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XXXX化工有限公司
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XXX有限公司指导工作,潍坊振兴日升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 XXXX 年XXX 月XXX 日,位于XXX县XX街道XX 号,公司占地XXX㎡,注册资本XXXX元,法定代表人XXXX,我公司从投产至今未发生安全事故。现将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做好各类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公司高度重视,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二是明确职责分工。按重点区域、关键设置、事件类别细化目标任务,真正做到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二是层层抓好落实。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近年来,上级政府和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今年“重大活动期间”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公司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应对,充分发挥了应急管理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援中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作用。目前,我们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并发挥了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二、健全应急预案,提升防范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全面指导公司应急工作。目前,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现已制定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综合性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全员学习和下发到各部门、岗位,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絮的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三、加强物质储备,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物质基础。
根据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五室一所”要求,公司在办公楼一层应急办公室和应急资料室,在三楼设置应急活动室,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在生产区东侧中控楼设置应急值班室,在生产区西北角处外操室设置应急器材室,在办公楼西侧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约1200㎡,能够满足公司全员应急避难使用。公司在生产区域共设置疏散指示标志26个,风向标23个,手报按钮62个,泡沫消防站一处,泡沫消防车一辆,泡沫消防栓10台,消防沙池29座,消防泵7台,高压水炮15台,室内消防栓74个,室外消防栓61个,空气呼吸器10台,防化服10套等应急应急器材,公司定期对应急救援物资进行检查、校验。
四、加强全员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
公司通过内部管理网络、公司微信群、黑板报、宣传栏、彩旗、条幅等各种形式开展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学习。公司每年6月份11月份以“安全生产月”和 “消防宣传日”为契机,联合集团安全保卫部、医务室对综合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组织一次演练活动,公司各部门定期对各项专项应急管理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演练,每次演练活动结束我们都认真进行总结,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编制合理性、适应性,对演练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补充完善,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建设。
五、公司在应急处置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今xx年X月X日在XXX比赛中,公司代表队取得第1名好成绩。今年X月X日在XXX比赛中,公司代表队取得第2名好成绩
第二篇:关于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汇报
关于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近几年来的工作成效
(一)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我市于2006年9月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某某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22个,部门应急预案70个,指导和应对全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2008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某某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为了强化政务值守,及时掌握和报告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加挂市政府总值班室牌子。确保联络畅通,并指导全市节假日及常规值班工作。同年11月,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强全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明确专人,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杜绝信息漏报、迟报、瞒报现象的发生。
2、组建市应急救援中心。2010年3月,根据上级要求,整
合应急办、公安、消防、卫生、安监、交通等相关部门应急救援资源,成立我市应急救援中心;依托消防大队和民兵预备役,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财政预算列支专项装备及训练经费,启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二)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应急预案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市公安、交通、卫生、水利等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了《某某市公安局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某某市交通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某某市救灾防病预案》、《某某市2009年抗旱预案》等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体系建设。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性质和发生趋势,我市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全面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质储备。市水利局、卫生局、武装部等部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市安监局坚持每季度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将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上报,由市领导牵头组织专班人员跟踪督办,直到整改到位。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全市60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市公安局添置监测探头和警用车辆,用于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收集和处置。同时,全市各重点单位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市三义寺汽车渡口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防火和救生演练。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今年发生事故处置中,我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市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率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政府办、政法委、公安、安监、民政、司法、建设、国土、供销等部门和单位成立了五个工作专班,开展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使事故得到稳妥处置。
(三)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重点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3月,我市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入《“五五”普法暨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发放《“五五”普法读本》10798册;今年发放张贴普法宣传资料20000余份,解答宣传相关法律法规50000人次;今年5月7日至5月13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市民政、气象、卫生、建设、公安等部门在市文化广场开展了以“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10月我市结合政府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组织全市公务员分批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人员1698人。
2、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自市应急办成立以来,市电视台、新闻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累计报道防灾减灾相关新闻120条、通讯50条,张贴宣传标语1278张,发放宣传单3.5万张,参与宣传活动人员达1.8万人。各乡镇办区、市直各部门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关于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在加快实施“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认真做好终期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我市“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结合我市实际,优化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区域、重要行业,统一
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防灾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通道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并设立明显标志,加强维护管理,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2、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的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根据国务院应急办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演练次数要占总数的30%以上,部门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两年演练一次。
3、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注重科学化、机制化、体系化、军事化,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市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要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研究和部署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组织指挥;设立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应急管理决策咨询和参谋工作;成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室,配备专职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市政府应急办要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做好应急管理日常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4、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级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制定实施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与技术标准,重点建设好市、乡镇办区二级政府应急平台以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应急平台。要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防止重复建设。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
依据统一标准通过改造或采用转换等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满足值守应急工作需要。以“两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库、典型案例库)建设为重点,加快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建设满足应急管理要求的数据库系统。
5、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理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的关系,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要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汇报,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各乡镇办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加强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总结评估等工作,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
6、制订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各乡镇办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切实抓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落实,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认真总结应急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应急
管理的客观规律,抓紧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落实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以及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运输车辆免交通行费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用、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探索利用保险等各种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二)大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7、强化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各乡镇办区及有关部门要将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通过采取规范标准、评估分级、试点示范、奖惩考核等措施,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8、整体推进应急队伍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构建布局合理、精干实用的应急队伍体系。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应
急队伍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动响应机制,注重实战、可操作性,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协调联动,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有效处置。突出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演练,改善技术装备,实现专业技术和装备优势互补,形成应急救援合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建立应急管理专家队伍,进一步发挥其在突发事件处置决策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在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中的中坚作用、在培养人才和宣传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研究制定推进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办法,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协助做好科普宣教和应急救援工作。
9、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要在对现有各类应急物资全面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形式多样、节约实效”的原则,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健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要针对常发的、影响大的灾种,考虑区域覆盖范围,兼顾地区需求差异,合理布局应急物资储备网点,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形成综合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建立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积极探索多样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推行实物储
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建设,接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0、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各乡镇办区、各有关部门要处理好投入和发展的关系,在应急管理方面舍得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要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需要,加大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结合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11、加快发展应急产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公共安全装备及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公共安全和应急产业的发展。深入研究监测预警、通信信息、救援装备和个体防护等方面对应急产品的需求,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应急产品研发与制造,适应保障公共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各灾害管理部门在监测预警、通信信息及应急避险方面已有的技术标准和专业优势,加强企业安全保障标准和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标准建设,加强对公共安
全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对一批在公共安全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建立一批应急技术转化基地,努力使全省应急产业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依法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
12、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和监控。各乡镇办区、各有
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定期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要把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延伸到基层,督促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经常开展排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3、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
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以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4、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主体,按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务快捷反应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告和反馈效率。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等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5、依法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
案,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迅速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全力配合事发地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6、高度重视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作为事件处置的重要环节,坚持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工作与应急处置工作同步启动、同步实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布准确信息、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加强网络、手机短信的内容管理和舆情分析,引导网民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在处置过程中,负责事件处置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及时主动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联系,提供最新准确信息。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不断提高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专业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17、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征用的公民或法人财产,要及时返还或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18、加强总结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评估制度,制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指标。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调查处理的基础上,对事件处置及防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在一个月内报送省政府。各乡镇办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每年2月底前向市政府报送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对本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进行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发生后统计调查快速应急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统计信息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由民政、安监、卫生、公安部门分别归口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13
及时开展分析评估,掌握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预测发展趋势。
(四)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19、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办区要在党
委领导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围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搞好条块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应急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如实通报,及时督促改进。
20、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对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未经培训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不得上岗。新闻媒体要围绕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
法、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和引导,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21、努力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军地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培训、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要与相关高校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展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应急管理实践。通过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三、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市现在应用的应急预案是2006年制定的,已不能很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发展需要,急需重新修订。目前,公安、水利、卫生、交通等部门已修订完善原有部门应急预案,但其它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还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三级网络。目前,我市应急管理网络不够完善,有部分乡镇和科局对应急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
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各村组(社区)、各企业要组建专门的应急工作办事机构,确定和培训应急专干,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信息上报渠道,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应急网络。
(三)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明确责任。市委办08年出台的一个文件,对突发事件应急程序进行了规范,但是还不科学,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由谁报告、报告给谁、谁牵头负责应急处置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事发后各有关部门互相推诿、躲避,都不沾边,没有牵头部门负责处置,最后全部推向市政府。因此,建议:发生在乡镇的突发事件,由联系乡镇领导负责,涉及的部门予以配合;发生在部门管理范围的突发事件,由分管部门的领导负责,部门为主,涉及单位为辅;突发事件发生后,由所在乡镇或部门报告分线领导,然后再上报市委办、市政府办,主要领导批示后,由涉及的部门或乡镇予以落实,并妥善处置。
(四)进一步健全政府应急办工作机构。目前,政府应急办的工作专班、办公条件已不太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专班人员少、办公条件较差、且无专项工作经费。为此,建议明确应急办专门工作人员2人,市财政预算每年为应急办列支专项工作经费3万元,同时,适当改善应急办的办公条件。
2010年8月26日
第三篇:关于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定稿)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南陵县市容管理局 2011年8月11日
今年以来,我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容整治提升年总体目标,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要内容,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塑形象”的思路,精心组织开展各项市容整治提升年系列活动,使我县城市面貌得到了大改善、大提高,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
1-6月份,共取缔流动摊点1500余个、乱堆放180余起,纠正乱倒垃圾、乱泼污水行为1730余次、乱晾晒行为200余次,先行登记保存物品459户660件。规范非机动车停放1200余辆/次。清理乱披挂横幅313条,规范店招160户。办理简易程序案件349起,罚款4615元,一般程序案件22起,罚款14300元。办理占道审批手续88起。
(一)推进“五个延伸”,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攻坚克难,敢为人先,以“四个标准”(无乱披乱挂,无乱泼乱倒,无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为目标,扎实推进“五个延伸”(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后巷延伸、由平面向立面延伸、由白天向夜间延伸、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延伸),全面提升市容整治效果。
1、在管理范围上,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后巷延伸 我局按照“主、次干道严禁、背街后巷严控”的标准,对辖区内13条主、次干道路实行严格管理,进行综合整治,整治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县城区巷道加大管理力度,今年6月份对卤菜摊点的整治,突破城市巷道管理的“瓶颈”,破解了卤菜摊点治理难题,县城区42处卤菜摊点全部入室入市规范经营实现。7月份对惠民南路小南街、悦陵路步行街、小乔路、安贤街、晒滩路、义恒街、玉带路等后街背巷281户的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市容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彻底取缔巷道内小吃摊点和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从根本上解决巷道脏、乱、差问题。
我县城区主干道占道经营现象已基本绝迹,县城区主次干道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后街背巷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2、在管理层次上,由平面向立面延伸
深化户外广告空间资源管理,对县城区店铺招牌的大小、高度、尺寸进行统一和规范,分门别类制定了“保留、改造、更换、新建”的具体措施,突出以主干道为主,以点带面,逐步带动次干道、背街后巷的店招出新改造。对城区LED广告进行了规范治理。一是要求城区新建的鲁班商业街两侧所有门面店铺招牌按照统一标准设臵,并进行美化、亮化,已成为我县户外广告规范设臵的样板和亮点区域。二是在对青铜路等路段公共走廊顶部、墙体等各类广告、牌匾及扣板、大理石、支架等各种附着物进行彻底清理和拆除。同时,对店铺招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改造、规范。并完成1000余平方米的建筑立面粉刷出新工作,使外立面达到颜色统一、外观协调的效果。三是县城区设臵的户外广告空臵位和各在建工地围墙,均设臵多处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四是在205、318国道沿线和城乡结合部利用“高炮”广告等设臵大型文明创建公益广告。五是对陵阳大道、利民路城市立面进行全面清洗,净化城市空间。
3、在管理时段上,由白天向夜间延伸
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白天、夜间一个样,我局成立夜间整治小组,增加夜间巡查力量,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和不定期突击整治,加大对流动摊点、花店、小吃店、水果店和修理店的监管力度。
一是成功对城东小转盘夜市摊点群、十字街夜市摊点群、利民北路夜市摊点、开发区摊点群及文庙路至市桥河夜市摊群点进行了取缔。同时,从保护弱势群体、方便居民生活、保持市容环境整洁的目的出发,在县城区设臵开发区饮食服务中心、商贸中心美食城2处规范摊点群,实行统一管 理,规范经营。确保夜间无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现象,切实做到还路于民。二是结合工程运输车辆安全整治,加大渣土运输整治管理力度,加强建设工地源头管理。从建筑垃圾的许可、处臵、消纳等环节求突破,严格建筑垃圾处臵许可,并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并在县城区主要出入口处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夜间检查,通过设岗检查和机动巡查等方式,严厉查处未按要求密闭清运、轮胎带泥上路、无准运证清运、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沿途抛洒和夜间偷倒建筑渣土清运车辆,有效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将夜间的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安排志愿者和执法人员夜间上路劝导。四是联合县环保部门组成夜间联合机动执法组对高音促销、装修噪音、工地噪音等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取缔和查处。五是联合县民政等部门上路对“路倒”人员实施尽可能的救助,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观瞻等问题。六是联合县文化等部门对各类“小演出”加强管理,依法取缔各类非法演出,净化城区演出市场。
4、在管理的区域上,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 为更好地解决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制定了《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乡结合部市容市貌的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和目标。先后对新其林路、205国道沿线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对乱披乱 挂、乱搭建、乱倒垃圾、破旧房屋等市容乱象开展整治。为打造城乡结合部建筑立面整体形象,对破旧店招、雨篷和违规设臵在路边遮挡视线的落地广告牌进行了集中清理。同时,对拆后重建或新设店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店家按统一尺寸、材质、规格进行设臵。
针对城乡结合部,开展了积存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共清理建筑垃圾死角83处,生活垃圾32处。
5、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延伸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将我县城区划分成网格,依据每个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配备相应数量的执法队员和装备。根据网格化管理平面图,明确标注各责任辖区执法责任人,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的管理制度。二是先后制定《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南陵县城区店招店牌设臵管理细则》、《南陵县城管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南陵县城管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使业务管理更细致、更规范。三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梳理,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对各个执法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四是建立健全《南陵县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暂行办法》,加大对建成区内各类违章建设行为查处力度,清理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及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园林绿地、公共设施等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共查处3785.59㎡,集中强拆17户计552.84㎡,自 拆124.6㎡.采取改正措施消除规划影响并给予处罚106㎡,配合重点工程查处违建面积为2329.29㎡。
(二)加大各项投入,增添城市新亮点
今年我县在城市管理方面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数字化城管建设300万元;农村清洁工程2000万元;生活垃圾填埋场3500万元;环卫保洁、工具、设施1000万元;新建农贸市场、货运停车场2000万元;其他1000万元),不断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后街背巷的改造进程,实现创建成果全民共享。
1.建设南陵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完成项目的规划选址、初步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征地工作,征用山场223亩;采伐地表林木、清表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着手招标工作。
2.推动“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安排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数字化城管建设,在全面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拟定数字化城管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初审,项目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
3.加强城区环卫工作,全面启动南陵县农村清洁工程。启动新一轮环卫“五权”招标,针对城区后街背巷、市桥河沿岸、城乡结合部,开展了积存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垃圾桶进行清洗和安装更换。组织人员对县城区主要道路的碎石块和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共清理6余吨。开展“清洁家 园”活动,对城区隔离护栏进行为期10天的清洗工作,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县城区增设14个公厕指示牌,为市民如厕提供方便。维修2座公厕,乌霞路公厕已完成改造工作。
制定下发《南陵县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和《奖惩办法》,全县各镇已全面实施该项工程,实行“户集中、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新模式,相关镇已相继开工或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经验
(一)思想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可行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之后,迅速拟定了《南陵县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分别确定了主要道路整治、次要道路整治、小区整治、违法建设查处、人力客运三轮车、农贸市场、摊群点、建设、拆迁工地、渣土、交通秩序、城区殡仪秩序、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城市道路立面美化、亮化及广告、店招、校园周边、广场公园、公共设施、宣传教育等整治内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每项整治均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该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责任单位分别对照各自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制定细化分解方案,明确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领导,保障了市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机制健全,组织领导有力。
县委、县政府将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
1.坚持 “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市容整治年活动领导小组,对重要任务,阶段性安排直接参与,亲自部署,严格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2.强化考评奖惩机制。制定了《南陵县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督查考核办法》,全面细化、量化市容整治提升年工作考核指标,将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市容整治提升年工作列入县政府目标考评。同时,建立了城市管理保证金制度,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均需缴纳保证金,根据工作实绩,严格兑现奖惩。
3.认真开展督办抄告工作。按照《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督查考核办法》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坚持对有关单位进行市容整治年活动工作督办抄告。通过督办抄告,有力推进了各单位工作均衡开展,确保市容整治年工作齐头并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城市管理整体水平离县委、县政府的要 求和群众的期望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有待加大,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位,城市管理高位监督考核机制、投入保障机制、部门协调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尚待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行业规划、管理标准等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行业的学习力、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与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夯实。
1、部分市民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南陵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城农民多,流动人口多,城区居民从农民转变为市民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少数居民城管意识不强,公德意识还有待提高,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乱堆乱放杂物,乱建乱盖屋棚,恶意破坏市政公共设施等行为经常发生。给城市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2、城市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城管工作职能职责不清,工作关系不顺,各自为政,多头交叉管理,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握成拳头,管理力量分散,有利的事情争着做,无利的事情推着转,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层面上的混乱和缺位、错位。
3、城市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跟踪问效机制、协调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便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
4、城管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依法行政的行为规范还需要加强,队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履职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5、各项资金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城市市政设施不能满足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城区缺少停车场、菜市场,城郊结合部和城区背街后巷路面硬化覆盖率、亮化率不高。城区部分主、次道两侧建筑设计缺陷,如金都路两旁建筑物落水管未引入下水道,直接向路面排水,急需改造。城管执法车辆严重不足,现有车辆老化陈旧,影响机动处臵各类事件的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扎实开展好今年“市容提升年”活动。在巩固“市容整治年”活动成果的同时,不断扩大“战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来创建“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新南陵。
2.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保证经费投入,科学规划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贸市场和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充分保证城区基础设施能满足实际需要。
3.理顺机制,使市容整治提升年工作进一步迈入良性循环轨道。抓好部门联动,形成有效合力,强化考核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划清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做到事要有人管,管事要规范。我县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以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争创安徽省文明县城为目标,为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新南陵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汇报材料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与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强化经济管理成为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开展情况,就我院经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预算管理
1、目前医院对全面预算工作没有普及,缺少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由财务部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权威性不够,不能有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随意性大,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
2、目前在编制预算时仍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即根据上年数据,结合本年业务变动,每年的收入以一定比例递增,有充分考虑影响预算收支规模及其变动的诸多因素。
二、收支管理
医院各项收入均由计财科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禁止设立账外账,严格执行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销毁均按规定执行。加强医院支出审批制度,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流程及审批权限,重大经济活动及大额资金支付经院办会决策通过。落实价格公示
制度,严格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公开价格咨询与投诉的渠道,对经查实的不规范收费等行为及时纠正。
三、成本管理
目前医院成本控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只是在进行绩效工资核算时考虑部分成本的控制,并没有把责、权、利三者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仅仅从医院管理层及财务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控制,而医院的其他员工都缺乏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和责任,造成医院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考虑不全面,没有包含成本控制的方方面面,同时考虑成本控制制度内容时只是从如何规范成本控制行为的角度出发,没有全方面考虑成本控制的可行性,进而导致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
四、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专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档案,规范管理程序,完善实物资产的资产申购、招标采购、资产添置、资产调拨、资产维护以及资产处置等相关手续。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做好基建项目管理工作,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对基建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审计,按要求办理基建项目的竣工验收手续。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认真做好与银行对账工作。定期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减少坏账损失。加强库存物资管理工作,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减少库存物资非正常损耗。
五、采购行为与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发展制定采购计划,必要时审计、财务部门对采购全程监督,实行药品耗材和设备网上集中采购,部分设备采购经县招标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实行药品带量采购员采购,降低药品采购员成本。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药品卫材设备等购置签订买卖合同,明确权属职责。
六、绩效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医院绩效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优化、提升,构建医院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将医院绩效考核与内部收入分配方案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方案。通过签订绩效合同、设置KPI考核指标、实行指令性任务责任书、建立科室日志、制定员工奖惩细则等相关措施建立起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七、内部控制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按规定配备具体相应资格的专职人员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邀请有资质的
第五篇: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上交所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浙江宏达金属冶炼有限公司董事会,公司全体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湿法冶炼,从阳极泥中提炼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企业。09年底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统计表明我公司业绩进入全国同行业六强,主产品“金鑫”牌白银为全国前十二强品牌,为国内高端客服所追捧,是中国造币总公司银料够定点单位,曾是北京奥运会纪念币银料指定供应商。
产品知名度的提升,源自产品质量的过硬,产品质量的稳固,职工于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一直以来我们把产品品质管理放在公司管理的首位,就体会而言,我们重点突出品质的八个意识的提高。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
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公司自07年通过ISO9000认证以来,严格遵循质量手册程序,依据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回圈模式。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
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第八,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
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品质管理永无止境,我们将持续改进,永保“金鑫”牌白银优质品牌,不断引进科学管理的机制,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