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激活传统民族手工艺“一池春水”
**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享有“民族民间手工艺之乡”的美誉。有噶玛嘎孜唐卡技艺,技法独特的铜铸工艺、细腻的精雕手法,更有栩栩如生的木雕技艺,民族手工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然而在过去,受发展模式单一,经营不善影响,造成传承、发展不前,后继无人,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近年来,**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传统民族手工艺与“扶贫车间”深度融合,形成“手工艺+车间”发展模式,建立民族手工艺园区1个,扶贫车间20个,培训基地1个,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培养出2000名以上的特色民族手工艺人才。为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和促民增收致富提供强大动力,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成为了文化传承保护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生动典范”。
一、强化党建领产,解决“小、散、弱”的难题。
**县享有“民族民间手工艺之乡”的美誉,但是,限于传统思想的守旧,技艺传内不传外和地域分布散的因素,民族手工艺产业小、散、弱,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近年来,**县充分发挥县委规划布局,乡村党组织牵头,农民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激发各类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向产业培育聚集,引导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发展民族手工艺产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上下联动,区域联动,大抓民族手工艺产业的格局。一是党建引领“手艺人”。(培养先锋模范)将手艺人发展成党员,接受党的熏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传承旧思想,解决传承面“小”的难题。二是党建引领“行政村”。麦宿片区手工艺相同或类似的村支部,成立功能性临时党支部,利用“农民夜校”“学习交流会”“手工艺大比拼活动”等,交流、总结具体经验,解决产业“散”的难题。三是党建引领“特色车间”。在扶贫车间成立党小组,村支部党员为代表,指导做好日常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工作制度,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党员示范带动,吸纳闲散在家的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就业,解决产业“弱”的难题。**县强化党建工作,实现了民族手工艺家庭式小作坊向有组织,有效益,有规模的手工艺车间转变。
二、巧借各方力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紧紧依靠财政收入来发展好比“无米之炊”。一是借力“脱贫攻坚”。
结合脱贫新村建设,全力推动麦宿手工艺聚集区的交通、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通信网络设施的建设,同时利用贫困产业扶持资金,建设民族手工艺产业合作社7个,打实手工艺园区和扶贫车间建设基础。二是借力“对口援助”。依托国家东西协作和省委援藏支藏部署,借力广东东西协作力量,积极争取广东对口援藏援助资金1500万元,建成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20个。三是借力“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蓝逸、噶玛嘎孜唐卡有限公司、翟攀黑陶文化等5家龙头企业,带动1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稳定增收。为民族手工艺传承、发展开了个好头,也解决了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三、创新传承模式,解决“后继无人”的难题。
在过去,康巴地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延续着传内不传外的守旧方式,精美绝伦的技法得不到传承发展。我们聚焦于此,积极创新,运用“家门口结对+”“园区培训+”“兴趣课堂+”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民族手工艺人才。一是“家门口结对+”模式。发挥老手艺人才辐射带动作用,采取“结对子”手手相授的方式,解决青少年缺技能、艺不精问题,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在家门口学习到民族特色手工艺。截至目前,共有75名老艺人结对300余名青少年在家门口,主动参与学习陶艺、木雕、唐卡绘制、藏香制作、藏药提炼。二是“园区培训+”模式。依托麦宿片区传承木雕、唐卡绘制、藏香制作等技艺优势,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理念,形成“培训、研发、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旅游”一条龙模式,建立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1个、扶贫车间20个、培训基地1个,吸引400名在家待业青少年,常态化培训。预计在未来三年培育特色民族手工艺人才2000名以上。三是“兴趣课堂+”模式。将“民族手工艺搬进学校、走进课堂”,依托龚垭乡寄宿制小学为平台,建立南派藏医药人才培训学校,增设4个手工艺课堂及2个特色手工艺班级,由专业团队教授技艺,吸收12岁以上且在义务教育阶段的150名青少年到特色手工艺班级学习。确保做到手工艺技艺传承,青少年技能培训双赢共推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效益不高”的难题。
传统民族手工艺限于自产自销,产品流通难,无规模、无品牌效应等诸多因素,效益不高,导致老百姓有才有技艺却得不到发展,贫困群众数量居高不下。一是“物流中心+”。借助进藏入青要道的区位优势和即将通航的格萨尔机场的交通优势,在马尼干戈镇建设全县电商物流集散配送中心,配套建设镇、村等末端物流配送站点50余个,并积极对接大型物流公司,构建起高效便捷、线上线下同步互动的综合物流运输网。为民族手工艺产品走出康巴地区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全域旅游+”。**县旅游资源丰富,各个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开设民族手工艺展柜,供游客欣赏,同时将麦宿手工艺产业园区建成旅游景区,供广大游客观光、游玩,合影留恋,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建成游客体验中心,让游客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噶玛嘎孜唐卡的绘画过程,学习铜铸木雕等技艺,亲手制作陶器工艺品,游玩感受颇佳,民族手工艺体验感十足。三是“互联网+”。由宣传部门、融媒体中心牵头,对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统一包装,利用抖音等最热平台,打造本地网红3名,进行同步线上销售;同时,在微信商城、天猫超市、京东网点等平台开设销售网点,逐步拓宽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扶贫车间为民族手工艺传承提供契机,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提供平台、增添动力,激活传统民族手工艺“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