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水利工作规划情况汇报
全市水利工作规划情况汇报
全市水利工作规划情况汇报
地处 下游,洞庭湖尾闾地区,现辖五县四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1万多处,水库541座,流经 境内公里,5公里以上
河流341条,骨干山塘万口,灌区渠道3332公里。近几年,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水利条件总体上还较为薄弱,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省水利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水利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中央、省对水利投资不断加大的五年,也是 水利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求突破的五年。
水利建设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五年共投入近20亿元,集中建成了一大批惠及城乡、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大中型和小型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对所有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应急处险或初步治理;高标准加固了湘、渌、洣江堤防123公里,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酒埠江、官庄等12个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渗360公里;解决了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六小”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大力度、大范围地整修完善;农村新改建小水电站28座,新增装机万千瓦,洮水水库已经建成,桐坝电站年底可发电。这五年,市水利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
防汛抗旱连夺胜利。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防洪减灾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
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成功战胜了“碧利斯”台风、“圣帕”台风和三季连旱、5次强降雨过程,有力应对了 枯水季节供水危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支撑。
依法治水全面提升。我市十分注重水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涉水工程水资源 论证、防洪评估、取水许可等制度。开展了 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近3年共查处 涉河违法案件137起、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砂石场38处,有效治理了清水塘地区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严格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水保措施到位率达87%以上。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始终处于依法、良性和可控态势。
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市委、市政府从减轻农民负担、共享发展成果出发,每年从财政拿出2200多万元支付农业灌溉水费,实现了水费全额政府“买单”。基层水管单位“两费”均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到位。在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外资水利上进行了一
些大胆探索,水利已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领域。
水利管理日益完善。以一流的管理、建设一流的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一贯的要求。通过严格实行“四制”,政府、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多途径监管,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资金安全。打造了一大批水库除险、饮水安全、渠道整治、河流治理等方面的精品工程。大力发展水利养殖、发电、供水产业,酒埠江、官庄、大京风景区旅游业日渐升温,水利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这些年,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得到了省水利厅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我代表 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http://
虽然 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骨干水利工程病险隐患仍然较多,城乡防洪工程尚未形成体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仍然突出,水环境污染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水利管理与时代发展仍然不
相适应。水利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
二、“十二五” 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调高目标,调整思路,调动资源,把水利提高到更高层面、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推进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
以骨干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安全水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扭转水利滞后的局面,我市计划加快建设速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安全水利的目标。一是加快市区“一江四港”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实现4个防洪保护圈的完全闭合和水生态环境的进
一步优化;二是完成市区16处防洪排渍泵站新建改建扩建任务,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完成渌江、洣水和20条重点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
务;四是加快5县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重点推进云龙示范区防洪体系建设,力争达到百年一遇设防标准;五是完成周芳、杨柳2座中型和28座小型和321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病险水库;六是基本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让措施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构筑较为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
以供水工程为重点,全面建设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一是完成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和10个以上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二是完成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三是切实抓好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增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面积;四是加大小山塘、小泵站、小渠道、小水库、小机埠、小河坝等“六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开展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和
沟渠疏浚,完成5万口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任务;五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基本消除现有农村机埠、机电、涵闸等病险隐患,消灭百亩以上的干旱死角,着力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六是规划建设城市第二饮用水源,不断提高和改善饮用水质标准,特别是确保应急需要。基本解决国家新增规划的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乡乡通自来水,8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
以治理保护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水利。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加快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电事业发展步伐,建成农村电气化县3个,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装机1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受益人口万人。大力开展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坡耕地治理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5年前,综合治理30条小流域,治理崩岗300处,建设清洁型小流域6条,建设2个以上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科
技示范园区。坚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水资源行政考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各类审批论证程序,加大涉水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维护“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局面。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建设活力水利。抓住“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水利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金融资本等以独资、合资或bot等形式投资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快水利与市场的对接,不断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以行业建设为重点,逐步建设现代水利。加大水利行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改变基层站所办公条件落实的面貌。注
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水资源监测、工程监控、防汛通讯、指挥决策等方面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春节后,我市各级各部门以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出台为契机,市、县、乡三级迅 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和落实的高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下一步,我市将出台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刚性措施,确保将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好一号文件精神,统一大干水利的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 水利大提速、大跨越、大发展。
三、请求重点支持的事项
市委、市政府发展水利的态度很坚定、决心很大,同时也期待省水利厅给
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加大对“一江四港”治理的支持力度。“一江四港”指 城区段和市区 一级支流白石港、建宁港、枫溪港、霞湾港。“一江四港”治理是我市“十二五”重点水利项目,规划目标为堤防达标、防洪安全、水体清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亮丽。投资规模大,可能上百亿,主要走综合开发之路。请省水利厅在“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洞庭湖区排涝泵站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防洪非工程措施等中央和省级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血防和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力度。白石港流域血防工程,批复实施计划为8790万元,国家到位资金2637万元,省配套到位资金1714万元,市、区配套到位2222万元,还差2217万元,加上四年工期、物价上涨等因素,致使有很大的工程任务未实施到位,请求继续追加投入,确保工程实施完毕,以实现彻底消灭血吸虫的目标。水土保持醴
陵市铁河小流域治理和攸县崩岗治理项目规划总投入各1600万元,目前醴陵项目已安排100万元,攸县项目已安排160万元,我市正在认真组织实施,请求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请将 县、炎陵县列入项目县。
加大对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指导、支持 市开展城市第二水源建设,协助搞好项目立项,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支持我市将剩下的95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列入国家规划,尤其加大近两年的年度实施计划安排力度;三是加大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灌区和25个中型灌区投资支持力度。
加大对部分重点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是我市还有周芳和杨柳2座中型病险水库未除险加固,请予以重点支持,力争今年进入国家投资项目;二是 在我市有两条主要支流,渌江和洣水,有20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且已完成治理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相当重,如国家加大投入规模,请给予优
先安排。我们计划把斜濑水流经炎帝陵前约公里河段进行高标准治理,达到其防洪、生态、美化、景观效应与炎帝陵风景区相匹配。这是老祖宗安寝之地,也是旅游圣1 2 下一页
第二篇:2013年全市水利工作规划
地处**下游,洞庭湖尾闾地区,现辖五县(市)四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1万多处,水库541座(大型3座、中型13座、小一型57座、小二型468座),**流经**境内89.96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341条,骨干山塘9.85万口,灌区渠道3332公里。近几年,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水利条件总体上还较为薄弱,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省水利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xxx”水利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中央、省对水利投资不断加大的五年,也是**水利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求突破的五年。
(一)水利建设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五年共投入近20亿元,集中建成了一大批惠及城乡、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大中型和小
(一)型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对所有小
(二)型病险水库进行了应急处险或初步治理;高标准加固了湘、渌、洣江堤防123公里,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酒埠江、官庄等12个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渗360公里;解决了47.8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六小”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大力度、大范围地整修完善;农村新改建小水电站28座,新增装机19.5万千瓦,洮水水库已经建成,桐坝电站年底可发电。这五年,**市水利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
(二)防汛抗旱连夺胜利。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防洪减灾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成功战胜了XX年“碧利斯”台风、XX年“圣帕”台风和三季连旱、2013年5次强降雨过程,有力应对了**枯水季节供水危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支撑。
(三)依法治水全面提升。我市十分注重水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涉水工程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估、取水许可等制度。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近3年共查处**涉河违法案件137起、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砂石场38处,有效治理了清水塘地区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严格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水保措施到位率达87%以上。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始终处于依法、良性和可控态势。
(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市委、市政府从减轻农民负担、共享发展成果出发,每年从财政拿出2200多万元(市、县各半)支付农业灌溉水费,实现了水费全额政府“买单”。基层水管单位“两费”均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到位。在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外资水利上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水利已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领域。
(五)水利管理日益完善。以一流的管理、建设一流的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一贯的要求。通过严格实行“四制”,政府、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多途径监管,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资金安全。打造了一大批水库除险、饮水安全、渠道整治、河流治理等方面的精品工程。大力发展水利养殖、发电、供水产业,酒埠江、官庄、大京风景区旅游业日渐升温,水利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这些年,**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得到了省水利厅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骨干水利工程病险隐患仍然较多,城乡防洪工程尚未形成体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仍然突出,水环境污染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水利管理与时代发展仍然不相适应。水利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调高目标,调整思路,调动资源,把水利提高到更高层面、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推进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奋斗目标。
(一)以骨干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安全水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12年扭转水利滞后的局面,我市计划加快建设速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安全水利的目标。一是加快市区“一江四港”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实现4个防洪保护圈的完全闭合和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完成市区16处防洪排渍泵站新建改建扩建任务,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完成渌江、洣水和20条重点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四是加快5县(市)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重点推进云龙示范区防洪体系建设,力争达到百年一遇设防标准;五是完成周芳、杨柳2座中型和28座小
(一)型和321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病险水库;六是基本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让措施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构筑较为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
(二)以供水工程为重点,全面建设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一是完成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和10个以上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二是完成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三是切实抓好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增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面积;四是加大小山塘、小泵站、小渠道、小水库、小机埠、小河坝等“六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开展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和沟渠疏浚,完成5万口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任务;五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基本消除现有农村机埠、机电、涵闸等病险隐患,消灭百亩以上的干旱死角,着力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六是规划建设城市第二饮用水源,不断提高和改善饮用水质标准,特别是确保应急需要。基本解决国家新增规划的95.3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乡乡通自来水,8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
(三)以治理保护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水利。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加快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电事业发展步伐,建成农村电气化县3个,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装机1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受益人口2.5万人。大力开展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坡耕地治理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5年前,综合治理30条小流域,治理崩岗300处,建设清洁型小流域6条,建设2个以上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坚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水资源行政考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各类审批论证程序,加大涉水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维护“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局面。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建设活力水利。抓住“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水利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金融资本等以独资、合资或bot等形式投资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快水利与市场的对接,不断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五)以行业建设为重点,逐步建设现代水利。加大水利行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改变基层站所办公条件落实的面貌。注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水资源监测、工程监控、防汛通讯、指挥决策等方面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春节后,我市各级各部门以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出台为契机,市、县、乡三级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和落实的高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下一步,我市将出台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刚性措施,确保将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好一号文件精神,统一大干水利的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水利大提速、大跨越、大发展。
三、请求重点支持的事项
**市委、市政府发展水利的态度很坚定、决心很大,同时也期待省水利厅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一)加大对“一江四港”治理的支持力度。“一江四港”指**城区段和市区**一级支流白石港、建宁港、枫溪港、霞湾港。“一江四港”治理是我市“十二五”重点水利项目,规划目标为堤防达标、防洪安全、水体清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亮丽。投资规模大,可能上百亿,主要走综合开发之路。请省水利厅在“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洞庭湖区排涝泵站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防洪非工程措施等中央和省级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
(二)加大对血防和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力度。白石港流域血防工程,XX年批复实施计划为8790万元,国家到位资金2637万元,省配套到位资金1714万元,市、区配套到位2222万元,还差2217万元,加上四年工期、物价上涨等因素,致使有很大的工程任务未实施到位,请求继续追加投入,确保工程实施完毕,以实现彻底消灭血吸虫的目标。水土保持醴陵市铁河小流域治理和攸县崩岗治理项目规划总投入各1600万元,目前醴陵项目已安排100万元,攸县项目已安排160万元,我市正在认真组织实施,请求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请将**县、炎陵县列入项目县。
(三)加大对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指导、支持**市开展城市第二水源建设,协助搞好项目立项,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支持我市将剩下的95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列入国家规划,尤其加大近两年的实施计划安排力度;三是加大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灌区和25个中型灌区投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部分重点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是我市还有周芳和杨柳2座中型病险水库未除险加固,请予以重点支持,力争今年进入国家投资项目;二是**在我市有两条主要支流,渌江和洣水,有20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且已完成治理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相当重,如国家加大投入规模,请给予优先安排。我们计划把斜濑水流经炎帝陵前约13.5公里河段进行高标准治理,达到其防洪、生态、美化、景观效应与炎帝陵风景区相匹配。这是老祖宗安寝之地,也是旅游圣地,请给予特别倾斜支持;三是攸县苏洲坝系大
(二)型水闸和大型泵站工程,灌溉面积达23.5万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险情多发,已作好列入国家规划的前期工作,请求今年立项投入,以早日解除困局。
(五)加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支持力度。我市有82个乡镇属于山洪灾害易发区,历史上我市山洪灾害频发。目前,已有3个县(市)列为国家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项目县,请加大投入并将各区及茶陵县、**县增列为项目县。去年的多次洪涝灾害中,水利工程受损严重,有些将严重影响今年安全度汛,需投入大量资金修复,也请从防汛应急资金方面倾斜支持。
(六)将云龙新区列为省厅重点支持单位。云龙新区位于长株潭交汇位置,**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其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加快建设步伐,请省水利厅将其作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试点单位,在防洪排涝、小流域治理、节水示范、供水保障、水利血防等方面作出统筹规划安排,通过5年左右的集中、连续投入,使其打造成为具有典型样板效应的水生态建设示范区。
第三篇:2015工作规划汇报材料
--培训中心(2015)工作规划汇报材料
义工培训中心自2014年三月份成立以来,秉承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义工的理念,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树品牌的三年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扎实工作,2014年已经过去,义工培训在领导及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部门同志克服困难、精诚合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开展义工培训21场次,培训义工11200余名,受到社区和义工的一致好评,2015年已经到来,现将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思路
紧密围绕市委2015年重点工作和培训中心部署,为推动我市青年义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开创义工培训工作新格局,切实将培训中心打造成我市义工教育培训基地品牌,成为我市青年义工精神家园、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心、以及义工交流沟通平台,全面提升我校义工培训中心整体实力,真正把义工培训工作做真、做实,做出成效,做成品牌打下扎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制度建设义工完善部门基础建设
1、完善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建立。
具体包括:物品使用规定、档案管理规定、工作人员管
理规定、部门安全规范、义工培训工作流程等;
(二)定期开展工作调研义工做好需求对接
根据工作目标开展好工作调研.1、了解基层需求,征求义工组织者和义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设置好培训班次,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根据义工组织及义工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实现义工、志愿服务项目及志愿培训课程的有效对接;
2、前往义工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学习调研,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外单位的好思路好方法用于工作的提升。
(三)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工培训课程建立师资库 建立“本校专业教师加外聘客座教授”的义工教师队伍体系,逐步完善义工培训师资库,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菜单供培训单位选择相应课程
1、充分调动本校专业教师及已有的具备志愿知识的校内老师参与创建师资中,从事教、学、研工作。
2、扩大外聘教师队伍,不断根据基层需求,在义工团队中发掘师资,同时不拘泥于团组织和义工组织的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广泛的发掘优秀的师资组建客座教授团队为我市义工提供科学、专业、实用的培训。
(四)推进义工培训基地及硬件设施的建设
推动义工培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用3年时间内建成5-8个义工培训基地,覆盖全市各重点领域和行业,具体涉及高校、社区及基层义工组织等方面;在现有的硬件设施下,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义工培训主体教室2-5间、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实况体验活动等。建设具有区域活动或集体教学活动特征的义工活动室,为义工切实提高全方位技能掌握程度提供便利条件。使义工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弥补场地不足,经费不足的缺陷,实现义工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规模的规划
1、人数的增长。要拓宽培训思路及范围,不断整合社会资源,面向所有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义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在确保培训人数1500人的基础上,逐年递增10-20%。
2、范围扩大。将培训深入到学校、社区、基层及大型活动中去,2015重点开展社区义工培训的推广,同时兼顾其他。
(六)义工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建立我市义工网上学校,将义工培训平台扩展到网络平台,增强网络义工培训学校的建设。
(七)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志愿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 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好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扩大义工影响面,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团刊、报刊及各网站及QQ、微信、微博的宣传报道,增加投稿数量及质量,从而提高社会影响力,推动志愿理念及义工工作的全面推广和普及,提升我校义工培训的品牌效应。
(八)拓展发展空间承接政府职能加强与市委义工指导中心的沟通、合作
加强与相关业务单位的联系和沟通,边工作边思考边建设,不断拓展工作覆盖面,抓好义工骨干队伍建设,提高义工组织者的能力素质,举办全市范围内的义工骨干培训班,通过“点到面”的效应推动义工培训工作在全市的开展,为我市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与市委指导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工作的统筹及志愿培训情况汇报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将义工的统一招募和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好,实现培训工作与市委义工指导中心工作的无缝衔接;市委义工指导中心协调好授课老师的表彰和激励,对认真组织义工培训工作的单位和负责人及为其提供培训课程的讲师义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中心
2015年1月
4
第四篇:汇报材料(水利)
汇 报 材 料
明水县水务局(2012年5月)
明水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西北部,幅员面积2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61.7万亩,12个乡(镇),99个行政村,36.7万人口。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29万亩,大小侵蚀沟2000多条。明水县马家沟2008年被确定为农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该项目区位于我县东南部,涉及永久、兴仁、树人三个乡(镇),计划治理迟家、杨大胡子、王家沟、刘凤奎、王胖沟、毛家沟、兴泉、代家小铺、丰饶9条小流域,项目区总面积204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9平方公里。该项目区由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负责编制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项目区计划治理面积8990.82公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5月,全面完成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各项工作任务,2011年又被列入国家农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二期工程矫家沟项目区,目前已完在崔家、致富、朱家三条小流域的治理任务,治理面积1845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年可保水216.59万立方米,保土27.15万吨,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90平方公里。二是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治理后项目区林草覆被率提高4个百分点。治理后的项目区变得山清水秀、地肥田美,成为生态农业区、立体开发区、高效经济区和秀美风景区,成为我县生态农业建设的样板。三是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在治理过程中,我们从项目区的实际出发,坚持综合治理、立体开发,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9.28万公斤,新增产值327.56万元,人均增收100元。通过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生态明水的信心和决心。
一、认识高层次,留住黑土地让子孙有可持续生存利用发展的空间
2008年,明水县马家沟流域被确定为国家农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感到这既是国家农业开发办、水利部、松辽委和省水利厅对明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充分信任,更是对明水生态建设的大力支持。项目区的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治几条沟、修几条路、栽几带树,而是事关项目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造福后世子孙的大事,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搞好项目区建设,打好打胜黑土保卫战的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黑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广阔肥沃的黑土地 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东北人民,是农民群众的生存之本。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就是千方百计保住黑土地,保住广大农民群众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不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就是对黑土流失的无视,就是对农民生存的轻视,就是对后世子孙的不负责任,不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领导干部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其次,黑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透气性、透水性良好,是农作物生长的最佳土质。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警醒我们,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是破坏农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耕层变薄,原本肥沃的黑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提升。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住肥沃的黑土资源。
第三,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现实发展的需要。项目区位于我县中东部,属小兴安岭余脉克拜丘陵地带,岗坡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了耕地跑水、跑土、跑肥,土壤耕层变薄,地力减退,而且沟壑逐年增多,不断延伸扩大,把大片耕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严重的冲毁公路,吞噬农田,威胁村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 村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四,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县就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灾害频发的实际提出了“东部治理流域,西部治理涝区,全县旱涝兼治,绿化明水大地”的生态建设工作思路。近年来,随着建设成果的扩大和农民群众认识的提升,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县”的战略目标。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建设“生态农业县”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措施高标准,达到山、水、林、田、路科学生态治理效果
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实践,使我们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为我们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规划,分期治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是搞好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项目实施之前,十分注重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标准、质量和预期效益,我们把项目的可研和初步设计交给技术力量强、设计标准高的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来完成。在规划思想上,坚持高起点、大跨度、多层次,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因地制宜,因区设计;在规划原则上,坚持 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沟,上下兼治,同步推进,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利益相统一;在规划实施上,坚持分规划,分阶段实施,分项目推进。按照这一治理思想,我们在配合上级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明水县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体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从而做到了实施有规划,施工有标准,推进有措施。由于我们规划到位,准备充分,为项目区治理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二是坚持标准,科学治理。为了把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为引领我县生态建设的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向国家农业开发办、水利部、松辽委和省水利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严把“三关”,即严把工程设计关。在工程设计上,我们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科学设计、科学治理,做到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物、工程、农业措施多管齐下,治理、开发、利用多措并举;严把工程施工关。我们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治理,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工程建设前,我们在树人乡王家沟小流域召开了一次立标现场会,组织有建设任务的永久、兴仁、树人三个乡镇的乡村干部及施工人员到现场观摩学习,为工程建设提供模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流域、重点工程,对梯田、改垄、地埂、跌水、谷坊、造林等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严格把关,确保了工程标准和质量;严把工程验收关。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段一检查,一段一验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每年工程结束后,都组织有县政府主管副县长牵头,县农开办、水务局及项目区乡(镇)领导参加的全面检查验收,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对每项工程逐一对标,不完善的整改提高,不过关的推到重建,确保了整体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
三是科学施策,灵活治理。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到,过去那种部门单打独斗施工和春秋两季集中施工的治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治理需要,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时施策、科学治理,实现治理思路、方式、方法的科学转变,变过去那种只靠春秋两季集中会战为三季适时科学施工。在年初结合春耕整地,实施横坡改垄,营造水保林。夏季实施治理荒坡、侵蚀沟、有基涵等不占用耕地的工程。秋季利用秋收后、封冻前的有利时机,实施大规模集中治理,做到因时施策,常治不懈;改变了过去那种仅靠项目区乡镇和业务部门单打独斗的施工方式,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资金统一使用、人员统一调度,相关部门、乡(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是破解难题,保障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键是保 证投入,没有强力的财力、物力、人力作保证,就不会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因此,我们从县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求实创新,通过政策驱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手段有效破解了障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占地、出工、资金”三大难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靠教育发动破解出工难题。通过主题宣传、现场说教、会议引导等有效形式,说服、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认识水土流失危害,支持“一事一议”,积极主动出工。同时,坚持受益群众和承包主体出工的原则。针对部分农民直接受益的工程,如作业路、有基涵,主体工程结束后,附属工程就由受益群众来承担。在水保林的营造上,我们采取无偿为承包方提供苗木,由承包方自行栽植和管护的办法,既节省了用工,又保证了水保林的成活率;靠利益驱动破解占地难题。出台了占地补偿办法。对占地问题,采取机动地、预留地、树影地、小开荒补偿办法予以解决。实行了利益吸引办法。凡是占地的农户,在贷款发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特别是对发展地埂经济的农户,我们无偿为其提供桑苗、黄花菜苗和技术指导。实行了干部带头办法。发动村干部用自家耕地串给占地农户,牺牲干部利益,保护群众利益,维护项目建设大局;靠多元带动破解资金难题。为了保证项目区建设投入,我们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通过动员农民自筹一块、积极向上争取一块、县乡财政投入一块、吸引社会补充 一块、乡村集体筹集一块等方式,广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发挥了资金的集聚效应,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领导全方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点多、面大、战线长,任务十分艰巨。为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区治理工作,我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集中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是领导挂帅亲自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都十分重视,分别在推进会上部署工作,提出要求。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开、水利、林业、项目区乡(镇)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区建设进行统一领导,集中推进。形成了县、乡、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建设全员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责任督促抓。进一步明确了县委、县政府、项目区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的工作责任,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项目区乡(镇)包村(屯)、相关部门包流域的工作责任制,一个工程抓到底,一个项目包到底,一个责任负到底。
三是部门协作配合抓。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项目区乡(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水务和农开部门负责工程设计、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等工作,项目区乡(镇)负责工程施工,林业、农机等部门全力配合,凝聚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四是跟踪督查指导抓。县里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农开、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督查指导组,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督查指导,一段一检查,一段一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五是严明奖惩鞭策抓。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进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同干部的工作政绩挂钩,同乡(镇)和部门的评先选优挂钩,由项目督查推进组负责考核评定,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作为干部选用和部门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
尽管我们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负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厚望,在保护黑土地的持久战中,我们将以前赴后继的愚公移山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水土流失治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伟业。
第五篇:水利站汇报材料
黑山县基层水利现状及及今后工作想法
黑山县位于辽宁西部,锦州市东部,隶属锦州市。全县辖21个乡镇,278个行政村,总人口63.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占总人口的74.5%。共有耕地205万亩,其中易旱耕地75万亩,易涝耕地78万亩,全县人均收入9272元。
一、我县水利现状
(一)河流及自流排干
黑山县属于绕阳河水系,其中主要河流有3条,即绕阳河干流及其支流东沙河、羊肠河。我县涝区面积较大,共分四个涝区。即:东上、绕东、东羊、绕柳涝区。县级自排干渠21条,总长度421km;支渠438条、总长度1140km,控制面积956平方公里。现管理主体为乡镇;斗渠、农渠管理主体基本为村级。目前,各乡镇的排水渠系均无固定的维修养护资金渠道,无管护人员,基本处于弃管状态。排水渠系经几十年运行,不断遭受风刨侵蚀,堤顶降低,沟渠严重淤积,尤其近年来干旱少雨,排水渠系的渠底、岸坡、堤顶被开荒耕种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支、斗、农渠情况更甚;同时,在岸坡、堤脚人为取土的现象常态化。造成当前堤防标准下降,排水能力大幅锐减,有水排不出,人为导致内涝的局面。
(二)排水站
全县共有排水泵站49座,控制面积432.67平方公里,总装机13624km,现已完成更新改造24座,但17座泵站带病运行、8座泵站丧失了排水功能需重建,目前泵站基本由所在乡镇、村联合管理。
(三)排干农桥
各类排干上有中型以上农桥220座、小农桥1120座,当时农桥的结构普遍采用石拱、双曲拱、钢筋混凝土和双柱钢筋混凝土等型式。由于年久失修,设计标准低,通行车载重量较大,桥涵现状毁损严重,基本都成为险桥而不能通车,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桥、涵、闸均属排水渠系的附属设施,同样处于管理主体不明确,无维修养护经费的境地。
(四)安全饮水
我县为高氟水地区,也是全国农村安全饮水示范县。为解决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县水利局于2004年组建了黑山县供水管理总站,负责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填补了农村自来水管理的空白。现已新建和改建水厂95座集中饮水点17处,总投资1.72亿元。其中:县管水厂29座、乡镇管水厂35座、村管水厂31座;覆盖208个行政村,解决和改善了全县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明确了工程产权和责任主体;采用专管、群管结合,用户全程参与的方式,健全了管理机制。
(五)乡镇水利站
乡镇水利站成立当初对农村水利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一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费不足、人员超编情况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水利站的生存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八大站或撤并或砍掉,并将撤并后组建的新的农村服务体系全部交乡镇政府直接管理。这种情况又使水利站的生存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不仅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归口管理,而且又带来了水利资产流失等新问题。
我们黑山县县政府于2005年~2006年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机构改革,将水利、林业、畜牧、农业、农技等职能进行整合,除小东镇(小东农场)尚保留水利站及办公场房外,其余21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隶属乡镇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水利站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被变卖殆尽,每乡镇水利编制2~3个,全县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总编制138名,其中水利编制46名。镇水利工作人员以从事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同时承担着农村水利管理工作
二、今后工作想法
当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水利发展
滞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远远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单单依靠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是根本不够的,需要有一个机构来主抓。水利站应作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由水利局主管,主抓此项工作。
(一)水利站有乡镇管理的缺点
1、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无能力和经费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2、乡镇水利站被撤消后,乡水利衔接难度加大,农村水利建设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种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水利的发展。
3、各乡镇没有业务工作经费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仅有的几个水利人员也以乡镇工作为中心,致使农田水利设施处于失管状态。
4、水利站撤消后,乡镇以无水政监察人员,难以形成县、乡与各部门配合的执法机制,造成破坏水利设施,偷盗水利设备的事件频发。
(二)水利站由县水利局管理的好处
1、完善基层服务体系,理顺管理体制
按一乡一站自主设立乡镇水利服务站,每个站应确保有2名以上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水利站为县水利局派出机构,配置村水管员,真正建立起县、乡、村分级负责的水利建设与管理
责任体系,实现农村水利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良性运行。
2、优化队伍结构,改革用人机制
乡镇水利站的人员调配、考评、晋升、培训、业务指导均由县水利局负责,实行公开招聘选派,水利站站长及人员从现有在岗水利人员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录用大中专院校中的一部分优秀专业性技术人员,充实基层水利队伍。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培训水利技术人才,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和工作实践,解决水利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加大监察力度,强化执法手段
成立以公安部门为执法主体的江河流域公安派出所,加大对涉水事件的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和水利公益性工程的重大违法行为人给予严厉打击,维护水法规的权威。
4、落实责任主体,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健全“县、乡、村”三级水利管理体制,落实涉水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村级水利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结合涉水工程现状,统一规划,重点突出、先急后缓,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恢复改造步伐。特别是排干渠系、排水泵站、桥
涵等基础性设施拟定出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在管理上落实责任主体,对跨区域的工程由上级部门管理,比如:跨村的排干乡镇统一管理,跨乡镇的排干由县级统一管理;排干清淤则由县水利局统一组织等,形成长效良性运行管理体制。
黑山县水利局 年4月18日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