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六项措施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实施六项措施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迅速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岔河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施人文关怀、明确岗位目标、建立工作日志、严格督查考核等措施、放手推选使用,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在三岔河留得住、干得好、能成才。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乡镇干部培训计划,结合农村实际,精选培训内容,实行按需施教,并将培训情况记入个人人事档案,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今年以来,组织19位大学生“村官”召开座谈会2次,收集村官“民情日记”20万余字,农村工作调研文章20篇。在镇党校举办为期7天的大学生“村官”实用知识培训班1期,使“村官”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
二是实施人文关怀。按照“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工作思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领导实行分片联系大学生“村官”工作,为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工作的方法,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了解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到机关干部教育管理范围之内;在发展党员上对非党大学生“村官”重点培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
三是明确岗位目标。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岗位目标管理。各村除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具体实职岗位上独立工作外,还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对他们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承诺目标的管理制度。对各类重大创建活动、重点项目建设进行适当分解,提出一定的单项性任务,交给大学生“村官”负责操作,培养他们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
四是建立工作日志。要求大学生“村官”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在日常工作中记好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在村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等,形成完整的任职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镇组织办定期调阅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全面掌握其在村工作动态,适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工作日志,促使大学生“村官”能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工作中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尽快熟悉基层情况,做到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对症下药、推动工作。
五是严格督查考核。坚持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考核工作表现与考核工作实绩、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要一季度一汇报,半年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一年一次工作总结;村级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日常监督;经常对大学生“村官”的出勤和履职情况进行督查;镇党委每半年采取听、看、查、评等方式,进行一次督查评议,评出考核等次,并记录在案。
六是放手推选使用。一是镇党委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环境,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考实考准大学生“村官”的实绩与显绩并选拔使用。大学生“村官”的推荐名额按照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与推荐名额2:1确定,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经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提出正式人选建议名单,在通过公示和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后,确定太贵能、周丽为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太贵能当选为乡镇党委委员。二是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应对困难,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尽快转化角色。周丽同志在镇党委委员竞争中落选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鼓足干劲担任着罗依村党总支副书记并主持工作。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建设、党建、宣传、维稳等领域施展身手,建功立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培养措施
坝陵办事处国河村
大学生村官培养措施
为加强我村大学生“村官”管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定职责,健全岗位责任机制。
1.明确工作岗位。根据大学生村干部所学专业和特长,创造条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要参与村级班子实质性分工,每个大学生村干部至少独立分工一个条线工作、联系一个村民组,让大学生村干部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2.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分工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村干部认真履行 “六大员”工作职责:当好农村政策宣传员,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政策宣传;当好“两委”决策参谋员,积极参与村务管理,主动献智献策;当好农技普及推广员,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促进增收致富;当好项目建设服务员,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当好社会稳定协调员,热心参与民事调解,促进农村和谐;当好远程教育辅导员,搞好教育站点管理,开展丰富多样教育活动。
3.实行工作承诺。推行“双承诺双考评”制度,年初由大学生村干部就工作目标和分工岗位职责,向镇村党组织、向所在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终由镇村党组织、所在村党员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实绩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考评。
(二)定帮带,健全教育培养机制。
1.建立帮带机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结对“传帮带”制度;建立优秀民营企业家、种养殖大户与大学生村干部结对挂钩制度;建立大学生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
2.搞好教育培训。搞好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和任前谈话,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组织专题培训,发挥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用,重点学习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多方面知识。改进培训方式,丰富教育内容,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信息咨询、外出参观等小型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成效。
3.加强实践锻炼。要建立轮岗锻炼制度,适时调整分工,实行轮岗交流,提高他们把握全局的整体工作水平。
4、引导扶持创业。要把引导扶持自主创业作为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组织实施“创业先锋”工程,全面激发大学生村干部艰苦创业意识,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与水平。要为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在项目选择、资金贷款、技术培训、市场开拓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三)定管理,健全交流督查机制。
1.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建立“一月一汇报、一季一例会、半年一考评、全年一总结”的工作交流制度。大学生村干部每月作好工作汇报,报镇(乡)党委和市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分片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例会;镇(乡)党委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考评;市组织人事部门每组织统一总结考核。
2.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请销假制度,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履行请销假手续,三天以内由村党组织书记批准,七天以内由镇(乡)党委批准,七天以上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每年请假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的,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建立工作日志制度,要结合工作实际,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成效等进行详细记录。
3.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干部谈心制度、提醒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并妥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涉及大学生村干部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逐级报告。
(四)定奖惩,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1.完善目标考核机制。目标考核内容主要为岗位履职、民主测评和创业创优等方面情况。岗位履职主要考核工作目标和分工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民主测评由镇(乡)党委组织实施,测评结果折合计入考核总分。创优创业作为加分考核,主要包括
各项获奖、调研文章在媒体或会议上交流、自主创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等情况。目标考核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档案,作为续聘、晋级、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2.完善群众评议机制。结合村党组织和村干部述职活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由村(居)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评议结果向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3.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及时吸收入党;对适应农村工作快,在艰苦创业、带民致富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好的大学生村干部,适时推选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干部,及时列为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培养。
第三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的
意
见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其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促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确保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抓手,在镇村两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成熟型”大学生村官,吸收非党大学生村官加入党组织,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培养一批“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一批“技能型”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技能服务;培养一批“创业型”大学生村官,鼓励兴办各类经济实体进行创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一批“行政型”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行政管理能力,为村镇领导干部队伍储备人才。
二、具体措施
1、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提高工作能力。
强化理论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公文写作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尽快帮助他们了解基层工作,逐步提高他们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培训。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培训,增强胜任村官岗位的能力,通过与技能型党员干部的交流,增强农村实际工作的能力。
2、搭建交流互助平台,调动工作积极性。一是会议交流。每半年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听取大学生村官生活情况汇报,交流工作经验,部署工作任务,探讨、研究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信息交流。要求大学生村官每月至少上报一篇工作信息,每季上报一篇心得体会,每年上报一篇调研文章。三是活动交流。每年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有益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增进友谊。同时,对他们实施心理安抚、感情关爱,引导他们缓解在农村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焦虑。
3、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促进角色转变。建立“四员”制度,即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担任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农民发家致富的信息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村事务的管理员,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生村官与农户结对联系,发挥自身知识的应用作用,重点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走访调研、深入到户、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在走访活动中让广大群众了解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开展一次宣讲,宣讲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举办一次科普知识,技术辅导讲座,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使其尽快融入到农村工作之中。
4、搭建结对帮带平台,促其快速成长。采取“2+1”的帮带模式。一是根据党政领导蹲点村情况,建立党政领导与大学生村官挂钩培养制度,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工作方法。二是各村指定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以好作风、强能力、苦实干为大学生村官树立行动上的榜样,促进其健康成长。
5、搭建政策激励平台,营造争先创优氛围。一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考评制度,采取平时测评与年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平时考核由所在村负责,对平时表现进行记录,不定期开展述职、评议,其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考核由镇村共同组织完成,先由大学生村官向所在村进行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从德、能、勤、绩、学五个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再由镇村对其进行综合考核鉴定,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评分,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成长档案。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分类培养。在充分考核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位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开展有关才艺展示活动,注重做好培育典型和“推优荐才”工作,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宣传,树立典型,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努力营造争优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进行推荐,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高的平台。
三、组织领导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在手中,落实在工作之中。不仅镇党委要明确专人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培养锻炼工作,各村也要明确专人,协调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中共武坚镇委员会 2010年3月8日
第四篇: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组〔2010〕133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
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
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根据中组部等部委《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我市《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大学生“村官”培养措施。
一、总体目标要求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分级培训、结对帮带、实践锻炼、作风历练等方式,使大学生“村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增进群众感情、掌握工作方法、树立优良作风,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
二、坚定理想信念
2.加强理论武装。每年两次举办大学生“村官”形势报告会,组织大学生“村官”列席或参加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中心组学习会、村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大学生“村官”读书会,较为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3.强化传统教育。利用“5.4”、“7.1”、“11.27”、“12.9”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红岩村、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和革命老区、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专题报告、过组织生活,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大学生“村官”牵头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升精气神。
4.积极培养入党。把大学生“村官”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让他们列席村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内有关活动,加强党的知识教育,增进对党的认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吸收入党,逐步使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占到80%以上。
三、提升能力素质
5.进行岗前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对所有新选派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各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在大学生“村官”上岗前,组织开展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其中,在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村实地见习不少于2天。内容重点是农村改革发展、“三农”政策法规、社情民意、乡风民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三项制度”、农村工作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等。
6.开展适岗培训。大学生“村官”到派驻村所在乡镇(街道)报到后,先在乡镇(街道)机关进行为期1个月的适应性锻炼,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掌握有关工作程序。
7.组织岗位培训。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进行岗位职责、农村工作业务知识、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及现代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委、市民政局、市扶贫办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领头雁”培训、扶贫培训、创业培训、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等,每年调训面不少于20%;各区县(自治县)每年开设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将本地大学生“村官”全部轮训一遍;各乡镇(街道)根据阶段性中心工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村官”网上培训。
四、增进群众感情
8.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把学会做群众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首要任务,把落实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作为大学生“村官”履行工作职责的刚性要求,与村“两委”干部一样,定时定点接待群众,分工包片入户走访,及时办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在此基础上,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一家一户民情档案及数据库。
9.切实做到“三进三同”。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1个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在与农民群众一起生活中增进感情。
10.积极参加“结穷亲”。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结穷亲”活动,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与所在村1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指导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
五、掌握工作方法 11.实行“3+1”传帮带。落实区县(自治县)及部门领导干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负责人与大学生“村官”结帮带制度,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大学生“村官”进入工作角色,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2.在统筹推进“三万计划”中传帮带。把“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结合起来,把帮带所在村大学生“村官”作为“三支”人员、驻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帮带大学生“村官”学做群众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13.新老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帮带。探索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间的交流机制,组织有一定农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与新到岗大学生“村官”结对,通过交流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六、树立优良作风
14.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任务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方式,多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和农村中心工作,促使他们在急难重岗位上经受磨炼。从严考勤考绩,每年初,乡镇(街道)、村“两委”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参加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医保社保等中心工作,处理一起群众纠纷,解决一件群众信访案件,蹲点联系一个社(组),组织开展一次“唱读讲传”活动,年底逐一对照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公务员录用量化考察的依据。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所在区县(自治县)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分论坛。
15.鼓励艰苦创业。结合“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其它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胆创业。市财政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给予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等财政支持;市、区县(自治县)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各区县(自治县)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作基地,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扶持。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和所在村实际,加强项目选择、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指导,并把大学生“村官”这一人才资源与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统筹起来,给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条件。
16.开展创先争优。以“服务农村基层,助推万元增收”为重点,在大学生“村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激励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发展农村、争创一流。
17.加强廉政教育。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每年开展1-2次大学生“村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听取违纪违规人员现身说法、围绕典型案例开展剖析讨论等,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廉政意识,做到干净干事。
七、加强组织领导
18.切实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在党委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编制、财政、农业、公安、民政、司法、人力社保、扶贫、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分工负责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机制,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任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19.落实经费保障。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整合安排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经费纳入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确保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市管党费中拿出不少于100万元、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
20.大胆选拔使用。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引导、推荐参加村级组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选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符合条件的选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是共青团员的,通过推荐、按程序兼任团组织书记,积极推荐优秀女大学生“村官”任村妇代会主任。鼓励大学生“村官”两年服务期满量化考察合格后,以公务员身份继续留在村里工作。把优秀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及时使用,争取5年中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各配备至少1名具有“村官”经历的大学生。
第五篇: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
中共忠县县委组织部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忠委组“2010”23号 核收:
中共忠县县委组织部
转发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织,各人民团体党组织:
现将《关于印发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渝委组“2010”133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共忠县县委组织部
2010年9月13日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组“2010”133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 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
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编办,政府财政局、农委、公安 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扶贫办,共青团、妇联,北部新区党工委组织部:
现将《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重
庆
市
财
政
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 重
庆
市
民
政
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
2010年9月6日重庆市培养大学生“村官”二十条措施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根据中组部等部委《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我市《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大学生‚村官‛培养措施。
一、总体目标要求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分级培训、结对帮带、实践锻炼、作风历练等方式,使大学生‚村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增进群众感情、掌握工作方法、树立优良作风,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
二、坚定理想信念
2.加强理论武装。每年两次举办大学生‚村官‛形势报告会,组织大学生‚村官‛列席或参加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中心组学习会、村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大学生‚村官‛读书会,较为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3.强化传统教育。利用‚5.4‛、‚7.1‛、‚11.27‛、‚12.9‛ 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红岩村、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和革命老区、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专题报告、过组织生活,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大学生‚村官‛牵头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升精气神。
4.积极培养入党。把大学生‚村官‛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让他们列席村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内有关活动,加强党的知识教育,增进对党的认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吸收入党,逐步使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占到80%以上。
三、提升能力素质
5.进行岗前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对所有新选派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各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在大学生‚村官‛上岗前,组织开展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其中,在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村实地见习不少于2天。内容重点是农村改革发展、‚三农‛政策法规、社情民意、乡风民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三项制度‛、农村工作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等。
6.开展适岗培训。大学生‚村官‛到派驻村所在乡镇(街道)报到后,先在乡镇(街道)机关进行为期1个月的适应性锻炼,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掌握有关工作程序。7.组织岗位培训。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进行岗位职责、农村工作业务知识、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及现代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委、市民政局、市扶贫办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领头雁‛培训、扶贫培训、创业培训、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等,每年调训面不少于20%;各区县(自治县)每年开设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将本地大学生‚村官‛全部轮训一遍;各乡镇(街道)根据阶段性中心工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村官‛网上培训。
四、增进群众感情
8.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把学会做群众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首要任务,把落实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作为大学生‚村官‛履行工作职责的刚性要求,与村‚两委‛干部一样,定时定点接待群众,分工包片入户走访,及时办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在此基础上,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一家一户民情档案及数据库。
9.切实做到“三进三同”。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1个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在与农民群众一起生活中增进感情。10.积极参加“结穷亲”。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结穷亲‛活动,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与所在村1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指导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
五、掌握工作方法
11.实行“3+1”传帮带。落实区县(自治县)及部门领导干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负责人与大学生‚村官‛结帮带制度,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大学生‚村官‛进入工作角色,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2.在统筹推进“三万计划”中传帮带。把‚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结合起来,把帮带所在村大学生‚村官‛作为‚三支‛人员、驻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帮带大学生‚村官‛学做群众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13.新老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帮带。探索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间的交流机制,组织有一定农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与新到岗大学生‚村官‛结对,通过交流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六、树立优良作风
14.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任务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方式,多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和农村中心工作,促使他们在急难重岗位上经受磨炼。从严考勤 考绩,每年初,乡镇(街道)、村‚两委‛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参加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医保社保等中心工作,处理一起群众纠纷,解决一件群众信访案件,蹲点联系一个社(组),组织开展一次‚唱读讲传‛活动,年底逐一对照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公务员录用量化考察的依据。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所在区县(自治县)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分论坛。
15.鼓励艰苦创业。结合‚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其它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胆创业。市财政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给予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等财政支持;市、区县(自治县)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各区县(自治县)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作基地,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扶持。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和所在村实际,加强项目选择、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指导,并把大学生‚村官‛这一人才资源与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统筹起来,给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条件。
16.开展创先争优。以‚服务农村基层,助推万元增收‛为 重点,在大学生‚村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激励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发展农村、争创一流。
17.加强廉政教育。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每年开展1-2次大学生‚村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听取违纪违规人员现身说法、围绕典型案例开展剖析讨论等,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廉政意识,做到干净干事。
七、加强组织领导
18.切实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在党委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编制、财政、农业、公安、民政、司法、人力社保、扶贫、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分工负责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机制,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任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19.落实经费保障。市、区县(自治县)财政整合安排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经费纳入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确保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市管党费中拿出不少于100万元、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
20.大胆选拔使用。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引导、推荐参 加村级组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选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符合条件的选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是共青团员的,通过推荐、按程序兼任团组织书记,积极推荐优秀女大学生‚村官‛任村妇代会主任。鼓励大学生‚村官‛两年服务期满量化考察合格后,以公务员身份继续留在村里工作。把优秀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及时使用,争取5年中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各配备至少1名具有‚村官‛经历的大学生。
主题词:大学生村官 培养措施 通知
中共忠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0年9月13日印发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