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畜牧业项目监管约谈问责办法试行
自治区畜牧业项目监管约谈问责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自治区畜牧业项目监督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和行为,明确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督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畜牧业项目顺利实施,依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监管,是指按照权限和职责,负有各类畜牧业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职能的单位和负责人对立项申报、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项目全过程实施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约谈,是指约见未履行畜牧业项目监管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州、市)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进行告诫谈话、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的一种行政行为。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未履行畜牧业项目监管职责或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的畜牧厅分管厅领导和厅机关相关处室、厅属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问题追责的一种行政行 1 为。
第三条 自治区畜牧厅成立自治区畜牧业项目监管约谈问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厅长担任,成员由相关厅领导和驻厅纪检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驻厅纪检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驻厅纪检组领导兼任。
第四条 列入监管约谈问责的项目范围包括
(一)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包括种养业循环一体化项目(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畜牧养殖大县种养循环整县推进试点、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养业良种工程、区域生态循环项目、退牧还草项目、退耕还草项目、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试点项目(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等。
(二)中央财政专项,包括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改饲项目、畜禽粪污治理项目、畜禽良种推广项目、苜蓿高产示范项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资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及绩效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资金)、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等。
(三)自治区财政专项,包括自治区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自治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资金等。
(四)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实事项目。
(五)其他畜牧业建设项目。
第二章 分 则 第一节 约
谈
第五条 项目监管约谈的实施:
未履行畜牧业项目监管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州、市)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约谈。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约谈地(州市)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一)组织项目申报把关不严,导致项目出现无法落地、重大调整变更等情况的;
(二)项目监管不到位,不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不能按时准确全面上报项目实时数据的;
(三)与当地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协调不力,致使项目批复报备、投资计划和资金下达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的;
(四)擅自变更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地点、规模等,违规组织、干预招投标工作的;
(五)对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不积极协调解决的;
(六)没有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的;
(七)项目被国家或自治区审计、稽查、财政、环保等部门通报的。
第七条 约谈可以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集体约谈。
第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起草约谈通知,制定约谈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约谈通知提前7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被约谈单位送达。
第九条 被约谈单位收到约谈通知后,应及时向被约谈人告知约谈事项,认真准备书面汇报材料,按时参加约谈。被约谈人必须本人参加,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期参加约谈的,须提出书面申请,可延期约谈。
第十条 约谈程序
(一)向被约谈人说明约谈事由和目的,指出被约谈单位存在的问题,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被约谈人就约谈事项进行说明,提出下一步拟采取 的措施;
(三)提出相关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
(四)被约谈人对落实整改要求进行表态。
第十一条 约谈结束后,形成约谈纪要,将约谈纪要和《限期整改通知书》送达被约谈单位和个人,并函送有关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分管领导。
第十二条 被约谈人组织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在约谈结束后30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改措施中要反映地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在限定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对被约谈人作出严肃处理:
(一)在全疆范围内给予通报;
(二)减少或暂停该单位项目安排;
(三)向自治区、有关地(州、市)纪检监察部门移交,启动问责程序。
第二节 问 责
第十四条 项目监管问责的实施: 对未履行畜牧业项目管理督查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畜牧厅有关分管厅领导和厅机关、厅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由领导小组实施问责。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问责畜牧厅分管厅领导:
(一)分管项目整体推进缓慢,进展情况不清,一半以上项目不能按时开工,竣工验收率不足50%的;
(二)决策失误,项目长期不开工或出现擅自变更、随意批复的;
(三)项目被国家或自治区审计、稽查等部门通报的;
(四)项目建设中监管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出现侵占群众利益,出现上访事件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问责畜牧厅机关主管处室、厅属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一)前期工作审查把关不严,出现项目无法落地、发生重大变更影响项目立项申报的;
(二)不能按规定时限上报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总结的;
(三)部门、处室之间协调沟通不力,导致项目投资计 划、建设资金不能及时下达的;
(四)对审批权限下放项目督促检查不力,不掌握进展情况,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项目不能顺利实施的;
(五)审批权限内项目不能及时完成审查、批复、实施、验收等工作的;
(六)项目被国家或自治区审计、稽查、财政、环保等部门通报的。
第十七条 问责由领导小组根据被问责人级别和未履行畜牧业项目监管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事实,确定不同问责方式。
第十八条 问责方式包括:
(一)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提出建议上报畜牧厅党组研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 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第十九条 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人宣布并督促执行。
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的,受到问责的负责人应当向领导小组写出书面深刻检讨;提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建议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批;采取纪律处分方式问责,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采取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条 被问责人在问责结束须认真整改,于30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在限定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对相关被问责人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中国农业银行问责办法(试行)
附件:
中国农业银行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促进中国农业银行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确保全行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问责对象主要是主管部门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第三条
问责要坚持从严治行、实事求是,有错必问、无为必究,权责统一、分级问责,惩教结合、依法合规的原则。
第四条
受到问责的人员,根据责任轻重,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条
问责原由是指下级行辖内发生经济案件、刑事案件,发生威胁人员安危、国有资产受到危害或损失的事故,发生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事件,因管理不到位,导致案件、事故、事件后果严重,影响全行声誉等情形时,上级行党委对下级行主管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方式及实施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党委对下级行主管部 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一)发生案件、事故、事件的问责。
1、本辖区发生重大案件、重大事故、重大事件,造成100万元(含)以上资金风险、损失或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的;或在本辖内连续发生三起案件、事故、事件的;
2、对重大案件、事故、事件发生后,应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或采取措施不力,导致后果扩大,造成农业银行声誉受到损害的;
3、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强令、授意、指使员工实施违法违规行为,或决策失误,引发重大事故或群体性事件,受到外部监管部门或地方党政批评的。
(二)管理中未尽职的问责。
4、由于决策失误,造成1000万元以上资金风险、损失,被监管部门限期整改的;
5、因管理松懈,致使市场竞争力弱化,在银行同业中的市场份额当年下降20%或连续两年下降的;不良资产余额当年上升10%或连续两年上升的;
6、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受到外部监管部门批评或中央领导批示核查的;
7、搞虚假政绩、报表,业务发展失控,虚列费用、虚假招投标等,受到监管部门批评或停办业务的;
8、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反映强烈,考核不称职的;
9、被媒体恶意炒作,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七条
问责方式可根据案件、事故、事件性质,情节,资金风险、损失大小和应负的责任进行:
(一)首问主管部门负责人,再问分管行领导或主要行领导;
(二)问责可采取诫勉谈话,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 职,免职。
第八条
问责的实施
(一)按照各管理部门工作职责,下级行主管条线发生第六条所列情景或行为的,由主管部门提出问责事由,向分管行领导起草问责建议报告后,报请党委或分管行领导审批。
(二)对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问责,由上级行分管行领导负责;对领导干部的问责,由上级行党委书记、行长负责;党委书记、行长也可委托分管行领导负责;在问责时,要安排纪检监察部门适当人员参加。
(三)被问责人应在谈话一周内写出书面检查及整改措施,上交问责部门。
(四)被问责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沟通问责谈话情况,问责谈话的有关资料由纪检监察部门留档。
第九条 具有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免于问责:
(一)经有权部门认定自查发现的案件、事故的;
(二)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
(三)其他可免于问责情形的。
第十条 受到问责的人员,取消当年评优和评先资格;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或相当职务,但要安排适当相应的工作任务。
第三章 问责的程序
第十一条
案件、事故、事件发生后,上级行首先要对下级行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待问责内容调查清楚,可根据被问 责情况,确定是否对下级行领导进行问责;性质严重的,上级行党委必须要向下级行行领导进行问责。
第十二条 问责前,主管部门应向分管行长或党委起草问责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向问责人提供被问责内容和有关事实材料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对主管部门负责人或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制作问责决定。问责决定由纪检监察部门代党委或纪委草拟。
第十四条 问责决定做出前,应听取被问责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或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以采纳。
第十五条 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问责决定,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问责决定,应归入其个人(人事)档案。其他问责方式的决定,应归入干部廉洁档案。
第十六条 问责决定应按照纪律处分决定的送达程序进行送达,送达由纪检监察部门执行。
第十七条 申诉。被问责人对问责有异议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实施问责的行党委或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受理申诉的部门应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
被问责人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总行此前施行的《中国农业银行案件问责实施办法(试行)》(农银发〔2004〕25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黄骅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注:王书记已批示“择机上常委会议讨论”。
黄骅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2010年4月7日)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制度执行力与工作效能,保障2010年全市75项重点项目将和重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保障“五个黄骅”的顺利推进,根据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科级领导干部以及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五条 在决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发布与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决定或命令;
(二)超越权限擅自决策;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拔干部,用人严重失察、失误;
(四)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
(五)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稳定风险评估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六)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照规定公开。
第六条
在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的决策和部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对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作出的决定、决议,制订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领导作出的重要批示,不按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及时办理;
(二)对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以及交办的事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导致 2
政令不畅或影响工作的。
第七条 在履行执法执纪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设定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
(二)违法违纪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
(三)违反规定干预黄骅新城建设,特别是在重点领域的正常推进,如土地招牌挂、城建工程、道路修建、政府采购或金融信贷等活动;
(四)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造成司法、执法不公。
第八条 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二)发生影响投资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事件;
(三)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损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处臵突发公共事件或社会治安案件失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五)虚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第九条 在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
(二)对本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
(三)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第十条 在接受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示人、证人打击报复;
(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行政复议决定。第十一条 在履行其他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在公众场合或媒体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
(二)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或所掌握的工作秘密;
(三)利用工作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已或亲属谋取利益;
(四)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或包庇纵容。
第十二条 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1998】16号),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与适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的问责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十四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的责任。该三种责任的划分参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界定。
第十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坚持过错行为,使损失、影响继续扩大;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处理人员;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六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第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第十八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 5
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考虑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素,由党委、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 问责的程序
第十九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二十条 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发现领导干部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依据下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上述问责情形的线索,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检举、控告材料;
(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县级或县级以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考核、民主行风评议结果;
(六)处理重大事故、案件查处、审计等工作材料;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八)其他反映领导干部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 发现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情形,纪检监察机关应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决议。
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情形,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二条 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拒绝或干预调查工作,调查机关可提请决定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暂停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
第二十三条 调查机关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应在3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工作;情况特别复杂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第二十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六条 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七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具体内容包括:被问责人的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并督促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第三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对经县级及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手续。
第三十二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关工作人员与被问责(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被问责(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权申请有关工作人员回避。一般工作人员的回避,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决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回避,8
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第三十四条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五条 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六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七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县公务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县公务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增强制度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从政行为,根据《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务人员问责是指公务人员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其追究责任。
第三条问责对
象包括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垂直管理部门的副科级(不含副科级)以下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四条实施公务人员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责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问责事项
第五条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和妨碍法律、法规的正确使用,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决定或上级交办事项,不认真贯彻执行的;
(二)因工作失职、渎职,出现行政执法错案、引发各种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
(三)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变更收费标准或改变收费性质等乱收费的;
(四)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办法,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处罚、以罚代管的;
(五)其他执行不力情形。
第六条在服务群众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违反单位工作禁令和服务承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解释、不说明,置之不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擅自脱离工作岗位、旷工、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打牌、下棋、上网玩游戏等不遵守工作纪律的;
(四)违反禁酒规定的;
(五)服务态度“生、冷、硬、横”,言行举止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按规定服务程序办理,或因服务质量不高,致使服务对象利益受损的;
(七)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受理或处置不当,造成媒体反映强烈、群众越级访和集体访的;
(八)其他服务方面需要问责的情形。
第七条有下列违反工作效能方面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对职权范围内应予办理的事项拖延懈怠、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拖延不办、处置不力的;
(二)违反马上办、限时办理服务内容,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办理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三)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商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受理、不制止、不查处、不及时反馈的;
(四)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解释、不请示、不移交,置之不理,或对其他单位有法定依据需提请支持、配合、协助的有关事项不支持、不配合、不协助的;
(五)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责,未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影响单位整体工作进度的。
第八条有下列违反廉洁自律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问责:
(一)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收受、索要服务对象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
(三)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指定服务或从中牟利的;
(四)接受服务对象为其报销各种费用、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
(五)在公众场合言行举止不当,有损公务人员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其他自律不严情形的。
第九条其他需要问责的事项。
第三章问责方式
第十条问责的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责令当面道歉或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采用本条第(六)项至第(九)项问责方式中有关内容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严重程度、损害和影响的大小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问责对象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
第五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XX县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委、县政府所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乡(镇)场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各农牧场,县委各部、委、办,政府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驻县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石河子老街管理处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问责应当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四条 在改革发展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已经确定的涉及区域重大改革任务,落实不力,工作失职,影响改革任务完成的;
(二)对县委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不力,影响工作进展的;
(三)现代化考核核心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没有按时完成,影响全县现代化进程的;
(四)与党委、政府签订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未完成的;
(五)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影响项目建设的;
(六)对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创建活动,未认真履职,导致创建工作目标不能实现的;
(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论证不充分,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重要改革发展方面工作不力,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
第五条 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程序和时限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
(三)因工作失职,发生行政执法错案,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或败诉的;
(四)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的,对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收费标准项目,仍按原标准收费的;
(五)违反规定对企业进行乱检查的;
(六)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违反规定或违规插手干预的;
(八)其他违反依法行政规定的。
第六条 在作风效能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地区、XX县相关规定,以及违反“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的;
(二)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对下级请示报告不及时答复,造成损失的;
(五)不能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对上级转办、交办的效能投诉件不按要求办理的;
(六)擅自脱岗或在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推诿扯皮,协作配合不力,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
(八)其他违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定的。
第七条 在服务民生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或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未能按期完成的;
(二)因决策失误或工作失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损害群众权益的;
(四)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助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违规办事、显失公平的;
(五)违反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管理规定的,回迁房和保障性住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
(六)在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网络通讯和医疗卫生等服务中,因工作失职、失误,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
(七)其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
第八条 在信访稳定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解决未及时解决,致使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
(二)由党政领导包案处理的重大信访案件,责任不落实,处理不到位,导致群众赴自治区、进京非正常上访的;
(三)对影响稳定的事件苗头,思想麻痹,处理不及时,导致事态恶化,造成严重影响的;
(四)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不达标,被列为重点信访工作管理地区或单位的;
(五)发生信访群体性事件时,责任领导或包案领导未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处臵,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刁难、打击、报复信访举报人的;
(七)其他违反信访维稳规定的。
第九条 在廉洁从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公款出国(境)、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等有关规定,以及用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的;
(二)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收受、索取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服务对象财物,或者吃拿卡要的;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谋取私利的;
(四)用公款或者由管理、服务对象报销、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费用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提供高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
(五)要求管理、服务对象购买指定商品或者乱摊派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招录或职工招聘等组织、人事纪律、规定的;
(七)其他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的。
第十条 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在日常例行性检查中未能发现和消除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者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的;
(三)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未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臵,或者现场处臵不力的;
(四)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没有进行风险评估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
(五)应制定应急预案而没有制定,或没有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造成后果的;
(六)擅自发布信息,或者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误导舆论,产生不良影响的;
(七)其他应对不力、工作失职的。
第十一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公德中,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二条 对工作人员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责任人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单位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四条 实施问责,根据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大小,采取相应的问责。
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实行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情节较重的,对责任人实行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进行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打击报复或陷害的;
(四)其他具有从重处理情节的。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主动承担责任,并且认真整改的;
(三)其他具有从轻处理情节的。
第十七条 按本办法所列情形应当问责的,但情节轻微,已根据有关规定、考核办法进行了责任追究的,可不再进行问责。
第十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的,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各类评先的资格。单位或单位主要领导受到问责的,取消单位当各类评先资格。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的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职务。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问责实施机关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
第二十条 问责线索来源:
(一)上级机关或者本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指示、批示;
(二)纪检、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案件移送或建议;
(三)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重要考核、评议、测评、考察、督查的结果;
(四)新闻媒体、网络曝光的材料;
(五)群众反映和举报;
(六)其他信息渠道的反映。第二十一条 问责程序启动。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启动问责调查程序。
(一)对县直各部门、单位、县委、县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准启动;
(二)对党委、政府下属部门、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县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启动;
(三)对乡、镇(场)党委、乡、镇(场)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县委、政府相关负责领导批准启动;
(四)对村队、社区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当地组织部门领导批准启动。
第二十二条 问责调查实施。
(一)对辖市区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市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市级机关部门下属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所在部门负责;
(三)对辖市区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辖市区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四)对镇(街道)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 对涉及多部门、跨地区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线索,可以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启动调查程序,并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四条 调查核实工作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别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调查结束后,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
对责任人问责的,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对单位问责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问责建议报同级党政集体研究决定。必要时,也可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作出问责决定。对分管该部门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报县委、政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问责决定执行。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办理。问责决定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予以问责而没有进行问责的,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第二十八条 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错误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对个人进行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对单位实施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第三十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申诉。
第三十一条 受理申诉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被问责对象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问责案件,问责程序可以从简从快。
第三十三条 问责案件资料应当按照组织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的有关规定存档。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所列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由有权部门研究决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问责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