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

时间:2019-05-12 02:0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

第一篇: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 现状分析和展望 摘 要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 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

王军雷康凯

1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概念

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是指在汽车市场的

大环境下,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扩

张和盈利,在此基础上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四层含义:(1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分析是

相对于合资品牌企业的竞争力;(2体现为产品或服务优势;(3体现为企业持续拥有有价值性、稀缺的超群性和独特性资产;(4产品和服务以及资产特性状况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2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对标 分析

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和理解,从价值收益的最终产出角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 …………………………………

……………………………………………………… ……………………………………………………… …………………………………

不仅要看到整体规模、市场控制能力、资源能力、各种财务数据以及盈利能力等,同时还要看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这样的理解,本文将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表示如下: 汽车工业企业竞争力=F(产业规模、市场控制能力、资源能力、经营财务能力、企业成长能力

因此,本次对标分析主要从自主品牌产业规模、市场控制力、资源能力、财务经营能力和企业成长性等方面进行对标分析。本文所在图表都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室基于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经济指标数据库开发得出。

(1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规模竞争力

评价企业规模的主要有汽车工业产值、总资产和从业人员人数三个指标。目前,业内更多关注的

是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实际上汽车工业总产值更能清晰的说明产业规模情况。根据测算,2005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都在40%以上,但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大部为低端产品,单车价值相对较低,所以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值只占乘用车总产值的20%左右,2009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刺激下达到最高为25.6%,但2010年和2011年伴随着汽车产品消费升级,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值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特别是2011年已经下滑至20%以下。而我国自主品牌营业利润所占比重则更低,特别是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盈利仅占乘用车企业总盈利的4.7%,95%以上的利润被合资企业赚走。所以说,从产出规模来讲,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呈下滑趋势。

图1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历年市场占有率、产值占比和利润占比情况 从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年末资产来看,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总资产占比为32.5%,高于产值占比;但实质上,大部分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都面临产能利用率偏低的情况,比如有些企业产

能达到70多万辆的水平,实际上产量不足10万辆。从年末就业人数来看,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共解决了54.2%的就业人数;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还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表1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资产、年末就业人数占比从分企业情况来看,合资企业的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三家企业的汽车工业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而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仅有7家超过100亿元,但都不超过500亿元。

(2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控制力

总体来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低端产品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42.2%。但受汽车产品消费升级、合资企业

分品牌产值占比年末总资产占比 年末就业人数占比

乘用车100.0%100.0%100.0%自主品牌占比 19.4%32.5%54.2%80.6% 67.5% 45.8%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自主品牌乘用车利润占比 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值占比

产品下移以及合资自主的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低端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减弱。

从车型来看,交叉型乘用车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农村汽车市场对交叉型乘用车的需求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但增速将会下降;我国轿车产品主要是8万元以下产品,主要购买群体为初次购车人群,伴随着汽车产品的消费升级,换购群体选择的车型大多为合资品牌车型,这种趋势对自主品牌产品非常值得注意;随着MPV产品进入家庭,家用型MPV越来越受欢迎,使得我国自主品牌MPV产品近几年增长较快;自2007年起,我国自主品牌MPV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但高端、商用型MPV依然是合资品牌占主导。SUV车型是消费升级受益最大的车型,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自主品牌SUV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合资企业大多都推出了高端SUV抢占了SUV市场,而国内自主品牌SUV企业除长城外,大部分是产品低端化,停滞不前。因此,自主品牌SUV的市场控制力正在减弱,很多实力不行的SUV 企业将成为被兼并重组的对象。

图22011年主要乘用车企业分企业产值情况图3历年分车型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3自主品牌乘用车资源能力竞争力

资源能力是指企业内在能力的外部表现,不同企业在资源及其积累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竞争力的差异性,企业内部资源及其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衡量企业资源能力竞争力的指标主要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装备水平和工程技术人员。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看,主要合资品牌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多都在400万元/(人·年,而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则大多在200万元/(人·年以下,差距很大。

一汽-大众上 海 通

用 上 海 大 众 东 风 日 产 北 京 现 代 上 汽 通 用 五 菱

长 城 汽 车 奇 瑞 汽 车 江 淮 股 份 一 汽 轿 车 吉 利 控

股 比 亚 迪 汽 车 工 业 产 值 , 亿 元

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 自主品牌SUV市场占有率 自主品牌MPV市场占有率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和自主品牌乘用车都呈现增大态势,一般来讲企业发展都会有负债,只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企业经营不

会受到影响,对于汽车行业来讲,60%以下为比较合适的资产负债率。从图7可以看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接近70%。

(4自主品牌乘用车经营财务竞争力

衡量企业经营财务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指标:营业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负债率。

从营业利润率来看,在2008年以前我国乘用车市场消费主力更多的是以低端乘用车为主,所以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08年以前保持比较高的盈利水平;但2008年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盈利能力呈大幅下滑趋势,特别是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营业利润率为0.5%,个别自主品牌企业面临

巨大的生存压力。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部分城市限购推动了汽车产品消费升级,低端产品盈利能力下降;第二,劳动力成本和物价的上涨增加了企业成本;第三,产业规模扩张太快,销量增速放缓使部分闲置资产成为包袱;第四方面,竞争加剧的结果,合资品牌产品下移、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动,进一步加剧了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

图42011年主要乘用车企业劳动生产率情况 图5

历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营业利润率

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来看,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大多都在3以上,而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则有2左

右,特别是2011年下降到了1.7,这说明我国自主品牌企业产成品的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图6

历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汽-大众 上海大众 东风日产 上海通用 北京现代 天津一汽丰田 上汽通用五菱 长城汽车 奇瑞汽车

一汽轿车 吉利控股 比亚迪 万元/︵人·年︶

图7历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资产负债率(5自主品牌乘用车成长能力竞争力

汽车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是对目前企业适应社会与市场程度的判断,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判断企业成长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连续两年或多年平均增长率、品牌影响力和企业人才凝聚力。

尽管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所占乘用车产值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自主品牌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面高于产值占比,大部分年份都是40%以上,历年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2%以上,高于乘用车企业的平均水平,个别企业高于3%;这进一步说明,尽管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但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并没有减少。

图8

历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费用占乘用车研发费用比重

从2005年至今,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跟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共同成长,从多年平均增长率来看,主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并不低于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特别是长城汽车, 2005年营业收入为49.6亿元,到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439.5亿元,6年间营业收入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43.9%。

图9主要乘用车企业连续多年平均增长情况 合资品牌自主品牌 一汽-大众 上海大众

东风日产上海通用北京现代 上汽通用五菱

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一汽轿车吉利控股 比亚迪

2009~2011平均增长2007~2011平均增长2005~2011平均增长 100% 90%80%70%60%50%40%30%20%10%0% 战略研讨 从品牌竞争力来看,长期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 主品主要以1.6L以下产品为主,从品牌形象已经被,品牌形象难以提升,所以消费 冠以“低质低价” 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同度不是很强,特别是二次换车 基本上不考虑自主品牌车型。因此,自主品牌企业 亟须改善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服务水平,提升品牌 形象。从企业凝聚力来看,企业平均工资是稳定人才 3.0 2.5 2.0 1.5 1.0 0.5 0.0 一 汽 大 众 上 海

大 众 东 风 日 产 上 海 通 用 北 京 现 代 上 汽 通 用 五 菱 队伍的关键指标,本文利用企业平均工资除以当地平均工资作为工资指数,工资指数高于1的企业职 工在本企业工作有优越感,企业凝集力强,研发人 员队伍相对稳定。从主要乘用车企业来看,大部分 合资品牌工资指数高于1.0,而自主品牌业则只有一 半企业高于1.0。这使得在很多自主品牌企业中,企 业凝聚力相对差一些,人才流动较大。长 城 汽 车 奇 瑞 汽 车 一 汽 轿 车 吉 利 控 股 比 亚 迪 注:工资指数=企业平均工资/ 当地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图10 主要乘用车企业工资指数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在企业成 长竞争力方面相对于合资品牌并不很差,在研发投 入和连续几年营业收入增长方面优于合资品牌。争对手进行评估,找出造成自主品牌企业面临困境 的原因,指导企业制定较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 市场销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企 业势必将遭到淘汰,随着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将加快我国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因此,自主品牌,转变发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所面临的“盛世危机” 展思路,以战略角度进行企业发展变革。()基于产业链进行兼并重组或海外并购,加 2 快自主品牌企业加际化进程 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庞大,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 展当地经济支技很多地方的汽车企业,但是由于缺 乏技术、管理而长期小而不大。可以说,大量自主 品牌企业与品牌的消失是自主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的 基础,而当前的市场困难是兼并重组最好的催化 剂,兼并重组是中国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必经之 路。而要在兼并重组的道路上做到目标向前,思路 清晰,首先要研究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 角度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优化策略,在了解产业链 缺失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组和并购,达到 做大做强企业的目的。因此,企业可以基于产业链进行兼并重组或海 3 提升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相 关建议 综合来讲,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业规模、市 场控制力、资源能力和经营财力竞争力方面都存在 着较大差距。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和改善竞争 力,寻求突破,以扭转不利的竞争形势。()着手竞争力对标分析,制定长远的战略发 1 展规划 对标就是为了寻找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 困难的生存环境中取得领先地位的厂商,必有其独 特的成功之道,通过对标可以帮助自主品牌企业认 识到发展过程中与外资整车企业的深层次差距,借 鉴外资企业的优点来弥补内资企业的不足,从而达 到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自主品牌企业应

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自主品牌 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认识评估自身实力,并与竞 / 2012.10 / 汽车工业研究 / 15 战略研讨 外并购,来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目前,基于产业链的兼并重 组成功的例子较多,如潍柴收购湘火炬,进而控股陕汽、法 士特、汉德车桥,使得在重型车产业链上发动机、整车、变 速器和车桥等产业链上核心技术都被潍柴所掌控;乘用车方 面,北汽股份发展自主品牌时一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海外并 购,先是购买了萨博93的知识产权,收购了威格尔变速器, 后又收购了德国的伊拉尔,从产业链上实现关键环节被企业 所掌控。()尽早推出中端产品,建立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形 3 象 由于低端市场几乎无利可图,坚守低端市场,自主品牌 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中高 端产品,从品质、服务、品牌、技术上下功夫,提升产品质 量,改善产品形象。同时要建立企业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形 象。在战略上,应实施多品牌战略,实现产品性价比借位竞 争,从而改善产品形象;在战术上应善于消收全球的先进技 术、吸纳全球的优秀人才、加强品牌认识度宣传。()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4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减速增长态势,并且自主品牌 在本土竞争中处于弱势,所以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在力保国内 市场的前提下,如果选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亚非拉和部分欧 洲市场作为突破,占领外围市场,也很可能获得自主品牌的 新转机。首先,中国汽车在小排量、低价格车型的制造上具 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低端产品适合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需求;第二,国外市场的低端区域,由于购买力问题和产品 适应性问题,往往被国外主流汽车厂家所忽略,在国外低端 市场换车需求成熟之时,在借机向上发展,在高端产品上寻 求突破,将有机会在获得广大的国外市场空间的同时,获得 产品和品牌的上升空间,占领中高端市场,形成市场空间和 产品空间的立体化反包围;第三,随着出口量的加大、产品 品质的提升,品牌影响力也将逐渐形成。()要充分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危机,及早推动新 5 能源汽车研发进度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 增加,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但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尽管投入很大,政府支持也很大,但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展缓慢。而国外汽车企业如丰田、本 田、通用、大众等都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并到得 了积极进展,如丰田普锐斯混合动

力已经发展到第三代、通 用也推出了VOLT示范运营车等,技术日趋成熟。如果国外 跨国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导 入到国内合资企业生产,如果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没有 跟上的话,将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 此,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留给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时间 已经不多,所以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应及早推进新能 源汽车的研发进度。■(责任编辑 远

山)…………………………………………………… ………………………………… ………………………………… …………………………………………………… …………………………………………………… ………………………………… 16 / 汽车工业研究 / 2012.10 /

第二篇: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战略研究袁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战略研究

摘摘要】: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性的高产业关联度产业,其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成功的进入世界汽车大国的行列。但是,长时期的“以市场换技术”来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思路和策略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弱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将我国从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尤其是对自主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和战略实施的研究,以期对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相关理论综述。提出研究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的背景、意义,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等理论,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创新现状。该部分主要对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表现,产品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汽车企业创新活动对比,以及SWOT进行了分析,为下面的战略选择和制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通过A-U模型、技术轨迹等相关理论,提出后进工业国家自主创新的选择路径是反生命周期的。本文将自主创新的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并提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创新战略的模式选择模型;最后,本文从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第三篇:201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01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指狭义,不含微客)前十企业依次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福特、长安汽车、神龙汽车和东风悦达起亚。

长安汽车是唯一上榜的自主品牌企业。在新车销量的带动下,长安汽车(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销量持续快速攀升,今年上半年累计增长39.1%至35.78万辆,市场排名第八位,较去年同期上升四位。

合资企业中,从3月至6月份,一汽大众连续四次力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摘夺月度销量冠军,不过,其上半年累计销量仍不及上海大众。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销量累计90.62万辆,排名第二位,销量同比增长23.7%。而上海大众依靠1月、2月销量的大幅领先优势,上半年销量增长19.9%至94.05万辆,排名榜首万辆。

上海通用在去年同期销量78.05万辆,排名第二位,与榜首的上海大众差距不足4000辆,全年销量更是夺冠。而今年上半年销量仅增5.5%至82.32万辆,不仅被一汽大众超越,排名降至第三,同时,与上海大众的差距更是迅速扩大。

北京现代已经稳超东风日产,排名第四位,今年上半年销量累计55.30万辆,同比增长

8.2%。而东风日产增幅虽然高于北京现代,但想要回到稳居第四位的时代颇有难度。在前6个月中,东风日产仅4月份销量超过北京现代,排名第四。上半年,东风日产销量增长20.6%至47.68万辆,排名第五。

上汽通用五菱虽然是合资企业,但其所销售的车型全为自主或合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销量41.01万辆,排名第六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其销量激增56.1%,增幅在前十企业中最高,其主要是依靠于五菱宏光销量的增长带动。

第四篇:我国银行业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展望

我国银行业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展望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一、资产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增长18.9% ;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万亿元,增长18.6% ;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增长23.6%。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16.2%和15.2%。

二、存贷款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单位存款余额4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短期贷款余额2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中长期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同比增长2.1%。

三、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24%,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四、资产质量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比年初减少57亿元,不良贷款率0.9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五、风险抵补能力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61.4%,同比提高54.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50.3%,同比提高72.7个百分点。

六、盈利水平

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 ;资本利润率19.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资本利润率20.4%,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从利润来源看,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以信贷为主的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银行经营效率提高(成本收入比下降),信用风险控制较好(不良水平较低),另外,利差基本稳定也是利润增长的因素之一。

七、流动性水平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44.7%,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72.7%,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3.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第五篇: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对于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出台频繁,为医药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大地拉动了医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8500亿医改投入的逐步到位,国内医药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医药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整个医药行业效益逐步提升。

一、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图表 2010年1-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统计

单位:亿美元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

增长14.51%,进口为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2.04%。

图表 2010年1-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增加值对比

从统计数据看,2010年在国际医药市场全面恢复以及国内医药市场大幅扩容的情况下,国内医药行业进出口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虽然目前国际市场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竞争力仍不可小觑。而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上稳定的国内环境以及新兴市场复苏步伐的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前景保持乐观。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从2010年全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预计2010年全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560亿元,增长约25%;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

因为新医改的效果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因此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将保持良好的增速,预计到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700亿元,同比增长25%。

二、2010年我国医药子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行业——价格上涨成为全年主趋势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中的宝贵财富,其在预防、治疗和保健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被证明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比化学药更有效。09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了政府对中药行业的大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药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郭凡礼指出,由于新医改提倡病前的预防而非病后的治疗,因此中药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另一方面,国际日趋盛行的绿色回归理念也为我国中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09年,我国中药行业总产值达到2347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到2130亿元,03-09年维持了21.53%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行业的利润增长率达到32.1%。

在进出口方面,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商品进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药商品出口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加20.5%,出口商品依然以植物提取物占比最大。中药商品进口额为4.9亿美元,同比增加19.11%。其中中药饮片进口增幅最大,而中成药及保健品的进口额占比则较为平均。

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了高幅的增长。截至2010年11月初,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党参的涨幅也高达162%;三七涨幅达68%。而其他中药品种如虫草、当归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郭凡礼指出,此次中药材的大幅涨价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首先,中药材的需求不断上涨。由于中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另外,如今我国保健品行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如今其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由于保健品的原料多为中药材,这也使得中药材价格飞涨。

其次,从2010年年初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先后经历了干旱、洪水、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由于中药材的产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因此西南地区很多中药材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西南地区的中药材产量和种类占据整个中药市场50%以上,因此这直接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

第三,游资炒作促使中药材价格非理性增长。如果把需求增加、气候原因归结为可接受的理性增长原因,那么游资炒作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原因。在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下,游资从楼市撤出的资金不少于3000亿。这3000亿中的一部分流到了中药材市场,直接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由于目前已经进入冬季,也是各种病症多发季节,许多人都会购买中药材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因此对中药材总体需求依然旺盛,这将导致此轮中药材的高价格延续到今年春季。

(二)生物医药行业——结构性问题依旧突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性质和地位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即将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政府也已经提出了接下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即大力发展基因药物、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以及小分子化学物。

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发展速度平均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仍然比较低,区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但是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也将迎来其“黄金十年”。

在生物疫苗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有36家疫苗生产企业,其品种基本涵盖了所有预防性疫苗种类,不仅可以预防控制多达27种传染性疾病,而且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均可满足国内需要。2010年12月,中生集团研发的手足口病肠病毒71型灭活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研究批件。这也意味着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有望在中国率先上市。

在血液制品方面,我国总共有33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北京科兴、上海莱士为代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血液制品的门槛不断提高、限制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审批,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未来必将受益于行业整合带来的利好。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环境进入“最好时期”,未来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阻挡。预计2010年全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6万亿元,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三)医疗器械行业——大有可为迎来行业景气高峰

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使得我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进出口方面,2010年1-6月,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累计出口61.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98%。其中医用敷料、诊疗设备、保健康复用品等主要产品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34.05%、26.09%、28.55%。亚洲市场增幅为29.73%,仍然是医疗器械出口的最大市场,而对欧盟、北美市场的出口则增长平稳,增幅分别为22.96%和25.5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值3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8%,其中,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等商品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出口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药棉、纱布、绷带价格上涨16.70%、未漂白全棉医用纱布价格上涨16.40%,棉制手术用巾及其他毛巾价格上涨4.81%。

在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2010年我国多个省市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其中吊销了一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而为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做好医疗器械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经过多年仿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以及专利保护,这也说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逐渐走向成熟。预计到2010年年底,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也将占到5%,届时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三、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中药行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政府在多年前已经提出要使我国中药“走向世界”,然而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中药企业能成功在欧盟注册成功。因此,想要让中药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效应是必然之举。因此,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内中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中药行业的发展主题。

从2009年开始,我国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虽然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资金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药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强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扶持,以达到政策与资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郭凡礼同时指出,随着我国开始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中药行业的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漏洞。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中药行业的政策法规,以便中药行业各产业链能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中药在养生保健市场也将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二)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其发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型疫苗。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外加新医改之后提出重点发展“病前预防而非病后治疗”的口号,疫苗将成为未来预防疾病的主要生物药品。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数量达上亿人份,而作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新型疫苗前景非常可观。

其次是基因药物,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郭凡礼指出,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纷纷兴起了一股基因检测的热潮,但由于我国的基因检测产业处于一个刚刚萌芽的状态,因此未来将在基因检测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随着SARS、甲流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将接触到这一新兴项目。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第三是抗体药物。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抗体药物的出现将降低这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到2015年,我国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

(三)医疗器械行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未来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形成两大格局,一方面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另一方面是以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型医疗器械产品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转移。

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无可置疑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郭凡礼指出,此前医疗器械产品非常庞大,操作不方便,而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将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家庭,如按摩椅和按摩床,这也要求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将向小型化、家庭化发展。

另一方面,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必然将向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如今生物智能以及机器人智能发展有很大的突破,我国也将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如机械传感器材、智能器械临床实验系统等等,这不但方便操作,而且更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在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上,过去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医疗器械产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精确度不高,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负作用。而如今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已经迈向了无创伤或微创伤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微型化的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出以后,由于新医改注重基层医疗市场,因此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一次大范围的景气高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方面的需求增加,未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基础型的医疗器械产品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四、结语

虽然从各个方面来看医药行业总体向好,但是影响医药企业2011年业绩的因素很多。比如欧盟从2011年4月1日起将实行《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指令》有可能将对国内中药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另一方面,虽然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不少政策支持,但是在国际跨国药企普遍专利药到期的情况下,我国还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印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0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严重,由此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都将给广大药品生产企业带来不小压力。因此短期来看,国内医药行业的风险依然存在,但由于2011年是新医改及各种政策的落实阶段,因此我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着一个稳健的发展水平。

下载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胡秀云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大核心,是青少年成才的两大衡量指标。德育工作是各......

    我国油气储运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油气储运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储运10802班 张瑞铎储运10802班 程平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与工艺、安全和蒸发能耗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油气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储......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研究四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强与弱的区别。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烟草行业品牌竞争力研究(五篇)

    2003年8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 1536-9056 总第三卷,第8期(总第21期)中国经济评论China Business Review(Journal),Inc.,USA 我国烟草行业品牌竞争力研究颐中(烟草)集团......

    品牌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品牌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评价指标模型是品牌竞争力评估的标准,国外学者主要从企业资产、消费者、品牌资产性的角度构建品牌竞......

    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与模式分析

    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与模式分析 摘要:21世纪品牌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品牌都将面临着一个更加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多......

    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分析

    乔文明 2009303801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分析乔文明(能源与安全学院 2009303801)摘要: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整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具体的从我国外贸服装的品......

    我国集成吊顶建设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我国集成吊顶建设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各个集成吊顶品牌纷纷在品质上推陈出新,较以往不断标榜自身品牌的推广策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