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宅村中心村工作建设有关情况
丁宅村中心村培育建设工作总结
自201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以来,我们丁宅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村三委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带领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中心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村基本情况
丁宅村位于丁宅乡集镇东首,下管溪从村中经过,溪北以居住为主,溪南以山林为主,是一个兼有山水和集镇优势的村庄。全村地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总户数634户,总人口2080,由自然村5个组成,其中郑岙9户48人、上西庄39户120人、下西庄42户130人、仰字头31户132人、丁宅集镇513户1650人。2010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27.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01元,工业收入5953.31万元、农业收入1429.78万元、三产业360万元。近几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绿灯亮化,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的现状,其中配置垃圾箱80个,公共厕所7个,改厕农户514户,主干道硬化5.5公里,村内绿化苗木10000株。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大力建设,配套建设了活动室2个、广播室1个、文化活动场所1个、体育健身场所1个、放心店5个、中心幼儿园1个以及农民信箱和远程教育等多个配套设施。
二、中心村建设项目
2010年以来,我们着重抓好完成以下四项中心村建设工作:
(一)重点抓好村域经济发展工程,主要为村级物业项目工程。村级物业项目位于丁宅村后荒地,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600万元,新建标准厂房总面积9520m2,进驻企业7家。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可为村集体年增收3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同时可为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村剩余劳动力,为村民创收。
(二)重点抓好农村人口集聚工程,主要为中心村宅基地置换及中心集聚型试点工程。
本村确立的为中心集聚型宅基地置换项目,将在村车盘头规划新区用于农户集中建房,统一面花处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落实建房,形成一个标准集聚型居民住处。项目完成后,农村居住点将缩减3个,农房搬迁户数10户,其中复垦成耕面积18403 m2,村内一户多宅清理3户,面积为280m2,村内闲置地盘活利用面积8720 m2,最大居住点扩建面积将规划入住农户120户,将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土地,增加人口集聚,实现资源共享。目前,中心集聚型居住区一期共9户农户建房工程已基本完成。
(三)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主要有以下工程: 一是道路大修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完成新建路的道路大修工程,工程对丁宅坝潭至仰字路口段的1.5公里路面进行了油化,还对堵塞在新建路旁的3户农户进行拆迁,并落实置换地块及补偿政策,共补偿35万元,作为一条主干道,新建路的油化改造将使全体村民受益。今年还计划对丁宅—西庄连接线道路和长兴路进行拓宽硬化,共计2.5公里,预计受益农户220户,目前施工图纸设计已完成。
二是抓好卫生改厕、垃圾房新建工程:2010年以来共新建公厕4只、新建垃圾房15个,总投资20余万元,受益农户220户。其中规划保留原居住点新建2只改厕农户175户,规划新集聚点新建2座改厕农户共125户。
三是抓好污水处理池工程:投入2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池300立方米,受益农户450户;新建分散式污水池140个容积420立方米,受益农户250户;集聚点规划新建集中式污水池1个容积120立方米,受益农户120户。
四是抓好绿化工程:投入44.68万元对村新建路等主要道路进行绿化种植工程,新增绿化苗木10余万株,美化村内环境,受益农户200余户。
(四)重点抓好公共服务完善工程,主要有以下工程: 一是抓好村文化戏台新建工程:针对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愿望,投资20.69万元在村公共服务中心大院内新建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文化戏台一只。戏台建成后已承办丁宅乡庆“七〃一”唱红歌暨生态文化艺术节活动,深受全乡群众特别是本村村民的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
二是抓好围墙墙体改造工程:投资47.64万元对新建路沿路围墙进行统一整修,在修建成统一高度统一外观的基础上对沿路围墙进行了墙绘,展示丁宅村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新文明。
三、其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抓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一是充实力量,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我们建立了由8人组成的村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其中3人负责村道清扫,4人负责公厕清扫,1人负责垃圾清运。
二是制定公约,建立保洁长效机制。我们制定了村卫生保洁公约,同时成立了村卫生保洁基金,对履行公约遵守卫生保洁制度的本村在册农业户口村民给予每年每人60元的奖励。在公约实施的同时还实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由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定时定期检查。
三是增加投资,满足环卫保洁需求。新配置垃圾箱20个、吸粪车1辆、垃圾清运车3辆及配套清扫工具,共计2万元,受益农户500户。
(二)抓好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我村安装自来水的农户共计524户,占总户数的96.3%,本工程现正进来入户安表工作,将于12月底前全面完工。
(三)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建成于山里娃雕塑、文化墙、石刻小品、宣传窗、篮球场等为一体的休闲文化园;筹资4万元,建设60平方米的夏溪书画院。
(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结合市现代农业发展扶持项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针对丁宅村的优势,建成投资300万元、占地200亩的红心猕猴桃基地、西庄自然村的万头猪场等项目。
在中心村培育建设工作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心村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改进和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村民的生态意识的树立,环保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有决心、有信心再接再厉,抓好中心村培育示范点各项目建设,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丁宅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10月20日
第二篇:中心村建设
中心村建设
【概 况】2011年,根据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规划布局为龙头,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中心村集聚,切实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村域经济,加快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年,我区16个在建中心村均按各自的建设体量有序开展了有关项目的新建、续建,完成情况良好。以筹措资金、化解矛盾、分类指导等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全区中心村培育建设。尤其是畎岸村、中溪村两个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能紧扣省下达计划数,开展规划保留居住点及新集聚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大项目”建设,并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据统计,各在建中心村本投入资金3928.7万元,两年累计达近1.2亿元。其中整合各级各部门财政资金投入近697万元,村集体投入1034.7万元,农户投入10037万元,各类社会融资投入近200万元。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出台扶持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试行)》(莲委〔2010〕9号)文件明确中心村建设的指导思 想、目标任务、主要方式、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扶持政策:一是优先保障中心村建设用地。鼓励中心村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和宅基地整理,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按中心村建设规划,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优先予以保证;对中心村的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重点倾斜和保障。二是鼓励中心村加快推进危旧房改造。对实施旧村改造,连片拆除危旧房、闲置房达到 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村,继续按照《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若干意见(试行)》文件规定,给予村集体50元/平方米的奖励(此项政策与宅基地复垦的扶持政策不重复享受)。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把高山远山下山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小区建设与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心村接纳安置异地转移农户,大力推进以 20 户以下小规模自然村为重点的村庄撤并工作,加快中心村人口集聚。对中心村接纳整村搬迁异地转移农户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由 2000 元/人提高至 3000/人。鼓励农户跨村建房,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对拆除原有住房愿意放弃并退出老宅基地的农户,允许通过户口迁移和土地置换等方式进行跨村建房。四是大力扶持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据中心村功能定位和村庄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中心村路、水、电、绿化及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心村连片拆除危旧房后,经建设、国土部门重新规划给本村村民建新房,集中连片10户以上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由 1000 元/人提高至 2000/人 2(此项政策与整村搬迁异地转移的扶持政策不重复享受)。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村庄整治、道路桥梁、土地综合整治、改水改厕、河道整治、农村电气化、村庄绿化、生态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中心村实施,并给予重点倾斜扶持。五是加快推进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中心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推进集计划生育活动室、综治调解室、社会救助保障室、便民超市等项目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统一调度和安排人口计生、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中心村建设。六是加强中心村住房建设管理。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基层村的规模扩大和萎缩村的农民建房审批。鼓励打破农民传统住宅格局,规划建设能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地方风貌和时代气息的新型农村住宅,塑造山区生态村庄的新形象。对经建设部门查验无违章,且按统一立面设计要求新建住房的中心村农户,按户均2000元的标准奖励村集体。支持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的村建设特色民居村,对经区建设分局批准,借鉴徽派等建筑风格统一建设特色民居房的中心村,按户均6000元的标准对村集体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村集体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大力发展中心村村域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扶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来料加工、休闲旅游等二三产业,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着力培育农村现代产业体系。鼓励中心村建设、购置物业用房,3 发展物业经济,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八是加大财政专项扶持。区财政与省市配套,增设“中心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对通过考核验收的中心村,给予每村50-150万元的以奖代补,支持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心村的建设测绘、规划费用由区财政给予每个村补助5万元。九是探索完善投融资机制。允许和鼓励中心村划出部分存量建设用地,采取级差排基等方式安排给本村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建房,所得收益用于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旧村改造过程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满足本村村民建房需求有余的情况下,经批准结余部分土地可以征为国有,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后进行公开拍卖,土地出让金政府纯收益部分的 60%以上返还中心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将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林权抵押贷款投放的重点,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开办农村居民住宅楼按揭贷款,不断拓展中心村建设融资渠道。对中心村建设中的小额贷款,金融部门将尽量放宽贷款条件,并予以政策倾斜和利率优惠。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中心村建设。十是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将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村民自愿出劳、出资修建“户外村内”公益事业项目。对中心村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补。
【营造工作氛围】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继续开展深入地宣传发动,务必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充分认识到:中心村建设是落实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三延伸”战略目标的重要节点。真正把中心村建设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最后重要一环,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继续以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入做好再宣传、再发动工作,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增强力量,注重实施,以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加快建设节奏。二是强化宣传发动。2011年,我区开展了区乡村三级组织换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村建设进度。农办人员审时度势,千方百计化被动为主动,力争做到“换届不换力”,促使中心村建设持续平稳推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继续深入开展中心村建设的宣传发动,通过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力促选举“能干事、会干事”的村民充实到村级组织中来。在乡镇换届中,积极配合各乡镇分管领导变动调整后业务上的培训和指导,使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情况,进入角色,较好地解决了过渡期中心村建设有可能出现停滞的问题。
【落实工作措施】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指导。今年以来,我区在狠抓中心村建设中,充分发挥领导联系和部门挂钩制度作用,及时为所联系中心村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在政策处理、资金筹措和化解矛盾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及时为所联系中心村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具体推进 过程中,强化了对中心村建设的督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到村开展督查、检查和指导,对建设进度、存在问题、联系领导指导力度、挂钩部门帮扶情况等进行通报,强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研究讨论工作重点和措施。有效推进了各在建中心村有关项目的建设。
二是拓宽渠道,筹措资金。针对我区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村庄整治、下山搬迁、旧村改造和农民饮用水等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形成建设合力,全面加快中心村的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中心村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外事办的推荐,为碧湖镇里河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争取资金,有望获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资金。为徐庄中心村水果交易市场建设申报“浙江省光彩事业丽水行”活动对接帮扶项目等。尤其在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的企业帮扶我区新农村建设中,为北埠、畎岸和黄弄等3个中心村与相关企业达成了结对帮扶,获得了较大的资金支持,为全区中心村建设推波助澜。
三是加快土地流转,破解瓶颈制约。通过“政策驱动、村级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加快推进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通过产业规模化发展,吸引更多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积极尝试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收储后的有 偿调剂和入市拍卖,努力破解中心村筹资难和农民跨村建房难等问题。
【工作成效】一是人口集聚初显成效。我区各启动建设中心村均以危旧房改造为切入点,盘活村内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拓展农民建房空间,强化中心村用地保障和人口集聚能力。通过高山远山下山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小区建设等办法,引导自然村及周边行政村的农村人口到中心村集中居住,集聚效果初显。据统计,各在建村已累计拆除危旧房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已建和在建新村住宅建筑面积约14.1万平方米,新增集聚人口575人,缩减自然村5个。二是产业支撑基本成型。通过全面分析中心村产业发展及农民就业现状,结合各村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等,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有效提出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办法,强化中心村产业支撑,壮大村域经济。如畎岸村块状经济集聚、北埠村茶叶发展以及黄村村水果种植等主导产业都已基本成型,尤其是里河村的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更是成效明显。里河村流转土地面积380亩,建设高标准蔬菜钢架大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平均亩产年增值1万多元,有效提升了本村及周边村庄蔬菜种植产业,打响了本地大棚蔬菜品牌。三是农村环境扩面提升。围绕省级培育建设中心村四大项目建设,首批启动建设中心村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畎岸村、中溪村两个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紧扣省下达计划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中心村农村环境和公共 服务得以全面改善和提升。截至目前,在建中心村累计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里程30.65公里,新建生活污水处理池445立方米,整治河沟池塘近2.1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2.3万平方米。新增污水治理农户1597户,卫生改厕1814户,消除露天粪坑311个,建公共厕所10座,新增垃圾箱251个,垃圾集中收集房36个,添置垃圾清运工具14辆,安装路灯452盏,新增安全饮用水农户2014户。同时有6个村新建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个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9个村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室。
第三篇:上宅村基本情况
龙潭镇上宅村基本情况
上宅行政村位于龙潭镇北,下设21个村民小组,共3324人,有耕地2472亩。近年来,我村严格按照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镇北工业小区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我村村支两委班子共由6人组成。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团结共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规范村务管理,整个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较强。同时,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有着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能积极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村里形成了全民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村村民的支持下,我村的各项工作有了全面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科教文卫等工作一直靠前;社会大局稳定,群众上访事件不断减少,全年全村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人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村里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组建了舞龙队,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龙潭镇上宅村村民委员会
第四篇:宅侯村2008工作总结
宅侯村2008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大家好!
2008年,我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胡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驻村工作队、县联乡包村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在新旧两委干部的团结共助下,紧紧围绕在年初制定的宅侯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我村实际,创新思路,开展了以“发展生产、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为目标,在以加快我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人文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就我村在抗冰救灾、新班子的建设、村务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党委政府,全村党员组长总结如下:
一、两委换届平稳过渡
1、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乡党委、政府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胡书记的正确安排部署下顺利选举出了职数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组织班子。
2、村党支部建设得到加强。支部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还积极培养、吸收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先进积极分子三名;培养预备党员一名,接受党员转组织二名,两人平均年龄三十岁,为我村支部注入了年轻的新鲜血液。
二、加强村务制度建设
在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我村的民主政治和各项工作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增强。
1、在继续实行“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实施一事一议,筹资和筹劳制度、党员考评制度,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村干部评议制度。
2、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监督制度,组建成立了村务理事会,对我村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监督和榜标。在伴随我村各项制度建设逐渐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抗冰救灾,恢复重建工作
1、今年年初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给我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全村电力、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然而在灾难面前,全村人民没有惧怕,因为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又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是处在新旧班子交替的情况下,仍然能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这次冰灾致使我村沿线几公路的电源线路全部坍塌,倒塌电线杆二十多根。灾情发生后,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原长生书记的紧急安排、部署下,在以(李锋同志)、物君、志军等全村党员、组长的全力参阵,物达、秀田同志的杆物配运下,先后组织400多人次挖坑、竖杆、拉线,使我村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供电。
3、这次冰灾使我万寿庵自然村停电达几个月,期间全村党员组长,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抽出时间配合电力部门将我村至万寿庵自然村,新竖了33根线杆,3条有源电线,完成了全程四线新电线杆路的开通。
四、加强新一届两委班子队伍建设
1、定期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回顾前阶段所做的工作,分析情况,寻找不足,理顺工作思路,同时跟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做到每项工作事前有安排,事后有监督。
2、村里工作安排,以村党组织为中心工作。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组织开展全村党员、组长和村联席理事会“解放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实际,创新思路。引领党员干部从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中走出来,放眼外界,因地思源,剖析思想,自查差距,开拓创新,寻求适合我村发展趋向迈进。
五、凝聚力量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班子团结,凝聚力量,克服困难,搞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1、为了搞好我村村容村貌,美化环境卫生,村门口大塘进行了清淤处理,清理淤物约8千立方;
2、为从根本上治理我村“脏、乱、差”的问题,改善我村人居环境,在围绕以建设“村容整洁,家园洁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下,新建了三个垃圾池;
3、整修村门口防洪渠350米;
4、为了搞好睦邻友好关系,便利村民交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扩修了我村至甘园洞村的沙石路1500米;
5、为改善我村民子女上学路况,新修硬化村道1500米;
6、新修了新宅侯至学校公路200米;
上述成效的取得,都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县联村包乡单位、县驻村工作队和胡书记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在村组织书记勇韬同志、主任李平同志、村支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组长及村理事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才取得的。
一年来,我村虽然做了一些事,取行了一点成绩,但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需努力,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尽忠尽责,勤奋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我宅侯新农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努力。
宅侯村党支部
2009年1月8日
第五篇:中心村建设汇报
郭杖子满族乡
关于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的汇报
按照调度会要求,现将我乡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如下。十二五期间,我乡将重点打造三个中心村,即,倪杖子、金杖子、于杖子。2012年我乡将重点打造金杖子中心村。为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我乡将原马杖子、金杖子、郭杖子、郝杖子、王家沟、毛家沟六个村整合为桲椤树社区,登记人口10135人,常住人口11234人,是目前河北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通过精心组织、把握政策、规范程序。2011年11月26日社区党委班子产生,今年2月11日,社区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次完成,产生主任1名,委员6名,全部高票当选。
一、社区基本情况
桲椤树社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7亩,林地5万亩,退耕还林地8000亩,现有农户2723户,64个村民小组,10135口人,2011年社区集体收入2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17元。
二、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一)编制桲椤树社区发展规划。目前实地探查已完成,社区基础资料已上报到住建局。
(二)开展摸底调查。2月17日—20日,社区“两委”成员深入到各区片,实地了解社区及农户发展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填写了社区各户信息调查表。
(三)征询村民意愿。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全社区代表大会,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方式、建设规模、采购方式、管理模式等进行充分讨论,征询社区代表对发展规划的意见,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十个重点项目。
三、中心村建设工作谋划情况
为实现打造河北幸福新村的目标,2012年社区重点谋划实施十大工程:
1、新民居二期,在完成整体规划基础上,2012年实施新民居二期工程,计划占地70亩,规划248户,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余万元。
2、寄宿制小学,占地35亩,建设综合楼3800平方米,宿舍楼2600平方米,餐厅、厕所、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3、承德保卫战——桲椤树战役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占地21.8亩,总投资135万元。在一期工程建设基础上,实施二期工程,计划4月份开工。
4、外环路延伸,由八十亩地村延至南黄土梁子村,计划建设护地坝20公里,恢复耕地300亩,规划地栽香菇200亩,小型工厂化食用菌园区100亩,并实施水利配套工程,疏通河道2000米,修建拦河坝2座,总投资508万元,工程预计于2012年3月实施,2013年9月完工。
5、金茂公司选场整合,将金茂公司四个选厂整合为一个较大选厂,建一座高标准尾矿库,总投资6800万元。
6、双千亩“红色旅游”果品观光采摘园,打造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观光采摘园,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通过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全面实施。
7、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园,整个园区需投资4500万元。预计建设十个食用菌小型生产企业,该项目计划2012年5月前完成全部工程,7月初见效。
8、社区绿色生态养殖农场,计划占地20000平方米(30亩),主要用于生猪饲养项目。利用桲椤树社区地理位置以及支持政策的优势,以生猪饲养项目为突破口,通过10年分3期投资,实现从生猪饲养、到有机堆肥生产、到有机种植、到饲料食品加工、再到生猪饲养的有机绿色农业循环,建成现代化绿色生态农场。
9、社区南河道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933.8万元,计划建设护地坝4000米,恢复耕地580亩,规划地栽香菇400亩,小型工厂化食用菌园区180亩,并实施水利配套工程,疏通河道4000米,修建拦河坝3座。工程预计于2012年3月实施,2013年9月完工。
10、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项目,新建占地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广场面积1967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将建成一个集文化、体育、广播、宣传、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到2013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建设制度还不配套。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没有借鉴的好做法,目前虽然社区已组建完成,但一些工作还在摸索中进行。
(二)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经费支持。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城市建设,农村社区无论在国家扶持项目上、还是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都不多,如果村没有集体积累的资金,农村地区交通、便民设施等基础建设很难开展。
(三)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非常脆弱,合村以后,各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不能很好的摆布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在短期内实现收入差距的明显减少,必然会滋生反面情绪。
(四)农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配套,管理滞后,形成生活垃圾随意倒,生活污水任意排。在新房林立的农民小区,这边污水肆溢,那边垃圾,蚊蝇嗡嗡飞。有的购房农民各行其是,甚至圈地养鸡鸭等牲畜,给人们严重的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小区形
五、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中心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乡人大主席具体抓中心村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建设办公室。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明确岗位职责,周一、三、五到社区集中办公,周二、四处理本片事务及分管工作,分工协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农村社区以服务职能为主,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
(二)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投入。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明确群众参与建设幸福家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的输血功能。今年我们争取到国家校安工程——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寄宿制中心小学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估计在100万元以上。已开工建设的新民居二期工程前期开发商垫资300余万元。吸引外来投资商建设养殖、食用菌等产业,目前正在洽谈,成功后即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坚持高起点、高站位,对农村社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既要把农村社区活动场所、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还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社区通过集思广议,确定了“三横十纵、三园三区(三园为中心公园、农业观光生态采摘园、承德保卫战烈士陵园;三区为工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休闲观
光旅游区)”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力争用3-5年,将社区打造成幸福新村。目前,住建局正在做这方面规划。
(四)推进前期项目,目前社区分工已完成,已正常开展工作,2月21日,副县长白晓利主持召开了社区建设现场办公会,对社区工作进行了安排,对一些重点工作安排了包扶部门,乡分管领导和社区正在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其中,社区总体规划、外环路项目、中心村集中供水、双千亩果园苗木及水利配套、循环经济园区、土地治理项目等项目已落实项目支持。土地治理项目村已安排专人进入占地、伐树摸底工作。新民居二期、寄宿制小学已开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