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

时间:2019-05-12 02: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

第一篇: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

学院: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刘相来 学号:201622267

摘 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全国生态文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的工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论述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生态功能日益凸显。但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正在承受着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灾难已经影响到农民生存、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因此,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按照农村的内在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生态家园建设。1.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水平。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水平比较低,甚至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村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正面临着来自乡镇工业污染、农村生产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 1 困扰,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和每一户农村家庭。1.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也在农村。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坚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又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好农村的矿藏、大气、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既要实现发展满足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需要,又要科学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之一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遵循农村发展规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1.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比较城市生态环境,农村生态文明问题更加突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再加上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业生产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出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个别地区还因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到社会和谐。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农村和谐,农村和谐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农村地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农业产值剧降,农民会被迫离开农村家园、农村将会出现农业空心化。一方面,大量的农民流向城市,对城市的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农产品供给会大幅度减少,对社会生活秩序会产生巨大影响,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和谐。

2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面积大。长久以来,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问题。加上农民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环境得不到维护,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2.1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1.1 生活垃圾污染

由于农村城市化,各种不易降解的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农村并被广泛使用,如电子产品、塑料和注塑产品等,但对于这类难降解工业制品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此外,我国农村生活垃圾还具有随意露天堆放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天约有1.2亿t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这不仅占用了大限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使垃圾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向外界释放,污染周边环境。

2.1.2 生物质燃烧导致大气污染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燃料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时间是以秸秆甚至乡间杂草作为主要燃料。这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烟尘,成为农村一个重要污染源。在近几年东北入冬的时候,由于农村秸秆的燃烧导致了东北范围的连续雾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2.1.3 活污水排放

由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的另外一个污染源。每年农民日常生活产生超过2500t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周围的环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环境隐患。2.1.4 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

为了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开始在农村发展起来。乡镇企业的出现的确解决了农村这样那样的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然而在这些优点的同时,乡镇企业也极大的破环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近年来,国家关闭了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因此一些企业转而将工厂设立在农村以寻求庇护。而这些乡镇企业的生产设备很老化或者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对原材料的利用率低,对废弃物的处理不到位,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都没有通过环境部门的生产许可,可以说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2.2 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民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其生态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3]由于生态文明宣传不到位,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陆续流向了城市或城镇,留守在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基本的文化教育,环保知识匮乏、生态意识淡薄,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或潜在的危害不甚了解,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意识就已经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民出于脱贫致 3 富的强烈愿望,对当地经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常常忽视对当地企业环保风险的生态评估,当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的时候,常常会采用较为极端的解决方式,很少能诉诸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3 农村生态环境缺乏有效监管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很严峻。这除了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上的原因外,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一定的原因。国家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没有延伸到最基层的农村地区,当农村出现污染环境事件时,相关环保职能机构不能快速做出反应,导致广大农村地区污染事件频发,而环境监管滞后现象。农村生态环保监管过程中权、责、利不清现象时有发生,“与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的问题在现实中分属于环保、渔政、水利、农业、卫生等多个部门管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会出现越权抢权或相互推诿的现象”[4]。另外,环保职能部门专业监测人才出现逆向流动。政府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级别越高,专业技术人员越充足,设备也越先进。相反在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第一线往往缺乏高级、正规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常常也很落后。因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常常出现“无人管环保、无力管环保、无法管环保”的局面。

2.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市环保建设资金相对充足,能够保障交通、能源、供水、排污、生活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但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还是相当匮乏,诸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业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等,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缺乏资金保障。中央政府每年都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但是由于许多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致使专项财政资金使用分散,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保需求。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环保资金相对充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越高,经济发展质量也会越好;反之,环保资金缺乏保障的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就越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也会越差。3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农村污染治理

对于农村污染问题,则需要扎实开展农村污染治理专项活动,积极的推进山水林湖整体修复工作的落实。做好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以稳定提升,逐步的减轻大气污染问题与土壤环境问题等。在公路建设方面,以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为建设重点,建设道路绿化精品,进而形成绿色通道网络,做好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绿色建设工作。在水环境方面,则持续 4 加强河流治理工作,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采取水岸绿化方式,加强水系绿化建设,做好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问题治理工作。在农业生产方面,则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建设多元发展模式,合理的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与企业,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3.2 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

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水平。“必须积极地开展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学习与掌握科学的生态文明知识,形成与确立现代生态文明意识。”[5]鉴于我国当前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现象,可以通过农村广播、农家书屋、宣传大篷车、电视、广播、网络、农民业余学校等多种途径,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增强农民生态道德责任感,使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3.3 完善环保监管体制

加强农村环保监测体制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将政府环保监管职能部门延伸至乡村一级,增强环保监测的覆盖面,对环境监测、取样取证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对破坏环境现象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是将环保高级专业人才下沉,充实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站的人才力量。三是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提高基层环保监管的技术含量。四是将地方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情况纳入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提升的重要依据,凡是环保不合格的地方干部一律不予提拔,促使各级干部重视并积极抓好生态环保工作。3.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生态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事关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动态管理生态建设资金,保证生态环保资金充足。一是加大生态环保知识的教育宣传投入,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二是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生态环保监测水平。三是加大农村生态技术的研发、推广、运用的投入,提高农业产业生态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四是加大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努力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3.5推行生态示范村建设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行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是“行政村”、“自然村”,这种建制虽然有其方便合理的一面,但是却给生态环保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各地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生态示范村”。“所谓生态示范村是在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的基础 5 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农村居民聚集地。”[6]生态村是推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生态示范村发展循环农业,在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能源,在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领域循环使用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 结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生态文明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农村竞争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过去那种只追求GDP 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的利益,积极建设绿色、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于洋.“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经济,2015,(4). [2] 戴圣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1)[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83~186

[3]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伦理建设研究[C]∥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2010.

[4] 苏杨,魏际刚.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J].经济参考研究,2007,(4).

[5] 张国民,祁维仙.必须注重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

[6] 邵超峰,鞠美庭,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

第二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2013-03-08 09:54: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有0人参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养育着九亿农民的广袤农村,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准确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多种树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工作,单纯地保护也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手段。根据我们创建“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经验,我认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村庄、生态文化三方面的建设内容。生态农业以及由此延伸的生态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村庄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家园,农村生态文化则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农业向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农民是农业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因此,要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载体是抓好生态农业。除了对生态农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外,还要抓好对农民的相关培训。在滕头村的实践中,对生态滕头的建设者实施了以“全程生态、全域生态、全民生态”为核心的全方位培训,以求达到生产生活全过程时时生态,全境全域范围内处处生态,以及全村范围内人人生态。

生态村庄要解决的是农民生活的物质家园。很难想象,如果生活区里鸡狗乱跳,休闲区里垃圾遍地,这样的村庄何以谈得上生态村庄。因此,在生态村庄建设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把生活功能区、公共休闲区、畜牧饲养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们的实践中,以国家5A旅游景区的标准来建设生态村庄,参观区、农业观光区、生活区、居民休闲区等规划有致,并且形成了“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独特风格。

生态文化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文化概念,它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对生态生活方式的观念,生态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强化、持续优化的漫长过程。拿植树爱树观念的例子来说,滕头村现在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7%,期间经历过全民发动、教育惩戒、观念形成等较长过程。

努力探索适合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 在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等生态文明的诸多要素中,要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目标,发展生态产业是重中之重。

生态产业是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按照循环、可持续的要求,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体系。发展生态产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经济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就确立了“生态立村”的原则,成立全国最早的村级环保委,设立项目进村的门槛,把效益虽看好但可能影响环境的50多个项目拒之门外,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园林绿化等生态产业。如今,滕头村已经建立起高效农业、清洁工业和特色三产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

滕头村空间狭小,自身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经济如何向纵深推进?我们的主要举措是大力发展“连锁滕头”。这方面,滕头园林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在全国各地的荒山荒地上建立了3万多亩苗圃基地,既优化了当地生态环境,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生态环境、生态美食为卖点的滕头生态酒店已经在宁波北仑取得较大的成功,我们将以此为模式不断复制、扩大连锁滕头的版图。凭借滕头村的生态美名,滕头白茶、滕头红酒等生态产品也将走上连锁扩张之路。这种生态产业的扩张,在输出生态产品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输出了我们的生态发展理念,为全国各地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各地农村的基本情况有所不同,滕头村的经验也难以简单复制,但生态经济的总体特征是相同的,就是要因地因村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立足可持续发展。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生态经济内容的选择上,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或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或以专业村形式组团发展,或以集团引领模式多点开花。

着力寻找农村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建设美丽乡村,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以生态立村为导向引导发展方式转变。滕头村在早期起步的时候,为了尽快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标准引进了一些项目,在付出了环境受损的代价后,村里开始思考产业转型,开始转变发展方式,逐渐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淘汰污染企业,建立工业区,把工业搬出村庄,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实现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赢得了全球生态500佳、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有向农村转移的迹象,由此带来农村土地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综合效益的选择上,一定要把住关口。二是以绿色经济为支撑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发达国家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先污染后治理,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滕头村的工业项目一直坚持“精挑细选”,现在基本形成了清洁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业则创造了全国村庄最早卖门票的先例,也带动了生态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各地的农村如果立足本村实际,围绕一个“农”字,坚持一个“生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等产业,相信“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是可以实现的。

三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有五:一抓环境保护,提高保障力;二抓环境整治,提高承载力;三抓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抓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理念;五抓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提高群众参与率。群众从生态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为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

第三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汇报

平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

情况汇报

市委农工办: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2012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的通知》下发后,平邑县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平邑实际,制定了《平邑县2012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镇、街道、管委会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县督导组人员全部到督导单位现场督导。从各镇部署和县督导情况看,平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年初,全县确定并实施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河道综合治理、造林绿化、黄烟生产、涉农重点项目建设等18项农业重点工作。3月13日,召开了高规格、大范围的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会上出台了两办关于《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工作要点》,指导各镇进行面上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9日,县里组织各镇分管负责同志、沿线沿路重点村支部书记、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督导组组长到 1

临沭县、罗庄区、费县参观学习了他们在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接到市里的《通知》后,县委召开了常委会议学习传达贯彻,研究制定了我县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12年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为加快重点工程的进度,又分别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挂帅的十个指挥部,分线作战,齐头并进。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倒排工期,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县直有关部门单位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本职业务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并积极指导、督促各镇做好工作,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加快推进

根据全市工作要点,结合平邑实际,2012年重点打造327国道、文泗路、新枣路、岚济路等道路沿线的100个示范村。邀请上海、深圳和市规划设计院对浚东新区、浚东社区、保定社区、东阳片区、河泉片区进行了规划,对兴水河进行了修建性详规及两岸控制性规划;邀请山东省测绘公司,对县城及周边60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图测绘。同时,对已有的村庄和社区规划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提升;对没有制定村庄详细规划的,责成县规划局尽快编制,使规划覆盖到每一个村庄。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绿化造林为重点,巩固建设成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动员社会力量,全面绿化美化城乡面貌,改造提升了城区重要节点绿化、实施了重要路段绿化镶边工程,加强了绿化模纹管理和防护,加大了绿化补植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规划保绿、依法护绿、见缝插绿、补植增绿、破墙透绿,千方百计增加绿量。同时,配套实施了畅通工程、空间美化工程、环境清洁工程、建设规范工程等‚四大工程‛,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放、乱排等方面的问题。对327国道、岚济路、文泗路、平蒙路、新枣路、平滕路等重要道路进行了大范围的绿化提升,粉刷行道树路沿石240公里,修剪绿篱24万余平方,整修路肩边坡56万平方,栽植乔灌木80多万棵,黑松532棵,球类植物1359棵。在重要道路沿线确定了100个重点整治村,对这些村居的五化建设高标准规划,力争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点。扎实开展了‚垃圾集中清理行动‛,清运乡村垃圾4430吨;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和‚绿化示范村镇‛创建活动,把城市绿化理念引入村镇,建设园林小景,力争达到‚村村绿树环绕,处处绿树成荫,先进森林后进村‛的效果。目前,全县镇驻地绿化覆盖率3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0.4%,已建成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7个市级绿化示范镇,68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在重要路段沿线、示范村可视范围内,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工程、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林场建设工程。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荒山造林3300亩、防护林120亩、经济林3400亩、杨树丰产林2800亩、绿色通道补植30公里。综合实施水域集中清理,在县城对兴水河、府前渠进行集中清理,两岸进行了绿化,共清理垃圾40吨,栽植绿化苗木3万棵;对浚河、张里河及其支流进行了综合治理;对各镇采砂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全县共清理非法采砂点58处,拆除非法简易组合房23处,清理违法采砂船26只,截断私设非法运砂道路22条,对60多处砂堆出售点书面下达了限期接受处理通知。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687.54公顷,绿地率达36.8%,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1平方米。

(二)以村庄“五化”为重点,集中整治村容村貌。遵照因地制宜抓硬化、全面‚除污‛抓净化、立足‚添彩‛搞绿化、突出‚规范‛抓美化、尽力而为抓亮化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村庄‚五化‛达标建设。把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村庄‚五化‛建设结合起来,确定了先建后补的政策。今年以来,全县用于乡村‚五化‛达标建设的资金已达到5600多万元,98%的村初步达到了‚五化‛标准,所有村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按照‚一镇一站、村村设点‛的要求,要求每个镇至少建设1处日处理能力8吨以上的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目前,已有6个镇完成了选址。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机制城乡全覆盖,全县已配备乡镇垃圾运输车、叉车56辆,农村垃圾清运车286辆。各乡镇都成立了环卫队、执法中队,对镇驻地实行全天候保洁。全县97%以上的村居都建设了垃圾收集池、购买了垃圾箱,所有的村居都按比例配备了保洁员,87%的村庄对卫生保洁实行市场化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水治污‛ 主要采取沼气工程、净化池、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气上楼‛主要采取瓶装液化气、秸杆汽化和天然气供气站。‚垃圾处理市场化物业化‛采取的主要具体办法是承包制和委托代管。目前,全县已完成‚三上‛工程的农村社区20个,占建成农村社区的69%。积极推行‚畜—沼—果(菜)‛生态种养模式,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230个,累计达到3.8万个,完成‚一池三改‛

2.1万户。

(三)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今年,全县计划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8万亩、观光园区

5个,新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6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创建有较强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5个。目前,全县已发展蓝莓5000亩、果品45万亩、瓜菜48万亩、金银花65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28处、19.8万亩,‚三品‛认证品牌发展到61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185家,其中市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2家,通过国家GAP认证金银花种植基地1处,GMP认证企业5家,GSP认证企业15家,‚平邑金银花‛、‚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月13日,我县将举办‚2012平邑武台桃花节暨玉泉万亩黄桃基地揭牌仪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化建设的大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4月11日,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平邑‘九间棚之村’乡村文化休闲游‛启动仪式,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业。

三、加强督导,狠抓落实

为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由组织部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组成了4个督导组,对各镇全面督导,对重点工作分线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党委书记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调度会,了解各镇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在县电视台设立了曝光台,对行动迟缓,整改存在问题不及时的单位进行曝光,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严格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2012年4月12日

第四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保护不住。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意味着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老办法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就必须要用新办法才行,新办法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足。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身边做起,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上行动的指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2.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上强有力的保障 想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

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上严格的要求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该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上积极的落实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和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

21世纪是绿色增长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全力破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蓬勃展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上周,一场大范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影响面积达上百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

此外,严重的水污染威胁着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镉大米”事件则引发了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

高速发展3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积累的环境问题也集中显现,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在GDP增长的同时,巨额的“生态赤字”出现。

“现阶段,传统污染问题和新环境问题交织。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的环境形势将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说。

在频频出现的环境事件面前,单一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苍白无力。数据显示,我国已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十大流域的70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占

8.9%。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将难以实现。

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总书记2013年5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确定,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中央组织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不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在明确取消相关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同时,通知要求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认为,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发展的红线和高压线,就是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评价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尺度。

探索路径日渐清晰,生态红线呼之欲出

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奉节县山高坡陡,地质破碎。过去追求产值,硬着头皮搞“大工业”。县委书记李光荣说,县里投入十多亿元开山填河建起3500亩工业园,但才引进两家规模企业,背上沉重债务。直辖17年来重庆经济持续发展,但区域产业趋于同质化,拼资源、上项目,导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去年9月,重庆市作出决定,按照全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承载力不同,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配套相应政绩考核、财税金融保障机制,推动区域差异化、联动式发展。为确保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重庆市正在建立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像重庆这样,各地都在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云南、湖北、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区相继出台专门文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海南省确定,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生态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北京市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破解首都环境建设难题。

本月初,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此前,环境保护部提出了构建以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为核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今年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指南的发布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入全国整体推进阶段。搞好顶层设计,用制度和法律保护生态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人们注意到,修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环境保护部定期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督办查处结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对于触犯多个罪名的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司法审判依法“从一重罪处断”。

周生贤表示,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要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将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纳入其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和简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如,现有法律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尚未理顺,体现生态文明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还未形成,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政府不履行监管责任等不作为行为的监督机制薄弱,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有待建立,市场经济手段运用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行动机制需要完善等,这些都是今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

文/新华社记者 董 峻 顾瑞珍 张桂林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下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1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导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容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十九大报告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岁月流金,盛世丰年。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带来的希望中,我们告别了奋发有为、硕果累累的2012年。中国人却正以难以撼动的决心,导引一场持久深刻的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XXXX大学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学 院 XXXXXX 专 业 XXXXX 班 级 XXXXXXXX 学 号 20110914125 姓 名 XXX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1147013 张倩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本站推荐)

    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2年11月13日 03:31 来源:三秦都市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更多 分享到: 原标题:“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