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延安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富县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鄜城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各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延安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延安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试行)的通知》精神,县安委会研究起草了《富县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富县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简称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重大危险源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全面提高全县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第40号令)等有关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检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富县辖区范围内企业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和安监部门对全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适用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储存、使用、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本制度中重大危险源和分级,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和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确定,主要涉及采油、化工、销售和储运等企业,具体分为一、二、三、四级。
本制度所称专家是指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无不良从业记录。从事与石油、化工行业有关的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且具备石油、化工类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或者具备石油、化工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或者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工作5年以上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职称。
二、职责划分
1、企业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负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须的安全投入,以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具体负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评估分级、检测检验、备案、监控管理。
2、县安监部门对我县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管。
县安监局对我县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申报受理、登记备案、核销、上报工作,并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监督检查和资料归档等工作。
中央石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石油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安监总管—„2009‟22号)的规定,由市安监局统一负责。
3、安全生产专家对出具的重大危险源检查意见负责。安全生产专家开展工作时应当遵循尊重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可行,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是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把关,为安全监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配合安全监管部门搞好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专家检查形成意见不一致时,以专家组组长的意见为主。
4、县安监部门抽调的专家进行检查所需费用全部由县财政部门在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中列支。
三、检查方法
1、企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重大危险源开展专业检查,一级重大危险源每月不少于1次,二级重大危险源每季度不少于1次,三、四级重大危险源每半年不少于1次。每次检查,必须形成专家检查报告,抄报县安监局。企业针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并定期向县安监局报告整改情况。省、市驻延企业按有关规定定期向市安监局报告整改情况的同时要抄送县安监局。
2、县安监局每半年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我县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专家检查意见,形成专项报告,报市安监局。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认真加以整改。
四、报告内容
(一)专家报告内容
1、检查的时间、人员、对象、方式;
2、对检查对象的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总体评价;
3、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整改建议。
(二)企业报告内容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建档及信息更新工作情况;
2、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监控管理责任情况;
3、制定、执行重大危险源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情况;
4、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到县安监部门进行备案情况;
5、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情况;
6、在重大危险源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情况;
7、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按规定时限要求进行检测、检验情况;
8、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情况;
9、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安全评价情况;
10、按规定到安监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备案情况;
11、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三)县安监部门报告内容
1、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2、对辖区有重大危险源企业管理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3、组织专家检查及安全隐患情况;
4、专家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情况。
五、报告时间
1、企业每季度向县区安监局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
2、县安监局每年6月和11月底前向市安监局报告专项检查情况;
附件: [点击浏览附件.doc]
1、《富县重大危险源专家检查报告(样式)》
2、《富县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报告(样式)》
3、《富县安监局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报告(样式)》
4、《富县重大危险源专家检查表》
5、《(企业)重大危险源登记表》
6、《富县重大危险源企业登记表》
第二篇:延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落实《延安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试行)》的实施意见(改)
延市安办发〔2012〕8号
延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贯彻落实《延安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试行)》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安委办,中、省驻延有关企业:
为落实《延安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试行)》(延市安发〔2012〕05号,以下简称《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40号令,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依据,全面加强我市危
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以《报告制度》为抓手,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完善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力争5月底前,各县区、各有关企业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家定期检查制度,8月底前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化工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完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评估、登记建档及备案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企业重点工作内容
1、各有关企业要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报告制度》要求,于5月底前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有关专家和监管人员进行认真培训学习,使培训人员基本具备辨识、分级、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的能力。培训学习情况要记录在案。
2、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评估工作。5月至8月底前,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按照《暂行规定》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自行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安全评估报告应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后,应当根据《报告制度》要求,对重大危险源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填写《企业重大危险源登记表》(《报告制度》附件5),在第一次报告时一并报所在地县区安监局。中、省驻延企业按有关规定报市安监局,同时抄送县区安监局。
3、组织专家定期检查。根据《报告制度》要求,从5月份开始,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根据初步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等级,由企业组织专家进行定期检查。
(1)检查频次。一级重大危险源每月不少于1次,二级重大危险源每季度不少于1次,三、四级重大危险源每半年不少于3次;专家检查频次不含由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现场检查。
检查采取企业组织专家交叉检查或企业组织专家自查的方式进行。具体检查频次由企业与所聘请的专家共同商定,但不得低于上述要求。每次参与安全检查的专家不少于2名。专家资质要求按照《报告制度》规定执行。当年企业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的,可视作已开展了1次专家安全检查。专家安全检查可以同其它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2)安全检查内容
①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场所事故隐患排查,安全设施运行及其完好情况、作业场所安全状况等;
②安全评价报告与企业实际符合情况,评价以后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
③企业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其整改情况;
④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情况;
⑤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⑥其它安全生产条件相关内容。
(3)安全检查记录
安全检查要严格按照(《报告制度》附件4)要求,逐一逐项对照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逐一向企业交底,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每次检查结束后,专家应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按照《报告制度》中要求的报告内容和样式,形成专家检查报告,在报告企业的同时,抄报企业所在地县区安监局。中、省驻延企业按有关规定报市安监局,同时抄送县区安监局。
(4)事故隐患整改
针对专家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企业应建立隐患整改档案。能整改的应立即组织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切实保障安全的措施,并制定整改计划抓紧落实整改。对危及生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停产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按规定上报所在地县区安监局。中、省驻延企业按有关规定定期向市安监局报告整改情况,同时抄送县区安监局。
(5)事故隐患整改复查
专家可针对企业隐患情况,适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也可于每次专家检查前,对上一次检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整改复查情况也应如实进行记录并存档。
4、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申报备案及核销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要严格按照《暂行规定》要求,务必于8月底前,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申报备案及核销工作。对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及时填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申请表》,将重大危险源信息档案资料(包括
辨识记录)向所在地县区安监局(中央驻延企业报市安监局)登记备案;新设立或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申请备案。
危险化学品企业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向所在地县区安监局(中央驻延企业报市安监局)申请核销。
(二)县区重点工作内容
1、各县区应加强对所辖区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4月底前,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6月份,各县区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报告制度》,将重大危险源纳入区域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和“一企一档”管理,积极建设和完善企业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和电子档案。
3、各县区安监局每半年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辖区内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要严格对照《延安市重大危险源专家检查表》要求的内容,逐项对照检查,检查结束后,专家组和企业都要签注意见。最终,要按照检查情况和专家检查意见,根据《报告制度》要求的报告内容和样式形成专项检查报告,于每年6月、11月底前报市安监局。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认真加以整改。首次检查还应对企业开展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4、8月底前,各县区安监局要对本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申报受理、登记备案及核销上报工作。同时,按照《报告制度》附件6要求,对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登记汇总报市安监局。
(三)市安监局重点工作内容
— 5 — 1、5月上旬,对有关检查人员和专家进行检查培训,使培训人员基本具备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的能力。2、7月底前,对各县区安监局和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报告制度》情况进行检查。3、10月份,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全市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管理情况和县区安监局监管情况进行综合检查,根据专家检查意见,形成综合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4、11月底前,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提交市安委会挂牌督办。5、12月底前,负责对全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工作;并负责全市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信息平台建设、汇总上报等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管理手册、监控地图和监管规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县区、危险化学品有关企业要认真抓好《报告制度》的宣贯培训,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并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严格执行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各县区要根据《报告制度》要求,督促指导各危险化学品
企业严格执行专家定期检查报告制度,推动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把专家定期检查制度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强化日常安全监管,推进安全技术进步,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采用安全性能高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帮助和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力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转变。
(三)强化信息报送,实施分级管理
各县区安监局应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台帐,按照危险源等级,实施分级管理。重大危险源备案信息报送要及时准确,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首次备案、重新备案、备案变更、核销申请所需提交的文件、资料,一式二份分别报市、县区安监局。
各县区安监局应当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将辖区内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包括备案意见书)、核销材料(包括核销文书)报送至市安监局;在每年1月15日前,将辖区内上一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市安监局。
(四)加强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和应急预案的管理 市安监局综合监管系统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根据这次专项评估及时更新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做好重大危险源企业定位和视频信息上传维护,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和“一企一档” 的电子档案管理,努力提高企业重大危险源档案的信息化程度。
各县区安监局要督促辖区内企业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要制
定演练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五)强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执法检查
各县区安监局在制定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时,按照属地管理、重点抽查的原则,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察作为执法检查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突出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本次首次申报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严格对照制度规定要求,逐企业逐条逐项的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
各县区、中省驻延有关企业于5月底以前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市安委会办公室。
二○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安全生产
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Δ 实施意见 抄送:省安委办、市委办、市政府办
延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4月19日印发
共印45份
第三篇:关于印发: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安监发〔2010〕147号
各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0年11月22日第35次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将本办法转发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并监督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日
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确定。
涉及城镇民用燃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辨识和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法定职责加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市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本办法,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涉及剧毒化学品的,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需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况。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专家或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建议措施具体可行,并对其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情景、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技术措施分析;
(七)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分析;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提交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片;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检测及监控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五)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上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经确认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情况,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销;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重新评估和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作业场所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各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应当组织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具体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及重大危险源全部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监控设施有效运行。
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采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管理水平,并满足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相关监控信息的需求。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各级监控人员及其职责,制定监控频次、内容、记录和报警处理等工作要求,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工艺参数和重点岗位等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即时接收各类报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处理。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进行定期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措施,并将检测记录存档。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每月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施动态管理。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隐患,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第四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实际和安全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保障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工作岗位,逐一分析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后果,分别明确各工作岗位作业人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程序和要求等。
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具有应急处置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可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规范(试行)》相关规定,结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以及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保证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有效实施。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试行)》,加强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专业救援处置能力。
第三十一条 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邻近建有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满足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实际需要,配备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工作岗位设立应急救援器材柜,配备必要的便携式消防器材、防爆作业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检查、指导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工作。
第三十四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十五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报备的重大危险源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变更、核销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时可赴现场确认,并会同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纳入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七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时与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工作情况,重要情况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好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衔接,适时组织联合演练,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执法检查、信息化监控等方式,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检测、监控、应急等工作实施情况、报警信息处置情况,以及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事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的安全评价机构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正式施行。
第四篇:《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
法(试行)》
来源: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
日期: 2011-03-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确定。
涉及城镇民用燃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辨识和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法定职责加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市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本办法,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涉及剧毒化学品的,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需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况。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专家或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建议措施具体可行,并对其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情景、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技术措施分析;
(七)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分析;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提交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片;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检测及监控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五)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上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经确认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情况,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销;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重新评估和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作业场所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各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应当组织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具体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及重大危险源全部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监控设施有效运行。
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采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管理水平,并满足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相关监控信息的需求。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各级监控人员及其职责,制定监控频次、内容、记录和报警处理等工作要求,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工艺参数和重点岗位等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即时接收各类报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处理。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进行定期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措施,并将检测记录存档。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每月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隐患,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实际和安全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保障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预案保持衔接。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工作岗位,逐一分析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后果,分别明确各工作岗位作业人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程序和要求等。
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具有应急处置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可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规范(试行)》相关规定,结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以及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保证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试行)》,加强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专业救援处置能力。
第三十一条 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邻近建有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满足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实际需要,配备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工作岗位设立应急救援器材柜,配备必要的便携式消防器材、防爆作业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检查、指导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工作。
第三十四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十五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报备的重大危险源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变更、核销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时可赴现场确认,并会同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纳入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七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时与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工作情况,重要情况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好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衔接,适时组织联合演练,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执法检查、信息化监控等方式,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检测、监控、应急等工作实施情况、报警信息处置情况,以及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事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的安全评价机构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正式施行。
第五篇:北京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确定。涉及城镇民用燃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辨识和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法定职责加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市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本办法,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涉及剧毒化学品的,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需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况。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专家或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建议措
施具体可行,并对其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情景、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技术措施分析;
(七)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分析;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提交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片;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检测及监控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五)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上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经确认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情况,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销;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重新评估和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作业场所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各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应当组织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具体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安全 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及重大危险源全部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监控设施有效运行。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采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管理水平,并满足属地安全生产督管理部门对相关监控信息的需求。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各级监控人员及其职责,制定监控频次、内容、记录和报警处理等工作要求,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工艺参数和重点岗位等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即时接收各类报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处理。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进行定期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措施,并将检测记录存档。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每月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隐患,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实际和安全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保障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预案保持衔接。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工作岗位,逐一分析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后果,分别明确各工作岗位作业人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程序和要求等。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具有应急处置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可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规范(试行)》相关规定,结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以及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保证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试行)》,加强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专业救援处置能力。
第三十一条 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邻近建有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满足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实际需要,配备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工作岗位设立应急救援器材柜,配备必要的便携式消防器材、防爆作业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检查、指导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工作。第三十四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十五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报备的重大危险源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变更、核销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时可赴现场确认,并会同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纳入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七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时与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工作情况,重要情况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好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衔接,适时组织联合演练,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执法检查、信息化监控等方式,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检测、监控、应急等工作实施情况、报警信息处置情况,以及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事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的安全评价机构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