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影像设备与牙科诊所的发展
医学影像设备与牙科诊所的发展
方东先生,医学影像学主管技师,口腔执业医师,毕业于山东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医学学士学位。有近10年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临床工作经历。
相对于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牙周医学,口腔颌面放射学起步相对较晚,其高设备投入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专业的普及,而大多局限于专业口腔医院。很多牙科医生对口腔颌面放射学及其专业设备了解程度不深、甚至存在误区。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增加同行对某些问题的了解。
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发展
口腔颌面放射学与牙科X线设备的发展已经历百余年的历史,其中有3大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前身——牙科放射学的出现及牙片机的诞生:1895年底,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周后德国牙医Otto Walkhoff使用Braun阴极射线管对玻璃感光板曝光获得了2幅类似今天咬翼片的图像,这或许是牙科放射学的起步年。当时获得这样一幅影像,需要进行长达25分钟的X线照射;1905年,第一台牙科专用X线商品机—Pekord,诞生在德国Reiniger Gebbert & Schall(RGS)公司;1913年前后,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成熟,牙片机越来越多地进入牙科医疗领域,当时在美国的售价约为$300/台。
第二个里程碑——全景机的出现及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完善。20世纪40年代末,芬兰的Yrji Veli Paatero博士对X线曲面体层摄影进行了系统研究,1958年首台商业化的全景机上市。其重要意义表现在:全景片成像范围较常规根尖片(即牙片)大大增加,从单纯的牙扩展至整个牙列、颌骨甚至面部,牙科放射学过渡到口腔颌面放射学阶段。直到今天,全景摄影也是唯一能清晰显示颌骨、牙列整体形态的X线成像方法。世界各知名的牙科X线设备生产厂家自20世纪中叶都争相进行曲面体层设备的研发,形成了今天全景机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局面。
第三个里程碑——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口腔放射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根尖片、数字化全景以及近4、5年间展露头脚并迅速成为热点的牙颌面专用CT,前两者一度被视为高端产品,诊所医疗行业少有问津,但现在也正逐渐被认同、逐步进入普通诊所。
医学影像设备在牙科诊所的现状以及全景机的临床使用情况
对于牙片的重要性,恐怕世界各地的牙医们早已达成了共识,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的资深牙髓病专家陈维国医生将“正确的X线影像”列为“高质量根管治疗的十个重要因素之一”,足见牙片以及牙片机的重要性。更加实际的是:牙片机相对其它影像设备便宜得多、技术要求低端得多、经济运行成本小得多、影像阅读容易得多,因此几乎所有的牙科医生对“小牙片”都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异乎寻常的感情,这一点从牙片机在牙科诊所的普及率可以反映出来。相对于牙片而言,全景机似乎因为整机价格、经济运行成本、影像等诸多“令人不快”的因素而倍受冷遇,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牙医认为曲面体层还是不适用于临床、不能创造效益的概念化技术,也有牙医自信地说:我们既不做正畸又不会种植,要曲面体层有什么用?那么,全景机真得只是一种不适用于临床的“赔钱设备”吗?全景片真得只是是种植与正畸的专用技术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全景摄影技术从1946年诞生起,从工作原理的研究到商品机的设计、制造工艺都发生着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从单一固定的旋转中心发展到今天的三轴连续转换,由患者旋转发展到今天机架旋转、患者不动,摄影程序由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多样、断层域由固定发展到今天的可根据不同颌弓解剖形态进行调节、机型由粗老笨重发展到今天的简洁美观,影像质量更是从“模糊数学”发展到今天的清晰、鲜明、一目了然。总体来说,各厂家以平均每3-5年推出一款新机型的速度前进着,在20世纪后期至今,全景机机械部分的改进速度趋缓,而转向数字化方案的解决。以上情况完全说明曲面体层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足以满足临床需要。
全景摄影是口腔临床医疗的常规检查,广泛应用于包括种植、正畸在内的广大领域:
1.全景片是观察混合牙列的最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恒牙萌出而同名乳牙滞留”或“乳牙脱落而恒牙萌出延迟”的儿童、少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明确诊断恒牙胚的有无及其解剖形态、乳牙与同名恒牙胚的解剖关系、相邻恒牙胚之间的解剖关系,因为贸然拔牙、简单的切开导萌或一味的等待,对患者都会造成潜在损害。这种情况下,拍摄X线片特别是全景片变得尤为必要。因为一张牙片的观察范围仅有非常有限的2×3cm,乳牙恒牙有所重叠、相邻恒牙胚又有所重叠,如果碰巧还有多生牙(这种情况在恒牙萌出延迟的病例中决非少见),那就真得乱成了“一锅牙”,诊断难度大大增加。这时,全景片的优势显而易见:15×30cm的成像范围覆盖范围广、解剖关系准确,不管乳牙、恒牙还是多生牙、埋伏牙全部一网打尽、一览无余,只要会数1、2、3,就会准确诊断乳恒牙的个数、关系,确诊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全景片对小朋友的牙齿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患儿家长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哪个牙该补、哪个牙该拔,受到如此贴切关怀的家长们无疑会对医生充满感激之情,因为今天每一个独生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又怎么会斤斤计较诊费呢?聪明人学懒,我们应该做在全景片上数1、2、3的“懒汉”,还是做费尽心思研究小牙片的“智者”?
2.全景片有助于对整个牙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今天的牙科医疗远远尚未达到预防医疗的阶段,病人们往往是小病不治,发展到足够严重的程度才来就医,因此大部分同时合并其它问题。比如一个牙髓炎的患者可能还有其它部位的牙体、牙列缺损或牙周炎,对于这样的病人,医生们肯定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番序列性的“综合整治”,尽可能更多地解决问题,使病人达到最佳状态,留住病人当然就成了序列治疗的关键。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单纯地进行“说服教育”显然不够,因为这样很容易让病人产生“过度医疗”的怀疑——“凭什么俺一个牙疼,还得治其它牙?!”,这时就需要让事实说话,能准确反映全口牙齿的情况,全景片当然是首选——全口牙一次拍片全部显影。与患者交流,告诉他哪里有蛀牙、哪里有牙槽骨的发炎吸收、哪个牙根有炎症需要治疗,哪个残根有必要拔掉镶牙,病人能亲眼看到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加上医生专业角度的讲解,对预后的科学评估。很容易使他认同医生的诊断,自然乐意接受来自医生的治疗建议。因此一张全景片的作用远比口若悬河的高谈阔论大得多。
3.很多疾病需要全景片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比如说,一个牙周炎患者来就诊,首先应确定是进展期还是静止期?因为治疗方法截然不同。X线片上牙槽骨吸收边缘及牙槽硬骨板的清晰程度、骨小粱结构是判断进展期与静止期的标准,假如拍牙片,不同牙位需要反复曝光,并且多张牙片难以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而一张全景片一次曝光即可显示全部牙齿、牙周,使分析更加准确、全面、直观。如果判断为进展期就需要先进行全身治疗,如果是静止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彻底的局部治疗,而如果仅仅是牙龈炎、牙槽骨吸收不严重,一次洁治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牙周治疗后牙槽骨有无修复表现呢?同样可以在数月后的随访时拍一张全景片,与治疗前的影像进行对比,看看牙槽骨的高度、骨头的密度、龈上龈下牙石的数量,把影像的可喜变化展示给患者,他将对您的医术深信不疑,治疗也从简单的一次性变成了系统而专业的持续过程。
4.全景片使总义齿修复的成功几率增加:总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是牙科诊所的常见治疗之一,修复前的全景片检查极有必要,因为残留在患者牙龈、牙槽骨内的小根片、残根甚至颌骨内病灶往往对修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佩戴总义齿后出现局部肿痛,而不得不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耽误义齿修复、甚至返工,不仅耗费医患双方的精力与时间,也难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5.全景片可以作为治疗前的原始记录:给每个来诊所就诊病人都建立一套治疗前后的包括临床、影像在内的详细档案并长期存档管理,无论对提高诊所工作的规范化、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还是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某些不必要纠纷的产生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可以清晰显示全口牙齿、牙周及颌骨的整体情况,全景片无疑是保留原始记录的最佳方法。这在牙科诊所医疗发展相对完善的欧、美、香港等国家地区已成为制度而存在。
6.全景片是阻生牙及其他形态、位置异常牙齿的重要检查手段:阻生牙拔除是很多以牙槽外科为特色的诊所的常规诊疗项目,拔牙前正确分析牙阻力及骨阻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X线片无疑是首选工具。但医生们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拍局部牙片,口内放置胶片时常常引发患者无法忍受的恶心,或者根本没法拍、或者只能拍到近中部位的牙冠而看不到根尖,这样的影像根本无法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全景片则完全不同:阻生牙牙根的数量、形态及弯曲方向,根分叉的大小,阻生牙与邻牙的位置关系、与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邻牙有无基础病变等情况都清晰地显示在全景片上,使术前预测更加准确、全面,成功率无疑将大大增加,各种并发症也将得到有效避免。
全景机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景机在大多数医生想象中的高经济运行成本,无疑降低了其购买欲望,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以韩国威泰PaX150全景机为例,对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简单分析:①电能消耗:这款机型功率约为1000瓦,仅仅相当于一台小型家用空调(柜机或挂机)的功率;更重要的是,其单次满负荷有效工作时间(即X线曝光时间)极短,仅有12秒,其余时间可置于关机状态,电损耗为0,也就是说在设备正常使用情况下,拍摄300张全景片仅耗电1度;②冲洗药液:按市场通用的国产显、定影夜计算:50元钱的药液(包括显及定影)可处理胶片200-400张,每张胶片的药水消耗不超过0.20元;③胶片:以日本富士感蓝胶片为例,每张胶片的成本约为2元钱,即便是高档的感绿胶片,成本也可控制在5元以下;④机房及其防护设施:全景机虽然个头比牙片机大,但其各部件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没有伸缩运动,3-4mm2的空间足以满足装机要求,并且X线机房经简单处理后即可兼做暗室,不需额外空间;另外,因为全景机特殊的窄X线束设计,辐射剂量远远小于牙片机,因此X线防护要求不超过后者,也就是说原有的防护措施不需进行大规模的改动;⑤人工及操作难易程度:全景机操作简单,不象拍牙片一样需要特殊的投照角度及体位,只要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必专人负责、重拍率远远低于牙片。综上,拍摄一张全景片的经济成本一般不超过8元钱。相对于其低耗材,全景片的定价相对较高: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定价因地而异,一般在每片30-110元之间,全景机给诊所带来的远远不止前面所述及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加深远:
全景机是设备先进程度的代表:诊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是牙科诊所综合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当艾迪克、安富士等中高端综合治疗台、光纤手机、喷砂洁治器、预真空消毒炉日益进入私人牙科诊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于很多诊所,X线诊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低端产品甚至是缺失的。当一个初诊患者来到诊所,大多数医生仅仅依靠口镜、镊子、探针进行简单的器械检查,这与数十甚至百余年前的“剃头匠牙医时代”有何区别?设想在一番认真的器械检查后,带患者去“X线检查室”拍一张全景片,因为不用往嘴巴里面放胶片、不会恶心,并且用短得出奇的时间就能拍出全口牙齿,患者感受到的无疑是巨大的“震撼”。根据我们的经验,几乎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接受全景片检查后都会由衷感叹:这台仪器真先进!这时在患者的心目中,医生无疑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其对医生的信服及认同是不言而喻的。反之一个“口镜镊子牙医”即便花了大量时间成功地完成了治疗,患者也会认为:明明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修修补补,凭什么收如此之高的诊费?这无疑使牙医们处于尴尬的境地。
诊所受众的定位无疑是经营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定位在棚户区还是别墅区?当然,后者是每个诊所经营者所努力争取的目标,因此各种形式的VIP诊室层出不穷,难道VIP仅仅是一杯茶、一份报纸或一番“恳谈”吗?当然不是。VIP服务应该定位于高端的设备、高超的技术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其中前者发生作用无疑更加直接、迅速而且深刻。象欧美、香港的同行一样把全景片当作正式治疗前的常规检查,现代化全景机带来的震撼力往往是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患者会感受到所享受的是建立在现代高科技基础上、与国际接轨的诊疗,与其身份是相称的,也就更容易对诊所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毫无疑问,这对后续治疗将大有好处,并且每一个感受到诊所先进诊疗的VIP都有机会成为诊所的宣传者、代言人,有利于对诊所创造良好的口碑、提高了诊所的知名度。
全景片图像相对复杂、繁多的解剖结构令不少医生望而却步,对此可能没有更好的“终南捷径”可循,只有靠熟能生巧——看的片子多了,自然会慢慢地熟悉、掌握影像。深圳瑞尔齿科的耿文军主任曾不无自豪的说:看全景片时“感觉”很重要。所谓“感觉”就是经验。其实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就象复杂根管治疗——绝对不会有天生的根管大师,肯定经历了数以千百次的“超充”、“欠充”,经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最后才慢慢达到“一次性恰充”的境界。读片子比根管治疗容易得多,有左右对比的观念、有阅读牙片的基础、注意经验的积累,认识全景片图像应该还是比较简单的。
请允许我借用美国著名外科学家Maurice Richardson在马萨诸塞医院演讲会议上一段感言作为本文的结语——一台诊断用X线设备就如同喉科专家的喉镜、内科医生的听诊器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医学影像设备a答案
03级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设备》(A)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A4A5C6B7C8A9C10A
二.填空题:
1.伦琴 1895伦琴射线
2.固定 旋转
3.X线管 控制台 高压发生器
4.放射性药物聚焦和代谢
5.密度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6.扫描机架 扫描床 操作台
7.永 电 常 超
8.冠状面 横断面 矢状面
三.名词解释:
1. 窗口技术就是从5000个CT值中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并用整个灰度级(灰阶)来显示。这其中的一小部分CT值称为窗宽,而中心CT值称为窗位。用窗位决定观察影像的中心,而用窗宽决定观察CT值的范围。窗宽的下限以下部分的影像呈现全黑,窗宽的上限以上部分的影像呈现全白,只有在窗宽选定范围内的CT值用64级灰度等级(灰阶)来显示。有了窗口技术,观察者可以随意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使得欲观察的部位影像清晰.2. 人体不同组织不论它们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有它们的各自的T1、T2以及质子密度值,这是MRI区分正常与异常以及诊断疾病的基础。为了评判被检组织的各种参数,在操作中可通过调节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以突出某个组织特征的影像,这种影像被称作加权像(weighted image,WI)。把分别反映组织T1、T2和质子密度N(H)特性的影像,相应称作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N(H)加权像。
3. 球面相差 —— 通过透镜边缘的旁轴光线与靠近中心的近轴光线,由于光程不同而产生会聚差异,因之造成的成像质量下降。
4. 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历经核衰变,其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原子数减弱或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指由于生物代谢,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泄到原来引入量的半数所需要的时间。
四.问答题:
1. X线带有的信息在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屏上形成荧光影像(可见光影像),紧贴输入屏内侧的光电阴极各点按荧光的强弱程度产生数量对应不同的光电子(光电效应),形成电子影像。光电子束被阳极正电位吸引,高速飞向阳极,在聚焦电极作用下于输出屏前方形成缩小了的电子影像(倒像),其电子束射到输出荧光屏上,在电致发光作用下,形成了荧光影像,但其亮度却比输入屏荧光影像增加了约1000~10000倍。
(1)透视剂量低由于采用了影像增强器,使透视剂量大为降低。这样不仅减轻了对受检者和放射医生的辐射危害,而且降低了X线管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机器寿命。
(2)改善医生工作环境普通X线机透视时必须在暗室里进行操作和诊断,而X线电视可以将诊断医生从暗室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宽敞明亮的环境里进行遥控操作和诊断。并且可以配备透视亮度自动控制器(IBS),减化操作的复
杂性,无论检查部位、厚度的随机变化,均可由IBS来自动保持显示屏影像亮度恒定。
(3)为教学和科研打好基础X线电视使用方便灵活,可配置多路显示器、录像机及其他高科技的影像处理及记录系统,以方便会诊、教学和资料的记录与传输。
2.利用多普勒效应,采用自相关处理技术解得血流方向和速度,并规定血流的方向用红和蓝表示,朝向探头的运动血流用红色,远离探头运动的血流颜色用蓝色,而湍动血流用绿色,通过彩色转换处理器把血流信息变为彩色图像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流的显示是直观的,它对于辨别血流的湍动、了解流速在心血管内分布较脉冲多普勒更快更好。
3.处于静磁场中的物质受到电磁波的激励时,如果射频电磁波的频率与静磁场强度的关系满足拉莫尔方程,则组成物质的一些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即核磁共振。
4.根据拉莫尔方程,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生物体内质子群旋进频率由场强决定且是一致的,如在主磁场中再附加一个线性梯度磁场,由被检物体各部位质子群的旋进频率可因磁场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样就可对被检体某一部位行MR成像。因此,MRI空间定位靠的是梯度磁场,MRI的梯度磁场有三种:选层梯度场Gz、频率编码梯度场Gx,相位编码梯度场Gy。
5.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知识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不设固定答案,按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全面性综合评分。
第三篇:医学影像设备概述
第1节 医学影像设备概述
伴随着其他自然学科的全面发展,人类医学在近一百年来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诊断与治疗。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治疗以诊断的结果为根本依据,诊断结果的准确程度左右着治疗的成功与否。没有一个确切的诊断,治疗便仿若“无的之矢”而无从下手,所以诊断水平和治疗一样,是一个医疗机构水准的重要标志。于是人们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于诊断技术条件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从最原始的“望、闻、问、切”,听诊器加体温表,演化出当今形形色色的诊断检查设备。这是人类医学在发展中对诊断技术不断增高的要求所带来的结果,也是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光学、机械、声学、核物理、电磁学、微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源与材料科学等)的技术迅猛发展,推动医学诊断学前进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医学诊断检查设备的种类尽管比较繁多,大致上也可将之划分为三大类别:①生物物理信号 检测仪器(心电、脑电、肌电、血压、血流、呼吸、脉搏和听力等信号的检测与监视); ②生物化学成分分析检验仪器(血、尿等体液及细胞中包含的各种成分,微生物的分析与检验);③影像观察用诊断仪器(采用X线、超声、核素、红外线、电子束、微波、可见光等所成影像)。后一类诸多仪器被我们统称为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已使“影像信息”不再是初期阶段时单纯意义上的“影像”涵义,它可以携带有人体机能、生化成分等生物学信息,形态学分析只是其基本内容,新概念的“影像”已成了综合信息的代名词。上一节回目录下一节
第四篇: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角度讲,其未来发展将集中一下四个特点: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化;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将引发出一系列新的概念:①影像方法学的建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每2-3年就出现一项新的成像技术,再加上影像处理软件及工作站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的应用,使得影像信息更具有直观性、早期性、特异性、敏感性。这必然迫使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影像方法学的建立。②诊断、技术、工程三融合观点的建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学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必须建立诊断、技术、工程三个专业融合的观点,单一专业已不能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科的功能。这一局面将会对专业人员培养的对象、层次、内容以及在职人员的终身教育产生深远影响。③适应未来影像学发展的三个转变:从灯箱上的照片硬拷贝,向软拷贝的影像质量评价转移;从单一的图像技术,向具有综合图像诊断技术的能力转移;从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指出影像技术人员在这一融合技术中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影像形成的前期条件——影像方法的建立;影像形成的后期处理——图像重建技术的选择; PACS的构建。、医学影像学就业范围:各类医院放射科,医疗设备经营各公司,各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
第五篇: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仪器设备的借用规则
1.若有其他人需要使用仪器,需向责任人提出借用要求,并服从责任人的安排。如对责任人的安排有异议,可向功能室主任反馈。2.各功能室需借用他室的仪器设备,须经本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借用。
3.本中心各功能仪器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时,须经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外借。
4.公用仪器应遵守先后的原则,有序使用。如因故取消,应事先向责任人说明,若无故违约,浪费时间,则需登记在册。
仪器设备摆放规则
原则上仪器一旦交由责任人负责后,应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不得随意摆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与责任人共同商定,使用完毕后归放原处。贵重仪器原则上固定摆放,不得移动。
处罚规则
对仪器使用人,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仪器损伤或损坏,应该及时上报相关人员,不得隐瞒,并承担相应的善后工作。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