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州工业经济会议发言材料
全州工业经济会议发言材料
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5年3月13日)
近年来,工业园区立足科学规划,狠抓基础投入,创新服务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
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园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快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动示范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平台。2014年园区新签约项目21个,入园企业达到70家,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新建成投产项目12个。入园投产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3亿元,占全县的5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2亿元,招商引资签约总额达10.3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27%和248%。2015年底入园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规上工业企业可达到40家,实现产值20亿元。
二、推动园区基础建设,打造产业聚集平台
(一)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切合实际、注重科学、长远规划的原则,确立了“一区三园”发展布局。明确**生态产业园、**制造产业园和**产业新城的发展重点。
(二)创优入园条件。按照“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建成一片”的思路,使“一区三园”形成各自特色。先后完成**、**两个园区的道路硬化、大门及主干道绿化亮化工程,完善供水、供气、排污管网及大型人工湿地等配套建设,建成一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配套公租房,实现水、电、路、通讯网全覆盖。
(三)打造“工业梯田”。科学合理开发山地资源,推进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新开发建设荒山和低丘岗地3000余亩。严格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建设系数和单位面积用工税收指标的控制,鼓励企业兴建多层厂房,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土地的集约程度明显提高。
三、推动园区项目建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园区三年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2个,其中:建成投产28个,在建20个,新签约待建8个,无绩效退出5个。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立足**生物资源禀赋,打好“生态牌”。利用贡茶、白柚、高山蔬菜等优势生态资源,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家,涵盖县域茶畜果药菜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二是依托**区位和丰富建筑材料资源,打好“填空牌”。引进一批在本地有市场而无生产企业的产业,节约产品物流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三是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好“循环牌”。**制造产业园引入的五金机械关联企业可以实现钢材、铝材等废料、边角料综合利用,通过循环产业纽带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二)培养壮大骨干企业。一是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推进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聘请外地专家开办高管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举办园区企业讲坛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加大骨干企业引进力度。培养民族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等公司产品影响日益深远,**、**、**药业等项目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提效增色。三是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公司建成全国最先进的合成玉石生产线,电饭煲铸铁内胆无锈处理、“合渣汤粉制造技术”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正在成长壮大。四是鼓励原有企业扩规升级,给予同等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三)打造产业集群。**生态产业园加快茶叶循环产业链建设,已初步形成产品门类齐全、生产模式多样、衍生产品丰富、延伸链条完备的伍家台贡茶产业集群,涉及关联企业21家,带动县内茶叶基地10万亩。**制造产业园以承接外地产业转移为主,金属制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两大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21家相关企业产能形成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创税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四、推动服务机制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创新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设立园区发展基金,提高了化解矛盾的时效性。执行“全程代办”制度,对入园企业审批及服务事项,由园区安排专人实行保姆服务、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实行中介服务打包遴选制度,以园区统一打包遴选、统一洽谈服务优惠价格,推荐给企业自主选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率。推行部门服务清单制度,与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备忘录,对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时限逐一进入服务项目清单公示。对投产企业实行分类评价管理。从规模、用工、科技、安全、环保等11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分类评价,职能部门按A、B、C三类标准,在项目申报、规费收取、进厂检查、园区服务、评优表模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服务。
(二)创新企业发展后续服务机制。一是多形式创建企业融资平台。设立了“企业过桥续贷基金”,与相关银行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推出园区特色信贷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全年园区企业新增贷款全县占比达51%。二是多渠道解决企业人才培养及用工难题。在劳动就业服务大厅开办园区招聘绿色通道,企业组团定期在县乡、州内大中专院校和沿海**外出务工密集地区开展专场招聘会。三是多途径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将企业职工公寓纳入公租房建设管理范畴,新建企业公租房600余套。建立园区企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企业职工上下班乘车、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
(三)建立绩效考评退出机制。设立项目建设保证金制度和项目建设无绩效退出机制,通过严格督办督查和中期效益评估,对实力不足、动机不纯的五个项目依约成功清退,并重新签约项目入园。进出口通畅确保园区招商项目进得来、建得快、出得去,入园项目呈现“井喷”发展态势。
五、推进发展思路转变,促进园区建设持续发展
(一)初步实现由“零星建设”向有序开发转变。椒园、和平、宣南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分步推进,按照“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建成一片”的思路,使“一区三园”形成各自特色。
(二)初步实现由园区单一抓发展向部门乡镇合力齐抓共建转变。与住建、人社、环保、电力、自来水、银行等县直相关部门和园区所在地乡镇进行积极沟通、合作,分别达成合作备忘录,既增强了园区的管理职能,又形成了园区、部门和乡镇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初步实现招商引资政策由门槛低而无序向合理规范转变。因受原招商引资政策影响,前些年园区招商项目存在廉价用地、跑马圈地等无序用地情况。按新土地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新的项目入园优惠政策,确定了合理地工业及商服用地规模、年限和价格。
(四)初步实现了“捡到篮子都是菜”到“不是好菜不进篮”的招商理念转变。围绕园区定位招商,针对产业链条缺口招商,紧盯高端企业招商。逐步实现招商引资由“被动接纳”向“主动谋划”转变,由“个体引进”向“链条承接”转变,由“追求数量”向“质量优先”转变,一批在该行业相对高端的企业落户园区,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初步形成合理布局、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结构层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总体规模不大等问题仍然突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引企业、建项目、抓管理、创环境发力,着力打造**物流港、富硒精制茶出口基地、**健康厨具产业基地、**物流综合服务城等重大项目,推进园区全面快速发展,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积攒后劲、夯实基础。
第二篇:全州工业经济会议传达提纲
全州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 会议、全州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08年4月2日)
一、会议概况
2008年3月12日,全州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在凯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分管工业经济工作的副县市长、凯里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和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经贸、招商、乡镇企业、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以及纳税“十强企业”负责人,我县常务副县长孟凡明同志和县经贸局、乡镇企业局、招商局和人事劳动局、联兴工业硅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和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省有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7年工作,安排部署我州今年的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上午,会议对去年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管委会)、工作部门和纳税“十强企业”进行了表彰。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胜勇同志出席会议,并就做好今年的经贸、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下午,州经贸委、州乡镇企业局、州招商局和州人事劳动保障局分别召开了培训会议。
2008年3月13日,全州商务工作会议在凯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分管工业经济工作的副县市长、凯里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和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经局贸负责人,以及纳税“十强企业”负责人。会议对去年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管委会)、工作部门和纳税“十强企业”进行了表彰。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德玉同志出席会议,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商务工作作了重要讲 — 1 —
话。州商务局局长王甲鸿同志作会议报告。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全州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 全州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在杨胜勇副州长的讲话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2007年我州工业经济、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2007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5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7.46亿元,同比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59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利税9.27亿元,同比增长5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21.19亿元,同比增长22.5%;乡镇企业增加值26.64亿元,同比增长28.5%;上交税金4.17亿元,同比增长36.7%。招商引资实施项目210个,同比增长7.7%;合同引资240.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0.03亿元,同比增长8%。新增城镇就业1.44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参加各类保险34.52万人,各项保险征收3.6亿元。
杨胜勇副州长的讲话明确了2008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并对2008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一是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项目库建设,策划和编制好项目;着力抓好签约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项目成功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政策。
二是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做大经济总量作出新的贡献。要全力以赴抓好灾后重建和发展工作,尽快实现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快新建企业步伐; — 2 —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把资金投入到农产品的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行业;加大力度搞好节能降耗工作。
三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要着实抓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以带动为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聚集,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引导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型大项目合理聚集,形成优势产业聚集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加工园区化的新模式。
四是要关注民生,扎实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就业法》。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扶持政策,推进职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小额贷款担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着力完善服务机构基本服务功能,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层次、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失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要加强“五保”扩面征缴,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充分树立科学安全发展思想,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对煤炭、冶金、化工、危险化学 — 3 —
品和建材行业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领域进行监控。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严格各项安全制度。
六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促进经贸、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和劳动保障工作快速健康发展。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州”意思,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抓好各项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全州商务工作会议精神
王富玉副州长在全州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商务系统在2007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在2008年的商务工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和掌握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我州商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要关注民生,服务“三农”,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市场。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强市场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强领导,着力建立市场检测制度,加强对粮、肉、油、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需求等的检测和调查研究,确保市场供应。加强重要商品管理,着力建设储备基地。积极开展综合协调,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支持做大做强苗族、侗族餐饮为特色的民族餐饮业,着力打造民族品牌。
二是要加强领导,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加强进出口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抓住重点出口和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加强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开展进出口业务 — 4 —
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培育和开发新的出口商品。引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
三是构建和谐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我州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依托资源优势,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一批前景好、有吸引力、能挣钱、规模大、辐射强、产业链长的项目。积极为外商投资企业申报国家、省、州各类政策支持项目,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促进资金、发展资金和进口设备免、减税优惠以及各项促进政策。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认真组织项目和企业参加厦门国际投资洽谈会和东盟博览会等洽谈展销会及国外商品展销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实现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商务行政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素质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三力”建设,不断提高商务队伍的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
第三篇: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会议发言
在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即将过去的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工业经济克服部分行业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出“五增”发展态势:一是经济总量增。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4家,达到309家;预计全年可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7.3亿元、销售收入243.6亿元、利税21.6亿元,增幅均可达到30%以上。二是入库税金增。截止11月底,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入库税金3.26亿元,同比增长21.35%; 29家企业入库税金过百万元, 5家企业入库税金过千万元。三是工业投入增。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56 个,完成投资 39.5亿元,同比增长36 %。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1个,新开工建设18个;仅年底一个月,全市就有8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外贸出口增。预计今年可完成外贸出口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3%,实现总额超历史、增幅超历史的“两超”目标。五是工业用电量增。元至11月,全市实现工业电量99312.4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11 %,增幅在全省县市区名列前茅。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破性抓好工业经济。明年我市工业经济主要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利税增长25%,销售收入增长26%。其中一季度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以上。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目标任务抓分解。层层分解明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善完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集中精力不松懈,聚精会神抓落实,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既要确保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又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招商引资抓行动。年末岁尾是加强交流、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期,也是开展招商活动、收集招商意向的黄金时期,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确保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捕捉商机,争取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全年目标。继续实行大员招商和专班招商。重点引进新能源、低碳、机械电子和旅游项目,力争一季度引进藏药集团、佳能金财低碳产业园、远东集团电缆等10个以上亿元项目,润红生物制药、齐鲁铝业公司铝系型材、永安桥梁电网安全监控、兴利公司食用菌加工等 10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是重点项目抓调度。实施重点项目一周一调度制度,重点加快大峪口扩规、晋煤集团氨醇联产、凯龙公司6.25万吨硝酸氨、广源食品工业园、宏达公司内燃机配件、华山观风电场等一批在建项目的进度,一季度力争再到资5亿元。加大立业生物二期、金鹰公司24万吨/年氨醇联产、东林公司1000万套/年服装等已签约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3-5个项目投产见效。抓紧联系安能生物质发电、生物制药、电缆生产等一批在谈项目,争取在一季度签约落户。四是运行保障抓服务。每月进行一次工业生产“开门红”情况预测分析。针对元旦、春节期间用工减少、形势多变的实际,加强对磷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测。加大组织和协调电力、煤炭、成品油、土地、资金、劳动力、运输等生产要素的力度,确保企业生产所需。及时协调解决工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优势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在实现“开门红”中扛大梁挑重担。继续推动各个银行与中小企业对接,一季度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额达到全年的40%以上。
新一轮开放开发、加快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气魄,以求真务实、敬业进取的作风,扎实工作,打一场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的漂亮战,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市的经济目标任务。
第四篇:全州扶贫生态移民会议发言材料
***2012年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推进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推进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生态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项目实施。组建正科级的常设机构---生态移民办公室,落实编制10人,并从各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目前人员已到位并开展工作。
(二)计划下达情况。我县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经省发改审查,确定搬迁规模为五个点350户1707人,计划总投资2048.4万元(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194.9万元,地方配套853.5万元)。其中:**点150户747人,投资896.4万元;**点90户453人,投资543.6万元;**点40户185人,投资222万元;**点40户184人,投资220.8万元;**点30户138人投资165.6万元。
(三)资金到位情况。截止目前,累计到位资金1294.9万元(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194.9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到位100%,地方配套资金按项目实际进度进行配套。
(四)工程建设推进情况。目前,各安置点已完成了方案的编制、安置点的规划、地基平整、建房备料等工作。**
安置点还完成了防洪堤配套建设设施240米、**安置点正在进行道路(街道)硬化工程、**安置点开始打造房架。截止目前,共完成投资280万元。其中:**完成50万元,**完成90万元,**完成37万元,**完成82万元,**完成21万元。提前实施**生态移民安置600户2760人,目前已完成征地补偿工作和场地平整工作,正在进行基础开挖。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多方统筹,整合人财物。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交通、住建、水利、文化教育、卫生、林业、农业产业、创业就业、电力通讯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安置点安置房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安置点群众自建的方式全面推进。
(二)切实落实好补助资金,确保搬得出,住得下。在切实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采取老百姓自筹1/
3、协调贷款1/
3、国家补助建房1/3的方式,确保农户搬得出,住得下。
(三)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契机,加快城镇化建设。全力加快搬迁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通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向园区有序转移,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搞好产业服务,确保稳得住能就业。把发展产业,增强迁入群众创业就业技能作为生态移民工作的重点。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企业落户开发区,为搬迁群众提供富足的就业岗位。结合园区实际和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技能培训,为他们进厂就业创造条件,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在每个移民点均建门面房,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创业;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安置点配套建设农贸市场,建设以**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使搬迁群众通过农畜种养解决就业。
(五)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搬迁农户后续有保障。扶贫生态移民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继续享受政府原有各项支农惠农补贴和退耕还林政策。移民子女初中毕业生,可在县职校免费享受两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扶贫生态移民自主创业,享受各级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并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上限。自主创办以吸收扶贫生态移民就业为主的微型企业,享受“3个15万元”的扶持措施。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的搬迁户,三年内给予相关税费减免。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
(六)加强对扶贫生态移民建设的督促检查,做好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检查督查机制和制度,成立工程建设督查工作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定期(周)和不定期对扶贫生态移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我们相信,有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时保质完成全年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任务。
第五篇:工业经济会议交流材料
高举工业强镇大旗推进菇乡跨越发展
(2012年1月31日)
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风景区北麓,随岳高速、212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强镇大旗,内强动力,外引资金,狠抓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实现规模企业总产值11亿元,外贸出口达1.4亿美元,招商引资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立项争资394万元,财政收入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7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搭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工业经济内在驱动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依托裕国、银兆、永安、三岗等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将科技与市场有效结合,积极探索香菇产品的深加工和多样化发展。开发了鲜香菇罐头、香菇即食食品、香菇保健食品和香菇调味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工业经济内在动力。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发展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做强龙头、推进创新、提升质量,着力做大做强香菇产业集群。不断整合资源,将我镇食用菌科研中心、袋料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香菇交易大市场与各大企业相链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香菇科研、生产、加工、销售、1出口体系,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集群聚合效应进一步显现,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良好平台。先后建成了 “香菇一条街”、香菇加工新区和新型现代化香菇工业园,全面打造香菇出口创汇的“航母”。同时,大力增加出口种类,提高外向度。在加工出口香菇制品的同时,开发鲜香菇、木耳、板栗、白果、干鲜果、脱水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努力形成了以香菇木耳为主的一主多元出口结构。截止2011年底,三里岗镇共有香菇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自营出口公司8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通过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镇的香菇工业园将逐步建成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财政收入的税源区、集镇建设的亮点区。
二、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步伐,提高工业经济外在转化力。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成立招商专班,做好宣传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二是明确发展战略。立足本镇实际,确定了“税源经济为根本,工业化为核心,民营化为主体,招商引资为抓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城镇化战略为拉动”的战略目标,全力构建以香菇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园区经济。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引资主体,引进外资,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入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采取“以商招商,以亲招商,以会招商,以网招商”等多种方式,把外地的人才、技术、资金吸引到本地来投资发展。引进了包括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长久菌业有限公司、福瑞园林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工农业企业,引进中型水库、沟渠硬化、堰塘整修等大小项目100余个,引资近2亿元。
三、实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内在创新机制,探索切实可行的自主出口品牌发展模式,重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出口品牌,集中力量予以培育,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镇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大洪山”、“楚风”等5个品牌通过了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大洪山”牌香菇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众多的外贸出口品牌已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外向发展的明珠。2011年我镇外贸出口额达1.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0.8%。
四、完善行政工作体制机制,凝聚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在发展中,我镇坚持不断创新思维,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制度创新,引导各方力量向工业凝聚,各种资源向工业汇集,各项政策向工业倾斜,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完善发展评价机制。实行“六考核”,即考核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建设周期、产业方向、税收贡献,引导各发展主体,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二是强化奖励激励机制。今年我镇拿出10万余元专项资金,奖励超额完成目标的企业,激励企业科学投入、加快发展、提升境界、做大做强。三是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实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协调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瓶颈问题,全力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基层板块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国计民生的应有之义,对我们来说是责任也是使命。在探索工业经济的道路上,我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十二五”时期的下一个关键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发展工业经济的方针政策,高举“工业强镇”大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菇乡三里岗跨越发展,为“三个随县”、“四个随州”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