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咸阳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咸阳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2011-02-28 14:05 环卫科技网 作者:张永民 0条评论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集居地,为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各地城市管理者们各出其谋,想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人口增多、设施老化、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理念、体制、模式与手段,对城市进行高效管理,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2003年4月,咸阳市被原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建设试点市。六年来,经过第一期、第二期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实施,我市数字化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每年都实施城市建设十件实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区主干道路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对市容市貌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整治和持续开发,增设了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健身娱乐场所等一批城市公用场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内容不断增加,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现行的城管体制机制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存在市、区、办事处、社区责任不清,城市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突击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等问题。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是城市管理创新活动,利用了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GIS)、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虚拟现实技术(VR)、无线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强化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必将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同时,自2004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行网络化管理新模式以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扬州、成都、宝鸡等50多个大、中城市分为三批,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并要求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在2010年底都必须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咸阳市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建设试点市,迅速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内容
1、实施范围
地域范围。按照“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建设可在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分布进行实施。市级平台,秦都区、渭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第一期工程,可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各县列为第二期建设目标,可于2010年12月底建成投入运行。
对象范围。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以原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和扩展部件类)和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类)为主,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新增加部件事件。
2、总体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包括: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一个自动评价机制,共三个方面。构筑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对单元网格派出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器采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问题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监督评价七个环节,实现城市管理的协同与闭合,实现城市管理快速便捷。
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为了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加强统一管理,在管理机构设置上要求建立一个监督指挥体系,同时对已有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监督、指挥体系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和政务专网实现全天候无缝对接,信息互联共享。
市设立城市管理中心,分监督和指挥双轴运行,市级负责规范、标准的制定及协调指导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平台建设,直接管理各区监督员队伍,实现高位监督,不处置事件与部件。区级只设指挥轴,与市直有关机构分工处置事件与部件,自觉接受市监督中心的管理。在市、区事权划分上体现以下原则:一是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心下移;二是市、区机构分工必须合理,责权利明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传递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是体现城市管理整体效能和长效管理。设立自动评价机制。监督考核体系既能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发生的事件、部件等问题,又能监督各运行环节中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评价和促进各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我们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指标,实现自动评价,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管理目标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通报。二是实行外评价,在政府网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结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满意度评价,进行社会监督。
3、系统平台建设
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信息发布与公众监督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等;开发配备满足咸阳实际的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网络。在逐步完善和优化国家所规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时,根据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和地下管线系统、环卫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防汛指挥系统、燃气应急预警系统等逐步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三、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特色
1、机构建设采用市区两级平台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
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可采取市、区两级平台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成立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立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市级建立监督中心,县处级事业单位,集中行使监督权和考核评价权;市、区两级分别成立指挥中心,行使指挥处置权。形成市级监督为一级监督,市、区指挥为两级指挥,市、区政府、办事处三级管理,市、区政府、办事处、社区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监督、评价、指挥、处置、职能分离,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管理。
2、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作用
咸阳市城市建设管理体制,遵循“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城市管理重心由市向区和社区转移,注重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心的基础性单元作用。合理划分市、区城市建设管理的职权和范围,责权利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统一,按事权的调整变化分配市、区两级财权,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使事权与财权相协调。
3、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咸阳市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软硬件设备、人员、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中注重系统整体性的同时,还要为将来扩展预留各级部门之间联网接口,为将来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整合资源,节约投资。(1)整合12319城市热线服务系统
系统建设将原有的12319城市热线服务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升级后统一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软件系统中,统一受理,并且添加监督员核实环节,将受理的市民来电信息转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七个环节中流转。流转处结后的案件再由专人进行案件回访。(2)整合大屏幕监控系统
咸阳市数字城市路灯节能监控指挥大厅控制室要安装DLP大屏幕、微机等操作控制设备。系统建设保留原有大屏幕监控系统,大大地节约投资。(3)整合路灯监控视频信号系统 市区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和RTU分站,对建成区主干道和重点场所进行全时段监控。将现有视频监控信号与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城管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对城市的综合管理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录像取证,起到综合治理效果。(4)整合地理信息系统资源
整合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利用现有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数字线划数据(DLG)等,统一搭建咸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城市管理电子档案数据。(5)整合广域网
依托现有政府专用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市、区指挥体系和政府部门、专业部门的广域网络,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连接,为监督、评价、指挥、处置提供快捷、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物理隔离与访问控制,体现安全性和保密性。(6)整合其他资源
整合咸阳市数字城市三维可视化系统、城市路网、管网、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智能监控调度系统,降低信息系统建设成本,节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切实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最大效益。(7)拓展应用系统,打造咸阳数字城管新特色 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和提升咸阳数字城管应用功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规范标准确定的功能基础之上,拓展城市防汛指挥、水系信息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系统建设。
四、咸阳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它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共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内容广泛。因此,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要与市电子政务平台、各部门已建立的电子平台、12345市长热线、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城管12319热线和公安、交通等视频系统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各区、各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要实现与数字城管系统的联接,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应无偿共享。
3、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庞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咸阳在推进数字化管理时应根据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选择一条适合本市实际的路子。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同步开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一期工程,首先开通12319服务热线,同时制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并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和管理的深度、广度,管理地域范围扩展到各县(市),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明确分工,完善考评。明确责任分工,各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增强责任意识,遵守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自觉服从问题的派遣,不折不扣地完成问题的处理,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发生,在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工作责任制,科学规范地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实施考核和评价。
5、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宣传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进程和实际工作效果,努力争取广大市民支持和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为促进咸阳市城市管理工作再跃新的台阶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月15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区委、区政府决定**月1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XX市第一个在区正式运行,新模式的运行将使XX区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网格化、专业化、标准化。
一、区的基本框架 围绕构建,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比较,初步确定数字化城管区域为:东到**路,西到**高速,北到**区交界,南到昌国路,约80平方公里,按照“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的总体构想,确定了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
1、管理现状模式:双轴并行,监督到位。区里设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问题立案、核查和绩效评价,并对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覆盖监督检查。同时,区里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数字化城管问题的派遣和处置。另外,在有关部门、街道(相关镇)设置数字化城管处置终端。
2、管理网络模式:分层构筑、条块结合。区政府城管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为一级网络平台,区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相关镇)为二级网络终端。
3、信息采集模式:选聘239名监督员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直接管理,对信息采集和处置后的核查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问题处置模式:部件、事件“以条为主,块块协同”。区城管指挥中心为城管问题的派遣中枢;各联动单位建立专业处置队伍对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置;区城管监督中心对城管问题查处流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绩效评价模式:双轨运行,以外促内。整个评价体系由内评价系统和外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内评价系统指系统生成的运行数据;外评价系统指12319等公众评价形成的数据。对内、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区整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管理方法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整合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数字化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定位精确、反应快速、适时控制、远程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位,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张店区数字化城管划分为99个责任区(仅统计地图边界内的6办3镇,750个单元网格,其中科苑**个,公园80个,和平84个,车站66个,体育场134个,杏园92个,**镇15个,**镇91个,**个。城市部件管理法指把物化城市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张店区共普查各类部件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设施、及其它设施)92小类,151135个,赋予每个部件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如每一个井盖、每一杆路灯、每一个邮筒以及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当于居民持有的“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城管通”是集手机、无限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采集其管理区域内部件和事件信息,以及接收和报送来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分配的任务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区已经建立起“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三、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
第三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月15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区委、区政府决定**月1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XX市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区正式运行,新模式的运
行将使XX区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网格化、专业化、标准化。
一、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围绕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比较,初步确定数字化城管区域为:东到**路,西到**高速,北到**区交界,南到昌国路,约80平方公里,按照“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的总体构想,确定了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
1、管理现状模式:双轴并行,监督到位。区里设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问题立案、核查和绩效评价,并对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覆盖监督检查。同时,区里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数字化城管问题的派遣和处置。另外,在有关部门、街道(相关镇)设置数字化城管处置终端。
2、管理网络模式:分层构筑、条块结合。区政府城管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为一级网络平台,区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相关镇)为二级网络终端。
3、信息采集模式:选聘239名监督员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直接管理,对信息采集和处置后的核查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问题处置模式:部件、事件“以条为主,块块协同”。区城管指挥中心为城管问题的派遣中枢;各联动单位建立专业处置队伍对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置;区城管监督中心对城管问题查处流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绩效评价模式:双轨运行,以外促内。整个评价体系由内评价系统和外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内评价系统指系统生成的运行数据;外评价系统指12319等公众评价形成的数据。对内、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整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管理方法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整合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数字化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定位精确、反应快速、适时控制、远程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位,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张店区数字化城管划分为99个责任区(仅统计地图边界内的6办3镇,750个单元网格,其中科苑**个,公园80个,和平84个,车站66个,体育场134个,杏园92个,**镇15个,**镇91个,**个。城市部件管理法指把物化城市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张店区共普查各类部件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设施、及其它设施)92小类,151135个,赋予每个部件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如每一个井盖、每一杆路灯、每一个邮筒以及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当于居民持有的“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城管通”是集手机、无限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采集其管理区域内部件和事件信息,以及接收和报送来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分配的任务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区已经建立起“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首先是信息收集。监督员对分管责任区实行不间断巡视,当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向城管监督中心发送图、文、声信息报告情况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
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思考
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带来了城市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也是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念的变革,它变粗放的管理为精准高效的管理,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为上下左右的无缝对接,变城管处置能力的低下为高效快捷,有力地解决了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更是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
一、基本情况
开封市坚持“资源整合、无偿链接、信息共享、分工合作、统筹协调”的原则,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共享开封市前期已建成1:500地籍图(覆盖397平方公里)和1:1000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全面满足了系统建设的原始数据需要,大大节约了建设资金,缩短了建设周期;整合共享全市的电子政务办公网络环境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6个区政府和24个相关局、委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统一为 “12319”城管热线,实现了群众生活的“一键通”。通过对相关职能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利用开
封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使开封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真正发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的良好作用。
2010年7月份正式建设,于9月30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6个区级指挥中心,网络覆盖范围包括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金明区、开封新区,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网络终端共连接24个责任部门和6个企业公司。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8118个,责任网格37个;普查建库的城市部件为196430件,将城市部件分为7大类97小类,将城市事件分为6大类67小类。
二、运行现状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按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工作要求,针对开封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强化考核,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式运行以来,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05903万件,按时结案率达98.2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呈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搞好主动服务。为搞
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封市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不断转变领导方式,深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各处置单位一线,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不理想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调研。认真听取各处置单位的情况介绍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处置单位一起分析研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对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征求意见。通过主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处置单位加快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配齐配足数字化城管系统终端处置力量。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开封市要求各区、各相关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市政府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配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用电脑终端,做到专机专用,同时,要求各区、各相关单位必须设置专人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队伍,加强职能部门的处置力量。通过强化各基层和处置终端的力量配置,形成以数字化城管为龙头的问题处置系统,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打造全民参与、自治管理的长效模式。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地区联动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学校、企
事业单位和社区延伸,将城管热线“12319”与公安“110”、政府“12345”公开电话和开封社区等涉及城管的信息整合到数字化城管平台上来,与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督查、一同考评,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管的参与度,形成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定期开展环境美化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打造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美化亮化城市环境。为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开封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和积存垃圾渣土等问题,开封市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契机,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在确保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效果不反弹的基础上,又确定了30个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对这些区域的占道经营、积存垃圾的问题进行集中采集信息,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挥棒”,促使各区、各相关单位加强处置能力,使得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以大街干线的优美整洁带动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市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
三、存在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克服了传统突击式、运动式、被动、多头管理等弊端,使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管理好城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城管体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结合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职责不清晰,相互推诿扯皮。由于长期堆积的原因,导致目前职能划分存在部分重叠,交叉职能未能十分清晰界定,给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处置疑难问题的扯皮留下可乘之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交汇地带、共用设施等因部分职能未能明确,相互扯皮而导致案件无法处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二)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各类事、部件案件总数超过十万件,城市部件问题逐渐减少,但市容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小广告等事件的发生总量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城管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基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便民生活类的问题,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2、没有建立空间、时间合理分布的疏导经营点,仅仅以堵、罚、赶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类现象反复的发生,缺乏源头治理的措施;
3、城市管理问题牵涉到每一个市民,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管理程度的一个关键点,当前部分市民文明素质较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破坏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积弊难以解决。
(三)业务不适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责任部门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各责任部门还多少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投入。各部门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被动式的方法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管”系统接受到的信息相当一部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此类的问题不是执法部门一时能解决得了的。但信息是指令,这样就造成执法队员长时间忙于应付协调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而真正查处现行发生的案件,反而没有精力去做好。对于存在争议的职责、产权划分无法处置,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等一直未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考核监督员以上报案件数量简单指标导致部分案件质量不高,如何提高发现率又提高案件质量尚无有效措施。
(四)群众不了解,社会参与度不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民的沟通能力欠佳。系统虽然提供了公众举报信息的多种渠道,但是因为市民理解较少,总体公众参与度很低,部分市民对数字化城管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还有少数市民攻击、阻挠数字城管工作。以6月份为例,6月份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案件19439件,其中公众举报仅有219件,仅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12%。
(五)信息采集的定位问题。对城市问题巡查的责任主体是相应的产权单位,而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如果不作此区分,将会形成城市管理问题发现阶段的权属不清,责任不清,导致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承担不该有的职责。
(六)案件派遣“确权”、“裁决”、“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根据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践,积压案卷多数都是产权不清、权责不清、或者多个责任部门职能交叉导致的疑难问题,对于疑难问题的处理,如果不能做到明确确权、裁决,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最终案件只能搁置,无法处理,进而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核查案件专业性不强。一般性的案件由城管监督员核查结案即可,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
查,仅凭城管监督员的视觉核查,难以确定案件处置的实际效果,可能导致责任单位处置的案卷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结案,但是实际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八)对案卷所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分析不够。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重点依旧停留在发现案件—处置案卷的阶段,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季节性的问题、时段性的问题的规律的性质分析不到位,为市政府、各区政府、各专业部门提供数据依据的功能较弱。
四、设想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各类数据,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努力提升运行质态
要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提高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量化评价提供技术保障。在完善各类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逐步研究、建立城市管理辅助决策模式,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城市管理新规范、新政策、新标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字依据。
1、加强对各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处置情况的分析,通过处置效率、工作量、发案数和实际效果等指标,采用列表、饼形图、柱状图、GIS图等形式,反馈其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问题的分类、分布和时间规律等情况,指导各
区重点抓什么时段,各时段内重点抓什么;
2、加强对具体城市管理重点问题的专题分析。如:对违法建设、流动摊点、市政设施管理专题分析,对季节性反复性较强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予以跟踪督办,强化督查督办,努力提高处置效果,提高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3、加强对系统运行质态和效率的分析。对各执行主体完成数字化城管案卷质量和案件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形成各主体的绩效评价排名。通过反馈各种分析数据,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发现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深入宣传数字化城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要继续充分利用12319热线、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网站、宣传活动、市民互动等宣传阵地,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城管进校园”、“数字城管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管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力;建设网上公共服务系统。以数字城管网站群为载体,结合城管专栏、城管热线、网上咨询举报等,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实现与市民的网上互动,并成为广大市民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渠道。切实提高市民通过城管热线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情,让广大市民了解数字城管、支持数字城管。
(三)信息采集要突出“监督”性,而非“巡查”性 发现问题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后续环节的基础。对发现问题这一环节的性质如何界定,关系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性质。强调发现问题的监督性,而非巡查性,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管理中,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巡查机制,如管线部门的日常巡查,环卫部门的巡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现问题不是取代这些部门的巡查,而是对这些部门工作的监督,和对问题发现必要的补充。
(四)理顺机制,明确“确权”“裁决”“联动”机制
1、明确“确权”机制,重点明确确权的主体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只是确权的汇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才是确权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讲,就是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对本行业的确权,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将各行业的确权结果进行汇总入库。作如此改进的原因是,确权本身便是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加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确权工作是动态的过程,需要行业部门依据自己的管理职责作出相应的更改。只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确权的主
体,才能履行好确权的职责,进而履行监管的职能;
2、明确“裁决”机制,如果相关责任单位对派遣案卷存在争议,由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对有争议的问题依法进行裁决,一经裁决,相关部门必须执行,不得找理由推诿、搁置不处置;
3、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明确“联动”机制。由于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多个部门,或是“条块”管理的交叉事宜,必须相关部门联动,才能有效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立法中应该明确联动的职责和方式。
(五)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
数字化城市管理核查问题阶段主要由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的核查人员完成,这种核查,可以完成城市中的常规问题核查,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处置的核查,需要要专业人员进行核查。因此,在案卷的核查过程中要明确对于专业性问题,首先由责任单位专业人员进行核查,然后交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核查。或者由各区组建专业核查队伍,对专业性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核查。
(六)转变思想,提高处置能力,构建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需不断转变思想,逐渐放弃传统的粗放式、突击式管理,以数字化城管的实施为推手,提高处置能力和应
急能力,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队伍,并落实相应的处置经费。
(七)疏堵结合,务求实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是把日常产生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研究,区别对待。对于对便民生活类,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如各类小型维修、水果摊、熟食摊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加以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对于为一己私利,挤占公共空间,擅自占用城市公公用设施的,严重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的应当依法严格处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等手段,对维护城市环境的进行宣传表彰,对破坏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逐渐引导广大市民爱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文素质。
第五篇:数字化城市管理
一、技术规范、总体目标
XXX市数字城管信息服务业务外包是本着信息采集“群专结合”和“政府花费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将单元网格范围内的城市事、部件委托给社会上具有信息采集、且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法人单位,按照城市事、部件管理标准、巡查监管要求,根据部件、事件的多少,综合考虑,并以一定量的网格数作为基础单位,进行定时、全覆盖、公正、及时的监管和有效信息数据采集,准确传输核查、核实等,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全面处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限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并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味。同时,将信息员岗位外包,通过采集公司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部、事件问题,从而实现对xxx市建成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的全覆盖,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运营效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信息采集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符合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了信息采集项目实施方案,对信息采集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明确划分,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信息准确性、共
页 第 1 页
及时性。通过整合流程,明确相关人员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信息采集服务质量为考核依据,以市场的杠杆激励信息采集的运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使信息采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运行。
管理内容是将XXX市建成区内被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覆盖的区域内的区域巡查、问题信息采集、公众投诉问题核实、专业部门处置结果核查这四项工作统一外包给信息采集公司完成.通过实施信息采集的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全区域进行信息采集、上报、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等,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只需负责对采集公司的业务考核和质量抽查,从而实现信息采集的公正、客观、及时、有效。同时,考评队伍的优化降低了数字城管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人员管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效能。
依据相关城市管理标准,以人工巡查的方式负责对城市事件动态问题及部件完好、变更信息的限时采集;对热线投诉等途径反馈问题进行核查;对所发现问题结案前进行核实。(1)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范围
XXX市信息采集面积共XXX平方公里,包括XXX个街道,XXX个社区,划分了约XXX个单元网格,XXX个工作网格以区,项目覆盖区域为市主要中心城区。
按照管理要求的不同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分为五大区,每个区再划分三级区:
一级区域:中心城区繁华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广场、主
共
页 第 2 页
干道;
二级区域:城市次级繁华区域及政务新区周边;
三级区域:城市一般区域、各区政府、街道及途径主要道路。
通过专业人员周密细致的划分巡查区域,分配信息采集员,并严格划分巡查路线,保障在空间上以及时间上对XXX市实现全覆盖的信息采集。在运行中保障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核实、核查及时回复,保证信息采集员的巡查区域和巡查周期符合全覆盖的要求。
三、管理模式
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服务外包将贯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网格巡查、问题上报、公众问题核实、处理结果核查的全过程,员工绩效工资
(1)员工工资+绩效工资
员工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二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固定不变(按国家要求的最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照每月完成绩效情况发放。(2)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激励的方式是与激励的重要性同等重要的内容,激励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激励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表现在从时间上看可以是长期激励也可以是短期激励,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共
页 第 3 页
四、项目保障方案
项目启动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实施,能否达到最佳的项目期望。在项目启动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工作占项目经理整个工作量的50%以上,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都在于计划做的是否完善、预见的问题
五、信息采集器(城管通)的管理
1、“城管通”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系统实现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并通过城管通接收来自监督中心的任务指派。该系统可以依托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2、公司将按照“三定”(定人、定区域、定手机)原则为每位信息采集员配置采集器,每个信息采集员应该维护、保养好自己的采集器,禁止在工作之外使用采集器,禁止将采集器挪作他用,如有员工违反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具体如下:
(1)自行承担非工作之用所产生的信息通信费、短信费等一切费用,同时处以同等金额的3倍罚款。
(2)在非工作时间发生采集器丢失、被窃、倍抢等事件,相关人员自行承担采集器的费用,按实际价格。
共
页 第 4 页
(3)若发现将采集器用于非工作之用,如:上网、听歌、下载与工作无关的东西,视情节的严重性罚款。
3、所使用的采集器是由城管办统一采购的国有资产,采集公司及信息采集员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随意维修和处置采集器,因此,我们从采集器的管理、领用、维修都制定了统一的流程,保证采集器得到正常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专人保管,如有出现采集器丢失的情况将直接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并视情况有当事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若员工私自维修采集器,情节严重的将予开除。
六、应急保障
数字城管是项政府型项目,通过数字化城管项目的运行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保证了区域的“全覆盖”,有利于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为使项目高效、稳步的开展,有效处置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依据紧急预案的处理流程,并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针对重特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对重大事故、事件的处置,由公司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区域领导小组成员在接到公司领导小组指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制定地点,参与处置。做到装备齐全、通讯畅通、行动迅速、工作效率高,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情况。
七、服务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管理,保证这支队伍能够认真履职,管理是硬功夫。我们初步确立了以业主、公司领导、班
共
页 第 5 页
组长、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机制,不间断的对信息采集员进行跟踪检查和业务指导。
区域经理负责本辖区内所属信息采集员的全面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区域经理必须全时在位,包括每天中午的点名、交接班、队员调整、突发事件处置、疑难问题处理、收集和反馈信息、传达中心指示等。区域经理对所辖片区检查每周不低于两次,对所属人员的检查,每人每周不少于一次。平时注重帮助解决信息采集员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指导业务工作,保证本辖区内信息采集员上报事部件案卷的准确性,提高立案率。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信息采集团队,是公司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团结共进。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提升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热情。
共
页 第 6 页
共
页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