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

第一篇: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甘

厅 甘

文件

厅 甘

厅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

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甘

厅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妇女联合会

甘组通字[2010]62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编办,政府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局、扶贫办,团委、妇联,人民银行各市州中心支行,有关高等院校:

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0年 8月18日

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一批高素质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1号)和《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32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聘大学生),是指参加甘肃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合格,与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聘用合同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第二条

加强选聘大学生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为党的基层组织注入新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人才和组织保障。

第三条

选聘大学生原则上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村、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村和有其它项目的村工作,也可安排到贫困村和工作薄弱村工作。一个村原则上安排一名选聘大学生,贫困村和薄弱村可安排两名。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借调使用选聘大学生。

第四条

选聘大学生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也可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也可推荐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是共青团员的,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兼任乡镇团组织副书记。选聘大学生可安排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工作等。

第五条 选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理清发展思路、推广科技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争取项目资金、带领群众致富、加强村级管理、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二章 补贴和保障

第六条 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第七条 在村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第八条 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第九条 在村任职满3年、经考核合格,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可申请由国家代为偿还。

第十条 选聘大学生户口可留原户籍所在地,也可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或乡镇。服务期满自主择业的选聘大学生未就业期间,其人事档案可选择在原籍或服务地县级党委、政府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免费托管,其户籍关系可迁回原籍或迁至托管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流动人才集体户口管理。

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十一条 各级组织部门是本地区选聘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市(州)委组织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选聘工作宏观指导政策,指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做好选聘、培训、分配、管理、使用等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是管理选聘大学生的直接责任部门,具体负责选聘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长是管理选聘大学生的直接责任人。建立选聘大学生个人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实绩、考核评议、工作总结和奖惩情况等。每年组织选聘大学生参加不少于一周的集中培训。第十二条 各级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协调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十三条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组织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享受加分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定选聘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落实录用为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选聘大学生在村任职时间计算为工龄、社保缴费年限的政策;负责专业技术岗位上的选聘大学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考试);落实选聘大学生的医疗、意外伤害等有关社会保险政策,社会保险缴纳的部分,由负责发放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地方,应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需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发放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发放;参照干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并管理选聘大学生人事档案。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拨付、发放选聘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中央财政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拨付,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0.5万元,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政策和报考研究生享受加分、优先录用的政策。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中享受和其他农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农牧部门将选聘大学生纳入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范围,并协调涉农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公安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户口接转等政策。共青团组织支持选聘大学生在团组织建设、团员培训、青年创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各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选聘大学生创业富民的金融产品。各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结合选聘大学生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第十八条 林业、扶贫、妇联等部门主要利用部门资源开展选聘大学生专项培训,指导选聘大学生参与现代农业、林业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第十九条 乡镇党委负责选聘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保障,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选聘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认真培养选聘大学生,压担子、交任务、严要求,在生活上多关心、多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四章 管理服务

第二十条 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选聘大学生正式聘用一个月内,与毕业生本人签订《聘用合同书》。聘用期限为3年,甘南州为2年。第二十一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目标管理制度。各乡镇党委结合任职村发展现状,与选聘大学生签订3年(甘南州2年)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村党组织与选聘大学生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帮带制度。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第一年,各乡镇党委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帮带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十三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工作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开展。第二十四条 县乡两级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可安排优秀选聘大学生代表列席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选聘大学生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表、妇代会代表人选。

第二十五条 建立请销假制度。2天以内向村党组织请假,5天以内向乡镇党委请假,7天以上的,经乡镇党委签字后报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选聘大学生任职期间,不得与其他单位建立任何劳动关系,确需离职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并报市(州)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选聘大学生录用为公务员、考取研究生和解聘的,自办理离职手续之日起停发原工作、生活补贴,终止原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

第二十八条 未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擅自离职的,省、市、县三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备案,3年内不准参加省内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和研究生考试。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九条 选聘大学生的考核工作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乡镇党委共同负责。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等。平时考核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专项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采取个人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各县(市、区)优秀等次控制在全县(市、区)选聘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0%以内。第三十条 考核结果作为对选聘大学生奖惩、录用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研究生、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装入本人档案。选聘大学生年度请假(含病假)30天及以上或连续旷工10天、全年累计旷工20天及以上,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次。第三十一条 对于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一年不称职的,要予以解聘。

第六章 流动机制

第三十二条 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选聘大学生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第三十三条 选聘大学生可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在村任职满2年、聘用期满3年内,报考省内公务员,笔试成绩加5分,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三十四条 坚持竞争择优,严格选拔标准,进一步完善从选聘大学生中录用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配套政策和操作程序。可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空缺情况,采取单列计划、定向招考的方式招录选聘大学生。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到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称职的选聘大学生。城市街道社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选聘大学生。

第三十六条 聘用期满、聘期考核称职的选聘大学生,本人提出续聘申请,经乡镇党委初审、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可签订续聘合同继续留村工作,享受选聘大学生待遇。续聘的选聘大学生纳入当年的选聘计划。期满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纳入选聘大学生名额,保留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

第三十七条 注重选派选聘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参与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选聘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选聘大学生搭建创业富民平台。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选聘大学生创业资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帮扶选聘大学生创业。

第三十八条 企业招聘选聘大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有关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相关奖励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社会保险等扶持政策。各类企业招聘员工时,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帮助选聘大学生求职应聘。

第三十九条 各级党委、政府人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为选聘大学生开展免费就业指导培训、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引导聘用期满的选聘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第四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2010年及以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

第二篇:2011年甘肃省村官

记者从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甘肃省将选聘129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主要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级团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条件

2007年及以后毕业“80后”本科生

根据公告,此次我省选聘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1980年6月1日以后出生;2007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择业期内尚未就业,且进行了登记注册的省内外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成绩良好;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已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我省实施的“三支一扶”项目人员,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基本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聘。待遇

被选聘者可享受多项政策待遇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在村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在村任职满3年、经考核合格,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可申请由国家代为偿还;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在村任职满2年、服务期满3年内,报考省内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到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期满留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到艰苦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籍所在地;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中央财政补贴按人均每年1.5万元拨付,省级财政人均每年补贴0.5万元,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报名

7月4日开始报名9月初到村任职

考生可于2010年7月4日~7月7日,由本人携带毕业证、择业通知书、受表彰证书原件及上述证件复印件,在省委组织部招待所南楼三楼会议室现场报名,准备近期1寸免冠同底彩色照片2张。各市州负责组织考试。具体时间为:7月25日上午8:30~11:30。考试(笔试)内容包括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总分值150分。省委组织部将依据分配各市州名额和考试成绩,对研究生、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受表彰奖励(院系级以上)、农林牧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经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后,确定正式选聘人员。市州委组织部按照公务员录用标准组织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按分数依次递补。市州委组织部组织岗前培训,各县(市、区)与选聘人员签订上岗合同,9月初到村任职。(记者 任聪)

第三篇: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

法帮帮解读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122号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2月14日省人民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

2016年2月20日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肥料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畜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肥料生产、经营、使用及其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肥料与农药的混合物及自制自用的肥料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肥料登记及监督管理有关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的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办理。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质量监督、环保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肥料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肥料产品生产实行登记制度。经农田长期使用,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下列产品免予登记:

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氰氨化钙,磷酸铵(磷酸一铵、二铵),硝酸磷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钾,单一微量元素肥,高浓度复合肥。

第六条 由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产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下列肥料产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一)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掺混肥料(BB肥);

(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

(三)床土调酸剂;

(四)按照国家或者本省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肥料产品。

第七条 肥料登记分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

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直接申请正式登记。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床土调酸剂等肥料产品申请临时登记,经肥效、安全性验证或抽检合格符合规定条件后,申请正式登记。

第八条 生产企业申请肥料登记,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肥料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四)产品标识(标签)样式;

(五)与肥料登记相关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登记申请资料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由农业、工商、质检等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肥料登记考核专家组,对肥料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质量保证制度进行考核。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土壤肥料管理机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发给肥料登记证,并向社会公告;评审未通过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 肥料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前提出续展登记或正式登记申请,续展有效期为一年,临时登记续展最多不能超过两次;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续展有效期为五年。登记证有效期满后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的,应当重新申请登记。

第十一条 经登记的肥料产品,在登记有效期限内改变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使用范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申请报告、变更内容的证明文件及变更的标识式样;改变有效成份、含量或剂型的,应当重新申请登记。

第十二条 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产品,应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无上述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

第十三条 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为原料生产肥料产品的,应当对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和卫生安全标准。严禁用城镇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生产肥料。

第十四条 肥料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肥料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肥料出厂应当附具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假肥料、劣质肥料,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肥料登记证号。

第十五条 肥料产品应当在包装显著位置清晰、准确标明核准的内容,包括:以中文载明产品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号、产品有效成份的名称及含量、净含量、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使用说明、实行生产许可管理的产品应当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实行肥料登记管理的产品应当标明肥料登记证号。有商品名称的,应当注明商品名称;对贮运和使用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说明。

肥料包装材料要符合肥料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 肥料经营者应当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仓储设施、安全防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防止肥料变质、失效,保证肥料质量。

第十七条 肥料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验收、索证制度。对经营的肥料产品,应当向肥料生产或批发企业核对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留存其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

对实行生产许可、肥料登记的肥料产品,还应当留存其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的复印件,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 肥料经营者应当建立肥料购销记录。肥料购销记录应当载明肥料的通用名称、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号、规格、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厂商、购销者名称、购销数量、购销日期等事项。

第十九条 肥料经营者不得经营下列肥料:

(一)无肥料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的;(二)无质量合格证或者检验不合格的;

(三)包装上未印制标签或者未附具使用说明书的;

(四)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销售的;

(五)质量不符合标明的质量状况的;

(六)国家和本省规定禁止经营的其他肥料。

第二十条 肥料经营者向使用者销售肥料时,应当提供肥料使用技术和说明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并提供销售凭证。

第二十一条 肥料经营者应当熟悉肥料方面的有关法律知识,接受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更新肥料经营、使用常识,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 肥料使用者应当遵循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按照施肥技术规范和肥料产品使用说明,合理使用肥料。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和配方措施,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照配方生产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用肥料。

第二十四 条各级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应当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肥料施用对土壤的影响,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经分析导致地力衰退或者给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的肥料产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辖区内的肥料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受检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 肥料产品的宣传、推广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不得夸大肥料产品的使用范围和性能,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第二十七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批准登记的肥料名录,及时提供肥料产品和市场信息。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销售应取得而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的;

(二)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的;

(三)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2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一)转让肥料登记证或登记证号的;

(二)登记证有效期满未经批准续展登记而继续生产该肥料产品的;

(三)生产、销售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假冒、劣质和无产品质量合格证肥料的;

(二)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的;

(三)擅自从事肥料经营活动或擅自发布肥料广告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肥料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友情提醒:下载北京法律援助法帮帮平台app,律师在线解答法律问题。

第四篇:甘肃省水文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96号

《甘肃省水文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2012年11月22日

甘肃省水文管理办法

(2012年11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国家流域管理机构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以上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以下称省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省水文机构派驻到设区的市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派驻地的水文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气象、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水文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全省水文站网建设规划,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发展和改革部门批准后,作为水文站网建设的依据。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水文情势变化,适时调整全省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八条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或者更新改造水文测站的,应当将水文测站的建设或者更新改造经费纳入工程建设概算。直接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水文测站,其运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维护经费。

第九条 水文测站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分为国家重要水文测站和一般水文测站。省水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在一般水文测站中确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重要水文测站。

省水文机构根据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可以在跨市(州)河流的分界断面设立水文测站。

—2—

第十条 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报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因交通、航运、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需要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的意见,省水文机构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批准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0日内报送省水文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专用水文测站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开展水文监测工作必要的场地和基础设施;

(二)具有必需的水文监测专用技术装备和计量器具;

(三)具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专用水文测站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勘测报告。

审批机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应当于20个工作日内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但进行技术审查和现场查勘所需时间除外。决定批准的,应当签发批准文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十三条 专用水文测站由设立单位建设和管理,或者由设立单位委托水文机构建设和管理,费用由设立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需要撤销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在撤销前30日提前告知省水文机构,征求省水文机构的意见。省水文机构认为确需保留的,可以与该专用水文测站的设立单位协商一致,予以接管。

第三章 监测与预报

第十五条 从事水文监测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开展水文监测活动,保证监测质量。未经原设立批准机构批准,不得中止水文监测。

—3—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漏报、迟报、瞒报水文监测数据,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

第十六条 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监测,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资料。

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巡测和调查分析工作,建立健全水文监测应急机制,加强水文自动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完善监测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省水文机构可以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雨量、水位等水文监测项目。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从事项目监测。

第十七条 水文机构应当加强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的动态监测,编制和发布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简报。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质未达到水质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水文机构发现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发生水污染事件,危及饮用水安全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并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承担水文情报报送和预报任务的水文测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水文情报和预报。

水文机构为编制水文情报预报需要使用其他相关资料的,交通、气象、测绘、电力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无偿提供。

第十九条 重要水文情报预报、灾害性洪水情报预报和旱情分析预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其他水文情报预报和洪水情报预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旱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文机构发布。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向社会发布水文情报预报。

—4—

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向社会播发、刊登水文情报预报,并标明发布机构名称和发布时间。

第二十条 水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水文监测应急机制,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水情,应当跟踪监测和调查,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

通讯、电力部门应当优先为水文应急监测提供服务。需要占用公路、桥梁等设施进行水文应急监测作业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章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客观、科学、系统、实用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水资源调查评价包括水资源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

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开展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承担。

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当在委托合同签订之后,正式履行合同之前,—5—

向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行政监管。

第二十四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管理制度,对持证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资料的汇交保管与使用

第二十五条 水文监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从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的单位,应当按照资料管理权限,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向水文机构汇交上一水文监测资料。

第二十六条 水文机构应当妥善存储和保管水文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水文监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水文监测成果,予以刊印,并建立水文数据库和水文信息共享平台,为公众查询和获得水文监测资料提供服务。

第二十七条 水文机构为特定项目提供的水文监测资料,只供使用单位用于该特定项目;未经水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让、转借、出版或者用于其他营利性活动。

编制重要规划、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使用的水文监测资料,应当经省水文机构审查,确保其完整、可靠、一致。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决策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需要使用水文监测资料和成果的,省水文机构应当无偿提供。

第六章 设施与监测环境保护

第二十九条 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按照下列标准划定:

(一)水文监测河段周围环境保护范围:沿河纵向以水文基本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一定距离为边界,不小于五百米,不大于一千米;沿河横向以水文监测过河索道两岸固定建筑物外二十米为边界,或者根据河道管理范围确定。

—6—

(二)水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范围:以监测场地周围三十米、其他监测设施周围二十米为边界。

第三十条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公路、桥梁、高压输电线、拦河闸(坝)等影响水文监测的建筑物和设施。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采沙、倾倒垃圾等影响水文监测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 因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迁移、改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对测站迁移的地点、位置、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措施等情况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结果提出迁移、改建方案,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因工程建设导致水文测站迁移、改建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文测站迁建、改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方可开工建设。

因工程建设致使水文测站迁移、改建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接受委托开展水位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未向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7—

第五篇:甘肃省森林抚育管理办法

甘肃省森林抚育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甘肃省森林经营水平,确保森林抚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林造发〔2010〕20号)、甘肃省林业厅、财政厅《关于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展森林抚育工作,通过对中幼龄林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达到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为今后深入探索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奠定基础。

第三条 森林抚育的范围:涉及全省除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的防护林、特用林以及用材林中的中幼龄林。自然保护区禁止森林抚育作业。

第四条 森林抚育的对象:防护林和特用林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的规定执行;用材林按《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森林抚育实施单位要优先选择白龙江、小陇山、子午岭、关山、康南、岷江等国有林业局(场),抚育任务优先安排国有林(包括公益林、商品林)中幼林抚育。抚育方式优先安排 卫生伐和幼龄林透光抚育,且任务安排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

第六条 按照甘肃省《关于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财农[2010]12号)精神,森林抚育工作应优先安排林区林业职工参与,以缓解林区职工收入水平低、就业困难的矛盾。

第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组织领导,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积极推进。要加强内部各职能机构的协调配合,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第八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森林抚育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森林抚育工作。

第九条 各实施单位要在省政府下达的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森林抚育任务。限额不足的,在新增采伐蓄积不超过本地区已批复采伐限额10%的前提下,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并经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林业厅批复后实施。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采伐管理的相关要求,采用多种方式,事先做好采伐限额和采伐作业的政策宣传和公示工作。

第二章 作业设计

第十条 作业设计编制。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必须由丙级以上(包括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一条 作业设计审批。县属林业局(总场)作业设计由 所属市(州)林业局初审合格后上报省林业厅,省厅直属单位作业设计经自审合格后上报省林业厅,经省林业厅组织专家评审后,并适时对评审合格的作业设计进行现地抽查后再予以批复。

第十二条 作业设计变更。作业设计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申请批复。未经批准,不得组织施工作业;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要按程序履行变更审批手续。

第三章 施工作业

第十三条 各单位和施工作业主体要严格依据批准的作业设计组织施工。

第十四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开展项目管理、调查设计、施工作业等技术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关键岗位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第十五条 各单位和施工作业主体要强化作业质量管理。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依事定责,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作业质量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十六条 施工作业实行合同制管理,各单位与施工作业主体签订施工作业合同,依据作业设计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施工作业合同一经签订,不得转包、分包。

第四章 检查验收

第十七条 检查验收组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由相关部门参与的检查验收队伍。

第十八条 检查验收依据与内容。检查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要求,对下达的抚育任务、批准的作业设计文件、签订的施工作业合同等进行同步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作业设计执行、中幼龄林抚育作业数量与质量、资金使用、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成效监测、档案管理等情况。

第十九条 检查验收方法。检查验收按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核查和国家抽查的步骤分步进行。

县级自查。施工作业主体完成施工任务后,县林业主管部门(林场、总场)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自查,向上级林业、财政部门提交自查报告。

市级复查。市(州)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会同本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检查验收。检查结束后要形成市级复查验收报告,分别上报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市级复查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业设计执行、任务完成、施工作业质量、资金到位和使用、采伐限额执行情况及抚育成效、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省级核查验收。根据市(州)上报的复查验收报告,由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核查,形成省级检查验收报告上报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第二十条 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检查。

设计质量检查的抽样比为原测量标准地数的5%~10%,小班面积的1%~5%。现场核实标准地的测树因子、抚育作业的设计、作业小班区划等项目。

施工质量检查按照作业设计小班进行。林分因子采用机械抽样方法、现地实测:实测样地的最小面积不得小于0.02hm。每小班的实测样地数3块以上,样地累计面积不低于作业面积的1%。检验合格的单位要发给检验合格证书。检验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返工,直到合格方能发证。无合格证的单位不能继续施工。

检查验收的实施细则及奖惩制度由省林业厅另行制订。

2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各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资金。对违规使用资金,造成资金浪费或损失的单位,要按照《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违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及相关法规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资金补贴标准及使用范围:中央森林抚育资金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补贴资金用于中幼林抚育相关费用支出,包括间伐、修枝、割灌、除草、采伐剩余物清理、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机械、燃油购置等直接费用以及作业设计编制、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等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比为9:1。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间接费用 省、市、县分配比例为2:1:7。

第二十三条 资金拨付方式与比例:森林抚育补贴资金分两次拨付,作业设计批复后拨付40%,省级核查合格后拨付60%。

补贴资金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厅另行制定。第二十四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奖惩制度。省级核查和国家抽查验收结果要作为资金拨付和逐级调控下一资金、任务量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不按照规定作业和弄虚作假,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可责令该单位停止作业并进行整改,情况特别严重的,对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第六章 成效监测与评估

第二十六条 监测范围与内容。县、市级林业部门要结合森林经营需要,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点。依托科技支撑单位,开展森林抚育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监测森林生长、林分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和森林抚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总结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模式。

第二十七条 监测方法。抚育成效监测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工作平台与成果。定期监测抚育后1年内以及抚育后第3、第5年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

第二十八条 成效评估。承担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的单位 按程序定期向市(州)林业主管部门提供监测报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开展成效评估,并将成效评估结果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定期对各地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开展情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信息档案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数字化管理。

第三十条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实施方案、任务下达、作业设计、施工作业、检查验收、资金管理、成效监测等方面的文件、图表和相关电子资料。

第三十一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相关信息要及时报送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区域实施细则,报省林业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村官管理办法2010[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54号《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徐守盛 二○○九年二月十一日......

    甘肃省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资料

    甘肃省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资料 2015年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2015大学生村官公共基础知识:古代人年龄专门称谓......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大学生村官 亲爱的大学生村官:您好!大学生“村官”朋友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状况,掌握......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四十里铺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奉献社会,根据省、市、园区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制度一、大学生村干部每周在村天数不能少于三天。 二、工作期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要严格履行逐级请销假制度。 请假两天以内,假条由乡分管领导签注意见......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xx乡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切实加强对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优秀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的作用,不断优化和改善农村干部队......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XX县XX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我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嫩江县临江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我乡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