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时间:2019-05-12 19: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第一篇: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

数字城管最早起源于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即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单元网格,通过对单元网格内部件和事件的编码、巡查,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城市管理模式。国家住建部充分肯定北京市东城区这种管理探索,并决定在全国推广,于2005年7月、2006年3月、2007年4月,分三批确定了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等名义在全国广泛推广。

目前数字城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规范和指导着全国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但其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数字城管现存标准规范、建设范畴、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数字城市管理标准规范

目前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315-2009)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2008)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10)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2008)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2005)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119号)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5]121号《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2 数字城市管理建设范畴

2.1 用户

数字城市管理业务涉及3大类用户:  系统用户

即数字城市管理总指挥部所属角色,是系统的直接用户,包括:总指挥员、综合值班员、专业联络员、运行保障服务员4小类。系统直接用户一般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人员。

 外接系统用户

指与本系统发生信息、业务联系的外围系统用户,包括:相关委办局业务系统、市属责任单位业务系统、区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等小类系统用户。

 公众角色

上报城市管理涉及的问题及接受城市管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公众。

本图以北京市为例

2.2 数字城管涉及对象

 住建部网格化标准动作:7大类85种部件,6大类54小类事件。

部件的大类分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其中:

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 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 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 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其它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属设施等;

扩展部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部件的扩充。

事件的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其中: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私搭乱建、暴露垃圾、积存垃圾渣土、道路不洁、水域不洁、绿地脏乱等;

宣传广告类主要包括非法小广告、违章张贴悬挂广告牌匾、占道广告牌、街头散发广告等;

施工管理类主要包括施工扰民、工地扬尘、道路遗撒、施工废弃料等; 突发事件类主要包括路面塌陷、自来水管破裂、燃气管道破裂、下水道堵塞或破损等;

街面秩序类主要包括无照经营游商、流浪乞讨、占道废品收购、店外经营、机动车乱停放等;

扩展事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事件的扩充。

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包括燃气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园林管理、环卫管理、供热管理及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

 城市运行态势监测:通过各相关单位(如电力、热力、交通、、通讯、大气、金融、旅游、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上报监测指标数据,如由电力公司按一定频率上报电力行业的今日最大负荷、明日预测最大负荷、历史最大负荷、最大负荷发生时间、运行状态、整点最大负荷等运行指标,经过城市运行态势分析模型后,形成城市运行总体态势分析。

 城管执法:主要包括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容、市政、绿化、工商、公安、环保、水务、建设、房地、规划等方面的执法处置。

2.3 建设内容 2.3.1 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 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2.3.2 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2.3.3 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以下为北京市数字城市管理与运行平台的主要内容: 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是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为基础,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勾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主要包括:

(1).城市管理资源台帐

建立各类城市管理资源目录,摸清家底,并翔实记录动态运行情况,分析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为城市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城市管理指挥协调

通过值班管理、大屏幕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通讯对讲系统等功能,可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根据权属设置分派给相关责任主体,以及进行任务监控、督办、催办、结案等的指挥协调。

(3).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通过统一表单、数据交换,实现政府与公共服务企业之间的系统对接,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短信网关、门户网站、城市管理广播等渠道,可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及时发布给公众,并加强政民互动。

(4).城市管理监督评价

可从时间、质量、效益等方面,通过对比、排名、报送领导、信息公开等手段,对各类城市管理责任主体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价。

(5).便民电话呼叫中心

基于GIS的位置服务、固定电话定位、话网互通以及PCRM(公共客户关管理系统)技术,实现了面向公众采集信息的高效人工服务和人性化的自动语音信息服务。

(6).智能终端应用

基于智能终端开发的集拍照、摄像、录音、表单填报、地图导航、任务处置、即时消息、统计分析、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移动掌上业务信息终端。既有适合一线业务人员使用的“处置通”版本,也有适合领导移动办公的“决策通”版本。

(7).数字视频监控服务集成

可将公安、交通、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视频信号,通过大屏幕集成系统“遥视、遥控”,或者通过视频服务器提供监控、存储、转发等服务功能,可嵌入到各类应用程序框架中集成应用。

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由多种通信手段相融合的集监控、应急、指挥、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市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基本满足和实现日常市政业务的可视化管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能进行初步的实时监控、指挥、评估和应急处理,为城市市政、市容管理及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从而最终实现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数字市政公用事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1).市政基础设施资源系统(2).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井盖管理信息系统(4).供热管理信息系统(5).加油加气站管理信息系统(6).燃气管理信息系统(7).户外广告管理信息系统(8).环卫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

 城市运行监测系统

城市运行监测挥系统是通过采集有关能源和水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防震减灾等城市整体运行指标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城市运行监测指挥平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运行监测指挥体制,达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和全方位覆盖的城市运行状态监测指挥的目的,实现管理关口前置,防患于未然。同时,采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城市运行监测指挥的长效机制。 城管执法系统

“数字城管执法”建设围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指挥、执法、督察、应急、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提高城管执法效率,增强城管执法科学决策能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应用。

主要应用系统包括:(1).行政管理系统

包括OA系统、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等系统。(2).执法勤务系统 1)执法处置管理子系统 2)城管执法督察管理子系统

3)人员、车辆定位系统+GIS子系统、4)数字集群通讯子系统(数字集群通讯电话应用)5)城管执法电子监控子系统(3).公众服务系统 1)城管执法信访系统 2)城管执法咨询服务系统 3)城管执法政府网站

2.3.4 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 码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在数字城管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此外,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过程中,有的行业主管部门认识不统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推动指导措施。在数字城管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推进主体、参与主体、信息资源整理利用等问题比较突出。

3.1 体制机制问题

从数字城管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案件结案率有待提高。一些常规案件不能及时处置到位,一些督办案件更是久拖不决,如违章建筑、流动商贩等,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不顺。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受制于地方机构编制控制,数字城管的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设在城管局或市政管理部门,管理权威有限,跨部门协调能力不够强。从运行机制上看,目前数字城管主要还是在城管系统内部运转,有些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有些问题属主或属地界限并不明确,有些问题是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因区划调整、征地拆迁、产权变更等出现的新矛盾,则因无牵头主管部门和主要责任人的督办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3.2 参与主体问题

数字城管模式,基本上是从市、区到街道,建立自上而下比较完整的运作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主体无疑是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其次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型企业,如供电、电信、移动、联通、自来水,燃气等公司。从问题发现、问题处置到处置结果的确认,处置绩效的考评,基本上是在政府系统内部循环,而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市民却被游离于数字城管之外。的确,市民可以通过12319热线和电子邮件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这种过程并不透明,不为广大市民知晓或运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未能有效发挥。3.3 公众服务问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从该流程中可以看出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重在对城市管理案件的监督及管理功能,缺乏对公众的信息服务功能。

图 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工作流程

3.4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问题

大多数数字城管平台缺乏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及有效利用,数字城市管理平台拥有多个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丰富,但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资源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领域和部门应用效果不够明显。

信息资源利用方面较为滞后,信息采集环节薄弱,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业务处室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尤其是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

3.5 基础地理数据更新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基础地理数据更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的更新,二是城市部件数据的更新。大比例尺地形数据的更新一般取决于当地的规划和测绘部门数据更新的速度,当前只有少部分城市建立了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动态更新机制,而更多的城市都是2-3年更新一次或很多年才更新一次。城市部件数据一般都是各地在建立数字城管系统之初,通过一两次大规模的普查获取的,但在系统建成运行之后,城市新增和变更的城市部件数据获取则无法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普查获取,否则会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由于城市管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新增和变更的城市部件数量约占总量的 5%-10%左右,这些数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将会对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上报更新流程为:

部件、网格、街道社区、兴趣点、交通部件等数据由城六区上报至市级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各区上报的数据很难保证完全符合数据入库标准,因此在数据入库之前需对数据进行检查校验,对于不符合入库标准的数据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由各区进行处理重新上报,从而保证入库数据的质量。然后由数据运维工程师对各区上报的数据需进行整合、处理,通过数据处理工具导入到数据库。

图 数据更新流程

 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主要是对各区上报的部件、网格、街道社区等100多个图层进行检查,主要从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检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各区,如不符合要求,需各区重新整理之后再提交。 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工具对城六区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数据入库

将原有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备份,删除原数据库中数据,通过数据入库工具导入整合后的数据。 市区联调

数据库更新后,需进行市区平台联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数据更新需要人工辅助进行,程序复杂,技术较为落后。解决思路

4.1 加强绩效考核,全面提高问题处置率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发现容易处理难。数字城管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处置能力也应该有相应地提高,否则割裂了效率与能力的关系。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数字城管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是数字城管模式健康运行的根本保证。一是扩大考核的范围,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建议将公安、交通、水务、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城建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型企业,如供电、电信、移动、联通、自来水,燃气等公司纳入考核范围。二是科学制定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和完善工作绩效、运行效能和社会诚信评估评价体系,用量化的绩效指标衡量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效率效能。既要考核问题发现和处理的数量,也要考核处理的质量;既要考核处理过程的反应时间,也要考核同一问题的反复发生率,还要考核部门公开承诺的兑现程度。三是定期分析考评结果,找差距、明目标、促改进。每月召开会议,研究考评结果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对于管理权限不清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职责;对于跨部门,跨区域的问题,要明确牵头部门,必要时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专项支持:对于职责清晰、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提出警告,明确改进方向,承诺完成时限。四是有效利用考评结果,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通过工作简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每月公布各部门工作绩效和考评结果,接受领导和市民的监督。年度考评结果要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评比相结合,与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晋职晋薪相结合,促使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将管理关口前移改变被动处理问题的局面。对于长期不能完成任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追究领导责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4.2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

城市管理需要全民参与。在数字城管运行提升阶段,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其措施有三:一是继续完善竞争机制,采取服务外包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的公司或第三方机构负责问题发现、报告和监督工作。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适时打破万米单元网格法,实行以街道和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治理模式,明确街道对一些综合性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权。由社区居民兼任数字城管的信息员、调解员,疏导员。这样既可以保证问题发现率,又有利于提高处置率。三是充分利用12319服务热线扩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有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引导好,利用好,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3 基于移动互联网,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利用移动App应用或微信平台,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例如城市管理平台收集到案件信息后(如某小区附近某井盖被盗),除了需要对该案件进行立案处置,还需要将该信息发布给途径附近的公众,以免公众发生意外,可以建立城市管理移动App应用或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当公众应用该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服务信息。4.4 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出口

城市管理数据整合、利用思路如下所示:

 梳理分散在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数字市政等多个系统中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按基础地理数据库、空间专题数据库、业务专题数据库、政务专题数据库等类型进行资源编目;

 将资源编目成果注册至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同时将分散在各个业务成熟的系统中的空间专题数据、业务专题数据汇集、存储至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

 由目录服务中心的专人对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的资源目录进行更新;

 维护构建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

 整合现有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初步构建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框架;

 根据业务成熟度,建设部分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  基于现有信息资源,构建城市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基于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中心的信息展现和服务;

 基于现有信息资源体系,试点信息资源对外共享应用服务。4.5 理顺城市建设管理和地理数据生产部门的关系,建立动态数据更新机制

 城市道路、管线建设及门牌设立等工作,应通过竣工测量和数据采集进行及时更新维护。

 加大使用和推广地理信息采集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开发,例如地理信息采集器(集地图加载、地理数据定位、拍照、属性录入为一体的设备)。

 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众多的区县二级指挥平台和建设单位积极性和作用,理顺城市道路、市政部件变化情况及时上报指挥中心和更新维护单位的渠道。

 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员现场巡视作用,上报部件变化情况,定期更新维护。

 加强和制定城市管理部件的责任、权属单位管理力度及办法,为城市管理部门高效、准确核准部件权属和责任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将“数字城管”空间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纳入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工作中,确保更新维护工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第二篇:数字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均应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和监督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方法。

第四条 本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以及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第六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负责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确认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分类移交;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信息采集和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负责城建城管问题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协调、跟踪和督办。

第七条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负有处置责任的市级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施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当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对接。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县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会同市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要求、全县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实际,编制本县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并纳入本县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县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会同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范围、分类、立结案、处置期限等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按统一的标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短信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及地下管网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市管理热线投诉受理平台等。

第十二条 本县在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北城区等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的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工作。

第三章 信息采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采集,是指按划定的网格区域,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 准,通过日常巡查或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四条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委托专门人员(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员)实时发现问题、采集信息。

第十五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信息,应当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减少漏报,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对轻微的事件,可由信息采集员现场处理。

信息采集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六条 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采取威胁、恐吓等方式阻扰信息采集,不得侮辱信息采集员。发生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制止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 信息采集单位采集的信息,对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经受理、核查后,可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设立并公布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等,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有关单位、个人的举报、投诉经查实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四章 受理派遣和处置核查

第十九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依据本办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应当移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条 协同平台对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移交的信息,应当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直接向对应的责任单位派遣。

第二十一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协同平台处置派遣信息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协同平台。

第二十二条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根据协同平台督办反馈情况,指令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再次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三条 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责任不清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明确相应的处置责任主体。对跨区域、属于市级相关部门责任以及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后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可由市协同平台牵头组织协调。

对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 经协调仍无法确定处置责任主体的,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实施代整改;专业性强的处置问题,可由城市管理主 管部门指定专业单位实施代整改。

第二十六条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xx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在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职能时,应当按照本章规定 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 报人、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分类及处置期限的规定,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社会 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当纳入各类责任考核范围,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人民政 府、市级各部门(单位)的考核;

(二)区人民政府对乡镇、街道以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

(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第二十九条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关责任人对交办的问题推诿、扯皮、拖延处置或因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移交有关 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信息采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采集信息的,由委托单位按合同约定处理。对违反规定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停止其信息采集活动。

第三十二条 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抢夺、盗 窃、毁损采集员的信息采集器,或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员的人身受到伤害、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 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含地下管 网),是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

第三十四条 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数字 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各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第三篇: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市实验中学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我校加大投入,软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近一年来作为**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硬件建设进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新配置十四口高标准多媒本教室

根据《**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我校在已有软硬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于2013.9月新配置十四口高标准多媒本教室,更换为70英寸最新式的触摸式投影电视。触摸式液晶屏教学一体机才艺目前最先进的触摸技术,创造性的将液晶电视、电脑、音响、投影仪、电子白板五大硬件合而为一,屏幕表面使用防爆钢化玻璃,经特殊处理,抗划痕、抗撞击,防腐蚀、易清洁、书写时屏幕无阴影,将鼠标和键盘才能实现的纷繁复杂的操作步骤完全集中在触摸上。单击、双击、移动、旋转、以及弹奏钢琴、翻阅图片都可以轻松实现。目前我校42口多媒体教室配置齐全,配置标准高。

(二)新配备了一口高标准微机室。

依据《**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标准》,我校于去年又新建设一口高标准微机室,目前我校配有三口高标准微机室,机器数为200台,生机比达到12∶1。

(三)改造了网络中心机房,新购置一台高标准浪潮服务器,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

近几年,我校投资十余万元对网络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铺设了防静电地板,购置了一台高标准浪潮服务器。

(四)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监控系统。在学校各个重要场所安装摄像头,在相关处室设置管理终端和报警中心,实现数字化平安校园。

二、软件建设及应用进展情况

(一)新购置了苏亚星校园网系统平台,经过多方认真考查,购置了苏亚星校园网系统平台,校园网平台共6个模块,分别为资源库、VOD点播系统、校务管理系统、网络备课、虚拟社区和校园网站。各模块基础建设工作已初步完成,并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分层培训,目前已经使用的有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使用效果良好。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二)网站维护工作规范,责任明确。学校领导对信息宣传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网站信息上传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由原来的专人负责变成各科室分工负责,各科室信息上传先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合格后由科室人员直接上传,并设立年终奖励机制,使信息上传更加及时,学校网站正常运行,版面内容及时调整。

(三)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管理规范。我校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管理规范,分工明确。日常维护工作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负责全校42个班的多媒体设备管理与维修和维护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对各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员进行全面培训,实行责任到人,并每月定期检查多媒体设备卫生情况及管理情况并汇总给政教处,并将结果纳入班级达标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高效地搞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修及维护工作,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为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四)学校网络维护工作管理规范。学校网络维护工作由网络中心专门负责,及时维修各网络线路,保证使各处室组信息点的畅通。对校内教师Ip地址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实名制上网,保证了校园网络安全。

(五)QQ和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利用率高,使用效果好。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老师们对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QQ及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即时性、高效、省钱等特点,进行内部通知的传达和文件资源信息的共享等。领导和老师们经常在QQ群里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许多领导和班主任们利用飞信进行通知传达,利用飞信和家长进行短信沟通,既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节省很多电话费。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高,在历次电脑作品大赛中,成绩优异。我校领导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每年在初

一、初二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加省、市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作品获省市级奖项。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成绩显著。我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并且成绩优异。在历次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都有很多教师获得省级市级奖项。

(三)充分利用教师工作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校领导对教师利用工作博客作为家校沟通的有利手段,鼓励一线教师建立工作博客,在博客上谈教学心得,上传教学资源,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介绍、班级日志等,许多家长看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博客,都能收益颇丰。我校教师代士晓和王平静老师的博客被评为**市明星博客。

(四)加强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承担省市课题研究的越来越多,课题研究氛围浓厚,成果显著,真正实现了研究引领和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四、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相关机制的保障。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学校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闫纪华校长担任组长,张永熙书记、丁兆森副校长、马锋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我校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充分利用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并多方筹措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优先安排信息技术经费,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督查。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各处室考核评估的内容之一,以评促建,加快发展。

**市实验中学

2013年12月

第四篇: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20171017 - 副本[范文]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方式,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统一”,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型“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评价“三分离”,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按期完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成立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住建局、县编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明办、县爱卫办、县政府法制办、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及电信、自来水、供电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宋保国兼任。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各区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日常工作。

三、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通过建设“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城管工作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远程监管

城市管理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次建设,将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GPS定位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翼城县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作业区域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2、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结合GIS和GPS定位功能,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启用移动巡查上报系统,巡查管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可及时上报到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问题指派给相关的处置部门,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按照问题上报、受理派遣、任务指派、处理反馈、结果审核、结案归档“六步闭环”的工作流程,严格发现上报,规范处置反馈,实现辖区内城市管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城市管理事件的快速解决。

3、实现全民参与城管的新局面

按照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服务民众、接受市民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开通“翼城县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平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创新工作和服务模式,搭建一座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建设内容

1、巡查人员管理

巡查人员管理主要实现对巡查人员的动态监管和实时调度,通过为巡查人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并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APP实现巡查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展示,包括考勤数据、定位信息、巡查轨迹等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考核决策依据;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通知下发功能,合理配置巡查人员,实时调度,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功能包括:对巡查管理人员和巡查区域进行管理;对公告通知等信息能做到及时批量下发;通过GIS地图对巡查人员的实时定位信息及历史运行轨迹进行展示;通过定位数据及在线时长等数据对巡查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核算、评价及考核。同时手机APP端也可以提供人员定位信息、运行轨迹的展示。

2、巡查区域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3、环卫设施管理

环卫设施管理主要实现对各类环卫设施状态的统计监测,通过对各类环卫设施(转运站、中转站、移动公厕、水厕、垃圾桶等)建库,将环卫设施在GIS地图上进行分类查询与信息展示,对环卫设施的日常维修信息及运转状态进行登记和跟踪,实现对环卫设施分布情况及运行状态的实时快捷统计,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预算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功能包括:对环卫设施基础信息进行统计;通过定位数据及网格化划分在GIS地图上对环卫设施位置及基础信息进行展示;对街办、社区的设施数量及种类做查询、统计。

4、设施信息管理

巡查员对各类城市管理设施的编号、名称、负责人、位置等数据采集上报,指挥中心管理人员对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数据录入系统,管理人员也可以对设施的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查询。

5、作业区域管理

对全县的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及队伍进行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和分级管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对作业路段的动态展示和查询管理,保证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无缝管理及合理分工。

6、清扫区域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7、清扫道路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道路进行划分,录入作业道路的详细信息包括道路名称、图层名称、起点、终点、道路长度、道路宽度、清扫面积、备注信息等。同时可以对作业道路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道路信息。

8、环卫事件管理

为作业部门巡查管理人员配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开发手机APP系统,搭建一套安卓移动问题上报系统,实现现场采集上报、专项任务接收及上报、通知公告等功能,方便快速收集辖区内街面上的各类问题及专项数据资料;系统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实现问题的后台立案及派遣,并对巡查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对人员巡视轨迹、巡视范围、动态考勤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案件处置

1、案件建立阶段

监督指挥中心的受理员对案件进行审核后,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直接转入任务派遣阶段,对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进行作废。

2、任务派遣阶段

受理员填写案件相关处置要求,将案件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责任人处理。

3、任务处理阶段 当有案件派遣至该作业部门后,会在处理反馈中接收到中心下派的案件,接收属于本部处理的案件,部门负责人对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且容易处理的立即安排本作业人员去处理,不容易处理可以申请延期处理,不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可以回退到指挥中心。

4、处理反馈阶段

现场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经巡查员核查拍照,待部门负责人查看处理情况后,将问题处理照片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5、核查结案阶段

指挥中心受理员,根据专业部门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处理标准进行审核,符合则结案,不符合则重新派遣。

6、考核评价阶段

根据问题的处理结果,系统做出对各岗位的考核、评价。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二)资金保障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承担,用于建设总平台、分平台和城管部门终端的网络建设、部件采集、应用软件开发等。

(三)制度保障

1、决策协调会。在推进过程中对重要事项进行协调处理,筹建期间定期(每月)召开会议。

2、推进工作例会。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推进工作专题会。对推进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4、工作简报制度。创办“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工作简报”,每两周一期,及时报送县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

5、考核制度。建立会议考勤、工作考核制度,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机构设立、队伍建设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有关要求

(一)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行,有效促进和谐翼城建设。

(二)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培训统一原则,确保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将列入2016年各部门城管工作目标,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推进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人,保证目标任务落实。年底对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来源:龙进城管助手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建城〔2009〕119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城市的要求,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实施范围

(一)对象范围

凡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均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

(二)地域范围

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拟分三期。第一期为老城区,具体范围为:南至宁杭高速公路、西至241省道、东至东环路、北至239省道,计38.4平方公里;第二期为109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第三期覆盖至各镇(区)。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工作内容:编制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核;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建立“数字城管”筹建工作组;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建设合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数字城管”项目立项、评审、审批、招投标;组建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确定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开展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工作内容:制定各类操作标准、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硬件产品采购、安装;软件设计、开发、测试;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管理人员、平台操作员、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组建和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

(三)完善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

工作内容: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系统验收、上线运行。

四、建设和运行模式

(一)建设模式。采用BT形式确定项目建设单位。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的总体技术方案,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资金的筹措,项目建成并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验收合格后,市政府分六年进行回购,回购完成后项目产权全部移交市政府所有。

(二)运行模式。根据我市城市规模和城管现状,采用“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模式。工作流程分七个工作环节:信息上报(发现问题,信息来源有监督员巡查发现、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民生聚焦、12319城管热线和市民网上投诉等)、案卷建立(受理和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我市实施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该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成立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

2.组建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研究拟定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办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督考评体系,对城市管理状况及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负责城市管理各类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分类、分解,确定处置的责任单位,及时指挥、派遣和协调;负责领导和管理市区城市管理监督员和坐席员队伍,负责城市管理监督员和坐席员的配置、招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台帐;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注重协调,密切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提供技术、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要强化资源整合,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无偿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三)严格监督,确保质量。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工程招标和审批、建设过程中,要主动接受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关部门要严肃追究责任,依法处理。来源:龙进城管助手

城市管理局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城市管理综合型高效管理”的应用方式,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管理规范、运行正常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结合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型“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执法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管理水平。

二、工作范围及目标任务

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取“创新管理、建管并重、重点突破、整体发展、分层推进、逐步完善”的办法,力争2015年前完成。

(一)工作范围 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主要以城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城市绿化、亮化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及其他有关涉及市容市貌、户外广告、突发事件、交通秩序、建设工地、违法建设行为等六大类事件为主。

(二)目标任务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和模式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能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我县城区“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三、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1、工作内容

实现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分为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城市管理基础建设、网格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城管通”系统建设、视频监控接入显示系统建设、GPS定位平台和评价考核监督体系等。

2、工作原则

(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分阶段逐步完善管理系统和管理内容。(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统一执行行业标准。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阶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路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各类城市管理部件和市容市貌、户外广告、交通秩序、建设工地、违法建设行为等城市管理事件,以及施工工地的围墙及围墙外侧的环境卫生。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

(1)调查、调研、拟定上栗县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成立上栗县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和筹备小组。(3)设立“上栗县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中心”,并配备相关人员,全面启动和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的建设。(4)项目立项、评审、审批。(5)项目招投标。(6)投入使用。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2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操作标准、规范制定。(3)完善城市管理运行工作程序。

(4)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无线采集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设。(5)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6)人员培训。(7)系统试运行。

3、第三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15年1月-12月)(1)完善管理运行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4)组织系统验收。

五、组织机构

为按期完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任务,特成立上栗县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1、组成:郑伟

2、副组长:黎飞龙、李阳、张理、朱述辉、张华新、秦建军、邹立、朱汶祯、黄贵国

3、成员:梁国春、龙任平、王大毅、荣勇、冯任、阮力江、刘剑虹、吴高松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保障二个中心机构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城管受理信息中心和城管指挥处置中心24小时运行,应配备10工作人员。

(2)组建网格信息采集和监督员队伍。组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队伍,可整合资源,利用现有城管队伍,配置“城管通”,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执法过程中兼有向信息中心报送城市管理问题的职责,作为信息采集网络的力量。

2、数字化城管中心工作室

城管指挥处置中心工作室,设置大型显示屏幕和投影仪等设备。

3、保障数字化城管建设经费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项目建设经费主要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财政部门的核拨,涉及到其他单位、辖区的建设内容的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4、完善制度保障

为实现数字化城管发现、指挥、处置、监督等各个环节高效、迅捷的运转,制度保障是前提,必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城管工作流程规范、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制度、议事规则以及人员培训、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相关配套制度。

七、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全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2、明确任务,加强协作。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作分工,积极主动,密切合作,高标准、严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耽误工作进展。

3、创造条件,搞好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要在人、财、物调配使用上主动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给予资金保障,确保顺利完成全市的工作计划,准时通过验收。

4、落实责任制,保障实施。局办公室要及时跟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参与此项工作不力影响工作进度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关于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现状的分析

关于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现状的分析

摘要:城市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比较落后。本文介绍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在数字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对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数字城市的全面建成与广泛应用,将以其信息化的高效迅捷和节约共享型的建设理念,推进城市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变革,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 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城市管理

一、数字城市定义

数字城市概念提出时间不长,迄今为止,仍然还是一个正在发展和演变的概念。一般从实施的意义上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系统,只是在广义的理解上称之为“数字城市”。其概念最早来自美国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概念,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数字中国的基础。总体上可以从3个层面上来理解数字城市的含义[1]:

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的虚拟对照体,它能够对“现实城市”综合体的海量数据进行获取、识别、存储、处理以及应用,可参与城市管理和对公众服务的综合系统科学。

在技术层面上,数字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网络通讯系统)为基础、以测绘技术(主要是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保障的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在应用层面上,数字城市通过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现实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对现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和优化,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简单来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生产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建设资金的重复投入,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方便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城市的统一协调发展。

数字城市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在建设上的复杂性,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二、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通过数字城市发展所走过的道路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到第四阶段的基本任务[2]。

1、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7.5%,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0%~55%,到2025年则会达到70%。快速进行的城镇化,无疑对当前和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我国十分重视城市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都将它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十一五”期间,我国包括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部委也都开展了大量关于数字城市的研究、规划与推动工作。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晚,而且各地数字城市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的城镇数字城市建设还未起步,部分大城市还是处在第二阶段,仅有少数城市才刚刚迈向第三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2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40余个城市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建成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产、卫生、药监等30多个领域,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效能十分显著。在数字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技术政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通过一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

我国数字城市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仍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数字城市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阻碍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一是顶层设计层面:缺乏科学、实用的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和适合不同类型城市实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二是技术层面:信息获取、更新、管理、挖掘、整合、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城市信息数据的内容、质量及可用性等尚不能满足需要。三是应用层面:数字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公众信息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依旧突出,新的“信息孤岛”时常出现,数字城市的绩效评价缺乏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推进的难度和阻力较大。

四是产业层面: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公众实践”的局面,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缺乏,资金来源单一,数字城市如何产生效益的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持续的盈利点。

五是保障层面:保障数字城市发展的政策法规仍不完善,数字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尚待提高,规划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监控。许多“数字城市”建设的资金,特别是日常运行维护的资金得不到较充分的保障,数字城市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依然不足。

六是评价层面: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城市标准体系,关键标准缺乏,不同标准之间的不协调现象较为突出,尚未形成针对数字城市整体进行考核的评价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城市起步较晚,从国内数字城市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状况主要呈现为:通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进展比较缓慢,且水平参差不齐,政府、企业互联互通刚刚起步,企业信息间的互联互通更需发展和提高。

三、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的存在问题

从以上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在数字城市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数字城市发展的种种瓶颈,使得我国目前数字城市的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将数字城市的技术等同于数字城市的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科技

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往往专注于科技本身的力量。因为数字城市的概念新颖,界定不明,在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往往有种技术至上的心态,在研究中产生偏差,将数字城市的技术如GIS 技术、RS 技术等同数字城市管理本身,认为只要将这些数字技术应有于城市管理,就等同于实现了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2、重技术研究,轻管理研究。国内大量理工科的研究者,始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数字城市的技术上,大量开发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基础平台,如GIS 系统,RS 系统,MIS 系统等[4],但与之相配套的因为技术的应用改进而带来的城市管理模式和体制的变化却乏人关注。

3、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研究过于泛化,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界定。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是基于数字城市的概念上提出来,但在这之前,因为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相继有城市信息化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城市现代化管理等许多提法。这些提法的实质是一致的,但概念的滥用造成了认识的混乱。

4、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事实上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已经走上了实践,如北京东城区已经率先实行了以万米单元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管理,2005 年8 月和2006 年3月,建设部相继批准了二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城区,但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部分技术系统的开发上,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研究少。

从国内数字城市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出,城市实现数字化管理迫切需要理清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基础、管理优势、管理流程、具体的管理方法,需要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内容、模式、方法做出系统的研究。

四、我国数字城市管理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目前数字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作为以后数字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1、加强教育和宣传,强化社会各方的信息化意识

数字城市的发展着眼于从根本上建立新型的城市数字化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因而需要强化社会各行为主体的信息化意识。首先政府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数字城市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成立行业管理部门,统一规划领导

“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协作,来保证建设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全市性的有关机构,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减少重复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积极研究制定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

数字城市的营造,必然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涉及到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诸多事宜,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指导和保障。所以在“数字城市”建设的立法方面应从构建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出发尽快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4、建立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制定城市空间数据标准

城市基础数据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许多城市都缺少卫星影像数据、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数据以及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系列的地名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城市政府应该将城市空间数据视作如同城市道路、桥梁一样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足够的资金使数据生产者能按照市场行为进行数据生产,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空间数据标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应该加大城市空间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尽快制定一系列既有超前意识又可操作的城市空间数据产品标准,以促进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更新、分发、应用和共享。

5、消除“数字鸿沟”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在信息的拥有量上存在“贫富不均”的情况[5]。城市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实时、及时的数据、信息交换,实现数字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建设中,政府有义务帮助、关怀弱势区域和弱势群体,特别是在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府公众服务建设上,否则弱势群体将被剥夺享受数字文明的权利,那样的数字化建设是有重大缺陷的。政府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必须坚持地区统筹、城乡统筹的立场,从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出一个切实的消除“数字鸿沟”计划。

五、结束语

数字城市管理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建设是一个开放的、渐进的过程,其状况与发展兴衰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的未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予以持久地关注和研究,早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数字之路。参考文献:

[1] 吕志平,李健,杜鹏等.数字城市建设规划与方案[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2]杨学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新浪博客,数字城市广场http://blog.sina.com.cn/dcity800

[4]刘忻.数字城市体系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2003(3),58-61.

[5]冷德熙.关注中国数字鸿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下载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城市管理进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实践论文

    基础空间数据作为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战略资源,为政府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但是,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随着......

    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精选合集)

    城市管理中“数字执法”系统设计 研究及其应用 □齐同军张燕王赟萃 (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信息中心,杭州市体育场路238号,310003)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数字执法”管理模式为例......

    基于XGIS的天图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合集5篇)

    基于XGIS的天图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推进......

    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xiexiebang推荐)

    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为适应......

    论数字化城市管理之数字城管的说明

    数字化城市管理之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概念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城市管理的含义,城市管理的主体和执行者,城市管理的意义,城市管理的结构和运行,城市管理理论有哪些?下面我主要是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结合个人......

    城市管理

    (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

    城市管理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心人员内部及与外部责任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区城管监督中心实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