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激励作用的探索和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用人机制僵化,身份壁垒森严,因人定岗、人岗不匹配以及“大锅饭”式绩效奖励等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人事改革潮流中应运而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现实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事业单位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文章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出发,深入探索和思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从而更加充分地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 内涵 意义 激励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53-02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主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组织。不同于企业,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费与保障一般来源于财政和事业单位;不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组织,工作人员编制体制和人事管理都与公务员有着较大的差别。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因而在事业单位中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必由之路。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顺应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趋势,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开始实施的,是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企业管理,又融汇先进管理理念的一项创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各个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按照明确的岗位职责与要求竞聘上岗,以岗定酬,从而有效地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全国拉开帷幕。目前,各地已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入轨运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大环节:
1.科学的岗位设置与职数核准。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并明确划分出管理岗位十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三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六个等级(见表1)。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原则,政府对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结构比例提出相应要求和控制标准,事业单位按照政策规定和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及专业技术岗位各层级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标准进行岗位设置,并报政府有关部门核准。
2.合理的岗位聘用和薪资标准。各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任职资格条件,并以此作为岗位聘用的标准,开展人员聘用工作。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过程中,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同时,国家制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基本制度框架,由职务等级工资制改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3.规范的岗位管理和聘期考核。加强合同管理和聘期考核,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及完成情况对工作人员聘期表现进行严格考核,并作为续聘、解聘和确定薪酬的依据,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建立了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第一次明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定出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为人才成长开辟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因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二、激励的作用与意义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即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工作人员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激励有利于开发工作人员潜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智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在有效的激励下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在事业单位中,有效的激励能激发激活工作人员的进取精神,充分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在引导工作人员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
激励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良性的竞争可以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双赢,而恶性的竞争只会在勾心斗角中两败俱伤。只有在积极的、有引导性的激励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人员通过个人努力去追求进步发展,从而真正形成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良性竞争环境。
激励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激励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双赢,既促进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更高效地履行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即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激励作用的探索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就是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是进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环节的基础和依据,更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着显著的激励作用。
1.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基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需要,在对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权衡个人职业倾向和组织发展目标,由个人和组织共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活动。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明确了岗位类别和岗位等级,形成了完整的岗位说明书,规范了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资格条件,为制定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岗位设置中清晰的岗位层级和岗位要求,使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今后的职业路径,也为个人晋升发展确定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强化组织管理活动中对个人发展的重视,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满意感,促进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2.以岗位聘用为前提的人才培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坚持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严格要求根据岗位职责任务、岗位任职资格确定岗位竞聘条件,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人才聘用模式,打破了“按资论辈”带来的惰性,形成了积极、有效的激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坚持岗位与薪酬相配套,明确制定出各类别、各等级岗位与对应的薪酬体系,根据所聘用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绩效工资,真正实现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有助于人员的流动,人才的合理配置以及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3.以岗位考核为依据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坚持合同管理和聘期考核,以聘用岗位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为依据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考核、绩效评估,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续聘、低聘或解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以岗位为基础,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改进计划,加强绩效管理,打破了事业编制“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真正构建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不断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能够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崇高目标。
第二篇:2013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3年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有关单位:
为了完善我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鄂尔多斯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暂行办法》(鄂人社发〔2012〕757号)(以下简称《岗位管理办法》)和《鄂尔多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13年事业单位补岗竞聘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发〔201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际,现将2013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岗位设置和管理
(一)首次参加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岗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聘任。岗位总量应以申报前编制管理证上的编制数或注册在岗人数进行设置。单位编制数大于注册人数的,应以编制数设岗,注册人数大于单位编制数的,应以注册人数进行设岗。
(二)专业技术岗位根据《岗位管理办法》精神,我旗总体控制目标为1:5:4,实行岗位数额、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在民族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及医药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设置一定比例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体比例控制在15%以下,最高比例达到1.5:5:3.5。
(三)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聘任的基本程序按照《岗位管理 1
办法》第十条和第十六条有关规定进行,报送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聘用方案。
(四)根据《岗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岗位设置方案需要变更和核定的,根据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文件进行核定。
(五)此次参加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人员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或工勤技能等级证并具备相应岗位的聘用条件。
二、补岗竞聘
(一)开展补岗竞聘基本条件:
1、已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并按照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伊人社发〔2013〕9号)精神,完成201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备案工作的事业单位的已进行岗位聘用的人员。
2、依照《岗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出现岗位空缺,可进行补岗竞聘。
3、参加竞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按《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伊人社发〔2012〕341号)要求,完成规定的公共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学习达到规定的学时。
4、初次竞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按《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称外语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0号)要求,取得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合格证。
5、初次竞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按《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1号)要求,取得相应等级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
(二)单位申报岗位聘用按以下程序进行:
1、单位出现岗位空缺,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按照《岗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统一组织开展补岗竞聘,竞聘结果经本单位岗位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在本单位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向人事部门呈送申请聘用相关岗位的函件。
函件应说明单位开展竞聘和公示情况,拟聘人员原聘期内的工作情况、上考核情况,以及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工勤技能等级情况等。
2、人事部门审核单位岗位空缺及相关资格等情况,核对拟聘岗位《岗位说明书》,取得资格是否与岗位要求相符后,审核拟聘人员取得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完成继续教育等情况,发放相应岗位初聘审批表。
3、岗位初聘审批表经本单位及主管部门签字签章,由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并对新调整岗位进行变更登记。
4、单位持岗位初聘审批表到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对原岗位聘用合同进行变更。
5、单位持岗位初聘审批表及变更合同到人事部门工资审批机构重新核定工资。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截止2013年4月15日。
(二)申报地点:伊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公室(咨询电话:0477-8691795,电子邮箱:yqgwgl@163.com)。
(三)申报材料:
1、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聘任的单位报送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聘用方案(一式三份,岗位设置方案填写附件1—附件5;岗位聘用方案填写附件3—附件10)。
2、岗位变更的单位报送时提供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文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申请表》(一式三份,附件11)。岗位变更后出现岗位空缺需要进行补聘的,按照补岗竞聘的要求进行申报并提供申报材料。
3、补岗竞聘的单位报送时提供申请聘用相关岗位的函件、相应岗位初聘审批表(一式四份)。申报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考核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继续教育公共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合格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成绩单;申报工勤技能岗位的要提供工勤技能等级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考核证;申报管理岗位的要提供有任免权
限部门的任免职文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考核证。
4、申报材料中,除相关证件外其他材料需报送电子版材料。
四、工作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得超岗位职数聘用。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竞聘上岗工作平稳有序进行。附件:
附件1:伊金霍洛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审核表.xls
附件2:伊金霍洛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doc
附件3:伊金霍洛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情况表:.doc
附件4:伊金霍洛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表:.doc附件5:伊金霍洛旗事业单位技术工岗位设置情况表:.doc附件6:岗位说明书.doc
附件7: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备案表.doc
附件8:特聘岗位审批表.doc
附件9: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四级岗位聘用审批备案表.xls
附件10:兼职岗位聘用审批表.doc
附件1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申请表.doc
附件1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工勤技能)岗位初聘审批表.doc附件13:管理岗位初聘审批表.doc
附件14: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转正初聘备案表.xls
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2月29日
第三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1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实施范围是什么?
答:《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除了已经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包括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并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企业所属事业单位)都纳入实施范围。同时规定,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执行,纳入实施范围。已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在未获得批准以前,要先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另外,事业单位存在三种人员,第一种是在编不在岗人员;第二种是已经没有实际功能的单位中还没有分流或安置的人员;第三种是被借用到机关或其他单位工作的“混岗”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第一、第二种人员,可以先采取06工改的做法,等国家和省里有了新的政策以后再予以统一考虑。对第三种人员,因为这些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都还在原事业单位,所以在首次岗位设置中要在原事业单位聘任,但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尽量理顺关系,让这些人员能尽早回到原事业单位工作岗位。
2、如何对事业单位进行功能分类?
答:事业单位确定单位类型,关系到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数量及其结构比例的确定,是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事业单位如何分类,省里没有统一的细化标准,跟国家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各个事业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也很难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还是要根据单位承担的社会功能、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来定。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功能分类,可以先由事业单位自己填报,然后再由组织或人事部门会同编办以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为根据,同时考虑现有人员结构的实际情况,逐个认定,并将认定结果告知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由人事或组织部门、编办、行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共同进行商定。
3、如何确定岗位总量?
答:确定岗位总量,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础。按照省里的规定,除了学校、医院外,其他事业单位都要严格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确定岗位总量,不得突破。但是,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超编或没有核编的情况。因此,《实施意见》第2条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主要依据,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在首次进行岗位设置时应按照“先入轨、后完善、再规范”的要求,可以先按现有正式的在编在职人员(也就是纳入06工改的人员)数量确定岗位总量,确保现有正式在编在职人员能全部入岗。但是,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完成后,各地要抓紧时间,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的编制或对超编人员进行消化。
4、专业技术一、二级岗位设置有哪些规定?
答:事业单位确实需要设置专业技术一、二级岗位的,必须要符合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条件,并要求岗位设置具体到人,要按审批权限逐级报到省里审批。
5、乡镇(街道)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如何设置?
答: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可设置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岗位数量原则上按每个乡镇(街道)一个的标准确定,由县(市、区)组织或人事部门统一调控使用,但是这些岗位只能用于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
6、特设岗位如何设置?
答:特设岗位是专门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必须经市级以上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批准设置,事业单位确需设置特设岗位的,要按照隶属关系逐级报市组织或人事部门核准。但是,事业单位首次开展岗位设置时,不设立特设岗位。
7、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如何设置?
答:《实施意见》规定市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岗位,由市组织或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要求这些岗位也设置到人,由市里统一核准。
8、如何掌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关于专业技术结构比例,浙委办〔2009〕138号文件已经有明确的规定,而且省里还出台了《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浙人社发〔2010〕165号),对教育、文化、1 /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
卫生、农业技术、广播影视、科学研究等6个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各地都要严格执行,不允许突破。另外,根据我市实际,补充如下规定:
一是关于专业技术三、四级岗位的结构比例问题。对不设立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事业单位,其专业技术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4:6。
二是对于省里没有明确结构比例的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的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市属事业单位高、中、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掌握在2.5:5:2.5,县(市、区)属事业单位高、中、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掌握在1.5:4:4.5,正、副高岗位结构比例统一为1:8,全市统一执行。当然,在不超出总体结构比例的前提下,对有些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人员集中的单位,经市级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三是对超出规定结构比例的人员,在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时,可以承认现状,按照“先入轨、后完善、再规范”的要求,全部让他们入岗。也就是说,事业单位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使现有在编在职人员,按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但是,超出规定结构比例的人员,只能按最低等级进行聘任。如原已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只能聘任到专业技术四级岗位,已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只能聘任到专业技术七级岗位,以此类推。在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完成后,事业单位应通过自然减员、人员流动、低聘或解聘等方式,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
9、如何掌握职员等级设置?
关于职员等级,除了《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的之外,还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县(市、区)部门和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职员最高等级都可以设到八级;
二是新录用人员在管理岗位上见习期(初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按以下标准确定职员等级:中专(高中)、大学专科学历,可确定为十级职员;大学本科学历、获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以及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可确定为九级职员;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确定为八级职员;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确定为七级职员;
10、“规模小、人数少”事业单位的岗位如何进行岗位设置?
答:要掌握三条原则。一是对“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的认定,掌握在10人以下(含10人);二是对“规模小、人数少”的单位,原则上要求由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设置方案,集中调控,统一平衡;三是这类单位确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按照管理权限,经市组织人事部门或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单独设置。
11、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关系如何?
答: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是本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的重要政策法规依据。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对人员聘用制度意义的认识,加大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实现聘用制度在我市事业单位全覆盖。因此,在认定岗位设置时,事业单位须提供本单位所有人员的聘用合同文本,否则组织和人事部门不予认定。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2
1.如何处理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同时任职人员的聘用问题?
答:根据省里规定,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同时任职的人员(“双肩挑”人员),在设置岗位时,应按其职级设在相应管理岗位。在首次岗位聘用时,对符合“双肩挑”条件的人员,可按其已聘专业技术职务,分别计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基数,计算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内部各等级岗位,占相应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双肩挑”人员聘用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核准机关予以调整。
2.如何处理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数多于已聘人员时的首次聘用问题?
答:根据省里规定,“空编”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时,先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以及省、市规定的行业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但在确定首次聘用岗位时,要以本单位已聘专业技术人员为基数,计算高中初内部各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进行人员聘用。
3.如何处理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问题?
答:省里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实行城乡统筹,符合《义务教
/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
育法》关于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的规定,因此,应按省里下达的行业结构比例执行。
但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考虑到地区和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可在下达的结构比例基础上,根据各类高中的发展现状作适当调控。对省重点高中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40%以内,以使全省高中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的平均水平与省制定的行业结构比例基本一致。
4.如何掌握2006月7月1日后离岗退养人员的处理问题?
答:根据我省有关政策规定,离岗退养人员执行退休人员的待遇。岗位设置中,2006年7月1日以后离岗退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比照《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办法执行。但由于离岗退养人员尚未办理退休手续,在具体操作中,调整其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条件应当适度从紧。
5.如何处理首次岗位聘用后现有人员超过核准结构比例的后续管理问题?
答:根据省里规定,对首次岗位聘用后,现有人员超过核准结构比例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岗位晋升可按照退休(调离)两人晋升一人,即“退二进一”的办法执行。
6.如何设置管理岗位结构比例?
答: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不担负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根据以下原则掌握:按相当于处级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五、六级职员岗位数量不得超过核准领导岗位职数的1/3,其中五级职员岗位数量不得超过30%;按相当于科级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七、八级职员岗位数量不得超过核准领导岗位职数的1/2,其中七级职员岗位数量不得超过50%;
县(市、区)部门和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最高可设置到八级职员岗位,岗位数量原则上控制在每个单位1个。
九级、十级职员岗位,按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7.不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八级职员以上岗位如何聘任?
答:不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人员,如需聘任到八级职员以上岗位,要在符合“温委办发〔2010〕93号”文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本单位有相应空缺管理岗位职数的的前提下,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考试考核,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聘任到相应等级的职员岗位。
已经按照温政办〔2001〕84号文件规定取得八级职员以上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时,原按温政办〔2001〕84号文件规定占职员岗位结构比例的,在首次岗位聘用时,仍然占管理岗位结构比例;原按温政办〔2001〕84号文件规定不占职员岗位结构比例的,在首次岗位聘用时,可不占管理岗位结构比例。
8.工勤技能人员聘任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有什么要求?
答:根据《温州市人事局转发关于执行〈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温人专〔2006〕118号)规定,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聘用在管理岗位的,要具备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的,要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工勤技能人员聘用到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必须要有相应空缺岗位。
9.如何在首次岗位设置时严格控制结构比例?
答:事业单位在首次岗位设置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各类岗位结构比例的有关规定,不得突破。如在计算结构比例时出现非整数的,原则上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各类岗位结构比例,但应从严掌握。
首次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结束后,对于一些高层次人才密集的事业单位,确实因事业发展需要高定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可由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县、市、区属事业单位还需经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上报市组织、人事部门,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在不突破我市整体结构比例的情况下,统筹予以考虑。
10.如何处理在首次岗位设置期间工作调动人员的职务聘任问题?
答:在岗位设置期间(2010年7月27日起至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工作结束)工作调动的事业单位人员,如调入单位没有相应空缺岗位职数的,不得超职数聘任。
11.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由于工作需要,已经或必须配备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可否按照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
/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释
答:对这类单位,要充分考虑单位工作需要和现有人员结构情况,可以按照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
/ 4
第四篇: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哈人社发[2010)262号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劳动人才管理局,市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现将《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在实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O—O年十一月五日
主题词:人社岗位设置方案通知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0 1 0年1 1月5日印发 共印2 8 0份
附件: 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黑人发[ 2008]111号)及《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黑人保发(2010)80号)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以人为本、统一规范的原则,对全市事业单位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入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用人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事业单位广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全市事业单位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范围
(一)为社会公益目的,由我市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编制,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
(二)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 团体参照执行。
(三)对纳入实施范围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岗位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纳入实施范围。
三、主要任务
(一)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
按照统一规范与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客观实际,在岗位类别、等级、设置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订立全市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规定;各区、县(市)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制定本地区、行业分类指导意见,强化指导监督,逐级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把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具体落实到位、聘用到人,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二)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
要通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健全我市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在明确岗位职责任务、任职条件的基础上,平等自愿,竞争上岗,强化以签订聘用合同的方式确定单位和个 人的新型人事关系,破除事业身份终身制;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
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加强聘后管理,规范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聘用合同的日常管理、促进入力资源合理配置。
(三)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协调发展
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变职务等级工资与人相结合、待遇随人走为岗位绩效工资与岗位相结合、待遇随岗走,建立起新型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区别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确定薪酬待遇,使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以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的实际效果。
(四)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制度创新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聘、聘用合同、考核奖惩、培训教育、解聘辞聘制度,逐步建立起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各类事业单位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学习,动员部署(1 0月中旬-11月初)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后,各区、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适时进行动员部署,深入学习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政策精神,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思想顾虑。逐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层层建立骨干队伍,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查摸底,统计核对(1 1月初-11月下旬)
各区、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状况、职责任务等基本情况和各类岗位构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统计核对,主要包括:
1、单位性质、职责任务、发展规划和组织结构;
2、有关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数;
3、现有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总量、结构情况;
4、现有岗位总量及各类别、各层级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性质、工作依据、技术复杂程度、任职条件、考核标准等;
5、有关部门下达的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非领导职数以及人员实际聘任情况;
6、有关部门下达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标准(指数)以及人员实际聘任情况;
7、有关部门核发工人技师资格证书、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证书并兑现技术等级工资的技术工人情况;
8、人员混岗情况;
9、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1 0、岗位设置涉及的其它情况。
(三)分类指导,制定方案(1 1月下旬-12月下旬)
各区、县(市)和市直行韭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在准确 把握本地区、本行业事业单位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省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性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市相关行业的分类指导意见。各
事业单位在调查摸底,进行认真细致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单位工作职责、任务进行分类、分解,以一个岗位满负荷工作量为基础,划分岗位的职责范围。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按照国家和省、市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各类、各级岗位的总量、类别比例、结构比例以及最高岗位等级设置,认真编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并按照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审核、核准程序。
(四)组织实施,验收认定(1 2月底一明年6月底)
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任职条件、竟聘上岗、岗位管理的具体方式、方法,本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等。岗位设置具体实施办法、岗位说明书、竞聘上岗和人员聘用的具体条件、方式、方法等须广泛听取本单位广大职工的意见,并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市、区、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审批认定,报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五、有关要求
(一)明确职责任务 耍高度重视,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抽调人员,集中精
力抓好落实,确保实施工作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平稳推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日常工作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负责。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岗位设置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岗位设置的行业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制定好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严格履行申报核准程序,抓好岗位聘用的具体落实。
(二)严格执行政策
要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和有关要求,不得擅自乱开口子。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要认真履行职责,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实施工作规范有序、高质高效。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单位,有关部门不得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对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积极稳妥推进 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到因事设岗与尊重人才相结合,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现行人事政策规走之间的关系,确保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的平稳过渡。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妥善处理解决;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沟通汇报。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市直事业单位和1个区、1个县(市)要在2 0 1 1年2月底前、其余各区、县(市)所属事业单位要在2 0 1 1年6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方案的申报审批工作。要增强工作紧迫感,加大推进工作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第五篇:鄂尔多斯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讲话
注重调查研究 积极稳妥推进 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市人事局副局长 王席明
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市人事局赴外省市、包头、巴盟等盟市以及我市部分事业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重点了解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主要聚集地,是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此,近年来,为优化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改善人才队伍结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我市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特别是2008年12月,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联合印发了《鄂尔多斯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要重点推进以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整体推进,进展顺利。市属事业单位方面,目前已核准126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占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单位总数的60%;核准岗位数4303个,占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总数的50%,普遍反响较好。各旗区属事业单位方面,全市七旗两区已印发实施意见。
二、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2010年4月,全市人事人才会议全面部署我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全市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第一,领导重视,成立岗位设置工作组织机构。有的市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岗位设置职级评定领导小组及其工作小组,召开岗位设置专题会议,研究岗位设置各个阶段工作。
第二,注重宣传,正确把握政策文件的精神实质。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人事部和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文件精神,同时,积极派员参加自治区人事厅举办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初步掌握岗位设置基本方法。
第三,充分调研,扎实做好岗位设置前期准备。收集、汇总、分析和测算了全市各级事业单位相关数据,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收集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岗位设置管理政策做好基础工作。
第四,完善政策,及时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实施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着手起草实施意见。鄂尔多斯市《实施意见》于2008年12月19日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正式印发执行。市人事局召开专场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制定并出台了实施办法。
第五,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为探索和积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初步经验,我市在制定实施意见的过程中,确定了市农牧业局、市中心医院等单位为市级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均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按我市《实施意见》的规定步骤和程序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年来人事制度改革实践,我市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通过此次深入调研和广泛座谈,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市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与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如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影响了部分事业单位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性;
2.由于机构编制部门清理整顿编制工作尚未完成,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总数及三类人员数量无法确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度受到一定影响; 3.个别人事部门及主管部门对岗位设置管理政策学习不够,特别是主要经办人员对政策规定不够熟悉,一些市里已经明确的规定,没有很好理解执行;
4.部分单位现有高级职称比例偏高,如市一中现已聘中学高级教师118人,但按规定比例只能设置24个高级岗位;市中心医院现已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0人,只能设置54个高级岗位,近几年自然消化比较困难;
5.基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因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少,如农机、农技、经管、畜牧兽医、水技、水利、劳动工作站、农保所等单位,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难以做好科学合理设置;
6.工勤技能等级证书工种设置繁多,与实际岗位不相符合,存在具有某些工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工勤人员与实际从事岗位不对应的情况等。
四、关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探索和推进: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求先行,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这既是一次体制机制的重要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学习不够,传统人事管理思想观念比较深厚。我们应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二是必须以人为本求先行,积极稳慎推进改革。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事关大局,直接涉及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和广大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确保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平稳推进,顺利实施。
三是必须好字当头求先行,统筹谋划各项配套改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能不能取得好的成效,关键在于能不能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单位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好的关键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完善与岗位设置管理配套的各项制度,比如竞聘上岗、辞聘解聘、岗位考核、岗位培训等,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突出改革的重点。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一要认真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重点是针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市直属事业单位,将几个单位合并,统一进行岗位设置的做法值得借鉴;二要科学设置岗位,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向重点专业、重点领域倾斜,使每个层次的岗位数量、每个岗位的职能配置,力求做到精简、效能、科学、合理;三要切实搞好岗位聘用,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及时进行审核认定,按所聘岗位确定工资待遇;四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核准和认定,严把政策关,严肃工作纪律,加快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度;五要继续深入旗区、市直单位调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出台有关配套措施,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