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问江苏“三模式”如何参与社保改革[本站推荐]
六问江苏“三模式”如何参与社保改革
2012年08月23日13:52 来源:保险经理人 作者:郭伟超
问道江苏
——六问江苏“三模式”如何参与社保改革
撰文本刊记者郭伟超
社保改革,呼唤多年,步履维艰。养老、医疗难题待解。作为社保重要补充,商业保险跃跃欲试,无奈契合点难寻。任谁都知,期间商机无数,寻觅路上,“新乡模式”、“番禺模式”、“江阴模式”、“晋江模式”、“洛阳模式”和“湛江模式”等试点模式此起彼伏,试图找到商业保险与社会公益为民之平衡点。
江苏作为国内保险龙头省份,先后涌现出江阴、宜兴、太仓三模式,俱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之试点工程,吸引多地同仁纷往调研,本刊亦在期间。此行,本刊拟六问,南下江苏,实地调研三地模式,试图窥探商业保险进军社保改革的行进路径。
一问:财政兜底的社保因何需要商业保险?
最近10多年来,新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陆续颁行,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由原先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险似乎从之前的广覆盖延伸为“全覆盖”。
从社会保险的定义来看,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对全体公民或劳动者因遭遇年老、疾病、生育、伤残、失业和死亡等社会特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或中断劳动收入时的经济保障制度。
全覆盖、强制手段、财政兜底的社会保险似乎对商业保险形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然而事实却是,社会保险需要商业保险的补充,而且此点早在西方发达保险市场得到证明。因为社会保险有一个明显的原则就是只能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支持,也就是说虽然可以做到全覆盖,但水平低。在人们的医疗需求中,社会医疗保险仍有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项目及个人需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住院费用及杂项费平均需要8000元左右并呈上升趋势,且重大疾病动辄需要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并不鲜见。有数据统计,人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几率高达70%以上。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保险在整个风险保障服务体系中的地位被重新认识,其定位变得更为清晰——为具有缴费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险之外的各种风险保障服务,提供社会保险基础上的补充保险服务。
二问:当地政府又因何青睐商业保险?
有利于节约成本,实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保险公司同时经办社保业务可以直接利用了现有服务网点和管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避免重复投入,降低运行成本。以宜兴模式为例,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新农合管理中心和新农保管理中心合署办公,二个中心合用一幢办公大楼,中心主任、信息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等同时为二项经办业务提供管理服务,为保险公司在专业人才的投入上起到了人尽其才、优化利用的作用,实现了政府和保险公司在管理方面的双赢。同时可以令政府部门从繁重的经办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组织和监督。
加大对不正当医疗行为的管控力度,提高基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
以江阴模式为例,太平洋人寿为了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专门设计了一套医保管理方案,令江阴新农合基金每年使用比例都在9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从最初的不到20%逐年提高到目前的79%,大幅高于同类地区。该方案首先确定了管理的目标——实际补偿比例和政策补偿比例,然后建立检查费用监测、药品使用监测、门诊监测、五个不合理行为的监测,并专门开发软件确保方案的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的监测,新农合业管中心可以监测到每个定点医院每次诊疗行为,及时干预不合理的诊疗行为,从而大大提高基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
此外,太平洋人寿还运用保险业精算的专业优势,为江阴市政府每年度的筹资方案提供专业化建议,建议主要依据以往各年度的医疗费用结构、病人就诊流向、病种发病率及治疗费用等信息预测下一年度的筹资标准和各项医疗资金预算。
运用商业保险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商业保险机构广泛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服务能力,提升了基本医保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
太仓模式中,人保健康苏州中心支公司可为参与投保“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险”项目人员在不多出一分钱的前提下,对医疗过程发生的个人付费部分给予“二次补偿”,比例为53%-82%,结报总额上不封顶。
太平洋人寿也推出了专属参合群众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并建立了远程专家会诊中心,通过先进的远程会诊专用网络,每年免费两次为参合农民提供专家会诊服务,诊断疑难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避免了患者到外地看病奔波之苦和异地就医费用报销之难。
三问:政府、保险公司角色如何定位?
管办分离。
社会保障必须由政府组织开办,但是政府开办不等于包办,政府应该更多的是“裁判员”,而不是亲自上场担当“运动员”,在具体经办服务上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选择“运动员”,即通过公平竞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商业保险机构来向群众提供优质经办服务,以提升社保体系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从三地政府职责来看,政府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通过社会保险直接提供基本风险保障服务,二是通过制定规则对于商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进行规范与监管,通过优惠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太仓模式中,中国人保健康所设机构便立于太仓市医保中心中。而中国人保健康驻院代表巡院时亦有医保中心相关通行文件,并有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前往。
宜兴市政府,每年为中国人寿拨一定额度的款项作为经费支持。
保险公司就是一个执行者、经办者,需要明确自己应该做而又可以做的事情,不是把重点放在要求有关部门让出市场,而是在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险基础之上为老百姓提供补充性保障,经办政府指定下的业务范围,不越雷池。同时,保险公司还有一个职能就是“智囊”,为政府制定相关规范文件谏言。
四问:如何协调商业诉求和社会责任属性?
此前数年,多地都曾涌现出各种参与新农合、新农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可很多没有坚持下来。原因就是不能产生商业利润。据了解,宜兴模式,中国人寿每年需要倒贴上百万元支持其运作。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公司,社会责任、公益面前也需要对广大股东负责,不能赚了名声,败了家。当然,作为百姓的救命钱,也不能堂而皇之的送给商业保险公司,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薄本微利”——太仓模式中,中国人保健康给出的答案。经办业务之余,盯准产品领域发力。通过对医保结余资金的部分利用,购买“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对太仓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大额医疗自付费用(包括医保政策内自付费用和政策外自费费用)进行二次补偿。此举不但解决政府人手不足的难题,也放大了医保基金的保障作用,避免了医保结余资金带来的资源闲置。从运行一年的经验看,人保健康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经办新农合专业化管理水平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太平洋人寿也发挥商业保险优势,推出了专属参合群众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合群众仅需缴纳三、五十元的情况下,提高15万元的保障额度。参保率100%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数千万。
不难发现,上述两家企业都是发力大病补充保险,利用商业保险产品优势对接医保所不能报销的领域是他们的共同点。
五问: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保的未来走向?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与太平洋人寿无锡分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李亚杰的一段谈话。
“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这位江阴模式的缔造者,十年来一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他看来,当前这种各地试点的情况很快就会有变化,因为这种商业保险以承办者的身份参与政府社保改革的热潮将慢慢散去。
“这是太初级的阶段了”李亚杰认为,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大幅提升,数据库的完善,对保险公司现阶段主要从事的支付、医疗费用不合理审核两大功能的依赖度将大大降低。“保险公司需要拿出自己的真东西了,未来保险公司需要完成角色转换。”
李亚杰介绍,当前保险公司承接的外包工作,都并非核心的内容,可替代性较高。涉及到核心内容方面的改革,保险公司还没有接触到。例如医疗决策体系改革方案等。未来政府只负责决策和监督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合理的制度建议,保证基金运行的安全和使用效率,并提升服务质量。至于推出相适应商业保险品种,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数据积累。
六问:为什么发生在江苏?
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全国百强县前十强就占得七席,江阴更是位列榜首。经济发达是果,江苏人思维开放才是因,特别是江苏地方党委政府的开明和英明,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不走铺摊子、设机构、招人员的传统老路,而是积极探索购买专业服务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他们把老百姓的利益和满意度放在重中之重,真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听到江苏官员们这样说,只要是能提高老百姓保障的事情,就是冒风险也要干!
江苏保险业较早介入政府职能转变,打破现行体制的利益格局,不断实现群众、政府、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社保之间的利益平衡。一批保险业有识之士专注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保险业发展的结合,并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探索,尤其以李亚杰为代表的保险人十余年的坚守,与李亚杰同期担任支公司经理的战友走上省级分公司一把手位置的不在少数,而李亚杰一直坚守在江阴新农合这个阵地。全国医疗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执笔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这样评价道,李亚杰是保险业少有的医改谈判专家。
保险监管部门正确处理抓监管和促发展的关系,对保险业的创新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保监会多位领导亲临现场调研指导,甚至派出工作组长住江阴总结提炼经验,帮助保险机构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江苏保监局历任领导,张维功、李劲夫、谢宪等十分重视推动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工作,与地方政府就促进和规范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多项行之有效的政策,为江苏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江苏三模式调研手记
养老改革、医疗改革,一场遍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风帆缓慢上扬。机遇也是刺猬。
机遇,无可厚非,任谁都晓得期间匿有无数商机;刺猬则为资金缺口巨大,筹措无门,法制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难给力”的情况下,商家无从下手。
7月22-24日,得益于江苏保监局的鼎力支持,本刊深入江苏宜兴、太仓以及江阴三市,穿街过巷,走访深谈,一探江苏省保险业参与新农合、新农保试点工程。此处,我们谨献上最真诚的文字,描绘那些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前方的保险人。
新农合新农保 并蒂花开宜兴
第一站,宜兴。
下车后,抬头望去“宜兴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宜兴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业务管理中心”两块木牌子并列立于石狮傍,记者误以为走入事业单位。岂料,额头稍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大牌子高悬于上。
步至二层,一封表扬信吸引了一行人的目光,“人心是杆秤,群众是面镜,一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形象处在人民群众的注视之下,其形象自有公论,群众的评价是最权威的鉴定。这足以证明您领导有方,才能使您领导的员工具备如此素质,谢谢您了!”此信源于宜兴市社保局局长的办公桌上。
不过,这位老人弄错了表扬的对象,其实他想表扬的员工非社保局职工,而是中国人寿的新农保专管员。
“这是我们国寿自己的职场”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副总经理周玉平介绍,初来此地者多认为是社保局的事业单位。看来不仅是记者一行,当地百姓也多有误解,此地为政府下辖社保局所开。
据周玉平回忆,在2004年启动全市新农合工作时就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分析,认为政府自行承办需要增加机构和人员,在承担相对较高机构成本的同时,还要面临可能因经办机构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引发参保群众不满,进而影响政府形象的压力。经过充分调研比较,中国人寿获得新农合经办资格。一年来,中国人寿根据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优质高效的经办赢得宜兴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宜兴市在2005年率先开展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比国务院农保新政的出台提前了四年。考虑到中国人寿在经办新农合过程中提供的优质经办服务,宜兴市政府决定继续向中国人寿购买专业服务来经办新农保,中国人寿同时经办新农合、新农保既能给广大农民提供医疗、养老综合式服务,又能降低运作成本。
据统计,九年来,宜兴新农保经办制度框架未作重大调整,其保障人群不断扩展、补偿和给付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6月30日,新农保参保人群由最初的36.7万人发展至41.25万人,领取人数由16.6万人上升到21.21万人,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31元增加到现在的每月85元。
此外,为了防范了新农合、新农保运作中存在的风险,除了医保专管员每天对住院的参合病人进行查房、核实个人信息资料外,自2006年开始,中国人寿还建立了专家病案审核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个别医院存在的滥用抗生素、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用药、更改费用清单、更改病历及出院记录等不规范行为。2007年以来,通过与社保、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比对,农保中心累计查出死亡续领7736人,待遇重复领取3.2万人次。
苍白的语言或许稍显无力,但一串串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宜兴为何可被称之为模式。同时,商业保险公司的优质经办服务也给企业带来了回报,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的“两乡”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
太仓新模式 实现全民覆盖
第二站,太仓。
不同于宜兴模式,进入太仓后,记者一行直奔太仓市医保中心,太仓试点的办公地点设在其中。“方便办公以及百姓报销,医保中心特别为我们提供一块职场”中国人保健康苏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东坚告诉记者,职场为免费提供。
“再保险”,医保中心PICC理赔窗口的这个大标牌令记者一行驻足,“当地百姓都习惯叫我们再保险,就是进行第二次保险补偿的意思”吴东坚解释,这并不是保险行业中的再保险,只是当地政府方便百姓的理解而所起的别称。
“再保险”、“二次补偿”何意?原来,成立仅一年的太仓模式不同于“湛江模式”等现有医保补充业务模式主要以购买大额医疗补助保险提高基本医保保障上限的传统做法,而是运用医保剩余资金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对参保者个人自付部分(个人自付的含义,包括政策结报中需要个人自付和部分符合规定的自费诊疗项目)进行二次补偿,以此减轻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实际承担比例,提高参保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虽然我们现在基本的社保、医保报销额度大幅提升,但物价也在飞速上扬,还是会经常看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太仓市医保中心主任钱瑛琦回忆太仓模式的初衷,“这与百姓的救命钱,医保大额结余资金趴在账户上不动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为何不能动用部分结余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呢”。
2010年,太仓市人社局决定引入“商业补充保险”,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险”项目。经招标考核,人保健康苏州中心支公司获得最终合作资格,与之共同制定了“三有”、“四倾”、“四助”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三有”即确保人人参保有大门、困难群体有扶持、制度接轨有通道,实施社会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四倾”喂建立扶持机制,坚持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向基层倾斜、向老人倾斜、向特殊疾病倾斜、向特殊人群倾斜,体现社会医疗保障机会公平;“四助”是实施医疗救助,通过实施实时救助、年度救助、担保救助、再保险救助,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2011年开始,太仓市农民在只缴纳20元补充商业健康保险费的情况所享受的待遇与市民仍然一样,而这补充商业健康险独特之处是针对参合群众在基本医保不能结报部分进行二次补偿,就是对个人自付或者自费部分进行补偿,降低个人自付比例,且自付费用越多,结报比例越高,且无最高支付上限。
“运行一年来,我们共计赔付案件3000件,赔付金额为1841.2万元,赔付率约为90%”吴东坚透露。
“再保险好啊,没想到政府安排得这么仔细,为我们报销这么多钱,我都准备卖房子了”一位花费四十余万元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握着人保健康慰问员工的手动情地表示。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用医保结余资金,服务困难百姓无可厚非,太仓新模式亦是值得肯定、继续探索下去。
臻于至善的“江阴模式”
第三站,江阴。
此行三站,江阴是记者一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名声最大的模式。
只是知道江阴模式运作十余年,相对成熟,但看到其设立于江阴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后,还是颇为震惊。该系统汇集了上海、南京、苏州等重点医院的50余名各科专家,参合农民不出江阴即可接受上述专家会诊服务以确定病情和诊疗方案。
难怪2011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江阴视察时,指出“江阴模式”是聪明、精明、高明。2012年初,中国保监会项俊波江阴调研,夸其了不得,要保险业认真研究其复制的可行性。
行至太平洋人寿江阴支公司新农合业管中心,记者又一次惊愕。里面坐着三位医生,他们并非在看病,而是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档案进行“不合理住院、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不规范行为”的排查。当然,这些医生受雇于太平洋人寿江阴支公司。
据江阴模式创始人,太平洋人寿无锡分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李亚杰介绍,2001年,江阴市政府着手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伊始,太平洋人寿即全程介入,在深入调研后,协助政府建立了一套以“征、管、监”分离和全市统筹为特点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太平洋人寿专门成立新农合业管中心,并创建了信息化网络和专管员驻院服务窗口。
两年后,为了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太平洋人寿又专门设计了一套医保管理方案,确定了管理的目标——实际补偿比例和政策补偿比例,建立检查费用监测、药品使用监测、门诊监测、五个不合理行为的监测,并专门开发软件确保方案的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的监测,新农合业管中心可以监测到每个定点医院每次诊疗行为,及时干预不合理的诊疗行为。
“江阴新农合基金每年使用比例都在9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从最初的不到20%逐年提高到目前的79%。”李亚杰介绍。
或许看到此处,读者感觉并无过人之处,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在经办新农合专业化管理水平日益完善的情况下,2010年我们推出了发挥商业保险优势,推出了专属参合群众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合群众只需要缴纳几十元,在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情况下,除了获得新农合补偿之外,还可以获得全年累计最高15万元的补偿额,将参合群众住院费用的总补偿额提高到了30万元,覆盖了医保外用药治疗。”李亚杰告诉记者,2011年,他们的商业补充保险共赔付1622.7万元,赔付5322人次,将大额费用患者实际获得补偿的比例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远程专家会诊中心也告成立,2011年完成会诊1000人次。
运营十余年,累计服务住院人次超过70万人次,服务门诊人次超过713万人次,结报金额超过14.26亿元。数据显示,江阴市总人口不过120万人。
归京,高铁之上,记者坐于窗边,凝思,多年来保险业一直名声不佳,难以获得大众认同,行业几乎没有公信力可言。各方把脉诊断,方子出尽,难有起色。甚至有人以“行业气数已尽”戏谑,真的尽了吗?
非也。行业之痛,非行业之过,事在人为,过在人。
多年来,再看行业的玩法时过境迁,岂能为了出单而出单,需要突出行业的特殊属性,凸显行业使命。正如经营企业一般,但凡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企业,多非因赚钱目的而成立,赚钱只是实现企业价值的附属价值而已。“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保险企业、行业亦然如此,抛开风险规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术语,直白的表示就是保险的关爱与体贴需要展现在大众面前,而这也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
服务民生显然就是一条这样的路径,错综复杂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商业保险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有可为。只不过需要斟酌、协调的是商业保险在商业诉求与公益为民方面的平衡术。
此行,所闻所见三大模式,惊喜之余,记者的担心也在于此。
至于推广借鉴性,因江苏保险市场的龙头定位、保险市场的相对成熟性(早于全国三年开始转型),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等因素,不敢妄下断言。不过记者却记住了江苏保监局局长助理王宝敏的一句话“江苏保险业今天的经历,将是中西部省份保险业明天的历程”。
第二篇:三主六环节教学模式
“三主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这一模式简单概括为:“三主、六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以教师的导学案为引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通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标注问题,合作探究,初解疑难,反馈展示、激励点拨,分层训练、达标检测,归纳总结、自我反思”六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其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借鉴的主要教改成果和理论书籍
1、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3、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
三、高效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时间安排不超过3分钟)。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当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课堂学习动力。
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 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整地体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2、自主学习、标注问题。(3—5分)学生依据教师出示的导学提纲,对教材进行独立阅读,并将疑难问题用双色笔标注或整理在课堂笔记上,—1—
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是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导学提纲,通过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使用工具书或其它文本材料,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否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自学,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是否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科学设计。导学提纲的出示,可以用小黑板,也可用多媒体展台,内容比较少的,也可口头向学生提出。
3、合作探究,初解疑难。(5—6分)学生带着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解决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在展示环节提交班内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中,小组的组建十分重要,各班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小学一般4人一组,初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合理划分。小组长应品学兼优,由组内选举产生。
4、反馈展示、激励点拨。(10—12分)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汇报、黑板板演、多媒体展台、课本剧等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小组广泛参与,尤其要关注潜能生。通过对疑难问题进行争论,各抒几见,生成新知。教师适时点评,给学生以激励。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拔,找出规律。
5、分层训练,达标检测。(10—15分)基本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精选训练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测达标情况。训练检测题可分两部分,对于学生不宜掌握的知识,可先训练、再检测;对于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可直接进行检测。训练检测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
—2—
信心和兴趣,落实“堂堂清”的目标。
选择训练题时,可充分利用教材和教辅资料。
6、归纳总结,自我反思。本堂课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 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畅谈收获,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两停岗学校整理
—3—
第三篇:“三、六、一”教学模式
接山二中“三、六、一”教学模式扎实有效
为响应我县“一校一模”高效课堂的课改精神,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接山二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三步六环节一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步”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检测”。“六环节”指的是课堂教学六环节。新授课基本流程为:“导入新课—出示目标—预习反馈—小组探究—达标检测—布置预习”六环节;复习课基本流程为“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归纳—典型例题解析—达标检测—布置预习”六环节;讲评课基本模式为:“整体分析—自查—纠错—教师点拨—训练—布置预习”六环节。
“一中心”指以问题为中心。
为把“三、六、一”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接山二中召开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代会成员参加的“三、六、一”教学模式研讨会,对此模式进行了反复研讨论证和课堂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此模式科学、合理,课堂效果明显,老师们认可,学生们欢迎。
为把“三、六、一”教学模式贯彻深入,接山二中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各种规章制度,确保此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现在学校已经印刷装订成册了《接山二中教学模式读本》分发给所有老师。
目前,“三、六、一”教学模式在接山二中已经全面铺开,初见成效。
(颜丙让)
第四篇:“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通过“三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结合人文素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以及产学研项目实践,达到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互动转化,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关键词:
三创 视觉传达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23-04
2012年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单列出来,作为独立专业进行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了自己更为明确和直接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视觉形态的审美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等,培养出市场能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我们教育环节中的核心竞争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应用型院校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有其固有特色功能并与传统大学共同塑造国家可用人才,所以应用型设计教育的专业性加强其整合力度,重视人文艺术修养的训练,职业实践能力等培养,能够满足和适应国家社会发展、能够进行创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并在社会上有立身之地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2 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不足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也逐年上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变化还跟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学校注重根据教学大纲传授为主的知识能力框架,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根本无法完全应用于市场设计上,而企业市场需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如何将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和市场之间无缝接轨,促进我们探索“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之一。
1.3 学生缺乏创造力与敏锐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创新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束缚。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思想上注重设计的创新,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懈怠,难以对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观察,因而无法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创新最终沦为空想。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钻研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力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与独特的创造力,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只会填写答案的学生,在标准答案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急需改革的一环。因此,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以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2.“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的简称。创意:老师、学生具备创新的思想,进行教与学;创新:老师用创新实践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用创造性的实践行为自主学习;创业:老师教授学生以实际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管理,培养具备设计制作、管理、创业的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对创业定义的理解不一,提出的创业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创业,主要代表是哈佛大学斯蒂文森(Stevenson)的定义,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从广义上讲创业,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注重个人的能力。与此相对应,本专业将创业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侧重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创意、创新与创业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业能力离不开创意创新能力,而创意创新能力又会体现在创业能力上。从创意过程中学习、好奇、灵敏。创意不会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从课堂视觉传达专业知识外学习创意的敏感度,培养对问题的探索,从已知的知识中,学习找到新观点。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互动过程中学习、热情、勇敢。从分组团队过程中,体验在团队创作过程中的投入指数,你是否能以兴奋的心情去接收任务,用乐观与热情的态度去感染他人。当困难来临时,会协助甚至鼓励他人,以积极与不服输的斗志,对未来与挑战永远兴致盎然。从实际项目过程中学习与合作。以期末大作业的创作过程为例,通过研讨交流和分工合作,增进学生们的观摩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忠实于自己工作所代表的价值,懂得团队合作的价值;在推销自己理念时也善于倾听与学习;不但扮演好在团队的角色;同时全力照顾团队中其他的伙伴。本专业推进“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观和创造性潜力的发展。
3.“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新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装饰、文化传媒、网络等中小企业从事新媒体广告、平面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展示设计、品牌策划与执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目标的优势互补,重视学生的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和方法,基本涵盖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拓展课,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重视拓宽学科基础,突出“三创”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训练,增加专业认知、实践实训、素质拓展等学分,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化培养空间。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特长,选修专业拓展课程,强化专业目标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计划,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为保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创意、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群的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内在的综合性,又要考虑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2 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3.2.1 人文素养课程的优化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发展史,而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目前,较多专业理论知识是引入西方国家的,国内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当下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将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片面,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社会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做到视觉传达设计人文素养课程设计的本土化。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绘画等与视觉传达设计是紧密相连的,将其融入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精华,赋予视觉传达设计精神内涵,而并非是只懂设计技法的操作工匠。本专业在学科基础课程多采用翻转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意、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在公共基础课和拓展课程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美学教育,开设专业史论必修课程等(见表一)。以史为鉴,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元素、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能够较好地进行本土化视觉传承,更系统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为专业设计课程的创意、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人文素养课程的融入与优化,被赋予了“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形态新的时代面貌。
3.2.2 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
专业课程构建了‘‘人文素养+专业核心+实践项目”教学模块结构,来体现“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转化。核心应用型课程特色乃是培养专业一技之长,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为重要指标,这些课程强调视觉传达设计各种媒介应用与表现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强调以品牌设计与开发、交互界面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围绕核心能力及岗位需求,进行整合和优化为交互界面课程群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群(见表二),明确了核心能力在相关课程中的体现,结合实际案例与应用技术项目的连贯与延伸,对现有核心课程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与拓展,逐渐减少课程课内总学时,加大课外调查、学习、设计与制作辅导。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寻找校外实习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广泛吸收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从新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对原有单一核心课程进行了优化,形成现在专业课程组之间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有机结合,开发大视觉核心应用型课程群。
3.2.3 实践课程的优化
以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实习实训凸显“三创”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实践课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6.7%。其中课内实践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课程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第二课堂的实验室、工作室、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践(见表三)。对学生完全开放实验室、工作室,学生课外自主实践项目操作;运行管理由本专业应用型教师主持负责,如手工创意实验室、交互界面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等;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分层次、分时间段的进驻学习,在工作室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另外,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关社会服务项目,吸收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设计技能和水平;并且作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确保广告设计公司、品牌策划与营销公司、交互设计公司的平衡与相互补充,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大视觉设计范围实践与实习实训需求,培养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根据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和优化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形成科研成果向教学活动积极渗透与转化的良性机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面,不断推进国内国际间的校际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需要接触世界的设计前沿、设计潮流。鼓励和支持高年级学生参与国际专业竞赛项目、学分互认学习、教师互派访问学习以及学术论坛交流,并且尝试开展创业计划,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了解市场,理解视觉传达内涵,培养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4.“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教学理念的推行,首先是优化教学师资团队。对现有团队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分析,通过柔性引进、外聘、企业兼职等方法进一步合理化师资队伍;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督导青年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有序推进“三创”教学理念。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政策,组织团队成员高质量有序地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坚持高职称的教师为学生授课;积极聘请行业内的设计师兼课教授,并担任实训项目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等。以逐步推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三创”应用课程教学体系。最后,应用型课程与应用型教师团队建设。本专业开展以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重要支撑作用的课程组,可以申报为应用型课程,结合应用型教师团队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主动性参与度高,突出创意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等,同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5.结语
纵观以上全文,通过“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创意、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三层次进阶培养,在不断深入探索和实施中,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激励机制,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三创”人才模式对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第五篇: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案例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开放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案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系统为平台,实施开放办学的新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道路,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学院根据自身特色,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努力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深度融合,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实体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程辅导教师和线下任课教师相结合,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能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新突破
(一)“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促进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供给方式,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目前,学院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吸纳、整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名校和企业积极合作,着力建设教学课程资源,共开发建设了近300 门学历教育在线课程和 10000 多小时时长的非学历教育在线课程,满足多样化的线上学习需求。2.组建线上线下班级学生按专业分成实体班级后,在远程学习的平台上组合成虚拟班级,每个班级在课程辅导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组长 1 人,学习小组根据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安排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内容。3.完善课程运营模式远程学习的平台汇聚本专科学历教育课程的丰富教学资源,学生进入网上班级学习课程。在线课程资源是课程辅导教师开展教学的“教材电子稿+教辅材料”,同一课程的不同虚拟班级使用相同的“教材电子稿+教辅材料”,不同的班级配备不同的课程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上学习指导。任课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课堂点评、面授辅导、实践指导等教学活动,在线下引导实体班级学生学习。4.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学院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学生通过视频点播、阅读教材等基于资源的在线自主学习和课程论坛、BBS 讨论等在线教学活动等形式完成课程在线学习任务,由课程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做好网上自主学习,使学生能更自如地做好网上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完成网上作业;学生在线下参与课堂讨论、课堂点评、面授辅导、实践技能练习等教学活动。
(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实体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加大各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力度,目前有央财支持的实训中心,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和各校内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运用,通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实体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构建一个涵盖全省办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学院体系特点,量身定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实现基于网络访问基础上的、契合学校的实际需求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一体化解决方案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与企业合作和办学系统合作共建跨区域的分布式实验实训室,建立“项目发布及培训平台”,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案例 1:与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所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共同开发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一体化解决方案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项目有:(1)完成建筑类相关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方案和建设;(2)针对学院远程学习的平台办学体系的特点量身定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要在基于网络访问的基础上贴合学院的实际需求;(3)面向建筑类、机械类、电子类和护理类等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合作开发三维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案例 2: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分布式实体实验实训室。在全省根据专业分布状况,设置专业实验实训室,制定实训项目、实训方案。按照“多项目设置— 强化训练—确定教学内容”的步骤设计实训室功能,技术上覆盖传统的 PLC、HMI、步进、变频器、伺服系统等主流工业控制应用,包括工业物联网实训和机器视觉实训功能,同时满足各类学生使用。同时,双方共同建立“项目发布及培训平台”(含基于手机 APP 软件和微信的项目发布平台),用于企业工程项目发布和企业员工、代理商的业务培训。通过“项目发布及培训平台”,企业按区域每月提供不少于 3 个工程项目,教师可承接企业在研项目,并参与企业研发;通过“项目发布及培训平台”,学院可以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和视频资源,面向省内外企业代理商、客户和新进职人员开展培训。
二、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新机制近年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战略联盟,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办学,分别成立了特色学院、特色班级……。学院根据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量身定制”、“共同培养”等多种途径,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广泛实施订单式、嵌入式、交替式等培养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目前,与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已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历教育,校企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模式。与星巴克合作,共同开设“星巴克储备干部班”,把国际先进职场培训流程与优质学生资源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先后与多家公司合作,共建苏宁订单班,顺丰学徒班、南京宁庆班等订单式培养项目。案例: 2015 年 5 月,我院和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与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联晟汽车配套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招生,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体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供课程(校本课程+企业课程)、共同安排教师进行教学。校本课程通过线下教学和学习的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上完成课程知识学习,提交作业,参加考试。企业课程则由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专为学生设计打造、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企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建设、运行以及考核等多方面内容作充分、细致的调研和沟通,对课程线上线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提出符合企业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满足企业需要的学习内容,共同建设网络课程教学文件、资源和线上线下考核方式等内容。课程教学中设有校内课程辅导教师和企业课程辅导教师,通过课程的线上线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考核采用线上学习过程考核和线下学习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成绩的核定和最终成绩由学院负责人完成,线下教学中,企业课程负责人在工厂车间组织面授教学,并提供成绩。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虚拟仿真、线下实体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形成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模式、新机制,这个创新正在不断的探索中,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探索中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