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管理七大体系建设
构筑“七大体系”
致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处发展
---新浦区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志在必得的“金字招牌”,新浦区作为创建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条成功之路,特别是“七大体系”建设,为创建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是目标管理体系建设。该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全区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提出要像重视经济管理一样重视文明创建,把创建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出台了《新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办法》。并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创建分值占考核总分的7%。
二是责任分解体系建设。为更好将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该区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落实。首先是分片包干到位。针对全区承担的13条主次干道、38个路段,严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分别由23名区级领导和全区42个部门分片负责实施清洁美化任务。其次是责任挂钩到位。要求每两位四套班子成员挂钩一个街道(镇),每个街道(镇)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社区,每个社区人员承包一个小区。每周六,区机关工作人员全部走上街头,统一佩戴红袖章,擦洗交通护栏、清理绿化带、铲除小广告。目前,全区已形成1300余人规模的长期固定志愿者队伍。再次是责任传递到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背街小巷 1 的任务分解落实到6个街道74个社区。同时,探索网格化管理,将74个社区划分成468个网格,推行精细管理、责任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事事有人管。
三是分类督查考核体系建设。为确保文明创建有序推进,该区将文明创建作为一项常态化基础性工作来抓,实行“每周一通报、半月一点评、一季一评比、半年一总结”的督查制度。首先是重抓夜巡制度。创建办、督查办督查、街镇领导自查等制度,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周至少安排四个晚上,从七点到十一点,深入联系点督查指导创建工作,发现问题即时督办,确保“问题不过夜”。其次是重抓监督曝光。该区还通过设立社会监督热线,聘请道德巡访员、文明劝导志愿者,对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进行暗访、监督、制止和规劝,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再次是重抓多维督查。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夜巡制度和区纪委书记带队白天检查、街道互查等三项督查制度。
四是责任追究体系建设。为摒除创建“一阵风”思想,杜绝创建“走过场”想法,保证创建工作常态化、经常化,新浦区建立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首先是建立创建问责制度。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创建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一律要求在24小时内整改到位,并主动申请复查。其次是推行创建保证金制度。从区四套班子领导到部门、街道(镇)班子成员到中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交纳创建工作保证金,班子主要领导5000元、班子成员每人3000元,中层和社区人员每人1000元,视工作情况,予以奖惩。再次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区文明创建督查办,对全区 2
文明创建情况实行评比。对评比出的后两名单位,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被评为后两名的单位,扣发保证金,对主要领导予以免职。
五是高效协调联动体系建设。首先是成立协调指挥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长,3位副区长组成的协调指挥部,定期研究工作。其次是确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两位四套班子成员联系一个街道(镇),每个街道(镇)班子成员联系一个社区,每个社区人员联系一个小区。再次是组建联合执法组。抽调公安、工商、卫生、文化、质监、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不定期对市容秩序、“五小行业”、校园周边环境等进行联合整治。第四是探索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对市容市貌、市政设施运行、环卫作业等各类业务的在线实时监测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第五是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在街道、社区设立专门创建机构,并明确一名党委成员专门抓,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创建网络。增加专业人员队伍,确保每个街道专职从事创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5名。
六是动态点评体系建设。文明创建就是要靠反复抓,抓反复,只有抓久了就成为常态了。该区率先在全市推行创建动态点评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第一,开展“文明行为大家评”活动。利用“社区圆桌会议”、“道德评议台”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发动广大市民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第二,开展“文明礼仪四进”活动。结合《市民文明公约》和《市民行为准则》宣讲,引导广大市民懂礼貌、知礼仪、讲文明。第三,建立创建工作巡视制度。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对全区文明创建 3
工作进行监督点评。通过设立社会监督热线,聘请道德巡访员、文明劝导志愿者,对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进行暗访、监督、制止和规劝,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第四,建立区领导创建点评制度。区委每周召开一次创建点评会,区委书记、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各街道镇、相关部门负责人通报创建情况,区领导点评创建工作。
七是财政保障体系建设。创建以来,新浦区仅财政一项就投入经费1.2亿元。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改善环卫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新购置45台套机械化清扫设备。其次,提高职工待遇。投入900余万元,为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工资500元,并从6—8月份,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防暑降温费。第三,配齐配强人员。各街道在原有30名保洁员的基础上,又新增20名,确保每个街道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不少于50名。经费由区财政全额负担。区城管扩招100名环卫人员,目前,全区环卫工人达到1600人。此外,还招聘120余名协管员,共同协助城市管理。第四,基础设施改善。投入2000多万元,新修便民路31条,刷新墙体160万平方米,补植绿化带4万平方米,更换人行道板3.2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5.2万米。第五,实施绿化改造。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玉带河景观改造;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投入近2000万元,精心打造机场至市区西出入口新形象;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南极北路延伸段路面硬化、路灯亮化。
第二篇:五个基本,七大体系
党员学习材料
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
加强“五个基本”建设,基本组织是基础,基本制度是根本,基本队伍是关键,基本活动是载体,基本保障是前提。
1、加强基本组织建设。
抓好“两个阵地”建设,即活动场所和实践阵地。一是要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本着坚持标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室内建设要做到庄重严肃、布局合理、整洁美观,力争实现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办公场所要做到“五有”,即有专用办公室,有办公桌椅,有档案柜,有档案资料,有会议记录。党员活动室要做到“六有”,即有党旗,有会议桌椅,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书报刊),有学习笔记,有活动记录。二是要有发挥党员“双带”作用的创业示范基地,即有党员创业骨干、有挂牌的“双建双带”示范基地、有固定示范帮带对象、有经常性的示范交流活动、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2、加强基本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真正打基础、起作用的基本制度,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党组织议事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交心谈心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征询党员意见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双向”报告制度(向党员和上级党组织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3、加强基本队伍建设。
县直单位和乡镇要重点抓好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和稳定基本党务队伍,同时,加强党务培训,培养党性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党务工作骨干。要抓好“六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围绕“三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教育好、管理好、组织好,为党员服务好。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农村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村要大力实施“乡土人才素质工程”,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建设小康农村中的作用。四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后备储备库,加强对年轻优秀干部的培养力度。农村注重在致富能手、打工回乡青年、复退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每个村至少要有3至5名后备村干部。五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重点在致富能手、打工回乡青年、复退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有一支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六是加强先进典型队伍建设。注意发掘、培养一批先进典型,鞭策后进,弘扬正气。
4、加强基本活动建设。
要组织开展好党的基本活动,通过基本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观念,激活党员的内动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一是年初要召开党员大会。二是经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三是定期开展学习活动(重点学习重大时事政治和法律法规知识)。四是七?一前召开“双重”民主生活会。五是开展“七?一”纪念活动(搞好发展党员和总结表彰)。六是组织开展党员“三评”活动。七是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交心谈心活动。八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县直和乡镇机关党员还要重点开展好扶贫帮困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两服务、两促进”党员主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万名干部联万户,心连心、办实事”活动、“三联两带”活动和年终送温暖活动。农村党员要组织开展“双建双带”党员创业示范活动。
5、加强基本保障建设。
县直单位和乡镇要做“三个落实”:一是党建活动经费落实。二是学习培训经费落实。三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报酬落实。农村党组织要做到“三个确保”,实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一是实施“村级保障工程”,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年积累在2万元以上。二是确保村党支部有办公经费和农村党员学习培训活动经费。三是确保村组干部基本工资待遇,实行村干部工资统筹。村干部工资纳入财政预算,通过乡镇党委绩效考核集中发放,每半年至少发放一次,年发放现金不少于2000元。同时,逐步探索和建立健全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
七大体系:
以县、乡镇(街道)为主要区域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主要依托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宣传媒介为主要载体健全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体系,以“五议五公开”为主要内容健全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工作体系,以“说事”、“恳谈”、“调解”为主要方式健全基层和谐稳定工作体系,以有领导、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五有”为主要目标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以目标责任为主要依据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第三篇:城市管理建设提案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更趋和谐,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环境更加优美。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城管执法局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两年多来,市城管执法局以科学管理、长效管理为中心;把重点把守与制度保障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坚持执法为民,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效率,不断提升城管执法工作水平,市民的满意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市各项建设还处于整形期,社会矛盾还很突出,存在问题也在所难免,现我们将市民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一下阐述:
1、我市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幼儿园缺乏人车分流设计,每到上下学时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口车辆川流不息,据了解,我市教师购买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上班时都是直接将车开进校园。一些家长担忧,教师私家车入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个安全隐患。目前,禁止家长接送孩子车辆入校基本能够做到,但绝大多数中小学任由教师私家车及学校公车进出,教师上下班与学生上下学的时段重叠,再加上老师驾技与职业驾驶员之间相差较远,教师私家车入校,难免发生交通意外。对此,我们建议,城管执法局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防患于未然。
建议:
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租赁或者建设校外停车场,禁止所有机动车入校,教师上下班的私家车及学校公车可由学校统一安排停放到停车场。
②学校采取人车分流或老师上下班与学生上学放学时间错开 ③严格规范学校机动车的统一停放。
2、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阻塞、混乱必然会浪费社会资源,增加社会成本,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私家车急剧增加,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如,荆溪路、教育路等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阻塞严重,因此,解决行路难的顽症自然也就成为我市市民关注的焦点。
“道路建设赶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发展速度”这是影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主要原因之一。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斥巨资改善城市道路,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缓解交通压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解决交通拥堵需要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规划管理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建绿色交通。
建议:
①改变理念,创建绿色交通。倡导在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尽可能多地鼓励人们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具体包括建设有特色的行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公交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能优先选择;提倡使用节能和少(无)污染的机动交通工具。
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理顺道路设计关系。首先,在规划我市路网系统时,能按照如下顺序:行人步行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网络系统→城市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系统→私人机动车交通系统。增加建造适应步行的林荫道,努力使本市休闲广场、小公园绿地串连,以创造适宜的生态型步行环境。对行人过街要给以特别的关怀,要多设行人横道,或过街天桥,以便为行人过街提供安全方便保障,而不是将道路用铁栏杆封锁,优先为小汽车提速创造条件。
3、从我市的河道管理看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根国家规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河道两侧建设项目10米之内不得有永久性建筑物,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我市城市建设持续合理发展,市政府规定,河道两侧建设项目要空出20米,城区临航河道要留出30米。但事实上,一些单位、开发商显然没有遵照执行。如:环科园、丁蜀、经济开发区的建筑物都没有达到要求;十里牌化肥厂的灵谷化工新厂区沿锡溧漕河边规划建造时,离河边只有7米,这不仅违反国家规定,离市政府文件要求更是相差甚远。对此,我市相关管理部门要从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违规、违法者决不能姑息。
第四篇:体系建设
预防为主 防惩并举
构建交通防腐预防系统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于项目多,资金大,多年来一直是腐败案件的频发、高发领域。为了防微杜渐,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我结合公路交通建设实际,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注重基层管理,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逐步建立起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我县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一、创新教育防腐机构。针对领导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针对路政执法人员,深入开展职业道德、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教育;针对从事财物管理等重点岗位人员,深入开展遵纪守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大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注重通过廉政教育的全体工作人员人格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升华,在局机关建立廉政警句走廊,将25条警句格言悬挂在走廊,让工作人员时刻受到勤政廉政的警醒和熏陶。体现出了机关干部的勤政廉政风貌,还能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路政人员还针对性地写出承诺得证书,并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上了一个新台阶,廉洁从政的道德理念得到全面夯实。
二、齐抓共管,落实惩防体系建设责任。一岗双责抓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明确领导班子成员抓惩防体系建设所应承担责任,并将相关责任与惩防体系具体任务相关联。层层落实抓分级。将惩防体系纳入责任制进行管理,每年都要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要求,形成分级负责、下管一级和层层有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机制,将惩防体系具体任务,逐一分解、细化到岗位、具体到人员,做到惩防体系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条块结合、整体推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格局。分析评估交通系统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狠抓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落实。一是风险责任细查,清权查险,将交通工作可能产生的道德、制度、岗位、业务风险的几率、范围、成因等查出来,印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发给工作人员,随时翻阅警示自己。二是鉴定责任权限确定三类风险等级,从查找的风险点确保一、二、三类风险等级,划清责任鉴限,鉴定责任后果。
三、抓制度建设,保证《惩防体系工作规划》的落实。根据交通实际,制定了一整套《交通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加强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
性、民主性和正确性。凡是涉及财务管理、计划、资金拨付和干部人事任免方面的重大问题,能够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接受监督,不搞个人说了算。
四、以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交通建设市场监管,预防腐败。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交通建设《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三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强化招投标管理,实现全程监管。重大项目工程均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和交通运输有关招投标工作的各项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制,招标结果公示制,招投标工作过程接受交通主管部门、纪检部门和同级各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确保了公路建设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有序进行。加强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工程实施开始即将质量、安全任务指标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做到责任分解、措施到位,各负其责,对项目投资、从业单位管理行为有效控制,使得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充分体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监督有力、投资经济、质量安全”的管理宗旨。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格遵循国家《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基建财会法规,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五篇: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整合已建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和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及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归档等,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各城市管理部门协同工作,做到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使城市管理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使城市管理系统形成完整闭环,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建设背景
是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3.14”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的发展目标,2008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2009年1月,国务院[2009]3号文件提出:“将城乡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增强管理部门的协调性,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能”,并把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分别纳入2008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内容予以推进落实。
是推进宜居重庆建设,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我市直辖以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管理粗放、处置被动、手段落后、效率不高、体制不顺等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结合我市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面积将扩展到2737km2、建城区面积将扩展到1000 km2,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拓展需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期望,必须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要求,推广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9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市政委 “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全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以适应现代城市拓展需求,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推进 “宜居重庆”建设。
■基本术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体现管理精细化、责任网格化、依托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的新理念、新机制,从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需求入手,综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整合基于万米单元地理网格的城市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部件编码信息的数据库群,建设市区一体化、全方位覆盖和全时段监控联动运行的、稳定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支持发现、指挥、处理、反馈的城市管理闭环工作流程,创新监督和指挥两个既分离又协同的“双轴中心”管理体制,建立市级监督评价、区级指挥处置、部门联动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城市部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
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和重庆市地方技术规程《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普查技术规程》(CQSZ10-2007)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属性划分为“城市部件” 和“城市事件”。
“城市部件”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利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属于城市中不可移动的要素,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部件”包括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扩展部件等7大类96个小类。
“城市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或环境秩序受到破坏或影响,需要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秩序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等6大类59个小类。
■所涉部门单位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除市市政委承担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等管理职责外,还主要涉及到19个市级部门、单位管理职责和权属关系。具体是:
市规划局:建(构)筑物乱搭乱建。
市建委:施工工地设施、建筑工程质量。
市交委:公交立杆、出租车站牌、公交站亭、港口设施。
市广电局:电视井盖、通讯交接箱。
市公安局:治安岗亭、监控电子眼、交通信号设施、群发性事件。市环保局:噪声显示屏、施工噪音扰民。
市园林局: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绿地维护设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
市消防总队:消防设施。
市人防办:人防工事设施。
市民政局:房屋院落门牌标识。
市水利局:水利、防汛附属设施。
市邮政局:报刊亭、邮筒。
市工商局:非法小广告、街头散发广告。
市新闻出版局:非法出版物销售。
市自来水公司:民用水井、供水器、上水井盖;自来水管道破裂。市燃气公司:加气站、输气井盖、燃气井盖、燃气调压站(箱)、热力井盖,燃气管道破裂。
市电力公司: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箱)、电缆沟盖。重庆电信、移动公司:通讯井盖、通讯交接箱、网络井盖。■运行机制
市级信息平台城市问题信息来源的主要路径和运行的处理机制。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机制和城市问题信息来源路径主要有2个:一是社会诉求的问题信息。即市民群众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市政委门户网站公开信箱投诉的或者市领导关注批示、交办及时处理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问题信息,直接由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处理。二是主动发现的问题信息。通过市、区级聘用的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包括特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
和区级专职城市管理员,对所负责万米单元责任网格全时段巡查主动发现的城市问题信息,利用专门开发、嵌入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和城市部件信息的“城管通”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将城市问题信息上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
市级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根据登记立案的社会诉求和主动发现城市问题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准确地定位、及时地查找,并转发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单位,有关责任部门单位按照规定的办理时限和要求,将办理结果反馈到市级信息管理平台及社会诉求相对人予以结案。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范围精细化,采用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责任明确化。采用专门的城管通采集器, 实现问题信息传递快捷化。
市级信息平台未改变城市问题管理主体而是提供联动开放服务。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城市问题信息得到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快捷、有效的处置,建立由市政府综合协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联系会议制度,由市市政委牵头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制度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处置管理规范,使在同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运行处理上,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进一步落实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而未改变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和行政执法地位。不仅为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提供了一个联动协作和开放服务的信息平台,而且为市政府对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提供准确的、量化的综合绩效评价依据,还可有效防范和协助处理城市突发应急事件,再造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推
进管理服务效能高效化,建立健全量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考评科学化,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