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公务员聘任制激活一池春水
人民日报:让公务员聘任制激活一池春水
傅达林
聘任制改革就是要强化公务员的职责意识,将公务员管理置于法治化、透明化的平台
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直接法律依据来自公务员法:“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这一改革试点近年来逐渐增多,并被寄予了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希冀。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系统的流动性和退出机制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聘任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以一纸聘任合同打破“终身制”,以此激活公务员群体的职业活力。
既然如此,缘何聘任制改革还是引发不少争议?事实上,20万或30万元的薪金到底高不高,问题的背后,折射的是公众心中的一种焦虑。不少人担心,这样的改革是否会落入俗套,在旧用人体制的强大惯性下,聘任制会不会异化成变相的“铁饭碗”?高薪会不会为公务员平添“红利”?而在一些地方,试水聘任制好几年了,但受聘公务员至今尚无被辞退者,也加深了公众对聘任制退出机制失灵的担忧。
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的“不确信”,主要源自人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传统的、主观的认知。在传统观念里,当上公务员就等同于端上“铁饭碗”,有了“高福利”,而且“能进不能出”。这样的既定印象,恰恰又是今天改革必须破除的痼疾。由此,决定了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要获得人们“确信”的成效,恐怕得用实际效果来改变全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形成一种科学理性健康阳光的公务员职业观。
如果把整个公务员队伍建设比喻成一盘棋,那么目前零星的聘任制改革犹如一颗颗棋子,下好了便能盘活整盘棋,以革除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衙门作风等诸多弊病。不过,就聘任制改革本身而言,要下好这盘棋又离不开完备的配套机制,离不开公开透明的运作程序,离不开真实有效的监督制约。
近年来,“公务员热”有了降温的征兆。“退烧”恰恰预示着公众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正趋于理性。因为,在以往公务员报考过热的背后,实际上是附加在公务员职业上的种种福利诱惑太大。“想发财别做官”“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作风建设到反腐倡廉,都在加速净化和重塑公务员的职业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聘任制改革就是要强化公务员的职责意识,通过法律规范在权责之间、履职尽责与续签领薪之间建立必然联系,将公务员管理置于法治化、透明化的平台。
正因此,用好聘任制改革的“棋子”,绝非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加入几个标新立异的“亮点”,而是从机制上激活整个队伍的职业活力,导正社会对公务员的职业期待。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7日 05 版)
第二篇:激活新农村建设的一池春水
激活新农村建设的一池春水
——乾县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纪实
董昱 穆海齐 朱文刚
行走在乾县农村,你会发现曾经坑坑洼洼的村内道路全被硬化成水泥路面,而仅能跑“蹦蹦车”的村庄小道现如今跑起了大卡车;村民自娱自乐的土戏台子,如今也被建成靓丽的乡村文化广场。这些变化正是乾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带来的。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全县农村公益事业正在逐步摆脱“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乾县农民正在深切感受着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
一事一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梁村阡道村村民刘大爷站在刚修好的村道旁乐得合不拢嘴,他说,给村里修这条路得到了村民的集体拥护,在修路的过程中,村民们自发到现场监督,砂石比例是否合适,道路厚度是否合格时刻受到村民监督,甚至有村民拿着尺子亲自到路边丈量。
“路没修之前,外面进村收苹果比较困难,我们的优质苹果只有便宜点卖,群众都不敢多栽果树。”临平镇枣新村村民张某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后,我们每个村民才出了20元钱,就解决了道路问题,如今路修好了,每年能多收入将近1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后,农村的小型水利、道路等公益事业建设方面一度陷入筹资筹劳难的困境。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后,乾县按照“村民自愿、村民受益、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原则和“县上有重点、乡上有亮点、村上有看点”的要求,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选定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农民筹资部分不超过每人20元,筹资不超过10工日,各镇(社区)
筹资面和筹资率基本达到了100%。这样一来村民参与改善村内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注泔镇注泔村村民王某看来,村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是美化环境、提升品位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以前,村民们白天种地,晚上看电视,很少出门坐一块聊天,但广场建成后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吃完饭都爱在广场坐坐,聊聊身边发生的新鲜事。
乾县县于2010年进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后,就坚持先议后批、先批后筹、先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严把公示、审批、验收关口,积极构建“财政资金引导、农民筹资投劳、社会捐资赞助”的投入新机制。调动广大村干部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但又缺乏条件解决的民生事项。从2010年到现在,乾县共兑付财政奖补资金7977万元,村民筹资7050万元,筹劳折资645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1325万元,实施了村内道硬化、安全饮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村容亮化等项目472个,涉及226个行政村,受益群众42万人,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文化活动无场地等问题,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议”字当头,群众当家做主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重在“议”字上做文章,村里公益事业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样管,都由农民说了算。
在城关镇漠西社区大桥村村民议事大会现场,村民争先恐后的表态发言,纷纷为村上准备实施的文化广场项目建言献策,有的愿出两个劳力,有的愿捐出500元现金„„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村支书激动的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推行,村内所有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群众代表会或户主会确定,群众有了充分的发言权与表决权,出钱出力出得明白,加上财政奖补的资金,减轻了群众负担,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益事业建设中。我们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使村内“断头路”问题得到解决,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现在成了农民的乐园。”
像大桥村一样,乾县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村内所有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群众代表会确定,群众有了充分的发言权与表决权,改变了以前兴办公益事业村干部说了算,群众只管出钱出力的历史。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村都由各项目受益群众推选代表分别组成“村民理财小组”和“工程监督小组”,从资金的筹集、资料的申报、项目的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款项的拨付,都有村民代表参与,工程完工后,进行财务公开,使村民出资放心,工程质量满意。对项目的建设内容、筹资筹劳、奖补金额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示,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的监督,从而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有效保证了群众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评判权和监督权。
好政策,绘出农村新气象
欢腾的舞蹈跳起来,欢快的歌谣唱起来,盼望已久的路灯亮起来,在家门口开展文体活动,在村阅览室查找农技知识„„这些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生活,如今在乾县广大农村随处可见。每当夜幕降临,县城各个广场、各镇集镇所在地、大部分的村组,都能够看到群众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在乾县你会深切的感受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村内户外营造出惠农“新气象”,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乾县,无论是村内还是村外,一条条新硬化的水泥道路比比皆是;新架通的自来水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而且还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据统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共参与全县硬化村内道路项目600多公里;解决人畜饮水项目8个;建设文化广场13座;其他项目78个。
邻里更加互信社会愈加和谐。通过召开一事一议民主会议,聘任村级理财小组,收取捐资捐物,登记出劳出力,项目施工前后情况公示,拉近了村民的距离,多数村民感慨的说,承包到户多年没有这样开会了,乡亲们疏远了,一事一议把乡亲们拉近了,亲近了,主动拆出硬化道路所占厕所围墙,挪路占路现象不见了,邻里关系改善了,农村社会和谐了。
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通过项目实施前召开一事一议民主会议,群众围绕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村内户外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做什么,怎么做,村民通过民主一事一议,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村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有的村民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党的惠农政策关心我们的具体体现,建什么我们议,增强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决心。
示范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农村的实施,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新农村起得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而且多数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干部群众看着周边的村修路架水,都希望把他们村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也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出行条件。
乾县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一个杠杆效应:财政奖补是杠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支点,由上级的推动到基层的能动是作用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撬起的是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是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发展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开拓的是脚下发展之路,树立的是政府形象之碑,架起的是跨跃历史之桥,连接的是干群同舟之心。
第三篇:再造想象:激活古诗词教学“一池春水”
◎印春芳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由于所涉及的景色风物、人情世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差距,学生在理解上便存在很多障碍,难以体会感知,古诗词教学很多时候都成了教师的“一家言”,“满堂灌”,显得枯燥而乏味。其实,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跳跃性强,若有若无的形象与富有哲理的意蕴尤其适合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再造想象,从而感受其艺术的生命力。
这里的再造想象,具体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唤起自己已有的经验(表象)和感受,并根据作者的言语描述,通过重组这些表象,把作者构思时的种种人物、情节、情景的画面再现出来。这个画面越清晰,读者的领悟就越深入。教师若能通过以下或更多策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就能够重构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激活古诗词教学的“一池春水”。
一、对话文本语言,在诵读中营造想象空间
阅读中的再造想象是由文本语言的描述引起的,它引领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充分自主地读,品味语言,真情对话,把文本语言材料还原成灵动的生命,创造出新的形象。如被誉为“‘花间’第一流”的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连用七个叠音词,且以齿音为主,节奏密集,抑扬婉转,情感步步深沉,通过反复诵读,词人凄清苦楚的情感变得清晰,词人寂寞凄凉、孤独无依的形象也会在学生头脑中想象开来。
诵读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直接碰撞,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穿插其中,齐读、散读、个别吟诵、音乐配诵、朗读比赛等方式都能让学生读出趣味,而要让学生在每一遍读书过程中都有所“得”,必须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才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字里行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一次想象再造的过程。重视诵读,就不会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生命的张力也会变得厚实许多。
二、丰富学生表象,为再造想象提供物质基础
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教师平时就应引导学生关心热爱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为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创设良好的条件。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引入其他诗词来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从而引导学生去再造想象,比如,教李煜的《相见欢》一词,要求学生朗读体会时,最后一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学生总是读得很平,无法深入读出那份沉重,笔者便引导学生说,这个“在心头”是什么滋味呢?学生说是愁绪,很沉痛、很郁闷、很压抑。笔者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那到底有什么样的分量,学生马上意识到了,于是就在“在心头”三个字上重起来,对这首词的理解也不再是割裂和抽象的了。对于这首《相见欢》中“月”和“梧桐”两个意象,笔者还引入了一些其他的诗,它们运用了和这首词同样的意象,这便让学生在阅读当中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些意象对于李煜词的情意是如何浸润的。
因而在古诗词阅读中,学生储备的表象越丰富,生活的积累越鲜活,已有的认知经验越厚实,学生的再造想象就越开阔深刻,同文本语言材料碰撞后的画面就越精彩,认识的形象就越饱满而个性,语言外化的物象就越生动,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会更深广,从而课堂教学的生命张力就越强大,学生阅读欣赏的智慧也会更激活。
三、借助适宜媒介,使再造想象深入开展
品味语言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方法,但学生一旦遇到陌生的描述对象或表象经验完全陌生时,就不能单凭语言刺激去调动思维,而需要借助相宜的辅助手段。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是通过多媒体引入画面、乐曲,补充语言符号刺激的不足,扩大感知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再造想象力的开展。在教学李白《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时,笔者选用了与该诗诗意相符的古筝音乐《送别》,舒缓、悠扬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
这样的例子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相当多见,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这些资源,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运用比较勾连,令再造想象贯通神韵
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从内容或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大量的阅读、比较,也会让古诗词教学洋溢出鲜活的魅力。对古诗词进行重新组合,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找出所比较文章的异同,可以从思想感情、写作内容、结构层次、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如杜甫的《春望》和《望岳>两首诗,同是用了寓情与景的写法,且都有对偶的修辞,但在写作背景,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充分调动学生再造想象的积极性,希望学生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从而使诗歌知识得到引申与拓宽。
这样的阅读、比较,把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学生自身的情思和想象,贯通神韵。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想象力能走多远,他的鉴赏疆域就有多大,教师应善于根据所授内容的性质、特点,通过有效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并使之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才能彰显其独特的生命活力,学生语文素养和诗词鉴赏的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四篇:激活一池春水 登上成长快车
激活一池春水 登上成长快车
——“五岗锻炼”的当阳样本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 雷平陈宗清 叶毅 钟京红
干部有否干事本领、成事能力?当阳选派134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定向到信访、招商、乡镇、政企、上挂外派5类岗位学习锻炼,成为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当阳样本”。
激活一池春水
“具有五岗锻炼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这是当阳市委提出的选人用人导向。“五岗锻炼”方案发布后,主动报名的干部超过200多人。原市移民局办公室主任刘杰挂任玉阳办事处坳口村第一书记后,针对两委班子散、群众基础差、经济实力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村“两委”建设,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多方筹集9万多元铺设了1万多米的晴雨路,解决了5个组的村民出行难问题;争取电力部门支持,新增7台变压器,更换危险电杆30根,解决了村民用电难问题。村民感叹:“来了一名干部,办了一筐实事。”
登上成长快车
在教育、引导、管理等多项措施的推动下,年轻干部融入岗位,进入角色,迈入了成长“快车道”。
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朱监宜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挂职后,参与完成了失业保险调研和条例修订、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等20余项重点工作,其主笔起草的《关于全省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检查评估的报告》、参与完成的国家人社部下达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调研课题,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挂职干部切身体会到,“五岗锻炼”增长了真知灼见,历练了工作本领。截至10月中旬,具有挂职锻炼经历的干部中,90%以上的干部已经成长为各单位的中层骨干。
推进“双争目标”
为抢抓“黄金十年”战略机遇,当阳市委提出“争宜昌前
三、争全省十强”的“双争”目标。据统计,在企业挂职的干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200余条,被采纳实施的有180余条;牵头组织完成30余项改革创新项目。在乡镇挂职的干部走访群众600余人次,为基层办理实事3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在信访办挂职的干部参与处理信访案件200余起,化解多年积案32起。市委书记郑廷贵说道:“‘五岗锻炼’是‘助推器’,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五篇:水城县“竞聘上岗”激活乡镇卫生事业“一池春水”
水城县竞聘上岗激活乡镇卫生事业“一池春水”
近期,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长竞聘上岗工作全面启动,对全县33个乡镇的33名卫生院长、42名副院长实行竞聘上岗,着力配强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推进人才强院,全面激活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广泛宣传发动,让更多的人踊跃参与。县卫生局成立了院长竞聘上岗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并进行了公示。及时召开了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共70余人参加,对竞聘上岗的方案、要求等进行了贯彻传达。各乡镇卫生院还积极利用职工会、“小喇叭”等方式,开展宣传120余场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卫生系统职工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竞聘,共有87人报名参加竞聘。
——合理设置条件,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为确保让更多的人能参加竞聘,在资格条件上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切实做到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重年轻但不唯年轻。凡在职在编的医疗卫生专业职工,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有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3年以上工作经历,熟悉卫生工作,有一定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年龄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近三年考核结 1
果均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的,均可参加竞聘。
——创新竞聘方式,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为防止高分低能、能优德劣者在竞聘中取胜,本次竞聘上岗进一步创新方式,科学设计考试结构,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竞聘采取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的方式,具体结构为笔试20%,面试20%,领导测评30%,职工测评10%,竞职演讲20%,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1:2确定人选后,于2011年12月12日组成8个考核组分赴3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真正实现了竞争择优。
——强化全程监督,让竞聘在阳光下进行。为确保竞聘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切实加强对竞聘工作的全程监督,在县卫生局设立了竞聘事宜咨询电话2门、竞聘举报电话2门,邮箱1个,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让竞聘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在全县33个乡镇竞聘点各设联络员1名、记分员1名、竞聘监督员1名,对监考、封存试卷、改卷等具体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当天及时公布考试分数,杜绝“暗箱操作”,有效提高了竞聘工作的公信度。
(崔建黔吴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