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财政职能_做足支持政协工作
发挥财政职能 做足政协工作
xx区财政局
近年来,xx区财政局结合自身实际,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为重点,自觉接受政协监督,积极搞好政协服务,对政协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和工作支持到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形成高度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区财政局始终把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一致认为支持政协工作就是保障财政发展。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全球经济危机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增收举步维艰;由于保民生、促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捉襟见肘;由于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且更多的是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财政工作遭遇不少阻力。在这一大形势下,我们坚持讲大局,识大体,没有消极懈怠思想,而是积极参与到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依靠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区政协的强有力督促支持,千方百计使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使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使财政资金监管得到切实加强,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财政事业之所以能克难奋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意识的增强,得益于政协强有力的监督。所以,这几年是我区财政工作发展最好的几年,也是广大财政干部重视支持政协工作氛围最浓的几年。
二、强化措施,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能作用发挥 在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能上,我们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努力把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与促进财政工作发展结合起来。
一是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每年政协全会期间,我局将当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年度预算草案向大会报告,会议分组讨论中,都安排人参会,听取委员意见,与委员面对面交流。会后,认真研究吸收委员意见,进一步加以完善。此外,在编制重要规划、拟定重要政策、实施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改革等方面,主动征求、积极吸收采纳政协组织和委员意见建议,力求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意愿。另外,我局高度重视和主动配合政协组织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参加区财政局组织的重大活动,今年在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和“企业评机关”活动中,我们就主动邀请了数名政协委员为评议监督员,对活动进行全程评议监督,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真诚接受、扎实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积极支持委员参政议政。区财政系统有多名政协委员,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就有两名,他们热心政协工作,积极支持、联系政协工作,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这些委员们为一方面为全区政协工作献言献策,另一方面更加密切了区财政局与区政协的联系沟通,为区政协及领导更直接全面的了解财政工作,理解和支持财政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对于这些政协委员,区财政局通过组织学习、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工作情况,积极为委员们在思想、生活和工作上排忧解难,确保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更有活力的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财政工作开展出力发声。
三是认真办理政协提案。政协提案涉及到财政部门的,大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全区经济发展大局的事项。区财政局一贯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坚持以提案办理是否落实、提案委员是否满意为标准,做到了“四不”:即勇于负责,承办提案不推诿;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不拖沓;制订措施,办理提案不落空;严格程序,提案委员不满意不结案,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近年来,对每年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的政协委员提案,均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五年来,我局共承办政协委员提案?件,提案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落实率在75%以上,财政局机关连续?年获得全区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办理实践中探索出“两段式”办理、“滚动式”落实的新方式,将提案分为书面答复和推进落实两个阶段进行办理,形成一般建议提案抓好落实、重点建议提案跟踪推进、难点建议提案现场办公的办理工作新机制。为增强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实行“三定、四有、五制”,“三定”即定重点、定方案、定时间;“四有”即有领导、有专班、有考评、有奖惩;“五制”即办理责任制、现场督办制、办结回访制、考核评议制、落实回复制,确保了办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在具体办理过程,做到了“六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使办理工作思想到位、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分析研究,在努力把握并提出解决提案所涉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加强联系沟通,变“被动办理”为“主动服务”,克服“文来文往”一般化的办理模式,形成了“人来人往”的和谐局面;加强办文管理,把好经办人员拟稿、科室负责人审稿、办公室的文字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和局长签发等“五关”,抓好满意率、复文规范、跟踪落实等“三个环节”,提高答复工作质量;加强督办协调,形成并完善了交办制度、审核制度、总结制度、评比制度等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办理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工作,注重提升实效性。在具体办理过程中不图形式,不做虚功,不满足于书面答复,而是通过“三个转化”,即:把办理过程转化为理清思路、推动财政工作的过程,转化为凝聚人心、为民办实事的过程,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创新的过程,有效解决了一批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热点问题。
三、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做好政协经费保障工作近年来,区财政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保障政协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政协履行职能所需经费,作为财政的重要职能,认真落实,全力保障。近三年来,区财政安排区政协的各项经费年均增15%,保证了区政协各项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及时了解区政协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征求意见,对区政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在预算安排上确保正常运转。重点保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的支出项目,保障了政协三项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结合政协工作实际,确保专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安排委员专项经费。按照每年政协委员人数,安排委员活动专项经费,保证委员活动的开展。二是对专项业务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如政协常委会议、文史资料工作、政协提案办理等。三是在经费保障上做到特事特办,保证运转。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知识分子以及民族宗教团体,召开各界人士茶话会等,都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拨付资金,服务政协工作。
几年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充分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自觉接受政协委员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区十一五规划(草案)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资金投向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分切合我区实际。下面我结合财政近几年对民营经济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全区民营经济总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区级税收情况如下:
实现的区级税收(万元)
占全部区级税收的比重
200
4××××*
××*
200
5××*
××*
增减
××
××
从全区重点的民营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步入生产经营的活跃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
企业名称
2005年区级税收
2004年区级税收
增减
××*责任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街道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另外众多素质不高的失地农民的纷纷涌入也使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区民营经济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例如目前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有建筑公司,但没有一个企业具有一级资质,从企业规模、资质等级等方面均无法与外地的建筑公司相比。因此,虽然我区目前开工项目众多,投资额极大,但由于受门槛限制,区内的民营建筑公司都不能参与承建。
四是企业扶持政策分散,形不成合力。近几年我区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高技术专项等,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位列全市前列,但由于政策资金涉及面广且散,造成扶持重点不突出、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难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完善政策配套,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放宽政策,即对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减少办事程序。其次,要充实完善扶持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和明令禁止的,要允许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竞争。另外尽快出台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的配套措施,从政策上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有重点地选取几个企业从政策、资金、用地、人才、法律、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每年从生物制药、农业、机械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中分别扶持1-2户企业重点企业,争取在5年内新打造出3-5个新的民营品牌企业。
(三)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高技术产业化等各项财政资金有效地捆绑利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中,对××、××制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重点民营经济企业进行重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
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使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营企业中,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五)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新、自主创业
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对于上级和我区新出台的支持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宣传引导
第三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支持政协工作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积极支持政协工作
近年来,财政局结合自身实际,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自觉接受政协监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形成高度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县财政局始终把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一致认为支持政协工作就是保障财政发展。近几年,我们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县政协的强有力督促支持,千方百计使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使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使财政资金监管得到切实加强,使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财政事业之所以能克难奋进,其中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意识的增强,得益于政协强有力的监督。所以,这几年是我工作发展最好的几年,也是广大财政干部重视支持政协工作氛围最浓的几年。
二、强化措施,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能作用发挥
在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责上,我们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努力把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与促进财政工作发展结合起来。
一是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每年政协会议期间,我们都向
会议提交当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预算草案,在会议分组讨沦中,我们能够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作为推动财政工作的手段,进行整理吸收。此外,我们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参与、监督编制重要规划、实施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改革及开展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活动,积极征求、吸收采纳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力求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意愿。另外,我局高度重视和主动配合政协组织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在县政协组织的县域经济研讨会上我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二是积极支持委员参政议政。我局有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是县政协委员,由于得到整个班子的支持,他能够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使他能够一方面为政协工作献言献策,另一方面更加密切了县财政部门与县政协的联系沟通,为县政协及领导直接全面的了解财政工作,理解和支持财政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能更加积极的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另一方面能够为财政工作出力发声。
三是认真办理政协提案。政协提案涉及到财政部门的,大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事项。县财政局一贯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坚持以提案办理是否落实、提案委员是否满意为标准,做到了勇于负责,承办提案不推诿;明
确要求,落实责任不拖沓:制订措施,办理提案不落空;严格程序,提案委员不满意不结案;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近年来,我局办理的政协委员提案,均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提案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落实率在75%以上,财政局机关连续2年获得全县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办理实践中探索出“两段式”办理、“滚动式”落实的新方式,将提案分为书面答复和推进落实两个阶段进行办理,形成一般建议提案抓好落实,重点建议提案跟踪推进新机制。为增强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在具体办理过程,我们做到了“六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使办理工作思想到位、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分析研究,努力把握并提出解决提案所涉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加强联系沟通,变“被动办理”为“主动服务”,克服“文来文往” 的一般化办理模式,形成了“人来人往”的和谐局面;加强办文管理,抓好满意率复文规范、跟踪落实等,提高答复工作质量;加强督办协调,形成并完善了交办制度、审核制度、总结制度、评比制度等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办理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工作,注重提升实效性。在具体办理过程中不图形式,不做虚功,不满足于书面答复,而是通过“三个转化”,即:把办理过程转化为理清思路,推动财政工作的过程,转化为凝聚人心、为民办实事的过程,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创新的过程,有效解决了一批政协委
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热点问题。
三、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做好政协经费保障工作
近年来,县财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把保障政协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政协履行职能所需经费,作为财政的重要职能,认真落实,全力保障。做到了年初有预算、急事又追加,确保了政协机关正常运转、保证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的支出项目,保障了政协职能作用的克分发挥。一是安排委员专项经费,按照每年政协委员人数,安排委员活动专项经费,保证委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对专项业务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如政协常委会议、文史资料工作、政协提案办理及委员视察等。三是在经费保障上做到特事特办,保证运转,对需要追加资金的,都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技付资金。
近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自觉接受政协委员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乡镇政协:发挥职能 参政议政
乡镇政协:发挥职能 参政议政
乡镇政协联络处处于经济社会的前沿阵地,是县(区)级政协的细胞与触角。如何做好乡镇政协联络处工作,发挥其作用。近年来,区政协注重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政协联络处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使乡镇政协联络处的工作呈现出了“党委重视,政协支持,联络处切实履职,群众满意”的局面。
一、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是做好政协联络处工作的重要保证
过去XX市XX区乡镇政协负责人其身份和级别均不一致,在换届时,政协党组经多次协商,在人事安排方案上形成共识,目前,联络处主任都是正科级,与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成为并驾齐驱的“四驾马车”,大大提高了联络处的地位、影响力、吸引力。
二、注重制度建设,联络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一是建立走访制度。我镇政协联络处将按年初、年中、年末三个时间段下去走访联络委员、工商联人士并建有台账。二是建立例会制度。我们将邀请政协联络员、各村、街道办事处干部列席政协会议,调查了解、搜集社情民意,向上级政协组织、各新闻媒体上报政协信息和社情民意。三是建立述职制度。各位委员要建立自己的档案,把自己的 学习、工作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每年分年中、年末两次开展联络委员述职,对联络委员全年的工作进行点评。四是建立履职台账。对联络委员的履职结合本镇政协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履职台账,对联络联络处的工作实行量化、动态化管理。五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镇政协联络处健全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五是加强政协委员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驻镇政协委员集中学习政协章程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办学习专栏,写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有制度、有记录、有记录。
三、注重活动载体,形成整体联动的履职格局
一是以片联动。我们按联络处的地域特点将42个村分为5大片。实行区政协委员包片制度,指导各村 搞好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每年每人带动2---5户贫困户致富。二是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每年组织政协委员到农村、蔬菜基地、街道、厂矿调研2---3次,调研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工作,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每年在上级新闻媒体发表6篇以上。三是例会联动。我们将 定于每周二为例会日,召集在 政府和本镇政协委员集中碰头,汇报每周工作情况 和下一步工作,汇集政协信息。每年在区以上新闻媒体发表10篇以上。四是活动促动。我们倡导联络处开展了“我为政协事业添光彩”的“六个一”活动。即兴旺一份事业,引进一个项目,写好一件提案,反映一条民意,做好一件益事,化解一宗矛盾。五是组织委员积极撰写提提案。每年每个委员提案不少于2篇,如果一篇不写,我们将申请上级取消其委员资格。镇政协联络处撰写提案不少于30件,争取立案不少于20件,人平2..5件。六是鼓励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岗位建功。教育政协委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一流业绩,积极投身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前沿,甘当排头兵。同时也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集镇建设、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出资出力,为政协组织争光添彩。
四、注重考核考评,增强联络处工作活力
今年,我们将下发《政协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从“视察调查、提案撰写、民主评议、社情民意、理论文章、调研文稿、参加会议活动、组织委员学习、委员遵纪守法、配合履职、引进项目、兴办实事、化解矛盾”12个方面对委员进行考核。使联络处履职职责明确,任务明晰,效果明了。年终,我们将对各位委员的工作按12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进行了考核评比,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点评,并且按考核指标在年底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先进委员予以表彰,并对表现特点突出的以“政协委员风采”栏目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推介。同时对于考核在倒数1-3名的联络处予以警示谈话。
第五篇:发挥财政职能,增加农业投入
发挥财政职能,增加农业投入
如皋市财政局
章晓峰
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财政支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如皋市财政部门积极调整财政支农思路,充分运用财政支农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保障、调控、扶持等职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一、发挥财政职能,增加农业投入
1、发挥财政资金导向职能,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用有限的资金采取直接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和推动民间资本进军农业,收效十分明显。一是直接补助引导投资。近几年为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进程,市财政拿出500多万元引导农民购买先进农机,比如从1999-2002年农民每购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市财政直接补助购机额5%部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目前已引导农民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购联合收割机 844 台。仅2002年就新增联合收割机227台,组织跨区作业21万亩,创收1000多万元,2004市财政安排49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民购买先进插秧机每台补助3000元,仅此一项可吸引220万元民间资金进入农业;二是对农业龙头企业贴息进行引导。本级农发资金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改投入贷款进行贴息,吸引信贷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江苏花木大世界是南通市级龙头企业,为促其尽快壮大,市财政投入180多万元进行贴息,支持其发展,该公司在一期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的基 础上,决定加大投入,二期工程又投入3000多万元,极大地幅射带动了周围4个镇乃至全市农户发展花木,搞创收农业;三是以奖代补进行引导。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奖励,通过奖励政策激励“三资”投入农业。2004年拿出50多万元专门奖励了18个农业园区、30个规模养殖大户、60名优秀农民经纪人、3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此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由于财政资金的导向、示范作用,2004年截止10月份有4.51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为我市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2、发挥财政资金保障职能,突出农业投入重点。近年来,我市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全面调整支农资金投向,把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放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关键项目和带动农业生产的环节上,提高支农支出整体效益。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业靠自身积累和市场自发调节很难发展,要使农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能量释放出来,必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我市财政安排河道疏竣经费800万元,共疏浚一级河道15.5公里、动土124万方,县级河道3条9.65公里、动土55.4万方,乡级河道45条125.38公里、动土251.8万方;安排598万元对农村46座危桥进行了改造;安排313万元对9个经济薄弱村12条长31.34公里农村机耕路进行重点扶持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吸引“三资”和项目资金的重要载体,加强农业园区建设能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如皋市诚信木本花卉科技示范园是省财政直接扶持的科技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我市财政支农的重点项目,是我市从事各、特、优苗木研究、开发、经营的特色农业园区之一。从2002年3月份规化建设园区起,市财政就给予了大力支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多万元,完善了园区路、渠、电等基础设施,园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园区农民从原先阻止开发到后来欢迎和希望开发,原因就是与过去种田相比,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园区农民除了可以稳定获得每亩600元的土地租金以外,还有园区建设和园区生产经营中的打工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推广作用,周边2万多农户投入特色花木种植、生产、经营,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益近亿元。
(3)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我市中低产农田的改造步伐,构建我市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我市投入1585万元对 3.7万亩高沙土农田进行了改造,为我市粮食安全、高效生产夯实了基础。
3、发挥财政资金调控职能,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创新思维灵活运用现行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在财政支农工作中,我市除了有重点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农业加速发展外,还运用财政职能,利用政策杠杆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花木业有悠久的历史和区域优势,但由于相关链节整合不够,目前规模仍偏 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如皋花木的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2004年拿出60多万元对规模发展花木的专业村和苗木园区以及年新增花木面积100亩以上予以奖励(100元/亩);拿出260多万元建成了如城和皋南1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发展花木业,打造如皋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率,从而为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添活力
4、发挥财政资金扶持职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市财政部门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择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特别是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紧密相关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二是是积极鼓励农产品创品牌、上档次,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当年安排专项资金4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无公害畜产品基地3个,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6项、农业企业地方标准13项、申报绿色农产品23个,切实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今后我市农业投入的重点。
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我市将继续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要求,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我市财政部门将充分利用农业投入资金,突出农业投入重点,发挥农业资金的综合效益。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等基础建设滞后问题。以农村桥梁、县乡河道疏浚和水利建设重点工程等为突破口,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文明。
2、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005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和奖励政策,主要有:(1)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2)以农业园区(基地)为基础,大力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3)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济人、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中间纽带,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们财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在引导、扶持、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狠下功夫。
3、继续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以农业三项工程为载体,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继续支持无公害(绿色)产地认证及环境检测,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三是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促进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辟农民致富新渠道。
4、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新形势下,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已成为财政支农的重中之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的部分,我市将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一是积极推进农业 科技高新化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扶持现代工业装备和新材料应用于农业的研究和推广,攻克和引进重要农产品的保鲜、深加工关键技术。二是大力扶持农业技术推广,增加对适应性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扶持,特别是要注重对重要农作物有明显的节工、增产、增效作用的良种应用、科学用肥、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进行扶持,同时积极支持农技改革,保障农技推广的机构及人员经费。三是增加对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广泛开展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5、积极扶持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扶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市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建立以质量监督部门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农产品行业管理体系;要紧紧围绕名特优新产品、大宗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并积极指导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制订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二是要扶持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我市将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积极支持开展“放心农产品工程”,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三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建设。我市将大力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建设,通过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农业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1、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本级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严格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要求,本级财政支农支出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先安排财政支农随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长,在支出所占比例上高于其它项目,在支出增长幅度上要高于财政总支出增幅。
2、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级政府投入、农民筹集筹劳、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农业抗拒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4、充分运用财政体制激励作用,调动乡镇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将乡镇当年的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指标纳入对乡镇激励性转移支付范围,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乡镇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充分调动乡镇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