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基层边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当前基层边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加快推进,对当前基层边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笔者结合几年来工作实际,对基层边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新形势下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近几年社会主议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边防部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官兵呈现出明显的思想、心理、性格特征,部队建设出现了较大的地区差异,基层边防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1、心理的平衡性。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官兵职业的多样化,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差异化,加上入伍前个人经历的复杂化,都直接或间接对官兵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入伍的战士,大多不想在部队超期服役,对考学提干、学技术不感兴趣;而从较贫困地区入伍的战士,总想“在外谋求发展”,虽普遍愿意超期服役,但大多因文化较低,工作缺乏信心。
2、性格的情感性。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角度来讲,战士喜欢班长、干部人性化管理,而不喜欢管理者搞亲疏关系、搞等级分离等;从管理者角度讲,有的干部不主动与战士沟通思想,出现精力外移,加上近几年基层边防部队管理教育检查工作任务较重,在工作落实和考核考评上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忽视了管理教育的主体和有针对性解决官兵思想、实际问题等内在内容。
3、思想的时代性。新时期的官兵具有新的思想特点:血气方刚,思想活跃,但遇到问题时,承受能力差;接触面广,但常凭义气行事,盲目交友;渴望学习锻炼提高,追求知识成才,但往往夹杂着一些个人功利思想;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较高,但业余生活注重娱乐性;重视上级对自身的印象,但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处理问题考虑不周全,容易冲动行事。
二、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缺乏“大家来做”。现在基层部分战训干部将经常性思想工作当成只是政工干部的事,致使政工干部唱独角戏、单打一,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收效不大。这是由于一些干部对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认识不深,懒惰怕事和推诿扯皮造成的。
2、存在“离兵远兵”。部分基层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好职责,平时不知兵、不懂兵、不爱兵,对战士想什么、要什么,甚至在做什么了解不多,关心体贴不够,战士有了思想问题不能及时主动靠上前,战士有了情绪也听之任之。
3、不敢“讲大道理”。一些基层同志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是讲实惠,“大道理”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政治攻心”已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本身缺乏学习,对“大道理”理解不透,不能全面深入的诠释,导致“大道理”管不住“小道理”,政治理论管不住“歪道理”。
4、只管“有病治病”。经常性思想工作贵在经常,一些基层干部却只管“有病治病”,不管“无病预防”,平时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跟上,等战士出了问题才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往往是旧病未愈又添新痛,群症并发,恶性循环。
(二)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机械的管理模式。一些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只当“二传手”,部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下来照本宣科,上级会议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传达一遍了事,部队开展教育整顿应付走过场,从而形成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的机械管理模式,出现条令写在本里、制度挂在墙上、指示命令藏在抽屉内的现象。
2、生硬的规章制度。一些单位在实施管理中不按条令条例办事,以管理者的意志私自制作土章法。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任意圈点捏弄,造成战士怨气冲天,产生抵抗情绪,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3、疏漏的管理思维。管理者离开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凭个人的经验和意愿管理部队,或者说喜欢管就管起来,不喜欢管就丢开的时紧时松现象。有的基层干部主观臆断,想怎样管就怎样,导致部队整体条令意识淡化,管理乱了章法。
4、错位的服从关系。一些基层干部在部队行政管理中正是充当错位了的“下级服从上级”的角色,他们在战士面前容让迁就,胆怯软弱,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时网开一面,下达任务时常用协商的口气,遇到矛盾往往上交,开展批评隔靴搔痒等等。只要战士不出难题不闹情绪,就万事大吉,而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这也是造成纪律松驰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识管理工作的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保持部队高度稳定,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度,切实增强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管理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当前部队反映最迫切、最棘手的问题入手,逐一解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把功夫真正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二)改进部队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打牢理论根基
种种实践证明,管理工作离开了思想教育,离开了官兵自觉,是不可能搞好的,只有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把管理工作当作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使广大官兵理解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知道怎么做,懂得为什么做,才能使条令条例得以贯彻落实。一是从全局把握整体教育。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部队建设的首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部队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多层次进行基础理论教育。要考虑到战士认识发展的渐进性,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考核标准也应有层次性,对不同年度、不同文化程度的干部、战士应提出不同要求,避免“一个题目学三年,年年都上一年级”的现象。三是有针对性进行经常性教育。从各种情况兵员的特点出发,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第一年度兵应以理想、前途、入伍动机、职业道德、生活常识教育为重点;第二年度兵和一期士官应以得与失教育为重点;二期以上士官教育应转到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上来。同时,在教育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一是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大力推广自我教育、平等对话等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二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发挥边防部队与社会接触广泛,与外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充分运用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等方法开展教育。特别要针对当前社会家庭对战士影响大、战士对家庭依赖性大的特点,大力普及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变单一的上课形式为上课与多种辅助形式并举。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觉悟的目的,增强教育的渗透力。
(三)改进强化行政管理工作,坚持把条令条例贯穿于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每个环节。
解决好当前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做好思想疏导、启发自觉的同时,还需把功夫用在老老实实抓好条令条例的落实上。
一是建立正规的生活、工作、学习、训练及战备秩序。要把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六个严禁”和部队条令条例等作为队伍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养、练、查”四个环节培养良好的作风纪律,确保警令畅通。要加强对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安全防事故工作、干部八小时以外等管理工作的落实,用制度规范言行,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二是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切实发挥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作用。首先要正确处理领导抓与抓领导的关系。实行上级抓下级、各级领导主动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让“第一责任者、第一管理者”首先置于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下。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部队作风纪律的培养、军人良好素质的养成,不是靠一两次突击抓出来的,靠的是日常管理。因此,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上。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抓任务与抓管理的关系。抓管理与抓任务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能偏废。第四要处理好实抓与巧抓的关系,带兵人员必须具备务实、正派的作风,兼有敢抓、敢管、会管、能管的素质和能力。第五要处理好首位抓和末位抓的关系。要建立官兵绩效档案,工作绩效考核评比应与先进单位评比和官兵的晋职晋级、立功嘉奖、评先评优、罚差惩劣等利益紧密挂钩,奖勤罚懒,唯“绩”是举,不搞关系亲疏,不搞安置照顾。
三是积极树立典型引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争”活动。要树立“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的意识,丰富手段和方法,使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赋予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典型效应作用,善于捕捉部队中出现的闪光点,熏陶官兵们的思想,陶冶官兵们的情操,最大限度地把部队官兵献身边防事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灭火救援方面确保部队“拉得出、打得赢”,思想政治方面确保部队“打得赢、不变质”。
镇江支队京口大队
第二篇: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策
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我党在长期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本规律。具体到边防部队的党建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最根本的是要为边防“主业”和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然而,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中发现,当前基层党建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形势不容乐观。
存在的问题:
支部抓中心工作能力偏弱
主要表现为对议事内容把握不准、议事质量不高等方面。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传达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时,存在以文件传达文件、会议传达会议现象;在研究某项工作措施方案时,基本都是照搬照抄,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导致一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缺乏创新和精品。
组织生活质量还不够高
一些基层支部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质量还不够高,没有把党建工作与部队建设全面、有机结合起来,存在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不够深入、党员思想汇报内容比较空洞、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个别单位开展组织生活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只求过程、不求实效,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实、质量不高。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强
一些班子成员对分工负责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基层主官过于强调军政分工而忽视党建合作,导致各管各的,削弱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一些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一,党员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群策群力、凝智聚力的局面;还有一些班子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理不出头绪、思路不够清晰,导致作用发挥不明显。
对此,各级党委应在保持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基层部队党建工作。
采取的对策: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
要按照《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改变“表薄册第一”的观念和做法,突出“七项制度”落实的实际效果,注重支部作用的真正发挥。重点解决三种倾向性
问题:①落实会议制度中存在的多、浅、偏,议不到、议不实、议不透的问题;②上党课、过党日“党味”不浓,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的问题;③民主生活、党员汇报和民主评议党员重形式、轻效果,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的问题。强化考评帮建工作
按照《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党支部考评帮建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落实考评制度,定期组织对基层支部的党建情况进行检查,指出不足,明确整改方向。落实好党委成员挂点帮扶办法,对年终考评成绩靠后的支部,党委正副书记直接挂钩、亲自帮扶,切实提高基层支部的建设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作用,从贯彻民主集中制层面,从强化支部集体领导和上级主官权力制衡角度,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从制度上预防和遏制职务违法违纪。同时,认真落实好上级主官与基层支部正副书记定期谈话制度,确保管理不失控。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把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检查督导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基层自身建设及七项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加大检查督导力
度,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推动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支部考评工作,开展支部建设达标创优活动,使党建工作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富有活力,引导推动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三篇:当前四川禁毒形势与对策研究
当前四川禁毒形势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四川省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严峻,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毒品问题又逐步凸现,当前四川禁毒形势与对策研究。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四川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以治理突出毒品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以遏制各类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关键词:四川省;毒情形势;对策研究。
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引发毒品问题的社会消极因素明显增多,四川省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严峻。
一、当前四川省面临的毒情形势。
近几年来,四川省毒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双重侵蚀、吸贩毒品与制造毒品相互交织、毒品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影响的态势。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突出毒品问题又逐步显现出来。
(一)境外毒品渗透持续加剧,堵源截流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四川省靠近“金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境内外贩毒分子一直把四川省作为重要的贩毒通道、中转集散地和地下销售市场。在西南境外特别是缅北地区毒品渗透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随着省内及整个西南地区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境外毒品借助便利的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运输渠道,不断开辟由滇入川新的贩毒路线和过境通道,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挑战。缅北地区的毒品以攀枝花、凉山、泸州、甘孜、宜宾等地为主要入口,大肆销往省内各地,或取道四川省转运前往重庆、广东、浙江等省(市)。
大宗贩毒活动十分猖獗,仅2008年全省就破获公斤级以上毒品大案65起,较2004年增长了86%,达到了历史最高点。①另外,贩毒分子幕后组织利用孕期、哺乳期妇女或未成年人从事毒品贩运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省内布拖、昭觉、金阳、大竹、万源、开江、叙永、筠连、大英等地部分外流人员形成的以家族、同乡为纽带的职业贩毒团伙,在云南、广东、浙江等地大肆从事跨区域贩毒活动,进一步加速了毒品在省内外的流转。据国家禁毒委通报,四川籍外流贩毒人员占全国的20%,近年来一直高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有效遏制境外毒品渗透仍将是四川省禁毒人民战争面临的一场攻坚战。
(二)省内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成为新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四川省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已从成都、资阳等少数地方扩大到德阳、遂宁、泸州、眉山、自贡、绵阳、雅安等16个市(州)。
2006年全省查获的新型毒品数量首次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2008年全省缴获的新型毒品总量比2004年增长了174%。2008年全省摧毁的制毒加工厂(窝点)达58个,占全国的24%,仅次于广东省。为了逃避打击,制毒犯罪活动正不断向本地化、小型化发展,制毒犯罪团伙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少数制毒团伙有向山区县城转移的迹象。目前,四川省内制造的新型毒品除了供应本地地下消费市场外,还不断外销其他省市,引起了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在海洛因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制贩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蔓延,进一步加剧了省内严峻的毒情形势。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四川省内制毒活动可能更加突出,遏制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将成为四川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毒品地下消费市场庞大,新旧毒品交叉滥用局面已经形成。
目前,全省已有165个县(市、区)存在毒品问题,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1%。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省共录入吸毒人员101344人,仅次于云南、广东两省,居全国第三位。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对于吸毒人数的统计方法,在每一个显性的吸毒者周围至少有4—5名隐性吸毒者。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四川省吸毒人数应在40—50万之间。目前,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瘾人员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吸毒人员总数的61.6%。以苯丙胺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滥用问题加速扩张,全省发现新型毒品吸食人数已达到38908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8.4%,其中大部分集中在18~25岁之间。
2010年(截至7月20日)较09年底新增加吸毒人员10826人,其中吸食新型毒品吸毒人员为6361人,占新增吸毒人员的58.8%。成都、阿坝、广元、遂宁、巴中等5个市(州)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已经超过了传统毒品。吸食新型毒品种类由冰毒、氯胺酮扩大到吗啡、哌替啶等医用麻醉剂;吸食场所从歌舞娱乐场所扩散到商务酒店、宾馆、出租房屋、网吧、茶楼;吸食人员从社会闲散人员扩大到白领、公务员、大学生等人群,新旧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已经形成。由于医学上对矫治海洛因成瘾人员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戒断巩固率低、复吸率高的问题始终是困扰禁毒工作的世界难题。在四川省不少地方,复吸率甚至高达90%以上。庞大的地下毒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制贩毒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禁毒工作实践证明,如何有效突破禁吸戒毒这一瓶颈,切实提高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将是决定禁毒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日趋多样,监管工作压力巨大。
四川省是化工大省,全省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共有7913家。随着四川省管制力度的加大,境内外不法分子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窃取易制毒化学品并从中牟利,四川省面临堵截省外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入和防范省内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出的双重压力。当前有五个动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大量套购康泰克、白加黑、滴鼻液等麻黄碱复方制剂用于提取麻黄碱;二是从新疆、河北、内蒙古等地购入麻黄草提炼麻黄碱;三是从江苏、上海、河南等地贩运K粉原料羟亚胺入川;四是将天津生产的乙醚和湖北生产的麻黄碱非法贩运入川;五是从四川省套购易制毒化学品,偷运出境,向缅甸等地的制毒团伙贩卖。遂宁、绵阳、成都等地就多次破获利用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提炼麻黄碱的案件。例如2009年5月,四川省公安机关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09·1·1”专案,打掉了一个跨区域非法制贩易制毒化学品和毒品的犯罪网络,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制毒窝点2个,缴获氯胺酮260千克、羟亚胺8.2吨、毒资260万元,该案是我国自2008年将羟亚胺列为易制毒化学品以来缴获羟亚胺数量最大的案件。形势表明,如何严格管好、管住易制毒化学品,有效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已经成为有关职能部门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
(五)毒品滋生了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危害触目惊心。
一是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为筹集毒资,相当一部分吸毒人员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娼养吸,引发抢劫、绑架、杀人等刑事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涉毒与涉黑、涉恶、涉暴犯罪相互交织。据统计,在四川省打掉的有组织毒品犯罪集团中,大约11%具有黑社会性质。乐山、成都、宜宾等地破获的毒品大要案件,几乎都随案查获了枪支弹药或管制刀具。
2004年以来各地由吸毒人员作案的侵财犯罪占侵财犯罪案件总数的比例高达70%以上,有的地方因吸毒引发的刑事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的20%,引发的治安案件占整个治安案件的30%。
成都、绵阳、泸州、乐山等地还多次发生吸毒人员在冰毒致幻作用下杀人、行凶、自杀等案(事)件。
二是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吸毒耗费巨额社会财富。2008年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结果显示,吸食海洛因的人员日均耗费为302元,吸食新型毒品人员日均耗费为178元。据此计算,四川省纳入动态管控系统的10万多名吸毒人员每年消耗毒资近百亿元,相当于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的9%。为教育挽救吸毒人员,每年全省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毒品还严重危害“人”这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吸毒人员体质普遍下降,有的甚至丧失正常的劳动生产能力。可以说,毒品已经成为阻碍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三是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四川省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已达1300余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四川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0898例,其中病人3856例,死亡报告3310例,报告数排全国第五位。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489例,居全国第三位。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传播为主,15785例,占51.1%。2005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报告发现9748例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员,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42%,占登记吸毒人员总数的13%。监测显示,四川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已从2005年的1.7%上升到2008年的3.8%。事实证明,毒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消极因素。
二、当前四川省禁毒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范文《当前四川禁毒形势与对策研究》。
与严峻的毒情形势相比,四川省禁毒斗争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4】12号)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禁毒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件大事、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禁毒工作的领导责任。但是,少数地方的领导同志对本地毒情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毒情形势的严峻性、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把禁毒等同于一般性的工作;有的抓禁毒只停留于开会、讲话,工作部署流于一般化,没有制定针对性强的硬性措施,致使某些方面的毒品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有的担心影响“政绩”、“形象”,对本地突出的毒品问题遮遮掩掩,不愿正视问题,不愿如实上报;一些地方没有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29号文件,[1]“把抓禁毒工作的实绩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的规定,对禁毒工作的督促、考评力度不够,缺乏刚性措施;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禁毒保障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这一新的戒毒措施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省政府办公厅也专门下发通知规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含尿检费、体检费、药物维持治疗费、技能和业务培训费、生活困难救助费等)应纳入当地县级财政予以保障,但目前多数地方尚未落实这一要求,严重影响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四川省的全面开展。
(二)一些禁毒委成员单位履职不到位,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禁毒法》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四川省从2000年就制定了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职责任务,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单位不能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和禁毒委的工作部署。有的甚至把禁毒视为额外的工作任务,推诿塞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情况。
(三)禁毒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斗争形势的挑战。
一是禁毒专业机构还不健全,禁毒警力不足。全省192个县级公安机关中,仅有117个单设了禁毒部门;在一些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县级公安机关尚未单设禁毒部门。全省禁毒民警共1144名,仅占警力总数的1.5%。作为全国禁毒工作重点地区,四川省禁毒专业队伍的现状与所担负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以2008年为例,四川省禁毒民警人均缴获毒品1.97公斤,是2003年的8倍,与云南同期持平,是广东的3倍,贵州的5.6倍,甘肃的12.3倍,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区,但是禁毒民警数量仅与2003年大体持平,均低于上述省份。这与严峻的毒情形势和繁重的禁毒工作任务不相匹配。
二是禁毒办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权威性不强。按照***同志在2004年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省委、省政府2004年29号文件的要求,“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既是组织、协调机构,又是禁毒工作实体,原则上设在同级公安机关,与公安禁毒部门合署办公”。公安禁毒部门既是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担负着同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承担着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禁毒的综合协调职能以及大量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创建“无毒社区”等社会化工作。由于近年来禁毒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更加重视,大量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需要依靠各级禁毒办来具体落实,大约占公安禁毒部门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同时,各级禁毒办涉及层面较高,组织、协调工作难度较大。以四川省为例,省禁毒办与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合署办公,涉及成员单位包括27个厅级部门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但由于省禁毒办仅为处级单位,难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人员少与任务重、协调力度不够与担负责任重大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禁毒法制建设落后于斗争形势的发展,影响了禁毒工作开展《禁毒法》从整合戒毒资源、提高戒毒效果出发,对过去实行多年的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教戒毒进行改革,构建了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新的戒毒措施,并授权国务院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等作出规定。但《禁毒法》实施已有两年多,国务院《戒毒条例》一直未能出台,对过去分别由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如何进行整合、如何做好工作衔接以及强制隔离戒毒具体应当如何操作等,目前还缺乏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吸贩新型毒品活动出现了从娱乐场所向宾馆、商务酒店、网吧、茶楼、洗浴中心转移的趋势,但由于这些场所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调整的范畴,对相关场所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同时,四川省人大1993年制定的《四川省禁毒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禁毒法》的要求和禁毒斗争形势的发展,亟待修改。
三、有效开展禁毒工作的对策。
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和省委、省政府29号文件精神,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以治理突出毒品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坚决遏制各类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一)以教育、发动群众为目标,全面强化禁毒预防宣传教育。
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工程,以宣传《禁毒法》、新型毒品危害、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为重点,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针,不断丰富、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开展全民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群众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切实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的需求和危害。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大力扶持戒毒帮教小组、禁毒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搭建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平台;进一步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提高其禁毒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其参与禁毒的热情。
(二)要以整治新型毒品问题为龙头,进一步遏制毒品犯罪高发的势头。
一要全力开展打击新型毒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把整治新型毒品问题摆在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的突出战略位置,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新型毒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坚决打掉一批加工、制造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工厂和窝点。要以歌舞娱乐场所、商务酒店、会所、洗浴中心为重点,组织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寄生在其中的贩毒分子,依法惩治不法业主特别是幕后的“保护伞”,最大限度地挤压吸贩毒活动空间。
二要大力强化堵源截流工作。按照“堵进口、截出口、断通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3道防线、17个卡点为主体的公路查缉体系。加强对航空、公路、铁路等渠道的管理查验,防止毒品多头渗透。
三要着力打击方面性突出毒品犯罪活动。继续巩固、深化对组织、利用特殊人群贩毒活动的专项治理成果,着力打击向本地贩运毒品、经本地中转向其他地区贩运毒品的犯罪团伙以及操纵未成年人贩毒的幕后头目,努力摧毁一大批危害严重的外流贩毒网络,斩断一批地下贩毒通道。
坚决铲除各类公开、半公开的地下毒品交易活动,清除零包贩毒活动形成的治安乱点,还人民群众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以增强戒毒实效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禁吸戒毒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为基础的吸毒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发现、登记、戒毒、康复、帮教、回归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逐步实现公安机关和社区、戒毒机构之间吸毒人员信息的实时共享。
二是大力强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充分利用公安、司法两个部门管理的戒毒场所,不断探索“分段执行”等办法,依法收戒吸毒成瘾人员。
三是全面推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为主,公安、司法、财政、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大力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积极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完善集生理脱毒、劳动康复、回归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康复体系,切实提高戒断巩固率。
五是积极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逐步降低治疗费用,稳定和扩大治疗规模,形成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不断巩固和扩大戒毒成果。
(四)以规范管理为手段,进一步防止易制毒化学品的非法流失。
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推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大力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行网上申请、审批、发证和监管,转变管理服务方式。坚持“事前核查、事中通报、事后倒查”的工作制度,加强对麻黄碱及复方制剂、羟亚胺等重点化学品的管理,继续完善相关部门联动、异地衔接紧密、覆盖各个环节、全程管理查控的管理机制。坚持“逢制毒案件必查化学品来源、逢化学品必查流失环节”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清理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审批制度,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推动成立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
(五)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建工作。毒情严重地区要突出抓好重点整治,努力为创建“无毒社区”创造条件。着力抓好对国家禁毒委挂牌的布拖、昭觉、金阳3个重点县以及省禁毒委挂牌的大竹、万源、开江、叙永、筠连、大英6个县的重点整治,务必尽快改变面貌。毒情一般地区要着力抓好攻坚,力争早日建成“无毒社区”。已建成“无毒县”、“无毒社区”的地方要抓好巩固,防止反弹。
(六)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现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禁毒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党委、政府抓禁毒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禁毒工作的部门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关于禁毒保障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促进禁毒工作长远发展。切实加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建设,进一步充实禁毒执法力量,严格队伍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禁毒专业队伍。
第四篇: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一直以来就备受世界的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事关国民生计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事关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粮食的生产,把提高粮食产量作为目标。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50年的13213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6949万吨(13390亿斤),实现了我国粮食从供给不足到供给达到基本平衡的改变,推动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虽然我国粮食产业目前的发展比较稳定,但粮食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
2020年澳洲的大火已经烧了四个月,之后非洲的蝗灾也开始肆虐,最重要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的侵袭,在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国际上有部分国家(地区)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的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次病毒疫情或许将会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此次的疫情背景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为中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风险防范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粮食安全概述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自身的膳食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1]
(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10月12日-18日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作为建设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粮食安全观念,而且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粮食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安全战略,“饭碗论”“红线论”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战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粮食安全为促进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为推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
粮食安全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基础是人民,而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因此我们想要实现国家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保证粮食产业的安全。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保证自己先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因此,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的一样,“中国有14亿左右的人要吃饭,吃饭才能生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能稳住。”[3]因此,粮食安全是我们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使我们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只有粮食安全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才真正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国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任何生产都必须要讲究以人为本,所以,注重粮食安全更是在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理念,粮食安全的发展才是我国国家富强的保障,这一点毋庸置疑。[4]
三、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时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波折,但是,粮食产业的发展还是总体向好,那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北移
经有关数据调查,2018年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58.2%,总产量约占全国的58.4%,其中,粮食产量同比上升比较快的有我国的吉林省、河南省、xx省、黑龙江省,这几个省的产量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将近一倍,为全国粮食供给提供了基础。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耕地面积缩小,而北方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耕产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粮食生产的发展。[5]
(二)粮食进口数量增加,且增幅较大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7年粮食进口24571斤,为我国粮食进口创造历史新高,而在2017年之后,两市进口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价格不占优势,相较于国外的机器生产,国内的粮食生产大多还是以半机器化为主,高生产成本决定了高价格。[6]
(三)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因此,在被迫或者是主动的选择下,资本开始代替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的提高。截至2018年,我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98783.35万千瓦,且各种农作物的机播比例稳步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现代机械化生产的阶段。[7]
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率是35%-40%,远超国际粮农组织普遍认为的17%-18%的粮食安全标准。不过我国的粮食储备压力较大,我国部分地区的粮仓已经处于超负荷运作的状态。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粮食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相关的变化和调整也存在极不明朗的情况,对我国经济和粮食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总之,我国粮食产业目前还可以说是处于安全的,但在产业安全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正在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外资价格垄断的风险
我国农业产品进口规模较大,且对外依存程度较高,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国外供给出现问题,就会对粮食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2019年的中美贸易发生重大冲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提高关税,其中就包括许多的粮食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以大豆为例,2017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超过86%,且占进口规模和量95%以上的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阿根廷。假设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大豆的价格进行哄抬,进行价格垄断,那么在短时期内寻找第二个能够供应如此大规模的大豆的供应商是非常不容易的,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选择被动接受这个价格,那么我国大豆进口的成本就会上升,从而大豆在我国国内进行销售的价格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一种粮食产品价格的增加,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多种粮食进口供应国家联合起来进行价格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外资价格垄断成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首要风险。[8]
(二)粮食进口禁运的风险
粮食是全球五大干散货之一,在国际间的贸易中,粮食运用的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但是我国现有的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自给能力较弱,海运能力总体来说还比较弱,且对全球主要的港口和运输通道掌握不够,在这些原因影响下就会导致粮食运输的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甚至会增加粮食运输的成本。相关研究表明,在粮食运输过程中至少会通过一处海上关键通道,如果在通过海上关键运输通道的过程中遇到了该港口所属国的阻拦,也就是对我国进口粮食进行禁运,那么就相当于切断了我国进口粮食的供给,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9]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许多国家因为疫情封国,不再进行粮食的出口。其次从非洲来的蝗灾侵略了大部分的产粮国家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粮食产粮下降,自己国家也可能面临粮食危机,出口粮食对他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从今年看,我国面临的粮食禁运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双挤压”的风险
在我国,随着我国土地租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还有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用药、农用地膜、化肥、农业机械等投入越来越多,粮食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都直接造成了我国粮食成本的增加。为保护粮农的的收益,我国设立最低量是保护价格,此后逐渐形成了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曾经就有人民日报的记者调研相关资料指出,越南、韩国含碎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折算后约为350美元/吨,泰国含碎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约为372美元/吨,折算后的含碎大米价格分别约为1.2元/斤和1.1元/斤,这和我国国内稻米的价格基本不相上下。[10]
“双挤压”风险,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土地基本上是散户经营,投入生产要素多且生产要素价格偏高,成本的管理意识相对缺乏,及时了解粮食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较低。还有承租关系不稳定,大户不能长期投入和产出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国内粮食成本急剧升高,甚至高于进口粮食的价格,造成双挤压风险。[11]
(四)浪费现象严重
粮食浪费的重灾区是各地城市餐饮行业,特别是宾馆、酒店、餐馆等场所,浪费行为处处可见。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餐饮业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
如果避免无谓浪费,我国每年至少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12]此外,在学校食堂、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个人和家庭不易觉察的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低估,这一种浪费属于“细水长流”型,在不知不觉中把粮食浪费了。例如,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导致过期发霉后抛弃做垃圾处理等,浪费量十分惊人。[13]
五、我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在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也从政府、企业、种粮主体、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相对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健全现代农业生物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推动粮食的大机械生产。
[14]对培育粮食种子的企业增加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粮食种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质的粮食品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助推粮食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2.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粮食很难满足人口的需要和消费,所以进口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进口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避免因进口过多而失去国内粮食生产的独立性。选择多个国家进口同一种产品,分散进口有利于我们进口安全,同时也能避免出口国坐地起价。也可以多批次进口,避免国际上粮食大亨抬高粮价。[15]
(二)企业方面
1.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人民从“吃的饱”向“吃的好”“吃得健康”转变。但是在种子这方面,虽然有政策扶持,但还是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不足的现象,虽说袁隆平院士为我们的水稻带来了高产量,但是高端优质大米还是靠进口,因此,必须加大粮食优质种子的研发。
2.积极参与农业期货市场
我国的农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利用金融行业稳固自己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地位,增强企业抵御国际粮食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粮食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农业期货交易策略,在提高企业自身期货市场交易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进口粮食的议价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积极进入粮食农业期货市场,壮大自己,争取国际粮食定价的话语权,保护我国进口粮食价格处于一个有利地位。[16]
(三)种粮主体方面
1.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广阔,但是相应的,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不可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广,这就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耕地退化、沙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作为种粮主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土地利用率[17]。
2.加强科技投入,进行规模化生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家富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粮食安全方面更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益化生产的目的。种粮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模的包地,购买大机械,进行规模化的种植。
3.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意识
通过完善粮食种植和生产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管理,明确投入品的生产使用标准,规范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标准。深入开展和宣传科普教育,定时参加各种粮食培育课程,增加种粮主体的科学种粮知识,强化种粮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建立强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然而,民众更担心“一阵风”“一呼隆”过去后,一切照旧。因此,“崇俭抑奢”必须采取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持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1.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利剑,首先要直指“公款消费”。还有与公款消费行为相伴的各种其它现象。因此,必须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铲除挥霍浪费和诱发腐败的温床。依据法规制度,对于违反党纪国法、肆意挥霍公款者,不仅要给予党纪国法的严惩,还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2.完善餐饮业考核监管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奖罚分明
迄今,粮食和食物浪费的重要场所在宾馆、餐厅、休闲等餐饮业。无疑,在这个行业必须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崇俭抑奢的文明经商之风,提倡分餐制、自助餐,对因用餐多取而造成浪费的人要加倍罚款。对此,同样要制定完备的考核监管制度,对于饮食质量、食物安全、环境卫生、废水废物数量、废弃物处理等都要制定出具体指标,随时进行检查,实行严格奖惩。
六、结论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虽然人口增速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这就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的发展对比其他国家还是处于落后的阶段。除受到的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从本文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受到的国际影响是比较大的,国内因素积极调解还是可以有效解决的,但是国际方面,如果不能在国际粮食问题上有话语权,我国的粮食进口和运输都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粮食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涉及粮食安全,也就意味着涉及到了国计民生,所以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种粮个体,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只有上下一体,同心同德才能够促进粮食安全发展。我们也应该对国家有信心,相信国家能够保障粮食产业的安全发展。
第五篇:当前基层供电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供电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在最基层的班组,承担着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任务,也是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广大用电客户需求,打造供电服务品牌的重要窗口,地位不可谓不重要,一直以来公司上下很重视基层班组建设,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但是由于部分环节还没理顺,部分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基层站所面临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理顺和解决,势必会影响供电所执行上级各项任务要求的落实,特别是在三集五大全面推行后,市、县公司也成了执行层,如不有效解决供电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就很可能影响供电所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效率和执行力,其实很多问题在县市公司就可解决,就看上级管理层有没有足够的重视了。
一、安全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有:
1、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水平不高,对外安全宣传力度还不够,对安全隐患和用户的不安全用电行为制止力度不够,用户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部分台区供电半径过大,配变容量偏小,农网升级改造进度缓慢,导致高负荷时会出现低电压和卡口现象;
3、“三级”保护特别是家保投运率低,大多低压主线和接户线以下线路设施老化,“
一、三级”保护投运困难,存在安全隐患,这方面还需政府、村级组织、用户和供电部门的共同努力;
4、生产管理部门协调10KV线路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力度不够,巡、缺、检不能闭环;
5、生产项目的申报及实施总搞专项投资,不是整体进行,很多台区只能看头不能看尾,台区整体规范程度不高(或数量不多);另外从审批到实施跨度太长,难以满足一些紧急需求;
6、低压日常维护投入不足;
7、抗旱季节私拉乱接严重,用户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单凭管理员或供电所一己之力难以完全制止,存在触电伤亡的可能;
8、生产维护人员不足或不称职;
对策:
1、安全培训及管理要变换形式,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教育方式,如警示教育、现场查处及教育等,不要千篇一律用试卷考安规,年轻员工记性好,考试卷可能是满分,但对现场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不一定有老员工能力强;
2、项目的审批、落实要缩短时间跨度,进行整体综合整治,以保证“三级保护”的投运和满足用电需求;
3、加快落实低压线路的绝缘化改造,同时生产、营销部门也配合拿出资金解决公共固定下火点计量装置及漏保等材料,对农村抗旱用电集中管理,也避免服务事件和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4、生产资金要预留合适的额度给基层所,以保障日常维护及解决突发事件;
5、配备足额的实际技能满足岗位需求的人员;
二、在服务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1、部分职工优质服务意识不强、方式单
一、工作不细,有待提高;
2、10KV专业化管理有优势,但运行由站所、维护由配电工区、操作由变电工区,配合畅通还好说,如几个地方同时出现问题,那两个工区的人员不一定总能在一起的,在服务的及时性、缩短停电时间上没原来有优势,现在发生了很多这方面的服务事件都靠站所按平才没到上面,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
3、服务追责越来越严,压力都在基层,员工精神压力极大,但如没有服务事件又该如何考虑呢?
4、站所的应急抢修队员都是兼职,难免会出现服务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
5、现在95598或12398电话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站所员工遇到部分好事的人提出的要移根本无法移动的变压器、表箱或户内的线路要求免费换掉等不合理要求时没有答复技巧,用户投诉,结果一定是站所倒霉,用户胜诉,形成示范效应后这样的投诉肯定会越来越多,这将是基层员工时刻需面对的难题;
对策:
1、加强员工的实际服务技能培训,如情景模拟、暗访等,理论培训为辅;
2、10KV维护管理回归站所,配备具备资质的维护人员,站所在统一调配、在缺陷处理、服务及时性和供电可靠性方面将有先天的优势;
3、对服务的考核能否讲究对等,员工出钱设立一定的服务风险金,对等考核,树立全员参与的服务风险意识;
4、越级投诉的事情大多核定是属实的,然后从重处理,搞得人人战战兢兢,杀一儆百的初衷我们能理解,但如何在服务投诉处理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确实能体现管理者的大智慧;
5、站所成立专门的应急服务分队,但是在岗位设置上就要重新考虑了;
三、在人员管理上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1、现在站所人员大部分为农电工,仅有的正式工也基本上不是素质很高的(好的都到了机关或直属单位),整体素质不高,但上面对下面的要求往往是“文能动笔、武能登杆”的职工才能胜任,这样的职工在站所是凤毛麟角,所以很多站所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不能完全落实上级的要求就成了必然;
2、基层员工调动频繁,所长基本上没有知情权,很多工作安排经常中途间断,得很长时间才能培养出另外的人接手;
3、人才培养没有规划和章法,基层工作经历与后备干部的培养无太大关系,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到基层;
4、基层员工与机关待遇差别不大,也影响了员工安心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农电工队伍确切说应是台区管理员(主业上农电工相对来说少有不稳的)不稳的因素有:
1、虽说2011年我县农电工平均收入水平达2.5万左右,但是大多台区管理员除去两险、被考核的部分,合计到手的现金收入1.5万左右,与其承担的压力和付出不成正比,在与正式工一比,越是心理有落差,这是影响稳定的外在因素;
2、所长工作能力水平;
3、上级的很多政策体现的人文关怀很少,基本上是要求没有关爱,这是影响稳定的政策因素;
4、农电体制改革要向何处去,从称呼到待遇、前途,直接导致农电工的身份认同感不强,这是影响稳定的心理因素;
建议:
1、最新农电政策的宣贯,加强沟通、疏导,强化身份认同感;
2、逐步提高农电工的待遇,特别是改革农电工的工资分配机制,尽快实行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
3、在政策、规定中尽量体现责、利对等、以人为本的思想,不然万千压力于一身,随时可能有不稳定行为的发生。
4、加强站所长的沟通能力提升,在政策的刚性执行和人文关怀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同时要仔细观察,在员工思想波动时及时介入,善于沟通,把不稳定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在对外协调方面的难点:
1、部分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还没到让你依法治企的层次;
2、现在整个社会好像比较浮躁,很多可依法办事的东西却不能执行,执法机关也不敢随意执法(除非事情很大),电力相关法规修订不及时,对不依法用电的用户采取的手段有限,不轻不重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3、三级管理两分开后10KV线路交工区管理,高压报装由客服中心一口对外,施工由多经、工区或外包队进行,站所功能弱化,以站所为主为地方政府或村组织解燃眉之急的机会大大降低,只能起协调和穿针引线的作用,站所在他们心目的地位自会降低,一旦电网发展占通道、三障清理及其它事需要他们出面时供电所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供电所在地方的地位维持纯粹是靠站所长的个人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