务器,通过内网与现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与操作。

通过以上无线和有线网络,形成杭州市执法局信息系统一个统一的门户,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就被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的情景。

通过无线网络,现场执法人员能够在“执法通”终端上进行各种执法行为的记录(包括照相、视频、录音等信息),现场查询执法资源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并现场打印出多种文书,完成简易案件全部和一般程序案件部分操作。

4.“文明卡”系统

“文明卡”先期以“门前三包”、建筑工地为突破口,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建档管理,并对其进行信息采集、整合、管理和维护。它与“执法通”子系统充分结合,现场可查询管理对象相关信息、并完成相关的扣点操作,使得执法更加有力有据。

5.定位及跟踪系统

该系统主要采用GPS技术来实现对执法车辆的跟踪管理,系统采用人性化的设计,直观地显现了执法车辆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以保存、回放、多方式查询等手段,了解其分布状况,方便地实现定位及跟踪管理功能。通过实时综合了解,为提高执法反应能力,制定合理应急方案,降低紧急派遣费用,提高综合处理和协调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提供了快速、直观、准确的依据。

6.执法信息监控系统

执法信息监控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公安局现有监控点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控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安局现有监控系统联网,获取公安局现有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图像,实现监控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控调度总指挥中心;移动监控指挥系统;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和重大事件专家预案系统的建设。信息监控系统采用成熟的网络、通信、图像编解码等先进技术,实现快速获取全市重点部位、复杂地段、商贸社区的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多种违法、违章现场信息,准确、直观、快捷地反映和记录现场有关部位的动态情况并进行记录。只要经过授权,任一显示器能显示和控制任一监控点的图像。并且通过

软件或硬件能与其他监控系统联网,可根据优先级调度控制其图像。通过监控网络及时掌握和记录各类城管执 法违法、违章信息,在做好面上管控的同时也便于加强执法内部督察工作,为事后进行责任分析和案件处理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取证难”、“举证难”的问题。

二、推广应用实效

(一)经济效益

该系统的实施促进有效执法、高效执法的实现,由此带来了执法成本、调度成本、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一是由于内外部信息畅通提高案件办理时效,优化办理环节,大幅降低包括车辆油耗、案件调阅、案卷复印等支出在内的执法成本。据估算,单个案件查证的成本可节约200元。按每年一般程序类案件办理约2万件计,可节约行政成本400万元。二是由于强化对执法车辆和人员的动态管理,大幅降低对执法人员及车辆无效派遣产生的调度成本。据估算,处理每件投诉最少节约通讯费、车辆油耗等支出约10元。2007年杭州市城管执法系统共受理群众电话投诉17863件,节约执法成本17.8万元;“数字城管”派遣至我局系统的案卷共268160件,节约调度成本268万多元。三是该项目的实施使得城管执法管理成本大幅降低。首先,该项目使用后市民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原来居高不下的投诉量将减少,相关行政费用相应降低。其次,案件办理的“无纸化”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成本。再次,因该系统提供格式化的法律语言、在线典型案例和法条查询等功能,大大缩短队员的培养周期,相对降低了队员的相关培养成本。

(二)社会效益

进一步推动“廉洁政府”打造。案件处在哪个环节,详情如何,上网查阅便知;一线执法队员今天去了哪里,回放巡查轨迹就清楚;诸如此类,城管执法干部队员仅需点点鼠标,在自己权限范围的详情一览无余。所有流程都处于实时监管范围内,哪项工作没做好,哪个环节出了错,都将在第一时间掌握。借助信息化技术应用,城管执法系统逐渐建立健全了监管机制,尽可能杜绝人情案的出现,遏制“县官不如现管”等不良风气的存在,努力推动执法廉洁,更进一步推动“廉洁政府”打造。

降低执法案件反复发生率。城管执法案件以流动性强、反复率高著称。该项目强化了对执法要素(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动态管理,并实现有效的空间展现,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应急预案制订的时效、精度,使得执法要素调度更及时,执法应急响应更快速。有效的执法配合,快速的执法反应,加大了对行政相对人震慑度,从而降低了执法案件反复发生的频率。同时,该技术也为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提供了便捷。

大幅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有行政相对人上门要求处理案件,但身处中队的内勤人员却无法办理,匆忙要求刚才开出处罚通知书而目前还在路面上巡查的队员赶回处理。这过程中,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可能产生不少的油耗等费用,更重要的是,容易引发行政相对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满。而该系统的实施,使得内勤人员可以看到路面上办理的案件,且所有文书在系统中自动生成,直接可以操作,避免了上述处理情景的发生,方便了当事人。且现场执法队员可通过“执法通”设备登录上网,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民信息咨询,从而大幅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提高广大市民群众满意度。市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价政府部门工作的一杆秤。该系统建设过程中,力求通过量化自由裁量权、规范执法程序、创新监管手段等多种途径,进一步体现执法公开、公平、公正性,提升执

法队伍形象,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执法,增强上级领导、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执法队伍形象得到整体提升。推行该创新项目,对提升队伍形象有三方面益处。一是该系统提供格式化的法律语言选择填充、在线典型案例和法条查询等功能,避免了传统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在现场判断和解释上的偏差,有助于提高队员案件办理效率和水平;二是使用该系统有别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对城管执法干部队员提出了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要求,通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整支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三是该系统实现了案件查处、调度、归档等环节的数字化,过程规范、信息透明、便于监管,约束了队员的日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人情案的出现,获得市民群众普遍认可。

(三)管理效益

保障执法信息畅通,缩短案件办理时间。该项目将分散在城管、规划、园文、环保、工商、交通等多个部门的与城管执法密切相关的审批和监管信息进行共享、整合、梳理,保障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畅通,使城管执法从发现问题到案件定性的查处周期从原来的平均一周时间缩短到现在的“即查即办”,即现场就可通过电脑、“执法通”终端等设备联网快速查询到相关的审批信息,大大减少了原有处理过程中必须到各相关部门调档查阅审批事项等程序,对简易案件做到现场打印处罚文书,一般案件则可在现场录入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输入到终端,做到“简易案件现场办,一般案件记在案”,实现资源快速有效的利用,不仅缩短了办理周期,提高了办案效率,也减少了行政相对人来回跑动次数,节省了相对人的时间,能为相对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规范执法环节,努力打造“阳光执法”。该项目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日常的城管执法工作中,实现科技与执法的结合,起到规范执法工作的作用。一是规范执法流程。通过技术手段设定执法的规范流程,避免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减少由于环节疏忽造成的执法不严密。二是实现执法过程的公开和透明。执法队员在路面巡查中,发现问题即可通过“执法通”终端联入执法专网,做到件件记录在案,既可有效防止执法队员不将案件及时登记上报或者自行撤销案件的现象发生,又方便相对人上网查询案件受理情况和办理进度。同时,执法监管人员在后台可随时了解执法现场案件办理情况,监控案件办理的流程。该项措施能有效预防执法工作中各类弄虚作假的现象,促进“阳光执法”。

强化动态管理,提高队伍监管水平。该项目应用地理信息可实现对全市城管执法要素,主要是执法人员及执法车辆的定位及跟踪,在杭州市域范围内能及时了解执法人员及执法车辆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一方面加强了对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能在紧急状况下根据上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合理调动执法人员及执法车辆提供保障。这将极大地加快城管执法的应急响应时效,提高对行政相对人的震慑力,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

密切部门间协调,形成配合互助机制。城市管理是个综合性课题,要管好城市需要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支持配合。为成功转变城管执法管理模式,提出了“前置取证”概念,即及时获取到我市其他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最新的审批信息,变“事后查证”为“事前支撑”。为此,与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就思想观念、工作体制、信息对称等方面加强了联系与沟通。在此过程中,增进了部门间的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协作,使得部分执法职能交叉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这对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创新

(一)技术创新

1.多业务融合。该项目建立了集中的“数据中心”,使规划、交警、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审批业务系统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业务系统进行了互联互通,实现了部门之间执法类多业务的相互融合。

2.开发完成了可现场执法的“执法通”子系统,涵盖了从发现问题到现场执法文书打印的全过程,在全国城管执法同行中属于首创。

3.将GPS/GIS首次引入到城管执法领域,解决了执法人员日常执法中流动性强,监管难的问题,同时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解决提供了可能。

(二)工作创新

1.格式化法律语言。为提高执法现场队员的工作效率,将执法业务涉及的多部常用法律进行整理归类,挑选其中的关键字,设计了一系列格式化法律语言,共分9大类、60小类、293子类。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仅需要在屏幕上点选正确的分类,相应的法律条款会自动填写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和准确率。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一步深化中。

2.创新法律文书。为适应城管执法法律文书现场打印的需要,参考标准法律文书,自行设计了一整套适用于现场执法工作的法律文书,其法律效力获得法制办、法院等相关部门认可。

(三)机制创新

一是城管执法求证工作“前置”。城管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执行部门,一直处于城市管理工作链的末端,往往是案件发生后,执法队员到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工商管理等部门求证相关的前置批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后再开展后续执法工作,这样不仅耗费诸多财力物力,且过长的求证周期给当事人造成不便,严重影响执法效率。通过该系统建设,城管执法部门变“被动”为“主动”,先期通过沟通协调,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设置数据交换机制,取得执法有用信息,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案件发生时,一线队员能及时获知最新信息,避免了后续查证的诸多手续,省时省力,提高了执法效率。

二是执法案件处置机制创新。在传统的执法模式中,城管执法队员对巡查过程中发现和办理的案件,一般现场开具有关文书,要求相对人到中队接受处理。由于巡查任务尚未完成,执法队员仍需继续在规定路段进行巡查。而相对人到中队进行处理时,现场查案的执法队员可能仍在路上,中队值班人员无法得到案件的详细信息,延误了及时处理时间。该系统将城管执法专网延伸至现场,立案数据及时共享,方便了行政相对人,也减少了路途往返的费用。

三是日常监管应急机制创新。城管执法是个涉及面广、流动性强、反复率高的工作,日常工作中一线队员散布在整座城市中,要想获知其准确位置,只能依靠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逐个联络,调度起来十分困难。通过该系统建设将GPS/GIS技术引入城管执法工作,执法人员及执法车辆两大执法要素的动态分布情况在图中一目了然,调度起来十分方便,且其具有的定位、记录、回放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监管。

四是内部考核监管机制创新。想要获知队员的案件办理情况、巡查位置路线,有相应权限的领导仅需依靠该系统就能及时了解;要想了解相应报表情况,仅需选择符合的条件即刻统计生成。即使不在办公室,上述的

功能也能实现。该系统丰富了城管执法日常的考核监管手段,在工作量减少的同时提高了准确度和效率。

四、应用前景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业作为一项崭新的课题,出现时间不长,在全国范围内尚无统一完善的解决模式,关于其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等都仍处于探索期;且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起步更晚,应用较为分散,针对业务流、业务数据、管理模式等方面没有提出一个针对性强、设计合理、功能完善、应用成熟的“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因此杭州市“数字执法”系统及其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同时,该系统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数字城管”带来执法压力激增。随着“数字城管”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作为其后续主要业务处理部门的城管执法系统,面临的业务压力呈几何增长。而该系统作为业务后续处理端,显示出了很强的应对力,若能实现与“数字城管”系统的无缝连接,做到案件流转无碍、处置结果回传、执行标准一致,则将在全国范围内显示出更强的示范效力。

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投入进行使用,对完善城管执法工作流,创新执法工作体制,规范执法工作环节,加速执法工作效率,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等都有极强的研究和借鉴价值。同时,该项目应用后积累大量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数据,将会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贸易、消费及第三产业等众多领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杭州市“数字执法”系统技术总结报告,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信息中心,2006年; 2.张跃庆、贾克诚、燕秋梅.城市管理概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3.数字城市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4.陈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5.方家平.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天极网,2006年 6.仇保兴副部长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浅谈数字城管系统新应用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

2011-03-16 11:21 环卫科技网 作者:马征 0条评论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施”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并实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城市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人口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及各地加快推进“大部制”改革等特点,原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城市管理发展的新需求,各地城市管理部门纷纷从应用上、功能上提出新思路和新需求。许多城市和地区在原有的“数字城管”基础上,加大项目投资,建设二期项目甚至三期项目,紧密结合民生工程和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数字城管”系统,把城市管理的新思路用科技新手段实现,更好的为政府服务、为市民服务。

一、综合视频监控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相当成熟的系统,在政府行政部门、公安社会治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资源中应用较为普追,怎样有效的利用这些视频资源更好的为城市管理服务,以下是笔者对城市管理中视频资源利用的一些想法:

(一)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城市管理部门通过自建(租赁)模式在城市管理“黑点”、“难点”区域的高点(30层左右建筑物)上安装监控设备,以“面”控为主;利用公安治安街面监控资源,以“点”控为主;利用交(水)警道路(水面)监控资源,以“线”控为主;利用应急办等其他行政单位及社会视频资源对绿地、公园、开放型居民小区、工地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从而减轻城管人员的压力,减少城管巡检人员数量。

利用以上视频资源的关键在于视频共享和整合的集成,如图1所示,在监控系统网络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给视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视频专网(公安视频专网)、VPN网络、运营商裸纤租用(EPON光网络)、专线接入等方式,在城管部门内部建立视频服务独立区域,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又保证了网络的带宽,可以达到视频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

(二)多级联动的视频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以多级联动管理为主,一般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四级),区级和街道级的城市管理单位对属地管理区域更加了解,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对城管案件进行核实核查、立案结案,更加快速准确。视频资源由市级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和管理,区级、街道级通过市级调用,为避免单台设备因为视频调用请求过多而导致当机。采用视频转发方式,将视频转变为流媒体进行传送,区级、街道级可采用BS/CS模式,将视频与城管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视频多级联动以及无缝应用。

图1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三)视频在工地管理的应用

工地管理是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了工地秩序管理和泥头车(散体物料车)管理,也是市民投诉最多的类型之一。工地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快速的了解工地当时的施工秩序,由于工地属于临时性的,因此安装无线移动传输视频系统(CDMA/3G)可以解决管理需要和投资成本将无线移动视频作为视频资源的一类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泥头车管理同样也可以通过视频系统进行管理,在工地门口和建筑废料倾倒处各安装车牌抓拍和识别系统,先将本工地所有的正规泥头车进行登记,在进出工地时,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辨别正规车辆和非法运行车辆,再在注册登记的泥头车上安装GPS设备,预先规划好行使路线,防止泥头车非法倾倒建筑废料。

二、应急调度指挥的应用

由于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集成了众多城市基础资源数据以及其他行政单位的相关数据,因此有不少城市将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和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联系起来。

(一)应息值守的应用

该应用涉及市级应急指挥部门、区级应急部门,以及所有街道等应急单位,这些单位需要通过该系统来完成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梳理、了解、统计各级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如应急值守、指挥调度等,主要服务用户包括:

政府领导:政府领导需要全面掌握了解突发事件信息及应急相关基础知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根据相关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地指挥调度,有效控制事件的进展,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应急指挥部门:通过平台统一信息报告标准规范、管理各项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可形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在现有的基础数据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排。

区级相关应急单位: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如公安、三防、卫生等。这些相关应急单位通过本平台向市应急办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以及接受市领导的指挥调度

街道:可通过本平台全面了解掌握本级单位部门的信息报告,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信息报告工作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的应用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根据预案基于GIS地图对城管资源(车、人)进行搜索、调度、下发指令,并可以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监督事件的其体处理过程如下:紧急案件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在专家组的协助下,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通过案件调度部门迅速调度指挥城管资源,展开对案件的处理工作。

通知联动单位配合,由于案件处理的复杂性,可能会涉及到联动单位配合问题,案件处理时如需要联动单位到达指挥中心共同指挥或者到现场配合工作;汇报处理情况,现场处理人员需随时向指挥中心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可采用电话、短信、GPS终端汇报等方式传送信息。传送的信息可在指挥中心电视屏幕上显示,视频监控中心在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按照中心指挥组的要求提供视频信息,并做好音像记录工作;案件后续处理,紧急案件一般都是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他工作则事后继续处理;反馈处理结果,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和相关的音像记录输入到数据库中。对于没有完成的案件,需要反馈到发送案件的部门,并对没能处理案件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三)预案管理子系统

预案就是针对某件可能发生的事件预先定义的各种执行或报告方案,方案包括的几个主要部分有:详细具体的适用条件、供指挥员参考的文字正文、预先定义好的各种控制参数列表(如对CCTV控制参数等)。当事件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行动方案,将调度指令派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应急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进行归档处理。其中:

文本预案:在对一些很复杂而且周期比较长的案件进行预案,根据不同的职责任务,监督中心以文件的方式下发给各个职责部门。

静态预案:对于一些固定的街道的道路保洁、绿化保养、市政设施等等都有固定负责人员,当那个复杂区出现问题,可以在GIS地图上调出负责人信息,直接语音或者短信调度分派负责人去处理。

动态预案:动态预案是处理紧急案件的,在GIS地图上搜索案发地点附件的动态城管资源,查看这些资源的状态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指挥调度,以达到协同处理案件的效果。

图2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图3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应用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政策,针对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立足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建立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公开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整合利用和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规范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实现对城管信息资源统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主要是为城市管理分布于不同系统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持,将这些服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设置发布。该应用面向大城管横向政府部门、城管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如图2所示。根据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信息资源目录及元数据信息,可以将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项进行配置,并以WEB Service的方式在基于ESB总线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上发布,发布的WEB Service包括服务名称以及接口相关规范。这些服务可以进行授权管理,指定获得此服务调用的应用系统名称及用记,取得权限后的用户可以调用发布的WEB Service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展示和进行其他的扩展开发,同时为后续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分为6个子系统,如图3所示,分别是访问控制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信息浏览子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日志处理子系统和系统出错处理子系统。这6个子系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接口。各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需要调用这6个子系统的服务实现与城市管理资源中心库的数据交互。

四、无线移动通讯的应用

“城管巡检通”和无线视频传输通过该应用使用于“数字城管”系统中,根据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和3G网络的商用推广,无线移动通讯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管理工作中。

(一)传感数据无线通讯的应用

根据城市管理部门业务的扩大,城市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对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部件进行监测和管理,因此可以通过参数采集器(传感器)对桥梁承重、垃圾站地磅、垃圾焚烧炉温度及隧道空气粘稠度等进行采集,或通过DDC控制器对景观灯、路灯等亮化设施进行控制,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接入城管应用系统中,由操作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即减轻了工作量又减少了设备线路的投入。

(二)集群对讲的应用(PTT)

集群对讲(PTT)集成在“城管巡检通”终端上,实现无线对讲机功能,使用全国覆盖的移动网络作为网络载体,安装集群通软件后,便能实现即时的一对一单呼或一对多群组集群对讲通信,无需拨号,通话清晰稳定,不影响“城管巡检通”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集群调度管理工具。

五、信息公开及监督的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作为与市民接触较为频繁的部门之一,信息公开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加行政活动、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下是信息公开及监督的一部分应用:

立案告知:市民投诉城市管理问题后,城市管理部门予以立案的,则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告知,并附有案件编号和处理期限;对于不予立案的,则告知不予立案的原因;

办结回访:对于处理完毕的市民投诉的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进行回访,或通过自动语音(TTS)方式电话回访,系统根据市民回复的短信内容或电话数字健进行确认,回访结果不满意的不予办结;

网络发布:通过城市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提供市民网上投诉、处理进度查询等服务,增加投诉来源,服务于市民。

六、总结

推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我们研究该领域建设的相关人员不断努力的目标。通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从“监管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为城市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动态综合调控发挥出城市公共设施的最佳效能,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满足不断发展的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第三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之研究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之研究

来源:上海市容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摘要:本文着重于从探索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途径、分析影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因素和强化合力要素的建议三方面对形成城管工作合力进行了阐述。其中,探索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途径主要包括了加强与区有关部门和街镇的联系、建立与部门和社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两部分内容;在分析影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因素中,主要对机制、体制和一些原有思维定式所带来的困惑进行了剖析,并就建立和完善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等关键要素上提出了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建议。文章着力通过对城管工作合力的研究,来达到经“合力运作”产生“合力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城管 法制 体制 机制 合力 研究

坚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原则和重要内容,而依法执政体现在执法上的重要环节就是依法执法。树立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法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法,是执法者最重要的特征和标志,执法者不能超越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偏离法律所确立的轨道。但在实际操作上,某一执法主体是不能孤立地、单独地直接面对社会上发生的错综复杂的违法现象,尤其是在法制尚未完善的今天。那么,如何摆脱这一被动局面?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产生一种联动,通过各执法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执法动力的关系,发挥执法要素的最大功能,形成执法的合力。探索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途径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途径,要从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和建立联动机制入手,整合各方资源。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管理作用,综合提升其在城市执法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实力。城管实践中的联合、互动、合作、合力是一种管理行为,能起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

(一)加强与区有关部门和街镇的联系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对形成联动效应、信息传播效应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完善执法效能、提高执法实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1.建立与区有关部门间的双向告知制度

双向告知制度,主要是针对城管大队与各执法部门之间因缺乏相互沟通、难以降低执法成本、形成执法合力而建立的。实践证明:双向告知制度的建立,对形成联动效应、信息传播效应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城管的执法成本,减少盲目性显得尤为必要,也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2.建立与各街道镇信访间的双向告知制度

为了改变信访工作信息渠道的不通畅和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与街道、镇信访部门建立了“信访事项双向告知办法”。目的就是通过该办法,使双方在执法和管理中形成的需要及双方共同处理的信访事项,以告知形式来加强沟通,从而逐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信访网络,为社会的稳定工作服务。

3.建立建设系统各部门间的联系网络

通过建立建设系统各部门的联系网络,集合系统内多部门的物力、人力以及信息资源上的优势,完善了双方的沟通、联系,给各种形式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不定期的例会交

流,横向之间的联合的思路不但是城管搞大型规模整治值得借助的方法,还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对某一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联动之中,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部门力量叠加的“1+1>2”的社会效应。

(二)建立与部门、社会在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确立协同执法的重点,是形成综合执法合力的基础,使大队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性更加紧密。

1.与区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涉及多元化违章现象中,特别是查处一些超越城管职责范围的违章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不能排斥与有关部门的联手合作。采取联合执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势在必行,总体上可以达到互补的效应。

2.与公安部门建立信息互递机制

在综合执法中,常会遇到一些不服执法、不服管理的“顽固性”摊主采取非正常的手法来阻碍正常执法。由于城管队员缺乏一定的强制手段,常使执法陷入被动。对此,城管大队在区委、区府支持下,与区公安分局一起在各派出所(警署)与各城管分队建立监察、治安防控信息互递机制。

3、与区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力量文明共建

这种城市综合执法共建形式:一是与街道镇共建,依靠社区管理的主体力量,营造一种“疏堵结合”的良好环境;二是与区有关部门的强强联手,发挥优势互补作用,通过与区9个有关管理、执法部门的联手,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区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与社会力量共建,从源头上填补管理“真空”,充实和丰富城管社会化的内涵,并通过社会单位自建市容协管员,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向深度发展。

由于在一些法治、机制、体制上的不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形成在某些方面的还有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综合执法的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至今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职责交叉的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二是双向告知运作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着职能部门间告知量不均衡及事先告知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是联合执法职责分工还不够明确,联合执法的合力效应不够凸显。四是违章物品的处理职责还比较混淆,为事后处理和解决带来诸多矛盾和困惑。五是执法动态已呈暴力抗法“群体化”、阻扰执法“激烈化”、闹访形式“多样化”的“三化”趋势,城管安全保障机制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的对策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来自联动、协同、合作,合各家之长形成综合力量。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完善法制、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和发动社会力量。

(一)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以改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被动局面

综合执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仅靠委托执法的体制模式是难以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的。因此,在当前综合执法试点宣告结束而进入全面推广的形势下,国家应当出台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对综合执法制度的法律地位、执法范围、运行机制等作出全面的规范。即使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条件尚不成熟,也应制定明确主体地位的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规范本行政区域内的综合执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明确执法主体、建立具有法律地位的执法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界定城管队员的执法权限、职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不越权,不违法;更只有这样,才能以确保综合执法工作发挥最大效能,促进依法治城的进程。

(二)改革现有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提高城市管理实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政体制改革,应根据国务院形成的文化执法、经济执法、综合执法

三大执法主体的思路,消除职能交叉、提高综合实效、降低执法成本、有效整合执法资源为宗旨。依据新出台的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城市管理的法律或法规,把涉及到城市管理范畴的相关职能执法队伍如规划、市容、房产、环保、园林、市政、水务、公共事业、工商、卫监等整合成一支队伍,在体制上形成城市政府的一级管理机构。在此机构中,可以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分成若干部门,在实际的运作中,充分体现各家特色,同时做到特色与同一性相结合,以体现综合执法的效能。另外,在体制改革上,一方面要转变城市管理作为建设的必要补充或延续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应将城市管理提升为城市政府的一级管理,形成城建审批权与执行权相对分离。

(三)成立一个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沟通的协调机构,指导、监督、完善两部门之间的衔接制度

城管与区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合、互动与合作的最优化结果就是形成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是任何单个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联动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应该体现责、权、利的平等关系。为了消除审批与处罚分离带来的管理漏洞,建议:一是建立一个区级层面的综合性协调机构。该机构责任人可以由区府办担任,综合性协调机构的形式可以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议事和协调作用,成员由区有关部门、街道(镇)分管领导。并由区领导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城市管理中出现的许多个部门联手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制订相应的协作机制。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制定的关于综合执法机构与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各项协作制度,可由政府法制部门监督落实;三是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综合执法机关与有关部门之间行政管理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促进行政执法手段的现代化,降低执法成本;四是强化告知制度,消除政策棚架。尽快改变综合执法机关与管理部门之间业务中断的局面,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国家的有关政策、技术规范、审批信息等传递给综合执法机关,综合执法机关也应及时向管理部门回复执法情况,为双方及时掌握有关动态提供一线信息。

(四)公安与城管之间要建立一套安全保障机制,真正形成双方互动、联动关系

城管队伍执法手段比较单一,只有处罚权,现行的法律中没有赋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者对公民人身进行强制的权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没有公安现场陪同执法,抗法发生时就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另外,在抗法发生后,公安才介入查处,使公安应有的威慑力不能充分发挥。对此,建立一套与公安联动、互动的保障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保障机制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做好现场证据收集和保存工作。城管队员在执法时,若遇到暴力抗法时,队员应做好现场的证据收集工作,如摄像、图片等。并做好人证、物证工作,同时负有固定和保存证据的责任。另外,在公安来取证时,队员要积极予以配合,并协助维持秩序,以便公安能有效地调查和取证;二是视暴力抗法者的犯罪情节依法处置。队员在受到违法者威胁和暴力殴打时,民警到现场后,可以根据队员提供的证据,对抗法者确已构成治安违法的,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考虑抗法者的原因、情节、后果等因素,对初次违法且情节比较轻微、危害后果不严重的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其传唤,批评教育,或者给予警告、罚款处罚;对一些违法情节严重,特别是组织群体性抗法的违法者,且已经造成一定后果的,应给予治安拘留处罚,直至刑事拘留或送劳动教养。

(五)整合社会资源,构成社会网格化管理,让城市管理的触角涉及到社区各方面城市管理必须社会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城市管理靠少数人不行,靠少数部门也不行,只有确立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意识,才能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整个城区管理网格。如何构筑?主要从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个人这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三个延伸”。通过执法时间延伸,基本实现全天候管理;通过执法内容延伸,充分挖掘综合执法的潜能;通过向小区延伸,及时解决小区居民的急、难、愁;二是依托社区城管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其覆盖整个社区的功能,采取建立居委联系制度、组织民间群众组织、沿街商场、市民巡访团及志愿者参加的综合协管队伍方式,使社会各方面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形成全方位管理网络;三是推行综合门责连保制。即将沿街商店、企事业单位连成一片,在相连的几户商家、企事业单位中选一人担任组长,负责门责监督;四是实施市容协管员社会化。挖掘社会潜能,建议由组成门责连保的沿线商家共同出资招聘一名市容协管员,负责门责区域执行情况的督察;各小区居委、物业出资招聘协管员负责小区的市容环境;大商场、大卖场、各商品化住宅小区充分利用保安资源,来管理上述区域的市容环境。从而真正形成一种“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按照中共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了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合力对提高城市管理的实效性起到了“1+1>2”的社会效应。虽然,这项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寻找新答案,尤其是在倡导构建和谐执法环境的今天,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法制、机制、制度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各项资源将有效整合,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其积极、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上海市普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查文连)

第四篇: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实践论文

基础空间数据作为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战略资源,为政府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但是,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随着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等对基础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新要求,目前共享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2],建设三维数字城市,不仅大幅提升城市基础数据的开发利用水平,而且对政府部门间、不同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3]。

1建设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而且有利于城市经济运作与国际市场协调,是推动改革的重要举措[4]。能实现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能彻底改善“信息孤岛”现象。能较好实现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维护更新现势数据。将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农业、林业、防汛防灾、城市规划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是一个由多种高新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它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城市,更主要的是能促使城市不同部门、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功能重叠,进而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体战略[5]。“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信息人才的培养与信息知识的普及。

3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遵循三层架构体系,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3个应用层次。采用B/S结构的组织模式,为政府提供对多种数据等的管理,系统采用ArcServer为GIS平台,Oracle为数据库服务器,利用多种软件技术,实现对国土规划数据、安全生产数据等的显示、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数据库层: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逻辑层:包括GIS服务层和系统功能层2个层:GIS服务层提供底层GIS管理服务;系统功能层在开发接口之上封装一套统一开发接口,实现对底层数据的访问。应用层:此层是系统主要应用模块,用户通过桌面访问系统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工作。

4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要为政府网络办公和对外服务提供应用,大部分用户通过浏览器来应用系统,政府管理员使用桌面系统维护系统数据。系统运行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由三大子系统组成:三维展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共享服务子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局域网及专网实现信息共享,满足市政府对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的数据访问及编辑的要求。

4.1三维展示子系统

三维展示子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了系统登录、图层控制、专题应用、空间分析、路径浏览、视图工具、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图层控制:能够对图层的分类、顺序、是否可见等内容进行管理。空间分析:包括量测、通视分析、填挖分析、淹没分析等分析功能。路径浏览:包括地面浏览、航空浏览等功能。视图工具:包括双屏联动(如图3所示)、地形编辑、影像影藏等功能。信息查询:包括关键字查询、、空间查询等功能。辅助工具:包括热点添加、数据导入、方向指北等功能。

4.2共享服务子系统

(1)数据服务接口。提供有关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接口,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DLG,DOM,DEM,电子地图、多媒体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兴趣点等基础空间数据、元数据等发布成符合XML,WMS,WFS等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可同时为多个部门的应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达到数据统一更新、实时发布的目标。(2)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由于委办局众多,各委办局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需求、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均各不相同,平台提供4种共享模式。通过数据接口,直接在线访问的数据模式;基于服务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式;基于图片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式;通过介质拷贝,提供特殊需求的部门服务。

4.3数据管理子系统

提供海量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的合成工具,可生成三维平台中的应用场景。在三维平台后续实际应用中,使用合成工具可方便完成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的更新。

4.4系统实现主界面图

根据设计要求,系统最终主界面如图4所示。5结语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为改善政府部门的办事方式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该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架构和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并将最终的实现页面进行了展示,为类似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但功能方面还有些不足,将在以后的建设中逐步完善。

第五篇:浅析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近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但律师职业能力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提升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律师所的差距,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难题。国际对律所信息化建设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一个律所信息化会经历起步、增长、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的特征是用软件处理数据,增长阶段则有个软件系统,发展阶段的特征是有集成化的技术和系统,而成熟阶段则是将用户、内部律师、客户端集成在一起。目的及意义

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业务流程与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客户和行业的需求。全国各地法院都建立了电子法院系统,从立案到审查,再到结案的各个环节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各类卷宗归档的数字化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行业的主流形式。截止到2016 年3 月,全国执业律师数量达到29.7 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2.4 万多家,与4 年前相比增幅分别达38%和20%。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是一个具有广泛需求的潜在市场,应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能促进律所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的实现使得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实现了有序化、规范化、并通过资源共享,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与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并通过网络化管理的窗口,大力推展业务。通过信息有效的整合,提高服务质量、竞争力、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行业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1)办公场所和办公时间相对灵活。

2)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彼此独立而又不可分割。

3)涉及到大量的文书处理。

4)需要同客户进行交互。系统开发方案

针对行业特点和对系统功能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以案件管理为核心,以律师管理为基础,把案件、律师、客户及日常行政管理等信息进行紧密关联,来协助律师进行移动式网络化办公,对律师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案件卷宗、日程安排、法律法规、法律文书等文件和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协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的,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架构简单,入手快。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第二种是单机版架构,单机的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一些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功能,但在协同工作、资源共享上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基于C/S 架构,此类系统是由服务器与客户端构成,律师们利用客户端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资料的共享调阅,工作流程的管理,财务,权限管理等。但此类系统必须安装客户端,给松散的律师业务带来不便。

近几年,随着IT 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的终端已从传统的个人电脑逐渐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人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紧密融合已成为目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之出现的搭载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ndroid 操作系统和IOS 操作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ndroid 系统,凭借其开放性吸引着众多专业人士开发基于它的各种应用程序。本系统的开发方案把C/S 架构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律师业务应用系统的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通过3G/4G 网络访问服务器,PC 端通过Internet 访问服务器,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具有十大功能模块,按照人员可划分为三大模块。

1)客户管理。针对企业和个人客户建立详细的档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业务管理。对业务案件进行登记,跟踪办理进度,随时了解案件进展。

3)法务文档管理。法律法规库、司法文书库、辩护词库。

4)行政管理。主要有通知公告、考勤管理、值班日志、工作汇报等。

5)人事管理。提供了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功能。

6)文件管理。收发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7)客服管理。对客户咨询、投诉、主动服务进行登记。

8)个人管理。管理个人信息。如个人日程安排、备忘事项提醒、通讯录等。

9)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根据不同级别进行权限限制。

10)系统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如系统登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还原、数据字典设置等。系统实现技术

5.1 ASP.NET

ASP.NET 是一个统一的Web 开发模型,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Web 应用所必要的服务。随着.NET Framework 版本的更新,ASP.NET 也经历了多个版本。它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1)ASP.NET 是同Microsoft.NET Framework 集成在一起的,运行在CLR 运行库环境之内。

2)ASP.NET 是编译执行的,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同时,也是面向对象的。

3)ASP.NET 是跨浏览器和跨设备的,并易于配置。

5.2 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2000能够满足大型Web 站点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车分析需求,并且还可以与.NET 技术实现无缝结合。系统数据库访问采用的是流行的ADO.NET 技术。

5.3 Android

Android 是由谷歌公司于2007 年推出的基于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Android 操作系统以其开源性受到各大移动设备生产厂商的青睐,随着版本不断迭代,其功能变得更加强大。Android平台具有开放性、应用程序平等性、易开发性和并行性的特点。本系统移动客户端开发就是建立在Android平台之上。展望与不足

本系统中的所有操作都完全针对律师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具有功能齐全的特点。以律师案件办理为核心,以规范化律师事务所日常办公为宗旨,系统功能涵盖了律师事务所日常业务。具有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的特点。同时,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安全性能,通过网络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移动终端平台目前还只局限于Android平台,但iOS 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系统在应用领域存在巨大缺憾,后继将开发扩展。同时,只局限于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而目前法院正在积极推进电子法院建设,如网上立案,证据交换,在线开庭等。系统应对接口进行有效设计,以便今后的全方位对接。

结语

系统开发设计,实现了大部分的主要功能,今后还将在移动客户端的信息推送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这对于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度,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下载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一、项目背景 深圳市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其辖区内。深圳市下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

    浅谈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难点及对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作为一名城管工作最基层的同志,......

    浅谈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难点及对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作为一名城管工作最基层的同志,......

    许昌市城市管理系统执法队伍细化方案

    许昌市城市管理系统 2011年执法队伍形象训练集中展示暨文明执法服务管理文艺汇演实施方案 为做好9月份全市城管系统执法队伍形象训练集中展示暨文明执法服务管理文艺汇演工......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集成式数字化系统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集成式数字化系统 研究与应用申验报告 市综合考评办公室: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生力军的市城管执法局,成立时间不长,但在洁化、绿化、序化、亮化......

    数字监控110报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范文大全

    数字监控110报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系统要求:       当与110报警中心相连的各银行证券机构和重点单位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现场的监控系统能够检测到报警信号(运动监测或硬件触发......

    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xiexiebang推荐)

    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为适应......

    110数字警务系统与执法规范化建设

    110数字警务系统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起的作用实现执法管理信息化,让执法更精细、更规范。注重发挥110数字警务系统在执法管理中的“全程控制”作用,加强对执法活动即时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