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2 02:3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

第一篇: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

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

国家林业局以林造发〔2012〕3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林业生产经营和成果巩固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未成林地因自然灾害受损面积的申报和核定管理,准确掌握受损情况,给灾后恢复重建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第三条 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对象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未达到成林年限;

(二)中度(含)以上受损林地;

(三)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实施的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项目。

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项目分为国家工程造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其他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项目等三种项目类别。

国家工程造林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含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血防工程、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及其他新启动的国家工程造林项目。

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指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

其他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指国家碳汇、国家基金、国家贷款造林项目等。

第四条 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申报核定的前提是,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级较高,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设立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启动了应急响应。

第五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开展未成林地受损情况调查,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本辖区未成林地受损情况,组织开展灾损核查,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受损情况报告,组织开展灾情核定,提出处理意见,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报告国务院。

第六条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重新纳入造林计划的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面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监督受灾县实施。根据受损程度分别重新进行人工造林、封育、飞播或补植,确保受损林地及时恢复森林植被。对灾后恢复重建的重造面积和补植面积要在年度林业计划、统计中单列。

经核定,因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丧失造林条件的未成林地损毁面积,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核销。

退耕还林工程未成林地损毁面积核定及重新造林办法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因自然灾害当年造林计划未完成的面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情况如实报告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核查、汇总全省情况,并于当年年底以前报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因自然灾害未完成的造林计划面积,结转下一年度实施。[2]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八条 受损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分别不同造林方式,按灾后苗木株数保留情况划分受损程度等级。整株死亡、主干低位折断且不能利用根系恢复的幼苗、幼树,及顶芽损坏的松类幼树,不计入保留株数。

(一)人工造林受损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三个等级。

重度:株数保留率在40%(含)以下。

中度:40%﹤株数保留率﹤80%(年均降水量400㎜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40%﹤株数保留率﹤65%)。

轻度:株数保留率在80%(含)以上(年均降水量400㎜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脆弱地带在65%(含)以上)。

株数保留率=小班单位面积造林保留株数÷小班单位面积

造林总株数×100%造林总株数按以下方法确定:实际造林株数在合理初植密度区间内时,实际造林株数计为造林总株数;实际造林株数高于最高合理初植密度时,最高合理初植密度计为造林总株数。

(二)封山育林受损程度划分为重度和轻度二个等级。

重度:封山育林小班因灾已达不到封育条件。

轻度:封山育林小班因灾受损,但还具备封育条件。

封育条件执行《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5.1的规定。

(三)飞播造林受损程度划分为重度和轻度二个等级。

重度:播区因灾成苗等级降为“差”。

轻度:播区因灾受损但成苗等级仍能达到“可”(含)以上。

成苗等级评定标准执行《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2005)的规定。

第九条 最小小班面积与允许误差

最小小班面积为1亩。核定的小班受损面积与申报受损面积误差在5%(含)以内,以申报受损面积为准,否则以核定的受损面积为准。[2]

第三章

申报核定程序与管理 第十条 灾情快报

灾情发生5日内,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自然灾害及未成林地受灾情况简要报告省、市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受灾程度等。

第十一条 县级自查

灾害发生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逐小班(播区)开展现地调查,登记造册,统计汇总。灾后30日内,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未成林地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自查报告》,内容包括受灾时间、受灾程度、受损面积、调查方法、采取的应急救灾措施及有关附表(见附录1)。灾情特别严重、受灾范围广、调查难度大,可适当延长报告时间。

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保存备查,不报送的材料:

(一)相关年度国家工程造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其他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文件;

(二)营造林抚育、管护等技术档案;

(三)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情况县级自查的有关材料,包括受损小班调查区划图、调查卡片、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小班基础数据库文件;

(四)相关气象资料和受灾典型图片等。

第十二条 省级核查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时统计分析汇总县级申报材料,组织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核查,形成《未成林地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核查报告》,内容包括核查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核查比例、核查面积、核查结果、分析评价、意见建议及有关附表(见附录2)。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保存备查,不报送的材料:

(一)按林业统计口径上报的相关年度全省分县造林面积材料;

(二)相关年度国家下达到省及省分解到县的造林计划文件;

(三)相关年度国家工程造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其他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项目的省级实施方案;

(四)受损小班基础数据库文件;

(五)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资料。

第十三条 国家核定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计分析汇总省级报告材料,对中度以上受损面积5万亩(含)以下省份的报告材料予以备案,必要时开展调查核定;对报告中度以上受损面积超过5万亩的省份,及时组织具有甲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调查核定。

承担核定任务的单位外业调查结束30日内,应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交《未成林地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省调查核定报告》、《未成林地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调查核定总报告》及有关附表(见附录3),并建立全国自然灾害受损小班基础数据库。

第十四条 县级自查结果要以村为单位对外公示,省级核查和国家核定结果分别在省林业政务网、国家林业政务网向社会公示。申报核定工作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责任。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不能按规定及时组织相应资质单位提供未成林地受灾情况核查报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不予核定。以下面积不予核定:

(一)不属于未成林地的面积;

(二)轻度受损面积;

(三)不属于中央投资或贷款造林的面积;

(四)因实际造林株数低于最低合理初植密度、造林后期抚育管护等措施不落实,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导致损失或达不到合格标准的面积;

(五)虚报或重复上报的面积。[2]

第四章

调查方法

第十五条 抽查比例

(一)省级核查对所有申报的县级单位进行核查。

根据申报受损面积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核查方式:

申报受损面积小于0.5万亩(含),进行全面核查;

申报受损面积0.5万亩以上2万亩(含)以下,抽查30%;

申报受损面积2万亩以上4万亩(含)以下,抽查25%,抽查面积不小于0.6万亩(含);

申报受损面积4万亩以上,抽查20%,抽查面积不小于1万亩(含)。

(二)国家核定

1.县数抽查比例县级

申报单位10个(含)以下,抽查50%;

县级申报单位10个以上,抽查30%,抽查总县数不少于5个(含)。

2.面积抽查比例

申报中度以上受损面积5万亩(不含)以上10万亩(含)以下,抽查10%;

申报中度以上受损面积10万亩以上50万亩(含)以下,抽查5%,抽查总面积不小于1万亩;

申报中度以上受损面积50万亩以上,抽查3%,抽查总面积不小于2.5万亩。

第十六条 受损面积调查

(一)人工造林、封山育林

根据小班资料和现地情况,选取丈量、罗盘仪测量、GPS测量、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2.5万)调绘等方法调查小班受损面积。

(二)飞播造林

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法或路线调查法(沙区),调查播区宜播受损面积。

第十七条 受损程度等级调查

(一)人工造林

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灾后小班苗木保留株数,确定受损程度等级。

(二)封山育林

采用小样圆(方)实测方法,调查统计灾后小班内目的树种的母树、幼树、幼苗、根株等平均每公顷数量,判定小班是否具备封育条件,确定受损程度等级。

(三)飞播造林

采用成数调查法或路线调查法(沙区),调查灾后播区宜播面积平均每公顷有效苗株数和有苗样地频度,评定灾后播区成苗等级,确定受损程度等级。

第十八条 小班调查表

填写小班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小班空间位置(省、县、乡、村、林班、小班号、图幅号)、造林方式、林地权属、林木权属、计划年度、造林年度、项目类别、林种、树种、造林面积、受损面积、受损程度等级、灾害类别等。小班调查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录4。

第十九条 受损面积核实率的计算

按项目类别分别计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不同受损程度等级的受损面积核实率。计算公式如下:(略)

第二十条 受损面积的确认

依据不同的项目类别、造林方式、受损程度计算出的受损面积核实率,分别确认受损面积。具体办法如下:

(一)受损面积核实率≥95%时,按申报受损面积确认受损面积;

(二)70%≤受损面积核实率<95%时,按申报受损面积与受损面积核实率的乘积确认受损面积;

(三)受损面积核实率<70%时,认定申报受损面积不真实,不予确认。[2]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可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录:

1.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面积县级自查分类统计表(略)

2.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面积省级核查分类统计表(略)

3.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面积国家核定分类统计表(略)

4.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小班(播区)调查表(略)[2]

第二篇:铁路新线定员核定试行办法

关于印发《铁路新线定员核定试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时间:2005.12.29 铁劳卫[2005]63号

各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

现将《铁路新线定员核定试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劳动 新线 定员 办法 通知-----------------------抄送:部内人事司、运输局、铁路总工会、铁道团委-----------------------铁道部办公厅

2005年4月26日印发-----------------------

铁路新线定员核定试行办法

为科学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新建铁路(不含客运专线、青藏铁路,以下简称新线)定员核定提出以下试行办法。

一、核定原则

1.坚持先进、科学、合理,实行新线新制新标准。

2.在满足运输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从严控制运输生产单位设置。

3.生产岗位的设置要服从技术装备、技术政策和生产组织、劳动组织改革的需要,要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二、核定标准

(一)车务部门

1.站长

实行“中心站”管理模式,三等及以上车站每站设站长1人、副站长1-2人,并负责管理相邻若干四、五等中间车站;

四、五等站不设专职站长,由车站值班员兼职。

2.运转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信号员等直接从事行车工作的人员。

(2)定员标准:

区段站:按日均办理换算客货车数每150辆配1人。

中间站:二等站设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每班各1人;三等站设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每班各1人;

四、五等车站设值班员每班1人,同时办理客货业务的车站设助理值班员每班1人,其它车站按每连续3站设助理值班员每班1人。

实行调度集中的线路,四、五等站取消运转人员。

(3)预备率:7%。

3.调车组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调车作业的调车长、连结员、制动员等。

(2)定员标准:配有专用调车机的车站,每台调车机设调车组,每班3人;其它车站实行专调机跨区域调车。

(3)预备率:7%。

4.客货运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客运工作的客运值班员、客运员、售票员等;从事货运工作的货运值班员、货运检查员、货运员等。

(2)定员标准:三等及以上车站,客运人员按日均发送旅客人数,每360人配1人;货运人员按日均办理到发货物吨数,每400吨配1人。四等及以下同时办理客货运的中间站,实行客货兼做,每站设2人;单纯办理客运或货运业务,且日均乘降旅客不足30人或装卸车不足5车的车站,停办相应业务,集中到附近车站办理,不核定客货运人员。

5.车站生产人员劳动班制根据实际工作量核定。

6.客运乘务人员

单程运行时间在4小时以内的列车,每列车配3人(含列车长1人);单程运行时间在4-12小时的列车,硬座车实行“1人2车”、硬卧、软卧车实行“2人3车”,列车长1人;单程运行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列车,硬座车实行“2人3车”,硬卧、软卧车实行“1人1车”,列车长2人。预备率7%。

(二)机务部门

1.机车乘务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内燃、电力机车运用的机车司机。

(2)定员标准:机车司机实行单司机值乘,按长交路轮乘制和图定列车对数核定。

(3)预备率:12%。

2.机车检修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机务段(折返段)从事内燃、电力机车修理、轮对修理、机车运行监控装置检修测试以及机械设备保养与修理等人员。

(2)定员标准:检修人员按年修竣机车走行公里核定,内燃机车每163千机公里1人;电力机车每216千机公里1人。

3.内燃机车上油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在机务段(折返段)从事机车上油、油脂发放工作的油料值班员、计量员、油泵司机等。

(2)定员标准:按日均上油吨数,每7.5吨配1人。

4.机车整备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在机务段(折返段)从事机车整备、转向、隔离开关监护、机车上砂等人员。

(2)定员标准:按日均整备机车台数,每5.4台配1人。

(三)车辆部门

1.车辆修理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客货车辆段修、段做厂修、轮对修理、机械设备修理与保养等人员。

(2)定员标准:按年修理段修车换算辆数,每33辆配1人。

2.列车检查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货运列检、装卸修、红外线值班等人员。

(2)定员标准:按每班(12小时)检查列车数,每20列设1组,每组10人。

(3)劳动班制与所在车站运转人员实行相同班制。

(4)预备率:7%。

3.车辆站修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车辆站修(辅修、轴检、临修)工作等人员以及段修为站修服务的生产人员。

(2)定员标准:按年换算站修辆数,每220辆配1人。

4.客车库列检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从事客车库列检检车、辅修、临修等人员。

(2)定员标准:按日均客车库列检换算辆数,每2.2辆配1人。

5.车辆乘务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客运列车乘务的检车员、车电员、发电车乘务员。

(2)定员标准: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车、电合一”,实行机车集中供电的列车,每列1-2人;非集中供电的列车,每列3-5人。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每列1-3人。

(3)预备率:7%。

(四)基础设备维修部门

1.区间设备值检、养护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线路区间内工务、电务、供电、电力设备的日常养护、值检、应急故障处理等人员。

(2)定员标准:单线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配84人,其中工务26人(含线路巡道人员)、电务16人、供电30人(含变电所、分区亭值班人员)、电力12人(含配电所值班人员);非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54人,其中工务26人、电务16人、电力12人(含配电所值班人员)。

复线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配126人,其中工务39人、电务24人、供电45人(含变电所、分区亭值班人员)、电力18人(含配电所值班人员);非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81人,其中工务39人、电务24人、电力18人(含配电所值班人员)。

新线如实行电气远程控制,取消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值班人员和配电所值班人员。

(3)预备率:7%。

2.基础设备维修人员

(1)人员范围:包括线桥隧维修、接触网维修等人员。

(2)定员标准:单线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50人,其中工务30人,供电20人;非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30人。

复线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75人,其中工务45人,供电30人;非电化区段每100营业公里45人。

(五)公安人员

1.乘警

运行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列车,每列1-2人。

2.派出所人员

每派出所8人。

(六)调度人员

每调度台4人。

(七)管理人员

对单独成立站段机构的,行管、政工人员按不高于生产人员的4%核定。

三、要求

1、加强新线定员管理,严格按定员配备人员。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革传统作业方式,认真研究实施新型运输组织管理方式。打破专业岗位界限,研究建立新型劳动组织。对既有线用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本办法用人标准过渡。

2、认真研究和实施新的用工方式和途径,对运输生产设备维修采取委托方式进行,对后勤服务工作,实行社会化、市场化。

3、新线定员所需人员,通过既有线内部调剂解决,严禁从社会上录用或从路外调入。

第三篇: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九条 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送达《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表样附后),及时完成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鉴定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一)纳税人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10个工作日内,填好该表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一式三联,主管税务机关和县税务机关各执一联,另一联送达纳税人执行。主管税务机关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联次备用。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20个工作日内,分类逐户审查核实,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县税务机关复核、认定。

(三)县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认定工作。

纳税人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填列、报送的,税务机关视同纳税人已经报送,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核认定。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前,纳税人可暂按上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后,按重新鉴定的结果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分类逐户公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便于纳税人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确定公示地点、方式。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有异议的,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据,税务机关经核实认定后调整有异议的事项。

第十三条

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确定纳税人按月或者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内不得改变。

(二)纳税人应依照确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纳税期间实际应缴纳的税额,进行预缴。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可按上一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三)纳税人预缴税款或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应按规定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时限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

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纳税人在应纳所得税额尚未确定之前,可暂按上应纳所得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按月或按季分期预缴。

(二)在应纳所得税额确定以后,减除当年已预缴的所得税额,余额按剩余月份或季度均分,以此确定以后各月或各季的应纳税额,由纳税人按月或按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

(三)纳税人终了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经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缴纳税款。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联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3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湖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

湖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

鄂民政规〔2010〕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工作,准确核定农村低保对象,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农村低保对象核定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农村困难居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

(二)以家庭收入核实为基础,民主评议为依据;

(三)按标施保,分档救助,动态管理;

(四)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条 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农村低保对象核定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保障对象的审批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含有农业户口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下同)负责农村低保日常管理和保障对象的审核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含有农业户口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同)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可以承担农村低保日常管理和保障对象服务工作。

第四条 农村低保对象核定应严格按照“户主申请、乡(镇)低保经办机构调查核实、村民主评议、联审联批、乡村两级公示无异议”的程序办理。

第二章 保障对象申请条件

第五条 农村低保待遇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有当地农村居民户籍并在当地常住;

(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前12个月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财产状况、实际生活水平与基本生活常年困难家庭特征相符;

(三)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常年基本生活特别困难。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的直系亲属;户籍迁出的在校就读学生。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和人员,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实际生活水平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罗田县农村低保标准目前为每人720元/年)

(二)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土地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三)拒绝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非稳定性隐蔽收入),提供虚假证明的;

(四)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

(五)家庭财产状况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或拥有、使用机动车辆、大型农具、农机具(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且未用于客货运营的机动车辆除外)的家庭;

(六)一年内购买价值超过农村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或家庭月通信费用总额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30%的;

(七)因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八)其他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七条 农村居民申请农村低保,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常住地(或户籍)所在乡(镇)低保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无行为能力的,可由其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或村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申请前12个月的收入情况,家庭财产状况及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身份证或户口本;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证件;身体健康状况证明;收入类证明等材料。

第三章 家庭收入核实

第八条 乡(镇)低保经办机构对收到的申请和证明应认真审核,并组织人员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及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入户调查时,至少有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参加。调查人员和申请人应分别在入户调查表上签字。

第九条 农村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年所有纯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实物收入按现行市场价折款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条 应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

(一)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及副业生产的收入;

(二)经营性收入;

(三)工资性收入(外出打工、零工收入);

(四)财产性收入(租金、利息、股息等);

(五)社会保险收入(离退休金、保险金);

(六)财政性补贴收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

(七)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抚养(扶养)费;

(八)他人赠予收入;

(九)其他有明确政策规定应计入家庭收入的收入。

第十一条 不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

(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由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及荣誉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优待金;

(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见义勇为奖金;

(五)因工(公)负伤和意外伤害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及死亡人员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等;

(六)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

(八)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医疗救助金;

(九)政府、社会或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济金、捐助资金和慰问金;

(十)其他有明确政策规定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收入。

第十二条 各类收入的核定计算:

(一)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按农村居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经营而获得的收入,相应扣除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后计算纯收入。包括从事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的经营收入,从事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的收入等。无法准确核定纯收入的,直接按行业最低纯收入测算标准计算家庭收入。具体行业最低纯收入测算标准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公布。

(二)工资、薪金收入。根据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单位相关证明计算;不能提供证明的,按务工地农民工平均工资或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财产性收入。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按租赁、转让合同计算。个人不能提供租赁、转让合同的,或租赁、转让合同价明显偏低的,按当地同类物品的市场租赁、转让价格计算。

(四)赡养、抚养(扶养)费。被赡养、抚养(扶养)人不与赡养、抚养(扶养)人共同生活的,被赡养、抚养(扶养)人收入,按赡养、抚养(扶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数额计算。

无协议或法律文书规定的以及协议或法律文书规定的数额明显偏低的,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支付能力推算支付水平:支付能力=家庭收入-家庭人数15倍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水平=支付能力÷需赡养、扶养(抚养)的人数。

实际支付的赡养、抚养(扶养)费高于前款规定的,按实际支付的数额计算。

(五)个人储蓄及其他金融性财产,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予,按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之日的实际价值计算。

(六)因征地领取一次性安臵补助费的人员,其安臵补助费按照有效分摊期分摊的办法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三条 对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申请人,可采用核实其家庭日常支出的方式,审核其低保申请,如日常支出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四章 村民主评议

第十四条 乡(镇)低保经办机构组织人员对农村低保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及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提交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基本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由乡(镇)低保经办机构书面通知申请人所在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以下简称村民主评议小组)会议对农村低保申请人进行评议。重点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实际生活水平以及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等进行评议,确认是否符合农村低保条件。村民主评议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并委派乡(镇)低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或驻村干部参与和监督。

第十五条 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少于9人,一般应由以下几方面的人员组成:熟悉村民情况的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等,其中村“两委”成员不得超过3人。村民主评议小组组长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村民主评议小组会议,每次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组成员参加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 村民主评议小组会议由村民主评议小组组长召集和主持,参与评议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为记录员,按以下议事程序进行:

(一)参加评议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对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进行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宣讲;

(二)乡(镇)入户调查人员逐户介绍农村低保申请人申报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核实情况及乡(镇)初审意见;

(三)村民主评议小组逐户进行评议,也可当面询问申请人了解情况;

(四)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采取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

(五)现场唱票、计票,主持人当场宣布民主评议结果;

(六)参加评议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就评议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发表意见。

第十七条 村民主评议结果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并经评议小组组长、评议小组成员、乡(镇)参与评议工作人员三方在评议记录上签字方为有效。评议结束后,由记录员详细整理评议记录,包括到会人数、会议议程、每个申请人家庭投票表决情况等。对没有经过民主评议的对象,乡(镇)低保经办机构不得受理。

第十八条 县级民政部门低保管理机构应制发统一格式的民主评议记录本、农村低保简明政策宣讲提纲。

第五章 联合审批

第十九条 农村低保实行县、乡两级联审联批,现场即时审批,一次性办结,体现公开、透明、民主、高效的原则。

第二十条 联合审批小组由以下几方面人员组成:县级民政部门分管负责人或低保管理机构负责人、乡(镇)人民政府分管民政领导、乡(镇)纪检工作人员、乡(镇)低保经办机构负责人、乡(镇)驻村干部、入户调查人员、村民主评议小组组长或村民主评议小组代表等人员组成。

第二十一条 审批时间。农村低保对象一般1年集中审批1次,时间为每年6月底。对于少数新增的特别困难对象,可实行季度临时审批。

第二十二条 联合审批一般在乡(镇)集中进行,由县级民政部门低保管理机构负责人主持,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审批前,乡(镇)低保经办机构要准备以下材料:申请人书面申请;户口本和身份证件复印件;身体健康状况证明;收入类证明;入户调查表;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记录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 联合审批按下列议事程序进行:

(一)由入户调查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入户核查、民主评议等情况。村民主评议小组组长及评议小组代表作补充说明;

(二)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或低保经办机构负责人作审核情况说明;

(三)县级低保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做申报材料审查情况说明;

(四)评审小组按照农村低保政策逐户进行评审,现场讨论决定是否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现场审批,并按一、二、三类保障对象分档确定补助水平。一类对象为未享受五保待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特别困难的鳏寡孤独家庭;二类对象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痴呆傻残、无劳动能力且子女未成年、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三类对象为因灾、因病及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家庭。对存在异议未通过评审的对象,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村民委员会通知申请人。

第六章 公示公开

第二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须在政府所在地的显眼位臵或人口集居区设立农村低保固定公示栏,并负责做好农村低保公示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新增对象公示。凡是新增农村低保对象必须在乡(镇)、村实行两次公示:第一次公示是申请人在村民主评议会议通过后,在村务公开栏和人口集居区进行公示;第二次公示是审批通过的对象,在乡(镇)农村低保固定公示栏和村务公开栏分别再次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第二十六条 已保对象公示。对已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对象在乡(镇)农村低保固定公示栏、村务公开栏常年进行公示。农村低保公示内容应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保障人口、保障金额,县、乡举报电话等内容。

县级民政部门要通过信息网络、政务公开等渠道公开低保政策和保障对象,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避免发生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现象,杜绝“人情保、关系保”。

第二十七条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实行农村低保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情况属实的,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篇:《江西省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办法(试行)》(2016版)

《江西省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办法(试行)》(2016版)

11月21日,江西省林业厅出台《江西省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补,以鼓励引导林地在公开市场上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资源增长和产业发展。

该项政策遵循“先干后补,专款专用”原则,奖补对象为通过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在公开市场上流转林地组建的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等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奖补标准按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上年净增的流转面积50元/亩的标准予以奖补;林业合作社每个最高奖补5万元,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每个最高奖补3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经营主体投入林业生产经营和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示范创建和规范化管理。

《办法》规定,奖补采取“两具备三优先”条件择优选择,“两具备”即:一是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符合《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林业合作社经工商部门登记,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经工商部门登记或林业主管部门认定,且正常运行。二是在上一内净增连片流转已承包到户林地,其中林业合作社300亩以上,家庭林场(专业大户)200亩以上并从事林业生产,流转期限15年以上,且流转行为符合《江西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流转合同规范经林权管理服务机构鉴证、备案。“三优先”,即省级以上林业合作社示范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优先;办理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优先;以林地量化或作价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股份合作机制,流转价款采取收益比例分成或“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方式,不断增加农民林地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的优先。

《办法》规定,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的申报要坚持“四个不得”,即林地流转凡违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和林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及全过程未经过林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公开进行的一律不得申报。

江西省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引导林地在公开市场上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资源增长、产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67号)、《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林地流转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办发[2014]2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赣府厅发[2016]8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对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奖补;市、县(区)各级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实际增加奖补资金,共同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发挥林地适度规模经营财政奖补导向作用,鼓励以村(组)为单位发展林业合作社,承包农户(专业大户)发展为家庭林场;支持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与有能力的林业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形式。

第三条 林地适度规模经营财政奖补遵循“先干后补,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各地要健全完善辖区林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宣传培训,配备相关仪器设备,改善服务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导林地规范有序流转。

第二章 奖补对象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 奖补对象主要为通过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在公开市场上流转林地组建的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等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第六条 奖补数量每年由省林业厅根据预算,按各地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林地流转和发展培育等情况择优选择一定数量实施奖补。具体要求以每年省林业厅申报通知为准。

第七条 对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按上年净增的流转面积50元/亩的标准予以奖补;林业合作社每个最高奖补5万元,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每个最高奖补3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经营主体投入林业生产经营和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示范创建和规范化管理。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 申报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奖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符合《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赣林改发[2016]1号)相关要求,林业合作社经工商部门登记,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经工商部门登记或林业主管部门认定,且正常运行的。

2、指在上一内净增连片流转已承包到户林地,其中林业合作社300亩以上,家庭林场(专业大户)200亩以上并从事林业生产,流转期限15年以上;且流转行为符合《江西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流转合同规范经林权管理服务机构鉴证、备案的。

3、省级以上林业合作社示范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优先;办理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优先

;以林地量化或作价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股份合作机制,流转价款采取收益比例分成或“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方式,不断增加农民林地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的优先。

第九条 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奖补申报程序:

1、申请。对符合奖补条件的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每年省林业厅申报通知要求组织提报。

2、核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乡镇对流转主体申报材料进行实地核查,核查结果在经营林地所在地乡镇和村进行张贴公示及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报送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省直管县(市)林业局直接行文报省林业厅。

3、审核。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申报奖补的材料进行审核或实地调查,审核调查情况按要求书面报省林业厅。

4、奖补。经省林业厅审定后,下达奖补资金。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有关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并如实出具审查意见,对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林地流转的指导服务,规范林地流转行为,对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申报材料的规范性负责,坚持“四个不得”,即林地流转凡违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和林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及全过程未经过林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公开进行的一律不得申报。

第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除全额收回补贴资金外,取消其今后一切奖补资金申报资格;对不按程序审核上报或在申报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细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执行期5年。

了解更多农业资讯、政策解读,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土地论坛(tudilz)!

下载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中心授信额度核定办法(试行)[最终定稿]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额度核定办法 从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硬指标转而注重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企业主个人资信状况等“软”信息。以控制单户企业融资总量为管理目标,防......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国税发[2008]30号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8]30号 发文部门: 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关于企业核定征税办法通知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09-11-19浏览次数:124字号:[ 大 中 小 ] 各市、吴中、相城地税局,市区各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教师工作量量化核定办法

    明港镇二中教职工工作量 量化核定办法 1.教师周标准课时核定: (1)语、数、英、正课一课时为一个标准课时;物、化正课一课时为0.9标准课时;政、史、地、生正课一课时为0.8标准课......

    工作量核定办法(最新修订)(共5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核定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合理分配和承担教学工作量,促进 全院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税发[2008]30号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精选合集)

    国税发[2008]30号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颁布时间:2008-3-6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华会计网......

    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制度(试行)

    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制度(试行) 附件一: 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制度 (试行) 第一条 根据《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文)和《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问......

    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大全5篇]

    《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已经2017年12月7日省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 许勤2017年12月21日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