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VS人社部 关于现代学徒制实施文件的比较
教育部VS人社部 关于现代学徒制实施文件的比较
继教育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后的一年,人社部及财政部办公厅也于今年7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虽然两份文件都是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但是两部委提出的方案却迥异,两部委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制定并提出意见
要说有何不同?
聚焦职教通过仔细研读两份文件,根据每一项分别比较,给出答案:
第二篇:浅议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浅议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实施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一)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参与到其中,且要求参与双方建立在对学徒制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以前,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企业是用人的主体,但是通过现代学徒制,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这就要求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方能实现。
(二)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校企双方需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或职业对新技能、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开展多元培养方式;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评价制度,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来进行设计,考核方式可以多元化进行,考核由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导师共同参与进行。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推动力度不够。各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靠学校主动联系企业来完成,但是企业也是该培养模式实施的另一个主体,同时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各种制度和完善各种政策来推动该培养模式实施,这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政府对于保障和推进现代学徒制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企业参与该培养模式后,要付出培养成本,但无法享受政策红利。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对实施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由于学徒的法律身份问题得不到明确界定,也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认识深度不够。目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趋向于急功近利,他们希望招聘到的员工可以立马上手并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学生在刚毕业的一段时间内,就业不够稳定,人才流失相对频繁,这就导致企业担心培养后的员工留不下来,不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来培养员工,让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存在很大顾虑。
另外,由于企业大多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相关政策能让他们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而获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之类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也让企业没有培养积极性。虽然从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并获得合作学校的技术服务和智 力支持,但因为缺乏政府层面配套的约束机制,企业后续同样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三)学校管理存在困难。要想提高培养效果、提高学徒的专业知识水平,应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企业需要几个人才,学校就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几个人才。如此一来,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显得比较紧张。同时,由于不同企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不一样,老师也不愿意由单纯的教学变为复杂的教学培养设计工作者,故而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给教学进度和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学生认识存在偏差。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心理认识也有偏差,对于大学,学生充满了期待,也非常认同大学生身份。学生进入该培养模式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大学生到学徒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认为学徒的身份与大学生身份不匹配,家长也不认同学生成为传统观念中门槛较低的学徒身份。家长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认同,也拉低了学徒制的培养效果。
三、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一)政府要积极主导实施该培养模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可以为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通过各种相关政策,可以为该培养模式提供校企合作经费投入的合理机制。同时,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来承担培养费用,减少企业和学校的培养成本压力。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职院主办的方式才能为该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构建完善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培养人才,而不只是企业简单的参与。通过构建完善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通过该培养模式,一是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让学生在职业期待上有明确的定位,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二是企业是教育“产品”的使用者,企业作为培养主体,可以在打造“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通过企业的主体功能,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可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形成科学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现代学徒制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应注重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从企业调研入手,以行业背景、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体系的设计起点,构建既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课程,和又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素养课程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企业课程内容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单位来组织,学习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课程的内容还要考虑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效衔接。
(四)遴选适合的企业参与共建共育。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如何遴选合作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确保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校企深度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意愿,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一般选择就业岗位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开展试点;在国家招考政策范围内,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方案。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精选)
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
讲座专家:车希海
男,1962年6月出生于淄博,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济南市技师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中职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教学能手,中职国培讲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中国教师发展协会兼职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内容提要:
从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多元评价、班级企业化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工程进行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讲座目录:
1.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2.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3.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4.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5.班级企业化管理 6.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一、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学徒制或现代学徒制,核心要素是一致的;所以,先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深化,立足岗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整体化(一体化)学习。
现代学徒制环境: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学习场所也是工作场所、生产场所;学习内容是工作,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做现代学徒制是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或联合办学。
需要校企合作。那么如何寻求校企合作?
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中“校企合作策略”。这里我把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告诉大家。
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就是跟踪就业学生回访企业。
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企业对人才、职工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寻求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家注意,可能很多老师手中有教学手册,我会提示大家注意看哪些策略。
那么现代学徒制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岗位、学员、师傅。
大家注意,这三个要素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贯彻了整个过程。岗位:专业建设明确岗位及岗位能力与素养,课程建设支撑岗位能力。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中必须明确的。所以,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调研。
这就是调研三要素和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括的内容。
在课程构成上:课程体系构成:工具或基础类课程、职业能力类课程、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企业类(企业文化)课程组成。
也可以划分为:规划课程+校本课程+企业课程
大家要注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一定要占主导地位,必须要求企业课程。
岗位,这个要素就引发了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员:是准职业人或职业人,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学员要素,看起来简单好,也好理解,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转变。要把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学员角色,从入校开始就要进行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
很多学校职业指导缺失
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做,有课程的,有活动的,有班主任通过班会的。
职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至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止而连续设置,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课程。
分为:入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场健康、创业 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第三个要素就是师资,师傅:教师既能教学也能做学员的师傅,指导学员工作。
打铁还须自身硬,师资不行怎么能培养好学生呢 这个要素,就是“一体化”师资建设。那么“双师型”就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吗
告诉大家,“双师型”还不一定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但不具备“双师型”一定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
如果不具备“双师型”目前的教学任务就承担不了,因为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方向是一体化教学。
狭义: “一体化”师资—— “双师型”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或技能训练。
义: “一体化”师资—— “N师型”(“多师型”)教师,以“讲师”“技师” 为基础,多项能力为一体。
“多师型”才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向,以“双师型”为基础。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不合格是肯定的。
萧山的老师钻牛角了,多师型是从能力上来说的,只要组织规划分步实施培训,3-5年大家都是多师型的。
如何培养,这就是师资培养策略
根据能力分析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编制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教师实施培训。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大家注意,模式后面有一套庞大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
首先说咱们做职业教育离不开我们的国情,我国的职业教育涉及哪些要素呢
大家看,我国职业教育是四元,不是双元。校企合作是有需求的,要注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培训模式以及员工晋升模式,这些对教育都有影响。政策、法规、人才管理都是政府的职能。
第二就是说一下做职业教育或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或实施的教育理念,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理念就是:“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机制。
——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本位。
第二句,以就业为导向,说明了职业教育根本属性中的第二个属性,就是职业属性,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依据的。
第三句话,是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是职业教育中的主流教学观。各位做职业教育很多年了,我想问一下大家,“能力本位”的确切内涵是什么? 我们都埋怨学生不愿意学习,我想问一下,大家愿意学吗
很多问题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甚至不清楚,总是在否定或怀疑,这样什么也做不好。如果实实在在的去做了,就会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没有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
达到的人少,是因为学校没有好好组织去培养。多师型没有什么技术尖端,只要好好组织去系统培养,3-5年大家都是 有了“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面就来说模式设计。能力本位,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系统性,是说在教学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落实能力的培养,如课程、教学、考核等等。
二是针对性,能力从大处说针对岗位能力,小处可以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的是什么能力。
三是层次性,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来实施培养。四是动态性,也就是发展性,能力是发展变化的,今天能力不高不等于以后不高,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没有记住概念或考试成绩不好就埋怨你什么也不会,以后没有发展前途了。
五是行动性,是指知识转变为能力。知识本身不是能力,只有知识应用以后才能形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讲究的是知识的活化。这就是能力本位观的5大特性或内涵。这也是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观,大家可以对照这个教学观我们做到了哪些。做不到的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不要埋怨别人。好了,理念和教学观,大家慢慢理解吧,很有用。
下面说模式设计。首先说指导模式。
指导模式也叫总模式,非常重要,对我们教学改革起到总框架的作用。
这个总模式,内涵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三观双层模式”。
外层,是制度层,要符合我国的政策和职业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内层是实施层,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或实施现代学徒制核心的部分:校企合作、课程、一体化教学。
校企合作的层面内容很多,其中订单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指导模式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型就是:订单培养+一体化教学。
如果有的学校没有校企合作,也没有订单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按照一体化教学来实施。
有了这个指导模式或总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有的学校不是那么明确。
这是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环一鉴”,参考教学手册“三环一鉴模式”
这个培养模式,就涉及到校企合作,涉及到第三方,规定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
这个第三方主要指的是评价
我解释一下,第一环,是教学主渠道,课堂一体化教学。课堂一体化教学环节包括了单课程的实训。
校内综合实训室第二环,这一环节是指单课程结束后以岗位为单位的综合训练,包括多岗位的联动训练。一般在教学进程上可安排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入职前进行。
可以参考“三环一鉴模式”中的“附:综合训练案例和方案” 我们学校的入职前的综合训练方案。这三个环节使用的教材是不一样。
有,用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岗位指导书。编写校本教材,这个是买不到的。这些教材都是列入学校内部材料,属于机密范围。
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环是课堂教学,因此还要设计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渗透了能力本位教学观。也叫“能力本位塔式1234”
按照模式和框架体系,怎么做呢,这就需要实施策略。5.实施策略设计
这叫实施“三部曲”策略,就是说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的三部曲。
要有一种干劲和一种精神
做课程先做课程标准,然后做校本课程,最后才是精品课程。品课程一定出自校本课程,不是规划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检验。
下面说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组织。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来组织的,就是没有订单培养,教学也必须按照一体化来进行。先说一说一体化教学内涵 1.“一体化”教学内涵
狭义:“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通常说的理实一体化,就是一体化内涵中的一个方面,因为这种说法容易让我们误解为只有专业课程才能做一体化教学。所以,我加上了“狭义”二字。广义上:“一体化”教学是以岗位标准为依据的“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能力本位+素质本位),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整体化学习。
那么,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2.课堂“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 学习方式:SAVI一体化;
SAVI,参见教学手册“快速学习法”,这四个元素表示四种学习方式,S表示体力,指做中学、活动中学,A是听、V观察,I指应用,通过应用形成能力,这就是能力本位观中的行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每次课教学都要包括SAVI四个元素。这需要做系统工程的改革,包括管理制度,学生编班人数的限制。教学改革倒逼管理创新。
教学组织:“做、学、教”一体化;
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应用)、素养”一体化;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教学考核:“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因此,不同的课程都有自身的“一体化”教学。切勿将理论课上成“理论课” 明白了这些表现,有利于做一体化教学设计。3.“一体化”教学实施
一体化教学实施,是按照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项目思想
这里出现了项目化,需要界定一下。这方面,可以参考教学手册“项目化设计策略”
大家不要照搬工程中的项目概念。
因为工程中的项目是指一个产品,这是企业追求目标。
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是人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只是实现能力培养的途径或手段或中介。所以,教学中的项目是否是产品不是我们关心的。
所以,教学中的项目可能是产品也可能不是产品,也就是软项目。项目学习,就是完整任务的整体化学习。
课堂组织结构示什么样呢
这个组织结构,也是我们的翻转课堂结构。分为课后和课堂,课后与课堂是通过“预习提纲”和“任务书”连接的。
课后(课下)学习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下是碎片式学习,按照预习提纲要求。课堂是完整任务处理,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任务要求。
课堂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这就是整体化学习,任务教学程序后面来说。下面说课堂教学是怎么实施的,我从教学计划编写和教案说起,因为这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写了教学文件。5.教学实施过程
(1)授课计划编写——项目化
课程授课计划编写,必须按照项目化设计进行。传统的授课计划是不行的。这里关键就是如何对课程内容做项目化。
教学进程安排:为各个项目或主题中的任务或问题安排教学进程及分配教学课时。
对教材内容项目化,举几个例子参考,这是策略性案例,也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供教学设计参考。
大家注意,语文教学不论是什么专业,有两个共同的项目必须进行,这就是项目1和项目2,因为这两个项目学生在就业前必须要用。从项目3以后,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职业生涯中可能的应用来进行设计。
不同性质的课程项目化策略有所不同,但核心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起来。文化类、基础类、专业类课程服务对象,不同的课程其服务对象不同。如基础类课程服务对象是专业课程,因此项目化设计中的任务设计呀与专业课需求结合,专业课程拂去对象是岗位,因此专业课程项目化中的任务要与工作流程中的典型任务结合。文化类课程服务面要宽一些,既要与基础需求结合,也要与专业课程结合。计划编写好后,就要写教案了,对授课计划中的每次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教案编写
教案编写要求:按照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或任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过程(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方法指导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问题)处理为中心” 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思想,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在课程建设中有些专业基础课是可以与其服务对象课程整合的。
在教案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任务设计,另一个是任务教学,下面分别说明。(3)任务设计
职业教育的教学行动遵循以情境性(特别是职业情境)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的原则。
情境性原则要求教学处于由实践情境(典型任务)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体系之中。
最近发展区介于已有的和潜在发展之间,是靠近已有的那部分。
“任务”设计的两种理念(方式):
用学科教材进行任务设计,常常使用这种方式,就是为知识寻找应用。这个数学的例子(机电专业),就是在讲圆锥时,可以将专业课程中的数学计算结合起来。
这个例子是数控专业的,该任务需要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将老师按照专业混编教研室或办公室,加强课程之间的配合教研。
大家看这个案例,所有服务类专业都有《服务规范》或类似服务规范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项目化可以以问题进行设计,将实际常发生的问题按照类别或流程环节列出来形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形成产品,而是形成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这就是软项目
因此,任务也分为两大类,硬任务和软任务。(4)问题设计 “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学习,起到学习知识、技术和形成能力的导航和中介作用。
问题分类:知识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问题”应用类型: 处理型、引导型。
处理型问题,就是“问题”上升为“任务”作为独立完整处理对象,则“问题”设计应侧重于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即利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去处理问题。
教学中需要方法,方法选择需要了解。(5)教学方法设计(选择)
教学设计除了教案外还要设计几个工具(6)与教案配套的教学组织工具编写
在这些工具中,各选一个,配对使用。教案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任务教学程序
(7)课堂教学组织:“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所贯彻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贯彻这个过程,在实施中根据我们的习惯变形。
大家注意,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在内容表述上基本是重复的,为了避免(写教材不能重复)重复可以改进一下。在我们的任务教学程序中,分析任务是为了便于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内容相同。
任务考核元素取自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行为与素养及职业品格培养。比如,成本核算,就是考核任务完成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高效处理事情的习惯。高效,是很重要的一个职业品格。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就说这些,下面总结一下课堂教学组织体系
我前面说过,模式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教学策略体系作为支撑。下面就说其中的几个。
6.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几个策略
这个分组是固定的,可以让班主任分好。一定要搭配分组,性别搭配、学习积极性高低搭配、性格外内像搭配、善于说话与不善于说话搭配、组织能力高低搭配„„
教师的角色,不要处处当老师,课堂中随时转换角色。比如,传统上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现在老师设计一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回答,如何轮换和考核,这是老师设计。
大家注意,交流策略很重要,课堂上交流环节是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行为养成和素养提升的环节。
这是课堂教学的就说这些吧,下面看一个我们的校内综合实训的案例
四、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这部分见“学业考核策略”,稍微简单的说重点。
特别是命题开始,如何贯彻能力本位。这需要老师们从理念和行动上去努力,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举例子比较一下命题的变化。
传统的考试命题都是考知识,实际上是考学生的记忆,也有理解。学生不善于记忆,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才没有考好。如果继续这样考,他还是考不好。要提升学习自信心,必须要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改变策略。
前面化整为零的考,后面积零为整,学生只要迁移过来就可以了。这不就都会做了。
加大过程考核,缩小中介考核权重,因为能力实在过程中形成的,不是中介考试中形成的。(3)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素养评价,要结合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贯彻于教学评价体系中。
这里有涉及到学分制
③ 职业素养类课程教学按照课程考核进行。
④ 班级企业化管理评价。建设班级企业化管理文化,模拟职业角色,提升职业素养。
素养考核,过程考核,这个最重要,学生素质成长报告。这个报告可以一学期或一年做一个,可以放档案,最后一个成长报告。企业人力资源部分来要学生,最喜欢看这张报告。
考核要与就业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学分制,弹性就业,达到规定学分才能进入就业程序。
在现代学徒制中,或者是订单培养,都离不开
五、班级企业化管理
1.班级企业化管理平台——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素养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进校园,需要校企文化有机对接。
职业素养培养核心:职业品格。
我们的校企文化对接模型是7Q10S
在校园文化平台下,开展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有了氛围。2.班级企业化管理
在这个模型中,模拟职业角色是班级干部以及学习小组设置,对接相应企业内部管理。
是订单的对接订单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及制度,不是订单的对接先关企业比较通用的管理及制度。
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需要学校出台知道方案或管理办法。
10S管理涉及校园各个方面,如办公室、图书馆、实训车间,等等
教学必然涉及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然会引发课程改革,下面说课程。
六、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这里有个概念,就是工学结合。大家也要清楚。这部分参考教学手册“课程开发策略”“教材编写策略”。我说点主要的。
第四篇:人社部2011年107号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解决未参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精神和要求,为切实保障这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参保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较好地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但于由种种原因,部分困难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等群体没有及时参保或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之一。各地区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确保2011年底前基本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做好调查统计工作,严格界定未参保人员范围
近年来,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出台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各地工作的基础不同,解决这一问题进度有快有慢。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调查统计工作,科学界定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范围,准确掌握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数量;在政策落实中,要明确具体标准,避免引起相互攀比;要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避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
三、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执行现行制度和政策,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凡具有城镇户籍,曾经与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10年12月31日前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因所在集体企业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可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10年12月31日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要按规定参保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
四、坚持参保缴费的制度和机制,合理核定基本养老金水平
一次性补缴所需费用原则上由个人负担。各地要根据未参保人员的负担能力和参保时的年龄情况,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对补缴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对于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且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核定基本养老金水平,并从参保缴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各地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好未参保人员参保后的相关养老保险待遇。
五、认真细致地做好经办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
认真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身份认定、费用缴纳和待遇核定工作,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要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公示。要开辟专门窗口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简化和规范业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要改进和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清晰记录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情况,并为他们使用社会保障卡查询本人参保信息提供便利
六、加强基金调剂使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出现的基金收支缺口,由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加大基本调剂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加以解决。中央财政在安排对地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资金时予以统筹考虑。
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各地要抓紧制定或完善实施办法,广泛进行政策宣传,深入做好政策解释,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执行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鲁政办发„2011‟6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市、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政策解释、信访稳定、审计监察等有关工作。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开设专门窗口,简便操作手续,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要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时间和人力,在2011年12月底前完成这项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市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写出总结报告,于2012年1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关于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为切实做好我省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工作,妥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0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曾在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工作过的人员(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企业工作的“五七工”、“家属工”),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经本人申请,可在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纳入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一)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
(二)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三)2010年12月31日前达到或超过规定的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下同);
(四)1996年1月1日前,与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二、补缴及待遇计发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照省统一规定的补缴标准,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自补缴全部费用到账后的次月起,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费补缴及养老金计发标准分为三个档次,由补缴纳入人员自行选择:按一档标准补缴的,月养老金为601元;按二档标准补缴的,月养老金为492元;按三档标准补缴的,月养老金为383元。在确定补缴额度时,对年满61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年龄每增加1年,补缴额度相应减免1500元,最大减免额度为1.5万元(具体补缴标准和月养老金水平见附件)。
今后国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以上补缴纳入人员由省按特殊群体对待,另行研究制定调整养老金办法。
三、费用筹集
一次性补缴所需费用原则上由个人负担,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原单位已不存在或不具备补助条件的,一次性补缴所需费用全部由个人负担。
四、统筹范围
补缴纳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纳入各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五、有关政策
(一)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本人原始档案与居民身份证相结合的办法。原始档案缺失或记载不清的,以居民身份证为准。
(二)工作经历的认定,要以认定是否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为重点,原则上以本人原始档案记载为准;本人档案缺失或记载不清的,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经县(市、区)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查并履行公示程序后方可认定。
(三)补缴纳入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按每人1.5万元的标准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其余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补缴纳入人员建立个人缴费账户。其基本养老金首先从个人缴费账户中支付,支付完毕后由统筹基金继续按原标准支付。
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死亡的人员,个人缴费账户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其遗属可以按照国家和省规定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四)原已享受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意愿,或继续享受,或按本实施意见补缴后享受基本养老金,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和基本养老金不得同时享受。要加强养老保险的信息互通和比对,防止出现重复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五)补缴纳入人员一次性补缴后,不认定连续工龄和参加工作时间,不视同缴费年限。
六、工作要求
妥善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和执行政策,坚决防止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这项工作规范顺利开展。对违反政策规定办理补缴纳入手续的,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各有关企业要配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供补缴纳入人员身份和工作经历的原始资料,协助办理有关手续;同时,要向本企业人员做好政策解读和思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规定建立补缴纳入人员信息数据库,做好资格审查、缴费核定、待遇支付等相关工作。
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出现的基金收支缺口,由当地政府通过加强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加以解决。省按照《山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暂行办法》(鲁劳社„2008‟17号)的有关规定予以统筹考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11月10日印发
第五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现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试点工作的总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2.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
—1—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
——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三、把握试点工作内涵
1.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2.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
—2—
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各地要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4.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切实推动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1.逐步增加试点规模
将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办学条件、保障措施和试点意愿等,选择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单位。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2.逐步丰富培养形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应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探索不同的培养形式。试点初期,各地应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充分利用国家注册入学政策,针对不同生源,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中职层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利用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政策,—3—
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企业职工等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开展专科学历层次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3.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从非学历教育入手,也可以从学历教育入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鼓励试点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1.合理规划区域试点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会同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本地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明确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
2.加强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
3.加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学生安全。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控,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各试点单位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扩大宣传,年报年检内容作为下一单招核准和布点的依据。对于试点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暂停试点资格。
教育部 2014年8月25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