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租总结
整治“群租”行为,维护群众利益
专项工作总结
2013年,根据X综治办《关于深入做好2013年市、区平安建设实事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深入做好住宅小区“群租”的整治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群租”整治专项活动。
我镇由社稳办、派出所、城管、房管部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整治小组,对XX社区“XX小区和XX新村”开展“群租”专项整治。经过几个月认真、努力、积极、有效的工作,截至2013年11月中旬,“群租”整治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下面就开展的“群租”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小区和XX新村“群租”基本情况
XX社区管辖范围内的XX小区和XX新村,建筑户数为186户,其中群租户9户。大部分群租人员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主要工作在辖区的几个大型企业,如:XXXX、XXXX、XXX等,而且流动性较强。
二、“群租”整治工作主要成效
由XX社区及社区居委会牵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社区两个小区的“群租”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包括:
1、“群租”整治工作,基本消除 “群租”扰民现象
自3月份开始,经过试点整治和全面整治两个阶段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原有的15户“群租”户已经大部分整治完毕。通过给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及外来人口信息登记等契机,我们对出租户进行教育、帮助,其中自行整改7户,原来居民反映扰民的群租户现在已没有发现居民再次投诉的现象,基本完成“群租”整治目标任务。
2、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整治“群租”工作中,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如在小区宣传栏刊登“群租”宣传资料;制定并入户下发的“群租”整治通告;制作的“群租”整治相关宣传标语,发出整改通知书200余份,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谈话等等,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到了“群租”的危害性及整治“群租”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社区进行整治“群租”工作,并要自觉抵制“群租”行为,以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
3、新“群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整治现有“群租”户工作的同时,新“群租”行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如2013年8月10日,XX小区一居民预将房屋出租给一家酒店10多个员工作为集体宿舍,被本楼的居民投诉到社区,经过社区和全楼居民的劝阻和妥善处理,制止了“群租”行为的再次发生。
4、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及初步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强对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宣传和监管。如要求各中介公司规范租赁合同,不得添加相关违反租赁管理的条款,尤其是不能对房屋擅自进行分隔;同时,中介公司要向租赁双方发放统一印制的《“群租”整治告知书》,明确告知租赁双方不能进行“群租”,并将告知执行情况列为中介机构的日常检查内容之一。
二是强化物业公司对“群租”行为的发现和制止机制。如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格加强对非本小区人员的出入管理,一旦发现“群租”现象,及时劝阻并报告社区。
三是强化居民的自我管理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宣传材料,向居民宣传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市开展“群租”整治的有关政策举措,规范房屋租赁行为。
三、“群租”整治工作具体做法及主要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责任
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区、居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力,组建整治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依托楼长、业主委、物业公司等基层力量,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2、细致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群租”情况
联合物业公司,阶段性开展 “群租”摸底调查,为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开展试点整治,积累成功经验
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宣传、教育,其中包括与二房东、承租人谈话、下发《整改告知书》,这两次“群租”整治联合行动的成功,为下一步整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即将开展并完成整治任务目标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心。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XX社区的“群租”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要彻底消除“群租”现象,防止回潮,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议:
1、开展“群租”整治工作是阶段性的工作,经过整治后要将它纳入日常性的管理工作,要从现有的社区专项管理工作转入日常的物业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建立相应的小区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物业专管员加强日常巡查、从源头解决“群租”这一社会问题。
2、建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这需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将“群租”禁止事项列入《业主规约》,成为全体业主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形成自我管理机制。同时,业主的权利遭到侵权时,鼓励和支持业主通过司法途径按物权法来解决“群租”这一社会现象。
3、从分发动群众及协管员的监督作用,遇到或发现群租行为立即报告,并予以劝告,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外来人员居住证人房关联,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杜绝一户多人,群租等现象发生。
XXXXXXXXXXXXXXXX
2013年11月18日
第二篇:整治群租总结
广宣传 细排摸
加大整治力度 规范出租房秩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沧海社区开展 “群租”整治的工作。对我来说,这也是向大家学习的一次机会。“群租”工作是目前社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题,“群租”行为所引发的物业纠纷、消防安全隐患、治安安全隐患,给社区良性有序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小区居民的和谐安宁。为此我社区根据区、街道两级政府要求,大力开展 “群租”整治工作。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沧海社区地处新成路街道东南部,东至泥家浜,南至嘉戬公路,西至茹水路,北至颐康家园,共三个自然小区,分别是沧海绿苑小区、鸿达嘉苑小区和嘉泉别墅小区,共计住宅1740套。初步统计社区居民房屋出租率约30%,特别是沧海小区作为纯动迁配套商品房小区,居民出租现象更为普遍。加之我社区紧邻方舟时代广场商圈、附近又有仓场路、墅沟路商业街,小区租赁供需两旺,其中不少商家租赁房屋用于员工宿舍,群租行为引发矛盾频频出现。
二、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群租”行为的危害性认识度。从去年6月开始,根据街道综治办统一部署,居委在小区出入口、主干道旁悬挂“共同抵制“群租”行为,共创和谐平安新成”宣传横幅。发动居民楼组长在每户居民信报箱中发放群租相关文件法规告知单,并且在6月下旬,协调相关部门在沧海小区活动广场开展便民主题活动,制作群租问答展板、发放宣传折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居民对群租的危害性认识。同时利用社区居民宣传栏,实时更新本市、本区关于政府对群租整治的新闻报道、典型案例、处罚新规等信息。
(二)多人员、多方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全面彻底地排摸群租涉嫌对象。
一是排查实行常态化。为切实推进专项工作开展,我社区坚持做到“两个必须”即每月重点必须回头查,每季度必须开展一轮普查,建立了定期上门排查和日常走访的发现机制。居委干部带头充分调动综治协管员、房屋协管员、物业管理维修等多人员,按门幢对辖区所有出租屋入室核查,统一登记制表,存档备案。居委工作人员日常与居民的工作联系中,每个人都注意对居民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核查,对于12345热线、来信转办件即知即查,及时跟踪反馈。
二是方法实行多样化。我们在工作态度上坚持严谨踏实作风,对于白天不在的,安排人员晚上入门;对于不肯开门,不配合检查的,联系房东,邀请社区民警共同上门核实;对于群租特
征把握不准的,邀请房管办共同认定。通过不断更新梳理,对社区内群租嫌疑对象做到排摸准、底数清。
(三)多部门,多方位,理和法双管齐下、积极推动 “群租”整治工作。
一是整治有力。对于先期排摸的涉嫌群租名单,社区统一上报至街道综治办。居委干部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由街道综治办牵头街道房管办、派出所分期分批在街道综治调解室约谈群租房东、二房东或酒店、美容店等商业负责人,耐心解读相关租赁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其行为存在的各类隐患,送达群租整改告知单,规定其整改的内容和时限要求。居委工作贯穿始终,对锁定对象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于自愿整改完毕的,进行拍照存档,对于未按要求履行整改义务的,请求街道联合执法,综合整治,通过理与法的双管齐下,今年来沧海社区的“群租”行为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自年初至今,相关职能部门共发放整改通知15家,其中强制整改5家,自行整改9家,有1家正在督促整改中。整改中,我们要求承租人员签订《出租居住房屋安全承诺书》,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正确使用出租房屋。经过街道多策并举,以及多部门紧密配合,辖区内“群租”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有效遏制了辖区内“群租”的现象,进一步保障居民区的良好生活环境。
二是管理长效。沧海社区通过自身所承担的相关居务工作,把对外来人员来社区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和《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开具居住证明工作与小区内规范房屋租赁行为工作有效对接,要求房东、房客签订好《出租居住房屋安全承诺书》。居委通过定期召开社区管理委员会议,及时通报小区“群租”新的动
态,督促物业公司从源头控制,加强门卫对涉嫌“群租”物资装备、人员进出的管理。对出租房经常性开展治安、消防安全复查,一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为努力创造和谐、安全、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作出社区应有的奉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和指正。谢谢!
2014年8月
第三篇: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群租现象非常普遍。所谓群租,就是由于租房费用较高,多人群租、共同承担租金、分付房租的现象。这些房子多是由一套房子改造成若干独立的小间,然后按间或按床位分别出租。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则成为群租现象的主体。因为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较低,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不得已选择群租。此外,随着房价的日益飙升,一些“白领”也加入群租的行列。
群租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群租房由一间房屋改造成若干小间,会使房屋承重结构受到破坏。其次,群租人员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资源或设施由于多人使用却缺乏相应的维护而带来安全隐患。再次,群租现象也会带来物业、相邻业主、小区等各方的利益纷争等等。群租现象目前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对群租房进行整治和规范。但是对群租现象的整治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加强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群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管理有很大关系。对群租房应该设定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通过社区工作协调物业、相邻业主、承租人等之间的利益纷争,使利益各方相互体谅,通过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来维护社区的和谐。
第二,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对群租现象不能一味的打压,在治理群租的同时应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群租市场的繁荣,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正所在。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来说,群租是降低生活成本的无奈之举,一味的打压,只会让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雪上加霜。单独租房或租用一个面积更大的房子意味着他们在住房上要有更多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极积引导,多建设保障性廉租房,要让低收入群体有房可住。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群租现象不只存在于中国,其它国家也存在群居现象。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群租市场,一是约束规范房东,比如要求要租房的房主要取得政颁发的出租许可证,二是房东要对房客进行监督,同时也要对房客负责,如果出现问题,二房东要承担相应责任等。
第四,加大调控力度。群租房问题的根源在于房价。高房价使廉租房成为低收入人群的首选。针对目前房市,中央政府已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房价仍处于悬疑状态,廉租房仍然是低收入人群的选择。所以政府仍需加强房价的调控力度,直至房价回归理性。
第四篇:调研报告-群租问题研究
群租现象
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特别是以上海大都市为代表的高房价城市,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群租现象”,就是多人合租一套住房的现象,针对“群租现象”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考虑运用立法的手段来治理愈演愈烈的“群租”问题。)
一、群租现象出现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城市畸形的高房价条件下,群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高房价、低收入的现状将城市、将租赁者带入一个“宿舍时代”,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或法律的规定而出现的现象。现在上海的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了我们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没有政府介入,政府无法提供廉租住房,“拼房”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不论法律是否允许。
目前,“群租”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法律缺失,而在于经济原因。高房价导致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急剧恶化,特别是刚步入职业生涯、缺乏经济积累的年轻人,现在上海的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了当地的工资水平,以现在年轻人普遍的薪金水平,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过“群居”生活。高房价不仅使中低收入的年轻人被迫选择了“群租”,而且也使房租的价格相应上升。道理很简单,也很正当,因为房屋的投资人要获得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要获得一个能够反映房屋出租市场正常供求水平的房租水平,这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无可厚非。高房租也促进了“群租现象”的蔓延。
有人将这种现象归咎于黑中介或房东的“黑心”。其实有需求才会有供给,只要是双方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自愿达成的契约,就应该得到保护,居住这种要求是要多正当有多正当的要求,有什么理由立法禁止呢?是高房价、是低收入迫使人们选择了“群租”,房东的心再黑,哪个人又会刻意地选择和陌生人一起去过有着无尽烦恼的“群居”生活呢?
从租赁者角度来说,“群租”的不只是打工仔和打工妹,更多的是白领,廉价房租是众多白领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选择“群租”最大的吸引力。
从房主角度来说,大房型租赁价格的持续低迷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助于分割出租来平衡收支,群租现象在上海市区众多新建小区内出现。业主或者二房东将厨房、卫生间在内的所有房间都用简易木板隔开,分别以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出租。“房间越多,月租收入越高,因此群租在业主、房客双重推动下一下子流行起来。”
二、群租产生的负面影响
“群租”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1、小区房客人数逼近居民人数
今年6月,某小区居委会对小区内的住房情况调查后发现,小区内业主自居住房700余户,出租住房205户,小区常住居民有1600余人,房客却达到了1200余人。房客人数已经逼近了小区居民的人数。租房的多以白领、附近公司职工为主。一户房间一般被分割成7间房,最多被分割成了10间房间,人数最多的则住了18个人。
2、安全、消防隐患相应增多
小区人数骤增,让居委会、物业部门措手不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隐患显而易见。群租房客的增多,还渐渐加重了小区业主的不安全感。居民财产安全,消防安全受到了威胁,居民反映:“对面一间房住了这么多人,每人的上班时间从不固定,电梯里每天都会看见陌生人面孔。”
更令人不安的是消防隐患。这么多人共住一间房,电器负载过重容易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第一,群租现象隐藏在居民区,在消防检查中不易被发现;第二,群租现象面积大、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第三,群租生活大量涉及用火、用电、用油等问题,使用易燃品的频率也高,容易发生事故;第四,分割房间的材料大多采用廉价的木质材料,非阻燃材料,不安全因素明显。而且电梯运营、清洁管理等隐患问题也陆续出现。
3目前由于群租房引发的法律问题有很多,承租人之间的纠纷就是一大类。由于群租人数众多,合同的认定又存在漏洞,容易产生问题。对于房屋的公共部分,如厕所、厨房的使用权,合同上不可能明确其使用范围,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解决。另外,如果发生了物品被盗等事件,责任如何追究,是追究房东、中介还是其他承租人,这些都很难界定。4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群租如果演变成“家庭旅馆”,容易发生变相逃税、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而社区内群租现象也难管,易带来社区安全隐患。所以,对“群租”进行适当的行政和立法干预是应该的。前阶段上海有关政府部门专门组织打击群租现象,可是这在法律上很难定夺。“说得小点,就是房东将房子多出租给了几个人;说得大点,有房东变相将房屋作为家庭旅馆的嫌疑,如果这样,就是居改非了。因此,很难界定。”
三、提出的问题
1)一定要靠立法来制约“群租”行为吗?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在研讨会上表示反对以立法形式规范“群租”。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经济行为,应该用市场方式解决。“群租”现象严重,说穿了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太盛引起的,不少低收入者无力买房,导致租房市场需求旺盛,也使得出租房屋者趁机以“非法”行为牟取暴利。
“在正常情况下,150-200个月的租金总和等于房价,而现在一套房价有的等于600个月的租金。房租与房价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出租给他人不如将房屋群租给他人获利高,业主自然会将房屋分隔群租。”顾骏说。
按照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城建法规处提供的数据,上海目前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有1778万,常住的流动人口也有300万到400万。60%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员,和外地来沪发展的白领、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对低价租赁住所有着旺盛的需求,选择市中心区域的群租房更可省却一笔交通费用。
“如果用法律的方式强制干涉,要么会造成法律成本高,要么会造成执法难度大。单纯地以立法形式对出租房屋的面积、条件予以刚性规定,按照上海当前的实际,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顾骏说。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教授觉得 “除了以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约束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发挥居民委员会、业委会和业主的作用。”据卢汉龙介绍,目前上海办理租房登记的大约只占租房群体的1/3。卢汉龙建议,可以在业主公约中对“群租”现象给予规范,明确业主的权利与义务,对承租人也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居委会干部应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出租房屋的登记工作;税收部门更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对房屋出租人的税收管理,抑制“群租”带来的暴利;在租赁条例中,有关部门对卫生和消防条件等基本生活质量的指标需进一步加以规定。
2)真的没有法律法规能对群租行为进行管理吗?
和群租现象有关的法规法条包括《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上海市消防条例》和《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其中第八条对于人均承租进行了面积规定,人均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平方米,或者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按照这一规定,群租就违规”。
但这一办法并没有实际的处罚条款。目前群租较普遍的楼盘面积大多在150平方米左右,分隔入住后除非是极端情况,人均基本超过10平方米。
不是说政府部门默许这个现象,而是执法力量不够。如果都以非典时期那种方式来管理群租,肯定能管好。但现在非常状况已经过去,各方缺乏管理手段。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江子浩告诉记者,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有关群租现象的条文,但还是有一些法律法规可以借用。比如现有法律条文中规定,在租赁房中不可进行擅自搭建,同时在条例中没有提及不影响承重结构的搭建就是合法的。类似这样的现有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从而发挥其执行管理的效用。“目前要做到现实可行的管理,不可或缺的是要房地部门、消防、公安、城建等相关职能部门携手联动,寻找已有的法律法规共同管理,达到有效监督管理作用。”
8月8日,面对愈来愈猛烈的“群租立法”风暴,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又一次撰写了此次研讨会的总结,更详细更全面,直递市里领导。“我们立法研究所的看法是,以前合租的多,现在随着市场利益驱动,由合租演化成群租。这个社会现象需要多角度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封杀。”
关于群租的立法并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当然,只是没有进入,并不代表没有关注,没有研究。
四、治理群租对策与方向
“群租”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但这都不能够成为通过立法禁止“群租”的理由,因为穷人也不能被剥夺居住的权利。社会的管理者是受纳税人之托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是人民的仆人,不能仅从自身工作简便的角度出发,更不能只考虑强势阶层的呼声和诉求,动辙以禁代管。
所以,对待“群租”问题,如果现有的法律条文与此有冲突,还应该修改法律,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权利。如果一定要立法禁止,那样的法律就是与法律精神相违背的恶法。因为法律的手段无法消除推动“群租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所以这种法律即使通过了,执法难度也会极大,大到难以执行,执法“风暴”过后,除了增加罚款和产生几个倒霉蛋以外,不会有什么明显效果。取消不合理的管制,然后加强管理才是治本之策。
只有赋予“群租”以合法的地位,我们才能够对它进行管理;如果我们通过立法的形式宣布“群租”违法,我们就无法对它进行管理了,只能够取缔。居住在“群租”的房屋里自然存在各种隐患,难道露宿街头更安全?更舒服?对于“群租”的各种隐患,我们应该通过规范与管理来最大限度的减轻,而且这些规范措施要以穷人为本,不能假托管理的名义提高门槛,变相禁止,禁止只能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如果说高层塔楼发生火灾对邻居造成损害的概率比住别墅发生火灾对邻居造成伤害的概率要大得多,难道我们也要立法禁止修建高层住宅吗?
给“群租”以合法的地位,在租住人员的身份确认、登记、用电负荷、环境卫生、扰民、小区出入管理、房租纳税等环节上进行监管,把不利的因素尽可能地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法律引导复旦大学段厚省副教授认为:关于群租问题,法律并无禁止,根据民法的基本精神,凡法律未禁止者,公民皆有行为的自由。群租就是在现实面前人们创造的新的法律关系形态,对此应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盲目禁止是不足取的。当然人们的行为是逐利的,并且首先是逐私利的。因此在自由的法权空间里所创造的新型法律关系,往往是不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群租也是这样,多人合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包括治安隐患,不利于社会管理和社区物业管理。就这一点来看,显然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此外,多人合租,可能与安宁的社区环境不相协调,与邻居的期待不相符合,因此也不利于第三人的利益。对此,应以负责的态度来引导它。
城市功能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顾骏教授认为:群租是城市功能的自然体现,国外低收入人口是聚居于城市中心的,因为高档的城市商业中心需要一些低层次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如果要求这些低收入人群都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还要承担交通费,显然是不合理的。
前不久,由上海市立法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群租现象法律对策研讨会”上,恒泰所、跃平所和中联鼎峰所的孙加峰、杜跃平和谢学锋三位主任律师就群租各自谈了看法,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立法建议。他们认为:
1、宜疏不宜堵。从房屋产权的法律属性来看,房屋的产权人对于房屋享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的权能,出租就是权能实现的一种形式,如果单纯地限制出租显然违背了民法上的有关规定。恒泰律师事务所的孙加峰主任律师认为:“对于业主出租房屋的行为我们应当肯定,但是如果业主滥用权利,对相邻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时,我们才应当对其进行限制。”显然,当群租对相邻人的权利产生损害时,群租的业主和承租人应当对之群租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合理监管,消除隐患。群租现象的确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是单纯依靠市场的协调恐怕是不行的,因为市场往往是滞后的,同时在群租中一些消防、治安隐患如果得不到有力的控制,也会造成事故的发生。谢学锋律师特别就监管在群租中的作用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目前我们法律和法规中对监管的描述和采取的手段尚不够完善,需要加强。
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杜跃平律师从完善法律的角度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租房登记制度。现有的《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应当在房地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未登记备案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显然这种对抗主义不能满足现实监管要求,假设这样设定:一旦租房中居住人数超过一定范围后要求强制登记,并对于未登记的业主予以行政处罚。这样的设定有利于管理部门有效地了解群租现状,而只有在获得确切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对群租进行有效地管理;且完善登记制度也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安。其次,对消防、安全设施不完备的房屋不得群租,即要求群租房安装煤气报警器、灭火系统,并强制使用阻燃材料。
3.发挥业主自律作用,提高小区业主权利意识。研讨会上,律师们谈到,小区其实就是一个自治的团体,物业小区好比一个公司,小区的业主就是公司股东,任何业主为了提升小区的品质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以曾风光一时的海华花园为例,这个曾经是上海第一批的外销房,由于群租客的逐渐增多给小区的物业管理带来的麻烦不断,物业的品质不升反降,楼盘的第一批业主随着房产市场的发展已经大多将自己的物业出售了。
显然,要完善对群租现象的监管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是不够的,可依靠小区业主集体的自律。对于群租的监督首先要依靠小区业主间的互相监督,对于没有登记、不符合群租要求的房屋而违规出租的,相邻人完全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反映。对此,三家律所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业主公约》的民间范本。其中第三条第六项中约定:在业主将物业出租时,要充分考虑尊重相邻方的各种利益,特别是将物业群租给承租人时,要书面征得同一层物业住户同意。显然这样的《公约》对于约束业主群租是有帮助的。
房屋租赁与房屋买卖(自住)构成了房地产完整的居住市场。合租、杂居也好,群租也罢,均是房屋租赁市场中的一种现象。相信随着对房屋租赁市场的不断深入地研究,一个有序、规范、健康的房屋租赁市场势必得到发展,给更多的人们带来居住的便利。
第五篇:街道群租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XX街道群租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街道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即日起至2022年12月底,在全街道实施群租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省、市、县关于深化群租房屋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对10间以上或出租床位10个以上或共同居住10人以上的出租房屋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力争通过一年的整治和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联动协作进一步加强,群租房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趋于完善,日常监管质态显著改善;二是群租房登记率达到100%,租住人员信息采集率达到95%;群租房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流转率、整改率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三是涉及群租房的有效投诉进一步减少,服务群众满意率有新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滚动排查。
各村(社区、场)、安监办要广泛发动社区民警、辅警、消防协管员、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资源,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XX县第二高级中学、XX小学、XX幼儿园周边居民区和情况复杂的群租房、出租房进行动态排查,掌握出租房底数情况和出租房内各类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对排查发现的群租房安全隐患,能现场整改的,一律现场整改,确保问题排查无遗漏、数据移交无遗漏、隐患整改零缺位。(二)严控重大风险。
对群租房中可能引发爆炸、火灾、坍塌等导致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属地村(社区、场)书记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一事一策的要求研究制定计划,实施靶向整治,落实防范工作责任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事件。紧盯因矛盾纠纷可能实施极端行为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高风险人员租住的群租房,有效落实疏导管控和防范化解措施。(三)严格执法查处。
用足用好现行法律法规,派出所、安监办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能,增强教育震慑作用。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街道办成立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公安、自然资源、电力、教育等部门,开展常态化群租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组织攻关一批群租房、出租房安全管理难题,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二)责任保障。
各村(社区、场)、各单位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时要协同派出所、安监办常态化开展群租房摸排工作,层层落实群租房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分工明晰、问责有人。(三)信息报送。
各村(社区、场)、各单位要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明确专人每季度末向街道群租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