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报之探索和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难题
探索和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难题
单位产出效益低,散户经营成本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是大势所趋。这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连续提到农业,今年也提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但发展现代的规模化、立体化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农民收益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友邻乡镇陶庄镇就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农田全程托管”的多赢之路。他们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由农民将水稻、小麦两季的生产和管理,全程托付给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种植管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全程托管”合同,受托后,合作社聘用人员负责田间管理,按每人管理特定的亩数、每亩水稻生产管理费以一定的价格标准落实生产管理责任制,合作社负责耕作、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割、烘晒、保管期间全部管理和费用,农田全部实施高产、优质水稻良种,并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管理,同时进行自繁良种。收获后根据农户选择结算,可直接向农技站提取商品稻麦,或直接按市价兑现。合作社确保水稻、小麦的亩基础产量分别为600公斤和400公斤,高出部分由托管方与受托农户按比例分成;托管费随市场价格调整;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减产,基本产量相应减少。农户按测算标准适时付给合作社种植管理费。
当然 “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与村、圩口和田块之间,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相差很大,不少田块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严重影响机械化耕作。二是聘请管理人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新的作业方式、新的种植和管理理念接受难、接受慢。三是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全程托管”,在具备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很大的投入。合作社需要购置收割机、中型拖拉机、插秧机、弥雾机等各种农用机械,还需要建设相配套的农机和种子、肥料、农药等储存仓库,这些投入是必需的,也是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多的。而且,合作社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病虫害暴发等各种自然风险。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解决和处理的。
纵观荻垛镇的农业发展之路,小型农场化生产是目前的趋势,特色高效农业经营是转变的趋向,如何在实践中找出一条适合荻垛特色的新路,是值得我们荻垛所有镇、村干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该从别人的范例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拓展出一些创新的思路,思考出一些实用的措施,打造出一条我们荻垛自己的农业规模化多赢之路。
第二篇: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专题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
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而必然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体现,城市建设要本着“丰满形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多建精品”的理念来建设,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营、开发城市。综合各地在城市建设当中碰到的难题表现为拆迁难、征地难、融资难、城市规范化管理难等,作为城市建设者一员经过几年的参与建设谈几点体会,供领导和建设者决策时参考。
一、完善城市功能,化解拆迁难度,达到双赢目的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来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等已经不适应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必须要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具体模式表现为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拓展新城开发新区等,这样就必然涉及拆迁问题,引发拆迁与被拆迁的利益矛盾,如何能解决好这对矛盾,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的前提,建议:
1、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进行规范分类,研究制定相应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模式。
2、实施城市改造建设时(特别是旧城拆迁改造),可以将房地产 开发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项目捆绑在一起,运用代建制模式进行实施,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认真调研、核算,结合规划调整合理的容积率、土地性质等经济指标后进行开发建设。
3、政府要以保持平衡为原则,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经营、BOT、BT、旧城住宅区居住户自愿组合成联合体等多种模式来进行项目建设,在制-1-
订拆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让拆迁户利益,如拆迁补偿费可参照周边市场交易价格,安置住宅面积可适当放宽比例系数,使他们感到通过城市改造是有受益、有保障,这样政府既化解了城市拆迁矛盾,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住环境,起到双赢目的。
二、提升城市品位,考虑民生问题,解决征地困难
县委、县政府历来将民生问题当作政府议事日程工作来抓,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张,政府征用土地用与城市建设和开发是必然的,规划区内新老城失土农民逐渐增多,如何解决规划区内失土农民日后生活保障问题,是政府在征用土地前必须要考虑的民生问题,涉及农民养老保险、经济收入、生活出路、土地价格、城中村改造、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城建设当中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征地价格和旧村改造两大民生问题,一直制约和困扰着新城建设进度,是否将着两者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建议:
1、在制订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大民生问题,政府将城市改造范围内城中村改造规划列出计划,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好旧村或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规划方案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与新城周边住宅小区相协调。
2、规划用地面积指标:依据人口增长率,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来计算确定在一定年限内(20年)的用地规模。
3、规划模式要充分考虑日后城市管理,要充分考虑以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要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街道等部门参与指导进行规划、建设,不要拆了旧村,自行建造各种低层次的居住建筑,最
终由于各家经济条件不等建成一个破城,起不到城市改造和建设的目的。
4、规划方案:一个大的行政村改造成一个小区,或几个自然村组合为一个小区,一次规划,分地块或自然村按计划逐步实施,根据规划和实际功能需要,可以将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上部设计村民居住用房,结构布局可以为复式、越层、排屋、多层、高层等不同形式相结合,总体布置有集中绿地、公共活动场地、集体办公和活动中心等相应小区配套项目,充分整合空余土地,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旧城拆迁和新城城中村改造成高档精品住宅小区。
5、旧城改造和新城城中村实施主体由村两委,行政村如建设成高档的多层或高层公寓居住小区,按照核定的规划用地指标,节约下来的土地,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出台相关政策出让金按一定比例返给给村集体,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建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维修等集体公益项目。
6、临街或大型空间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可以作为村集体和村民共有财产来经营或出租,村民可以按股份比例每年分红收入,还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保安、保洁、商店职员),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来引导,用政策来弥补损失,使老百姓感到不委屈,征地价格活契问题又可以得到解决,这样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破解了征地困难,政府不用投入大量资金来拆迁和旧村改造旧村,能起到提升城市品位目的。
三、搭建融资平台,筹措资金,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可靠的资金作后盾,很难进行
城市改造和建设,要多渠道来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1、依照规划实施情况和可操作性,根据现状土地存量,做好可持续发展计划,合理安排每年土地出让方案,按照政策出让金返回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用政府项目包装来进行融资,主动加强与各大金融系统联系,按照金融系统可融资的项目进行包装申请贷款。
3、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通过对公共设施项目的准确核算,捆绑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内进行代建。
4、将公共设施和市政实施项目包装推向市场,进行BOT、BT等招标代建中介公司,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以后交付给政府使用,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或其他融资平台取得建设资金,再支付给中介公司本金和投资利息。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执法能力
随着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迅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有序和规范管理城市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工作指标,也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工作职责。城市的面貌在于管理,城市管理是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具体表现为城市卫生保洁、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一系列工作,要达到有序管理,就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的职能部门来统一管理城市,新城和其他指挥部建设项目的建成,在城市管理上没有职能能及时跟上,脏、乱、差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违
法占地和违纪建房,广大群众反映相当强烈,不能谁建谁来管理,这样没有职能权力的管理分散,不但起不到城市管理的目的,遇到问题又出现相互扯皮、工作推诿等局面,使政府处于尴尬状态,建议:
1、政府可以组建一支具有城市保洁卫生、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管理职能的综合部门来全面管理城市运行,城市建设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不留一点盲区。
2、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分开,建设单位将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来管理。
3、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问题要有保障,由政府财政统筹来解决,建议可以在出让金收入部分按一定比例列为城市管理费用开支,政府在年初核定预算时综合考虑管理费用;或由政府统筹运作安排,在城市管理区域范围内相关单位和部门拼盘合作,共同支付。
4、城市管理成立专门的执法职能部门,有利于权力集中,执法标准相同,便于管理,建设单位建成一块,城市管理执法职能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能理顺城市管理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管理走上健康、正规的轨道,逐步提升城市品位。
克难攻坚、破解难题的根本是要充分发挥属地街道、职能部门、村两委的支持和配合力度,政府要大力向村民宣传城市意识观念,关键是如何选择好的试点村和实施主体的确定,如何从规划上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要求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相信经过几年努力,通过整体改造,能提升城市品位,将行政村改成居委会,村民逐渐转变成市民,逐
步提高农民素质,能逐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传统观念,建设和谐新城。
第三篇: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争当试验区建设建设排头兵
-------赵岗乡石堰村试验区建设情况汇报
石堰村位于赵岗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属浅山垄岗区,全村耕地997亩,山地面积1600亩,391户,1237人。近年来,石堰村抢抓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建设机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县乡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勇挑重任,居弱图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探索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村试验区建设建设各项事业开展的生机勃勃,稳步有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群众参与为基本点,探索文化引领新机制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养殖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石堰村固始鸡养殖产业,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1-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探索土地效用新机制
石堰是浅山丘陵区,耕地金贵,农民恋土情深,土地大面积流转工作难度很大。对此,村两委班子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做活土地大文章。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石堰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规范了全村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机制,村级建立服务站,选配了土地流转信息员,规章制度上墙,操作规程统一。采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集中群众资源成立农机合作社、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开办讲座引导乡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强强联合成立农技合作社,以合作社组织群众,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广泛吸引投资。召开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及种粮大户参加的土地流转百人专题大会,进一步宣传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利用各种渠道在县内外发布土地流转招商信息,吸引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到石堰村考察、投资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已接受各类咨询200余次,接待实地考察47批次,全村落实流转耕地达800亩。三是规划文明小集镇。该村利用204省道穿村而过的优势,积极整合群众闲散土地资源,规划新型小集镇。在县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山南、槽坊两个试验区建设建设示范点正在积极筹备中。
三、以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机制 石堰村是全县固始鸡养殖传统村,在村级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以发展固始鸡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立足传统,放大优势,闯出一条新路。1是明确一个目标。瞄准把石堰村建成“豫南养鸡基地”的宏伟目标,提纯固始鸡养殖,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效应。2是提供两种保障。对养殖户兑现政治保障和政策激励。在政治上对养殖户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群众发展养殖用地需求,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减轻群众资金投入压力。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支持。3是推广三种形式。群众自身条件和实力不同,注就了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对此我们大力推广三种形式。一个是对有一定影响力的养殖户,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注册2家,会员180余户;第二个是对入行不久,实力较弱的农户鼓励走“公司+农户”的路子。由村两委出面,协调三高养殖园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产品由三高公司以保护价回收,有30多农户采取此种方式投入养殖。第三个是在养殖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发展专业养殖小区,构建养殖专业村。目前,全村固始鸡存栏量达100万只,产、供、储、销链条完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组织,以龙头催生基地,以协会组织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以资金投入为着力点,探索金融保障新机制
鱼无水不活,商无钱不灵,村两委始终把帮群众“找钱”作为试验区建设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破解没钱的难题。一是引导群众成立村民资金合作互助会,集聚民财办大事。吸引150户农户筹集股本30万元,已投放资
金20.8万元,帮助40户农户圆了致富梦。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主动与县农行沟通合作,在石堰村成立服务三农示范点,发放金穗惠农卡,向农户提供3—5万元的低息贷款。已发放信贷70余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三是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至今争取县扶贫办累计对石堰村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试验区建设建设进程。
五、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索事业发展新机制
该村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做好五件实事,深入推动试验区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民新村吃上放心自来水。石堰村是浅山重丘村,目前群众居住较为分散。根据全村村实际情况,于2010年8月在小竹园村民组建设无塔供水厂一个,日供饮水量40方,铺设管网21千米,工程现已全部竣工入户,确保了300户、1237人安全饮水;二是建立旱涝保收田。该村属浅山重岗地带,地形狭长,境内取水渠系少,原有取水渠——亮山西支渠因修火车道和高速公路,被挖断,使得全村本就短缺的的农业生产用水更加紧张。为满足全村的农业生产需要,现新修、整修万方水库2口;整修南干四支渠1.5公里,配套涵闸30处,做到全村耕地旱涝保收;三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石堰村被列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机遇,乡、村两级全力以赴,本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想得深,做得细,抓得实,科学筹
划,精心组织,从4月12日到25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石堰村新农保的落实工作。全村参保率达到68%,并于5月25日将新农保养老金存折发放到全村103位花甲老人手中,掀开了我村农民养老机制的新篇章;四是迁村并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石堰村已在2009年由县民政部门挂了石堰村社区的牌子。根据全村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选址在本村小竹园村民组,火车站北道两边,规划建筑用地100亩,建成后可入住300余户,600人左右。目前,前期规划、征地、迁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虽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广泛动员群众新建、改建住房到新规划点建设,也希望能够得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关怀和扶持,以期能够尽快完成新村建设任务。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石堰村独特的区域位臵和区位优势,是建设新型中心集镇的良好基础。目前该村全力推动全村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开展,加大特色养殖的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从种植经济、劳务经济转向养殖经济,以标准化、园区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变农民、农民工为养殖业主、产业工人、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村域经济,建设农民新村和新型中心集镇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四篇:四川省示范项目-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四川省示范项目-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定制报告,我们将根据客户不同类型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项目立 项、贷 款、融 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
1、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5、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序框图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根据项目的不同会略有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名称
1.1.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性质 1.1.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地点 1.1.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单位 1.1.5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法人代表 1.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规模 1.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内容 1.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项目总投资 1.5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资金筹措 1.6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期限 1.7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效益 1.8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0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背景
2.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1.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提出的理由 2.1.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发展背景 2.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需要 2.2.2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效、增收的需要
2.2.3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市场分析 3.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市场近况 3.1.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 市场总结 3.1.5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机会分析 3.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市场定位 3.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的SWOT分析 3.3.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优势(STRENGTH)3.3.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劣势(WEAKNESS)3.3.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区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与要求
4.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选址方案 4.3建设地点地理位置
4.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区概况 4.4.1自然环境 4.4.2资源条件
4.5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5.1政策环境 4.5.2资源优势 4.5.3科技开发能力 4.6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第五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组织管理 9.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工程招标方案.1 总则.2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1.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损益分析 12.3.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结论 13.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议
附表: 表
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
5、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
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
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
9、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
10、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
11、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
12、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
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
14、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资产负债表 表
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PPP模式-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建议书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申请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第五篇:破解三大难题探索农廉新路
【朔州市阳光农廉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破解三大难题探索农廉新路
中共应县金城镇委员会
我们金城镇是应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25个行政村,9个社区,全镇共有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全镇国土总面积9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市、县纪委工作精神,围绕网络公开、监督、监管、服务的工作目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积极探索阳光农廉网建管运行常态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丰富公开载体,破解群众“难知道”的问题
在公开形式上,突出抓好“三级”网络联动公开。整合网络资源,建立了以县阳光农廉网为依托,以镇阳光农廉网门户网站为主体、以村农村财务监管系统为延伸的“三级网络联动公开”平台,首批公开了农业、财政、合医、计生等类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条,访问量达多万人次。将阳光农廉网打造成宣传教育的平台、三务公开的平台、服务群众的平台作用、监督曝光的平台、表达诉求的平台、管理考
1核的平台。
在公开内容上,突出抓好“三资”网络监管。围绕群众关注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资产资源分布、处置情况等重点内容,我们建立了 “三资”网络监管中心,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三大模块为主线,设立了镇 “三资”网络监管办公室,配备5名具有镇干部,在专业财会人员的指导下专门负责各村的财务审核和原始凭证电脑录入,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的适时监控、远程查询和在线分析指导。截至目前,共对25个村的财务收支、12宗资源开发处置情况进行网络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
在公开效果上,突出抓好“三条”农廉示范线。根据全镇村庄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我们划分为 “城中7村商业贸易区”、“南部8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10村生态养殖示范区”,每个区域重点打造3个示范村,形成了三条农廉示范线,对各示范点实行全程网络公开、评比、监管,建立滚动考评与观摩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让各示范点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推动农廉网建设走上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完善决策机制,破解群众“难作主”的问题
实施“六步工作法”,程序规范“作主”。我们重点推行了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六步工作法”,按照“征求意见、集体讨论、上级审查、会议表决、公开公示、组织实施”等六
个步骤,对涉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兴办公益事业、“三资”管理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程序,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今年,全镇无论是“一事一议”的城市建设征地项目,还是“四议两公开”的农村“新五覆盖”建设工程,都是通过“六步工作法”议绝实施的。
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度保障“作主”。我们以建立规范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把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作为议事的主要内容,全部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保障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具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开设“网上票决厅”,网络助推“作主”。针对外出村民“作不了主、无法作主”的问题,各村在农廉网站上开设了“网上票决厅”,将各项需要讨论的重大村务事项提前挂到网上,通过村委会QQ群参与网上决策,并把决策结果即时在网上进行公布,保障了外出村民的民主参与、民主作主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截止目前,以有13个村建立了村委会QQ群,参与决策重大村务事务5件,外出村民点击量达358人次。
三、拓展监管范围,破解群众“难监督”的问题
建立专门机构,事前监督有形。为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和村级干部的权力监督,让群众对本村事务有更清晰的了解,今年以来,我们整合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各
种监督机构和监督力量,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各村(居)民主选举产生3—5名委员,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监督程序,对重大村务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及时收集、反馈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全镇25个村都挂牌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加大查纠力度,事中监督有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整治,建立了账、表、图“三位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电子台账,将除涉密的经济合同,在网络上公开,接受村民举报监督。集中查纠工作中,规范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合同31份,对1个工程合同项目进行了重新招投标。
完善监管制度,事后监督有效。针对农村干部用权和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监管机制。如针对去年查处的五里寨村干部集体私分高速公路占地补偿资金案件,我们制定完善了《农村干部十项监督制度》、《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等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权力运行和资金拨付使用程序。
阳光农廉网正常运行以来,人民群众高度满意。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网络公开监管,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了“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化解,全镇的信访案件明显减少,特别是涉及财务、土地等热点问题的上访量更是明显下降,涉农上访比以往同期下降了50%。另一方面促进了
惠农政策的落实。网络公开监管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拓展了群众监督空间,对涉农部门的政策法规,群众可以随时查询;对涉农单位的主要项目、资金,群众可随时查对;对身边受益对象的真实性和补贴发放多少,群众可随时查看,这就改变了以前“村中事务群众事后知道多、事前知道少,被动告知多、主动参与少”的问题,使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时,阳光农廉也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最为明显的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农村矛盾,增强农村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镇上下呈现出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农民群众猜疑少了、上访少了,对干部的信任度提高了,投身转型跨越发展的积极性高了,进而开创了农村和谐发展、竞相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