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

时间:2019-05-12 19: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

第一篇: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

乘风破浪楚天舒

——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

鹰击长空,楚天舒阔。“十一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湖北省国税系统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五年;是湖北省20000余名干部与日俱进,锐意改革,实现税收管理大提升的五年;是湖北省各级国税机关构建和谐,促进发展,取得”两个文明“建设大丰收的五年。五年来,湖北国税人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湖北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精心谋税:把握科学发展航向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对“十一五”期间国税工作把定调,还是对每年工作的精心运筹,湖北省国税局始终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宏观着眼,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发展,增强了国税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2005年,该局在把握国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国税工作基本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引领全省国税事业沿着又好又快的航道前进。

思路决定出路。按照总体思路,湖北省国税局确立以税收管理为2005-2007年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抓管理、谋长远,抓管理、促规范”的发展战略,开展“管理规范年”、“管理巩固年”、“管理提高年”活动,唱响“管理三步曲”,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了税收业务管理、内部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2008年-2010年,以和谐国税建设为主题,先后开展“纳税服务年”、“基层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唱响“和谐三步曲”,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政通人和的局面。一张蓝图画到底,一条主线贯全局。全省国税系统以“管理三步 曲”、“和谐三步曲”为载体,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上下合力,精心实施,180个重点工程项目和200多个特色项目的示范带效应显现,为国税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民收税:彰显税收职能效应

国之税收,民惟邦本。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湖北国税工作中最生动的诠释。“十一五”时间,湖北省国税系统用一组年年攀高的税收数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特别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经济下行、税源下滑的严峻形势,全省国税系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组织收入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征管、挖潜堵漏上,强化税收分析,狠抓均衡入库,做到应收尽收,推动税收由经济扩张型增收向征管挖潜型增长转变,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保证了国税收入平稳增长。

五年来,湖北省国税收入总量、增量和质量一年一跨越,一年一突破,见证了湖北国税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从税收规模看,五年全省国税收入总量跨越4000亿元,是“十五”时期国税收入总量1505.8亿元的2.7倍;2006-2010年国税收入规模先突破500亿、600亿、800亿、900亿元和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九个跨入千亿元的省市,在全国31个省市排第9位,年均增收110亿元。从税收增幅看,五年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2.1%、21.7%、19.2%、11.6%、24%,与当年度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从宏观税负看,五年间国税宏观税负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比“十一五”期未提高了1个百分点,与当期相关经济增长指标基本协调。同时,全省国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措施,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近两年全省国税系统落实结构性减税近200亿元。其中,通过实施增值税转型,对鼓励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通过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鼓励民间投资;通过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此外,五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近210亿元,促进了全省出口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依法治税:优化科学发展环境

五年来,湖北省国税系统坚持“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方针,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法治环境。他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水平。探索依法行政考核,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法治国税建设。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过程的动态监控。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做好税务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扎实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落实文件的制发、会签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和对稽查案件的监督,防范执法风险。

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引导舆论环境。他们以税收宣传月活动为载体,按年度开展全省国税“十强百佳”纳税评选表彰,拍摄以案说税电视剧《蓝色行动》,制作优秀税收小品展播,集中开展税法宣传普及教育,引导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从湖北国税门户网站、《湖北国税》 杂志、办税服务厅为依托,加强日常税法宣传和辅导。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同时,以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为手段,突出重点税源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各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促进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近两年,全省共检查纳税户20000户,稽查收入总额33亿元。信息管税: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五年来,湖北省国税系统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为依托,积极探索,务实创新,税收征管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不断完善“以纳税人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探索建立税源管理新机制,提高税源监控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税源管理互动工作机制,构建上下级国税机关纵向互动、同级职能部门之间互相联动的工作格局,增强了税源管理的合力。按照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行税务管理员制度。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税源分类管理。分级开展纳税评估,通过税收管理员对中小税源开展日常评估的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对重点税源户开展综合纳税评估,提高评估质量。

实践信息管税思路,推进征管信息化工作。2007年,全省征管数数据信息系统管理的所有纳税人的全部涉税业务都通过主体应用系统进行处理,征管基础数据都纳税入系统管理,统一数据信息采集规程,规范操作口径,落实操作责任,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完整、准确,为 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强化数据信息分析运用,利用数据信息开展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完善制度办法,强化了税源管理。拓展涉税信息来源渠道,积极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提升税源监控水平。服务优税:构筑和谐征纳关系

五年来,湖北省国税系统高扬税收服务的旗帜,倡导“服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关爱纳税人”的亲民之风,树立“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尊从”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为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他们全面推行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建立8152办税服务运行机制。开展人全省最佳纳税服务单位和纳税服务人员评选活动,营造“争创最佳,争当标兵”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国地税涉税管理合作试点,推进“六个统一”,实施“八项联合”,共同建设办税服务厅,初步探索建立“一窗两人两机”的国地税“一窗式办税服务模式”,实现纳税人“走进一个门,来到一个窗,办完两家事”,提高了税收行政效能和纳税人服务水平,方便了纳税人办税。开通覆盖全省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指南、涉税查询、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等全方位服务。推行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全省采取网上申报的纳税企业有7。4万户,采取委托银行划缴税款的“双定户”有10.2户,占起征点以上个体户的66.5%,全省有11余万户纳税人通过财税银库横向联网系统扣缴入库税款。从今年9月1日起,全省统一免收税务登记证件工本费,每年为全省10余万纳税免收工本费200多万元。试点合并电子申报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期限,减轻了纳税办税负担,提高了纳税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人才强税: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五年来,湖北国税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实施人才兴税战略,为国税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他们构建大规模、多层次、高效益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以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财产评估、税收政策研究、税收经济分析等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化税收人才。加强以科级领导干部为主的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解决税收难点问题的综合管理人才队伍。举办税收业务能手竞赛,抓好基层业务骨干人才培训,建设一支熟悉税法和财务会计、懂评估、会查帐、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业务骨干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队伍年龄、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他们以贯彻公务员法和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为契机,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上岗、易地交流、挂职锻炼和后备干部管理等干部选拔作用制度,探索建立“两推一述”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2009年,开展省局机关和系统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做到公开透明、平等竞争,择优选拔41名优秀干部,焕发了队伍的活动,系统上下反映良好。2010年,在全省以“两推一还”方式,先后选拔7名省局机关正处级领导干部、2 名市(州)局领导班子副职、8名市(州)局的稽查局长,从而建立了委任制、竞争上岗、“两推一述”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干部选任机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他们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两权”监督,使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国税干部廉洁从政。以各级党委政府、纠风办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深入开展大走访、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活动,实事求是的查找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用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树立了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湖北省国税掀起了基层建设高潮,面貌日新月异。自2009年以来,湖北省国税局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130个基层分局的综合业务用房维修项目,并为基层更新配备车辆100余辆,配置微机3000余台,还配备了一批食堂用具。到2010年,省局先后拿出3余亿元资金,用于偿还基层基建债务,改善了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从2011年起,省局将原来由省局集中支付的信息化设备购置费、基建项目评审费、反避税专项经费等资金下放到基层单位,缓解了基层的经费困难。此外,基层干部职工住房货币补贴等问题,都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解决,办好干部群众普遍受益的实事,调动了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奋斗中的湖北国税正着手规划“十二五”美好蓝图,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审视着前方的道路,用睿智的思维谋划着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他们将再造辉煌。

第二篇: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十一五”工作回眸

强化自身服务能力 让城乡建设跃上新台阶

——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十一五”工作回眸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建立“绿色通道”——压缩行政审批时间,简化办事程序,为市政工程、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让城市建设步伐迈得更大;

打造“阳光交易平台”——全面推行“招标投标监督明示卡”,将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工作程序、办理时限和投诉方式进行公示,使建设项目更“阳光”;

开通投诉热线——出台《郑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开通投诉热线,受理网上投诉,拓宽人民群众维护切身利益的渠道;

……

正是有了郑州市建设委员会这些新举措,让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突飞猛进。

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嵩山路—黄郭路—南三环立交的建设、天河北路打通等工程的竣工,省会郑州更靓了,广大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引导,优化环境、完善服务,郑州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由2005年的1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685亿元,年均增长144亿元,一批“小、散、弱”的建筑企业完成了“大、全、强”的质变,郑州市从此告别了无特级建筑业企业的历史;

理顺了执法体制,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郑州市的建设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

正是有了郑州市建委这些新举措,让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在“十一五”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郑州市建委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委局等地厅级以上荣誉120余项,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力迅速提高

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郑州市建委先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省会城市管理年(2005-2006)、三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6-2008)、新三年行动跨越式发展计划(2009-2011)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重大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围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在组织领导、后勤保障等方面全力以赴。为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郑州市建委成立了郑州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对于单位承担的重点工程从立项、可研、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移交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初步理顺了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使市委指示得到落实。

作为市政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发挥郑州市城建集团融资功能,发动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市政工程建设,实现参建单位多元化,目前,所有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建设程序、资金渠道、措施方法规范到位。

在推进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郑东新区CBD建设、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嵩山路—黄郭路—南三环立交、天河北路打通工程、北二七路、金水路精品街综合整治和人行天桥、下穿隧道等工程建设竣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城市道路的打通和改造,调整和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逐步形成内成网、外成环、转乘方便、内外联系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了市民出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十一五”期间,按计划完成市政工程30批251项,总投资近200亿元,新增道路面积559.8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186.04公里,新增桥梁42座,其中新增立交桥20座,新增路灯10857盏,排水管道新增1047公里。通过不断努力,郑州城市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得以提高,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强化管理和引导

使建筑业发展更科学更规范

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引导,优化环境、完善服务,政策支持、扶优助强,促进建筑行业稳步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建筑业企业共有1968家,其中特级企业6家,一级143家。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由2005年的1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685亿元,年均增长144亿元,累计施工面积由3113万平方米增长为13308万平方米。工程勘察合同额、工程设计合同额分别由2005年的2亿元、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6亿元、27亿元。截至目前,纳入属地化管理的勘察设计、装饰设计企业共有220家,其中甲级资质企业63家、乙级100家、丙级57家,从业人员2.5万人。15家甲级资质企业进入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企业20强,19家大型企业被定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结束了全市无特级建筑业企业的历史,实现了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转变,建筑业企业由“小、散、弱”向“大、全、强”的转变。

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压缩行政审批时间,简化办事程序,为市政工程、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等项目设立“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承揽工程、评先评优、开拓市场等方面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减压”、“解难”,对新开工项目应缴纳的墙改基金和劳保费用,延缓至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收取,并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差别化管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科技研发,为全市6家特级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各争取60万元的资金支持。

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出台《郑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开通投诉热线,受理网上投诉,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确保依法行政

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环境

加大建设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建委完成《郑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郑州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规,备案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委托执法单位的职责分工、执法依据、执法原则、执法程序以及监督措施,大力开展建筑市场综合执法检查,确保了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理顺了执法体制。与全市各县(市、区)建设局、市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站、城建监察支队、市政质监站签订了委托执法协议,对各委托执法单位在职责分工、执法依据、执法原则、执法程序以及对执法中的相关规定和监督措施作了进一步明确。理顺案件审理工作中的检查、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处理等环节的执法程序,深入开展全市建设执法队伍规范化活动,对县区建筑市场执法工作进行了指导检查,确保依法行政。

强力推进建设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核。完成了《郑州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的调研、论证、起草、上报等相关工作,并通过了法制局的论证。完成了《郑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郑州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等列入市人大地方性法规修订计划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草拟并上报了《郑州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对新出台的21份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对207份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认定继续有效116份,拟修改4份,废止87份,进一步加强了建设立法和依法建章立制工作。

加大建设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加大对建成房屋质量验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及装饰装修工程、各类施工合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以及监理单位的监督监察力度,拓宽建设领域执法覆盖面,实行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联动。

积极打造阳光交易平台。全面推行“招标投标监督明示卡”,将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工作程序、办理时限和投诉方式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计算机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干预;开展资格预审,把好评标专家资格预审关,补充完善专家库,做好专家库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并对专家实行定期考核制;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的管理;坚持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廉政责任书》,确保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从根本上遏制了标底泄露所带来的腐败问题。

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先后创建了“三级化管理”、“四位一体监督”、“差异化管理”等监督模式。将质量监督中的土建、安装业务进行专业分设,提升了安装工程监督的专业化程度;大力推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全面开展地铁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轨道交通建设顺利开展;规范监督程序,提高监管效能,培育精品工程,获“中州杯”金奖、“鲁班奖”等,荣获“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多项荣誉。

扎实开展建筑安全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活动,实施了“质量安全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安置房、中小学校舍质量安全检查,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施工现场外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治理、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检查等多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和开工前安全条件审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了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大力推广安全监管远程视频监控,并设立远程监控指挥中心,对受监控的施工现场进行不间断的安全巡查。目前已有100多个施工现场纳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监管时空全覆盖。一般事故明显减少,施工安全生产保持了多年的平稳态势,被中华总工会、住建部评为“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获得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按照协调发展原则

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

按照城市建设要“大、中、小”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郑州市建委在着力抓好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对全市重点乡镇实行基础设施项目督察和资金奖补的办法,加强重点镇的培育扩大,充分发挥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加速推进。全市重点镇由33个增至39个,重点镇的镇区面积由2005年的132.7平方公里增加到19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由2005年的92.45万增长到150万。

认真贯彻省政府意见精神,对郑州市74个建制镇新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村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0个,村庄垃圾站(池)建设100个,村庄人工湿地试点建设项目2个。积极谋划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的配装工作、市域范围内统筹城乡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形成了“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市、区)运输、集中处理”或“村组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区)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全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

对33个重点(乡)镇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从2008年起,对新开工的202项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基层进行逐项核检和督察,充分发挥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对“城乡一体化”试点惠济区补助20万元专项资金,对该区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跟踪监督和指导,使惠济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8年以来,城中村改造速度加快,全市目前已有96个村(组)、146个自然村被批准实施改造,总拆迁面积为2100多万平方米,涉及拆迁群众2.8万余户,建成交付安置房24800余套。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4%,比“十五”末提高7.2个百分点,现代化城镇体系逐步开展,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率先推行新建材新能源

节能减排不再是“口号”

注重加强设备建材产品备案管理工作,向社会公布了郑州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目录;从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监等环节实行建筑节能闭合式监督管理,率先在全省12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善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扶持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发展;城区新建建筑实现建筑设计节能标准执行率、施工节能标准实施率100%;新材总量折标砖由2005年的32亿块提高到2010年的57亿块;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2.57万平方米。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分别由2005年的360万吨、370万立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913万吨、865万立方米,实现了城市市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2010年推广预拌砂浆34万吨,创综合效益由2.34亿元提高到4.1亿元。

积极做好慈善帮扶工作

把更多的爱留给灾区

在援建四川灾区工作中,郑州市建委系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行动迅速,夜以继日,多名班子成员亲自带队,时任郑州市建委主任、党委书记郭庆宽多次亲临前线指挥工作,郑州市建委系统4500多名党员干部向党委请战,主动要求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生产安装过渡安置房7342套,安装7026套,创造了令人称赞的“郑州速度”,圆满完成了省、市政府交给的建设任务。援建工作结束后,郑州市建委专门抽调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招投标人员,继续支持当地建设工作。其中赵建世等同志被河南省评为援建工作先进个人。

此外,郑州市建委还对郑州市建材实业总公司124名困难职工进行帮扶,使郑州市建材实业公司6名职工成功脱贫。并先后组织人员到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上街区东柏社村,为45户困难家庭发放棉被45床、面粉90袋、大米90袋和慰问金13500元,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基层组织的交口称赞。

大力组织开展下基层慰问活动。郑州市建委领导深入帮扶社区、农村,慰问帮扶工作队,鼓励他们扎根基层,为帮扶农村、社区多办实事;带领人员到建筑施工一线进行慰问,送去价值4万余元的物品,使施工一线的建筑职工深受鼓舞。

以创建活动为契机

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郑州市建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结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道德模范、文明市民评选,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先后被郑州市评为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2次被河南省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广泛开展“三优读书”活动,连续两年被郑州市委评为读书学习先进党组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职业技能比武,委机关2名干部在郑州市公务员岗位练兵比赛中进入前10名。

此外,郑州市建委还开展了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建委人教育,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关爱农民工”活动,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印发文明礼仪知识手册,组织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文明行为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

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郑州市建委还注重完善精神文明的硬件设施。先后建成健身房、图书室、荣誉展厅、室内体育场。遴选反映城乡建设图片80张和书法作品69件装裱悬挂在楼道内,建成文化长廊。为弘扬特色文化,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该单位先后成功承办了“建文杯”全国书法摄影展、郑州市2008年春节建筑职工文艺晚会、商都讲坛等活动。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浓郁之风正在形成。

创先争优,文明创建硕果累累。郑州市建委行政审批大厅、交易中心连续多年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文明窗口”。

“十一五”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市建委主任、党委书记陈新表示,他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能力,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记者 辛莉 本报通讯员 侯庆法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第三篇:某市国税“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概况(本站推荐)

某市国税“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概况

一、主题理念与工作创新一以贯之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针对不同时期税收工作的特点和干部队伍实际,每年均提出相应的工作主题,使国税各项工作步步深入,常抓常新。2006年,我们提出了“强化科学管理,提升三种能力”的工作主题,全力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责任”、“效率”为抓手,不断提升国税队伍的学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2007年,确定了“瞄准一个目标,抓好三项建设”,全力瞄准组织收入突破30亿元的目标,持续抓好效率国税、和谐国税、平安国税三项建设;2008年,紧紧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在贯穿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中心,全力推进依法治税、管理强税、人才兴税、廉洁从税、责任国税五大基础工作中实现健康发展;2009年和2010年我市国税工作的主题都是:收好税、带好队、优服务。按照这一要求,全市国税系统有效作为,全力以赴组织税收收入,贴近群众更新纳税服务体系,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每年一个主题理念,其实质上就是市国税文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同时也为全市国税系统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相得益彰

“十一五”以来,全市国税系统坚持完成收入任务决心不动摇、组织收入基本原则不改变,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严峻

挑战面前,市局党组准确判断形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组织了纳税评估“百日大会战”,明确“抓大控中规范小”的税源管理新思路,全力推进组织收入工作,确保了应收尽收。五年来全市国税共完成税收收入175.53亿元,年均增长12%,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0.6,税收与经济保持协调增长。在组织收入的同时,不忘服务经济发展,认真宣传并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纳税人抵御经济严寒;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及时进行退税风险预警,建立退税企业快速反应通道,努力促使我市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五年来,共办理各类减免退税30.23亿元, 其中出口退税17.66亿元,免抵调库2.81亿元;结构性减税政策使全市企业和居民受惠6.56亿元,其中扩大固定资产抵扣4.29亿元。

三、征管质量与纳税服务齐头并进

近年来,我局重点在征管变革和纳税服务两个环节上牢牢把握依法治税的主动权,加强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凸显四个亮点:一是信息管税。依托CTAIS系统自主研发“税收管理效能监控系统”,下分“办税效能、税企E通、纳税资信、税负预警”四个子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应用产出,真正达到了“流程电子化,管理公开化,服务直通车”的目标。二是特色管征。通过管理创新,努力变管征工作难点为亮点,即“抓住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难点,打磨一个亮点”,致力构建一个具有市特色行业管理新格局,逐年有效破解管理难题,先后制定了竹木、煤炭、纺织服装、金

属矿、商贸钢材、沙石建材行业等单项税收管征措施,使特色行业税收征管规范有序。三是行业建模。实施“完善运作,精品引路,突破重点,以点带面”的行业税源评估思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生产规律,掌握行业税负,选定典型、重点评估,提出行业管征指导意见,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目前,我们在纳税评估中已相应建立钢材、水泥、医药、纺织、竹木、煤炭、非金属矿等七个行业指标模型,通过“行业建模”的方式,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税负公平,提升征管质效。同时强化分析、评估、监控、稽查工作四项联动机制建设,建立税源评估流程和信息反馈机制,打造纳税评估精品案例,实现以评促收、以评促管。我局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在全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制定的钢材和水泥评估办法先后被省局转发全省执行。四是个性服务。在优化涉税流程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服务,快速响应纳税人需求,全力建好办税服务厅、对外网站,先后开发和推出纳税人自助查询系统、车辆购置税网络预申报系统、发票自助认证系统和“同城通办”办税模式,设立“大户服务区”绿色通道,开通统一的短信平台,建立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税法宣传,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环境。

四、队伍建设与精神文明双获丰收

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市局党组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文明单位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国税形象的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落实省委“168”党建模式为契机,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顺利推进机关党委换届,促进三级联创和联建共创工作的开展;结合市实际,大力开展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工作,80多位同志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各级新的领导岗位;持续推进基本建设,目前在建项目有3个,尤溪、泰宁县国税局综合业务用房土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宁化县国税局综合业务用房已完成征地工作。大力搭建国税文化建设平台,依托各单位现有的工青妇组织和市税务学会、市网管办、市国税摄影协会等人力资源,创办《国税青年》刊物,开展“每月读一本书”活动,征集读书成果并在自己创办的《国税青年》刊物集中展示,经常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各种税收业务知识竞赛和重点课题调研,组织同志们在休闲时间多走近山水,靠近球桌,贴近书桌,既活跃了单位的气氛,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使国税文化的影响力转变为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的现实战斗力。市县两级全力推进培训工作,近五年开展各类业务培训80期,培训人次超过8000人次。在全国稽查业务统考竞赛中,我市取得个人全省第一名、团体总分名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4名干部进入全省个人前十名;在全省所得税业务竞赛中,我局获全省团体第一名和全省个人第一名,企业财务人员获全省团体第一名和全省个人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众多先进人物和单位,为全面完成税收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永安局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沙县局荣

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尤溪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局、梅列区局、沙县、尤溪、清流、泰宁、建宁等七个单位获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市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机关效能先进单位和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先进单位。尤溪局、建宁局、泰宁局被当地人大授予“人民满意国税局”称号。尤溪局的詹长乐同志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建宁局的罗土根、泰宁局的李玉良荣获市市劳动模范称号。因公殉职的尤溪县国税干部管建功同志荣登“中国敬业奉献好人榜”,省局、市局党组和尤溪县委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全体干部员工向管建功学习,尤溪县委还以“学习好人、弘扬先进、促进发展”为主题在全县15个乡镇进行为期10天的巡回演讲,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学习管建功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系统内外学习先进的热情,激励着市国税干部员工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有力地推进了国税形象的树立。

第四篇: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摘要:“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首先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个“更加注重”,与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一起,阐释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表明社会事业和问题民生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规划将是一个“强国”的规划,也是一个“富民”的规划,“强国”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关键字:十一五、十二

五、民富、国强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成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回首五年非凡之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坚持改革是“十一五”期间的三个显著特征,也是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的三条主要经验。

具体来讲:“十一五规划”建议总论比分“一分为二”,把“上一个五年的成就、十一五形式的分析判断”与“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目标”分开阐述;而“十二五规划”建议总论部分则采取“合二为一”的办法,将二者一起阐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两个规划建议的分论部分。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增加了两项内容,即第二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将这两方面单独立项并上升为主体国家战略层面。其二是将“十一

五规划”建议中第七项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一分为二”,成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十和第十一两项分开阐述。“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首先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其次,这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中国的最大国情是人口众多,一直以来成为我们的一个负担,是劣势。现在中国变劣势为优势,并且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就是看到压力的同时也看到,13亿人的消费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国家经济内源性发展的强劲的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文化建设单列并上升为国家主体战略层面,大约也有这样三方面考虑:其一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其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和人民幸福指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相应迅速增加和扩大了。其三是文化经济尤其是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都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的,但二者的内涵和重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儿这些区别点,也正是我们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把握和努力做好的几个主要方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路线图。顺应人民新期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国”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个“更加注重”,与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一起,阐释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表明社会事业和问题民生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把“蛋糕”切好。规划建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一个“强国”的规划,也是一个“富民”的规划,“强国”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当下,一段新的征程正拉开帷幕。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三个时间节点叠加在一起,分明让人感到天地转、时光迫、只争朝夕。“十二五”是关键时期,也是攻坚时期。五年以后,再度回眸,综合国力必将跃上一个更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必将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到2012年,正值“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关键年份,我们也都走进了社会。相信,我们的加入,会为“十二五”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关于惠州道路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8月11日-8月25日

二、调查对象:惠州道路建设

三、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惠州道路交通情况,进一步了解惠州城市的发展, 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四、调查内容:道路交通的过去的建设情况,现阶段的情况,未来几年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的铁路项目主要有三项:续建惠大铁路二期工程、新开工建设厦深沿海铁路、筹建杨平铁路。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启动连接珠三角核心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

“十一五”期,我市还计划投资18.6亿元改造国省道,完成国道G205线、国道G324线、省道S120线等国省道项目改造。经济干线投资25亿元,完成惠淡大道、博罗大桥出口路、园洲大道二期工程等项目。国防公路投资5.6亿元,建设环稔平半岛公路、长横公路、梁化坪天嶂公路等一批国防公路。县乡公路建设投资12.9亿元,完成县道改造和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公路站场投资

8.5亿元,建设市区中心站和各县区中心站等枢纽站场以及惠及广大农村的农村客运站场。

“十二五”期间,初步估计惠州交通投资总额将达825亿,将形成以惠州市区为中心,外联各市、内通各县的高速公路网。计划到201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000公里,新增公路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650公里以上,力争达到750公里,实现所有县城15分钟、所有乡镇30分钟内通达高速公路的目标。同时计划完成4000公里的自然村公路修建工程。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胡斯平表示,将全力推进南部新城、中职新城、东江新城、江北西区等项目的建设,加快四环路的建设和三环路的改造完善。

三环路初期设计为过境公路,但由于城市的发展,目前三环路已经纳入市区范围,因此计划将三环路升级改造成为双向八车道的市政大道,加装路灯、排水系统、绿化带和人行通道。四环路的南段已经完工,惠南到仲恺的路段将会在 1

2011年开始施工。同时,第三东江大桥和第四东江大桥也将开工。

对于备受市民关注的13条断头路,胡斯平表示,恒丰花园、民兴花苑和新旺路3条断头路已经动工,其余断头路都会在2011年开始动工。为了解

五、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可知,“十一五”期间,惠州交通总投资312.6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75公里,潮莞高速惠州段、惠深沿海高速、光辉高速石湾至小金口扩建等3个项目完工。完成惠大铁路二期进港线建设,启动厦深沿海铁路、莞惠城际铁道。沿海港口新建生产性泊位12个,201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00万吨。5年内,出租车数量增加730辆,达到1650辆;客运车辆数量增加45.2%,到达4736辆。2010年底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实行年票制;行政村3360公里“村村通公路”任务全部完成,所有乡镇建有客运站。

2010年,惠州市在公交站台进行8个电子站牌的试点工作。据悉,今年元旦后半年内,市政公共事业局将投入2000万元,对惠州市中心区所有站牌进行升级,将普通站牌升级为LED电子站牌。电子站牌与公共汽车的G PS系统联动,可以显示出公交车抵达的站点,方便市民选择车次。另外,每辆国营公交车上将安装4组摄像头,与公交远程控制系统一起更好地保证市民的出行安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开建8条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为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惠城中心区城市道路正式开始分级管理,内街小巷全部移交区级管理,市区城市主次干道数量从178条增加至209条,道路长度从180公里增加至210公里,桥梁、隧道从28座增加至36座,道路桥梁总面积从约400万平方米增加至618万平方米。此外,南部新城、东江新城、江北西区、东江高新区等城市新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城市中心区主干路网基本构建,城市半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城市布局向外扩展了100多平方公里。

目前首批优化调整10条公交线路,其中新增2条公交线路,调整5条公交线路,增设3条公交线路的公交站点,增加公交车辆24辆工作已经完成。首批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将实现金山大桥、中信大桥通公交车的目标,提高江北片

2区、三环北路、水口皇冠路、金山大桥两边区域以及南部新城片区的公交保障能力。完成首批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后,市交通运输局将启动第二批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计划在5月下旬完成;第三批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计划在7月下旬完成。

六、建议:

由于能力有限,调查可能不是很全面,结论也不太精确,不能客观的反映出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窥豹一斑,得知一二。道路交通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道路交通问题不解决,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会影响到惠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交通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的任务繁重,遇到的困难也很多,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科学安排工程建设,有计划地推进。

督导组下设2个督查小组,第一组负责惠大高速、惠深高速、广惠东延线、惠州大道东段建设的督查;第二组负责广河高速、从莞高速、博深高速建设的督查。督导小组通过听汇报、现场查看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督查工作,重点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并对每一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督导意见或建议,为施工队提供工作面,推动工作的开展。督导组每周五对本周的督查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下发至各县(区)及《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等媒体,增强舆论监督力量。

督导组还会同市纪检监察部门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当地党委、政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影响工程进度的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对工程进度实行倒逼机制,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确保督导工作收到成效。

下载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国税工作“十一五“回眸乘风破浪楚天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征文修改版

    中原风起满眼春 -----关于金水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今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为了制定具有战略眼光的、有全局观念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可操作......

    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回眸★

    民生答卷惠民暖心 民政给力创新发展 ——十堰市“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水平、......

    回眸十一五(县区委书记访谈录)

    南湾湖风景区:蓄势待发正崛起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县区委书记访谈录” 本报特约记者:牛月红 刘友森 南湾湖风景区---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生态资源型新区,是......

    乡人大工作回眸

    听从于党立足于法 ——**乡人大主席团 近30年来**乡历届人大主席团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听从于党、立足于法、取信于民,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决定重大事项、探索......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为培植新兴支柱产......

    最新关于“十一五”国税工作情况及“十二五”规划(精选五篇)

    关于“十一五”国税工作情况及“十二五” 国税工作规划的报告 一、2010年工作情况概述 依法组织收入。截至11月份,税收收入入库48.3亿元,完成省局计划的122.12%,比上年增长54.9......

    国税十一五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合集五篇)

    关于XX市国家税务局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XX国税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XX国税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并落......

    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前四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壮大财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