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 - 副本
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培育个性
——成都北街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学校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成都北街 小学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培育个性”为育人宗旨,按照“面向全体,严格管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创新德育工作方式,逐步形成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现就此工作和大家做以交流,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构建德育“三重环”管理模式,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了聚焦德育能量,构筑德育工作强大合力,学校建立了德育工作环形评价管理模式。环的中心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三个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等“六个”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设计、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评价过程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第一重环是3个副校长和6个处室,每位副校长负责2个处室,每个处室包抓一个年级,负责对该年级督导。第二重环成员是全校36位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班干部,负责日常对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进行教育、指导和评定。第三重环是家长、社会等外在监督。通过第三重环的反馈,学校收集相关信息,纳入学校决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境。
三重环的管理模式,开创了“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教科书”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逐步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论证制定了《成都县成都北街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分别从品德习惯、学习实践、合作交流、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维度,并细化为爱国守法、诚实守信等17个评价要素,每一个要素里又包含了具体的评价表现。评价做到了日常、过程和总结相结合做到一学年一汇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强化了全程育人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提供了标杆。
三、打造“星级少年”平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难在心有余而力无处可使。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星级少年”实践平台,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标准,学校设立了文明星、好学星、阅读星、守纪星、管理星、进步星、书法星、艺术星、环保星、爱心星、体育星、科技星、表达星、劳动星14种单项星,每一种星,都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目标的要素,都是学生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每月评出单项星并上报德育处,在“星星河”专栏中公布表彰,学期末由班主任推荐该学期内连续三次及以上获得单项星的学生为“星级少年”,学校考核后再授予其“星级少年”称号,“星级少年”就是学校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
“星级少年”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四、着力打造三种文化,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1、打造优美、整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无闲处,处处能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在无声的语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学校投入数百万元,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形成了校园环境“三化”(美化、绿化、净化)、“三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紧密结合特点,引领着孩子们在阳光环境中和谐、健康成长。
2、锻造厚重、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学校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通过对办学特色和经验的沉淀和凝练,形成了涵盖品格修养、教育思想,体现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一训四风”;精心创作设计了内涵丰富、彰显学校特色的“一歌一徽”。师生胸前精致的校徽,升旗仪式、集会和课前的校训及校歌的吟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3、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是打造特色班级环境,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各班按照“规范整洁、体现特色”的原则,自主开辟了素质教育作品展示栏、图书角和班级光荣榜等栏目和板块,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彰显了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
二是打造班级精神,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每学年,各班师生共同为本班特色命名、制定共同奋斗目标,提出积极向上的班级口号。各班高度概括、富有号召力的班级精神,塑造了全体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儒雅的校园文化,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
五、扎实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德育实践和体验。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德育。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德育主阵地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
1、以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为载体,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校充分挖掘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蕴含的教育意义,通过祭扫烈士墓活动、“认识成都、热爱成都、建设成都、奉献成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2、以“爱心永恒,学会感恩 ”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培植学生感恩情怀。
以庆祝“国庆节”“妇女节”“教师节”等为契机,通过系列感恩主题班队会、亲子体验活动和爱心捐助活动,培养孩子们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以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校大力开展“让文明礼仪伴我行”、“校内做文明学生、校外做文明少年”等主题系列活动,坚持每年“少年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一说:普通语;二用:文明语、规范字;三爱:爱校、爱家、爱国;四讲:讲整洁、讲文明、讲礼貌、讲节约;五不:不乱丢纸屑果皮、不乱画墙壁桌椅、不追逐打闹、不吸烟喝酒、不进网吧上网),针对细节问题,抓反复、反复抓,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全方位规范,强化检查和监督,引导学生形成自律意识。
4、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学校结合普法活动和法制教育宣传日、安全法制教育月等活动,以“学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小学生法制专题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画、手抄报等形式扎实开展法制和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学生法制意识,杜绝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六、打造特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开展书香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腹有读书气自华,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味和书卷气中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
一是积极倡导“书香为伴”思想,让读书成为一种人生需要。学校倡导师生、家长同读,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引领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踏上幸福的读书之旅。
二是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塑造学生儒雅气质。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作用,坚持实施“晨诵、午读、暮省”阅读三部曲和“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以国学精粹展演、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引领学生对真、善、美的人格追求。
2、精心打造升旗仪式每周德育第一课堂。
升旗仪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在规范升旗仪式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仪式内容,让升旗仪式成为学校每周德育第一课堂。
一是坚持每周升旗仪式前,在音乐教师的指挥下,2000余名师生同呼校训、同唱校歌,提升了学校凝聚力。
二是坚持班级轮流升旗,展示班级风采。做到每周升旗新面孔,每周展示各不同。庄严大方的主持、简洁规范的动作、精神饱满的状态,充分展示了各班学生的良好素质和班级风采。
三是丰富讲话内容,增强德育实效。学校统筹安排国旗下讲话内容,学生围绕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脱稿演讲,做到每周一个侧重点,每周一个新主题,以最短的时间,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四是展演国学精粹,打造书香校园。“读经典书,立君子品。”学校把“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与打造书香校园活动相结合,三至六年级各班每周在升旗仪式上轮流汇报展演,做到一周一创新,一班一特色。在领略国学精粹奥妙的同时,学生的人格和道德不知不觉得到升华和提高。
五是表彰先进,励志全体。每周由值周组对全校工作全面总结,肯定好的方面,表彰优秀班集体和好人好事,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激励全体同学比学赶超,争创佳绩。
3、创新“两操”,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理念,让全体师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是上好音乐早操。伴着音乐,集合、跑步、回教室三个早操环节一气呵成。在音乐的润泽中,全体师生踏着整齐的步伐,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形成了往返“快、静、齐”,跑步“齐、动、美”的良好风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多年来,学校一直把第二、三节课之间的时间作为大课间活动时间,内容为爱心手语操、健身韵律操、校园集体舞和广播体操,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逐渐养成,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好人好事和拾金不昧现象不断涌现。学校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少工委授予“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先进等次”,杨雪静同学在四川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但是,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辉煌。
第二篇:五育并重,德育为先
五育并重,德育为先
——大水小学德育管理纪实
德育不仅占学校工作首要地位,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尴尬,德育往往是学校提得最响却抓得最软,教育效益较差的一项工作。教师们普遍反映:社会越进步,学生越难教。有人总结,现在的学生存在:虚荣心强,诚信减弱;对自己宽,对别人严;没有亲情,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孩子有“四缺四不缺”即:缺志气,不缺钱;缺精神,不缺物质;缺实干,不缺愿望;缺创造,不缺享受。有“三个一”: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知、行脱节)。还有“四大特点”:懒(贪玩、怕吃苦,志向虽远大,但不行动)、馋(好吃、贪欲心强,不考虑承受力)、软(意志品质薄弱,遇事易退缩)、刁(性格倔犟,好钻牛角尖)。
德育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思想认识上:一些领导和教师存在重“智”轻“德”思想,片面认为:德育工作是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进行德育教育要花时间和分散教学精力。
2、在德育工作上:存在学校德育目标抽象化;德育内容空洞化,远离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错位; 1 德育方法单一化,陈旧化、想象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乏灵活性、生活化;德育途径和手段形式化:单
一、机械、照搬。
3、学校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德育部门唱“独角戏”,学校各部门与德育部门工作不协调,使德育工作的效率不高、实效性差。
4、在德育管理上:一是存在管理不到位;二是把德育程序化,形成“例行公事”的德育,而不是做“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一)我校实施“三维一体”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德育教育模式。
为了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了过去抓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和“四点一线,双轨并行”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的工作格局。
1、“三维”是指“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体”,即融为一个整体。“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即: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形成一个整体抓德育,“全员育人”的管理目标责任体系。
“三维一体”的德育模式使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了育人的主体,管理的主人。无论领导,还是教师“人人都既是德育的管理者,又都是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实践者”,从而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2、“四点一线,双轨并行”。
“四点”,即:教导处、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德育教育执行线(简称:执行线)和教导处处、班干部、学生组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线(简称:自治线)。
“双线”,即:执行线和自治线。“双线”同属于教导处领导,同时运行:执行线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德育常规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教书育人。“自治线”是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由班干部组织学生具体负责对卫生扫除与保持、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升旗和集会、全校性活动、各班学生到校、纪律、学习及规范教育、板报宣传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各班和学生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督查,并督促整改。协助、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常规和进行规范养成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完善和自我管理。
“双轨并行”,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了德育教育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和谐德育,使教育管理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行“四制”
1、实施班主任负责制
2、实施科任教师协作制
每个班给科任教师明确职责要求。坚持定期考核,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班级管理,又能壮大德育骨干队伍,有效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负担。
3、实施德育导师制
任课教师(与学生自愿组合)各自“承包”若干名学生,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学生认可的德育导师,做学生的“学习引路人”和“心理临床医生”,对帮助他们摆脱学科学困、矫正行为偏差和恢复心理信心有明显效果。
4、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制
落实备课“三渗透”即:一是“目标渗透”;二是“内容渗透”;三是“方法渗透”。上课“四渗透”,即:一是“师表渗透”;二是“语言渗透”,教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甚至一生的影响;三是“教态渗透”,教师课堂上的每一次期望的目光,每一个甜蜜的微笑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鼓励。四是“内容渗透”。
(三)坚持“四抓”
1、抓德育观念更新
我校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和“抓德育就是抓质量、抓安全”的观念。落实了德育观念“四个转变”,即:一是变管理为“引导”;二是变规章为“常规”;三是变“说”为“做”;四是变“虚”为“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
2、抓德育载体创新
校园内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项项活动是德育载体。我校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4 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①让德育走进生活——实施规范教育
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头。回归生活是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学生形成主体德育的源泉。德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现代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德育已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给学生灌输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思想价值观念”。
丰富的校内德育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
例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在相当部分孩子的行为不规范,学习习惯差,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难管理。为此,我们开展了——《植精神,养习惯,塑人格》规范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勤学习、严训练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怎样当主人、怎样接待客人,见了长辈、老师要问好,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学习常规等行为规范实践体验和展示,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规范习惯。
我们在抓规范养成教育中,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实现了“要我做,我要做,我会做”和“学习知行、训练导行,规范植根、体验树魂”道德升华。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第一阶段:“要我做”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新生入学集中训练,“逼”着做(一般为一周)
一是“学”,把规范植入脑海。抓6个环节:①“学”:分集体学、分班学、小组学和自学,与家长一起学,学规范教育要求和考评扣分细则;②“讲”,听领导讲、教师讲、同学讲;自己讲,讲学习收获体会。③“看”,看相关影视录像,寻找自己身边的学习榜样,同时发现自己和身边存在的不规范现象。④“记”,通过学、讲、看,在理解基础上达到熟记。⑤“测”,自测,同学互测,小组测,全班测和年级、学校随机抽测,查找不足进行“帮扶”,不过关的进行“补课”。⑥“赛”,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进行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使规范熟记心中,为内化为行动奠基。
二是“练”,把规范变为行动。抓三个环节:①集中“示范”,如:红领巾的规范佩戴。②集中“训练”,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规范训练,如:上下楼梯,升旗和集会、课桌上的书本摆放等。③分班、组训练和自我训练:抠细节,严要求,勤督导,确保训练到位(这是关键的一环),使学生明确具体做法,初步体验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是“评”,营造规范为荣氛围。训练结束时,组织汇报表演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对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训练,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在集中训练阶段,全体教师必须人人参与,兼任有其他年级课的,除上课外其余时间,都必须按统一安排到班参加组织训练和辅导,否则按旷课处理。
实践体验,由“知”到“行”,“牵”着做(1—2学月)各班科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训练和指导,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把重点精力放在新生规范实践体验训练落实督导上;指导班干部进行督查评比,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扣分,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班实行停课训练,达不到“底线”要求的学生落实专人强化训练,在规定时限内仍不合格的,请家长配合训练。
在这期间,“严”和“细”是两大关键,“严”,就是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不合格的必须纠正并从做,这样,才能纠正学生以前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使规范在脑海里植根,行动上体现;“细”,就是在每项规范的细节上要求到位、指导到位,学生行为到位。如:打扫清洁卫生:前几次,班主任要亲自示范,使学生掌握扫工地、拖地扳、擦玻窗、讲桌的技术要领和达到的标准要求。“先扶后放”,实现由知到行,逐步内化。
这个阶段要十分注意抓“重点”,做好“不规范”生的转化工作。
展示风采,初露雉形,“扶”着做(1—2学月)
这个阶段各班要在学生中挑选骨干,为他们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发挥其引领作用。班主任逐步把规范要求的常规管理工作转移给学生干部去做,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个别“不规范生”上,让大多数学生逐步做到在无教师监控下,由学生干部管理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展示规范风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有意识“躲”在背后操作,观察情况);学校则逐步把管理的重心移交给学生会。
这个阶段的重点:一是培养骨干,使他们在学生中起好引领作用;二是建立信息系统,配备“千里眼”、“顺风耳”。班主任要逐步做到人不“在”,但信息“灵”,使个别“不规范生”不敢“违规”。三是防止“反弹”,这个阶段是学生“规范”形成的过渡期,防止“反弹”是关键,校领导、教导处和班主任要注意在逐步“放”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会、班干部工作的督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规范植根,净化心灵,“放”手做(2—3学月)
这是规范形成习惯的稳定“维护期”。在这阶段的重点: 一是要大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规范实践快乐体验,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体验成长,感受言行规范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使规范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学生的心灵在规范体验中逐步得到净化。二是要“放手”把规范养成教育的日常检查评比交给学生会干部去做,树立他们的威信、培养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规范从不稳定期过渡到稳定期。从“要我做”过渡为“我要做”,三是领导和班主任要当好“幕后指挥”,“该出手时才出手”。
第二阶段:“我要做”
通过第一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的言行规范已成为习惯,已不再是被动的“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这个阶段的重点:一是要用学生群体的规范去教育、影响和规范学生中的“不规范”现象。二是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进行规范自我体验,并在体验中实现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和班干部做好规范教育日常工作,不定期8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督导;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四是班主任要注意对个别“掉队生”进行帮扶、指导。
第三阶段:“我会做”
通过前两阶段的规范养成教育,学生普遍已达到“我要做”和“我会做”。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实现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和指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发奋学习,拼搏进取。
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用力拉着猪耳朵要猪向前走时,猪总要拼命争扎不肯前进,即使用尽力气把猪拉到了目的地,一放手,猪却又跑了,结果是白费了力气;如果用力拖猪尾巴,猪反而争扎着向前走;如果手里有一把猪喜欢吃的苕腾,猪就会乖乖地跟你向前走,你可以轻松地、毫不费力气地把猪赶到目的地。从这一生活体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管理中的“赶猪理论”:“拉耳模式”、“拖尾模式”、“诱饵模式”。
我们在规范教育的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就是采用“拉耳模式”,以后逐步采用“拖尾模式”和“诱饵模式”,到第一阶段后期和二、三阶段则主要采用“拖尾法”。如:每周星期一升旗后的规范教育评比,对扣分超过3分的班进行“亮黄牌”警示等。
“三步走”规范教育策略,用一周时间“拉”,1—2月时间“牵”、1—2月时间“扶”,虽然“拉”得累,“牵”得苦,“扶”得也不轻松,但却用不到一学期的时间争取到了以后五年半的“轻松”时间,教师们都感觉值得。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由“拉”、9 “牵”、“扶”、“引”到“放”的过渡;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再到“我会做”的转化;实现了由“植根”到“树魂”质的升华。这样,学生上了高年级教师基本上可以不愁课堂纪律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这就使师生有时间和精力抓教学质量提高。这也就是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上升的原因所在,也是我校教学质量年年实现新突破的秘密。
②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实施“孝敬教育”、“感恩教育” 针对现在的许多孩子由于家长过分溺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人不感恩,对物不爱惜,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关心他人,导致许多家庭最基础、最重要的“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都严重缺失等现状,我们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孝敬教育”系列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在家中做到:
为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1)、为父母长辈沏一壶茶,削一盘水果,送一条毛巾,盛一次饭,为父母端一次洗脚水,捶一次背,洗一次自己的衣服,整理一次房间,买一趟菜,做一回厨房和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上学时向父母说一声“再见”,每天放学回家后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2)、在父母生日时为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唱一首生日歌,自制贺卡、合影留念等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孝敬之心。3)、每周向父母介绍一件发生在学校或身边的有意义的事;与父母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
在学校:
(1)、要求教导处每期组织办一次以孝敬教育主题的橱窗,10 组织一次关于母爱(或父爱)的征文比赛。2)、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敬为主题的的黑板报,开展一次孝敬主题的班队活动。3)、要求学生学习一首献给父母的歌,朗诵一首歌颂母爱(或父爱)的诗,收集一句孝敬格言,讲一个孝敬故事,阅读一篇赞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让教育活动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尊重老师、不接受老师教导,老师难当等现象,我们开展了《浓浓恩师情,款款学子心——谢师恩系列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讲学生尊师和老师爱生的动人故事,讲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唱歌颂教师的歌曲;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为了教好同学们每天忙碌、操劳的工作,观察老师们的头发和额头上过早布满的皱纹,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仰、热爱之情,营造尊师氛围。
同时,学校开展了谢师恩主题班队活动和争创尊师模范生及示范班活动;各班设置尊师台,开展每天为老师敬上一杯水、送上一句感恩的话、完成老师交办的事等系列活动。
通过营造浓厚的尊师爱师氛围,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去不理解老师和后进的学生也在活动中受到了很大教育,他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纯真爱心。他们变化了:自发给老师写感谢信,为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学会了感恩。感师恩、感父母恩、感社会主义大家庭之恩,把对老师、对父母、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化作了巨大 11 的学习动力,他们学习更自觉、更刻苦了,成绩进步更大了………。
3、抓德育常规创新
德育常规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没有基石的德育就象“无根豆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总结出“抠细节,重配合,抓落实,勤小结,广借鉴,常改进”常抓常新管理模式。
如:佩戴红领巾这样一件事虽小,但对养成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培养爱校情感和保护学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天天坚持佩戴,而且对佩戴的位置,佩戴的规范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坚持进行督查指导和每周公布评比结果,使我校学生的红领巾佩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以规范佩戴红领巾为荣,以是一名大水小学学子为荣。
又如:规范养成教育。我们坚持从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摆放、学生上下楼梯、升旗活动等每件事的每一个细节抓起,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齐抓共管,严格要求,指导学生会坚持每天一小评,每周在校会上公布各班本周规范养成教育考核扣分结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学生养成了规范的行为习惯。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培养性格开朗,言行规范,有爱心,知感恩,有志向,勤学习,善创造的现代中学生”为目标,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为主,坚持德育工作“七有”:即培养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训练有内容,过程有督导,考评有方案,结果有奖惩,奖惩有依据。坚持德育工作“双轨并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在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德育常规管理,注重在常规中体现特色,在特色中展示亮点。
4、抓德育表彰常态优化,增强磁吸力。
开展学校德育表彰活动,评选每班“德育之星”,是进一步深化我校规范教育的有力举措,它将过去的“强行纠正”变为“正面引导”,有效实现了单一的惩罚式、扣分式、打压式的核办法的成功转型,变堵为疏,变惩罚为激励,变打压为引导。实现了“三大转换”,即: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过去的规约者、监控者、评价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实现了德育方法的转变,由听命德育向智慧德育的转化,由群体化向个性化转化;实现德育目标的转化,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作主,不学作戏、作假和盲目顺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学生更乐于接受,更热爱班级,更团结同学,更尊敬老师,更喜欢学习……
我们把“德育之星”的评选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本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撑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辉煌!
第三篇:“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
富洲学校位于麻阳县城北,毗邻美丽的锦江河。学校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县立第二高等小学。2002年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同时设立初中部,定名为麻阳教师进修学校;2006年3月,学校更名为麻阳富洲学校。学校与麻阳八大景观之一的“浮石烟村”隔河相望,环境优美宜人,校园景观雅致,布局精巧合理,现为全县最大规模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为理念,推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博学、勤学、自强、不息”的校风与“敬业、树人、勤教、善教”的教风相结合,营造乐学、善学、勤学、博学的富洲学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湘西人才。
特色教育成为办学亮点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育人模式,秉承“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办学理念,围绕创建“课改样板学校”,巩固“省安全文明校园”成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开展特色教育为前提,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特色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生活技能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美好的回忆。学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小学男子队、女子队均获冠军;初中男子队获第四名;初中女子队荣获亚军),培养了学生坚持健身与阳光教育的意识。学校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多个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金奖、市级一等奖;学校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养成教育月”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每学年举行“生活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珍惜生活的美好品德。学校定期开展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
学校开设舞蹈、书法、篮球、美术、器乐等兴趣班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黄蒂诚、张策等同学书法作品获全省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一等奖;陈静文、高周亮、莫杭程等同学书画及摄影作品分别获省、市一等奖;学校舞蹈队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校篮球队获全县中小篮球比赛第一名;大量学生的美术作品、手工小制作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学校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突出特色办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亮点。
新课改样板
富洲学校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2015年与山东学景教育合作,在高效课堂流程培训、导学案编写、学习小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学校实行学景专家“示范课”与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相结合,将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学校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突出特色办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9月12日,县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富洲学校举行,首批40台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开赴文昌阁、岩门、锦和等部分乡镇,切实解决了农村2400多名学生上下学乘车难问题。学校教导处落实教学流程管理,实行教学常规大检查,通过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改革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研组通过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做到全组参与;教务处、教科室指导教研组评课,强化听课意识,提高教师互学能力。学校争创“教学质量先进学校”,通过学校教师会及年级组会议,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各年级组教学管理制度,督促、监测各年级组教学情况。上学期全县调研抽考中,富洲中小学各科成绩均取得较大进步,进入了全县先进行列。
2013年,学校被授予怀化市“新课改样板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武中成绩辉煌:张立源获市“英语说课比武”一等奖;聂小丽获市“中学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向阳获市“心理健康教学比武”一等奖;向莉获市“评课比赛”一等奖;滕玮获市“中学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县级各类教学比武奖励。如今,学校在山东学景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争创国家级“课程改革示范校”。教师黄霞、唐群艳、郭美英、张立源等被授予市“教学名师”;滕召英、田孟均、曾菊香、张湘红、田水艳、聂小丽、滕召友、田连丰等百余名教师,先后获全国、省、市、县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教师张雪梅、向莉、聂小丽、江文、向阳等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中获奖。
学校建立健全德育网络,德育领导小组与班主任共同构建学校德育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调查、座谈、检查等形式,共同探讨学校德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做出具体改进与决策。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防火灾疏散演练、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设置校园安全提示牌、划定交通安全标识线,并联合城北公安派出所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学生参观县“禁毒教育基”。各班级还召开“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邀请搏击名将周志鹏到校作励志报告,共同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教育移民班”项目
富洲学校的“教育移民班”,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扬帆计划项目组发起的资助贫困地区优秀学生学业的公益慈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配合民建中央在武陵山区实施,意为“一人获得良好教育,可带动一家走出贫困”。“教育移民班”在富洲学校连续开办了5年,学校分别为这5个班级命名为“扬帆班”“思源班”“佑华班”“富翔班”和“励志班”。为了担起这份责任,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教育移民班”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如今,“扬帆班”“思源班”学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全部达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思源班”舒家旋同学以总分545分获全市第一名。其中“扬帆班”有18位同学、“思源班”有16位同学主动报考县农村教师定向委培班,以报答学校“培养之恩”。
移民班采取双班主任(班务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制,学生在校免费食宿,享受国家寄宿生补助与营养餐补助,食堂安排专门就餐区,实行8人一桌,生活班主任维持就餐纪律;就寝为8人一室,单人单铺。双休日生活班主任安排学生整理内务,参加“阳光驿站”文体活动并按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移民班在学校始终保持先进,学风浓厚,学生积极向上。学校配备优秀教师担任“教育移民班”各科教学任务,教科室、教导处对这两个班的各学科成绩进行全程跟踪记载,建立《学习跟踪档案》,关注每名学生学习动态,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对学科教学实施目标管理,确保各科均衡发展和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
2015年6月,“思源班”在怀化市初中毕业考试中,全班5门功课总分达500分以上34人,其中3人进入全县前10名。移民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大课间手语操比赛、学校球类运动会、演讲比赛的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其他班级。2015年上学期,“佑华班”张佳同学获全县“真善美伴我行”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月”活动评比中,“佑华班”“励志班”被评为先进班级。
移民班的教育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心存感恩教育,用励志向上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学校利用“教育移民班”自身优势,发挥受助学生的榜样作用,挖掘“教育移民班”学生中的典型事例,通过班团会、国旗下讲话、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刻苦向上的奋斗精神,自觉形成“爱我麻阳,建美丽家乡”的远大理想。
人物:苗乡教坛的时代新蕾
黄霞,女,1978年生,本科学历,富洲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人格是最高学位”是黄霞的口头禅,也是她做人的真实写照。三尺讲台,一颗爱心;勤学不辍,不断探索,是黄霞从教20年来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别看黄霞身体单薄,看似弱不禁风,却有一个与其外表极不相称的称谓――“拼命三郎”。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又承担全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职责;她是本校教学研究小学段负责人,又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特聘教师,被当地教育同仁誉为“苗乡教坛的时代新蕾”。
1996年7月,黄霞从芷江师范毕业并走上了教育岗位,从一个纯真的女孩变成了学生的老师;那时,她时尚、漂亮,同事称她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刚参加工作时,她总是认真分析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往往花好几个小时才备好一节课。她以湘西女孩特有的倔劲,累并快乐着。她说:“富洲学校就是我成长的沃土,课堂就是我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黄霞的课堂教学,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她常常会尝试将课堂教学与自己的教研成果有机融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深受学生爱戴。黄霞乐于收集生活中的事例穿插到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课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她鼓励学生提问题。她说:“我喜欢小手如林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只有在问题不断被解决,才会有进步。”
作为一名教研员,黄霞常与同事探讨教学新方法,帮助学校新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张群英、吴必英等多次参加县级教学比武均获奖。她所任教班级2009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合格率100%,优秀率达70%以上。她辅导学生参加全县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竞赛,获一等奖学生占全县获奖总人数的一半。她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县级征文及演讲比赛,每次都能获得好成绩,她也因此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中,黄霞尝试将“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她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一改过去过分强调识记、背诵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她鼓励学生自己勇于尝试、感悟,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作为一名教改前沿的语文教师和主导学校语文教学方向的教研员,黄霞认为:重视课堂生成,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她率先试行“今天我当小老师”教学模式,打破“一言堂”教学陈规,把有效时间还给学生。问题由学生提出,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之邀,黄霞为怀化试验区讲授观摩课《打电话》,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全县小学班主任培训,她主讲的“班主任――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让与会者感动至深。黄霞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应是学校教学构架的一根支柱,应做灵魂工程师的排头兵。她以火热的教育之心,为当地教育默默耕耘,她被授予麻阳县“十五佳教师”荣誉称号,被评为怀化市“教学能手”。在麻阳,她用高尚的个人情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红烛之歌。
故事: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
富洲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农村,其中留守儿童居多。对此,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学校已创立10年的“爱心银行”共募集资金34万余元,先后为学校贫困生、留守儿童献爱心共计28万多元,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获得怀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
学校设立关爱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学校将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及学习、生活情况,特别针对困难户家庭的留守儿童进行专门走访,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建立学校班主任和监护人协同管理的“双管理”机制。利用学校优势,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配合留守儿童监护人,改变“重养轻教”现象。学校创办“爱心书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依托“农家书屋”“留守儿童爱心书屋”等,让留守儿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园地。
学校通过“爱心银行”先后到偏远乡镇的板栗树小学、谭家寨小学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传承了学校“爱心银行”的大爱精神;通过“爱心银行”资助、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设立关爱留守儿童“阳光驿站”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校长对话
龙志鹏,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富洲学校校长。曾荣获怀化市“优秀教师”、市首届“教学能手”、市“优秀校长”等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知识竞赛获“优秀辅导员”奖;承担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究》子课题《农村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研究》,获湖南省二等奖。
《教育》:您认为学校学科教学应如何管理?
龙志鹏:作为一名校长,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学科管理是应尽的“守土之责”。学校推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按照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不随意删减学科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同时加强音体美、信息、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课学科的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学科质量监测,杜绝教师随意任意丢课、改课、缺课现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您是如何理解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
龙志鹏:落实综治安全指标,巩固省“安全文明校园”成果。学校以德育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学生德育进步的同时创建国家级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放在重要地位,做到综治安全常抓不懈,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教育》:您对学校走过的历程如何评价?
龙志鹏:学校健康、和谐、稳步发展,全体教师团结奉献,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累累硕果见证了学校辉煌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五四红旗团委”“四星级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卫生单位”“体育工作优秀学校”及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们坚信,富洲学校将踏上更加宽广的大道,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爱岗敬业 育人为本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锤炼思想、提高思想境界
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中,我致力与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教育思路,不断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在县教体局组织的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教学工作中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
三、科学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 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开学初,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队会,精选班干部和督导队员。该放手时就放手,每月的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办,现在办得很不错。朝会(让学生自己主持)一周一个主题。此外,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正、副班长,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及管理监督组长。二级管理:八名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督导队员,负责班级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并做好记录。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桌长”、“门长”、“窗长”“灯长”“盆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心里素质得到锻炼,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只有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为此,本班除了组建一支能管善管的班干部,而且民主选拔了一批精干的督导队员,分别有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督导队员,督导队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并准备相应的记录本,首业写清加分减分标准。每个星期一的朝会时间各个督导队员分别对上周的记录做公布。每月要对学生的分数做统计,并张榜公布。对分数高的学生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并为学生发奖品鼓励。
在充分发挥民主作用的同时,难免在学生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言论,甚至是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便要集中大家的意见,统一认识,采纳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保留那些尚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让时间来考验。也就是说,在发挥民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集中,不然会给工作带来障碍。
四、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总结起来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缺少反思。今后我将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我将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虽然在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陕县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重庆市开县赵家初级中学熊尚甫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等因素出发,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德育渗透
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但其地位是没有变化的。纵观历代的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于首要的地位。在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出,青少年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说: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强调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德育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要渗透於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那么显而易见,学校就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我国唯一的一门从小学到大学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必修课。《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任务之一是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如何在完成传统的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之外,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本学科中,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体育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清楚自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我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以身立教,通过展现自身的素质,渗透习惯教育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之中学生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又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这又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体育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这会在体育教学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对学生的各种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教师要态度端正,动作得体,言行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立教,身正为范,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道德风尚(如:公平竞争、团队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 顽强拼搏)。因此体育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我们的仪表、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养、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一种生动、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以习惯养成习惯,以品格养成品格,让学生在“亲其师”中“信其道”、“受其教”。
二、抓住时机,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纪律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安全、顺利、高效进行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体育课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我们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对服装、整队、队列、考勤等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德育教育就能在学生大脑里真正渗透进去。例如:在学校集会和平时体育课集合时,都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做徒手操,要求学生动作到位、整齐划一;在每一次的队列练习,发出口令时,要求令行禁止。虽然,这一切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却是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的好时机、好方法。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加以利用,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同学们的纪律观念增强,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因势利导,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升华品质教育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追求的既是物质性的身体运动,又是精神性的文明行为,两者有机统一。它的特点是在相对宽阔的环境里应用自然条件,在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实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密切配合,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体育教学也是一项具有鲜明集体感的身体活动,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实践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本身的条件优势,要求学生遵守集体的意志,按照集体活动的要求来调整自己,改善自己,并对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竞争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有所感知,在活动中得到感悟,用集体荣誉感去感染自己、升华自己。例如:体育教学在经常在室外进行,常常是头顶列日,迎着严寒。但由于学生各自的体能、意志不同,在艰苦的环境下难免有不适感觉及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特别是女生怕晒黑、怕脏等,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都喜欢在能躲太阳和阴凉的地方练习。我们要把握时机,针对学生中各种不正确的心理活动,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德。另外,我们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表现出不怕苦、不怕流汗的顽强意志,以此来激励学生。另在游戏“迎面接力跑”中,在一些集体比赛活动中(体操比赛、球类比赛等),要求集体合作,也要求个人的努力,同时由于规则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规则,依次序行事。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爱集体,为集体争光,也同时要求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遵守纪律的品质。
四、挖掘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全面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和练习内容很多,有的内容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速度,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这就要求我们能结合不同内容主题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通过跑、跳、掷等田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活动能力外,要让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勇敢、机智的精神,顽强拼搏的品质;通过游戏、体操、比赛以及球类教学来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治情操,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公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竞争精神等品质;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
五、因材施教,结合教学方法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我们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各种练习手段,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我们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恐惧心理,增强自信
心。例如采用分组练习时,要求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练习中互相帮助,骨干分子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我们要及时作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其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及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积极、适当的批评。我们还要注意到随机应变,在体育课中时有突发的事件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地将事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体育健儿在各种比赛中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还可以利用体育课中的突发事件,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当然,我们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椐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状况,有条不紊地重点实施,要深入分析对象,好好把握时机,有效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方法,保持学生共性特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之重,德为先”,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健康和谐、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请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6,2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J].中国学校体育,1998,2
3.《体育教育学 》《 心理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新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