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人才26条)
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文件
苏发〔2017〕3号
★
中共江苏省委印发
《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
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党组(党委),省各直属单位党委:
《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江苏省委
2017年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现就我省聚力创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着力完善创新创业导向鲜明的人才培养机制
1.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工作每满6年,可享受一定期限的带薪学术休假,开展专业进修或研发创新活动。探索推行高校工程技术学科的应用型教学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到高校兼职,推进产业教授在高校开设学分课程、联合指导研究生。实施大学生企业工程师培育计划,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进行重点培养,加快成长进程。实施弹性学制管理,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实施优秀博士后培育计划,着力资助培养符合我省重点学科、产业发展方向的博士后,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支持建设企业大学、创客学堂等新型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壮大众创队伍,营造众创声势,提升全域创新创业浓度。
2.推进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改革。高度重视用好本土人才,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改进“333工程”等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推行以奖代补、跟奖跟补,实现奖励与贡献实绩挂钩。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实施“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加大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设立青年专项,提高对青年人才的资助比例。统筹省内产业、科技和人才等各类工程项目资源,形成集成支持。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滚动培养,实施差异化考核,落实退出惩戒制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绩效。
3.铸造新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文化引领。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开办“苏商大讲堂”,支持优秀企业家赴境外学习交流,促进企业家能力提升。实施百千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通过强化项目支持、建立定向联系、搭建合作平台等途径,进行定制式培育和个性化扶持,培养一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千名青年企业家接力计划,把握创业企业家代际交接的阶段特征,整合运用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和创业成功人士资源,选拔“创二代”后备人才进行专项培养培训,造就一批优秀青年苏商。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选树一批企业家领军人物,挖掘提升价值内涵,总结推广成功之道,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4.培养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技艺传承,制定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建立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段培养或联合培养。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双导师制”“双元制”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研究制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参照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推行企业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制度,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
二、加快构建整合全球资源的人才引进机制
5.大力引进金字塔塔尖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对引进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深化实施“双创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其他重要领域,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最前沿、科技创新最核心的领军型人才。实施“凤还巢”计划,更大范围柔性汇聚江苏出生或曾在江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海内外各领域标志性人才。加大人才计划支持力度,重点引进江苏高端制造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工匠大师。完善特级专家津贴制度,对在我省工作的发达国家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省财政每月给予1万元的特殊人才补贴。
6.激发企事业单位引才活力。研究制定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境外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吸纳用好海外优秀人才。鼓励各类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根据发展需要,按照上年度销售额或总支出的一定比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省和各地建立引才奖补制度,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事业单位,通过跟奖、跟补等方式,在引才投入、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按照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有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经费视同利润考核,新招录高层次人才薪酬不纳入企业当年和次年薪酬总额。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通过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形式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实践成果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其人员及实际薪酬发放水平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
7.打造开发区产业和人才融合新高地。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推动开发区制定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引导各类开发区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聚特色产业人才,打造一批“产业+人才”特色小镇。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视同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考核。支持“招院引所”,鼓励开发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引才育才,共享科研设备设施。支持建设人才发展缓冲基地,推行人才在高校等事业单位与园区“双落户”制度,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的流动渠道。
8.积极引进急需紧缺外国人才。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创新外国人才引进方式和使用机制,深入实施“外国人才智力引进工程”,着力引进处于国际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深厚造诣、对华友好的各类优秀外国人才。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才的方法和认定标准。积极争取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苏创业就业试点。推进下放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外国人签证证件审批权,缩短审批期限。试点扩大外国人才R字签证(人才签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提供办理口岸签证、工作许可和长期居留许可的便利。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待遇。
9.强化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建设“江苏人才云”大数据平台,动态掌握人才家底,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绘制全球高层次人才地图,准确掌握各领域海内外领军人才分布。在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引才引智联络机构,聘请引才引智大使。推广人才举荐制,强化以才引才、以才荐才。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国家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学会联系对接,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人才引进,积极培育和引进猎头机构,拓宽寻才引才渠道。引进“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急需、产生重大影响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顶尖人才或团队,由省财政给予引才中介50-100万元奖励。
10.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聚才活动平台。定期举办海内外江苏人才交流活动,畅通与全球人才对接联系渠道。依托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举办世界物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未来网络大会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活动,以产业集聚人才。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在我省举办或永久性落地。面向海内外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现以赛荐才、以赛聚才。探索重大引才活动服务外包,运用市场力量,提高引才质效。
三、积极创新有利于释放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
11.强化人才分类评价。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人才,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评价考核周期,着重评价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坚持市场发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获得的创业投资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突出社会评价,以理论创新、决策咨询支撑和社会影响作为评价基本依据。
12.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赋予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自主权,提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开展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与发明人对知识产权分割确权和共同申请制度试点。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专业技术人才的股权激励等,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递延至转让股权时缴纳个人所得税。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应当对本地产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科研人员予以奖补,奖补数额可相当于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首席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给予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相应待遇。
13.支持科研人员投身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创新创业。相关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科研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对在岗兼职的兼职时间和取酬方式、离岗创业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义务及返岗条件等作出规定。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兼职取得的报酬原则上归个人,建立兼职获得股权及红利等收入报告制度。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兼职管理,按中央有关规定执行。
14.积极发展人才金融。推进人才、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完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推行“拨+投”“拨+贷”,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信贷支持,省签约金融机构对设区市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信用贷款。鼓励各地设立人才创新创业风险补偿资金池,积极落实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和风险分担政策。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或到“新三板”、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15.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探索推进聘用制、先挂后任等做法。完善苏北人才发展计划,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苏北、基层一线和特殊行业流动,对于到农村基层、苏北地区工作的人才实行倾斜政策。建立人才发展苏南、苏中、苏北挂钩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在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和协同创新。
16.推行支持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政策。立足鼓励探索,坚持权责一致,研究制定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决策中的容错免责政策。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协议定价或市场方式确定价格的,单位领导在勤勉尽职、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或风险投资,符合规定条件、标准和程序,但资助项目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相关领导干部在勤勉尽职、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决策责任。
四、不断健全人才优先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
17.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建立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深化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改革,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完善事业单位预算拨款制度,加大基本支出保障力度,扩大事业单位经费使用和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性、社会化人才服务组织。
18.坚持人才发展多元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各级政府建立稳定增长机制,足额安排人才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重大人才项目实施。产业类引导资金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相关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政府投资基金优先支持人才项目。省财政今后3年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1000亿元省级各类资金和基金,用于人才发展的实际支出不低于30%。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绩效显著的人才项目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益。
19.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保障。鼓励通过建设人才周转公寓、购买或租赁商品住房向人才出租、发放购房租房补贴等形式,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公租房准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鼓励人才聚集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发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建立人才健康档案和补充医疗保险,优先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家庭医生,适当提高诊疗待遇。入选中央、省级重点人才计划的,享受所在城市高层次人才购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支持中小学接收外籍人才子女入学。
20.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便利。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对高校、科研院所中直接从事教学或科研任务的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学者,出国(境)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实行计划报备、区别管理,单位和个人出国(境)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任务需要合理安排。
21.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主动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围绕南京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苏州纳米材料、无锡物联网、常州石墨烯、泰州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部署相关产业人才集聚。结合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分别编制重点行业领域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促进各类人才协同发展,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生动局面。
22.营造尊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宣传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和先进事迹。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人才维权快速援助机制,切实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主体的合法权益。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褒奖力度。强化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五、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23.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具体落实,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落实党委(党组)书记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完善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强化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明确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将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三定”方案。
24.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作用。加强思想引领,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大力开展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将高层次人才培训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重要任务,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畅通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聘请有影响力的专家人才担任决策咨询顾问。加强人才工作与组织、统战工作的联动,推进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吸纳。
25.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加快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南京江北新区等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人才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加开放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分类改革试点。
26.建立全面考核体系。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履责情况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才发展绩效纳入设区市、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权重。开展对省级机关相关部门、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工作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把人才资源信息统计列入全省社会统计体系,定期发布人才统计报告和人才竞争力报告。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2017年1月20日印发
第二篇:党建创新案例:打造“红旗车间”聚力国企发展
党建创新案例:打造“红旗车间”
聚力国企发展
区国资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标兵示范带动组织建设,以扎实的党建工作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区国资委系统目前共有企业党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党员x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国资委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之举、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抓班子,带队伍,牢牢把握国企发展的脉搏方向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推动国有企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创建“六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保障,齐抓共管,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把广大党员培育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队伍。
(二)建机制,强保障,铸牢服务国企改革的坚实基础
突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深入开展党群“1+1”、在职党员回社区、党员过政治生日、争做十表率等活动,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积极开展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包户、民情恳谈、走动式工作等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支部冲在前,党员作表率,将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成企业改革发展的生产力。
(三)树典型、重引领,积极打造国企建设的先锋团队
以“六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积极发现和培育典型,打造“红旗车间”“党员班组”“党员示范岗”。以“三会一课”“七一”表彰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座谈交流、评比观摩等形式,在支部间交流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党的理想信念注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企业职工,投身企业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建强了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干部队伍
从基层党组织挖掘党建人才,将能够深入群众并了解群众的党建工作者纳入到党建工作队伍中来,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干部队伍。
(二)夯实了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通过星级创建活动,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员工、群众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群干部关系更加融洽。
(三)营造了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特色党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国企党建的活力和亲和力,提高了企业职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xx区国资委系统中x家企业被评为“六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x家企业被评为“星级晋升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些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国有企业先进党组织,在国企改革发展中,积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奉委(2009)21号
为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谋划人才工作,加快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为“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四个优先”,提升人才工作理念
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优先战略,坚持“四个优先”,即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识。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保障等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人才得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实施人才安家补助、人才租房补贴,加快推进人才公寓房建设。二是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在奉贤区制定医院设立高知病房,服务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多渠道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加大我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调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重点项目人才保障、非公领域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育以及“三区联动”人才发展。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健全人才工作网络,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推进人才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两新”组织延伸。
三、坚持引育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和招聘“三区一基地”建设和重点项目紧缺急需人才。积极创造条吸引科研院所落户我区,带动高层次优秀人才流入。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积极储备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紧缺、综合素质好的青年人才。认真落实“三支一扶”计划,做好“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吸引奉贤籍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积极参与本市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吸纳我区产业发展中紧缺的高端人才。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培训基地作用,加紧培育产业紧缺人才。将我区产业项目需求与高校、院所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技术、项目和人才的交流互动。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载体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选择一批重点扶持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和科研基地。
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做好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尖子选拔培育工作,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拓展高层次人才海外培训。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发力度。指导企事业单位将人才的职业资格、学历、职称等于人才的任职岗位、工资报酬相挂钩,鼓励人才自主学习,岗位成才。
四、搭建工作平台,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和人才需求,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一是积极发挥每月18日人才市场的作用,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供需交流。二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畅通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信息沟通。三是通过组建人力资源开发协会、举办人才沙龙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联谊平台。
结合奉贤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和区重点项目,开展紧缺人才需求调查,建立奉贤区人才开发目录,调整充实人才信息库,完善全区人才动态统计机制。加大人才户籍引进和居住证办理的政策落实力度。探索建立单位和个人的失信惩戒机制和人才评估制度。
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财力支撑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按照《奉贤区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要求,2009年区财政人才资金预算1000万元,2010年1500万元,以后按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增长。加大人才资金对高级专家管理、人才培训、科技攻关和学术交流、优秀人才激励保障、人才储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等工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按照“谁培养、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人才发展的财力支撑,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和素质提升。
六、加强指导考核,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力量,建立各镇(开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区、镇两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对镇(开发区)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考核。对成员单位实行职责分工和工作评估,定期评选优秀工作项目,表彰在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人才。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人才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爱才、惜才、引才、用才和“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更广阔的事业舞台、更开放的制度环境、更积极的激励措施、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为推动奉贤“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章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如遇尚未享受完有关政策的,执行期顺延至期满。本意见由奉贤区委组织部、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全力打造工会工作新品牌
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全力打造工会工作新品牌
——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六型班组”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本网通讯员 张冬冬 马海荣 报道
4月13日,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成功举办“六型班组”创建活动推进会,这是鹤电公司以“六型班组”为依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又一新举措。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来自生产一线的7位“模范班组”的班组长及燃料分工会主席分别就一年来班组在创建“安全、节约、创新、学习、环保、和谐”型六个方面所做工作,同各级领导和职工交流了创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他今后的努力方向。班组长的发言朴实无华,事迹平凡,却引人入胜,感人至深,与会人员仔细聆听,备受鼓舞。来自全公司各部门各专业班组长、技术员近百人参加了交流会。真切感人的经验交流会赢得了与会者阵阵掌声,也对其他各班组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提高作用。
鹤电公司始终坚持让创先争优活动走进班组,贴近生产实际工作。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对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班组建设的经验做法、提高班组长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凝聚人心打造团队、提升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起到了整体推动班组建设科学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领导重视,科学安排,全面开展“六型班组”创建活动。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要求,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自2010年6月1日起,鹤电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侯振春为组长,工会主席、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主管、党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工会首先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六型班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选取运行、检修、燃料三大生产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各基层分工会结合一线班组的工作实际和各自特点,反复推敲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考核办法,并每月自查上报评比情况。工
会在公司主页上制作了“六型班组”专题版块,对班组情况、创建方案、先进经验、以及每月考核评比结果等内容实行网上公开,并将其作为阶段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着“勤指导、勤督促”的原则,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根据创建各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工会生产委员不定期深入一线班组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确保创建活动注重实效,真正为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服务。工会还把对基层单位的检查重点由已往 “规定动作”的常规检查,向“自选动作”的突击检查转变。生产一线的运行、化学、电气、锅炉、汽机、热工、通讯、燃料机械、电工等专业23个班组全部参与了创建工作,在“六型”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基层党支部和分工会密切配合,积极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工会桥梁扭带作用,把加强班组建设作为服务生产、服务职工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技术革新、岗位练兵等形式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面抓好思想教育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一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班组长进行培训,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企业基层管理者。通过创建活动,班组长在管理方式、学习模式、技能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就连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每天在健康和谐的环境里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为维护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而积极快乐地工作。运行四值节能高手李发东爱岗敬业、技术高超、令人赞佩,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运行一值李学章和乔秀丽等立足岗位机智敏捷、技术过硬,关键时刻避免了机组非停,为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一线班组的共产党员更是一马当先,勇挑重担。华能集团“四优共产党员”国春山18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积极创新,为机组筹建、试运和安全稳定运行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检修锅炉二班的陈继祥不怕苦累、不争名利,长年带病坚持钻炉膛下粉仓,他以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鹤电公司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人们都感动地叫他“骆驼祥子”,他被多次授予鹤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鹤岗市级劳动模范等称号。
二、上下同心、措施给力,“六型班组”创建活动见实效。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班组日益强壮,企业才能充满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六型班组”创建活动为职工群众搭建了竞争和展示的平台,对于增强班组凝聚力、提升班组长能力水平、建设优秀职工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运行一值的值长唐文玉深有感触,他说自己以往更多的是只注重安全生产,而忽略班组建设,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存在“忙时放一边,闲时搞一搞”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班组建设的无穷力量。如今通过拓展性创建“六型班组”,他感觉有了抓手,有了班组建设的平台,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型班组,积极做好事故预想和指标竞赛。
检修热工二班多次与高校合作、大胆创新,在多项系统改造方面为公司节约资金上百万元。检修锅炉二班特别能战斗,他们积极修旧利废,把费用降到最低,把危险降到最低。2009年锅炉二班管辖设备锅炉“四管”全年实现无爆漏,实现了以人员、设备安全创收效益,近两年来发现锅炉“四管”隐患千余项。燃料机械班在现场实地抓培训,严明奖罚制度,班组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他们在检修间内设立了“练兵角”,开展钳工、电火焊等技术练兵,利用业余时间引导员工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老带新,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本领。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如今,运行人员眼勤手勤、精心调整,检修人员修旧利废、创新改造,燃料人员岗位练兵、克服万难保障燃煤,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各尽其能,有了尽心尽力的职工,有了各司其责的班组长,有了热情高涨的主观能动性,有了金子发光、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鹤电公司各项工作呈现了一片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三、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工会工作新品牌。
工会工作包涵的内容极其广泛,过去人们习惯把工会工作定义为“玩儿”。其实,文体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立足新时期,把握新形势,如何使工会工作更加深入一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如何找准工会同生产工作的切入点,工会主席徐树林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及工作方式的要求。一年来,鹤电公司工会有力抓住班组建设这一主线,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力求将老课题做出新文章,在长效机制上谋
突破,在推动发展上见实效。各基层分工会在整个组织、引导、创建、跟踪、考核等过程中,也真正起到了支撑和纽带作用。
班组是企业发展和稳定的生命线,工会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抓住班组建设这条主线,才能促进生产、保持稳定。为此,按照党委要求,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管理、党群、多经等部门陆续开展创建活动,让每名职工都积极参加修旧利废、控制成本、攻坚克难、节约环保的活动中来。同时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与一线班组结成“创先争优、携手共建”对子,使班组工作得到行政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又能让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班组工作状况,掌握职工思想动态,随时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真正做到深入基层为生产为服务。同时树立典型、广泛宣传,以模范班组和模范员工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并分批组织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模范员工”和“模范班组长”疗养度假,培育“尊重人才、激励职工”的劳模文化。
结合公司攻坚克难的严峻形势,鹤电公司工会还将根据各专业岗位特点,在全公司范围内陆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攻坚克难等多项劳动竞赛活动,让职工群众在比赛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展示自己、体现风采,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让党员真正成为“创先争优”的先行兵,成为“安全效益”的保护神。如今,在公司党委的号召下,在工会组织的发动下,210名党员已经吹响了“保安全、促生产、创先争优、攻坚克难”的集结号。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广泛开展,依靠党支部构筑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依托基层分工会搭建广阔平台,促进科学发展。今后,鹤电公司工会将不断总结及时改进,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管理,全力打造工会工作新品牌,为全面提升企业凝聚力、为实现企业健康、快速、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篇: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强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强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中共宁阳县委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对宁阳提出的“坚定不移争先进位,励精图治跨越发展”的总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最佳投资”的现代人才发展理念,把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健全机制,创优环境,让创新创业人才在推进“双带动”发展战略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目前,全县251家规模以上企业拥有高级工以上创新创业人才8330人,我县引进的美国托雷多大学教授张洪延博士列入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被省政府聘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一、搭建开放化人才引进载体,积极抢占高端人才资源。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拓宽视野、放开手脚,打造引才聚才高地,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是以全新战略吸纳人才。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宁阳实际,科学确立了“突显两极带动全局,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的“双带动”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部署,我们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计划,根据发展需要,排定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急需要人才名录。去年,得知拥有18项发明专利的美国托雷多大学教授张洪延博士有意回国发展时,3-
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规模企业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制度,实行经济部门联系服务企业家制度。严格控制面向企业的检查评比,节省企业家每一分钟,节约企业每一分钱,让企业家一门心思谋发展。三是狠抓环境优化。建立企业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定期组织“企业评部门”活动,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实施高层次人才健康保障工程,为87名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组织一次免费健康查体,跟踪搞好服务。开展“鲜花赞客商”活动,让创新创业人才在宁阳大地上闪闪发光。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事业成就人才。我们将以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新起点,积极探索做好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努力开创全县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做出新贡献。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