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扩权强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议材料
扩权强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
展建议材料
扩权强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议材料
近几年,全国部分地区,如: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湖南、辽宁等省先后根据本省实际,将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限直接赋予经济强县或带动能力强的县市,在财政体制等方面实行了“省直管县”,这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海南省和几个直辖市已经实行“市县分置”的省管县体制。“强县扩权”已逐渐成为县市政府比较一致的呼声。
一、“强县扩权”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强县扩权”,河南、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把能放的权力和利益直接下放到县市,极大的调动了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浙江、山东、江苏三省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率先开始“强县扩权”的浙江更是独领风骚,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大,且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参加评价的58个县中有25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县域平均值的倍。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前十强中江苏占到7席,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中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亿,均为全国各省市区之冠。笔者所在的新乡市共有8县市,其中4个县市先后进入河南扩权县行列。8县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县市6个,其中超过3亿元的3个,全部为第一批的3个扩权县市。8县市预计完成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26,占全市的60。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36,占全市的74。农民人均纯收入3708元,比上年增长18,增幅连续三年超过两位数。第一批扩权的长垣县没有交通、资源优势,靠积极闯市场、开拓市场形成了防腐、建筑、起重机械、医疗器械等七大支柱产业。,起重机械销售收入48亿元,医疗器械销售收入20亿元,均占有全国市场的70左右,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到全省33位。
二、“强县扩权”利弊分析
无论是各省“强县扩权”的初衷,还是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都在告诉我们“强县扩权”积极意义。具体来说,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
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赋予“经济强县”省辖市的全部或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省对县的直接或部分直接管理,减少了“地市”这个中间管理环节和行政层级,不仅可以提高各级行政管理效率,还可以大大降
低行政管理成本。扩权后,一些行政审批权力直接下放到了县市,行政审批的时效性明显增强,也为管理者加强与服务对象特别是企业之间的情感沟通提供了新的契机。行政审批机构与市场主体空间距离的缩短,也为管理者向市场主体自觉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创造了条件。“省直管县”,还为中央和省级各项政策措施的畅通实施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对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自主发展,注入发展活力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管理层次多,办事效率低,权力下放不够。扩权使县域自主发展权增强,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优化,扩权还创造了更多的公平机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各省县市扩权,基本上都有诸如计划、财税、统计管理、经费划拨、建设项目管理、土地审批、证照发放等经济管理领域的权限,扩权县市在地方经济发展、立项审批、招商引
资和财政税收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行政决策和管理也更加容易切合县域实际。同时,扩权提升了县域发展平台,可以避免地市对指标、资金、项目和各种行政审批等中间环节的“截流”,优化资金、项目投向,因地制宜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县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均衡发展
扩权或“省管县”后,县市享受到了与省财政直接结算的待遇,既可以避免在财力上的“地市刮县”,又可使省直接掌握县级财政状况,增强省监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能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省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对省内困难县的补助扶持力度必将逐步加大,以激发困难县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困难县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实现在公共支出均等化前提下,更高层次规划全省发展格局,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有效配置资源和省内县域经济的均衡发
展。
调动县级干部工作积极性,规范县级政府行为
各省市在扩权的同时,为保证县市领导的稳定性和扎实工作,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高配在任职年限和工作业绩上做出明确规定。河南省经过考核已分两批兑现了十几位同志的相应待遇,这也激发增强了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县市扩权后,由于省对县的要求更加直接明确具体,使县级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等方面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在推进强县扩权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综合各地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该放的权限没有真正下放
这主要是针对部分省直部门来说的。“不怕市县没发展,就怕自己没有权”,一些省直部门“惜权”严重,一些本应赋予市县的权力没有真正下放,一些本应由市县享受的政策没有落实,甚至
还有一些上收现象。
该支持的没能按规定支持
这主要是针对省辖市来说的。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资金配套问题。比如上级已经审批的一些项目,要求省辖市配套部分资金,往往是省里资金下来了,省辖市的部分难以到位,给县市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资金制约。
扩权县市工作随意性增强
县市扩权后,个别县市可能会因为上级行政对县级行政监督和约束力度的减弱出现工作随意性增强现象。一是是“强县扩权”必然削弱地市对县级行政监督和约束,同时省级行政在强化对一些成为省直管县管理上也很有可能力不从心。二出于制造政绩的需要。如,竞相出台招商优惠政策,甚至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超国民待遇”政策;不顾区域、产业、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协调与制约,形成“遍地开花”、“无序建设”的“开发热”、“建设热”。
催生扩权县市与原隶属地市的矛
盾
扩权县市特别是原来支撑地市经济发展的县市,在相当程度与原隶属省辖市管理脱钩后,既要主动维护使用省赋予的权限,还要维护处理好与所属地市的领导关系,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催生与原隶属地市的矛盾,无形中也大大增加了扩权县市主要领导的协调工作量。
三、“强县扩权”需进一步完善
“强县扩权”是“省管县”改革的前奏,“强县扩权”应有一个过程,从目前各省的实践来看,“强县扩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结合本省经济发展实际稳步推进并逐步完善。
应当推进分类扩权
可以按人口,按经济竞争力、地理区位、经济区划、矿藏资源等因素对省内县市分类扩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省直管县奠定坚实基础。对经济发展快、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逐渐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和辐
射功能的县市,可以试点省直管。对发展还比较落后,与强县存在较大差距的弱县,可在提升其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为其加速发展缩小差距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省域内均衡协调发展。对其他县市可以参照现行扩权办法赋予一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增强其自身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坚决把扩权落到实处
只要是明确下放的管理权限,省直部门和省辖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省直部门和省辖市要增强主动服务市县的意识,真正做到放权不惜权,放手不撒手,分类帮扶,帮助指导县市完善发展思路,促弱做强,促强做优。明确扩权责任,坚决杜绝先放后收、明放暗收、明放暗不放,对扩权不落实、假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必须用好扩权权限
已获得扩权的县市要进一步吃透
县情,把握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足、用活、用够省里赋予的权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加大经济协作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协作力度,推进资源优化培植,带动周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带和“比追赶帮”的良性竞争局面。
规范县市干部管理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规范县市领导干部管理是解决县市主要领导届内调整频繁、职级晋升难问题的重要渠道。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可以将县市主要干部的级别与干部能力、任职年限、工作实绩、县市规模等有机结合,为县市干部仕途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干部安心县市工作。这既有利于干部选拔和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干部廉政建设和改善干群关系。
统筹县域规划管理
扩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权力监控,确保县市权力增强而不滥用。特别要加强
城乡规划建设调控、县市内部以及县市域与周边区域关系协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分工和流动,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有序发展。
第二篇:关于对长沙县“扩权强镇”的建议
关于对长沙县“扩权强镇”的建议
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是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长沙县,扩权强镇势在必行。
一、长沙县扩权强镇的必要性
一是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镇级政府管理权限,有利于提升镇级政府的统筹发展效能,整体推进城乡生产力的优化布局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进一步增强镇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长沙县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已达到较高水平,原来建立在传统农村形态上的乡镇政府架构和功能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这时,扩大乡镇的政府权力,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必然。就全国对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来看,可以说扩权强镇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实现乡镇的科学跨越发展;要实现乡镇科学跨越发展,扩权强镇势在必行。
二是基层的呼声。乡镇一级政府权责不对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是困扰乡镇快速发展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在有限的权限内,乡镇难以统筹解决社会保障、集镇规划、审批处罚与经济同步发展等问题,因此,以放权为核心的改革已经成为基层政府的迫切要求。近年来,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惊人,全县有六个乡镇财政收入过亿元,但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却一直没有扩大。随着长沙县财政实力的增强,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势推进,目前的乡镇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乡镇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扩大乡镇的权力,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成为基层政府的迫切要求。目前,浙江绍兴县的扩权强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长沙县实施这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将大大降低改革的风险。
二、对长沙县扩权强镇的建议
(一)明确乡镇职能
乡镇党委、人大分别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合理界定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乡镇政府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形势要求,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以及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实现向服务型、法制型政府的转变。
(二)规范办事机构
各乡镇内设机构5个,一般可分别设置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一岗多责的干事和助理等职位,在重点从事一两项工作的同时兼任其他工作。各乡镇可在不突破限额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设置内设机构,报县编办批准后执行。
1、党政综合办公室:主要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上级政协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工青妇及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承担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管理工作。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
3、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一、二、三产业的指导、管理;招商引资、公共资产管理,承担经济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4、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各种自然灾害应对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劳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协调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劳动争议调解、社会保险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承担人口计划制定、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统计和督查、指导社区计划生育等工作。
5、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开发的征地拆迁工作;完善优化辖区内投资硬环境,为辖区内开发做好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土地开发、市政、水电建设工程、用地规划手续报批、建筑工程以及环保等工作;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对辖区单位及居民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进行处理;负责管理辖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负责违章用地行为的认定和整治;协助上级部门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负责居民生产安置和生活安置用地的报批;办好项目用地出让的规划、设计及红线手续;负责征地拆迁的调查核算。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加强辖区内健康教育;开展辖区内的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协调辖区内的创建迎检工作;管理村镇环境卫生。
(三)规范派驻机构
一是按区域(指管辖2个及以上乡镇,下同)或建制乡镇设置派驻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使用专项政法编制,均为县直部门的派出机构。二是按区域或建制乡镇设置税务所、工商所,使用专项编制,实行垂直管理。三是按建制乡镇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管理站,使用全额拨款编制,由县国资源局、县林业局垂直管理。
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延伸、派驻乡镇的机构,其党的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征得当地党委同意。乡镇财政所(将原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的职能划归财政所,撤销原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主要承担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监管、税收协管等工作。实行“县乡(镇)共管,以乡(镇)管理为主”的模式。其人员只限使用2001下达的行政编制,原使用的事业编制一律核销。法律服务工作由县司法局委派司法员负责,设置司法所,为司法局派出机构。
(四)综合设置站所
1、设置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列入县财政预算。主要承担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救助、民政优抚、救灾救济、劳动力资源管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劳动争议调解、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
2、将原涉农事业站、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利管理、农业机械管理、动物防疫、畜牧水产等)合并,设置农业技术综合推广服务中心,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主要承担:农技、农机、动物防疫、水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内河道湖泊的综合治理、防汛抗旱、堤防管理、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等工作。
3、设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与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两块牌子,合署办公、资源共享,列入县财政预算。主要承担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咨询及临床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4、设置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主要承担文化宣传和文化事业建设,图书阅读,广播影视管理服务,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协助管理文化市场、音像市场和文物市场等工作。
5、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执行村镇的建设、环境保护、村镇管理、国土和规划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负责集镇(乡)、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建设以及农民建房的规划、编制修编,并组织实施。负责根据《物业管理条例》指导、监督村和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负责区域范围内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服务工作。负责农村建设项目、村民建房等用地许可证的审查、申报。负责辖区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三同时”监督工作,申报环保验收,负责对企业进行监管和环境污染纠纷的调处。
(五)完善配套政策
1、分流人员要与机关、事业单位完全脱钩。在全面清理非在编人员,重新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对竞争中落岗的人员采取多种途径积极稳妥地予以分流。要确保竞争落岗的人员分流到位,并严格程序,完善法律手续,解除分流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关系。分流人员实行“两个退出”,即退出编制管理序列、退出财政供养序列。
2、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就业。分流人员自谋职业,纳入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范围,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创办经济实体和整体分流从事经营服务、经办实体的,应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可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鼓励分流人员组建民营或其他经营方式的经济组织。及时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向分流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3、探索社会保障办法,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解决分流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积极探索为乡镇分流人员办理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险办法。
第三篇:扩权强镇会议纪要
一、下放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适用范围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6、加强审批工作监督检查。规划主管部门定期对镇人民政府规划许可审批工作进行检查,对不合法、不规范的审批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保障审批合法、规范、公开、廉洁、高效、便民。
第四篇:广西实施“扩权强镇”
目前13省25个镇试点“强镇扩权”
2010年4月,中央编办、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选在河北、山西、浙江等13个省的25个镇进行,试点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对一些规模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条件具备的经济发达镇,适时进行区划调整。二是继续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强镇扩权的原则,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下放城建、环保、治安等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赋予相应财力,增强发展能力。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由所在省通过调剂的办法适当增加编制。鼓励继续创新人员配置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扩权强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权力下放,进一步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区、县(市)和中心镇两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中心镇统筹协调、自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激发中心镇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大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给予中心镇更大的政策支持。
(二)依法放权,权责统一。通过依法委托和授权,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使中心镇能够适应日益繁重的经济社会管理任务的需要。同时要明确责任,做到职责清晰,权责统一。
(三)规范用权,提高效能。通过合理调整区、县(市)党委、政府和中心镇的事权关系,进一步规范中心镇权力运行,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分批放权,稳步推进。根据中心镇建设发展和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分析扩权重点,区分扩权类型,分期分批下放权力,逐步扩大管理权限,稳步推进中心镇扩权工作。
三、扩权方式
(一)直接放权。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直接将部分权力(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外)交由中心镇行使。
(二)委托执法。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和镇政府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明确委托执法范围(具体委托执法事项各个镇可以不同)并向社会公告。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定执法程序,使用委托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文书,从事受委托执法事项的执法活动。
(三)联合执法。通过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执法联席会议、联合执法队伍、案件首接负责等制度,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联合执法体系,形成城乡一体、上下结合的执法格局。
(四)由派驻机构办理。通过工商、税务、公安、国土资源、环保等县级政府部门在中心镇已设置的或增设派出机构,并与县级部门联网贯通,实现管理下移,现场办理,分片管理。
四、扩权内容
(一)下放事权。赋予中心镇发展决策、项目审批、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和检查特许等涉及13个方面44项行政管理事项及权限,以委托、交办等形式交由中心镇行使(具体目录附后)。
(二)扩大财权。实行镇级财政增量分享,对镇级财政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核定收入基数增收部分原则上全额留镇使用。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原则上按规定全额用于该镇相关项目和事务。
(三)改革人事权。省级中心镇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以确定为副区、县(市)级,并继续担任原职务。垂直部门派驻机构考核及主要领导任免须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鉴于事权扩大,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的实际,区、县(市)应通过下派等途径加强中心镇力量,以适应扩权需要。
(四)保障用地。各地切块新增用地指标向中心镇倾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中心镇通过复垦、造地等途径增加的土地指标全部留镇使用,使用有结余的,由市、区县(市)优先收购。中心镇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不能实现占补平衡的,在本区、县(市)域范围内实行异地补充。
广西实施“扩权强镇” 重点镇将获部分县级管理权
广西自治区政府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加强重点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并赋予自治区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5年内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六有”
为了使重点镇的建设有特色,《意见》提出重点镇要加强本地风貌特色的研究,充分挖掘重点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民风特点,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镇风貌设计方案,指导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村落、古民居和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重点镇镇区主干道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建筑风貌改造、管线改造、设施配套等工作。各重点镇都要建成一条特色风貌街区(商业街)和一批设施配套、风貌各具的住宅小区。
根据《意见》,将加强重点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设施建设,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拓展重点镇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重点镇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安排社会公益事业设施,提倡重大基础设施区域联建共建。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以重点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布局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促进重点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到2015年,重点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六有”,即有一个政务中心、一个标准化镇级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体系、一个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一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一所福利院或敬老院、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或专业市场。
重点镇获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为了加快重点镇的发展,《意见》提出,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自治区重点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赋予自治区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授权,具备条件的重点镇依据批准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可以核发镇域内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并报县级主管部门备案。另外,下放部分行政执法权。主要是城建、城管、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公用设施和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维护和行政执法权;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委托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收取。在镇域范围内兴办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除国家有规定外,由驻镇工商机构登记、年审。
在自治区重点镇获得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居民或企业办理部分业务,就不用跑到县城了,在镇里就能搞掂。比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确认书,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姓名变更审批,户口迁移审批;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保障投诉;内资企业分支机构(含分公司)、营业单位的注册登记,内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内资企业的检验,户外广告登记(变更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证及奖励金审核初审,《再生育子女生育证》审批的初审等,都将可以在镇里办理。
http://news.ifeng.com/society/5/detail_2011_07/18/7760989_0.shtml(“扩权强镇”的绍兴样本)
第五篇:复兴镇扩权强镇汇报材料
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一、复兴镇概况
复兴镇位于宿松县西南,东南两面临江,与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东北连望江县杨湾镇,西与洲头乡相邻,北与华阳河农场和九成劳改管理局接壤。全镇辖3个社区、7个行政村,辖区人口5.5万人,中心区人口1.9万人,镇域面积87.4平方公里,中心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3公顷,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复兴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省重点中心镇和扩权强镇试点镇。风景名胜小孤山和蓄势待发的临江产业园均位于境内。主要生产棉花、油菜、小麦,棉花加工和油脂化工是本镇的主导产业。
二、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通盘考虑,前瞻思考,紧扣优势,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复兴镇未来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
发展目标为:力争到2015年,使复兴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镇,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发展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富民强镇为总纲,加快发展为要务,招商引资为抓手,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发展改革为推动,扩权强镇为契机,紧抓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城镇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发展、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政策
1扶持、体制创新、市场动作,大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业富镇、环境美镇”战略,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发展举措为:
(一)研究制定复兴镇“宪法性”的5年发展规划,形成刚性目标,促进复兴镇有序、有效、有力发展。
发展要做到“有章可循”,我们要在县发改委的直接帮助下,研究制定复兴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5年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统一思想,为复兴镇的未来发展描绘好蓝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结合复兴镇发展实际,具有可行性,对各项指标形成硬性要求,每年有每年的目标,5年达到一个什么水准,都要有详细规划,今后就严格按照规划发展。同步认真做好其他专项规划。围绕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一轴三区一带”的布局结构加强建设。所谓一轴三区一带:是指以安九公路为发展主轴,城镇建设区、临江产业园区、小孤山旅游休闲区和滨江绿色生态带。在镇中心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形成活力迸发的商业活动区;在园区扶持发展工业,形成朝气蓬勃的产业集聚区;做强做优旅游业,综合开发小孤山,使之与龙宫洞、石钟山等景点串联,形成环境优美的旅游精品区。
(二)加强临江产业园建设规划,建成产业聚集示范区。
复兴镇既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又是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加上国家产业承接转移政策,构成了临江产业园申报审批的黄金机遇。我们要紧抓政策机遇,按年内成功申报临江产业园的要求,倒排时间表,抓紧做好申报前期各项工作。在《临江产业园起步区控规》
评审通过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对临江产业园进行整体规划,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同步进行,加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通过土地置换和土地整治项目换取用地指标,做好土地储备工作。积极争取重大建设项目进园区,抓好临江产业园通江排污口和王家洲深水码头立项建设,为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畅通渠道,拓展承载空间,筑巢引凤,搭台唱戏,广泛招引像德正化工这样具有增长性、财源性、潜力大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临江产业园力争3年内初见成效,形成特色。
(三)推进城镇发展,彰显城镇特色。
围绕“提升城镇品位,改善城镇形象,创造宜居环境”的目标,根据已修编的《复兴镇总体规划》,我们将全面启动农民住宅区建设,加强政务新区建设,积极鼓励居民小区和公寓建设,完善供水、供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得整个城镇框架合理,紧凑和谐,为城镇增容创造空间,为以后迁村并居打下基础。突出加强规划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亮化街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抓好建设投入,创新投入机制,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机制,积极筹建复兴镇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小城镇载体功能建设。鼓励镇直单位采取资产置换等方式逐步向政务新区迁移集中,逐渐使镇区形成政务工作区、生活居住区和商业活动区。
(四)依托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化,延伸产业链。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精心打造油棉加工等支柱产业,切实成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和油棉高产示范基地。积极引导“散兵游勇”的小作坊、小加工厂合并扩建,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加工企业与种植农民的联系,实施订单农业。鼓励企业加工向精细深等方面前进,深
入搞好棉花油菜的产加销,延伸产业链。精心谋划好复兴镇的大产业和大项目,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几点建议和要求
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权怎么扩,镇怎样强,对复兴镇党委、政府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权扩下来后,怎么运用,能否达到强镇的目的,能否保证复兴镇在省、市试点考核中不致退出试点镇序列,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严峻问题,但我们坚信有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县直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心帮扶,通过复兴镇全镇上下解放思想,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把扩权作为加快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来抓,充分接好权,用好权,拉高标尺,自我加压,主动创新,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以真正的实绩来衡量扩权的效果。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建议:
1、“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尽快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将复兴镇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到位,二级机构职能职责配置问题要尽快研究落实到位。要发展就要有人才,扩权强镇最感紧缺的是专业人才,复兴镇目前严重缺编、缺人,恳请县委、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予以研究解决。
2、恳请各县直部门继续关心、呵护复兴镇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真正做到放权而不放手,要帮助我们统筹协调好权力和责任、财权和事权、用人和任务、待遇与贡献等的关系,试点没有经验,我们需要县直部门更多的指导、监督和帮助。
3、鉴于临江产业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要规划,二要正名,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要招商入园,任务繁重可想而知。当年县工业园区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才有今天的蓬勃发展之势,临江产业园要想能在较短时期内兴旺发达,决不能离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临江产业园的领导力量,组建专班,专司临江产业园的“建”与“兴”。
4、建议县级财政加大对复兴镇的支持力度。复兴镇缺乏强大工业支撑,财政收入基数不大,2006-2008三年财政收入为1909万元,平均为636万元,如果除去基金收入,则三年财政收入1733万元,平均每年为577万元。县里扩权强镇方案将2008年底财政收入968万元作为财政收入基数(见附表),则复兴镇今年的县财政返还金额还不如不搞扩权强镇试点的多。因此,建议财政收入以2008年县政府下达的计划数,或取2006-2008三年镇财政收入的平均数为基数,超收部分全额返还,一定五年不变。鉴于试点镇城镇建设,临江产业园征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建议县政府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通过注入启动资金500万元,支持复兴镇组建建设投资公司,同时由县级财政安排200万元的试点发展启动资金。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中共复兴镇委员会
复兴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