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经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留各庄镇农经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农经体系是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力量,是农经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留各庄镇党委、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农经站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经队伍成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审计,农村会计代理,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项目繁多,头绪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镇党委、政府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重要纽带,镇农经站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谋助手,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反映农村基层发展实际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重点工作。当前,镇农经站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创建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村合作专业组织、实施农村帮扶工程、开展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农村重点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农经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和突破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农经人员的创新发展
意识和活力直接推动着农经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二、当前农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经人员数量与业务量不协调。目前,全镇农经站在职共有农经人员4人,编制6人,混岗混编3人。在职人员中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上的1人,30岁以下的3人。在职人员中,本科1人,大专3人。财政列编列支1人,非财政列编列支人员3人。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形成农经工作表面化的现象,影响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段时期以来对农经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领导认为农经工作只是搞搞报表,抄抄写写,有的认为工作是虚的,抓与不抓,与自己的政绩业绩考核关系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经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农经站大多数人员是乡镇自收自支。工资待遇得不到落实,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
三、进一步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改进,加快提升,切实增强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1、建立健全农经机构是做好农经工作的基础,要坚持从适应工作需要出发,充实农经人员,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一站式”服务,增加2名工作人员,定人、定编、定性“三定”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发展能力。通过职教、网络远程教育,开发网络教育平台,拓展培训阵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农经人员受训率和培训效率。
3、优化队伍结构,增强农经队伍稳定性。推动农经人员轮岗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工作经验,拓展工作视野,可在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具有业务水平高、年纪轻、进取心强的优秀人员中选聘,吸引具有农经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农经队伍中,不断将农经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篇:全国农经体系建设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
全国农经体系建设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
1.树立与时俱进理念
强化服务全局能力 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经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
2.强化基础 创新职能 稳定队伍 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经体系建设
…………吉林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3.发挥农经自身优势
稳步推进体系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经局
4.在有为中树威
在作为中奉献
…………山西省运城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5.抓好队伍促工作 强化职能求发展
…………湖南省湘乡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
树立与时俱进理念 强化服务全局能力 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经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
加强农经体系建设,既是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科学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农业转型升级,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大局,树立开放搞农经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抓机构队伍、抓责任落实、抓手段装备、抓协作联动、抓工作推进,在服务中争主动、在有为中求有位,不断推动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不断为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着眼于强化职能,抓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经工作支撑体系
适应农村经营管理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持续拓展的新要求,着力建立健全‚一主五副‛的农经工作队伍,切实强化农经工作各项职能。“一主”即各级农经机构(处、站、科)队伍,指导督促各级配足配强农经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定期不定期开展全省农经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指导等相关履职能力。“五副”即为县级农村审计机构队伍、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队伍、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机构队伍、省市县三级农民负担监督员队伍,努力确保具体业务工作有职、有机构、有专业人员。截至2009年底,省市县乡四级共配备农经干部3625名,其中省级9名、市级44名、县级574名、乡镇级2998名;设立县级农村审计机构33个,全省持证专兼职审计人员2711名;成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机构56个,聘请仲裁员676名;54个县、810个乡镇和9036个村分别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点;1420个乡镇成立了会计代理机构,聘用代理会计2378名;聘用农民负担监督员1755名,其中省级100名,涵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村干部和乡镇代理会计。
二、着眼于强化责任,抓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农经工作考核体系
立足机构改革后的农经队伍人员编制实际,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厅于2007年制定下发†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着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工作考核机制,不断增强农经人员工作责任感。在省级层面,针对只设一个经管处且人少事多实际,在明确处内每位干部本职岗位基础上,处领导之间和普通干部之间实行AB角工作制度,A角对某项工作负主要责任,B角在A角不在岗时接替完成该项工作,既避免空岗,又能集中力量抓临时性的重点工作。在市级层面,将农经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省对市农业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努力提高各市对农经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分值比重都在10%左右。在县级层面,设立首席农经专家(其他人员按业务落实好岗位),承担提出农经工作意见建议、指导乡镇农经员业务工作、参与处理重要信访、分析农村经济运行等职责。其考核由县农业局负责,县农业局、乡镇农经机构按6∶4的权重进行考核,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在乡镇层面,规定农经员均为责任农经员。只有1人的,全面履行各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职责;1人以上的,每人既划片负责若干村的工作指导,履行‚班主任‛职责,又全面负责本责任岗位的工作指导,履行‚任课老师‛的职责。其考核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局、村集体经济组织按4∶3∶3权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职称聘任挂钩。
三、着眼于强化手段,抓法规项目装备,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保障体系
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手段和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发展成果,切实加强农经工作保障力度。
(一)加强农经工作法规建设。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连同国家出台的法律,基本实现各项农经工作有法可依。
(二)设立农经事业专项资金。按照工程支持体系、项目保障工程的思路,从2001年开始,省级就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支持资金,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设施化、龙头化发展。从2006年开始又设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项目,到去年增加到6000万元;从2009年开始还设立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补资金1000万元,为拓展农民负担管理工作领域增添了手段。同时,还指导市、县设立其他相关项目资金,主要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等工作专项补助资金,去年市、县两级共落实上述三项补助资金2亿元以上。
(三)着力改善农经工作装备。在全面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基础上,近年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化和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信息化建设。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56个县(市、区)建成了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32个县(市、区)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信息化,农经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四、着眼于强化合力,抓内外整体联动,建立健全农经工作协作体系
针对农经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单位多的特点,我们坚持把农经工作摆上全省农业工作的重要位臵,做到与产业发展工作一同谋划、与全厅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与省级有关部门一同联动,既赋予其牵头的任务,又落实其配合的责任,努力在牵头中强化职责、在协作中推进工作、在联动中共同发展,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转化为相关部门的共同任务,把相关部门的职责转化为对农经工作的支持行动。
(一)加强农村经管系统内部之间的协作联动。在推进农经工作改革创新中,从各地工作特色、发展需要和力量配备情况出发,在全省农经系统确立‚条条树标兵、块块做样板‛的工作理念,分领域、分地区确立工作重点、开展试点,进而为全省面上工作的推进创造经验、树立榜样,避免在改革创新一开始时就要求‚齐步走、一个样‛、轰轰烈烈走过场。
(二)加强与农业系统内产业部门的协作联动。坚持产业与主体一起培育、产业结构与经营方式一起升级,加强农经与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植保、土肥等部门的协作,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治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共同联合、共谋发展,实现两统筹、两促进。
(三)加强与农业系统外相关单位的协作联动。我们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纳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有力查处了一批加重农民负担和违反农村财务制度的案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财政、工商、税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惠农措施中,加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把加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中,为从省委、省政府层面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获得了广泛支持。
五、着眼于有为有位,抓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农经工作推进体系
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自觉将农经工作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克难攻坚,深入拓展工作领域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一)坚持在大局中找位置。我们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培育现代农业主体创造条件;围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认真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和调处土地承包纠纷,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夯实基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在服务中争主动。主动服务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当好参谋、抓好落实,攻坚克难、共克时艰。如针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利益新诉求不断涌现的实际,我们勇于改革、大胆探索,稳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农嫁女‛、‚外来户‛、‚定销户‛、‚村民不一定是社员、社员不一定是村民‛等新问题;又如服务于解决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组织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场招聘会,参与编印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创新政策汇编等,在工作中取得了主动。
(三)坚持在有为中求有位。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推动农经各项业务工作改革创新成果有效转化,2003年以来除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外,在省委、省政府层面出台了10多个政策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仅赋予农经工作新职能,更是强化了农经队伍的力量、树立了农经部门的权威,进而提高了农业部门的地位。
六、着眼于激发活力,抓日常关心关爱,建立健全农经工作关怀体系
针对农经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职称晋升难的客观实际,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农经荣誉体系建设和人本关怀工作。
(一)建立先进工作集体和个人表彰制度。2005年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农经工作综合性和分领域先进表彰活动,使优秀农经工作团队的辛勤付出得到肯定,使各级农经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保护,并为他们在当地评定的工作成效、物质奖励及个人发展上营造良好条件。
(二)创造基层干部职称评聘的良好环境。针对农经员职称评定比农业技术人员要求高的情况,积极指导基层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文章,主动联系有关杂志刊物,在文章发表的渠道上提供条件、畅通联络,在其评定职称时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三)加强与基层农经干部日常沟通联系。除电话、网络联系外,经常在下基层调研指导检查工作时与农经干部进行畅谈,帮助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措施建议;同时,对基层同志来访来人,做到热情接待,不断激发农经干部做好工作的感情和热情。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省农经体系手段不断改善,农经人员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农经地位日益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级农经机构人少事多,‚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乡镇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臵多样、人员性质不一,会计代理机构性质不明;县级农经机构难以参公管理。下一步,我们将在农业部的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经体系,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开创新时期农经工作新局面打牢坚实基础,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出应有贡献。
强化基础 创新职能 稳定队伍 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经体系建设
吉林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近年来,我省农经系统紧紧围绕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节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各项农经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农经体系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加强。
一、农经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我省一直把农经体系建设工作摆在农经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农经机构、职能和队伍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以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改革中机构调整、职能重组的契机,提前谋划、超前运作,主动占位,进一步巩固了农经机构、拓展了工作职能、壮大了工作队伍。从全省看,农经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网络健全。目前,我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和乡(镇)全部设有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们还积极协调省编办统一了农经机构的称谓,省、市、县三级农经机构都更名为农村经济管理局或站,乡(镇)一级更名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二)工作职能明确。我省农经部门承担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及农村审计监督管理等多项职能。目前,全省各级农经机构全部加挂农村审计站牌子,县乡两级农经机构还加挂合同管理站牌子。有58个市、县(市、区)经编办批准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1990年以来,省里先后出台的†吉林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条例‡、†吉林省农村审计条例‡、†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民承担劳务管理办法‡、†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办法‡、†吉林省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管理办法‡等5部地方性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不仅明确了农经部门的基本职能,还扩展了村级财务代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政策性农业保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监督管理等职能。同时,根据†吉林省农村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我站承担了全省村级财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和颁证工作。我省的松原市及其‚四县一区‛经当地党委和纪检部门批准,加挂纪检三室的牌子,直接管理村干部,目前,我省四平市正准备在全市推广。
(三)工作队伍稳定。在2003年机构改革中,我们积极协调省编委下发了†关于核定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编制的通知‡(吉编办“2002”155号),为全省农经系统新增编制1066名,使全省乡镇农经机构人员编制乡均达到7名。而且乡镇农经人员经费也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编制与经费的统一。目前,我省农经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业务素质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从学历情况看,全省农经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3955人,占总数的58%。从专业技术职务看,拥有专业技术资格的达到453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通过培训、考试、考核,有3189人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农村审计证‡,979人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从业资格证‡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执行公务证‡,1万多名村报账员获得了†农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实现了农经人员持证上岗的目标。
(四)管理体制顺畅。2002年我省开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由于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设在省农委,我们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有‚话语权‛的优势,制定了†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并以省委、省政府吉发“2005”20号文件下发全省。†意见‡中明确提出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保留两个事业单位,即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畜禽防疫工作站。同时,我委还起草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吉林省农村财务会计代理制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02”53号)。†意见‡明确规定:乡镇农经站要继续实行以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主的双层领导管理体制,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乡镇农经站的人事管理、业务指导,实现了人权在上的、人权与事权统一的管理目标。农经体系建设的加强,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全省通过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流转土地13.5万公顷,占全省总流转面积的35%。全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数量达到58个,调处纠纷案件1361件。全年共审计6314个单位,审计资金27.1亿元,查处违纪违规单位1170个、案件85件、违规资金4577万元。开展农业保险的县(市)由45个增加到57个,参保农作物面积193.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0.4%。参保农民获得理赔资金由上年的2.04亿元增加到4.18亿元,提高了广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农经部门网络健全,机构遍布全省所有乡镇,每个村还设有一名报账员,工作已覆盖了全省所有乡村。同时,农经人员政策水平高,专业技术强,具备了其它任何部门所无法超越的优势,深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和单位都有与农经合作的愿望,各级执法机构在涉农执法时主动寻求农经部门配合,农民群众对农经部门也十分信任。
二、农经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了切实发挥农经部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农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省农经部门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农经机构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一)通过抓法规政策建设巩固和强化职能。工作职能决定着机构存在的价值,要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必须巩固和强化农经工作职能。从我省多年的工作实践看,强化工作职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农经法制和制度建设。因此,我们在过去出台的5部地方性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农经法制和制度建设。首先,修改并重新颁布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农经部门的执法职能。其次,起草并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05年以来,我们以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矛盾为切入点。积极研究起草,并由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意见‡(吉政发“2005”11号)、†关于正确处理林农关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吉发“2005”11号)、†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意见‡(吉发“2005”22号)、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办法‡(吉政发“2006”31号)。这些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不仅为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对农经部门的工作职能做了进一步明确,从而使我省农经行业的工作职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二)通过抓政府关注的热点工作拓展职能。当前,清理化解村级债务,剔除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分忧,全省农经部门主动占位,从探索服务‚三农‛新途径入手,积极开展了各种实践。一是创新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新机制。2005年,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工作,成立了6个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单位。近年来,通过全省各级农经部门的努力,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目前,全省共成立了经各级编办批准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58个,通过开展仲裁业务,为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二是探索了政策性农业风险保障的新模式。2007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全国6个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农经部门以其专业优势和队伍优势承担了国家农业政策性保险任务的落实工作。通过一年的试点,我们研究出一套适合我省实际的农业保险工作体制,探索出了以‚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门参与—专业机构经办--农经系统延伸‛的农业保险运行方式。我省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总体上非常成功。三是参与了村级债务清理和审计确认工作。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级农经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分工和时限要求,开展了业务人员专项培训,加强了工作督查指导,为全省村级‚普九‛债务清理和审计确认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通过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加强能力建设。近年来,通过主动参与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农经部门的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一是拓展了职能,增强了实力。全省县级34个县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设在农经部门。我省农经部门全程参与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农业保险已经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落实到各级农经部门,使农经工作的范围得到了拓宽。每年各级农经部门通过开展农业保险获得工作经费补贴2500余万元,使农经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通过参与各项改革,农经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2009年全省开展‚三资‛代理服务试点以来,不仅基层的办公环境、办公设备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清查使农经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方法,丰富了经验、提高了本领。
(四)通过主动积极地协调实现了参公管理。农业部经管总站率先实行了参公管理,给基层农经系统创造了机遇。参照农业部经管总站的模式,我们搜集整理农经部门参公管理的相关依据,形成了†吉林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参照公务员管理材料汇编‡,向主管部门和上级人事部门汇报。经过积极争取,2008年,省政府下发文件正式将我站列为参公管理单位。省总站参公管理,直接为基层奠定了基础,为全省农经系统全面参公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体系建设的几点体会
在多年的农经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总结出三点体会。
(一)只有不断加强农经法制建设,才能确立和巩固农经工作职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巩固了农经职能。利用政策、法规和规章强化农经职能已经成为我省农经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因此,近年来,我站紧紧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林关系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农业保险的开展、农村土地补偿费的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强了政策法规建设。经我站起草并先后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两份政策性文件和三部政府规章,进一步巩固了农经工作职能。
(二)只有全力抓好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才能赢得信任支持。农经部门通过积极开展涉及农村改革和稳定的热点工作,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深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只有坚持不懈大胆改革创新,才能拓宽和强化农经业务职能。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农经职能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在弱化、有些已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这对农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管理方式。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突出重点,紧跟时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了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和农业保险工作试点模式,在管理形式上实现了从以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实践证明,农经工作只有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经职能才能得到拓展和创新,农经事业才能有生命力。
虽然我省在农经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领导,整体推进,把我省的农经体系建设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挥农经自身优势 稳步推进体系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经局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区农经系统以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的力度,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目前,全区12个地州和91个县均已成立农经局,全部实行依照公务员管理。其中三分之一的县市农经部门由‚副科级‛提升为‚正科级‛。全区机构健全,职能明确,确保了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为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以落实农经管理职能为前提,不断加强农经管理体系建设
(一)积极推进农经机构改革,农经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农经机构928个(行政建制7个,事业建制921个)。其中自治区级农经机构1个;地州级农经机构12个,县级农经机构91个,乡级农经机构824个。2004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编委、人事厅的大力支持,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地、县两级农经机构‚站改局‛工作,县以上农经机构统一更名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乡镇仍然保留为农经管理站。在完成‚站改局‛的基础上,我们多次开展机构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向自治区人事厅、编办报送专题报告,并以自治区农业厅名义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地级农经管理部门依照公务员管理的请示‡,经过积极争取和协调,2005年5月,自治区人事厅、编办做出批复,全区12个地州全部实行依照公务员管理。在完成地州农经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加强沟通,主动汇报,加深有关领导对农经部门人员现状、工作职能、工作内容的了解,农经体系队伍建设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年,自治区人事厅下发新人发[2006]80号文件,所有县级农经部门全部纳入参公管理。
(二)不断加强农经法制建设,工作职能日益明确。自治区农经部门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和分析工作等职能。目前,有35个县级农经机构加挂了农村审计站牌子,有54个县经批准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工作职能决定着机构存在的价值,要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必须巩固和强化农经工作职能。从多年的工作实践看,强化工作职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农经法制和制度建设。因此,我们在过去出台的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农经法制和制度建设。首先,起草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修订稿,进一步明确了农经部门的执法职能。其次,起草并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1995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部门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农经部门的基本职能,有力的促进了农经机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2009年,我们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为切入点,积极研究起草,由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9”8号),†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农经管理机构面临的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强化农经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农经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经管理机构在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职能作用。‛这部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不仅为有效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对农经部门的工作职能做了进一步明确,使我区农经系统的工作职能和地位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主动协调解决基层编制,农经队伍渐趋稳定。在2003年机构改革中,我们积极协调编委下发了†关于核定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编制的通知‡,补充了基层农经编制,稳定了农经工作队伍。目前,全区农经人员共有6451名,在编制人员5762人,非编制人数6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08人,高级农经师及相应职称人数19人、农经师及相应职称人数449人、助理农经师及相应职称人数1770人。全区农经人员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063名,占农经人员总数的7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3504名,占农经人员总数的52%。通过培训、考试、考核,有850人获得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农村审计证‡,430人获得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资格证‡,2301名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获得了†会计证‡,实现了农经人员持证上岗。
二、以强化体系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我们在巩固和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抓制度,完善农经管理政策体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9年,我区组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9”8号),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落实两个重点、完善三方面监督、建立四级服务机构、做到五个不准和健全利益保障措施‛,构成了做好我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基本政策体系。自治区农经系统制定下发了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合同文本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制式文本12个,举办了土地流转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16万本,与新疆电视台共同制作了四集土地流转专题片。根据自治区党委8号文件精神,用三年时间在所有乡镇建立起上下衔接、互成体系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明确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的工作职能。全区目前普遍建立了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合同管理、登记备案等规章制度,通过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签订流转合同、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保障了土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借助上述措施,农经管理体系建设得到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抓指导,建立农经管理协调体系,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根据我区实际,探索创新不同的流转模式。一是根据推行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的需要,推行‚农户+农户‛的土地互换流转模式;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基地,推行‚企业+农户‛ 的土地租赁模式;三是对劳动力外出较多的地方,推行‚中介+农户‛的委托流转模式;四是对符合规划的村居民点建设,推行‚整村搬迁‛模式整合土地资源;五是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方式,通过土地的确权确利和股份量化,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分类指导,进一步促成了农经管理协调体系的建立,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2009年制订的†自治区2010-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区100个县市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管理委员会和仲裁庭,在858个乡(镇)组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办公室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服务中心。推动各地积极开展仲裁试点,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试点县市由26个增加到46个。通过积极履行职能,农经管理协调体系逐步健全,为全方位开展农经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平台。
(三)抓示范,强化农经管理保障体系,着眼于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为了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我区大力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加强政策性引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草拟了†自治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2010-2015年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二是加大示范项目扶持力度,组织农超对接活动。从2009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加强合作社产品市场建设。三是狠抓培训引导示范,扩大专业合作社影响力。近两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种培训班84期,培训人员8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业务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工作领域的创新,使农经管理保障体系得到了强化,大大提升了农经部门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以确保农民权益为重点,继续加强不断完善农村经管体系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经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特别是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依法保障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强化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服务,给农经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加艰巨的任务。但是现行各级农经部门的体制形式、机构性质、管理方式远不能适应这些工作的要求。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以“条管为主,块管为辅”的管理方式为核心,解决工作体制不顺的问题。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任务,结合机构改革,确定农经部门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将乡(镇)农经站的职能列入政府职责,实行‚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管理方式,以有效解决职责范围工作无人干、农经人员分布不均衡、经费严重短缺问题,使乡镇农经管理工作推得动、管得住。
(二)以实施调解仲裁法为契机,加强仲裁体系建设促进农经体系不断完善。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为契机,依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抓好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在所有县市均成立仲裁机构,逐步建立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并以此为抓手,促进农经队伍体系建设工作。
(三)以建立和完善经管法规制度体系为抓手,提高农村经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各级农经管理机构必须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既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管理工作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四)以加强自身宣传和部门协调为切入点,提升农村经管工作透明度和影响力。要以不断强化自身宣传为切入点,以善于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为桥梁,以主动向政府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为途径,让社会了解农经工作的重要性,让相关部门了解农经工作的积极作用,让政府领导和主管部门关注农经部门,形成一种社会关注、部门需要、政府重视的良好氛围,提高农经工作知名度,推进农经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在有为中树威 在作为中奉献
山西省运城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运城市地处山西南部,辖13个县(市、区)153个乡镇、3186个行政村,拥有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351万农业人口耕种着877.3万亩耕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秉承‚在有为中树威、在作为中奉献‛的工作理念,克难尽责,履职创新,不断开拓农经工作全新局面。在机构 ‚精、减‛改革的大形势下,实现全市农经体系‚市级机构提升、县级机构健全、乡镇队伍壮大、村级基础夯实‛的目标,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克难作为,践行使命,竭诚呵护“三农”利益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之后,农村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稳步推进,农村财务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土地流转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各种专业经济组织需要进一步规范。面对农经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考验、新期待,我们立足职责,积极面对,不辱使命,勇于工作。
(一)面对挑战与机遇,在服务中求有为。多年来,我市农经工作曾一度处于‚级别低、人员少、经费缺、条件差‛的境地,特别是在撤乡并镇中,全市乡镇农经站由合并前的214个减少到122个,农经人员从合并前的414人减少到364人,基层体系大大削弱。面对新形势下对农经工作的新要求和职能弱化、定位模糊的矛盾,我们扬服务至上之长、补人少事杂之短,在服务中千方百计抢抓农经体系发展新机遇,做到了提供各项政策服务到位,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保障信访案件及各种违法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到位,有力地维护了‚三农‛利益。近年来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12万人次,调解土地纠纷666起,查处农村违法违纪违规案件2000余起。被群众誉为集体经济的‚铁门神‛、农民利益的‚守护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护航舰‛。
(二)面对全局与局部,在统筹中求协调。农经工作政策性强、量大事杂、影响面广,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何统筹兼顾,科学协调,我们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在土地承包管理上重点抓合同完善和经营权的流转,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上重点抓惠农资金的专项审计,在农村财务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上重点抓委托代理和民主公开,在合作社的指导上重点抓发展和规范。近五年来,全市完善土地承包合同100余万份,委托代理集体资金3.21亿元;对14157个单位或村开展了专项审计,落实转移支付和各项惠农资金26.77亿元,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5亿元,农民人均受益42.8元;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863个,收到了‚善协调树立权威、谋规划当好参谋‛的良好效果。
(三)面对难点与焦点,在探索中求破解。改革开放以来,农经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点、焦点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在探索中寻找突破口,积极破解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农经管理体制机制瓶颈。如:多年来,农民负担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推出了‚政府‘减’、农民‘监’、源头‘堵’、行业‘查’、专项‘审’、依法‘管’‛的农民减负机制,使农民负担问题得到有效监管。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村经营体制,开展了‚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建设‛活动,有力地指导和规范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在工作手段上,应用了QQ网络群和移动飞信业务,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网络联系平台,推行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面对兴农与强农,在敬业中求奉献。为了夯实农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兴农、强农政策,为了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群众的期待,全市农经人迎难而上,克难而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市农经中心的十余名人员除了承担繁重的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6年如一日地恪守着中国农经信息网这块阵地。目前,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5000多人次,采编文章总数已突破4万篇,注册会员达5万多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全国农经系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县乡基层农经机构有一批‚社办‛人员,他们不计地位和报酬,多年来在农经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正是有这么一支献身农经事业的队伍,才不断创造着运城农经工作的新天地。
二、创新作为,履职尽责,建立健全农经管理体系 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我市在建立健全农经管理体系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农经职能政府化。近年来,我市采取‚五大措施‛进一步强化农经工作的政府行为。一是工作列入政府职责。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经营管理担负的‚三大管理、三项指导、一个基础‛工作列入政府职责范围,确保了农经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的正常履行。二是提高行政级别待遇。市委市政府将市农经管理站升格为农经管理中心,确定为副处级单位建制,下设一室四科。三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市农村经营管理中心人员编制由以前的13名增加到18名,全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县级农村经营管理中心平均核定编制40名,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人员编制力争达到3-5名。四是增拨农经工作经费。市县两级财政大力支持农经管理工作,每年都相应增加农经工作经费,有力地保障了农经工作的开展。五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政府每年要对全市农经人员进行两次教育培训,使全市农经依法行政整体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检查监管法制化。我们在认真履行‚三大管理‛、‚三项指导‛、‚一个基础性工作‛等重要职责的同时,始终把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检查监管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有效地提升了农经工作法制化水平。2009年,共对1441个村(单位)进行了审计,审计金额8.95亿元,查出违纪单位271个,违纪金额1055万元;同时直接查处了8起农村财务方面的案件。今年,我们又与市纪委监察局配合,在全市建立阳光农廉网络公开监管体系,效果十分明显。
(三)工作程序规范化。我们根据已经形成的农经工作基本程序,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农经工作制度。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了以‚农廉建设‛为核心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制度。全市153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达到了564名,实行‚三资‛代理的村达到3188个,代理‚三资‛总额28.31亿元。二是建立健全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程序。完善了村议、乡审、县批、市备案的程序,消除‚一事一议‛工作中的矛盾隐患。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已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大厅13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53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1.96万亩,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数达8.56万户,土地流转逐步步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四是建立健全了农村财务审计监管制度。定期对农村财务进行了审计监管,对查出的违纪违法问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从2007年开始,采取了‚四项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财务电算化、信息化。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运城市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管理办法‡等五项规范化制度;二是采取‚乡(镇)二市一‛资金补贴方法,给县、乡配齐了电脑、财务管理软件等设备,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网络体系;三是聘请软件专家对市、县、乡200多个农经信息化管理员、操作员进行了强化培训,建起了一支农经信息化队伍。四是投入1800万元建成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网,形成了以‚农经信息化‛为纽带的市、县、乡、村四级农经工作联络网,为农经体系插上了信息互动翅膀。
(五)优质服务一体化。我们把农经‚一站式‛综合‚窗口‛服务作为创新服务的重要方式、拓宽服务内容的重要平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服务方式上,与纪检部门配合共同建立了农经管理服务‚窗口‛(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在拓展服务内容上,重点拓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农业保险、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领办合作经济组织、粮食农资直补等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上,积极推广了进村入户‚零距离‛、‚110‛式电话服务、农民‚点题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有效服务。总之,通过努力全市已经实现了农经综合服务全覆盖。
三、持续作为,发挥作用,力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我市建设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的实践,不仅使我们拥有了一个遍布全市城乡的农经管理网络,而且使我们获得了今后做好农经工作‚五个始终‛的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始终要把政府行为作为农经体系建设的保障。农经体系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农经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职责,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经体系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多次下发文件对农经体系建设和农经工作精心指导,组织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农经体系建设,强化了农经体系建设的政府行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全市农经体系普遍实现了六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房子、有电脑、有交通工具、有拨付经费‛,从而为农经体系建设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启示之二,始终要把强化合作作为农经体系建设的关键。农经体系建设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实践告诉我们,农经部门只有与纪检、财政、物价、工商等部门联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农经体系建设的作用,使农经工作地位由弱趋强,形成农经工作强势。2002年以来,每年都组织由市农民减负办牵头,市纠风办、农村综改办、物价局配合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组,与纪检、监察、公安部门配合查办各类涉农案件,与工商部门联手共同组织发展审核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仅有效地聚齐和利用强势行政资源,同时提高了农经工作的地位,树立了农经系统的威望。启示之三,始终要把监管服务作为农经体系建设的主旨。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农经工作与‚三农‛息息相关,‚三农‛既是农经工作者的主战场,也是农经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服务对象,而服务是核心,是第一要务,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进步作为农经工作的动力、目标和追求,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真心、公心、实心为‚三农‛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方位服务,不仅使农经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而且增强了农经系统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得到政府的赞扬肯定、群众的信任拥护。
启示之四,始终要把提升素质作为农经体系建设的任务。建设好一支群众信赖、业务精熟、作风过硬的农经队伍是农经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学习中提高农经队伍素质,在改革中稳定农经队伍骨干,在实践中提升农经队伍能力,在作为中提升农经队伍地位,在发展中发挥农经队伍作用。从而使广大农经干部凝心聚智、团结务实、奋发有为,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成为农经体系建设的中坚骨干,成为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有魄力、会干事的农经人。
启示之五,始终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农经体系建设的动力。改革创新,是农经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农经体系建设始终是在创新中前行。一是着眼于健全组织体系。我们大胆探索、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农经新体系,市县乡(镇)村四级相应设立了农经中心、农经局、农经站、农村会计(专职人员),保证了农经工作‚有人干事‛、‚事有人干‛。二是着眼于健全工作体系。在全市县、乡、村三级建立以农经信息化服务为载体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系、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考核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体系和阳光农廉监管体系‚农经工作六大体系‛。使农经工作不仅在改革创新中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而且在改革创新中为农经体系建设注入了永续动力。
抓好队伍促工作 强化职能求发展
湖南省湘乡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作用也更加明显。建立一支有权威的农经工作机构和高素质的农经干部队伍,是搞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来,我局在争取领导重视、不断强化职能、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履行职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市农经基层体系建设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
一、争取领导重视,健全机构体系
我市农经机构经历过多次演变,自1984年就开始设立了独立的经管机构。但从1994年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之后,农经队伍的工作重心又发生了一些转移,原本职工作有所放松。到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时,我市农经工作曾一度陷入低谷。领导不理解,干部人心惶惶,办公场地被拍卖,工作人员实行分流,业务骨干被乡镇办安排到其他站办所工作,甚至有个别乡镇办经管站已名存实亡。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主管局,我们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特别是抓住有效时机,阐述农经工作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针对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村级财务问题往往是焦点和难点的现象,来说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国家建设征收用地中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来说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作用等等,从而争取领导重视,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农经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我市农经工作每年都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级领导亲自出马解决具体问题,对于重大问题还安排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如在人员到岗到位上,市政府常务会议就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由市编办和我局对各乡镇办经管站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限期到岗到位。在工资待遇方面由市财政全部纳入全额拨款预算,与乡镇公务员一视同仁。目前,市农经局共有人员23人,其中在职18人,退休5人。为市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全市22个乡镇办经管站在编在岗达128人。其中干部90人,占70.3%,工人38人,占29.7%;有中级职称的40人,占31.3%,初级职称50人,占39.1%。因经管站职能得到不断强化,各乡镇办还从其他站办所抽调到经管站的有14人,主要来自财政所、林管站等站办所的业务骨干。
二、强化经管职能,认真履行职责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这是我市农经人的共同体会。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有地位,首先必须把本职工作搞好,并且要有创新意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经部门最基本的职责。为了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责,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十大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规范‡。各乡镇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报帐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二)加强票据管理,杜绝腐败现象。我局与市财政局从源头上抓起,联合下发了†关于村级财务票据管理的规定‡(湘财发[2008]21号)文件,规定了村级使用票据统一由经管站管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收入不入账、挪用集体资金的现象。
(三)强化监督措施,提高管理水平。2008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我局积极向市政府争取专门经费,建立了农经系统内部局域网,把乡镇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部实行了市乡共享的信息、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的传输、汇总上传和分析,实现了网上查询、网上检查和审计的新时代网络办公。同时利用我市全面推行‚乡财市管乡用‛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契机,在对乡镇各站办所(包括财政所)的银行基本结算账户一律取消的机会,积极向领导汇报和有关部门协调,在乡镇经管站专门设立村级集体资金银行基本结算账户,所有国家下拨的农村集体资金都通过一个银行账户结算,从而避免了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经部门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的权威性。去年5月我局又联合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下发了†关于对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文件,对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造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相关人员和单位,明确了责任追究办法,为我市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铺平道路。
(四)强化农村审计,严肃财经法规。搞好农村审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落实好这一工作,2008年,湘乡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文件,对审计的内容、方法及对象进行了明确,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要建立健全‚五年一轮审‛制度,并根据当地村的数量、规模,分解落实审计任务,制定审计计划,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确保每年完成辖区内1/5村的审计,同时还全面实施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别是去年,我们对全市3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重点审计,审计了近四年来各级各部门安排用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各项资金和多渠道筹集的资金的管理、拨付和使用情况,审计金额高达8100万元,对查处的违纪金额都进行了处理,反响非常好。
另外,我局每年都要确定全年的农经工作思路,如今年局党组就提出了五个‚新‛的工作目标。即: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上要有新的举措;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上要有新的亮点;在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职能转变上要有新的思路;在强化全市农经系统功能上要有新的要求。全市农经系统围绕这个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如:为了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加大农经工作宣传力度,市局开通了‚湘乡农经网‛,搭建了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成立了全市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并增加了三个岗位编制。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方面,进一步充实领导小组机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纪委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农经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减负责任追究的规定,由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对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实行预否决的若干规定‡,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每年开展全方位的大检查,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经队伍是巩固农经基层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岗位目标考核。我局每年年初都要制订100分制岗位目标考核方案,采取平常考评与年底考核相结合,逐项考核计分、排队,评出一二三等奖和进步奖,分别给予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奖励,对排名退后的乡镇办通报批评。对工作落后的乡镇,积极与乡镇办党委政府沟通,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个乡镇办经管站都感到有压力,有担子。全系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加强综合能力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经工作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完成农村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农经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是关键。我局通过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学习、研讨、培训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农经人员把握形势、依法行政、统筹协调和开拓创新等能力。如从2008年开始,我局每年组织全市120余名乡镇农经人员集中在市委党校培训一周;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学习、调研、交流活动,促使农经人员学政策、学业务,提高工作水平;要求农经局每个干部每年撰写上报一篇调研报告、乡镇经管站每季撰写上报一篇动态信息材料。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懂得做群众工作,热心为农民办事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讲奉献的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使用。由于广大农经干部扎根基层,能干事会干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使农经这片土地,也成为基层人才锻炼成长的摇篮。每年,我们都在工作中锻炼干部发现干部,把工作实绩突出、工作能力强的经管人才推荐到乡镇办领导岗位。据统计,近10年来,通过我局和乡镇办推荐,从乡镇办经管站提拔到乡镇办领导岗位的干部达75人。目前仍在经管站岗位上已解决副科级待遇的有6人。另外,在对外输送人才的同时,我们不断把年轻优秀的干部吸收到农经队伍中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队伍活力。
四、上下齐心拼搏,农经硕果累累
由于狠抓农经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农经队伍,全体农经干部齐心拼搏,农经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多次获得了省市各项荣誉及湘乡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仅2009年,我市农经工作获全省多项殊荣,被授予‛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换核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工作先进单位‛、‚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五项荣誉称号,是全省同时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县市之一;市农经局局长刘建和被评为湖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十佳个人‛,并被确定为2009‚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25位候选人之一。
总之,我市农经基层体系建设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全市农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全国农经体系还不很完善,农经部门仍是一个弱势部门,还需要我们广大农经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农经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三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了一场淬炼和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短板经过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现,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大考题,既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训、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意义认识,建立健全决策支持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5月底县卫健委先后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听取各医疗机构的情况汇报,县卫健委基本掌握公共卫生体系的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情况
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52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067,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06人,医师人数412人,注册护士数394人,全科医生数28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申报了4个关于提升防疫能力建设项目。
1.县疾控中心大楼
2.县中医医院感染科大楼
3.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大楼
4.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医疗卫生队伍“招人难、留人难”,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同时,受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影响,导致不少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动辞职。具体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农村,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因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利于其发挥专业特长,上升空间有限,致使一些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宁愿在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身份”。
2.基层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亟待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配备方面,一是检验和影像方面配备缺乏,一些疾病的确诊必须到大医院做检查。二是已经配备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在精度上不够。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结果是,在县级医院,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
三、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规划
(一)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招、引、培、留”工作。
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政策上适当放宽条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补助;构建卫生人才留住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在薪酬待遇、平台搭建、职业成长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作,重点为基层提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化人才供给;加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工程项目建设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是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枢纽,是担负农村防病治病和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指令性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结合的实际,新建防保站14所,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间,配齐科室办公设备及冷链设备等,每个乡镇建立独立的防保机构,接受县卫健委管理与指导。承担本辖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参与辖区镇村一体化防保工作管理。
2.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建设性质内装修改造及防控相关设备购置,改造检验科,建设地点在已开工的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综合大楼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约为600㎡,新建医院信息化及远程会诊系统、全县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污水处理系统,购置CT、DR、彩超、呼吸机、负压救护车及检验科相关设置等。
3.县智慧医疗能力建设:具体建设项目有:1、大数据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2、智慧村医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工程大数据体验馆;3、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4、中医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系统集成。
4.县(社区)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按照每个村卫健室配备5万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设备。
第四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大津口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人行有关文件和办事处、联社要求,为全面总结全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状,我社开展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做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特色
我社总结历年信用工程的开展情况,确定了我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以农户为依托,以村级信用评定小组评定为途径,信用社与村委紧密结合,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工作重点和特色为: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
二、辖内农户信用建设情况
我社辖内共有村19个,农户6325户,已建立信用档案数845户,已评定信用农户数824户,对于已建立信用档案579位农户发放贷款,2012年累计贷款发放额9021万元,现存余额7784万元。
三、农村征信宣传和教育情况
为了让辖区内农户更好的了解我信用社金融产品、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定流程、个人征信的重要性,我社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地对外宣传,例如:利用农村“大集”的时候,向农户散发宣传材料,详细耐心的向农户讲解;在村委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材料,通过村委干部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了解了我农村信用社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为信用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每年的信用工程建设,截止到2012年底,我社共评定信用社村18个,分别是:牛山口村、栗杭村、李家泉村、范家庄村、艾娃村、下梨园村、杏园村、安家林村、黄山头村、西城村、水牛埠村、上峪村、藕池村、沙岭村、大津口村、上梨园村、东城村、下峪村。
五、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分析
当前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在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使很多本来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了信用体系之中,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
究其原因,在信用评定的过程中,村委作为农户的直接领导者,在信用评定的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村委成员会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我们的信用体系当中来。
六、2013年主要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信用体系建设中,我们将借鉴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吸取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继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评定信用户、信用村
2、甄选优秀信用户,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建立典型,推广
经验和做法。
3、改变单一“信用社+村委”模式,吸取更多、更广泛的人
进入信用评定小组,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病。
4、严把准入关,防止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客户进入信用体系
之中。
大津口信用社
2013/1/12
第五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2.法治化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要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进行,同时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赋予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根据实际制订符合地区实况的与信用建设相关法规条例,推动企业信用状况在法治化轨道上逐步改善。
3.系统性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二,需要从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消费以及信用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