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城区茶叶企业监管工作思路
雨城区茶叶企业监管工作思路
雅安市雨城区境内海拔800~1200米之间,气候温和,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酸性土壤,森林覆盖率达54.8%,空气质量为国家Ⅰ级,水源质量国家Ⅱ级,种植茶树、加工茶叶得天独厚。雨城区茶叶产品有两大类,即“边销茶”和“内销细茶”。近年来,雨城区积极倡导绿色食品,大力发展优良茶园。目前,全区茶园已达到6200公顷,茶叶总产量1.3万吨。其中,名茶110吨、优质茶1000吨、绿茶2890吨,边销茶9000吨。全区有4个茶叶种植和加工重点乡镇,茶叶生产企业及小作坊52家,其中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仅18家,34家属无证无照作坊式加工企业。茶叶的生产加工是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抓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茶叶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生态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更是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区茶叶生产的现状是取证企业的产量只占50%,还有一半的产量是未取证企业生产出的半成品供给取证企业再加工后生产出来来的。针对我区茶叶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多、小、散、差”的状况和茶叶生产小作坊在目前不可能彻底关闭的客观实际,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强化服务、促进发展”的理念,按照“既要监管到位,又要保障雨城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我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工作。以下是我个人对我区茶叶企业监管的几点粗浅想法:
一、深入普查,摸清家底
继续深入开展我区茶叶生产企业的普查工作,只有摸清了底数,工作才能有方向,有重点。通过对近几年我区茶叶企业的监管情况分析,全区的茶叶生产企业均为私营企业,80%以上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个体加工户。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证照不齐全,设备落后,工艺简陋,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不具备产品质量、计量、标准体系。在普查时发现,不少企业没有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以量取胜、以廉取胜、管理水平不高、法制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全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茶叶的质量安全监督意识
尽管实行QS认证,将有助于消费者辨别茶叶质量,有助于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质量控制。但目前大多消费者还是对新规不是很清楚,购买茶叶更多的是看产地和品牌,不留意QS标志;另一方面,生产厂家中还有50%的小企业,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保持“沉默”观望状况。所以,当前还必需要通过媒体,广为宣传QS认证相关知识。让百姓了解QS的意义,强化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抵制无QS认证产品,以提高茶叶企业主质量意识,进而促进生产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通过QS认证。
三、抓好培训,督促指导企业申请QS认证,并给予必要扶持
QS认证是茶叶向着安全和健康化的趋势发展,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值潜力的重大举措。但是我区茶叶主要还是农户散户自产自销,以手工小作坊操作为主,现有的生产条件根本无法达到认证的门槛。对此,要继续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让企业主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督促企业严格自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条件成熟可以把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28类食品的生产企业现场审查通则及细则汇编成册,发到有关企业手中;对有一定申证条件和能力的生产企业再集中组织一次申证知识宣贯和培训。协调茶叶产销集中的乡政府组织种植人员和加工人员集中学习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教育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人员、检验、包装及标识、贮运、质量管理等方面要符合有关要求和规定,企业(或小作坊)必须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用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标识、冒用食品标志,不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同时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因地制宜推广“连锁专营店+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实行联合,争取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外资多建茶叶基地和加工企业,收编本区域分散的茶叶加工户为下属加工点,明确加工点的职责规范,指导茶叶加工点按标准生产、加工,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后,再包装出厂,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实现茶农、加工户、龙头企业的利益三赢。并在当地媒体给予宣传指导,既引导消费又鼓励茶企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严格准入,“硬”条件规范企业商家
加强对茶叶企业、销售和市场的主体监管。在企业主体方面,凡进入我区市场(商场、超市)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其产品包装上必须印(贴)有QS标志;对销售主体,协调工商部门要求凡在我区从事茶叶销售的经营者必须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必须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志。茶叶经销者首次购入茶叶时,都应当按茶叶品种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茶叶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之后应当每半年索验一次检验报告,否则不得销售。从事茶叶批发销售业务的企业还必须建立销售台账,对每一批茶叶的品名、规格、数量、流向、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都必须如实记录,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对于少数未取证企业在公路边悬挂醒目招牌的问题,可协调工商部门和企业所在乡政府联合进行专项清理整治。
五、严格按照“三定四图”、“三员四定”、“两书一报告”的要求,对辖区内达不到取证条件的茶叶加工小作坊实行动态监管。
1、确定监管对象,实行目录管理。按照食品小作坊的界定原则对辖区内的茶叶小作坊进行全面清查,修改、补充和完善监管目录。对证照齐全、满足基本要求的茶叶加工小作坊登记造册,纳入食品小作坊监管;对证、照不全(包括经营范围不符)、证照全无及证照齐全但不满足基本要求的小作坊,如确有意愿改善生产加工条件,服从监管继续生产经营的,要明确整改期限,积极采取帮扶措施,督促其尽快申领相关证照,达到要求后登记造册纳入食品小作坊监管;否则必须登记造册,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并报当地政府作停产处理或取缔。
2、自律与监管相结合,实行承诺制度。对符合监管要求的茶叶加工小作坊应进行开业培训和定期教育培训,在小作坊业主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督促小作坊同地方政府签定质量安全承诺书,向社会作出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开承诺,承诺的基本内容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质量管理,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产品仅进行简易包装并限区域销售,接受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产品质量负第一责任。承诺书应公开张贴,接受相关部门、社会和群众监督。在实施承诺中应指导食品小作坊采用或建立生产食品的产品标准,帮助完善生产工序流程,建立健全进货验收、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验证制度。
3、按照“定人、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的要求,开展定期巡查、回访和监督抽查,加强动态监管。根据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的现状,成立监管员队伍,并严格按“四定”要求,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所有小作坊都有相应的监管员实施监管。由监管人员负责宣传、巡查、记录、现场处臵、报告、回访或参与许可证年审,以及收集掌
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开歇业情况,并建立企业档案等;建立质监协管员队伍,负责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宣传、日常巡查、违法协查、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开业歇业、日常变化情况的报告和协助监管员做好相关工作;村委会和主要生产加工企业设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员,负责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宣传,及时向监管员和协管员报告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变化情况、企业的开业歇业情况,协助监管员、协管员做好相关工作,企业信息员负责报告企业的生产和标准工艺变更、企业的开业歇业、行业动向以及产品的出厂检验、把关等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应按规定督促整改,做好相关工作。对严重质量问题要责令小作坊停产整改,并召回问题产品;拒不整改和屡次整改均不符合要求的,应报请当地政府取缔,并从监管目录中除名;对故意生产假冒伪劣的应移送相关部门吊销证照,并报请地方政府取缔。
4、有效追踪溯源,实行台帐监管制度。指导督促茶叶加工小作坊建立并实施原、辅料(含加工助剂和添加剂)购货验收制度及原辅料进货台帐、产品销售台帐和添加剂使用台帐,并监督严格执行。对小作坊实施产品标准和添加剂使用审查备案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小作坊采用或建立产品标准,做到一品一标,指导小作坊按标准使用添加剂,并在我局进行备案,备案应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的标准和添加剂使用方案一律不得备案,应要求业主进行整改,整改不达要求一律不得进行生产。小作坊建立的所有台帐应依法保存两年,保证能有效追踪溯源并实现问题产品召回。根据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的现状,成立监管员队伍,并按“定人、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的要求,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区域都有相应的监管员实施监管。由监管人员负责宣传、巡查、记录、现场处臵、报告、回访或参与许可证年审,以及收集掌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开歇业情况,并建立企业档案等;建立质监协管员队伍,负责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宣传、日常巡查、违法协查、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开业歇业、日常变化情况的报告和协助监管员做好相关工作;村委会和主要生产加工企业设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员,负责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宣传,及时向监管员和协管员报告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变化情况、企业的开业歇业情况,协助监管员、协管员做好相关工作,企业信息员负责报告企业的生产和标准工艺变更、企业的开业歇业、行业动向以及产品的出厂检验、把关等信息。
六、积极动员鼓励我区茶叶生产企业进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逐步实现我区茶产业的全面电子监管。
长期以来,我区茶叶市场中的产品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是难以区别茶叶的好坏,我们不能把每个消费者都变成火眼金睛的高级专家,更不要说消费者追本穷源验明产品渠道,消费者处于难以有效辨认优劣真假的窘境。而大量低价冲击市场的非正规生产茶叶,不但损毁着茶产业的整体信誉,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对于规范合法的企业,对于众多的消费者,甚至对于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害。这些,都是因为产品在质量缺少监管规范,存在辨别障碍,给众多国内消费者带来了风险购买,这也直接导致我区整个茶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从整体上看,不良的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和正规茶企业受害的程度也在加深。电子监管码的运用,有效克服了茶叶包装复杂的困难以及消费者有散称散售购买习惯的困难,做到了预包装产品每件一码,散称散售茶叶一箱一码,并且同时严格控制进货和销售台帐管理。使消费者,尤其是大量对茶叶不是十分懂行的消费者有了最简洁方便的识别方法。
1、什么是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
监管网(即国家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是国家专门针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而建立的网,是政府部门搭建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建成的全国性无缝覆盖网络系统,能将多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做到资源共享,是实现产品追溯和召回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手段。监管网具有可容纳百万家企业、50万亿件产品、每天40亿次查询的超大规模数据库作支撑,上万坐席的呼叫中心提供服务,实现了世界首创的全环节对产品“一件一码”的管理。
通过质检、工商、商务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对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全程闭环管理,实现了制造信息、流向信息、销售信息的实时动态监管,为政府部门提供质量监管与行政执法的信息服务。协助政府建立从源头、销售、流通直到售后的
质量监管电子档案,对索证索票、检查、验收提供了快速真实的信息依据,对国家要求的快速追溯和召回提供了信息技术保证。
2、电子监管有哪些好处
(1)有效的替代了普通防伪标:
以前,公司也发现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为此公司在公司产品上加贴防伪标,也进行了查处,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因为单纯企业制作的防伪标,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不高。再说,企业自已可以做的防伪标,假冒企业同样可以做。况且,一般消费者进行查询时,是需要查询费用的。这就造成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进行查货验证。结果是往往防伪标是做了,可跟普通的商品没什么区别,不能真正起到防伪的作用。
(2)有效的防止了假冒产品和窜货现象
加入监管网后,从产品进刚刚入库房到销售,每件商品都有一个唯一的、不易造假的监管码。监管网可以依据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根据商品的监管码,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和执法部门。从而将企业、消费者、执法机关、网络连成一个有效的整体。使企业能够快捷的发现涉假集中的地域及售假环节,同时可通过监管网系统与质检等执法部门的信息接口,向执法部门发起举报,从而使公司形成一个寻假、辩假、打假的闭环体系,从而有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3)有效解决商品进销存数据的实时监控
从商品进入库房起,公司会利用监管网激活一批监管码,为每件商品赋予各不相同的码,这些码会在网上赋予一些产品的信息,如商品名称、单价、来源、数量、到货日期等。入库时,利用扫描枪进行扫描。出库时,只需对每件商品进行逐一扫描出库。商品到了各个直营店后,各直营店可以用扫描枪对商品进行扫描入库。在商品销售时,同样只需对商品进
行扫描,就可有效、及时、准确地解决商品的进、销、存问题,大大提高了商品盘点的准确性。有效解决了公司过去手工做帐,做帐不及时、出错率高、统计工作量大等问题。
(4)有效的解决了产品追溯问题
因为商品在进入公司时,就有一个独立的码,在扫描出库时,公司电脑已准确记录某一商品的去向。依据此码,可以有效解决产品的窜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只要消费者给公司总部反映,在哪里买的什么商品,以什么价格买,公司就可依据消费者提供的监管码,迅速查出此商品是否来源于公司统一配送的商品,是否存变价销售等信息,从而对各直营店进行有效监控和监管。一旦各直营店存在窜货、变价、售假等情况,公司总部可以依据监管码进行查处,从而对各直营店进行有力的监管。入网后,公司可以有效将客户档案和监管码结合。一方面,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依据码上的查询网站和电话进行投诉和举报,企业也可以依据此码查出问题商品的去向,并及时通知相关客户,进行有效的追溯和召回,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商品追溯体制。加入监管网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使我们感觉到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对自身的各种统计数据掌握的更加具体、全面;能够有效建立起产品的追溯和查询体系;对直营店的监管更加有效;有力提高了企业的打假能力。
3. 如何使用电子监管码
监管码是为每件产品都戴上一个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在电子监管网的推进实施过程中,质检总局对许多入网企业的赋码实际成本开展了细致调研。结果表明,赋码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成本的不同,分别有3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在产品上贴标,该方式的赋码成本实际不超过0.02元。第二种是将监管码直接喷印在产品的纸质标签上,该方式的赋码成本,根据柯达、惠普等专业印刷机构核算理论成本不超过0.001元,综合人工成本、折旧及损耗等成本后为0.001元至0.002元。第三种是将监管码直接印刷在产品的塑料包装上,此种方式的赋码核算成本不超过0.005元。
总之,只要从源头抓起,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加强全程监督管理,就能让百姓饮用安全、健康的放心茶,保证我区茶产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第二篇:监管科工作思路(本站推荐)
2010年,监管科按照国家局四个统一,省局立足跳出的工作理念,以及和局关于在全局开展业务学习年的工作要求,结合工商监管工作的新情况,总体思路是;以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机制为锲机,理顺体制,分散风险,提高监管水平;改进年检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新形象;.加强横向合作,拓宽信息渠道,增强对黑网吧的查处力度.以专项整顿为抓手,提高工商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创新监管方式,探讨企业监管新路,拓展监管领域.
具体做法是;
1,以取缔无照经营为锲机,理顺体制,分散风险,提高监管水平.抓紧与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争取尽快出台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机制的通知,机制的出台,将把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将过去多头负责,而又推委扯皮,有责任工商负责的局面改变为,有行政许可的行业部门牵头查处本行业的无照经营行为,其他部门配合,工商部门只负责依法查处,取缔无须取得许可证或已领取许可证而未依法领取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理顺了工作体制,同时分散无照经营的风险,降低工商执法风险.此外,机制中对供水,供电等部门,对行政许可部门要求对无照经营单位停水,停电等协助执行有了具体规定,丰富了执法的手段,加大了执法的力度.2,改进年检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新形象.针对今年大量企业下放分局年检的新情况,在年检工作中,要改进年检方式,主要采取大中企业上门服务,一般企业预约服务.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上下工夫.切实树立工商服务企业的好形象.对超期年检企业进行及时处理,不留隐患.3,加强横向合作,拓宽信息渠道,增强对黑网吧的查处力度.一是与文化,公安,移动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形成对黑网吧打击的强大氛围.二是拓宽对黑网吧信息的渠道,利用12315信息网络,将无照经营,黑网吧的社会举报纳入315信息网络,三是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建立每月汇报制度,督促各分局把黑网吧查处变成日常巡查的组成部分.4,以专项整顿为抓手,提高工商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按照形势的发展,适时开展专项整顿,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处理省局,市政府安排的各项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这个抓手,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5,创新监管方式,探讨企业监管新路,拓展监管领域.企业监管职责范围,从省局到各地市局都没有统一模式.为此,今年要在干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企业监管的新路,围饶企业个体登记事项,把对企业的日常监管抓起来,通过日常巡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达到弥补停止收费后监管工作出现的盲区.
第三篇: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全区(含大榭开发区)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家(含根据国家局要求从药品生产企业划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领域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宁波天润药业有限公司,但因其药品生产许可证、GMp和批准文号都未到到期根据国家局规定未能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事宜,故未确定其产品分类),其中I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家,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家,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有产品注册证64个,其中III类产品15个,II类产品46个,I类产品3个;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6家,其中高风险的III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7家(含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企业18家),II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9家。
2007年,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北仑的实际,充分发挥北仑的优势,抓住重点,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医疗器械和药品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保证了区域百姓的用械安全。
一、规范审批,严格把好准入关。
受市局委托办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办、变更等的现场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坚持达不到开办验收标准的坚决不放行,关键条件在实际中得不到落实的坚决不放行。2007年,我局配合省市局进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前体系考核(雪龙眼镜)1家,限期整改后通过考核,产品注册证到期系统检查(甬大纺织)1家,生产许可证到期系统检查(恒达敷料)1家;宁波艾克伦在今年5月获得III类产品人工晶体的产品注册证并正式投产和销售,为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我局在该公司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前及时进行了无菌和热原的抽样检验,结果符合规定;配合市局进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办验收1家。据统计,全区全年区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家;驳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开办验收2家。(一家隐形眼镜店,一家骨科材料经营企业)
二、加强培训,积极引导企业进行GMp改造。
积极组织本局工作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市局药监部门组织的内审员培训。加强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与沟通,提高企业质量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自律意识。宁波亚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检查发现要求整改的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对公司的空调、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同时对体外诊断试剂车间也进行了重新布局,并按GMp要求对洁净车间进行了改建。
根据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我局在前几年基础上,继续做好监管相对人档案的建立及监管记录等资料的完善工作。
三、加大力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管。
按照年初市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订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企业日常工作联系单制度,随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人员变更情况等。全年共检查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家次,其中系统检查6家次,日常检查7家次;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单位4家次。
及时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组成人员,同时对各不良反应监测点(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测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今年市局首次量化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任务,要求我区域内的开发区中心医院和宗瑞医院各上报5例。接到任务后,我局多次与医院领导、设备科科长进行联系和沟通,截止目前已收到并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例。
四、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本根据国家、省、市局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核查清理及氧气吸入器的专项检查工作。共计核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7个,包装说明书47个品种,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与产品注册证或产品标准不完全一致)进行汇总上报。根据省市局要求对一新报的III类产品进行注册核查,结果发现其某原辅材料来源存在疑问,经过厂方确认后将该情况如实进行了上报。开展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检查,发现并查处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2起。
组织开展了区域内隐形眼镜及护理液无证经营行为的专项打击和曝光,立案2起,目前该二起案件已走完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全部手续,因二当事人拒罚,该二起行政处罚案件将移交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开展了免费体验类、部分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户和部分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出具了检查情况表并提出了对应的整改意见。
开展了无证经营的免费体验类医疗器械的专项摸底与整治。根据群众举报以及平时收到一些广告传单,我局对区域内一些无证的免费体验点进行了摸底暗访。除查实一处体验点确有无证经营的证据被立案查处外,其余几处经多次跟踪调查均因无确凿证据证明其有销售行为而无法终止其免费体验的行为。
五、纳入农村“两网一规范”,加强使用器械管理。
把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纳入农村“两网一规范”建设内容,以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管。一是完善了政府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医疗器械的监管网络。二是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配送工程,实现医疗器械采购渠道清晰可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5家药品质量管理、服务相对较好的药品批发企业和2家街道卫生院为药品主导供应商,每个街道(乡镇)可最多选3家作为本街道(乡镇)的药品医疗器械主导供应商,从源头控制药品质量。三是发挥了农村协管员在医疗器械监管中的作用,制定协管员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组织协管员进行农村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检查。查处个体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案1件,保证了老百姓的用械安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按要求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指标性的任务,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作为药械科这样一个兼备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职能的科室而言,我们感觉这二块工作在侧重面上明显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人手过于紧张之外,在主观上也不能否认有在工作存在救场的现象,疲于应付;二是开办验收标准实用性不强,隐形眼镜经营准入条件过高,无证经营现象较难在短时间内得以遏制;钻法律空子,免费体验、销售医疗器械的行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三是对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
2008年,我们将继续以“准入把关更严格、信息渠道更畅通、应急反应更迅速、监督检查更有效、诚信建设更深入”为目标,大力实施放心工程,切实加强日常监管。
1、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思路与方法,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引入“内部质量管理层级责任制”,强化企业规范化操作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2、加大监管的深度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对重点企业、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管,要严格执行突击检查制度。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有重点地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口腔义齿和免费体验类医疗器械等专项检查。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对性保健品店、超市、便利店等可能出现无证经营医疗器械场所的检查力度,加大对以“免费使用”为幌子实为无证销售家用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角膜接触镜市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我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以植入人体的人工晶体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及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为重点,依据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对企业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3、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品的进货渠道、产品证照、库存保养、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严厉打击租(借)许可证、注册证的违法行为,坚决纠正医疗器械的进货渠道混乱和购销纪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
4、认真贯彻《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药械质量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农村药械“两网一规范”建设,巩固农村“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开展农村规范药房检查,检查覆盖率150%以上;继续推进农村药械配送工程和主导供应商工作,从源头控制农村药品质量;充分发挥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农村药械监管中的作用,确保农村药械质量。加大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大医疗机构药械购进验收、保管养护等与质量密切相关环节的检查,检查覆盖率200%,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以进货渠道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管,一年二次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及时纠正违法医疗器械广告。
5、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药械网上监管系统,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实现经营企业和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和综合门诊部全部与我局联网,实行网上监管,提高监管效率。要推进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医疗器械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诚信承诺,承诺所有原辅料均从合法渠道购进,原辅料检验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切实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的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
第四篇:2012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思路
2012年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思路
2012年,是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市、县(市、区)二级全面履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的第一年,面临着自身队伍建设和监管任务平稳接手的繁重任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作为一项全新的职能,全市监管工作将按照局党委提出的“尽快适应,进入角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保新职能尽快履行到位为目标,围绕“基础工作做到位,日常监管定好位,专项整治抓到位,行政许可履好职,服务工作尽心做”的工作重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队伍培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努力构建我市保化产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新机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一、基础工作做到位。
1.摸清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围绕“依法监管保平安,科学监管促发展”确定调研课题,基本摸清全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持证情况、品种数量、经营形势等),建立起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动态的电子化监管档案。
2.初步摸清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要积极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联系,摸清目前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现状,特别是市级经销商、经营模式等情况。
3.逐步了解掌握我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使用环节情况。要结合2011年底市区保健食品化妆品评价性抽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各部门历年来监督抽检的情况,并进一
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检,全面了解我市保健食品化妆品产品整体质量状况。
4.加强全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队伍建设。不断努力,促使各县(市、区)落实保化监管专职人员,并在机构改革到位后,对承担保化产品监管人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仅学习保健食品化妆品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更要深入相对比较规范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交流学习,组织监管人员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经验。
二、日常监管定好位。
1.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要重点监管。要改变检查重资料、轻现场的做法,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检查企业的持证情况、原料管理、生产过程、人员管理、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以及产品备案等情况,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自觉把好质量安全生产关。要重点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监督管理。检查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有无与原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责任;采购合同中有无包括原料质量控制要求和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质量责任方面的内容;有无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审查,并建立审查档案,做好审查记录;有无建立健全检验制度,强化原料进厂检验,并将检验报告留档备查;有无建立健全原料采购档案,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使用原料来源可追溯;委托生产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有没有签订合同,有无明确被委托方对生产使用的原料严格把关,并承担相应责任。
2.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监测要常态监管。要总结几年来我市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工作情况,探索建立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制度,包括证据保存、违法行为处理等制度,形成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常态化、程序化。
3.继续开展保化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要对地产品和外地产品分别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特别是辅助降血糖类、调节血压类、调节血脂类等保健食品添加药物情况、育发、染发、祛斑类化妆品添加药物和重金属超标准情况的监测。
4.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要逐步监管。针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量大面广,且目前尚无行政许可要求、本底资料掌握较难的现状,要学习杭州等地监管经验,以产品抽检为主要手段,以处理举报投诉为主要内容开展监管。并尝试以药店、专卖店、总经销店、规模型美容美发店为主要对象、以讲座式促销的产品、广告产品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为主要产品,探索开展日常性监管。
三、专项整治抓到位。
1.认真完成上下联动的专项整治。按照国家局、省局部署的任务,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声称具有功能的、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安全隐患较高产品、产品原料、委托加工行为检查,尤其要加强价格昂贵、产品有限、动植物提取物、标示进口原料、缺乏特征性指控指标等保健食品生产原料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及不按标准规范、未经许可生产保健食品化妆
品行为。要加大督查、督导工作力度,推进各项专项检查工作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2.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针对春节、五一、十一等传统节日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特别是存在夸大宣传等产品;要针对“三八”、“六一”等节日,开展特殊人群使用的化妆品专项检查。
四、行政许可履好职。
1.落实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制度。要按照省局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市级受理点相关工作,认真受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资料,按照《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按程序、按时序严格组织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现场审核工作。要认真组织人员开展保健食品新注册产品试制样品生产现场核查。
2.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待《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按照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保健食品的清理和换证相关工作;建立全面准确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数据库,形成包括配方、工艺、质量标准、说明书等内容的品种档案,为实施科学、动态监管提供可靠依据。
3.落实化妆品许可管理制度。要按照省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市级受理点相关工作,按照《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要求,做好化妆品生产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现场审核,规范我市化妆品生产企业
卫生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复核审查等工作。做好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生产企业现场审核和产品抽样等工作。
五、服务工作尽心做。
1.热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前,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各行业试图进入保化产业的越来越多,要深刻理解掌握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准入条件、产品批准程序及要求,热心解答企业各种咨询,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使各新建企业能够高标准、严要求的进入保化产业,为我市保化产业带来新的生机。
2.开展保化知识宣传工作。结合《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做好条例的宣贯、报道、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购买、使用等知识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的消费。
3.组织保健生产经营者培训工作。要从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办法,适时举办有关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参加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并组织生产行为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深入到管理相对规范的生产企业车间,学习规范管理行为,从整体上提升全市保化生产企业水平,提高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要开展全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水平。
第五篇:企业工作思路
1.在置换240台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优化线路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营运收入实现1.96亿元;ic卡持有量达到47万张;
2.实现总营运行驶里程5700万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不发生恶性投诉及曝光事件,车辆整洁合格率和车厢服务合格率达到97%以上,3.在不考虑油补及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主营亏损额控制在2900万元以内,总公司亏损额控制在300万元以内;
4.加大《实施意见》落实力度,通过政府的支持,运用科技手段营造良好的乘车、行车环境;
5.杜绝重大责任及群伤事故,安全事故率与损失必须低于XX年,安全事故费用较XX年下浮20%;
6.提高职工收入,员工人均收入增长5-6%,努力提高员工生活水平,改善员工工作条件;
7.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株浏公交基地的顺利动工;
8.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手段,适时调整经营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9.年内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创模工作任务;
10.争创全市双文明单位。
具体措施
1.提高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强化基础管理,促进公司各项管理绩效的全面提升。XX年,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流程,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狠抓落实和实效。
2.以“三年电动化”和“大交通”为契机,全面推进公交提质提速。XX年,我司将置换240台电动空调公交车,随着武广客运站的运营、五桥的通行以及神农城的建设、云龙新区的发展等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我司营运格局面临一系列调整。把握机遇,顺势发展,优化线网,切实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转思路,调结构,在调整中打开公交新局面。公交公益化已成大势所趋,公司在管理上将打破以“资产经营”为目标的考核方式为“经营绩效”为目标的考核机制。主营业务由经营型逐步过渡为公益服务型,由过去的资产利润目标转换为经营控亏目标;三产、辅营单位要依托但不依赖主营,面向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逐步成为公司的主要经济效益支柱。物资中心对内保障供应,提供优质服务,对外面向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经营效益;广告业务进一步夯实品牌,实现媒体经营规模的横向扩张和发展高端广告制作业的纵向发展;物业公司要调整经营思路,早日进入市场,使物业管理走上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整合gps调度中心,赋予其其他营运服务的职能,使其同时实现运营监控中心、应急处理中心、服务投诉处理中心、营运数据分析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的功能;加强erp项目的统一协调工作力度,推进erp项目尽快运行。让这些高科技、高节能、高智能的硬件设施和智能化管理手段给我们带来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营运效率和管理效率的迅速提升。
5.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并争取更多公交优先政策。三年电动化把株洲公交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种新形势下,公交的发展重任除了我们自身挖潜创效求发展外,需要我们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去宣传和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引导、呼吁政府建立成本规制基础上的财政补贴机制。
6.继续强化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完善安全责任追究制,切实降低事故发案率和事故损失。继续从安全宣传、安全监控、安全教育、隐患排查等方面着手,运用gps系统、监视系统等智能设备,全面提升管理手段,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安全管理队伍成员的素质,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追究制,降低事故发案率和事故损失。
7.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并确保员工收入的逐步增长。XX年,公司的经营压力大,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确保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大好时机,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投入新一轮的改革和创业之中,努力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力创公交优秀,促进公交优先,迎接株洲公交电动化、智能化、公益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