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五华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五华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研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财政局
(2009年5月15日)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农村金融和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的一股力量,在我区刚刚萌生,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破解‚三农‛及小企业融资难题,正确引导、积极规范民间融资,完善五华区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通过对辖区金融机构的调查了解和我区两个小额贷款公司近段时间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以下报告,力求在客观分析对于小额贷款资金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前提下,继续推动我区小额贷款工作,壮大针对‚三农‛与小企业、微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一、五华区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机构的现状
(一)区域内金融机构现状
通过区金融与相关部门对辖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其基本情况为:驻辖区银行金融单位19家,网点布局187个,其中:中国人民银行1个,工商银行31个,建设银行33个,中国银行16个,农业银行6个,国家开发银行1个,交通银行8个,富滇银行19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3个,广东发展银行2个,华夏银行6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3个,招商银行3个,中信银行3个,光大银行5个,民生银行1个,深圳发展银行2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2个。
(二)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现有数量及放贷情况
‚五华区小额贷款公司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区金融办积极主动配合省市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招标资格预审工作,共审核投标单位9家,最终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昆明市五华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和昆明市五华区华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下:
1、昆明市五华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
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9年元月7日, 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截至3月31日,共贷出款项12笔,金额1026万元,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作为常规融资渠道的补充,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小企业“短、频、急”的特点发放小额贷款,以解小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其提供一个合法、快捷、有效的融资途径,将为昆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开业以来截止5月12日,累计发放贷款1313万,其中涉农贷款12笔,金额813万,占比为61.91%,中小企业贷款3笔,金额300万,占比为22.85%。
2、昆明市五华区华隆小贷公司
该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2月27日成立,注册资本金5200万元,3月3日正式开业,自开业以来,该公司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和发放贷款,截止5月12日,共累计发放贷款3190.5万元,其中,支农贷款占比为62.7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8.20%;累计收回贷款400万元,贷款收息率为100%,不良贷款率为0,各项业务平稳发展,但在近2个月的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团难。
两个小贷公司贷款主要发放方向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小企业贷款,用途主要是种植业方面的树苗采购、养殖业的鱼苗购买,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以及少量的个人贷款,在贷款方式上主要采取私人房产抵押、担保、个人担保和应收账款担保几种方式。利率按照要求都控制在基准利率的0.9倍到4倍之间,主要集中在3.5-4倍之间,从前期已发生的款项分析,支农方面的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月利率在4-10‰之间,而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则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月利率基本为16‰。同时,和普通银行贷款相比较,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3个月以内。
从两个试点小贷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来看,均能认真执行对贷款发放方向、利率水平的监管要求,也未发生吸收社会存款的现象,至今经营状况正常。二、五华区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全区个私企业户数近32000户,占全市个私企业户数的13%左右。其中:个体工商户近25000户,私营企业近7000户。
通过相关部门的了解与数据分析,全区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龙头企业。我区小企业、非公经济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税收贡献、企业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由于我区非公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对技改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突出表现为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特优拳头产品少,自主名特优品牌少,大企业、大集团少。因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仍不够强。
二是行业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五华区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地理位置、可用土地的制约,一直以来都以传统的商贸业、餐饮业为主,虽然区划调整后地域面积扩大,但商贸业仍然在全区的非公经济总量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全区非公经济过于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行业,而从事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较少,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够合理。中心城区与城郊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突出。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后,中央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但由于国有银行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变,加强对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个体私营企业又难觅资产雄厚的担保者。尽管近年五华区也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但由于僧多粥少,并且担保条件过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真正能够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并不多。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更是步履艰难。资金短缺使一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四是非公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从总体上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低,盲目发展,急功进利,在宏观调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陷于困境;同时,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理念、诚信的规范化、制度化尚不健全。这就难于对企业做出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估,给政策的有效执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小额贷款资金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对于小企业和涉农企业而言,由于基层金融格局的失衡,造成了贷款资金的需求一直与各类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一)网点分布上的失衡。四大国有银行先后逐渐淡出了农村市场,而市场上的股份制银行考虑到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和成本因素,往往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少量的点做零售业务,不涉足对公贷款,农村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许许多多的小企业考虑业务性质和成本因素,特别是涉农企业的经营场所基本上座落在城郊结合部甚至农村,这样的现实造成了企业与银行在服务对接上的极度不对称。
(二)资金需求与供给上的失衡。近年来,随着金融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各大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提高利润和降低不良资产率的需要,在从事贷款业务方面对于贷款对象、贷款项目往往‚嫌贫爱富‛,‚重大轻小‛,从贷款结构上看,又主要集中于中长期项目贷款,对于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量较小,造成在城郊结合部、农村区域资金供给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涉农贷款管理较难。各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主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涉及农村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支农中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其 3
难点主要集中在贷前调查实施、贷款风险规避、贷款担保落实、贷款责任承担、贷后管理、贷款催收、收贷效果几个方面。
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难
目前,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正常,但据其反映,面临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税负较重收益偏低。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但性质上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这就是说,小额贷款公司要负担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如以一家注册资本规模为5000万元、可融资规模为2500万元的公司为例,如果能保持全年85%的资金使用率,按照平均15%的利率,全年利息收入为956万元,需缴纳53万元的营业税及附加,再去除120万元的人员成本、130万元的房租等,另有2500万元融资的年利息,需133万元。不仅如此,小额贷款公司还需提取1%至3%的坏账准备金,如按1%提取即68万元。照此计算,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得利润为452万元,再扣除25%的所得税113万元,企业最终的净利润仅有339万元,资金年收益率为6.78%。就算按照资金100%的使用率计算,收益率也只有7.8%左右,比传统的制造业还低。‛因此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在未来1-3年难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二)只贷不存难引“活水”。融资难、成本高。‚只贷不存‛,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紧张,流动性也大打折扣。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资金。但事实是,受限于‚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他们融资不能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相反,只能依照企业贷款利率,从大银行‚批发‛贷款额度进行‚零售‛,从中赚取‚利差‛。这样一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均偏高,转而增加‚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云南尚未有哪家银行出台关于小贷公司贷款的政策,小贷公司若需要贷款同样面临提供担保或抵押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资渠道的不通畅,将直接影响到融资规模和应有效能的发挥。
(三)征信缺位风险难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争取的多是一些银行不愿做的客户,通过信用担保、房产再抵押等创新的方式进行交易,潜在的坏账风险要高得多。加之征信体系的缺位,小额贷款公司在规避风险上自身也有着‚先天不足‛,由于不属于金融机构,还未加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无法获得申请贷款的企业以往的诚信记录。因此每做一笔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都要多花很多精力,对客户的社会背景等详加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
(四)业务创新受政策条件制约。小额贷款公司为拓展市场力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积极尝试,但在办理业务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如对采矿权开采抵押的问题,据了解未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局备过案的银行一律不得办理抵押登记,若要通过备案必须具有采矿资质的认证。很多银行尚未取得该项资格,小贷公司就更不易了。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抵押物 4
抵押登记时需要做二次公证、手续麻烦、延误时间降低效率。三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本金和利息的回收受到基本结算账户的制约,对其客户的贷款项目派生的存款,以及同城票据交换等条件尚未解决,也制约其业务发展与创新。四是受跨区和超限业务额度的限制,也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五、五华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
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数量、前期已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和区域内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矛盾分析上来看,我们提出以下区域内小贷公司发展规划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由于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限制,短期内希望有较大政策突破和依靠金融产品创新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在小企业、涉农企业的资信评估、授信、抵押担保、发放周期上较难实现突破,因此,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方面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在小贷公司之间、小贷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竞争,一方面提升小贷公司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另一方为银行融资提供借鉴。因此,我们提出: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增多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由于小贷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成为其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同时,其资本金规模也相应限制了其服务能力的规模。因此,一方面,对于新成立小贷公司,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注册资本金大的企业参与;另一方面,对于已成立的小贷公司,我们要鼓励他们增资扩股,不断扩大资金本规模。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与规模问题。按照《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要服务对象都作了明确规定,比如‚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50%‛,‚为广大农户和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等等,因此,就其服务对象而言,已确定为:小企业和农户,而两者中涉农企业与农户发放贷款必须要过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对于经营范围与服务对象上的考虑主要问题集中在支持的方式和程序上,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农村生产生活;如何创新产品有效填补银行在支农方面的不足;如何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灵活经营,拓宽放款渠道、简便贷款程序;小贷公司如何与农户、小企业进行有效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其中的定位与作用等等。
我们的建议是:
一是通过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对接,提供相关信息,把中小企业、农村投资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司,通过经贸、工商联、就业、农业、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探索,找准需求,发现小贷公司的经营切入点,这样,公司的服务对象、贷款规模才能有较好的拓展。
二是积极向省市反映,争取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小贷公司实际困难,积极向省市反映如下情况:
1、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更多政策扶持,并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杠杆率,并协调银行对一些资质好的公司给予同业拆借优惠利率。
2、小额贷款公司纳税可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公司能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与其加强业务合作。
3、对一些经营状况较好、服务三农和小企业成绩显著,需要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区县政府预审并报金融办同意可优先提前进行增资扩股。
二00九年五月十五日
第二篇: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有关情况
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补充显得尤为重要。小额贷款公司对多年以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资金融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已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势头,我们不能用老眼光去否定它的积极作用,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了实现这一点,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金融体系,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发展,我行对本辖区内七家小贷公司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营管理及信贷投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到2011年九月末,辖内小贷公司共七家,注册资金共
计一亿九千万元人民币,股东数二十七家,股本金总额一亿九千万,贷款余额二亿六千八百三十五万。
(二)内部管理情况
辖内七家小贷公司共有员工五十八人,拥有符合规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状况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职工专业知识薄弱和从业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风险控制、贷款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辖区内小贷公司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注
重核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对客户信用做认
真的调查,对客户的收入证明,流水等做仔细核实,贷后严密监管,逾期及时催促,对于高风险的行业或高危客户群体进行有效识别,尽量回避风险。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潜在的贷款风险程度,但是还存在一些放贷规模小,业务范围窄的问题。
(一)经营效益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贷公司借鉴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审慎开展业务,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具体数据由于涉及公司机密 不予外泄,故无法获得并分析。
(二)对小贷公司的监管情况
小贷公司目前不是银行,企业家拿出自己的钱去社会放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要以保护服务为主,而不是监管为主。对于金融办而言,就是把日常的监管,经常性的、连续性监管变成不连续的监管,不是控制整个存款到贷款的全过程。比如说不非法吸储,不高息放贷,不暴力收贷……只管几个大的原则和底线。此外则是一些基础性的监管工作,比如对行业基本内控制度作出统一要求,制定考核、审查办法。存在监管虚拟化,不利于小贷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金融业务,却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相关待遇,经营成本偏高,不利于其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享受不到农村
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运营中的优惠待遇。比如在同业存款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只能按照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远低于金融企业的同业存放利率,直接影响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益。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将营运资金不存放银行,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在税收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目前按5.6%征收,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则按3%的税率征收,运营成本高于一般金融机构,造成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小额贷款公司成立门槛高,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规模的增加,使资金供给受限。《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最低限为500万元。资本起点高,对防范风险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限制了社会部分闲散资金的进入,仅靠资本金运作,对“三农”和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受到影响。
(三)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尚未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造成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全面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经营风险增加,也影响到征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四)小贷公司监管有待完善。目前辖区内小贷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府对小贷公司的监管还处在摸索时期,相关部门对小贷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管办法和职责还不太明确,不利于对小贷公司的统一监管和责任认定。
(五)目前辖内小贷公司只通过放贷收取利息来获得收益,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盈利模式简单,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小贷公司金融机构的定位,赋予其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待遇,同时将其贷款业务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议从法律上明确小贷公司金融机构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范围,使其能够享受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对小贷公司征收营业税,参照执行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税率。同时尽快落实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相关措施,方便对个人和企业信用情况的查询,发生业务后及时在央行征信系统进行登记等。
(二)适当降低小贷公司准入门槛,建议降低成立小贷公司最低资本金要求,以利于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规范运作,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
(三)强化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建议制定具体监管办法,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地方金融办负责监管协调总则,银监会分支机构负责对小贷公司高管人员的从业资质进行把关,认定小贷公司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小贷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将小贷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小贷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小贷公司自身应加快创新步伐,扩展金融服务领域和功能,强化利率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市场定位,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尽管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却不可忽视。怎样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能否真正解决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难、民间资金富集但缺乏投资渠道的“两难”悖论。
一、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性质定位不明。《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这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并非金融机构,只是依照《公司法》的要求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特殊法人。但在《公司法》中对于经营贷款这类特殊商品的公司却没有专门的规定。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以工商企业之名进行金融业务操作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小额贷款公司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一样承担支农责任,却享受不到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和定向补贴政策;无法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进行融资,享受相对较低的同业拆借利率;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物监督等有关事务时,也因企业性质问题面临诸多不便。
(二)后续融资能力不足。可贷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因素。按照现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存不贷,主要靠资本金发放贷款,融资杠杆率只有0.5,与担保公司的10倍、银行平均的12.5倍相差很大。(我后附一片分析文章,可以简单地比较银行与小贷公司盈利能力)。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不足一个月,资本金即全部放完,只有争取银行融资或等待一年后增资扩股,难以形
成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尽管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以升级为村镇银行,但在实际操作中限制非常严格。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就意味着小贷公司要想升级为村镇银行,必须放弃控制权。这大大降低了小贷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其后续融资能力的扩大。
(三)税负水平偏高。按现行税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要交纳5.6%的营业税及附加和25%的所得税,税收上无优惠政策。这对冲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借款人时只能尽量选择高利率,影响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以一家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元的公司为例,以平均贷款利率18%和资金使用效率90%计算,按营业额的5.6%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再除去营业费用以及缴纳25%的所得税后,在不产生坏账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年收益率比传统制造业略高,与银行业相比相距甚远。而且,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还可以以3%左右的极低成本从人民银行获得再贷款,无形中降低了税负负担。
(四)风险分散机制缺乏。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第一,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在县域开展经营活动。由于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再加上担保机构不足,保险体系不健全,财政补贴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和“三农”客户的小额信贷回收存在较大风险。第二,小贷公司作为几乎以贷款为唯一经营业务的金
融企业,却不能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更不能登录,严重影响了小贷公司的正常业务开展。随着小贷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贷款金额越来越大,全国数千亿的贷款游离于征信系统监管之外,这对整个金融行业都将是个越来越大的风险隐患。
二、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金融机构定位。小额贷款公司虽不吸收公众存款,但也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理当属于金融业范畴。应明确把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为金融机构。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与小额贷款活动相关的同业合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等金融活动时,应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
(二)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一是对信贷投放支持“三农”达到一定比例的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与农村金融机构同样的财税政策,并允许税前计提风险准备金,鼓励增加涉农贷款投放。二是拓宽贷款资金渠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限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三是适当扩大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如允许经营规范广、管理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拆借、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空间。
(三)建立小额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一是加强与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分享客户资源,实现利益捆绑,风险共担。二是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每年拿出原给予企业的贴息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经过财政审核认定属于小额贷款公司尽职的,可通过风险机制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三是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小额贷款公司除了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着重加强县域内公司间交流与信息共享外,还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可适时将小额信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提高审贷效率,防范信贷风险。
(四)适时放宽对小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的严格限定。这一规定是在银行业监管能力和监管资源有限情况下的一个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民间资金办银行还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忧。对小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实行严格限制,也与这种不信任的心理有关。其实,真正的金融监管不是控制“准生证”,而是对金融机构实行合规监管。所以,当前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制定适应村镇银行特点的监管标准,加强监管力量,而不是限制小贷公司升级为银行,行政性地限制其发展的空间。
三、站在具体经营的角度,我还想特别补充如下建议:
1、小额贷款的发展虽有障碍,但并非不可为,只是难为。要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要在银行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利用大股东自身的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首先依托“圈子型”的客户开拓市场,逐渐拓宽业务渠道。股东一般对圈子型的客户比较熟悉,甚至有长期合作关系,知根知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比较了解,贷款的前期调查比较方便。由于实业方面有业务合作,相互有资金兑付,通过合法的约定,可以方便扣收贷
款本息。
2、这里谈点内幕。很多人认为开小贷公司会赚大钱,如果严格按照4倍利率,按一年期6%算,4倍24%的利息收入。我测算过我们公司4年来每年的利息收入及费用,大概各种费用(包括税费、工资、办公费用、计提准备金等),要占10个点多点,也就是还可剩不到14%左右,但获得这个利润率的前提是没有任何风险损失。短期能保证,长期你能保证没有呆坏账?所以必须得违规,我们公司实际是按三分在放贷。踩了红线,就得做两套账。两套账就有很多需要特别小心的地方,不然会露马脚。
3、经营过程中,绝对要处理好跟市金融办的关系,主要是地方金融处。处长陈廷钊是我们丰都人,人行、银监系统出来的,业务还是很熟。本身小贷公司的定位不明,监管不是太严,这是有利条件,但如果金融办、人行认起真来,要想捉住你的尾巴,也是很容易的。所以需要一些沟通。
第四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议
关于促进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作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推行普惠型金融体系的一种创新、以“三农”和微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毛细血管”---小额贷款公司,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着力推动下,已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0年末,全省已有336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212家正式开业,累计发放贷款292.18亿元,绝大多数都是投向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覆盖面广、贴近基层、机制灵活和“小、快、灵”的经营优势,但是,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发展还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发展举步维艰。二是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经营困难被迫游走在政策边缘,采取非法融资、发放高利贷的手段来维持运营。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我省于8月和11月分别出台了《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推进其规范发展。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规范小贷公司的发展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要切实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一些突出问
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小贷公司的规范发展和大发展都将无从谈起。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营负担较重。银监会2008年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不需要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因此不属于金融机构。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却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却在履行着金融机构的职能,这样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身份上的尴尬,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一是在银行的存款仅按一般工商户的活期存款利率执行,远低于金融企业同业存放款项利率,也没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率高。二是向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时,无法享受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优惠,只能按一般企业贷款利率执行,融资成本较高。三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也不利于其金融债权维护。四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既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又不能享受各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财政补贴资金,却要按一般企业缴纳税费,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税费负担较重,据调查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要缴纳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1.5%的价格调控基金和0.15‰的印花税。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已经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只贷不存”模式的限制,要继续发放贷款已经“囊中羞涩”,资金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窘迫局势。尽管根据《指导意见》的政策安排,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银行机构融入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资金进行经营,但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产品、服务行业以及客户群体都与当地农村信用社有高度的同质性,出于竞争及县域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条件等原因,小额贷款公司很少能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即使从当地银行机构获得资金,也是以一般工商企业的身份获得贷款,资金成本较高,其本身利用这部分资金再发放贷款盈利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从当地银行机构获得资金的积极性。如我省淮北市7家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1家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准,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通过吸收成本较高的自有资金或长期负债融资来发放贷款。
三是被排除在征信系统外。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业务,需要了解贷款企业与个人的信用信息。然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开放,小额贷款公司没有系统查询的权限,无法对客户多头申贷及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增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
四是转制升级难。小额贷款公司为了突破瓶颈,同时实现更高层次发展,不少都有改制为村镇银行的愿望。但依据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改制为村镇银行必须满足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一
苛刻条件,这意味着其大股东的地位必然会被主发起行取代,挫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积极性。
在上述问题困扰下,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经营困难被迫采取非法融资、发放高利贷的手段来维持运营,如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向公众以2-3分的高利息融资,并以更高利息向融资对象发放贷款,突破了政策规定,既增添了自身风险,又给金融稳定带来了隐患。此外,少数小额贷款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还很不到位,不能对经营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度量、监测、分析、检查和控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都给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影响。
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面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必须正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风险隐患,在促进其发展中不断加以规范。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既然小额贷款公司是发放贷款经营货币的机构,符合金融机构的构成要件,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属金融机构的范畴,应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为解决“三农”及微小企业融资难而设计的普惠型金融体系,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 “空白”而设立的,从这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也应属于金融机构。这样,小额贷款公 4
司就可享受金融机构的相关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
二是解决后续资金问题。我们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运营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资金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进行评估,对经营业绩较好,风险控制得当的小额贷款公司适当放宽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比例的限制,允许其和银行机构进行自主协商办理贷款事项。二是在强化考核监管的前提下,将运营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银行的零售机构,商业银行以优惠的利率批发贷款给小额贷款公司,再由它们分别贷款给中小企业,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专著小企业贷款的专业化优势。三是省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由商业银行或国家开发银行给运营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贷款,必要时省政府给予部分担保。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让小额贷款公司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将小额贷款公司客户数据纳入征信系统管理。同时对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降低信贷风险。二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优惠政策。鉴于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有效抵押物较缺乏,风险相对较
大的特点,各地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确定一定的补偿比例,实施补偿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贡献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奖励。
四是打开发展通道。积极向国家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建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取消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限制性规定,允许业绩优良、资信可靠、经营规范、风险管控好的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改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允许业绩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现有平台,吸收商业银行参股组建村镇银行。
五是严格加强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失败的最大风险在于非法集资。我们要吸取农村基金会的教训,对民间金融机构一定要加强监管。建议一是省及各市政府应尽快给地方金融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力并给予财力支持,加强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与业务指导,建立定期审计制度,特别要防止因监管不严出现违规吸储的现象。二是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密切跟踪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应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密切监督各项业务运行,及时纠正其偏离服务宗旨、超业务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向关联方提供贷款等行为偏差,督促其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内控制度。三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引导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五篇: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专题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中共五华区委办公室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由城市包围村庄后形成的村民无地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2008年以来昆明市启动了城中村5年重建改造工程,五华区按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和问题。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一、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一)五华区城中村现状
五华区建成区40.86平方公里范围共有城中村51个,总人口约9.1万人、城中村居住用地面积3.6km2,人口密度约为2.5万人/km2,总建筑面积约597万m2,城中村居住建筑平均容积率为1.56。
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从社会形态上在将“城中村”拒之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外,使“城中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同城同等”的权益,严重制约了五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城市功能、形象的提升,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价值极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差距较大。提同时,这些城中村主要分布于传统老城区范围内,与周边老旧小区相交织,基本无可整合闲置用地,现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高,流动人口庞大,改造难度很大。
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和谐五华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城市社会结构与社会管理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需要,更是“城中村”广大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五华区城中村基本情况简表
合计
<1.0
1.~1.5 1.5~2.0 2.0~3.0 ≥3.0
平均容积率 城中村数 2 21 6 20 2 51 居住用地面91 3709 683 906 53 5442(3.6k㎡)积
总用地面积 178 8127 5821 4092 471 18689(12.46k㎡)居住建筑面57701.26 3092003.89 838944.5 1562908.4 100540 5652098.05 积
总建筑面积 59553 3149385 924771 1729193 113440 5976342 国有用地 2 1960 1669 2230 221 6082(4.05k㎡)集体用地 176 6167 4026 1826 250 12445(8.30k㎡)户籍人口 452 23619 4398 12301 885 41655 非户籍人口 353 13253 2272 33432 904 50214
(二)五华区城中村改造推进情况
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安排部署,2008年以来,五华区大规模地启动了辖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现已启动18片共19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其中11片12个村已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批准,确定了意向参与企业,5片6村进入实质性拆迁,累计拆除房屋面积42.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1.68亿元,前所村、龙院、上峰村、上庄村已启动回迁安置方建设,土地交易组件工作已全面开展,部分地块可于近期正式公开交易。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平稳健康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城中村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在推进中五华区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了《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昆明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意见》、《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实施办法》,对城中村改造后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户籍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实名制入户调查、拆迁安置方案听证等措施,在有效控制拆迁总体成本过快增长,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二、五华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综合过程,能不能达到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满意的效果,是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调研结果表明,五华区的城中村改造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影响较大,企业信心不足,资金成为制约瓶颈。如2008年改造项目赵、李家堆村、右营村和2009年改造项目沙沟埂村、莲园村已有多家企业申请意向改造,但迟迟未下决心。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不明朗,也使部分已参与企业出现动摇。
(二)外省市出台房地产优惠政策力度较大,对招商引资制成巨大竞争,项目招商难度不断加大。
1.56
(三)参与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普遍提出分期开发要求,在配套调整规划划分相关指标时工作周期过长,致使土地处理工作无法顺利推进,企业不满情绪逐步加剧。
(四)整合城中村周边地块进行连片改造实施难。列入改造范围的单位和住户具体问题多、补偿要求高,项目推进阻力较大。
(五)大面积拆迁改造造成过渡房源紧缺,租房难、租房贵的问题突出,给拆迁工作带来困难。
(六)规划指导意见公建配套要求较高,部分项目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经济上无法平衡,短期内公共财政也无法消化。三、五华区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改造的任务重,经济利益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在下一步工作中五华区将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更快更好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
(一)宣传到位,确保群众的知情权。一是大力宣传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以及每个改造项目的特色亮点等;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拆迁改造范围;三是针对每个改造项目的具体安排部署,适时召开省市单位、驻区公共户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通报会,以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四是由各街道办事处筹建办负责辖区内城中村改造项目所涉及单位、住户的上门走访座谈,入户宣传;五是针对每个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区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制定“一片一策”、“一村一策”的宣传手册,让群众尤其是被拆迁户知晓、理解政府拆迁工作和相关政策,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六是利用每个改造项目的现场办公点,设置专题宣传栏,张贴公布行政审批的各个要件,以及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指标和效果图,并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一线工作力量和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结合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街道办事处筹建办与投资企业的协同配合,及时根据工作进度调整和充实一线工作力量,特别是高管级别人力资源配备。有计划地全面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做好每个改造现场规范设立咨询服务台,配备专业咨询服务受理人员,形成一只全面专业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筹建办项目实施主体的作用。
(三)进一步细化项目推进全过程工作规范和服务要求。结合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五华区改造工作具体做法,设计改造工作总体工作流程,规范和优化各个具体环节的工作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行政认可办理时限,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规范管理。
(四)细化规程,严格依法、遵规、履程开展工作。在实施项目突破的过程中,将各个已出台的配套政策与项目推进的实践相结合,细化每一环节的工作规程,确保每个工作环节做到周密细致:一是对每个项目采取“一片一策”、“一村一策”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由街道办事处筹建办组织改造范围内的村(居)民和住户自下而上地讨论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做到分类研究,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保障程序,做好项目立项、规划报批、土地征转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操作,程序合法。
(五)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采取政府和企业并进的方式,加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在年内完成主城建成区范围内47个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对有企业意向投资改造的城中村,由企业组织专项规划编制。对尚无开发企业对接的改造项目,由区城改办组织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编制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和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把先进的理念、外地的经验、当地的特点融入规划之中。要广泛听取社区、街道办事处、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公安、环卫、交通、园林、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的意见,使专项规划的编制更具科学性。
(六)督促企业加快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541”三年道路建设任务,结合城中村改造,年内督促企业完成2条道路的拆迁建设工作。
(七)建立办事处筹建办周例会制度和区指挥部办公室半月例会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形成一个严谨有序、良好的运转程序。
(八)建立项目推进跟踪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区级领导联系制度,区纪委、监察局设立专人负责城中村改造督查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设立联络员,对各筹建办改造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各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对各筹建办改造项目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
(九)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实施严厉问责。按照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的要求,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办事处,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对工作积极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对不能按要求完成改造工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招商引资模式。尝试引入城中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模式,通过利用信托公司的信托资金和吸引民间资本,并与实力强的企业合作,成立土地房屋投资公司,按照城市规划功能、竖向标高和市政地下基础设施配套指标的要求,由土地房屋投资公司统一组织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征地拆迁后的净地交由土地房屋投资公司进行土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熟地”后进行挂牌出让。通过土地一级开发,使“生地”成为“熟地”,达到出让标准。“熟地”出让后,按股份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