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湖加快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平湖市加快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平政办发〔2010〕75号 2010年6月6日)
为更好利用喷微灌先进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浙江省喷微灌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指导意见》(浙水农〔2008〕46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贯彻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利民行动,作为水利服务“三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建立以政策扶持为引导、经济实用为准则、示范宣传为纽带、农民增收为动力的推广应用机制。
二、目标任务
(一)到2010年底,建立健全以市专家组和镇(街道)指导组及示范基地技术人员为主体、以不同作物喷微灌应用基地为载体的喷微灌技术推广体系。年内计划新增喷微灌面积2400亩。
(二)到2012年底,全面消除喷微灌技术应用空白村、空白产业和空白大棚,形成节水灌溉成功模式和适应不同作物生长的水、肥、药配比使用模式。
(三)到2015年底,全市推广应用喷微灌技术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2011至2015年平均年新增喷微灌面积5000亩。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作物对喷微灌设施的实际需要,建设与现代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相适应的水、肥、药一体化先进灌溉设施,强化农业与设施的配套。
(二)系统建设原则。喷微灌设施系统建设要综合考虑水源、输水(肥、药)系统、喷微灌设备等内容,按照科学的结构,统筹开展配套建设,保障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确保长效原则。喷微灌设施系统建设要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两新工程”建设等规划相协调,尽可能避免拆迁等因素,重点考虑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范围开展建设。同时,要充分考虑设施、设备及材料的耐久性、实用性,确保长效及农民长期受益。
(四)业主自建原则。喷微灌设施系统建设,按照“谁受益、谁投资”、“业主自办、政府补助”的原则,由建设业主和种植农户自行决定并实施喷微灌设施系统建设。
四、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技术推广队伍。按照市负责镇(街道)、镇(街道)指导基地、基地搞好应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市水利、农业相关技术人员为指导专家,以镇(街道)水利、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推广指导员,以喷微灌应用示范基地专业技术人员为实践、示范主体的全市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喷微灌从业技术人员在推广应用农业灌溉新技术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积极开展导向项目试(实)验。以现有蔬菜(芦笋)、瓜果、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积极做好空白项目应用的规划、试验、实施等。对已实施的喷微灌项目,选择并确定一批不同特色的基地,加强灌溉试(实)验。探索在不同环境及设施条件下,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水的需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喷微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宜当地推广和普及的喷微灌建设模式。
(三)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加强示范产业基地的培育,以点带面,以示范基地带动喷微灌技术的推广,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面上每个产业完成培育1-2个示范基地,每个镇(街道)培育3-5个示范点,每个村都有喷微灌项目。有条件的镇(街道)创建喷微灌特色园区,建立适宜不同作物和产业的喷微灌工程示范点,为农户提供技术示范。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加快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及普及,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专业经济合作社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每个镇(街道)落实2-3名以上从事喷微灌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技术人员,同时组织镇(街道)农技 1 人员和专业户进行交流学习、参观考察。水利、农经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和技术指导,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广大农户和从业人员做好技术培训。
(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推广应用成片面积10亩以上的喷微灌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一般项目由市补助300元/亩,镇(街道)配套补助100元/亩;对列入省喷微灌计划、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市喷微灌示范基地的项目,由市增加补助200元/亩(含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列入市新产业、新品种等试验项目,由市按该项目中的喷微灌设施系统建设投资的80%给予补助。经市指定的重点灌溉试(实)验项目和市年度计划安排的喷微灌专业技术培训等,由市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定额补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推广喷微灌技术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财政、农经、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推广领导小组,并配足配强专业技术推广队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分解落实责任,狠抓计划实施,齐心协力促进我市喷微灌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持续提高。
(二)落实推广计划。水利、农经部门要自觉发挥在利用喷微灌技术,促进生态高效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各镇(街道)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结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科学编制喷微灌技术应用推广规划、计划,并落实相应的措施,加强规划、计划实施管理,保障喷微灌技术应用进展和水平的提高。财政部门要积极想方设法,保障喷微灌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中必要的资金。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利用各种载体和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喷微灌技术的优越性。
(三)规范建设管理。计划新建的喷微灌项目,由业主和种植农户提出申请,经镇(街道)审核,报水利局确认。水利、财政、农经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项目规划计划、建设标准、申报审批、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工程验收、资金补助等工作。对经批准、组织验收,符合规定标准和质量的喷微灌项目,由市和镇(街道)按规定给予补助。
(四)强化责任考核。市政府每年将下达喷微灌推广计划到各镇(街道),实行年度考核。水利、农经部门和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强化指导。对在推广和实践喷微灌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篇: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9〕11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政府节能办《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财政厅
省质监局 省工商局 省政府节能办
为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促进我省节能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是经济大省,也是能耗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省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逐步成为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太阳能光热系统是成熟适用、清洁环保的重要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满足能源增长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推广应用,今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为推广应用太阳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省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我省太阳能光热利用起步较早,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全国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大省,涌现出皇明、力诺、桑乐等一批太阳能光热产品知名企业和品牌。但是仍存在太阳能光热系统普及率不高、太阳能热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目前,城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仅为20%,农村还不到5%,发展潜力很大。加快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是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高度重视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明确思路,完善政策,加大措施,积极推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二、明确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5号),大力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科学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上来,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普及率由目前城市占20%提高到40%以上,农村由目前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力争每年增长25%左右。对城镇新建建筑,按照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原则,从规划、设计、建造、验收等各个环节,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既有建筑在不影响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医院、学校、宾馆、洗浴场等公共建筑中热水消耗大户强制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加大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系统利用。大力推进太阳能光热产学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平台。鼓励开展太阳能光热取暖、发电研发和示范,全省太阳能光热系统普及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发展节能产业、绿色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三、大力提升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水平
各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太阳能光热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工作,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适用于供热制冷及工业生产应用技术的研发,不断扩大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应用领域。要加快太阳能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加强太阳能中高
温集热技术研发和示范,重点发展高温集热金属管、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内充水式集热管等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产业体系。鼓励支持太阳能光热系统与热泵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大力推广与热泵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光热系统,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积极推动太阳能光热产品生产厂家与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合作,对已有住宅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需要解决的技术、工具、材料等问题进行攻关。
四、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全省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鼓励12层以上高层住宅建筑逐步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具备安装应用条件的公共建筑,应当率先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政府机构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要带头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房地产商和住宅小区物业公司要积极为居民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创造条件,不得为用户指定品牌,更不得拒绝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二)加强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全省城镇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光热系统组件,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在建筑方面的应用领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管理,切实抓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建筑应用,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不进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三)严格设计环节监管。认真执行《民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等国家技术标准,以及山东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标准设计图集。建筑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供水、电气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等专业设计同时进行,要预设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位置和管道等构件。允许将太阳能光热系统的造价列入建筑工程投资总预算。
(四)强化施工图审查环节监管。要在施工图审查环节设立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专项审查。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要做到性能匹配,确保结构安全、安装维
修和使用方便。新建高层住宅不具备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要书面说明原因,由建设单位在报送施工图审查前,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应当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而未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责令其重新设计。
(五)加强施工和验收环节的监管。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太阳能产品生产厂家要取得相关资质,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安装质量。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规范、便利的产品和检修、维修服务。组织开展太阳能光热系统施工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擅自取消太阳能光热系统或施工安装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否则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对由于购房用户不同意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也要预留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位置、管道、预埋件等,以备住宅产权转让后新用户安装使用方便。
五、完善太阳能光热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一)加强太阳能光热产品质量监管。依托我省建立的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标准和产品认证体系建设,规范太阳能光热系统生产和售后服务。加强产品认证和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太阳能光热系统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及成套技术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纳入我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
(二)建立完善太阳能行业标准体系。积极实施太阳能行业标准化战略,根据太阳能光热系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太阳能光热产品设计、生产、安装、服务,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加快制修订一批太阳能行业地方标准。建立太阳能行业标准联盟,搞好太阳能产品生产的市场秩序整顿,合理确定准入门槛,鼓励名牌龙头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打造太阳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太阳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强化太阳能光热系统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鼓励公平竞争,逐步形成政府监管、协会指导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行业管理体系。各级消费者协会对涉及太阳能光热系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投诉,要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服务优良的太阳能光热系统生产供应商和施工企业。
六、落实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扶持政策
(一)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继续将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研发、产品推广项目纳入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通过实施财政补贴、节能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对我省太阳能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售后服务优、产品信誉好、创新能力强的项目给予扶持。继续深入实施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政策。
(二)落实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政策。将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结合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活动,支持太阳能企业根据农村市场特点,研发适合农村消费水平、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提高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积极拓展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和乡镇,组织创建山东省太阳能生态文明示范村(乡镇)活动,促进农村用能水平提高。
(三)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补贴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优先支持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成效明显、规模较大、配套政策完善的城市,争取国家资金补助。组织开展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新建和既有建筑实施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示范,重点实施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推广价值高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的项目。建立配套政策体系,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推广机制和模式,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
七、加强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协调。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是事关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产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工作实际,抓紧制定促进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积极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发展。
(二)发挥部门职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重点抓好产业引导,鼓励企业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效益上水平,促进太阳能企业健康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重点抓好推广应用,把好规划、设计、施工、质监、验收等各个关口,进一步完善设计标准、应用规范及图集;省财政厅要从财税政策等方面研究扶持政策,鼓励太阳能推广应用;省质监局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省工商局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省政府节能办负责统一协调,加强监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考核。各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纳入节能调度考核范围,强化太阳能光热利用产品生产、推广、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切实做好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定期督促检查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
各地在落实以上意见中的新情况望及时沟通。
主题词:经济管理 太阳能 意见 通知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10月26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广应用散装水泥的意见
发展散装水泥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永嘉生态县创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商务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6]519号)、《浙江省政府第151号令》和《浙江省散装水泥
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浙财综字[2002]139号)等文件规定,为加快我县散装水泥发展步伐,实现“十一五”期末我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70%的目标,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散装水泥工作的组织领导
永嘉县散装水泥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发展散装水泥方针、政策,负责全县散装水泥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将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纳入县经济社会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永嘉县发展和改革局是管理我县散装水泥的主管部门。永嘉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是散装水泥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县的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县财政、经贸、建设、交通、统计、环保、质监、水利、工商、公安、农办、招管办、建行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性认识
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大意义,使社会各界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散装水泥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使人们切身体会到使用袋装水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实危害,转变人们使用袋装水泥旧观念。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把发展散装水泥、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等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性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和管理
各水泥生产企业和水泥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的征收对象、范围、标准或者减免专项资金。缴纳专项资金预收款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工程竣工之日起30日内凭工程预(决)算、缴款票据和购进散装水泥或预拌混凝土的凭证等资料,经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核实后,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专项资金的结算手续。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未按规定缴纳专项资金的单位,由散装水泥办公室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按《浙江省政府第151号令》进行处罚,并收滞纳金。
四、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措施
(一)设立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是全县散装水泥发展工作重点之一,要开展农村水泥使用调查,对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散装水泥网点的补助力度,努力降低农村使用散装水泥成本,从而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实行禁止现场搅拌规定。继续加大预拌混凝土发展力度,按照我县有关禁止现场搅拌规定,加大现场禁止搅拌范围;按照散装水泥发展要求,逐步推广应用干粉砂浆,提高我县城市品位,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
(三)加快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建设。继续加大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完善散装水泥运输、储存设施、配套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保供能力;大力推广农村使用散装水泥成熟的技术设备,以适应拓展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市场需求。各散装水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经营的规模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供应设施、设备,为各建筑工地提供优质、足量的散装水泥。各工程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的规模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使用设施、设备,未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不得参加建设工程的投标。
(四)为散装水泥专用车辆提供行车便利,保障建设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交通运管部门对散装水泥专用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核其营运资质,优先给予办理经营许可证,并按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规费。散装水泥专用车辆需要进入禁止通行、禁止停车路段时,车辆所属单位或个人应当到公安交管部门申请办理通行手续,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给予办理通行手续。
五、做好散装水泥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散装水泥的质量、计量、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基础工作。各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加强质量和计量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散装水泥质量和计量管理的规定。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运输、使用各环节中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应当协同质监和安监部门,加强对散装水泥质量、计量和安全的监督、检查。
(二)认真做好散装水泥统计的基础工作。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报送散装水泥统计报表。
六、实行奖励和处罚办法,提高水泥使用单位散装水泥使用率
对在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散装水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支出,具体由散装水泥办公室组织实施。建立散装水泥质量、计量问题举报处罚制度,对供应散装水泥质量不符合规定、计量不准确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质量和计量法规对其进行处罚。对其
它违反有关散装水泥政策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直至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水泥预制品企业散装水泥使用率应当达到90%以上;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散装水泥使用率应当达到70%以上;其它建设工程项目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
第四篇: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为了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税源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加强税源监控的通知》(国税发[2004]4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4]110号)、国务院信息办《关于同意在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长春市开展金融税控收款机共享试点的批复》(国信办[2003]13号)以及《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方案》(沪国税征[2005]20号)的精神,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密切协作。
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是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加强税务和财务管理的有力措施,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推广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标准化、市场化、行政监督”的工作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税控收款机的推广是一种政府行为,为加强领导,本市成立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平任协调小组组长,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信息委、市监察委、市质量技监局、市政府法制办、市金融办、市经委、市旅游委、上海银监局、市银行同业公会、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协调小组成员。下设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以下简称市税务局)。整个推广应用工作由协调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市税务局负责做好牵头和推广应用具体落实工作,各政府职能部门按《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方案》的职责分工做好配合工作。
二、明确范围,分类推广。
本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范围为:从事商业零售、饮食、娱乐、服务、文化体育等适合使用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行业,有固定经营场所且达到起征点的全部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由于特殊因素而无法安装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的,报经工作办公室批准后,可暂缓使用税控收款机。上述行业中,服务业包括营业税税目中代理业、旅店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其他服务业。
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包括税控收款机、税控器和金融税控收款机。
上述行业中,对未使用金融POS机,或者虽已使用金融POS机,但该机具不符合金融IC卡改造条件的纳税人,原则上以推广金融税控收款机为主。
从事商业零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规定使用防伪税控系
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税控收款机开具普通发票。商业零售企业以外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税控收款机开具普通发票;其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由税务机关代开。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货运发票税控系统,不再列入税控收款机推广范围。
凡使用POS系统、MIS系统进行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大卖场和大型连锁快餐业,待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后再实施税控改造,目前可暂缓使用税控收款机。
三、循序推广,分步覆盖。
根据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三年内分步完成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的推广应用。
(一)2007年启动饮食、娱乐业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2008年启动商业零售、服务、文化体育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2009年全面完成推广工作。本市已使用非国标税控黑匣子的企业和已使用商用收款机的企业,只要是适合税控收款机推广范围的,必须在2009年年底前自行选购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
四、行政引导,市场操作。
本市税控收款机系列机具的市场准入选型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内容包括企业实力、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价格以及销售服务商实力,中标的生产企业在上海市内只能销售此次中标机具。如有其它产品,须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但所售产品价格不得高于投标时所报同类产品的价格,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投标时所报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且经工作办公室认可后方可销售。
纳税人可在中标企业中自行选择经认可的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品牌和机型。税务机关应督促并组织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选购中标产品,不得指定任何品牌和机型,不得强制纳税人选购某种产品。
税控收款机和税控器采取谁销售谁服务的方式;金融税控收款机维护采取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方式,中标企业必须委托金融税控收款机第三方专业化维护公司承担维护服务。金融税控收款机第三方专业化维护公司由市信息委、市金融服务办、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另行产生,首次中标的金融税控收款机第三方专业化维护公司不超过4家。金融税控收款机第三方专业化维护公司的监管由相关管理部门另行制定管理办法,其日常管理工作委托市银行同业公会负责。
为更好地推动金融税控收款机的试点工作,改善本市用卡环境,纳税人所购金融税控收款机在每月银行卡支付达到一定金额,由发卡金融机构向其支付刷卡设备的使用费用。具体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另行制定。
五、优胜劣汰,建立考核机制。
工作办公室根据中标企业的实际销售和服务现状,对中标企业进行考核,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中标企业的服务质量。
中标企业有以下情况的,经查实,将被取消本市销售资格:
1、重大违法经营情况;
2、《税控收款机产品生产企业资质证书》或《税控收款机生产许可证》一旦失效或被国家有关部门取消的情况;
3、投标、销售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舞弊行为的情况;
4、售后服务与投标时的承诺有严重不符的情况;
5、未通过产品质量抽检,并在限期整改后仍未通过的情况;
6、经工作办公室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情况;
为防止中标企业走逃,保证售后服务,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企业在中标后,必须提交价值1000万的银行保函,由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3年内中标企业一旦被取消本市销售资格,工作办公室有权向出具保函的银行索取保函限额内的违约金。违约金仅用于赔偿用户相关费用及承接该违约企业市场的后续服务所需费用,不得挪用,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六、依托科技,强化发票管理。
税控收款机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发票管理的重要载
体,通过以机控票、以票控税的方式,实现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目的。税控发票是一种新式的机打发票,从2007年起在推广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发票,同时,本市将严格控制定额发票的使用范围。为进一步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本市将继续并扩展普通发票有奖管理的范围,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依法办事,严惩违章违纪行为。
各级税务机关应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三条“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和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有关数据和资料”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对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或者损毁、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条处罚;纳税人因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开具税控发票的,依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
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办公室
二OO七年月日
第五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