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兵团科协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情况总结
兵团科协“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情况总结
新疆兵团科协
“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在兵团党委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兵团党委中心工作,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为实现兵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紧紧围绕兵团党委提出的“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农业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工业“强纺织、精食品、拓建材、兴矿化、大力发展农用装备制造业和节水器材”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兵团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了以“六大科技行动”和“转化十大科技成果”为重点的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兵团特色种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用先进适用技术帮助贫困团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极为兵团制定“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贡献力量。兵团有100多名专家参与了12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为制定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兵团级学会对兵团经济发展中扶贫脱困、职工收入、团场发展、新建城市等问题进行7次调研,对贫困团场脱贫、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成功举办“天山南北院士行”、“科技石河子”活动。联合自治区科协、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人民政府主办了“科技石河子”活动。参加活动的5名院士,13名国家层面专家和12名自治区专家分为三个组,围绕“城市发展与核心竞争力”、“资源利用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咨询和论证,为石河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把脉和诊断,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研究了石河子发展所具有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为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工作。农八师石河子市科协组织专家开展了“师市煤化工现状与今后发展方向”、“兵团农机装备与自动化发展”等调研咨询活动10次,提交报告9份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科协界委员共提交议案32件,办复率95%以上,其中《关于重视科普,努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建议》和《重视地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等分别被党委、政府采纳。农九师科协组织专家分析论证,提出在167团建设积质土生产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得到了师领导高度重视。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充分发挥学术交流重要平台作用,调动各兵团级学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自主创新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举办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学会和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启动首届兵团青年科技论坛,明确论坛主题为“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并设置分论坛,征集、出版论文集,有20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论坛。结合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科技论坛和兵团纺织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为兵团党委提供建议和意见。兵团级学会和两校一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科技讲座160余次,参加人数4万 人(次),交流论文1500余篇。新疆农垦科学院着力打造“援疆学者大讲堂”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增强自主创新的氛围。
二是择优支持重点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推进。组织申报中国科协学术交流择优支持项目,连续4年获得中国科协项目,资助经费14万元。4年择优支持兵团重点学术交流项目34项,支持经费76万元,调动了兵团级学会及“一院两校”科协开展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学会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兵团棉花学会、兵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和兵团老教授协会。制定、出台《兵团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会工作奖奖励办法(试行)》并开展首届兵团优秀学会工作奖评选工作,评选出兵团护理学会等4个优秀学会。各兵团级学会,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主动承担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能,开展了行业标准制定、科技咨询和培训教育等工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
1、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实施。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18号文)发出后,经兵团党委、兵团主要领导批准,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兵团领导任组长,兵团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改委等18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成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兵团17 个师级单位全部成立师、院(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大部分团场成立了团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牵头部门协调、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师(院、校)逐级推动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及时召开由兵团领导参加的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二、三、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兵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并连续4年印发了《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召开了落实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座谈会、兵团团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座谈会、兵团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工作座谈会,为推动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发展奠定了基础。近5年来,兵团科协积极组织协调,八大工作方案于2008年6月全部完成并印发兵团各师、院校。各师(院、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积极制定印发了师级各项工作方案。
为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宣传,组队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兵团都进入前8强,喜获二等奖(8强中一等奖仅一名)。为总结推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来好的做法和经验,兵团科协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开展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为客观评估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普工作成效水平,探索提升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兵团科协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并组织开展了兵团首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开展了对兵团各师、各成员单位落实纲要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完成了“新疆兵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自查报告”,同时深入到农二师、农八师的团场、企业、社区、学校进行了抽查。启动了《兵团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规划》起草撰写工作。
2、主题科普工作开展情况。2007年以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确定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题,兵团各师(院、校)、各有关部门围绕这一主题,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之冬”等活动为平台,以“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团场、进军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据统计,近5年来,仅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积极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30余项次,共推出各类科普展板1万余块,组织现场咨询等科技活动260余次,举办科技讲座、报告会1300余场(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余期,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64万余份,活动参与人数达300余万人
次,有约2.6万人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医疗保健咨询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 的展教功能,积极在社区、村(连)开展科普宣传、播放科普电影、演示科普仪器。
3、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针对青少年加强了校内外科学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航空航天模型和车辆模型比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申报活动、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新能源应用动手做系列大赛活动、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等竞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科技传播调查体验和面向科技教师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推动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深入开展。四年来,仅青少年创新大赛兵团共组织了十四个师、3个兵直单位的300多所学校的4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学校、团、师、兵团及国家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兵团级奖项1458项,国家级奖项139项;组织中小学师生、科教者观摩兵团大赛人数达8万人,观摩全国大赛2200余人。
针对团场职工和城镇劳动人口,围绕兵团“三大基地”、“六大产业”建设的需求,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团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特别职工培训计划、“科技之冬”培训活动、星火培训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提高了团场职工和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及增收致富能力。近5年来各级科协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万余期,培训干部职工400余万人次,每年职工培训率达到团场职工的85%以上。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兵团干部以正确的政绩
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科普专场活动。仅兵团科协为兵团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大型专题科普报告会5场、科普展览9场。农二师针对师机关、师政法机关及师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各类专题讲座举办了40余次。
4、加大科普资源与科普设施建设。各师、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和地方优势,与大众媒体联办科普栏目,开发并向基层配送科普图书、挂图、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等优质科普资源,有效的满足了基层科普需求。科普画廊、社区科普(科技)活动室、团场连队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基层科普设施数量大幅提升,科普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兵团科协征订并发放科普挂图414套2300万张,科普图书9210本,《科学素质纲要》主题系列科普丛书1400套8400本,《领导干部科学素质》2500本;连续3年出资30多万元持续支持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农二师科协开展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方面的科普读物科普光盘编纂制作。
为改善基层科普基础设施落后现状,2006年以来兵团科协、科技局联合先后完成了为兵团17个师级科协建设科普画廊;兵团科协为11个师级科协配备科普大篷车,为列入兵团首批小城镇建设团场中的6个团场资助建设科普画廊工作,为兵团团场建设科普画廊工作2010年列入兵团党委为兵团职工办“十件实事”中,并得到有效实施。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兵团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科协、科技局、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实施兵团科普奖评选工作。为加快兵团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向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发展,科协联合科技局向各师下发了“关于组织
做好兵团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制定《兵团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目前石河子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石河子大学博物馆被兵团科协命名为“兵团科普教育基地”。石河子大学昆虫馆、植物馆,天业集团节水产品成果展览馆、天宏纸业股份公司造纸产品展览馆,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军垦第一连等设施的科普展教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并常年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兵团整体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繁荣兵团科普事业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履行桥梁纽带责任,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组织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积极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努力增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积极参加兵团学会的年会,探讨科协和学会工作。
1、在激励人才方面,为发现和培养进入国内一流乃至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人事局、兵团科协共同组织开展兵团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制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年科技奖实施办法》;目前兵团青年科技奖共开展了两届,共有20位候选人脱颖而出,入选兵团青年科技奖。《兵团建设》杂志等新闻媒体对第二届获奖的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广泛宣传,调动了师级科协和兵团级学会举荐人才的积极性。
2、在举荐人才方面,与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人事局共同开展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推荐工作,新疆农垦科学院温浩军副研
究员荣膺此殊荣(这是兵团首次获得此奖);认真做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候选人推荐工作,新疆农垦科学院陈学庚等3名同志获“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推荐沈敏、陈伟两位同志为“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推荐陈学庚、李尔文两名同志为“优秀科技人物宣传人选”;推荐石河子大学“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为国家候选创新研究群体;向中国科协推荐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推荐青年科技奖候选人4名,农七师的毕双杰、赵富强获自治区第三、四届青年科技奖。
3、在服务人才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兵团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评委专家库”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专家库。认真配合中国科协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3项和中国科协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和“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简称“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49项,参加“讲、比”活动科技工作者1334人(次),在“讲、比”活动中被兵团各级党委采用的合理化建议201条。召开“兵团大中型企业(石河子片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石河子10家企业代表介绍了技术创新的情况,反映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对科协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积极协助中国科协搞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充分发挥农八师石河子市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作用,完成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问卷500份,企业科技工作者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2份,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
难,及时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和变动趋势。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扎实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兵团科技工作者、团场职工及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积极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与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在全兵团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推动活动的开展,成立了兵团“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兵团团场、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讲、比”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出台了《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实施方案》和《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表彰奖励办法》,下发了关于在全兵团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通知,号召兵团各单位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兵团各单位积极响应,农九师、农四师、农十二师等单位已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了相关文件,落实了相关资金,此项活动即将在全兵团展开。
(五)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情况
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引导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讲话》的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兵团科协系统干部在认识上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保持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兵团党委、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兵团本级科普经费大幅度增加,从25万元增加到120万元,人均从0.1元增加到0.46
元,兵团本级科协5名事业编制改为行政编制,部分师科协增加了编制或人员,为科协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可靠保障。积极参加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科普能力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报告。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科协工作人员思想水平、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科协事业的新发展,2010年组织兵团科协系统干部28名参加了中国科协在北京举办的“西部地区科协主席培训班”,提高科协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级科协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狠抓落实,科协工作特色鲜明,兵团科协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为:围绕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扎实开展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普资源与科普设施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围绕创新型兵团建设,主题科普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围绕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成效显著。但同时也看到,按照中国科协和兵团党委要求以及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对科普的渴求,还有许多差距,主要是:兵团各级科协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和应用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普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兵团科协三大召开的一年,兵团各级科协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12.15”讲话精神,积极贯彻“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扩大)精神,紧紧围绕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建设的新目标,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提升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着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积极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推动兵团公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兵团,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并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进一步协调好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致性;初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局面,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科协组织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兵团科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有效运行,科普资源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兵团公众科学素质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高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
兵团科协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省科协及所属团体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2007年以来,省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西部强省建设和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重大问题,先后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多角度、多学科的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活动,向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借鉴的专家建议,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了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
2008年,举办‚国防科技与陕西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推动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与陕西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发展。2009年,分别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陕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和秦岭的保护与开发、汽车产业的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中国煤转化高新技术国际论坛》、《秦岭论坛》和《2009中国商用车发展研讨会》等重点活动。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多方研究讨论,撰写了专家建议,呈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2010年,围绕建设西部强省举办秦岭论坛,形成《秦岭论坛专家建议》上报省政府,得到了代省长赵正永的重要批示。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召开以后,省科协会同 1
省老科协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呈报《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得到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姚引良副省长的重视,并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省科协及所属学会还举办了‚低碳陕西高峰论坛‛、第五届信息确保与安全国际会议(IAS09)、国际计算机科学特邀学术报告会、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交流会、‚2007食品药品安全与产业发展论坛‛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研讨和决策咨询活动,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围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应急科普。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省科协党组召开会议紧急部署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且安排加班加点,紧急编印《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3万册,以最快速度送往灾区,在省、市、县科协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5月16日即送到重灾区群众手中。紧接着编印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挂图5万张,编印青少年科学抗震防护自救宣传册10万份,连同中国科协提供的抗震科普宣传资料迅速发往灾区和全省各地,为宣传防震科学知识、稳定人心、指导科学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16日,省科协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中国科协拨付的100万元救助款全部拨付受灾较重的五个市科协。省科协还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列支45万元,重点支持汉中、宝鸡、安康三个市科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省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和离退休干部职 2
工积极踊跃捐款,8小时之内捐款20480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2410元。陕西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在震后不久即深入汉中重灾区开展科普宣传。灾情严重的市、县科协在开展自救工作的同时,冒着余震危险编印、发放抗震科普资料,运送救援物资,并及时安排科普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省、市各级学会也纷纷行动起来,消防、医学、护理、生态、地质、预防医学等学会迅速组织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土建等学会提出恢复重建建议,积极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
2008年6月12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听取了省科协抗震救灾情况的工作汇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同志对省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尽自己所能,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开展了大量工作。邓楠书记要求,陕西省科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灾后重建规划,找准定位,在灾后重建中继续发挥科协作用,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做深做实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齐让和与会的党组书记处领导也都讲了重要意见。省科协分别召开会议,迅速传达研究,安排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三)围绕企业科技进步,深入开展企业科协和‚讲、比‛活动工作。
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推动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2007年以来,由省科协领导带队,先后到西安、宝鸡、商洛 3
等市的企业科协调研,对企业科协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分析,争取企业党政领导对企业科协工作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省企业共完成‚讲、比‛活动项目658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项目178项,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达1000多项。2008年我们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成立了陕西省‚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讲、比‛活动的指导。经组织推荐,国家四部委授予我省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3个、科技标兵3人、优秀组织者3人。2009年,省科协指导各市(区)科协在62家企业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共立项1076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319项,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达17113人,活动采用合理化建议947条。
支持学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和厂会协作,为我省企业产品创新、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2008省动物协会与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药学会与西安横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药学会还拟与步长集团签订长达五年的技术服务协议。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一)以‚学术金秋‛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2007年以来,‚学术金秋‛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各层面学术交流日渐活跃的新局面。共开展368项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活动47项,研讨内容涉及相关学科前沿或最新发展。2007年第二届世界泛逻辑大会、省计算机学会2008 4
电子商务国际会议(ICEBE 2008)、2009年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会暨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FAOBMB)学术大会西安卫星会议、2010年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影响广泛,对我省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9年起,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了多场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涉及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信息科技与信息安全等。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为各种新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究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切实起到了活跃学术空气,优化学术氛围的作用,深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提升水平,做好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由省科协及有关部门共同评定的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经省政府批准,从2005年第九届开始,升格为省级奖励,评审进一步规范,水平不断提高,调动了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2008年联合省人事厅开展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工作,省政府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其中23篇论文获一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出一等奖候选论文17篇,二等奖候选论文53篇,三等奖候选论文100篇。目前《关于表彰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积极搭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省及时成立了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省科协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结合实际,制订了《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6—2010—2020年)》,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在全省实施。截至2010年,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已建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在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制定了包括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9项工作方案。在2008年7月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省科协于2007年9月还组织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
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经过积极沟通协调,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两次下发了督促检查纲要落实情况的通知。在各市(区)政府自查的基础上,省政府成立两个督查组,对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贯彻实施纲要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件资料、听取汇报,了解掌握了纲要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陕西省贯 6
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自查报告》(代拟稿)并报送省政府。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八次暨陕西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全省18个县区和西安市9个街道的问卷回收工作。经过认真的审核、整理和归类,将问卷上报到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
(二)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精心打造‚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综合科普品牌。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从十五届到十八届‚科技之春‛活动。‚全国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榆林‛、‚陕西省暨西安市‘飞豹杯’青少年‘航空百年’科普活动‛、‚‘搭神州平台,圆航天梦想’系列科普活动‛、‚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陕西区活动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活动期间,相继邀请了李振声、路甬祥、万钢、白春礼等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来陕为领导干部作科技报告。对领导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起,我们连续组织了四届‚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紧扣民生民情,在‚科技之春‛、‚科普日‛活动期间,举办一系列的科普展览。2007年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一节两保‛专题科普展览和‚陕西省节能减排科普展‛,2009年举办‚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学发展‛专题科普展览,2010年组织开展‚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览等科普展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 7
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007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全国青少年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省科协组织的‚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分别被评为2007全国‚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优秀活动一等奖。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个,命名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8个。积极实施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项目,得到联合国儿基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经常性、社会性、群众性科普工作中,市县科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农函大、西安的社区科普大学、渭南的‚纲要‛实施、汉中的‚站、栏、员‛建设、商洛的农技协、宝鸡的企业‚讲、比‛活动、铜川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榆林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咸阳的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安康的示范基地、杨凌的科普教材编著等都颇具特色,成效明显,成为市县科协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积极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培训,促进农民科技致富。2006年以来,根据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省科协会同省财政厅积极开展推荐评审实施工作,共获得奖补资金439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列前茅。为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从2007年起,省科协从十分有限的科普专项经费中列支950万元,实施了‚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并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设立53个科普惠农学校和社区科 8
普益民学校,加大科普培训力度。这两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致富,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一)引进智力,广泛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 省科协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2008年,邀请加拿大创新教育专家,在陕西商洛市、安康市和西安市分别开展了创新教育讲座和教学示范,400多名师生参与了活动。邀请留美保险精算师在西安交大举办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交流。邀请日本科技工作者协会节能环保专家一行16人在延安开展专题讲座,并面向当地环保界开展咨询活动。
根据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大力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组织基层果业技术人员等52人赴日本青森县考察苹果栽培管理技术;2007年以来,省科协多次邀请日本苹果专家中田信雄深入我省苹果主产区的9个县20多个乡村,面向果农,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果园现场示范,培训果农上万人,免费赠送技术类科普书籍,为我省果业技术水平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科协于2007年、2010年相继获得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先进单位奖表彰。
(二)发挥优势,积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交流。2009年,陕西省科协会同西部七省区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家台湾农业协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特色农业产 9
业化论坛‛。来自西部七省(区)和台湾地区约90位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特色农业与绿色生态‛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论坛同期举办了‚海峡两岸特色农产品展览‛。
五、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
(一)履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努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
尊重、弘扬科学探索精神,大力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积极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的推荐、评审工作,为推荐、表彰我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省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
2007年以来,省科协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评选了67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七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省科协开展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29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经省科协推荐,我省2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我省5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使我省该奖项获奖人数位居各省市前列。2007年原陕西省科协主席李振声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008年,经省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推荐,10
西北工业大学盛美萍教授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本届全国仅有的五名获奖者之一,也是我省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殊荣。他们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省科协在进行专项资助、电话慰问的同时,给灾区市科协干部职工和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发去慰问信,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科普宣传,积极支援、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每年春节前夕,省科协专职领导专程登门慰问各位常委,逢有常委生病住院,专职领导也前往看望。
开展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陕西)入库人选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三次共向中国科协上报了351人高层次人才数据包,为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提供服务。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增强学会发展能力。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结合陕西实际,省科协形成了《陕西省科协关于推进所属省级学会改革的意见》,指导和加强各级科协对学会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机制;制定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省级学会组织工作条例》,为省级学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工作依据;制定了《陕西省星级学会评选办法》,激发了学会的活力和生机,一批省级学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制定了《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学 11
会工作的指导。随着学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省级学会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学术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三)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省科协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并在陕西省建立了7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完成了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调查、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学会改革与发展调查等专题调查。
不断加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工作。省科协及时处理科技工作者来信来访,并加强同省工、青、妇、残权益处及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的工作联系,为解决科技工作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服务。深入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进行调研,检查指导维权工作,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积极努力,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在成果评审、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编印《陕西科技人物》,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举办学术沙龙,为专家学者交流学术新观点提供平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成功召开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认真筹备,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2月24日至2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邓楠,省委副书记王侠莅临开幕式并分别代表中国科协和省委作重要讲话,副省长朱静芝代表袁纯清省长向全 12
体代表通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六届常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陕西省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科协领导机构。大会指出了新时期陕西省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提出了省科协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号召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学会管理和协调,做好学会组织建设工作。严格组织程序,加强对学会换届的指导和协调。审查报批学会的换届材料,指导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的换届改选。积极与省民政厅沟通和联系,对省级学会进行联合年检。坚持每年开展星级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编纂陕西省科协《学会年鉴》。举办省级学会秘书长沙龙,研究讨论学会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开展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在省测绘学会、省气象学会开展创新发展试点,与气象学会签订了《学会创新发展探索和实践》项目, 与测绘学会签订了《陕西省测绘学会机制创新与服务职能扩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书,鼓励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承接社会职能、开展科技奖励、举办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召开省级学会创新发展座谈会,研究讨论修改《关于推进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省科协与挂靠单位共建学会试点工作,以西北工业大学为试点,开展对挂靠在其下的11家省级学会的共建工作。通过试点,提高了学会组织高水平、高层次学 13
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开展学会(包括基层学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加强对学会工作的指导。下发《关于开展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采取填写调研表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调研、了解学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创新发展新经验。召开‚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调研工作讨论会‛,撰写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积极推动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对市县科协换届工作的指导,推进市县科协组织建设。根据中国科协统一安排,组织县级科协主席参加培训,同时连续举办6期培训班,对市县科协专兼职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专兼职干部履职能力。坚持民主办会,充分发挥省科协各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委作用,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科协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途径,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四)加强省科协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
2007年以来,选拔任用了26位正、副处级干部,新招录招聘16名干部。按照有关政策,为两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干部晋升了职务,为16名正、副处级干部办理了退休。所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还在五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选人用人公信度。配合省委组织部 14
对省管后备干部进行了推荐考察。
七、加强网站建设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陕西省科协网站及信息管理办法》《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制度》、《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报送办法》、《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创建陕西省科协网站信息报送平台,开通中国科协网信息报送平台。组建科协系统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报送内容和程序,建立信息工作目标责任制。已建立起一支来自省、市(区)、县50个单位,工作在科普第一线的信息员队伍,能够全面及时地反映各级科协工作信息。
建立了网站安全运行机制,切实做好网站软、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及上网信息安全工作检查,保证了网站运行安全。开展2009、2010中国科协公务信息采编合作项目工作。修订完善有关办法。开展省科协网站改版工作,增设和调整有关栏目。经过认真筹备,多次调试,新版网站于2010年9月30日开始试运行。
举办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2010年10月9日至10日,召开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科协、杨凌示范区科协,有关县区科协,省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等50多家单位信息员和通讯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此项工作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回眸
民生答卷惠民暖心 民政给力创新发展
——十堰市“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水平、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为着力点,深化细化实化各项工作,在民政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工作有所突破,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自身建设显著加强,为“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的创新、跨越、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十一五期间的民政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服务了大局、惠及了民生、发展了自身;最突出的标志是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大幅增加,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空前;最明显的变化是民政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稳步扎实、事业突飞猛进、干部精神振奋。
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由保障基本民生到着力改善民生的转变。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城乡低保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构建了基本的制度性救助保障体系,使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由临时救助过渡为制度性保障,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制度化。5年来,全市农村低保人口由11.9万人增加到24.3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0%;月人均补助标准由10元增加到51余元,年支出保障金由1400余
万元增加到1.4亿余元。
二是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规范化。全市城市低保人口由3万余人增加到并保持在9万人左右,月人均补助标准由70元增加到137元,年支出保障金由2500余万元增加到近1.5亿元。
三是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5年来,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600万元,救助贫困大病患者8万余人次。资助低保对象140万人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参保资金1300万元。发放临时特困救助金3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次。慈善资助特困特优学生600余人完成了高中学历教育。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3800余户。
四是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实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1.5万人,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散居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开展了福利院提档升级活动,新建和改扩建乡镇中心福利院174所,管理和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五是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完善了十堰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流程及预案,成立了十堰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逐步实现了由单纯救灾向减灾、备灾、抗灾、防灾和灾害救援并重的转变。积极投入2005年“8.14”特大暴雨灾害、2007年“7.28”暴雨灾害、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2010年持续多次的暴雨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和常年自然灾害的救灾工作。5年来,共计下拨救灾款2.86亿元,恢复重建因灾倒塌民房10.2万间,切实保障了灾民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和民心安定。
六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实现及时互动常态化。5年来,累计救助接待送返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9万人次,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8900人次,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和1.4倍。
七慈善福彩实现快速发展社会化。成立了市慈善办公室,7个县市区建立了慈善会。5年来,全市共计接收社会捐款达到7000万元,实施慈善救助项目10余项,救助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福利彩票销售稳固攀升,5年来,全市共计销售福利彩票8.4亿元,筹集公益金7980万元,资助福利设施项目156个、惠及困难群众近10万人。
二、健康活跃的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实现了由建立群众自治组织制度到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的跨越。
一是初步解决了社区有地方办事问题。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调整划分社区,将城区原有的132个居委会调整为63个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386人,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达到441人,初步解决了社区有人办事的问题。将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建设连续两年作为市政府“十件实事”整体推进,新建和改扩建社区服务大厅63个,实现了十堰城区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全覆盖。
二是初步解决了社区有钱办事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列入了市、区两级财政预算。
三是初步解决了村(居)规范办事的问题。以农村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逐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村民监督为重点的村民自治制度,创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1个,村民自治示范乡镇52个、示范村161个,培训新一届村委会干部7000余人次,1821个村全面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公开率达到98%以上。
三、和谐稳定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实现了由提供优抚安置政策服务到军地合作共建的深化。
一是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着力完善涉军维稳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先后4次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抚恤优待金3.22亿元。社会帮扶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3150万元,集中解决了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和住房困难12.22万人次。
二是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4个县区达到了省级双拥模范城标准。全面落实残疾军人、现役军人医疗、购物、乘车和游览武当山风景区、参观博物馆、公园等优待政策,年减免各类费用460万元。
三是退役士兵安置积极稳妥。稳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5年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9400余人。军休人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证。
四、规范惠民的公共服务日益强化,实现了由服务特定对象到服务社会公众的扩展。
一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不断规范,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积极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和社会公益性组织,全市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1669家,其中社会团体67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993家。
二是区划地名界线管理不断规范,完成了3个乡改镇和1个乡政府驻地迁址工作,开展省市县边界线联合检查和“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妥善解决了边界纠纷和勘界遗留问题,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启动实施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成了城区169条道路命名、更名和594块道路标牌、15万余块法定门楼户牌设标工作,乡镇地名设标率达95%以上,地名数据库建设完成。
三是殡葬和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不断规范,5年来累计办理婚姻登记13.1万件,收养登记395件,登记合格率达到了100%。殡葬管理规范有序,全市3个火化区内死亡人员火化率达到了95%。
五、民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由强化部门自身建设到优化民政事业发展环境的提升。
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打开了新局面。十堰民政工作赢得了国家民政部、省厅的更大关注和关心支持,“十一五”期间,全市有18个重大民政福利服务项目被纳入国家、省厅扶持项目,省民政厅与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创新发展型民政事业协议”。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制约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
二是基本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打破了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全市有149个大小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审批立项,纳入了国家和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建设用地575亩,计划投资6.7亿元,建设面积23.1万平方米,市社会福利服务
中心、丹江口市社会福利中心、竹溪县社会福利中心等10个综合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蓝天计划”、“霞光计划”,全市建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613个、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96个、县级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38个。
三是民政系统建设取得了好效果。探索推出了局领导班子和科级以上干部绩效考核方式方法,责任目标管理更加成熟,民政干部队伍责任心、事业心、战斗力明显提高。持续推进民政法制化、信息化建设,民政行为更加规范高效,执行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保障民生实践特色,认真落实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的实际成效全面带动了民政工作和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市民政局先后多次被授予省、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行风建设优胜单位”、“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优秀领导班子”等光荣称号,多项业务工作受到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表彰。
(尹 骅)
第四篇: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开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情况总结
和“十二五”规划设想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以“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工作,为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档案事业显著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市政府每年都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市级领导,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和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30多万元,用于档案密集架及档案管理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帮助和支持。市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处也都重视档案工作,明确分管领 导和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十一五”期间,有20 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达到星级管理,市档案馆达到四星级档案馆,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二)依法治档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实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档案条例》,每年都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贯彻执行力度,近二年来,通过检查,对六家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收到很好的效果,档案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强化
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认真抓好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工作。
1、按照《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划》等,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全面加强机关档案工作。
2、突破档案工作新领域,开展社区、民营企业、家庭建档工作。
3、做好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先后到二级批站、市塑料厂、糖厂劳服公司、轻工食品厂、服装厂、养鸡厂、汽车配件厂、五交化公司等破产改制企业开展工作,整理接收 4千余卷档案进馆,防止国有 资产档案流失,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
4、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围绕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深入全市乡镇处开展工作,抓好林权制度改革、二轮土地延包换证档案工作,为全市村委会配备了铁皮档案柜。
5、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紧紧围绕民生工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涉及民生较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开展民生档案建档监督指导,进而推动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6、抓好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工作。积极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和专项验收。使档案工作与建设项目同步管理、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十一五”期间组织对红磷公司、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大唐电厂等企业技改项目工程档案评审验收,为企业提供档案服务。参与了远近冲水库、勒白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
7、主动介入全市中心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参与全市的中心工作,为小龙潭五期搬迁扩建、乡村旅游、林改工作等提供档案服务。2006年组织清理首届中国武术节档案612卷,并全部接收进馆。
(四)市档案馆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档案资源进 一步得到整合及开发利用
1、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档案保管及办公条件。针对市档案馆库容量饱和实际,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得到了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划拨30余万元专项资金,安装了档案移动密集架180余立方,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极大改善了档案保管及办公条件。
2、积极推进档案馆库建设。树立项目意识、机遇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做好馆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完成了开远市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上报工作,落实档案馆建设用地五亩,协调土地、建设、发改、环保等部门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勘测定界、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许可、环评等工作,确保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3、档案安全保管。“十一五”期间,加大综合治理、消防、内保、安全工作,制定了档案局(馆)应急预案,每年开展档案安全检查,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4、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接收各类档案9789卷(件),实物档案21件,声像档案15盒,截止2010年11月开远 市档案馆共保存档案30554卷,5506件,资料3402册。馆藏档案结构不断改善,内容得到丰富。完善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查档者1717人次,利用档案8836卷(件)次,摘抄复印9545页,利用资料1029人次。较好地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全市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经济建设及社会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大量档案信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新加强
随着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鼓励在职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实行持证上岗,精心组织,做到每年都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专业档案培训班等,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培训352人次,极大地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分析我市档案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市档案局(馆)搬迁到为民楼只有386平方米,不能满足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致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四是档案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二、开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编制“十二五”规划是当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任务,做好我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档案工作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紧紧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制定“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现阶段全市档案事业的总体形势,着力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科学规划,抢抓机遇,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努力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拓展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同时,档案馆管理水平要更上一个台阶,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真正把档案馆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 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
(三)主要任务
1、档案馆(库)建设。
档案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舍建设给予扶持政策的机遇,在今后5年中,争取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全面建成符合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档案新馆,新档案馆以“现代化的开放型公共档案馆”为目标,按照要求建设,建筑面积4531平方米,包括档案库房、业务技术用房、查询阅览服务用房、教育展览用房、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等功能用房。
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评定办法,制定详细规划、争取领导支持、动员各方面力量,力争在迁入新馆后创建成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2、档案资源建设。
根据历史和现实需要合理确定档案收集范围,力争馆藏档案数量增加2倍以上。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和征集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珍贵档案,丰富和优化 馆藏,适应各方面利用档案的需求。
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各级机关保存十年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外的珍贵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形成基本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档案资源。
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要建立地方名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名优特新产品等专题档案库;建立专门档案不少于10种,其中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专门档案不低于30%。
3、“两个体系”建设。
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实践活动。在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档案信息化为推手,向目标不懈努力。
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提高档案信息查询检索、网络传输、资源共享的水平。不断完善档案馆网站建设,加大档案信息发布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网络化服务。建立档案目录库。实现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机检,部分专题目录机检,完成对珍贵的、利用率高的纸质档案和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十二五期间,档案馆要配备电子档案管理设备,收集已形成的电子文件和其他电子资料。基本实现纸质文件与同内容电子文件同时移交。
4、档案法制建设。
认真宣传贯彻档案工作的“二法一条例”和各项规章、行业标准,增强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把“二法一条例”列入普法教育考试。
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整理和移交国家档案,对不依法整理移交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应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档案法》进行行政处罚和对有关个人进行行政处分。
5、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今后五年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才兴业,进一步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活动,采取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继续加强对档案局(馆)工作人员的编研利用,计算机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 面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把全市档案干部队伍培养造就成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
完善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档案人员专业培训。推进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档案专业培训工作,确保持证上岗率95%以上。
(四)保障措施
1、把握大局,突出重点。
树立大局意识,明确档案工作在建设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优势,自觉主动地将档案工作与市中心任务、大局工作联系起来,主动融入,主动呼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方针,突出重点任务、主要方向,使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依照《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强对档案事业人、财、物的投入,保证市档案馆库建设资金和档案数字化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经费,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有合理增长。积极与 财政部门沟通,将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每年部门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3、改革创新,统筹协调。
创新工作亮点。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分类指导,围绕我市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以及涉农、社区、重点工程、科技等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强对非公企业档案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开展新领域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4、强化责任,确保落实。
各科室要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提出本科室负责的与规划相关的目标、重点、对策和措施。保证档案工作层层有人抓,问题和困难项项有对策,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开远市档案局2010年工作情况
开远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档案部门的关心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抓服务、搞建设、谋发展,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一)认真谋划好2010年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对2010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实际,认真谋划2010档案工作。
(二)抗旱救灾捐款
开远持续干旱,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人民饮水困难,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全市上下紧急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我局在职、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传统美德,积极行动起来,向灾民伸出援助之手。勇跃捐款,尽已所能,捐助一份爱心,共捐款2230元。同时结合工作职责,下发了《关于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做好档案室工作的通知》对抗旱救灾工作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提出要求,为今后历史研究,和应对旱灾积累宝贵财富。
(三)党风廉政建设
市档案局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传达贯彻全市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并原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局领导就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提出了2010年局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
(四)推行效能政府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局自身建设,全面推行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为做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我们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通过健全机构、制定方案、明确相关要求全面铺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制定了《开远市档案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开远市档案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
(五)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为加强作风建设、效能政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行政能力提高,我局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予以安排部署,制定了《开远市档案局2010年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
为使评议工作真正达到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目的,向各单位发出开远市档案局政风行风民主评 13 议表,恳请对我局信息公开、依法办事、服务质量、廉洁自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截止6月13日,共收到对我局政风行风的评议56份,意见建议2条。从评议的情况看,我局政风行风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一是认真履职;二是切实搞好服务;三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政务公开;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六)创先争优活动
自开展创先争优工作以来,我局以邓小平党建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创先争优会议精神,按照全市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本局实际工作,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保证。
(七)档案馆搬迁
档案馆搬迁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非常繁锁。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又快又好地完成搬迁任务,我们制订周密的搬迁方案,严密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档案安全。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做到思想统一,责任到人,明确了新馆搬迁工作的目标、时间要求、搬迁步骤、工作方法、力量组织和主要任务等。
为加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在搬迁过程中,做到不丢失、不泄密,两次邀请部队官兵70余人次协助搬迁工作,确保搬迁途中万无一失,期间没有发生档案等物品丢失或损坏,基本上达到了科学、快捷、安全搬迁的预期工作目标。
(八)档案业务监督指导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业务指导工作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服务中体现指导。随着形势的发展,业务指导从机关、国有企业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全方位拓展。
继续开展星级达标工作。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上半年共到20多家单位开展了工作。组织评审组对开远市地税局、检察院档案管理进行五星验收。
与时俱进,推动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创新,主动介入全市的中心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参与全市的中心工作,为乡村旅游、移民搬迁、民生等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尽到档案部门的职责。
(九)档案执法检查
为了促进我市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五月初,发出开档发〔2010〕03号文件,15 确定了列入本次档案执法检查的范围,明确了执法检查的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市档案局与市人大、市法制办组成联合检查组,于9月2日——9月3日,分两个组抽20家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的学习、贯彻执行情况;二是档案工作情况;三是档案安全保管情况。
通过此次检查,对五家机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立档单位依法管理档案、合理利用档案的意识,有效的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十一)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
搞好档案开发管理利用,发挥信息资源作用。不断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开发档案信息,为政务公开、市民解决待遇等提供优质档案服务,1至10月共计接收档案209卷、现行文件164件,接待利用166人次,利用档案333卷,复印资料706份。
在经费紧缺情况下,想方设法,增加设备,购置电脑4台,打印机2台,刻录机1台,复印机一台,为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作准备。
(十一)抓好档案馆建设项目 积极推进馆库建设。树立项目意识、机遇意识,结合档案馆功能建设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主动向上级档案部门及有关单位联系协调,完善项目材料,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与发改、城建、土地、环保部门联系,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勘测定界、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环评等工作,确保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四、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档案工作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档案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服务、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原则,面向民生、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全面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搞好服务
要树立超前服务和主动服务的思想,切实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参谋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1、积极配合做好重大项目工程验收建档工作的跟踪指导。
2、切实抓好企业档案工作跟踪服务。
3、继续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发、管理与指导。
4、扎实做好档案服务民生工作。重点督促、指导各单位对专业档案、特色档案的建立与开发。积极广泛地向社会接收、征集涉民档案资料,建立民生数据库,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
(二)加快档案馆的建设
以丰富馆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搞好馆舍建设、馆藏建设、信息化建设,使之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1、继续抓好档案馆建设项目工作。
2、继续档案征集工作。尤其是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着名人物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
3、依法接收到期档案,特别是各专业主管部门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专业档案。将改制企业和撤并机构档案及时的进馆。
4、完善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工作,把馆藏档案的整理、编目与保管等基础工作做强、做实。
(三)从实际出发完善业务规范,加强执法建设 坚持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档案执法检查经常化和制度化。
1、组织开展每年一次档案行政执法大检查。
2、会同执法部门和上级档案部门,搞好档案法制宣传活动。
3、加强对基层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档案数字化知识的培训工作。
(四)以人为本,创新观念,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强化干部的学习力。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让干部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把理论知识与档案工作相结合。以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开远市档案局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五篇:科协“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科协“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县科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时期。科协自2006年6月与科技局分开独立,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动员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开展科学普及与推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与提高、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协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为加强科协工作的领导和健全科协组织,2007年6月,以县委、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2008年1月县科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会组织,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的通知》;2008年以县委组织部赣组任[2008]1号文件任命了全县19个乡镇科协主席;2009年以赣政办字[2009]24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08年11月12日圆满召开了相隔18年之久的县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争取了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廖明耕亲临大会讲话。通过这些,县科协组织基本健全起来了,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二)科普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为切实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县科协竭尽所能,争取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在县城、乡镇、村、基地建立了一批科普阵地,有了宣传科普、展示科协工作的平台。2008年6月县科协与中国科协、县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科普大蓬车》电视专题栏目,每星期六下午6:30定期播出科普知识。2009年赣县中学被评为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赣县城东社区评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还被评为2009年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010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创建活动示范社区;2009年在吉埠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了赣县首个无公害农业科技服务展示厅。2008—2010年在南塘镇都口村、石芫乡沙洲村等建立了科普画廊6个48米,在五云镇圩镇、茅店镇万蒿村、阳埠乡圩镇、梅林光彩社区建立4个科普活动站。2009年12月在县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旁建立长30米,全省首个太阳能科普画廊。2009、2010年在五云上丹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茅店镇万蒿村建立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2008年茅店镇万蒿村甜叶菊协会评为省‚精品农技协‛,2009年五云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协会被评为省‚精品农技协‛。2009年田村镇社大村果业协会、大田乡生猪生产基地、茅店波仔甜叶菊种苗繁育中心等被评为市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三)大型科普活动提升了科协形象。
1、结合‚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普活动。
‚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是科协从事科普宣传、科学普及、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几年来,县科协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面对面教育、零距离接触,为老百姓传授科普知识,鼓舞广大民众学科技、用科技。
‚科普之春‛ 2009年3月在茅店镇举办了‚赣州(赣县)2009年‘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活动‛,市、县10多家单位部门派出科技人员20多名,展出科普展版100多块,科普仪器20多件(台),省、市、县领导参加了活动,受益群众近2000人次,发放资料近万份(册)。2010年4月在梅林镇光彩社区举办了‚赣州(赣县)2010年‘科普之春’活动‛,2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同时在广场举行大型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科技咨询、科普仪器展,展出科普展版90块,发放科普资料近5000份,受益公众近万人。
‚科技活动周‛ 2008年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编印《地震防震及应急避险知识手册》、《防灾应急〃珍爱生命》宣传手册2万份,发往全县领导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点,印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科普挂图,刻录《当危险来临时—地震篇(上、下)》发往全县中小学校,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全面科学地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5月会同县科技局在五云圩镇举办了‚赣县2009年科技活动周暨首届‘防灾减灾日’科普知识及法制宣传活动‛,动员了气象、民政、农业等10多个部门2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咨询活动,参与群众达5000人次。2010年‚科技活动周‛会同县新村办、县科技局在吉埠、江口中心小学举办‚农村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讲座、抢答、现场回收废旧电池,捡垃圾等活动,近6000名学生接受了绿色环保教育。
‚全国科普日‛ 2009年开展了‚赣县千家万户绿色环保科普行活动‛,组织了23个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城区、乡镇开展绿色环保(垃圾处理)状况问题调查、调研、科普宣传,发放《绿色环保科普图册》2万册,走访农户近千户,受宣传教育群众近5万人。2010年举办了‚赣县2010年全国科普日暨十大体系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内容有卫生健康义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赠送科普读物、家庭过期药品有偿回收等,启动仪式有近700人参加,活动吸引近3000市民的参与。
2、结合县新农村建设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服务‚三农‛,融入新农村建设,是我县科协近几年来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既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了科普宣传,又提升了我县科协工作在全县的影响力。
2008年7月与县科协局联合在南塘镇都口村、江口镇优新村开展‚喜迎奥运〃科技惠农‛新村行活动,聘请甜叶菊、蔬菜、生猪养殖专家跨乡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答疑、知识抢答等活动,活动中五云镇蔬菜协会会长曾纪泉带领5个协会会员,跨乡镇与江口镇优新村的蔬菜种植户开展结对邦扶、共同致富活动,在《江西日报》、江西人民政府网、新华网刊登。8月,县科协还编印了《赣县新农村建设漫画宣传图册》发往各乡镇和各新农村建设点,生动形象,好看好记,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2010年6月,县科协主动融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卫生清洁工作,以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为主题,开展了全县性的农村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乡村活动,设计了新颖独特的垃圾分类科普知识漫画,并制作了扑克牌1500副、环保袋5000只、围裙5000条、作业本8000本、宣传画20000张、宣传单10000张,向全县06—10年新农村建设点、社区2万户农户发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
(四)、着力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助力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几年来,我县积极运用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平台,着力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培育科普示范户,扶持农技协,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2008年赣州(赣县)菊隆高科技有限公司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茅店镇万蒿村被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评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
2009年五云镇蔬菜生产流通协会会长曾纪泉被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
2010年阳埠无公害腐竹加工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五)着力办好农函大,提高广大农民科学致富本领。‚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脐橙、甜叶菊、油茶、生猪、水产等主要产业,通过科普宣传、送技下乡、课堂辅导、街头咨询、实地指导等形式开展农函大培训,不断向农民传授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五年来,共举办农函大培训班67期,聘请省市专家及县内科技人员50多人次,培训人数6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套(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一是多形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我县现有农函大教师42名,但永远满足不了群众对科技的需求,为解决师资不足,水平有限的问题,在平时的培训中我们坚持‚内选专业人才,外聘专家教授‛的原则来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如2009年12月10日,县科协聘请省科普大使邓毓华教授到我县为全县分管领导和果技人员举办加工橙产业发展知识讲座;2009年5月,我县科协聘请中国人民大学MBA蔡元锋、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刘庆华在我县举办生猪饲养知识讲座。二是周密安排培训。每年的农函大培训,我们都是广泛征求群众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建议,做到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力求培训质量好、标准高。2009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技能培训班暨赣州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中国科协,省委、市委组织部,省农函大,市科协的领导出席仪式,我县圆满地做好了各项工作。之后,县科协还到每个乡镇举办了1期返乡农民工培训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在当地搞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创新培训方式,选送学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培训。08年5月,县科协选送农函大学员6名赴山东寿光学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09年又选送2名学员赴深圳农学院学习园林技术。四是广泛宣传科技致富典型。2010年,县科协收集20多人通过农函大培训致富的典型,汇编成册。农函大学员谢善生、肖茂洋被市科协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省农函大优秀学员。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是实现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长远目标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我县科协一直以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进校园‛活动。2008年5月,县科协与消防大队、气象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王母渡中心小学,进行灭火演练、紧急疏散,讲解手足口病防治、防震、防雷、保护环境等科普知识,发放科普宣传单近3000份。2010年5月在南塘、江口、吉埠中心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二是积极开展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青少年信息学及奥林匹克和科普知识各类竞赛。2008年我县共获国家级奖励3人,省级奖励7人次,市级奖励34人次。2008年10月,我县城关三小在全市‚少儿科普知识竞赛‛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2009年7月,赣县二中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夺1金1银牌,成为江西省历史上该项赛事的最优学校。2010年4月,赣县二中代表江西总队参加第10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夺1银2铜的好成绩,创造了江西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2010年8月,赣县二中陈功建老师的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9月首届全国青少年影像节,赣县包揽了江西省在这次活动中的所有奖项,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七)积极开展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几年来,我县在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施科学素质行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科普文化知识,拓宽了科学视野。2008年6月,举办了全县领导干部抗灾知识讲座,12月举办了全县分管领导和果技人员的加工橙产业发展知识讲座。2010年9月承办了‚江西省百场科普报告会‛,全县200多名领导干部聆听了白武明教授讲授的《大地环境》。
(八)加强了科协自身建设,科协工作条件极大改善。一是科普经费有了提高。2006年科普经费为零,到2010年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达7万元。二是健全了基层科协。县委组织部赣组任[2008]1号文件正式任命了全县19个乡镇科协主席。三是科协办公条件大为改善。2008年以来,县科协添置公务用车1辆、液晶电脑3台、手提电脑4台、投影仪2台、照相机1部、打印机1台、空调1台、公文橱6套、科普展版60块,彻底改变了科协一无所有的面貌,办公条件比有些大单位都更好了。
(九)强化科普工作宣传,提升科协工作形象。几年来,我县科协都有大量的活动,量大面广,为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科普活动,宣传科协活动,宣传科协工作,宣传科协形象,我县科协特别注重科普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科协,扩大科协的社会影响。据统计,几年来,我县科协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35篇。其中中国科协网站9篇,中国科协《科普动态》2篇,中国农业信息网2篇,人民在线网1篇,中国农业绿色服务网1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篇,中国煤炭资源网1篇,中国太阳能信息网1篇,大众科技报1篇;江西科协网16篇,江西科协7篇,江西日报2篇,江西人民政府网1篇,江西新农村建设网1篇;赣南日报27篇,赣南科协19篇,赣州科协科普苑34篇,赣州三农网5篇,新赣州网1篇,赣南新闻联播3篇,赣州新闻广播1篇。
(十)科协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8年县农函大被中国农函大授予先进分校
2008年赣县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县科协被评为省‚五届‛科协先进集体
2008年县科协被评为全市科协工作目标管理第一名和宣传调研工作第一名
2008年赣县茅店镇万蒿村甜叶菊协会被省科协评为‚精品农技协‛
2008年赣县茅店镇万蒿村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评为‚科普致富示范村‛
2009年县科协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被中国农函大表彰 2009年赣县五云镇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曾纪泉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
2009年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评为‚科普示范社区‛。
2009年县科协被评为全市科协工作目标管理第一名和宣传调研工作第一名。
2010年赣县阳埠无公害腐竹加工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科普投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科普工作还没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科普成效不理想;三是科协工作人员太少难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四是科协工作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五是科协基层组织薄弱,学(协)会开展活动不正常。
三、“十二五”科协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赣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科协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战略布署,结合科协工作实际,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继续坚持‚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赣县经济和“四化”建设服务
1、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组成界别的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
2、加强企业科协工作,努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3、积极将科技引入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
4、积极为企业做好招工工作,努力为企业服务。
(二)努力推进《纲要》实施,为全面提升我县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
1、全力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
2、结合‚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开展主题系列科普活动。
3、抓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
4、加大农村科普培训工作。
5、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6、大力推进科普进社区工作。
(三)竭力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科普平台
1、加大‚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力度。
2、着力办好县电视台《科普大蓬车》、赣县之声《科普宣传》、赣县人民政府网子栏目《科普专栏》。
3、制作一批真实反映赣县科技成果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科普读物、音像资料。
(四)、着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提升科协服务能力和水平
1、切实加强科协队伍建设。
2、极力争取财政对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
3、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