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江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德江县农经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多年来,我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担负着贯彻与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反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今年来,由于乡镇农经管理机构撤消,给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现根据铜地农委发[2011]69号文件要求,就我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一)农经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1、机构设置。全县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畜牧站),现我县乡镇农经管理职能主要由新组建的乡镇经济发展办承担。目前,全县仅保留一个县农经站和一个县产业办。
2、人员结构。改革前全县农经人员86名,其中有专业职称的农经人员65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58人,中专学历18人;按职称分:中级职称15人(其中:2人农经师),初级职称50人。
3、经费保障。目前全县,县农经站属正式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的编制、工资等关系以乡镇管理为主。
(二)乡镇农经管理职能承担情况
现我县乡镇农经管理职能主要由乡镇经济发展办承担,主要包括: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 1 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指导,农村经济统计等。
(三)农经人员安排情况
在改革前,全县乡镇农经人员共有86人,改革后,有2个乡农经站长通过应聘形式,1人乡镇经济发展办,1人到县运管所。全县乡镇农经人员未出现下岗、待岗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在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后,虽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经管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隶属关系错位。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后,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而真正的农经管理职能划到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而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隶属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农经工作开展困难。现在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大多数不懂业务,所以还需很长时间来学习,来适应农经各项工作。
(三)管理方面有困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人事、工资规乡镇统一管理。
(四)农经调查青黄不接。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农委、省编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11号),制定关于基层农经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尽快把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转为政府行政职责的范围,理 2 顺与之承担职能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保障各项经费,正确处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离后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问题,确保其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
(二)建议省、地业务部门加强对经管机构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策水平。
(三)建议省、地农委,根据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安排一定的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帮助乡镇农经机构配备电脑、档案柜、办公桌、电话等设施,改善农经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德江县农经站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休宁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休宁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多年来,我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担负着贯彻与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反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变动频繁,给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根据市农委的文件要求,将我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一)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1、机构设置。1998年以前,全县乡镇普遍设置乡镇农经管理站,2001年,我县在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将乡镇农经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等涉农站所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站。2006年,我县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撤销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将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中设置了农经岗位。
2、人员结构。全县现有乡镇农经人员39名,其中有专业职称的农经人员24人。现有人员按性别分:男25人,女14人;按年龄分:50岁以上4人,40岁至49岁8人,40岁以下27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2人,专科学历24人,中专学历11人,高中学历2人;按职称分: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8人。
3、经费保障。目前全县县、乡农经管理人员,属正式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乡镇农经管理人员的编制、人员、工资等关系以乡镇块块管理为主。
(二)乡镇农经管理职能承担情况
我县乡镇农经管理职能由乡镇农经人员承担,主要包括: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指导,农村经济统计等。
(1)农村财务管理。自2002年起,全县实行了村财乡管,村级财务全部由乡镇农经代管,190个村的会计业务全由乡镇农经人员代行管理,做到了制度健全,业务处理规范。
(2)农村土地承包管理。1997年,我县全面完成了“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乡镇、村、组都建立了承包档案,依法向6.67万户农户颁发了由县人民政府印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建立健全了组、村、乡镇三级档案。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有序,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及时,农民的权益受到切实维护。
(3)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村、组都建有公开栏、公示墙,村务公开率达到100%。
(4)“三项”指导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相关政策,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茶叶、蔬菜、水果、蚕桑、烤烟、生猪等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农村经济统计。按照统计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开展记账户调查,样本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及时为县、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准确的统计情况。
(三)乡镇农经人员安排情况
在2006年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前,全县乡镇农经人员共有48人,改革后,有7人通过考试应聘到乡镇土地管理所,1人到县民政局,1人到社会保障局,其余39人全部上岗。2008年初,我县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二轮竞岗,39人全部竞聘上岗,占100%,未出现下岗、待岗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虽然经管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经管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性质与工作性质不统一:经管机构是事业单位,人员是事业编制,但经管机构所从事的工作是农村各业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行政与执法职能,单位性质与工作性质不协调。
(二)领导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平衡:经管站肩负着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重任,事关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与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但部分乡镇领导把经管工作看作是一项纯业务性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到位,队伍不稳定,工作开展不起来,使经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乡镇经管机构人员配备较薄弱:目前,全县有7个乡镇只有1名农经人员,而一乡一人已不适应农经人员履行职能的需要,必须配备与工作量相匹配的人员,才能依法开展农村经济审计、农民负担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查处理,才能把工作做细、做深入,做到合法合规,农民满意。
(四)办公条件与职能履行难适应:乡镇财政所已换了三代电脑,乡镇其他部门都配有电脑,唯独急需电算化办公的农经管理部门没配电脑;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农委、省编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制定关于基层农经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尽快把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转为政府行政职责的范围,理顺与之承担职能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保障各项经费,正确处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离后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问题,确保其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
(二)建议省、市业务部门加强对经管机构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策水平。
(三)建议省、市农委,根据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安排一定的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帮助乡镇农经机构配备电脑、档案柜、办公桌、电话等设施,改善农经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休宁县农业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五月四日
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统计表
黄 山 市 休 宁县(市、区)2009年5月4日
第三篇:德江县2012农经管理体系情况汇报
德江县农经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市农经站:
多年来,我县基层农经管理体系担负着贯彻与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反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乡镇农经管理机构撤消,给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现根据铜市农委转发省农委《通知》精神,就我县基层农经体系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目前我县农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一)农经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1、机构设置。全县2010年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畜牧站),现我县乡镇农经管理职能主要由新组建的乡镇经济发展办承担。目前,全县仅保留一个县农经站和一个县产业办。
2、人员结构。改革前全县农经人员86名,其中有专业职称的农经人员65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58人,中专学历18人;按职称分:中级职称15人(其中:2人农经师),初级职称50人。
3、经费保障。目前全县,县农经站属正式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的编制、工资等关系以乡镇管理为主。
(二)乡镇农经管理职能承担情况
现我县乡镇农经管理职能主要由乡镇经济发展办承担,主要包括: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指导,农村经济统计等,但农经具体工作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
(三)农经人员安排情况
在改革前,全县乡镇农经人员共有86人,改革后,有2个乡农经站长通过应聘形式,1人乡镇经济发展办,1人到县运管所。全县乡镇农经人员未出现下岗、待岗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在乡镇农经站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虽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在经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影响经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隶属关系错位。乡镇农经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后,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而真正的农经管理职能划到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而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隶属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农经《三大管理》和《三大指导》职能几乎消失。
(二)农经工作开展困难。现在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大多数不懂农经业务,所以还需很长时间学习,来适应农经各项工作。
(三)管理方面困难重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人事、工资规乡镇统一管理。
(四)农经各项调查工作举步维艰。人员和经费难以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市农委、编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 2 意见》(黔府发[2007]11号),制定关于基层农经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尽快把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转为政府行政职责的范围,理顺与之承担职能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保障各项经费,正确处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离后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问题,确保其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
(二)建议省、市业务部门加强对全县经管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策水平。
(三)建议省市农委、编办形文给县政府,把原乡镇农经人员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乡镇农经机构,根据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安排一定的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专项办公资金,帮助乡镇农经机构配备电脑、档案柜、办公桌、电话等设施,改善农经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二0一二年三月四日
第四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汇报
XX分公司2010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烟草在XX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市局关于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专题研究部署和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通过紧密结合实际,明确工作标准、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局(分公司)2010年体系建设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体系宣传及培训的基本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宣传和培训是实现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工作,XX烟草精心组织,确保全员参与,借助OA系统、简报、小组会议、培训班、板报等多种形式,多次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宣传和学习。全年共举办了两次质量管理体系应知应会知识培训,主要介绍内审相关的知识点并着重学习了如何进行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流程优化,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促进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分公司)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内审员培训班,2010年来,XX县局分批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内审员培训会议,并全部通过内审员资格考试认证,目前累计共有21人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
二、体系流程优化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将体系标准导入日常的各项管
理工作中,我局(分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与当前发展趋势,根据各部门实际操作运行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各部门工作流程。在2010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共增加工作流程3个:专卖罚没烟草专卖品销毁流程、现金流量预算申报及执行分析流程、报销业务流程,优化修改现在工作流程共16个,如:工资、审批发放流程、专卖一般案件办理流程、客户经理作业流程、车辆维修管理流程、督察工作业务流程等。在保证持续改进的前提下,目前共有28个工作流程正常运行。
此外,积极做好三级文件的梳理工作,在工作手册重新修订的基础上,将正使用中或新增的记录清单、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外来文件等全部重新核对后加入规定的编号分发到各个部门中。
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企业绩效管理结合为避免出现为体系建设而建设的“两张皮”现象,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真正实现与基础管理相结合:
首先,将体系建设和绩效管理融为一体,着手构建以质量方针为指引,质量目标为支持标准的考核机制,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
其次,通过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以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强化对体系建设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制定体系实施的绩效管理方案。明确时间、责任和目标,确保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依照质量目标进行督察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敦促纠正。
同时,将各部门质量目标和岗位职责相统一,作为对各单位、各部门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年终考评之内。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的奖励和处罚,形成奖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从而确保体系
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发挥质量目标指标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持续提升和改进,2010年公司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质量目标均全部完成,各季度统计数据零售客户综合满意率全部大于96.6%,服务满意率大于97.8%,货源供应政策零售客户知晓率达100%,卷烟市场净化率大于95.56,员工培训课时累计大于72小时。
四、体系文件执行率自查情况
开展每月自查工作,由内审员抽查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记录清单、规章制度等,对发现的问题经我局(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小组研究后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跟踪反馈整改情况,最后将相关文件整理归档。每月按时向市局综计科上报自查表。每个季度上报季度总结和开展体系学习会议的简报。按要求及时上报各阶段的目标完成情况、内审的整改情况、不符合项报告的整改落实情况、培训名单、文件更新情况等。
五、内审、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
2010年4月及2010年8月我局(分公司)分别迎来了市局组织的第二次、第三次内审,验证和评估体系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审核内容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与管理、人员、文件、记录等要素,审核范围覆盖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公司本部各个职能部门、业务中心和基层单位。在第二次内审发现10个问题点,其中涉及到表单方面的问题点有7个,需要修改工作手册中流程的问题点有
2个。第三次内审发现33个问题点,其中综合办问题点9个,财务办问题点3个,营销部门问题点12个,专卖部门问题点6个,中转站问题点3个。
在二、三次内审整改问题点的过程,我司都遵循PDCA的循环模式不断改进,通过制定整改计划,细化整改措施,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落实整改实施的基础上,实行痕迹化管理,做好各项整改记录,同时确保检查、跟踪、反馈整改结果;通过总结经验,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并将其他县局和市局各部门发现的问题点作为参考,引以为鉴,纳入每月自查项目内容。今年的两次内审使全体员工更加清楚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持续改进,为提高工作质量打好基础。
在两次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我局于2010年8月下旬参加市局召开的管理评审输入会议,就公司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体系运行情况、工作业绩、内审整改情况、需持续改进的建议或要求等向最高管理者进行汇报。管理者代表全面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审会议的结论是:质量方针正确、质量目标既适应实际,又牵引了业务效能提升;质量体系文件规范可行,奠定了公司体系运行的基础,起到了规范、改善管理的作用;质量体系内审严谨细致,推动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六、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还存在一定差距,各部门目前正使用的流程及体系文件和工作手册中还存在一些差异
性,需要在工作中更好的调整和磨合,持续改进。
2、内部开展日常自查和改正工作做得还不够,寻找质量体系改进机会的意识不够强。
3、绩效考核工作中对各部门体系工作运行情况的考核办法还不够具体化,目前还不能起到奖惩激励作用。
4、体系知识学习还要继续深入的进行,虽然同事们都认真参加培训和考试,但在内审时仍发现少数人回答提问不够理想。
5、人力资源不足。内审员和联络员都是一人身兼多职,其他工作任务繁重,影响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八、未来工作展望
明年质量管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持续进行体系的运行和改进,深入做好体系的普及和宣传学习,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全面梳理完善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体系的信息化。争取通过行业评审和第三方认证。在明年的工作中,我局(分公司)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各级人员应放下“已经取得认证”的“包袱”,解决“已经做得很好”的思想“误区”,扎实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全员参与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夯实企业管理基础,通过体系建设将企业文化理念外化固化,与企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
2、注重实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各部门必须高度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按照阶段工作安排,切实采
取有效措施,把每个阶段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通过创新开展工作,将ISO9000质量体系融入企业管理实际,通过制度整合和流程梳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确保体系建设持续改进。
3、改进不足。各部门对2010年的体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动全员参与体系建设。
4、全面推进,全面提升。要深刻领会国家局、省局、市局精神,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使所有的制度和业务活动都在这个平台上运作,通过管理整合,促使企业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行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为构建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对企业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主要任务和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见,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XX烟草将认清形势,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着力在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深入、持久、扎实上狠下功夫,以体系实施的工作成效,带动和推进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整体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进XX烟草各项工作上水平。
XX市烟草公司XX分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第五篇:德江一中“十二五”汇报材料
“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中期检查汇报材料
德江县第一中学
自从“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以来,我校按照《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德江县“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传达德江县教育局会议精神,先后于2011年9月15日成立了领导小组,2011年9月16日召开了全校“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大会,并严格按照文件和会议精神完成相关工作,现对“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开展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德江一中现有70个教学班,在校生3985人。教职工272人(新教师65人)。其中特高1人,高级教师72人,中级教师6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8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名优校长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名校长1人,县级骨干教师42人,县级名优教师11人。新校区位于县城南黎家堡社区,占地320亩,总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办公楼、音美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学校食堂、洗澡室、体育馆、艺术馆、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等设施。
二、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十二五”期间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由专人管理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落实责任,制度规划,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团结、务实的继续教育领导团体。
(二)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为确保我校“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把教师每年的继续教育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工作考核、教师评优评模、晋级等工作挂钩,出台了《名优、骨干教师推评方案》,促使全体教师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鼓励和动员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外出培训,对外出培训教师按照规定报销差旅费、住宿费、培训费等相关费用,并严格要求外出培训教师要遵守培训期间学习制度、纪律,务必取得培训合格证,返校后必须交学校教科处学习心得一篇及学习笔记,方可报销相关费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培 训效果。2011年以来,共收到学习心得500多篇,学习笔记(复印件)300多份,共报销学习培训经费16余万元。
(三)科学拟定工作方案。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于2011年9月份拟定了《德江一中“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以“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着实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专业化队伍。
(四)扎实开展各类培训。
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既抓校本培训又重外出学习,既普遍要求又狠抓重点,扎实开展了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制度。采取了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的办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每次培训都让教师真正有所收获。
1、外出培训。自2011年以来,我校1人参加“国培计划”(张观安校长)、5人参加全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杨再军、张月尧、袁勇;2013年钟亚、何非凡);2011至2013年参加优质课竞赛,其中国家级1人(舒大荣)、省级1人(舒大荣)、市级5人(代华伟、潘飞、田朋、杨竹、姚治松、杨昌飞)、县级4人(冉华燕、田朋、姚治松、冉凤珍);参加省培计划班主任培训 7人,其中2011年3人(梅正芬、胡旭林、付先华)、2012年4人(何超、陈勇、李超、张进怀)。
2、校本培训。一是全力推进青蓝工程“老带新”活动,师徒二人采取课前提出建议、课堂找准问题、课后总结亮点方式,每月相互听课4次,并将听课记录交教科处,让新老师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提前实现新手到能手的转换。二是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文件,每周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大练兵活动等等。
(五)切实加大经费投入。
从2011年以来,我校投入2个亿新修德江一中校舍,2012年德江一中实行了整体搬迁,新建教学楼3幢、实验楼3幢、音乐美术大楼1幢、图书馆1幢、办公大楼1幢,并配套修建了高标准体育场、食堂、洗澡堂和宿舍楼,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电教设备和监控设备,为272名教职工配齐了电脑,为每位教师添置了一体式电脑和办公桌椅,这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培训环境。
此外,还重视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把学习、培训的各 种资料及时收集归档,并做好相关统计,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真实有效。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3月,在二类校中获铜仁地区2010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二等奖;2011年8月,获铜仁地区(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2012年2月,获铜仁市(二类校)2011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三等奖; 2011年6月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荣获铜仁赛区最佳组织奖;2011年舒大荣参加省级、国家级优质课获一等奖;2011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被评为了“省级二类”示范高中; 2012年代华伟、田朋、杨竹、姚治松参加市级优质课获一等奖;2012年田朋、姚治松、冉凤珍老师参加县级优质课获一等奖;2013年杨昌龙参加市级优质课获一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在“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我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们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是培训过程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培训结果,忽略了培训过程的重要性;二是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导致教师 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三是部分教师对教师培训认识不到位,思想松懈;四是教师培训方式有等进一步拓展。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除按照上级的步骤和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外,还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争取各级培训的参与数量。二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3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