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次供水现状及饮用水质调查分析
二次供水现状及饮用水质调查分析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城区二次供水现状及饮用水质存在问题,为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万州城区二次供水单位的供水设施及饮用水质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万州城区二次供水检测水样205个,合格160个,合格率78.05% ;物业区、宾馆、综合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4.73%、78.46%、83.67%,3者之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5 P<0.005); 2005与2007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 P<0.05)。结论 万州城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不高,物业区、宾馆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还更低,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市高层建筑也日益增多,高层建筑二次供水问题越来越多,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城区二次供水状况及饮用水质,切实保护城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2004-2007年对万州城区二次供水单位供水状况及饮用水质情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对其水质进行抽样检验,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于后。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内容
以城区32家二次供水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二次供水专职卫生管理人员情况、水箱或蓄水池分类、日供水量、供水人口、水箱或蓄水池材料、水箱或蓄水池使用年限、水箱或蓄水池容积、水箱或蓄水池是否渗漏、水箱或蓄水池周围是否存在污染等情况。
1.2检验项目 有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8项。
1.3检验方法 水样检测按照国家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2]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3]有关要求进行。
1.4资料收集
对重庆市万州区疾控中心2004—2007年抽检的二次供水单位水质现场调查资料及其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1.5统计方法和评价依据 二次供水单位水质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依据国家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4]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5749—2006有关卫生要求对饮用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水样中只要有1个项目不合格,该水样则属于不合格水样。对二次供水设施结合现场调查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6]进行客观综合分析评价。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32家二次供水单位有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共53人,范围在1~7人之间,有1人的18家,占56.25%(18/32);有2人的12家,占37.5%(12/32);有4人和7人的各1家,均占3.125%(1/32)。53人中体检47人,体检率88.68%;办理健康证44人,持健康证率83.02%;参加卫生知识培训33人,培训率62.26%;有卫生许可证30家,卫生许可证率93.75%;有卫生管理制度27家,占84.38%;无水质监测自检设备29家,占90.63%。2.1水箱位置及材料
高位水箱26家,占81.25%;低位水箱6家,占18.75%;26家高位水箱二次供水单位中地面有蓄水池的7家;水箱材料水泥15家,占46.87%(15/32);玻璃钢12家,占37.5%(12/32);不锈钢3家,占9.38%(3/32);铁质2家, 6.25%(2/32)。
2.2日供水量及供水人口
32家二次供水单位日供水量在5~110t之间,5~45t 21家,占65.63%(21/32);46~85t7家,占21.87%(7/32);8t以上4家,占12.5%(4/32)。供水人口在48~1500人之间,48~150人13家,占40.63%(13/32);151~250人8家,占25%(8/32);251人以上11家,占34.37%(11/32)。2.3水箱年限及其容积
水箱年限在0.25~12年之间,0.25~5年19家,占59.37%(19/32);6~10年8家,占25%(8/32);11年以上5家,占12.5%(8/32)。水箱容积在8~300m2之间,8~50 m223家,占71.87%(19/32);51~100 m25家,占15.62%(5/32);101 m2以上4家,占12.5%(4/32)。
2.4水箱渗漏及其有关情况
调查32家二次供水单位有1家水箱有渗漏及周围存在污染源,均占96.87%(31/32);水箱上锁26家,占81.25%(26/32);蓄水池上锁6家,占85.71%;水箱有专业人员清洗27家,占84.38 %(27/32);水箱清洗频次/年,清洗频次在1~12次/年,1~5次/年24家,占75%(24/32);6~10次/年4家,占12.5%(4/32);11次/年以上4家,占12.5%(4/32)。
2.5二次供水消毒频次
消毒频次在1次/日~1次/30日,1次/日~1次/5日18家, 占56.25%(18/32);1次/6日~1次/15日9家, 占28.13%(9/32);1次/16日以上5家, 占15.62%(5/32)。
2.6不同区域水质检测合格情况
城区2004—2007年4年间,共检测的二次供水样205个,合格160个,合格率78.05%。物业区、宾馆、综合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4.73%、78.46%、83.67%,三者之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5 P<0.005)。2005—2007年城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情况逐年提高,2005与2007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 P<0.05)。水质合格情况见表1。
2.7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各项目检测合格情况
丰水期二次供水样105个,枯水期100个,共205个水样。水样均无臭味和肉眼可见物;不合格项目中色度、浑浊度、PH、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高分别达35度、28NTU、5.6×102cfu/ml、>16MPN/L,11个水样游离余氯不合格,最低为0 mg/L。丰水期水质浑浊度、细菌总数、游离余氯不合格水样相对较多,其各项目合格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0 P<0.05),枯水期水质各项目合格情况之间差异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55.80 P<0.05)。其他有关水质合格情况见表2。3讨论
3.1结果分析 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二次供水水箱硬件设施总体较妤,水箱材质玻璃钢或不锈钢近50%,城区综合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物业区、宾馆;2005—2007年城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情况逐年提高,2005年本城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65.96%,略高于同年攀枝花市二次供水水质61.11%合格率[7],但本城区二次供水状况及饮用水质情况仍存在安全隐患,其主要问题如下:一是53人专职卫生管理人员中6人未体检,且9人无健康证上岗,这部分人是否患上5种禁止从事本行业的传染病,则不得而知;二是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率仅为62.26%,未参加培训者则对二次供水卫生知识相对了解甚少或缺乏;三是无卫生管理制度5家,无水质监测自检设备29家,占90.63%,这些二次供水单位平时根本无法掌握二次供水水质;四是每6~30日消毒1次的二次供水单位有14家之多, 且有部分加氯消毒记录不全或缺如,在微生物较易繁殖的丰水期根本无法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和安全;五是1家水箱有渗漏及周围存在污染源,6家水箱和1家蓄水池未上锁,水质污染和安全隐患存在;六是不合格水样其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PH值、游离余氯等,最高值分别达28NTU、5.6×102cfu/ml、>16MPN/L、8.66,游离余氯最低为0 mg/L。
上述二次供水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二次供水单位对二次供水工作重视不够,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根本无卫生管理制度;二是少部分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对二次供水工作认识不到,对一年一度的身体体检和持健康证上岗持无所谓态度,根本不知晓患介水传染病可能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三是个别二次供水单位责任人认为二次供水水质为辖区各自来水公司或水厂出厂水,加不加氯消毒或定不定时清洗问题不大;四是相当部分二次供水单位缺乏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淡漠,无水质监测自检设备,以及水箱和蓄水池上锁或不上锁无多大防碍;五是少部分水箱使用年限已达12年之久,设备陈旧老化引起水质不合格;六是与主管二次供水单位有关部门监管乏力有关,也是本城区二次供水存在问题原因之一。
3.2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措施:一是辖区各二次供水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二次供水工作,特别是物业区、宾馆等应将其纳入单位日常管理工作议事日程;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加强本单位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对二次供水责任心的教育工作;三是定期清洗水箱和畜水池,清除其周围污染源或死角,严把饮用水消毒关,切实做好加氯消毒记录,防止或杜绝介水疾病的发生或流行;四是适度增加资金投入,对陈旧老化或未达到国家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的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供水管线实施更换,完善二次供水工艺流程;五是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与二次供水单位的联系,将各项卫生执法措施落到实处;六是二次供水单位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的健康体检,一旦检出禁忌疾病要及时调离二次供水工作岗位;七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8],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9],增强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10],使城区居民身体健康和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第二篇: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秦局陈宗珍
1唐山市水源地基本情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以滦河为界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以蓟运河为界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靠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由于唐山市区特殊的构造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市区地下水具有供水价值的含水层位,即浅层第四系冲洪积孔隙含水组及深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体,水质良好。
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具有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降水多出现在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2%。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源地主要是邱庄水库、陡河水库。陡河水库是唐山市区最重要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其控制流域面积530 km2,总库容5.15亿m3,兴利库容0.684亿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给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终端水库。供水系统通过引滦入还渠引水到邱庄水库,经调节后,由引还入陡渠输水到陡河水库,通过管道送至北郊地面净水厂供唐山市区,供水能力为20万t/d。
地下水源地主要来自来水水厂、企业自备井等地下水源。2饮用水源地现状
(1)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调查评价
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安全状况评价,邱庄水库、陡河水库评价为Ⅱ类水质,水库营养程度评价为富营养。地下水源地自来水水厂水质状况为Ⅱ类、Ⅲ类。但是,饮用水源地水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 “唐山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通过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工程供水能力和水源地供水保证程度(超采程度如何)两方面进行水量安全评价,结果是唐山市区自来水水厂为不安全的水源地,水量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为5级。
(2)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调查资料分析,污染来源主要是上游的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水库周边企业排放的废污水。陡河水库水源地以上有7个排污口,排入水源地水体的废污水量为366.23万t/a,CODcr排入量为172.49t/a,氨氮排入量为3.61 t/a。面污染氨氮汇入量为5.68 t/a,总磷汇入量为1.32 t/a。水土流失面积为364.34 km2,水土锓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风力侵蚀较活跃。
3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保护水源地饮用水供水安全,严格执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唐山市已制定了陡河水库水源地和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保护的地方法规,为防患于未然,以防意外污染事故发生。
3.1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
(1)加强污染源治理
一是对陡河水库、邱庄水库水源地封闭管理。彻底清除网箱养鱼,禁止围库养殖;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二是集中治理各种污染源。取消水库旅游业,全面禁止库区水面观光旅游。对周边宾馆、饭店进行清理整顿。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对水库周边及上游的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治理整顿。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已修订实施的《唐山市陡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禁止库区新建污染型企业、增设排污口。如有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相关水行政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对入河排污口、取水口进行论证。四是加强排污口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清查有污染的企业,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提高工业污水处理率、达标率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加强水土流失及面污染治理
一是实施建立工程、生物、耕作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并在水库周边建设环库防护林带。在流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含养水土资源。减少对水库的淤积,有效保护水源地。二是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铁丝网护栏,控制其它活动带来的污染,及时清理库区漂浮物,并在主要入库道口设置水源保护警示标志。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林果业,适当控制养植业和畜牧业。三是认真执行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城市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充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通过地面增渗、绿地增渗,雨水积蓄回用,地下水回灌工程,增加可用水资源,增加地下水补给,减少雨后洪水流量,整治穿城河道,实现人水和谐,逐步改善河道水质,改善人居环境。四是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以保护水源地水质为目的,积极引导库区周边及上游地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
(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一是加强对库区及入库河流水质的监测,发现污染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保证入库河流和库区的水质达标。二是实施自动监测与动态监测,实施水污染预警预报,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状况。三是加强饮用水源的净化处理。市区供水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对引入水
进行净化,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四是做好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规划工作,对供水水源实时监测,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3.2地下水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唐山市已开始对深层水的开采采取控制措施,安排分期、分批关闭市区自备井,根据具体情况还将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内不允许再凿新井,限采区内按照规定严格控制打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井距、密度等。
(2)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倾倒、堆存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设墓地;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减少渗井排污,加强企业污染源监控能力,并进行网络联网监控。
(3)划定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水质。对一些地下水水质背景值高,不适宜做饮用水的地区,应考虑采用其他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3.3其他保护措施
(1)健全执行水源地保护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地。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自觉地
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环境。加强对水源地宏观控制和管理,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受益。采取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治理开发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在资金使用中,对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行“三专一封闭”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投向。要把国家、地方投入与社会投入挂钩,保证投入效果。对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和审核经费使用情况。
(3)群众是主体,社会参与是补充。在“组织发动、利益驱动、政策推动和典型带动”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投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自觉性。
(4)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通报,水源地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查原因,及时解决,以确保水质的安全,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第三篇:对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对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摘要]文章着重从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存在的问题,对二次供水贮水设施、输配水管道及管理等方面造成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关键词]二次供水;污染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作者简介]王诒秀,海南省海口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208
[中图分类号] TU9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6-0036-0002
一、前言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市政供水系统,其市政管网的水压已无法直接满足要求。为此相应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二次供水方式,随之也带来了二次供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二次供水主要指自来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到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储水池之后,再由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储水池、水泵、屋顶水箱供到各用水点的过程。二次污染是指水厂出水合格,但到达用户水龙头出水水质不合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以及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治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二、二次供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表现在供水水质合格率低,未经二次消毒的供水合格率只有60%~ 70%。二次供水系统的污染点主要是水池和水箱,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
1.水箱(池)内的水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积累的各种有机物提供了红虫及其他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池内水体停留一段时间以及对流较小,以致水中含氧不足;池内温度适合红虫生长及繁殖的条件;离水厂远端水池水余氯的消降等均为红虫生存提供了条件(余氯浓度在0.05mg/L以上时,能有效阻止红虫的生长)。它常寄生在水箱的积(污)泥、粗糙的水箱(池)的表面、水管内的水垢以及藻类之中。
2.浊度及色度问题。二次供水浊度明显高于管网水、出厂水,这是二次供水设施(水池及供水管)二次污染所致。
3.有机物调查表明,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的氨氮分别为0.02mg/L、0.07mg/L,二次供水的氨氮明显高于市政供水;耗氧量、总氮二次供水也高于管网水。
4.加氯副产物问题。二次供水中加氯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经常有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发生。这可能是市政供水加氯副产物或清洗二次供水设施后一次性投加大量的氯所致。
5.二次供水中余氯的消降导致红虫、微生物的生长,是水质卫生最不安全的因素。
三、污染成因分析
(一)二次供水贮水设施造成的污染
二次供水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贮水池和水箱。贮水池和水箱的设置是用来满足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的,而水箱材质不合格、水箱大小与用水量比例不合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贮水池及水箱的容积是根据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故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安全用水,将水箱、水池容积设计偏大。这样会造成自来水在贮水池及水箱中的停留时间增长,自来水中的余氯会很快分解消失,这给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提供了时间的便利。监测部门监测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10℃时,滞留时间超过48h时;当水温在15℃时,滞留时间超过36h;当水温大于20℃时,滞留时间超过24h;则细菌、总大肠菌群指标明显增加。
(二)输配水管道造成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水源水水质复杂,水处理过程中,药剂投加量及溶解氧,以及管道夜间用户用水量小、管道运行流速偏低等因素,会造成管道内壁产生较厚的环状锈垢。由于管道内壁的锈垢块部分Fe(0H)3可浮游于水中,锈块中有2%~3%可溶于水中,使水质受到二次污染。当用户早晨打开水龙头时,就会出现“红水”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管道内的锈蚀物在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被冲走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出现“红水”甚至“黑水”,造成供水水质事故。
(三)微生物的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二次供水管网和贮水池(箱)内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通常有细菌、大肠杆菌、自养型铁细菌和硫的转化菌等。造成上述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原因:一是水中残存的还原性物质(包括微生物本身)或者还原性二次污染物对余氯的过度消耗;二是水的滞留时间过长。微生物的再度繁殖对水质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因为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其产物反过来又会促进金属表面的恶化,形成对管道的腐蚀。
(四)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
有时供水系统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会造成水质周期性的或间断性的恶化。
如:(1)管网系统的渗漏、破漏等造成与外界的渗透污染;(2)蓄水池(箱)的外界污染;(3)用水点处设置不合理造成与外部污(废)水虹吸倒流;(4)分质供水水质防止措施不到位造成渗透污染。
(五)二次供水设施建造、管理上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楼层越建越高,而二次供水系统设计却一直缺乏规范,在建设中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往往不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查。一些开发商只注重于外在,而忽略关系业主身体健康的饮用水系统。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制度也不规范、健全,很多居住小区的管理人员为退休职工,给水专业技术素质低,流动性大,责任约束性差。有的设施建设虽合格,但缺少日常维护、运行、检修、清洗、消毒等管理制度,致使“脏、乱”乘虚而入。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后,大部分房屋产权(其中包括二次供水等共用设施)转为个人业主所有,管理成了盲区。且有些二次供水设施建成后交付物业管理,有些由单位管理,有些甚至无人管理。一些产权单位除支付电费外,其他费用一律不交。最终导致水箱不能按时清洗,水箱无盖、锈蚀严重,水质不检测,应该更新的设备无法更新。
四、水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传统的镀锌钢管及铸铁管锈蚀、结垢严重,应该逐步淘汰和禁止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如塑料管(PE管、PPR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耐蚀金属管(如铜管、不锈钢管)等。笔者认为,塑料管、复合管耐蚀、不结垢,且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性能和输水性能。由于塑料管强度较低,复合管兼有金属管的强度可用在暗装或明装;耐蚀金属管强度高,但价高且对水的稳定程度不及塑料管,如长期输送也会有铜绿、锈水问题出现,建议用在卫生器具的配管上。
(二)对贮水池(箱)采取有效的防水质污染对策
1.贮水池(箱)材料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
贮水池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防渗等级高的材料;水箱可采用卫生级玻璃钢、搪瓷钢板、热浸锌钢板或卫生级环氧树脂涂衬处理钢板等具有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2.生活、消防水池(箱)设置问题
笔者认为,由于消防贮水水池和生活贮水池容积都很大,如合建会造成水在池内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水质,应分开设置以保证生活用水水质。屋顶水箱可采用合建,采取生活用水从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断更新。如48小时水质得不到更新,应在出水口处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埋地贮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应保证其与化粪池之间不小于10m的净距。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可采取提高饮用水池标高或化粪池采用防漏材料等措施。
3.合理设置贮水池(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和检修孔
溢流管上应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污物进入。水池(箱)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并装有泄水清洗管。溢流管、泄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贮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池(箱)内空气流通,且要在管口处设置。这样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检修孔要采用密闭式。
(三)二次供水贮水设施应建立净化消毒系统
为保证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及水箱的污染,应建立贮水池及水箱的净化消毒系统,确保二次供水管网内不再受到水质再次污染。
(四)加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持证上岗。(2)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条例中关于二次供水的有关条文,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责任和义务。(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二次供水设施应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供水管道必须采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优质管材,外露管材使用钢塑复合管(无防晒功能的塑料管要采取做防晒保护层的措施);水箱水池须采用不锈钢内衬或内涂食品级涂料。(4)贮水池、水箱及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要执行定期放水、冲洗消毒制度;(5)制定管线全面寻查和管道检漏及维护、维修工作制度。
五、结语
城市供水中,二次供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二次供水造成的水质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做好防止水质因二次供水而受污染,保证用户用到水质合格的自来水,并明确城市供水单位、二次加压设施产权单位、专业清洗和维修单位以及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模式及资金渠道,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统一标准,实施全社会二次供水的专业化规范管理,从而将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管理轨道。
第四篇:水质调查
关于太湖周边居民对太湖水受污染情况认知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苏州大学绿色协会举办的12天徒步环太湖宣传环保活动的绿色营成员。在实地踏勘,了解太湖水现状的同时,希望针对太湖周边居民做一个对太湖水污染情况认知的调查问卷,以便于更好的分析太湖水的现状。为确保我们的调查具有真实性,请您如实填写。
请填写您的基本信息: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工作:_________
1、请问您之前有没有接受过有关太湖水质的调查问卷?()
A、有,接受过()次问卷调查B、没有
2、请问您知道您平时的生活用水的水源在哪里吗?()
A、知道__________(请填写太湖/非太湖)B、不知道
3、请问您平时主动关注太湖水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吗?()
A、常常B、偶尔C、不关注
4、请问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有关太湖各方面情况的信息的?()(可多选。)
A、网络B、电视C、书籍D、报纸、杂志 E、亲身观察,亲友间口耳相传F、某些环保组织或者个人的义务宣传 G、完全不了解H、其他________________
6、请问您认为太湖水的污染最主要来自哪个方面?()
A、工业污水B、农业污水C、居民生活废水、固体垃圾
D、蓝藻等外来生物的入侵E、其他___________
7、请问您觉得太湖水污染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最显著一面?()
A、饮水质量下降,毒害健康。
B、水质变差在颜色、气味上都有很显著的表现,影响居住环境
C、由于水资源的紧缺造成了经济困扰和纠纷。
D、其他______________
8、请问您认为您所在的太湖地区水污染最主要是哪个环节的工作力度不足?()
A、企业的环保观念B、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C、市民的素质D、其他___________
9、请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看见了向水中乱扔垃圾的行为,您会怎么办?()
A、非常气愤,严厉地指责其不文明行为B、捡起垃圾,婉转说教
C、无所谓的走过。D、自己也会这么做,因为没有地方扔垃圾。E、其他___________
10、请问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居民能够做到什么?()(可多选。)
A、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做到节约用水,合理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B、保护好其他水源,不向水流中排放各种有污染性的脏水,不乱扔垃圾
C、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监督别人的不文明行为
D、其他______________
11、请问您对大学生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持什么态度?()A、持完全赞成的态度。B、持中立态度。C、持反对态度,不安全。
12、请写出您对改善太湖水质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的感谢您愿意配合我们完成这个调查问卷!
第五篇: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2007年3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29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3号公布
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并建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协调领导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使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符合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要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饮用水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水质保护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鼓励清洁生产,削减污水排放量。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国土、水、公安、海事、渔业、农业、林业、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止违反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的义务。
第二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第九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依法在饮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水域和陆域,包括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应当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十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划定,并予以公告。
跨市、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的技术规范,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需要调整的,按照本条规定的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情况以及水源分布和用水需要,确定备用饮用水源。
确定为备用饮用水源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第十二条
因划定或者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三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
第十三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征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用于涵养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水质。
第十五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下列项目:
(一)新建、扩建排放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铬等污染物的项目;
(二)设置排污口;
(三)设置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罐、仓库、堆栈、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气管道和废弃物回收场、加工场;
(四)设置占用河面、湖面等饮用水源水体或者直接向河面、湖面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餐饮、娱乐设施;
(五)设置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六)其他污染水源的项目。
第十六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剧毒物品、放射性物质以及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二)从事船舶制造、修理、拆解作业;
(三)利用码头等设施装卸油类、垃圾、粪便、煤、有毒有害物品;
(四)运输剧毒物品的车辆通行;
(五)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六)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的活动;
(七)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水生动物;
(八)开山采石和非疏浚性采砂。
第十七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不得使用船舶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运载前款规定以外物品的船舶穿越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应当配备防溢、防渗、防漏、防散落设备,收集残油、废油、含油废水、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活污染物等废弃物的设施,以及船舶发生事故时防止污染水体的应急设备。
第十八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二)设置旅游设施、码头;
(三)向水体排放、倾倒污水;
(四)放养畜禽和从事网箱养殖活动;
(五)从事旅游、游泳、洗涤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六)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木(竹)排。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防治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污染。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污染地下饮用水源水质。
第二十条
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清洗装贮过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
(二)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三)建立墓地;
(四)掩埋动物尸体。
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一百米区域内还禁止下列行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设置排污口;
(二)设置饲养场、肥料堆积场、公共厕所;
(三)堆积垃圾、工业废料。
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当地村民委员会有权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并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或者发现违反前两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源水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监督检查,并做好协调工作;
(二)对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陆域污染源进行监控;
(三)组织建设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网络,对饮用水源水质实施监测;
(四)编制本行政区域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及时向社会发布;
(五)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饮用水源水质异常情况;
(六)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做好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作;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镇供水设施的建设和保护,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供水布局;
(三)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并依法及时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用地的行为;
(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护水体自净能力,会同国土、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有关的水土保持工作;
(五)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六)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船舶和水上浮动设施污染的防治和监督管理;
(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船舶和水产养殖业对水质污染的防治;
(八)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畜禽粪便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九)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做好饮用水源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工作;
(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和农村饮用水取水点水质的监测工作。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一)将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乡村建设和发展规划,做好水源选择、水质鉴定和卫生防护等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做好农村改水、改厕以及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治污保洁工作;
(三)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工程,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种养业等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供水,减少小型、分散供水点。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供水安全。
第二十六条
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责任者应当立即采取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的措施,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排污单位在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后拒不停止排放污染物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制止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七条
经批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取水口的单位,应当经常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发现污染或者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或者水质出现异常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协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或者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并依法予以处罚;逾期不执行的,依法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下列规定,由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剧毒物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放射性物质、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三)项规定,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对单位处五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下列规定,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剧毒物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排放、倾倒放射性物质、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六)项规定的,处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七)项规定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从事网箱养殖活动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分别由公安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八)项规定的,由国土资源、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依法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等紧急情况,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供水安全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发生事故或者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未及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对污染或者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或者水质异常情况,接到报告后未及时组织协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的;
(四)不依法进行处罚的;
(五)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八条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惩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当地人民政府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施行前批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项目和设施,依照本条例属于禁止设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限期停业、关闭或者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停业、关闭或者拆除的,依法强制执行。停业、关闭或者拆除的项目和设施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本条例施行前未经批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项目和设施,依照本条例属于禁止设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停业、关闭或者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执行的,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