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射线无损检测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X射线无损检测操作规程
1、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2、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剂和报警装置。
3、探伤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及安全要求。
4、探伤前必须检查仪器及线路是否绝缘好。
5、探伤尽可能在曝光室进行,仪器工作时应有指示标记,防止他人进入曝光室。
6、现场探伤必须划出控制区、监督区,并设立警戒标识,设专人看护。
7、机器在第一次使用或多日未使用时,射线管必须进行训机。
8、曝光室操作时,在切断高压后应五分钟才能进入曝光室。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举例射线装置操作方案:
a.开机曝光前,应查看曝光室里是否还有没有人,门有没有关好,只有一切确定无误时,才能够开机曝光。
b.在开机曝光状态下,当曝光室的门没有关好,或有人开门进去了,发现后应马上切断电源或关机,把人叫出来,并应估算当事人所受照的时间。曝光量的大小等来估算当事人所受剂量,以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治疗。还应对这事进行整改,以防这类事再发生。如在曝光室的门上和X射线机的控制箱采取联动装置,这样门没关好或有人误打开门进去,控制箱上的电源就自动断开,X射线机就不产生X射线了,就不会发生辐射事故了。
c.当在曝光室里长时间曝光时,空气经过X射线的长时间电离辐射会产生臭氧,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就应该及时打开换气扇,把臭氧尽可能的排出去。
d.当在现场探伤时,无关人员必须全部撤离现场,并划出控制区且设立警戒标识,专人看护。e.探伤人员要带个人剂量剂和剂量报警器,以保证安全距离,开机前要查看所有人是否撤离曝光区,无人后方可开机。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无损检测仪维护保养制度
本规定确定了X射线探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X射线设备维护保养:
a.确保控制器型号与管头型号一致,射线机第一次使用或隔多日未使用前,射线管必须进行试运行,才能正常使用。
b.每天使用前要注意观察管头,不得有气泡,严禁在有气泡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压力表检查X射线发生器中的气压,低于0.35Mpa时禁止使用。c.X射线机正常使用时,电流不能超过机器最大允许值。d.X射线机不得受剧烈振动。
e.探伤仪器设备均应置于空气流通干燥处,切忌潮湿、淋雨和高温,更不得接近酸碱等腐蚀性气体。
f.上高压时应思想集中,密切注意毫安表和电压表的动态和发现异常声音,应立即切断高压,查明原因,确无故障存在,方可工作。
g.保持X射线机清洁,每天下班前都应将X射线机擦干净。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防护与安全保卫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的防护管理及现场射线探伤的防卫制度。
1、X射线检测人员防护。
a.所有X射线探伤人员均应为Ⅰ级以上人员,应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的操作规程及防止射线照射的基本知识。
b.所有X射线探伤人员应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参加辐射安全知识培训班,并取的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c.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剂,并定期送检。
2、检测设备管理。
a.X射线发生装置的采购、转让、报废,必须建立健全的档案台帐,由设备科主管,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由探伤室负责。
b.探伤设备必须在完好状态下运行,有故障必须停用,维修合格后再投用,以防因机器故障造成人员误照射。
3、曝光室防护管理。
a.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曝光室应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并通过验收后,方可使用。工作区应设立放射性警示标志,并加装工作信号灯。曝光室必须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辐射环境质量检测。
b.曝光室内射线机应与铅门连锁,以防止人员误入。
4、现场探伤防护管理
a.现场探伤须经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探伤作业。
b.在监督区边缘应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警戒线,警示牌、警示灯)。c.探伤人员应合理选择射线的照射方向,尽可能地利用防护角度。
d.探伤人员除佩带个人剂量剂外,还应携带剂量报警器,以保证防护安全距离。开机前必须检查所有人员是否撤离控制区,全部撤离后方可开机。
4、监督与处罚
a.对工作人员不遵守本制度,不按操作规程而发生放射事故的,按厂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b.万一发生放射性事故,必须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无损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1、Ⅰ级人员
Ⅰ级人员在Ⅱ级人员指示下,按JB/T4730标准及工艺卡要求正确从事检测工作,准确反映实测状况,做好记录,对检测过程的准确性负责。
2、Ⅱ级人员
a.指导Ⅰ级人员工作,对自身和在自身指导下Ⅰ级人员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负责。b.必须熟悉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并对产品工艺条件有一定了解。
c.评片应严肃认真,对底片轻拿轻放,以保证底片质量。评片记录应详细、清楚;应有缺陷性质、位置、几何尺寸、等级。
d.测定射线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工艺守则,能正确解释和评价检测结果。
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职责。
a.对产品的无损检测负责,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b.贯彻执行产品检验法规的标准,参加编制与贯彻手册中无损检测系统的质控文件,组织编写、修订与审核无损检测规程,审定返修及扩大操作比例。
c.保证法规、标准和无损检测工艺正确实施,有权拒绝受理不按法规和标准进行的任何检测活动。
d.检查检测仪器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e.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的综合能力。
f.审核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委托是否相符,抽查射线底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检测比例和返修扩探比例及对底片评定性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g.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辐 射 事 故 应 急 方 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为保障辐射环境安全控制或减缓放射性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提高应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方案。
1、建立本企业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小组,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管理小组的第一负责人,全权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事故处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2、一旦发生有人受到辐射或超剂量照射时,发现人必须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上报(两小时以内)当地环保部、公安、卫生部门,同时积极配合环保、公安、卫生管理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3、射线装置出现异常时,应切断电源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确定故障排队后方可重新使用。
4、发生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单位安全和保卫部门应迅速控制事故现场,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在环保等部门的监控和指导下开展现场监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5、对可能造成辐射伤害的人员应立即将其送至辐射事故应急定点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辐射事故应急定点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求治。
6、在事故发生后,不管正式职工、合同工或其他任何形式员工,不管事故原因是谁造成的,送达辐射伤害人员和开展救治工作必须“立即”,决不允许拖延,同时应采用最快捷、最稳妥的交通方式。
7、在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并及时填报《辐射事故初始报告卡》。
8、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人员及联系电话
9、放射性事故应急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环保部门联系电话12369 公安部门联系电话110 卫生部门联系电话120
第二篇: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制度
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
为了加强设备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依据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订本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设备的规划、选购 :
1.1.设备的规划与选购的类型要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
1.2.选购的设备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1.3.特种设备的选购,设备必须是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可证的厂家产品。
1.4.进口设备应当备有设备维修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1.5.对新设备认真验收、调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2.1.对新购设备及调入设备及时建立档案。
2.2.建立相应的设备安全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2.3.收集整理所有相关资料,保证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和准确。2.4.特种设备和机械冲压设备执行注册登记制度,实行“一机一档”,特种设备和机械冲压设备的检测检验报告由安全环保部门存档。
3、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修、检测:
3.1.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安装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后使用。
3.2.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
3.3.特种设备须取得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并定期由具有相应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机械冲压设备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及标准要求,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机械冲压设备的安全 性能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3.4.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常规检查、维修保养等安全使用和运行的管理制度。
3.5.针对设备的使用性质制定交接班制度。分班轮换使用或集体使用的设备,由当班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人使用的设备由使用者全面负责设备的使用安全。
3.6.大型精密设备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的管理办法。3.7.设备的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并做好日常的检查保养记录。
3.8.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由技术部门负责,记录签字后交安全环保部备案。
4、设备报废
4.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国家或行业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机生产安全的设备或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设备实行淘汰制度。4.2.积极推荐先进的新设备、新材料。2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安全阀、压力表等特种设备和所属附件,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接受检验,检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在定期检验前,生产管理部要与市特检中心协调好检测时间,及时对设备采取措施(如停用)并作好清洁工作,顺利完成设备定检,确保安全。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时间根据上次的设备检测报告确定。
4、定期检测报告要有专人保管,随时备查。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特种设备操作工人要发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认真保养好设备。
2、各岗位要实行操作工人为主,“机、电、化、仪”四结合的设备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只只仪表有专人负责,消灭无人负责现象。
3、操作人员对岗位范围内的设备,必须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位的操作规程。
4、严格按操作程序与规定步骤。设备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要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
5、对岗位范围内设备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四勤(勤检查、勤观察、勤联系、勤调节)”。操作人员发现设备缺陷能处理的应主动进行处理,清除故障,一时处理不了的应及时报告检修。4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和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1、有专人负责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要有设备技术档案,对主要设备和关键设备要分别建档,内容包括:
(1)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设备调试记录、特种设备使用证和检测报告等。(2)大、中修记录、竣工验收单。(3)设备登记卡片、设备分类台帐。(4)设备改装、变更的有关技术文件。(5)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3、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4、公司档案保管员负责保管和供应公司图纸、技术资料。
5、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5
特种设备运行记录制度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取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后才能独立操作。
2、当班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运行过程中状态监测、日常点检和各项运行记录。
3、在运行中遇到有不正常情况时,值班人员应根据规程进行紧急得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运行人中在当班期间,应按规定巡回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5、受压设备不得超压运行、动力设备不得超过规定负荷运行,不得带病运行,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并做好运行和故障排除记录。
6、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检修后的试运行记录,填写各种表卡,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状态。
7、各班组将运行记录集中整理后报送公司,以便能以运行记录为依据,综合历次检修记录,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
第三篇: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制度(定稿)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制度
一、为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状态监测与计划修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和经济管理措施,对机械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效能,使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四、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五、各车间(单位)生产应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效能。
六、为了减少设备在运行中的磨损,适当延长使用寿命脉,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实行对机械设备 的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预防性修理制度。
七、对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
八、定期维护和预防性修理,基本上分为生产中维护修理和停产维护修理两种。操作工要配合修理人员及时维护修理。
九、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
十、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及违反维护修理规程,造成机械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者,应根据《事故管理制度》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对不听劝阻的肇事者,应加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义乌市奔宝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2010年1月1日
第四篇:消防车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消防车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二.每周检查、保养的项目
1.对每天检查保养进行检查保养。
2.检查轮胎气压是否压到正常的气压要求,并清理轮胎上的杂物。
3.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固定情况。
4.检查转向横、竖拉杆、专向拐臂和球头的连接情况。
5.查看发动机各结合面有没有漏油、漏水、漏气的情况。
6.检查发动机皮带松紧度是否符合要求。
7.查看各部位的管路和导线固定情况。
8.检查发动机机油,如缺少应给予补充机油。
9.检查水箱冷却液,如缺少应给予补充冷却液。
10.检查蓄电池电解液,如缺少应给予补充电解液。
11.检查补充动力转向机油。
12.清洁散热器外表。
13.补充挡风玻璃清洗液。
14.检查刹车系统有否渗漏气,如有应及时检修。
15.检查所有操作按钮的功能的灵敏可靠性。
16.控制操作时注意聆听各运动部件有无异常噪音,如有应检查噪声来源,排除存在的故障隐患。
17.检查全车各电器元件如报警器、喇叭、雨刮器、信号、照明、蜂鸣器、仪表、开关、显示器、电动气阀、电液阀等是否有效。
18.检查各连接部件连接螺丝是否松动。
19.检查取力器开关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20.检查水泵、管路阀门是否工作正常。
21.检查水泵、水管路是否有渗漏水现象。
22.应当至少每周检查并测试引水装置是否有效。
备注:车辆每次实战使用后,都应全面加以清洗、擦饰、注润滑油(脂),并认真检查,维护保养
一、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一)动火管理制度:
1.凡在本公司内需要动火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必须提前到安全部申报并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动火。
2.落实现场防火监护人员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3.动火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4.发生火灾事故时,要及时处理、扑救并报警。
5.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6.凡储存有易燃、爆炸品的车间、仓库、堆场,未彻底排除干净的,严禁动火。
7.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在动火完毕后,应彻底清除现场火种,方可离开现场。
(二)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实行仓库防火责任人全面负责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仓库保管员必须掌握消防器材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4.仓库内各类货物的堆放严禁阻挡各种消防器材设备使用。
5.仓库内严禁吸烟,不准烧焊(割焊),要动用明火的人员必须到安全部办理申请手续,方可作业。
6.各类危险物品不准堆放在一般货物仓库内。
7.物品入库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实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可入库。
8.仓库内电器设备必须由持有合格证的电工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电工应严格遵守各项电器操作规程。
9.各类机动车装卸物品后,不准在库区内停放及维修。
10.仓管人员离开仓库之前必须要关好门窗及一切电源,并严格检查是否有其他火灾隐患。
11.仓库内储存的货物,按不同性质、类别分堆,堆垛之间应留出安全通道距离。具体规定如下:主要通道2.5-3米,墙距1-1.5米,堆距0.6-1米,垛距0.8-1米、柱距1米,堆垛距消防灭火器材1.5米。
12.仓库内不准住人(包括午休),不准搭建搁层,不准使用电烫斗、电炉、电钟、电烙铁、电视机及交流收音机等电器设备。
(三)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为防止用电造成火灾事故发生,凡动用电维修、安装各类用电设备者必须持证上岗。
2.非电工人员严禁动用、检查、安装各类用电设备,外来人员要动用电时必须到安全部门交用电说明并报行政部电工审批后方可作业。
3.发现用电设施损坏、不安全(包括各类电器)应及时向码头安全部门汇报。
4.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插座和电线。
5.电工安装、维修用电设施时,一律严禁赤脚。
6.安全管理部和电工要定期对公司各类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如有发现各类电器、电线等用电设施损坏,及时更换。
7.所有办公室、仓库、车间等部门人员在离开时要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第五篇:空调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维修管理规程,保证设备正常使用,防止事故发生,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范围: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保养。职责:工程设备部、生产部、质量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内容 设备的使用 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到正确使用设备,单人使
用的设备由操作人员负责,多人操作、集体使用的设备由班组长负责。设备操作人员要按《人员培训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所有设备都要制定操作规程,并要有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设备管理员必须确认关于该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的操作规程已经得到批准。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启动,运行和停车,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速、不超负荷运转。主要生产设备要填写《设备使用日志》,两班以上连续运转的设备,操作人员下班前除填写记录外,还要向下一班操作人员详细交接设备运行情况,存在缺陷和注意事项。接班者要按时到达工作岗位,接班前时认真听取交接班人对设备情况的介绍,查阅《设备使用日志》等是否与交班人口述的情况相符,如不相符,应弄清情况后才能接班。《设备使用日志》按照《设备使用日志管理规程》填写。
设备日常维护 开机前操作人员必须按相关设备操作规程的规定,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润滑工作,确认设备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正常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通常在每天下班前15至30分钟由操作人员进行,通过对设备的检查、清扫和擦拭,使设备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将各种工具、计量器具定置摆放,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通过听、看、闻等方法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操作人员要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立即完成简单的处理,并将故障设备情况及时向设备员通报,如果可能涉及到产品质量的问题,应立即通知QA及执行《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关机后,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清洁、润滑设备、清扫工作场地,保持设备和环境卫生,操作人员应及时把各种工具、附件摆放整齐。不经常使用的设备每月必须维护一次,在洁净区内的闲置设备要及时移出,其他区域的封存设备也要限期搬出。
设备保养及维修
设备的保养及维修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有计划保养及维修。
要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技术状态和普查情况,由设备员编制设备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报设备负责人批准,计划不得任意更改。
设备保养 一级保养
设备的一级保养定为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除电器部分由电工负责外,其余由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员辅助和指导保养内容。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彻底清洗、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位,清除表面活动毛刺,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无药垢,无油污。检查、调整必要的零部件,调整各运动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检查紧固件和操作装置,做到齐全可靠。检查各种计量仪表和安全附件。清洗油杯、油管、油标,检查油质,按规定加油,做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保养后要达到:外观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窗明亮,润滑良好,设备磨损减少,设备缺陷排除,事故隐患消灭,设备操作灵活,运转正常,保持完好状态。
二级保养
设备的二级保养视不同设备情况进行,由设备员为主进行,操作人员参加。保养内容包括: 除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检查内容外,还要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件;清洗变速箱或传动箱;
调整检查各操作手柄,使其灵活可靠;清洗电机,检查电机绝缘,整理电器线路。更换新油,消除漏油;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二级保养后设备应达到完好标准,以提高维修间隔期内的设备完好率。保养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在《设备保养记录》上。设备的维修
每年必须对各种设备至少进行一次设备状况普查,要将检查过程记录在《设备维修记录》上。
维修要在生产区外或停产期间进行,维修前要做好技术准备和材料备件的准备,维修后要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维修主要是针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拆卸部分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同时检查、调整、紧固机件,恢复设备使用性能。维修后的设备要由设备员组织有关人员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生产使用,维修过程要记录在《设备维修记录》上,并与其他设备管理记录一起归档保存。经过修理的设备,若可能对药品生产质量造成影响时,QA要根据《验证管理规程》的要求决定是否有必要对设备重新进行验证。维修时设备维修人员应对设备的状况,故障的现象和原因进行认真的记录分析,并在《设备维修记录》上认真填写,交设备管理员归档保管。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