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时间:2019-05-12 02: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7月)

一、“十五” 人防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十五”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人防战线的干部职工在省人防办和市委、市政府、长沙警备区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和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团结实干,人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第五次人民防空会议上,我市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坚持以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强化组织指挥体系和人防指挥自动化建设,完善了通信警报网络建设,人防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投入300多万元添置了××台防空警报器,新增或改造控制终端××台,新安装的防空警报器是“十五”前总和的2.3倍;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防空警报器××台,全市9个区、县(市)固定防空警报器统控率达到94.8%,城区、长沙县、望城县防空警报鸣响率和音响覆盖率均达到100%,率先成为全省“防空警报建设达标城市”,防空警报建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坚持以规范管理为主线,强化对人防工程建设的监管,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我们通过规范报建审批手续等一系列管理程序,规划、财政、建设、房产、人防等部门共同严格把关,国家的“结建”政策得到较好执行,“结建”人防工程数量稳步攀升,全市“结建”防空地下室面积由“十五”前的××万平方米增长到“十五”末的××万平方米,增长幅度为××;与此同时,加大单建式人防工程建设力度,我市先后组织实施建设了黄兴北路金满地、星沙通程商业广场、韶山南路大都市以及观沙岭绿化广场等约××万平方米人防工程,除观沙岭工程外,其余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了人防主干道的维护和管理,在保持结构安全、灯明、路洁、水畅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干道的改造提质和连片成网,提高其生存抗毁能力;组织对全市的800多项××万平方米单位人防工程进行了维护,2005年获省级达标验收一等奖。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拓展平战结合新领域,人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日益彰显。改革人防工程建设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突破人防工程产权瓶颈,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入人防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先后引入社会资金4.1亿元,所建成的大型单建式人防工程为我市城区道路提供了14条过街通道,美化了城市环境,节省了本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6000余

万元。“十五”期末,全市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达××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率60%以上。平战结合每年可实现产值逾4亿元,上交国家税收近千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强化全民人防意识,人防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五年间,《人防法》作为“四五”普法教育的内容纳入了全市干部法律知识考核的范围;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等多种渠道对各级领导干部宣讲人防法律法规;人防政策法规知识正逐步深入到机关。中小学生人防知识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建立了中小学生人防教育网,全市城区近三百所中、小学全部开设了人防知识教育课,20多万名学生接受了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掌握了人民防空基本知识,提高了应急自救、互救的能力。对社会宣传人防的力度逐步加大,全民人防意识逐步提升,我市人防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发改委将人防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人防办进入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市规划部门将人防建设发展规划纳入了长沙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长沙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已多次修编,相关规划项目得到落实,人防经费纳入了政府的综合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目前,全市关心人防、支持人防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防法制建设和人防队伍建设,人防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加强人防法制建设,“十五”期间,修订和完善了一批与人防法相配套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2002年,市委、市政府、长沙警备区联合颁发了《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两法”的有关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2003年10月1日,《长沙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正式颁布,人防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开始;市、区县(市)两级人大加大了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五年间组织视察或执法检查十余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督办,有力推动了全市依法建设和管理人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突出狠抓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岗位学法考法工作,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素质得到提升,执法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市人防办被评为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人防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三是人防法律法规的配套规章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执法力度不够,难度较大,违反人防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人防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人防建设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的整体防护功能尚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

要求。四是人防专业人才比较短缺,人防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人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十一五”发展计划

(一)“十一五”宏观发展环境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市人防建设存在有利的发展机遇,但仍然面临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巨大压力。未来五年,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指导下,各级领导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逐步增强,将更加重视和支持人防工作。我市作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信息中心,战略地位比较突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和谐长沙”创建活动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等等,这些都为我市人防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为依据,以国防和军事斗争需求为牵引,以发展平战结合为

主线,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防空袭、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机械化战争防空袭向信息化战争防空袭、人民防空体制向民防体制、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全面加强人民防空基础体系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长沙、文明长沙、生态长沙、平安长沙做出积极贡献。

(三)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军队防空体系建设相衔接;坚持应急准备与长远建设统筹规划;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把提高防护救援能力作为根本标准;坚持把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发展动力;坚持走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准军事化”建设道路。

(四)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向防空防灾一体化民防体制的转变。组织指挥体制完善,指挥机构健全,实现指挥手段自动化,初步达到指挥决策智能化。发展人民防空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统一战术技术体制和通用软件平台,提高一体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人民防空基本指挥所配套完善,专业队工程建设

较快发展,防空地下室快速增长,其他工程比例更加协调。完善专业队编成,充实新生力量,创新训练、管理和使用方法,教育训练基地化、模拟化程度明显提高。优化疏散区域布局,建成就地就近为主的城乡结合型疏散地域。理顺重要经济目标建设管理关系,明确职能与分工。建设城市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平战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机结合。深化人民防空宣传教育进机关、进院校、进社区,人民防空建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法规更加配套完善,依法建设与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五)“十一五”主要任务

1、人防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内,新增人防工程面积××万平方米,使全市建城区人均占有面积达到或超过××平方米。加强对现行“结建”政策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予以调整,确保以收促建原则落到实处,“十一五”期内,力争结合民用建筑建设××万平方米防空地下室。结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下运输干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隐蔽、物资储备、专业保障和疏散出城等四个城市人防工程防护体系。

加强新城区和和浏阳、宁乡两个卫星城市的防护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结建”工程和单建式地下人防工程,合理配置,使之连片成网,完善城区的人员隐蔽和物资储备工程体系。

结合水、电、医疗等专业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质量优、功能齐、设施先进的战备电站和战备医院,完善城市战时专业保障工程体系。

结合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建设新城区人防疏散骨干网络,并对老城区疏散主干道提质扩容,形成城区战时人员疏散工程体系。

加强人防指挥所的建设,新建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面指挥所,为平时防灾救灾、处置突发事件,搭建一个综合性的指挥平台。完善现有的8408地下指挥所的设施与功能,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防空袭作战指挥的需要;按照新的人防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建设一个××平方米以上的坑道式地下指挥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物质储备库。

“十一五”期间,结合城市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单建式人防工程的建设力争突破××万平方米,通过市财政投入、人防专项经费和引进社会资金等方式,总投资达2.5亿元。

2、组织指挥建设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人民防空组织指挥的能力。

建设好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处理为一体,实现与省人防办和省军区、广州军区驻长部队及全省各州市人防部门互联互通。

装备一台能适应平时抢险指挥和战时防空指挥需要的卫星通信指挥车,提高实地和机动指挥能力。

修订防空袭预案,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城市防空袭预案,是战时组织防空袭斗争,平时开展人防工作的基础。“十一五”期间,遵照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斗争战略方针,紧贴反“台独”应急作战反空袭斗争准备的需要,结合我市经济建设的实际,在原防空袭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将抓住重点目标防护、人员疏散隐蔽和空袭后果消除等重点,增强防空袭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人防建设提供依据。

加强疏散指挥基地建设,建立人防重点城市至疏散地域交通、动力、通信等资源数据库,构成多方向、多方位疏散机动保障网络。

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管理。逐步理顺重要经济目标建设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防护方案,确保重点经济目标的安全。

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的建设,在全市各区分别组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人防专业队伍,参加平时应急救援。

3、通信警报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对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和防空防灾及时预警的能力,全面推进人防信息化建设。

以军事通信网为依托,与各区建立有线通信网,使之具备同时传送话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之功能。

加快空情接收网建设,建成空情接收系统;建立健全人防数据采集和管理制度,完成数据分中心建设;市与区县(市)选择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跳频或直接序列扩频的超短波单边带电台,组建无线通信网。

随着市区面积的扩大,按照省人防办的要求,每年增加固定防空警报器××台以上,保持警报音响覆盖率始终达到100%。全面完成县(市)防空警报“双百”建设达标的工作任务。

提高警报器统控水平,全市警报器控制分中心的设立达到9个,其中市区2个固定控制分中心,1个电视控制分中心,2个移动控制分中心,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1个固定控制分中心。

对重要经济目标或人口密集区的固定防空警报器,实施有、无线双重控制,提高上述区域防空警报信号发放的可靠性。

为提高机动预警能力,各区、县(市)配备车载移动通信警报车。

(六)主要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人防法制建设,逐步配套相关地方法规或规章,“十一五”期内力争出台一部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以及中央、省、市三级《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严格执行人民防空战术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执法、监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人防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人防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形成以法制手段为主的人民防空建设管理机制。

2、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

要把人民防空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要开设人民防空教育课程,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的中小学人防知识教育体制,巩固中小学人防知识教育成果;逐步将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由中、小学校延伸到机关、高等院校、社区。

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等媒体宣传人民防空,进一步扩大人防在全社会的影响。加强对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的学术研究。

3、科学规划,加大地下空间建设的监管力度

加强与城市建设远景规划的衔接,做好《长沙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修工作。

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和管理,与规划等部门制订《长沙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干道为架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交通网、管线网和地下防护网,为城市建设和人民防空疏散隐蔽网络的形成打下基础。同时,根据长沙市《关于公布长沙市市级行政许可实施

项目目录的决定》(2005年长沙市人民政府第95号令)中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审批项目的规定,制订地下空间开发行政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确保长沙市地下空间建设有序进行。

4、积极开展人防平战结合,加强对人防工程及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

对开发利用人防工事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十一五”期间,以市人防地下开发中心为依托,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面积××万平方米以上,主要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为社会提供2—4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和2—4万平方米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十一五”期末,全市人防工事开发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再增加2—3个百分点。

人防部门和工事使用单位要按技术要求加强对人防工事的维护与管理,全市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优良率达90%。严格落实人防工事维护规定和人防工事拆除报废规定,确保人防工事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5、加大对人防事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市级财政及各区县(市)财政在每年的财政预算内安排适当的人防建设经费”政策,市级财政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区(县市)级财政每年至少安排50

万元用于人防建设,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加大对人防事业的投入。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加强人防行政性收费的征管。

采取有效措施拓宽人防建设筹资渠道,制定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人防工程。

6、全面加强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

加强对人防建设的领导,解决人防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落实区县(市)人防机构、编制和工作人员。按照“准军事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防办班子建设和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对基层建设管理、指导、监督力度。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大力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各类人才,有计划地安排业务骨干进入相关院校深造,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防队伍。

第二篇:中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凤翔县中医医院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明确“十一五”期间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确保我院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根据《宝鸡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凤翔县中医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西医并重,科学发展中医药”的指导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以为广大患者提供简便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为目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使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目标任务:

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充实加强现有的医院机构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战略目标,培养新一代中医学科带头人;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全面提升中医药的社会效益;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院、中医科室;推进中医药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逐步将我院建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优势互补,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的发展型中医医院。

三、我院中医工作“十一五”规划

(一)、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

1、要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范、常规,切实提高医护质量。

2、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加单病种质量管理与费用限制,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控制医疗费用。

3、要“以病人为中心”,改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落实病人回访制度,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服务。

(二)、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坚持“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从2007年起,把提高专科专病建设水平作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改善医疗机构现状的切入点,在“十一五”期间申报1-2个省级重点专科,增加建设2-4个中医特色专科,并派2-3名中医专科人员去省上进修学习中医专科建设经验。

(三)、提高中医药使用率

采用专业培训、外出进修学习、自学等方式学习医学经典,提高中医在临床上应用能力和诊疗水平,拓宽中医诊疗思路,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鼓励临床工作者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工使我院门诊中医特色专科中药使用率大于80%,病房中药使用率不小于50%。

(四)、加强中医急诊工作

加强急诊科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重新建造急诊楼,改善急诊工作环境,方便急诊病人就医及提高院前急救质量。重点加强工作人员急救能力培训和中医急救知识的学习,提高中医急救水平,发挥我院院前急救反应迅速的优势,定期进行中医急救的实践演练培训。

(五)、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实施“名中医”战略,培养新一代名中医。按照省厅安排,“十一五”

期间,在做好第三批全国和第二批全省师承工作的结业考核共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国第四、五批和全省第三、四批师承工作,医院计划推荐3-4名热爱中医事业,有较好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深受群众喜爱的中青年临床骨干。采取名老中医师承教育为主,结合自学中医经典,参加学术交流研讨、接受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和鼓励报考中医研究生等多种途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各中医药学科的带头人或专科专病人才,造就高层次、高水平、新一代“名中医”带动中医学术水平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六)、继续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

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重点要放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上,具体要求科室内接受中医学历教育者在保持中医诊疗特色的同时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参加相应学科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将学习情况与绩效评审挂钩,力争在五年内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护理常规,对于疾病的主要生理、病理、药理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基本临床操作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接受现代医学学历教育在巩固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习中医药学基本常识,力争五年内中成药使用辩证正确率达到60%以上。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在常规使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科研基础上,鼓励加强适宜中医药技术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尝试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探索性研究工作。

凤 翔 中 医 医 院

二○○七年元月十二日

第三篇:万年县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万年县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布单位:动2008-04-27生成时间:公开方式:公00:00:00 开

索 引 号:E28130-0301-2008-0003公开时限: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挑战,探索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县的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特编制万年县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经办能力显著提高三大主要目标和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功能、强化基础管理三项重点,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与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经办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基本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目前我县社会经济还不十分发达,社会保险事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必须依据县情确定适度的保障水平。

2、坚持城乡有别的原则。根据国家社会保险有关方针政策,养老保险要覆盖到城镇全体从业人员,对不同的保障对象实行不同的缴费费率和费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社会保险需求。

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要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和参保对象的激励机制,在维护劳动者权利、公平的同时,突出和体现效率,坚持实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与缴费情况挂勾。

二、完成社会保险“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工作:

1、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参保职工人数稳步增长。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该体系。到2010年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全覆盖。国有、集体企业、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参保率达100%,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率达100%,私营、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力争参保率达100%,城镇个体劳动者参保率达80%,参保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32252人,制定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有关措施,积极拓展农民工参保工作。摸索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新路子,到2010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开,机关单

位参保工作开始启动。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到2010年,工伤、生育保险覆盖到国有、集体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私营、外资企业所有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参保率达100%。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期末达到19044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期末达到10743人。

2、基金征缴力度加大,基金总量稳步增长。按照国家规定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征缴达到每年递增8%,到2010年养老保险金征缴达到6085万元。实现工伤、生育保险费基金征缴总量增加,在确保工伤生育保险费用支出的同时,工伤保险基金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2010基金征缴达到19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基金征缴达到68万元。实现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3、不断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档案集中管理率达100%,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电子档案为数据核心,以档案查询局域网为基础,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查询服务网站。提高社会化服务工作信息水平,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的网络联接,实现报表、生存认证、查询服务等信息交换的网络化;完善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健全联系制度,提高服务质量,采取社区、公安、异地认证等多种措施强化退休人员认证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手段预防欺诈,严防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更进一步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健全,提升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4、社会保险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基金监管机制健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加强业务档案管理,建立业务档案电子文档,完善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社会人”一生状态的跟踪管理,切实做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受益一生”。“十一五”期末构筑起有效的参保单位、参保职工和社保部门三方监督、控制机制。

5、提高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确保女职工生育费用和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

6、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办能力,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体制,进一步完善扩面征缴激励机制,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业务等综合素质。强化作风建设,构建规范有序、功能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实行专业化服务。

7、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的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环境。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及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赢得百姓的关注,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8年2月27日

第四篇:中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09-08-19 10:15:17来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大 中 小】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构建和谐中山,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根据市政府的文件精神,落实《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编制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基于对不同时期形势的判断,确立了从“工业立市”到“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些战略的指导下,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也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成绩显著,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㈠参加社保人数稳定增长。社会保险覆盖至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5个险种参保人数稳定增长。至2005年12月,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总人数达349.36万人次,其中参加养老保险85.35万人,医疗保险88.55万人,工伤保险85.27万人,失业保险84.84万人,生育保险5.35万人,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71%、608.4%、91.92%、228.33%和5.5%。五年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平均达到99%以上。

㈡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完善。在全省试点开展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三险种综合费率征收,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并建立起中山特色的“地税征收、社保运作、工商配合、财政监督、银行服务”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改革,实现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构建起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以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医疗保险救助金为辅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并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配合国企改革,发挥失业保险在生活救济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功能,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

㈢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根据省的有关规定,结合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每年依法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待遇。全市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从2001年的595元,调整至2005年的816元,五年间人均增加221元,平均增幅达8%。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伤保险待遇计发基数和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的计发基数,提高相应险种的保障水平。并对住院起付额、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和特殊病种范围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提高了参保者的医疗保险待遇。社保基金历年结余超过43亿,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㈣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按照《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于2005年1月1日启动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至“十五”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达22.12万人,超额完成市政府提出的20万人参保任务。

㈤基金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强化稽查工作,规范退保行为,有效地防止虚报、冒领等现象的发生;加大原国企社保欠费清理力度,加强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开展反欺诈调研工作,成立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出台《中

山市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实施细则》和《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实施细则》,明确社保基金管理方法,健全完善基金监管体系。

但是,对照建立“和谐中山”的目标和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市社会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使更多市民受惠;二是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社会保险保障水平的差异;三是社会保险政策及管理需进一步兼顾效率与公平;四是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导致医疗保险管理难度加大;五是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形式单一,社会化管理服务建设滞后;六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投入、运营机制不完善,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二、指导思想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中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8%,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协调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至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8%,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富裕型小康社会。根据上述发展目标,我市社会保险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进程,实现我市社会保险事业长足发展,从而构筑社会稳定安全网,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及和谐中山奠定坚实基础。

三、目标任务

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初步实现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险并轨,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中山社会保险体系。做实个人帐户,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完成“金保工程”建设,提高我市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至“十一五”期末,全市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到508万人次,其中参加养老保险98万人,医疗保险106万人,失业保险98万人,工伤保险98万人,生育保险5万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43万人,居民医疗保险60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月人均待遇1030元;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也随之提高;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9%以上,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健全基金监管体系,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四、政策措施

㈠推进农村社会保险,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认真总结“十五”时期的工作经验,在《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大框架下,逐步制定和完善灵活、可操作性的农保政策,调动镇村和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三至五年内将农民基本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目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

障。同时,加快出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过渡,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满足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㈡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逐步调整单位缴费比例,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在实现当期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弥补基金缺口,做实个人帐户。加强宣传和培训,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以国家、省的医疗保险政策为导向,建立健全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体系。探索建立公务员家属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公务员的后顾之忧。逐步增加医疗救助金,提高医疗救助额度,防止有困难参保者因病致贫。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完善结算办法,简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失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适当调整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实现由保生活与促进就业向预防失业与促进就业的转变。改革待遇领取期限和支付办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用于构建全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两大平台,建立起促进就业型失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完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用好工伤业务系统,加快工伤业务处理,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工伤保险宣传教育,推动工伤预防工作,探索建立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市级工伤康复基地,促进工残职工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生育保险。规范生育保险运作,加快推进生育保险,使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至机关事业单位所有职工。

㈢加强社保政策宣传,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起以新闻媒体、中山政府之窗、劳动保障网站、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为载体的社保政策宣传网络,提高企业和员工、本地农民的参保意识。

调整充实有关政策,积极推动私营、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强征收管理,完善稽核办法,强化对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少缴、瞒报行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所有职工参加社会保险。

㈣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基金运营机制。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健全多方监管的组织体系,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作用,推动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基金征缴、支付、运营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预防和打击骗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市财政投入资金增长机制,加大对社保基金的支持力度,重点落实做实个人帐户无统筹基金的市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开展社会保险结余基金投资试点,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由市财政提供担保,将三分之一的个人帐户基金用于运营投资,兴建政府公益性市政建设项目,实现我市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㈤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在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以及实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结合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依托现有的退管会和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设立市镇两级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发挥协调和指导的工作职能,完善管理服务制度,规范业务经办流程,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单位管理转入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街道和社区管理,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的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第五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万册、缩微品 万件、视听资料万余件、电子出版物 余件,是xxxx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xxxx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服务中心和重要

枢纽,在服务经济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推动终身学习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

为充分发挥xxxx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中的中心作用,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xx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的精神,结合现阶段xxxx图书馆馆情和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xxxx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止2005年底,全馆设“十五部三室”,有事业编制职工18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43人,中级职称8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双学位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占在职员工的 %。2005事业经费万元,其中书刊购置经费万元。“十五”期间,共办理借书证6.5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万册;入藏中文书 万种、万册,外文书种、万册,中文报刊5000种,外文报刊种、电子出版物 种。现有各类计算机300余台,服务器10台,开通了独享20M的宽带网,建有TRS全文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的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引进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建立了xxxx图书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200人次,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以上。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读者导读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和90多家市、县分中心、基层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五年来,员工共发表论文余篇,出版学术著述 部。科技拥军、书刊巡展、文化下乡、盲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我馆先后派员出席第68届、第69届、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馆领导先后出访西欧、美国和港澳地区。在业务辅导、培训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十五”期间,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省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实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经费紧缺的局面已开始缓和,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的年购进量明显回升;在读者服务方面,扭转了下滑趋势,开馆时间、开架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高质量的网络及硬件平台,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4GB。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xxxx图书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离实现全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离国内先进图书馆,离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都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馆舍狭小,设施陈旧,严重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过低,阻滞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先进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主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未成系列、比较分散,缺少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与湖北文化大省、与百年老馆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事业发展为主题、新馆建设为主线、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发文献信息

资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奋斗。

三、主要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建一流馆舍、整合一流资源、培养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服务为重点,把xxxx图

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综合性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协作协调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湖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建设5.5万平方米新馆的任务,使馆舍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力争新馆落成开放,使之成为xx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景观。同时,在这五年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为新馆的开馆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必要准备。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争实现2010年、专项购书费比2005年翻一番(即事业经费达到2000万以上,专项购书费达到800万),以满足作为文献保障中心所必需投入的经费递增,并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

3.强化文献资源建设,2010年馆藏文献资源达到500余万册(件),初步建成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T。

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办理借书证8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万册;

5.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每年争取出版1-2部论著、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篇,在“十一五”期末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

6.争取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馆,努力实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充分发挥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7.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的要求,实现文献资源集中采编与标准化加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加强业务分析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实现图书馆业务各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升级与管理,完成古籍数目的数字化。

8.根据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布局特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业务重组、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省图书馆馆情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9.不断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全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鼓励服务创新,加大为“知识工程”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的力度,提高办馆综合效益。

10.“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基础上,力争使事业编制职工达到300人。重点加强对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适度引进,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到2010年,使我馆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在职人数的85%,培养出1-3名在全省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

五、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1、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保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尤其关心xxxx图书馆新馆的建设。2004年1月,xxx委员、xxxx亲临图书馆视察,并作出了“要重点建设图书馆,要建一个新馆,成为中西部第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的指示;2004年第37次省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力争五年完成;2004年月xxxx文化厅成立了以xxx为组长的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新馆的建设。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使省图书馆多年来建新馆的迫切愿望成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2、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制办、省文化厅加强执行和落实《xxxx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赞助。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整理加工优势,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全面督促实施进一步完善馆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活力。强化省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改革,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实现经费、设施、人员利用的最佳效能。

4、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按步骤、成规模地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鼓励员工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所追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起来,敢于创新,敢于挑重担。积极引导和扶持他们参与管理,努力培养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爱岗敬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文化产业经营队伍。

下载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7长沙市人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文章标题: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社会关系、......

    人防事业工作总结规划(范文大全)

    人防事业工作总结规划 人民防空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防空工作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今天利用“干部论坛”的机会分三个方面做汇......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吉林省人民政府 www.xiexiebang.com 2007-03-06 15:35 来源:省劳动保障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为指导和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开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情况总结 和“十二五”规划设想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档案业务主管部......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合集五篇)

    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