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
中发(2006)9号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以下简称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领导职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职务层次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者所在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职数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
第三条 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接受所在同级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领导,经领导授权或者委托可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
第四条 非领导职务由高至低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各级机关原非领导职务不再使用其他职务名称。因职业特点需要的,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使用其他非领导职务名称。
第五条 中央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副部级机关和副省级市机关设置巡视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设区的市、自治州机关设置调研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机关设置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乡镇机关设置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
副部级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相当于本机关内设机构的正司级和副司级;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相当于本市市直机关的正局级和副局级。
第六条 中央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不得超过该机关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得超过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的40%;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75%。
副部级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职数按照上述比例确定。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不得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得超过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的30%;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副省级市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职数按照上述比例确定。
第八条 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设区的市、自治州机关的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得超过调研员和副调员职数的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第九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机关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第十条 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应当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身体健康,并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非领导职务人员的任用,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一条 晋升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巡视员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副巡视员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调研员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副调研员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主任科员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副主任科员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科员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第十二条 新录用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因定期考核不称职或者受处分等原因,需要降低职务的,降为下级非领导职务。
第十四条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市(地)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经市(地)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县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经市(地)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擅自扩大设置范围、突破职数比例限额、放宽任职条件的,不予批准或者备案;已经作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处理或者处分。
第十六条 对工作特别需要的机关,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中共中央或者国务院批准,其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可适当高于本办法规定的比例。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
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编制分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工勤技能人员
工勤技能人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人员,通过劳动和人事部门组织考试,并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统称工勤技能人员。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
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科院士、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工勤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特设岗位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第三篇: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
XX区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管理办法(试行)
(初稿)
第一条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领导职务晋升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从严管理、能上能下原则,依法办事、相对稳定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非领导职务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直机关《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在编在职干部。
第五条 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总数的50%,职务层次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者所在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科级非领导职数由区委在编制限额和职数内统一掌握调配,职数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
第六条 晋升科级非领导职务,必须德才兼备,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应当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身体健康,并具备以下任职条件和资格。
(一)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可适当放宽)。
(三)近5年考核为称职以上。
(四)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五)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任职时间可累计计算)。
以上时间计算截止到开展晋升科级非领导职务工作当年的12月31日(或在当年退休的,时间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当月)。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军队转业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科员、副主任科员达到国家退休条件,根据德才素质表现情况,经组织考察符合晋升上一级非领导职务的,在职数限额内可晋升为上一级非领导职务后办理退休手续。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晋升:
(一)正在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审查的;
(二)还在试用期内的;
(三)尚未解除行政处分的;
(四)受党内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后不满1年,受党内撤职处分不满2年,受留党察看处分和受留党察看后处分恢复党员权利不满2年以及开除党籍处分的;
(五)不符合晋升条件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晋升科级非领导职务,在符合第六条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中,采取量化计分方式由高到低全区拉通排序,根据非领导职务空缺职数,优先考虑得分高者,得分相同的,优先考虑年龄大者。男年满59周岁,女年满54周岁,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资格和条件的,优先解决(退休前受过警告(含警告)以上党纪政纪处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量化计分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工作年限(连续工龄)1年计1分。
(二)近10年考核结果:优秀1年计1分;称职1年计0.8分;基本称职1年扣1分;不称职1年扣3分。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不评定考核等次的当年,按称职等次计算。
(三)任副主任科员职务1年计1分;任正股级每年计0.7分,任副股级每年计0.5分,股级职务量化计分只适用于股级干部或一般干部,科级非领导干部兼任股级职务的,只计算非领导职务任职年限,不同时计算。
(四)获奖情况按以下标准计分(只计算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
(1)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个人一次计3分,省部级表彰奖励的个人一次计2分。
(2)授予荣誉称号的一次计3分,荣立个人一等功的一次计2分,二等功的一次计1分,嘉奖或三等功的一次计0.5分。
(3)获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个人一次计1分;获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的个人一次计0.5分。受上级和区委、区政府或本单位通报批评的,一次扣1分。
(4)获本单位表彰奖励的个人一次计0.5分。
同年同一项奖励不累计计分,就高不就低。获上级主管部门条线表彰的综合先进个人(不含单项奖)比照下一级党委、政府表彰计算。
(五)参加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工作的,满半年计0.5分,满1年计1分。对因作风不实,不作为、乱作为或“庸、懒、散”等原因,影响工作进展,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被诫勉谈话一次扣3分。
上述
(一)、(三)、(五)项计分,只计算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的年份。
第十条 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名单、资格审查。各单位对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拟晋升人员建议名单,并将量化计分明细及结果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将有关材料报送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对各单位上报的名单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根据空缺职数,按全区拉通量化计分从高到低排序。
(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根据空缺的职数,区委组织部按照量化计分从高到低确定建议人选,对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名
单反馈各单位,由各单位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并形成考察材料。
(三)确定人选、讨论决定。各单位根据民主推荐情况和考察情况,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拟晋升非领导职务的人选,并报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对各单位报送的人选进行重点考核,报经区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后,提请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四)任前公示、下文任命。对确定的拟晋升非领导职务的人选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不影响晋升的,由区委下文任命。
第十一条 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时间满8年且年龄超过40岁,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经组织考核批准,在职数限额内按本管理办法可优先晋升为主任科员,但必须免去现任副科级领导职务。
(二)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参照本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对因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退出领导岗位保留原级别待遇的副科级干部,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职数限额内可晋升为主任科员,晋升后不再保留原职级待遇。
(四)区委根据全区非领导职务空缺情况,在编制限额内,适时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面向乡镇机关选拔区直机关科级非领
导职务。根据各乡镇实际,按照出一进一的原则,从相关单位选派干部到乡镇工作。
(五)担任非领导职务人员退休、调离等,职务自然免除,不另行文。
第十三条 科级非领导职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自觉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法纪观念。
(二)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接受所在同级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领导,经领导授权或委托可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
(三)根据工作需要,非领导职务干部可列席本单位领导班子讨论全面工作和各时期中心工作的重要会议;参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单位党组织可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也可事后通报情况。
(四)科级非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个人职务的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安排,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全力支持单位领导班子开展工作。
(五)根据工作需要,区委将适时安排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参与“三重”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在临时机构参与一些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阶段性工作,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
(六)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协调工作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工资由区委组织部审批。日常管理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各
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特长,合理分配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抓好平时考核,并根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年终考核、奖惩和调整使用提出建议。
(七)对非领导职务干部考核为基本称职的,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工作、思想表现较差的,经诫勉仍无明显改进的,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降低或免去其非领导职务。
(八)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非领导职务干部,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资格条件的,经考察考核合格的,也可提拔或转任领导职务。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白云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对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有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白云区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量化计分样表。
第四篇: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州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规范我省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根据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做好省、市、县三级机关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组通[2007]61号)文件要求,我们于2007年11月上旬和2008年10月下旬分别赴**州和黔东南
州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参加座谈会的有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及部分县(市、区)委组织部、人事局等单位负责人,与会人员就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座谈。
一、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黔组通[2007]61号文件精神,7月23日,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联合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做好省、市、县三级机关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向党组(党委)汇报,并结合黔党发[2006]23号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8月,各单位上报了七大类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有关材料,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集中力量对材料进行了审核汇总。9月初,全州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填报工作初步结束。按照设置比例,州直七大类机关拟设置调研员、副调研员91名,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308名。8县(市)及顶效开发区拟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1040名。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降低领导、非领导职务职数总和等于或超过行政编制数的机关核算比例电话的通知,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重新进行了核算,州直七大类机关拟设置调研员、副调研员59名,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165名。8县(市)及顶效开发区拟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791名。待方案确定后上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审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七大类机关行政编制、参公编制混合使用问题。2001年机构改革以来,七大类机关中很多单位是削减行政编制,增加参公编制,总编制混在一块,区分不开,各单位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数是以此为基础设置的。而此次设置非领导职务职数是以行政编制为基数,故造成领导职务职数和非领导职务职数总数等于或超过行政编制数的机关比较多。按照降低核算比例的要求,州、县很多单位将大量减少非领导职务职数,相当一部分单位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职数为零。
2、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及州、县二级班子调整,机关内部竟争上岗和同级转非后,已明显超职数,但这些人员的职务如何明确,是否占本单位同级非领导职务职数。
3、按文件规定,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获得硕士学位的一般定为副主任科员,博士学位的一般定为主任科员,这类人员是否受本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限制,任命后占不占本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
三、几点建议
1、州、县机关单位普遍存在行政编制和参公编制混合使用的情况,导致核算非领导职务职数时,出现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数总数超过行政编制数。建议尽快理顺机关编制,以便进一步规范机关编制和职数。
2、建议以州直机关、各县为一个统计单位,在核算非领导职务时,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总数在不超过总的行政编制的前提下,允许个别单位有突破情况出现,但应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掌握。
3、建议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同级转非的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占本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采取逐步消化,以减轻与正常晋升的冲突。
4、建议对从各类学校中新录用的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硕士学位定为副主任科员,博士学位定为主任科员,从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工作的角度出发,这类人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应不受本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限制,任命后也不占本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
(执笔:朱启明)
第五篇:综合管理类
综合管理类
1、你认为作为一名矿长最困难的是什么?
2、作为兼并重组矿井的矿长,你怎么处理与地方政府、农村及合作方之间的矛盾?
答;首先与他们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把矛盾的事情讲出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逐步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3、开始与以前从未共过事的一批新人共同工作时,你将如何了解他们?
4、您是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
答:
1、摸清“家底”。激励理论揭示,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2、率先垂范。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者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领导者就可以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
3、公道。公道就公平、合理,它要求领导者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领导者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信任。一个组织缺乏信任到头来是会致命的。任何一种激励措施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以及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信任是双方,单位的信任是不会长久的。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
5、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辩证原则。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中可以看到,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根据我们公司的现有情况,物质需求应先解决,当然,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吸引。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公平理论关于激励措施的论述,领导者应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待遇上的公平,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6、综合运用原则。任何两种激励措施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只存在是否因地制宜。激励的实际过程,不可能依赖一种方法来充分实现。一定时期内,往往存在某种激励措施效果的最大化,但并不排除或不需要其它激励措施。因此,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综合运用各用激励措施,克服单一性。
5、您是如何监督和支持下属员工开展工作的? 答:
6、你通常怎样制定和监控一项大型的计划?
答:首先考虑到项大型计划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制定几种实施方案,然后再开会进行论证,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从而选出最优方案;要及时地掌握计划的进度、有什么难度、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等情况。
7、单位要组织一次培训,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来做,你怎么开展? 答:先准备好培训教案和各种培训设备,然后通知各部门于某天某点在什么地方举行关于什么的培训,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处罚。
8、有一个机关,需从三个科长中选一个副处长,两个能力强,有魄力,而人际关系稍差,没有当选;另一个平时兢兢业业,但能力稍差的人当选了。你如何让看待这件事?
答:选拔领导就是要选择务实、工作诚恳、团结他人这样的人,企业是一个团体,就算自己业务能力再强,无法与他人合作,终究是不可行的。俗话说:“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就是这个道理。
9、加入你是单位一把手,近期有以下四个工作比较重要,需要完成,一是建设单位小型局域网;二是装修单位会议室,以满足召开大型会议需要;三是解决职工长期拖欠的医药费;四是为单位新引进人员建宿舍。但是目前你资金只有50万元的经费,你会如何让安排? 答:首先选择任务轻,耗资小的工作来完成,大项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一是解决职工长期拖欠的医药费,二是建设单位小型
局域网,四是装修单位会议室四是为单位新引进人员建宿舍。
10、加入这次你被录用,新单位开一场欢迎会迎接你的到来,给你三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即兴发言,你说些什么?请你表演一下。答: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既然领导对我这么信任,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贡献我全部的力量,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安全经济效益,谢谢各位领导。
11、你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怎样的?你怎样度过闲暇的时间? 答:我一般都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开始准备上班,晚上10:00休息。闲暇时间我会与同事们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或阅读一些专业知识书籍和名人传记,学习一下党的政策方针。
12、你参加这次公开选拔后吗,有人说了一些不利于你的话,你对此有何想法?
答: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怕别人诋毁,我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会分辨是非曲直。
13、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百姓关注的问题。你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什么见解?
答: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社会发展了环境才会受到严重破坏,在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意环境保护,做到谁发展谁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与发展相协调,才不会失去平衡。
14、“用人上一家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俗话说的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人们往往都
是这种心理,一个人的时候什么都要靠自己解决,而两个人的时候,就有了依赖性,互相推拖,以至于到最后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
15、“木桶”法则。“木桶”法则的 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谈谈你对“木桶”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答:“木桶”法则的寓意是:水桶要想多盛水必须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法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第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关注社会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以人为本要注意克服侵犯人权、侵害人的各种权益的现象;第二,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否则,单位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第三,作为个人要时刻总结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改正。
16、你怎么认识组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答: 1),组织的原则性是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基本规律,灵活性是指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艺术性。两者看似矛盾,却是可以进行完美结合的。
2),灵活性与原则性的辨证关系。原则是基础,灵活是发展,原则是灵活变化的度,灵活是在原则限制范围内的灵活,又反作用于原则。要处理好两者关系。
3),结合工作实际:当个人意见与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时,遵守纪律、服从领导——这是工作的基本原则,应该首先考虑按照领导的要求处理问题。但是对于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以委婉的方式向领导表达,与领导沟通,这就是工作中的灵活性了。当然,如果发现有明显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即使是自己的领导,也要勇于提出,因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原则,这时就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了。
17、新人一把手怎样打开工作局面?
答:
一、保持冷静头脑。首先,要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熟悉情况,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沟通协调好上下左右关系是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实行层次领导,敢于大放手。新任一把手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呢?一是分解工作目标,实行层次领导。一把手应善于分权,集中精力管好几个副手,并据其所长去委派工作。这样,可以使一把手超脱出来,思考重大问题,统揽全局工作。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下属和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学会借力领导,不要事必躬亲。凡 事不分大小、巨细都要自己过问,那是小生产者的领导方式。现代领导者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
责,不要被琐事缠身,切忌管得过细过宽,而要集中时间 和精力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四、坚持集体领导,努力团结一班人。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 出新的生产力。这就要求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善于维护班子团结。
五、关心爱护部属,广泛调动积极性。作为一把手要注意及时掌握部属的思 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18、情景题。现在又一大批群众情绪激动进行上访,点名要求见你,解决问题,你怎么处理?
答:处理上访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一定要站在稳定大局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它。既不能认为上访是对企业的“发难”,把上访者认为是“刁民”,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信访就等于工作没有搞好。我认为,做好上访工作必须坚持“不怕、换位、善待、回访”。
不怕。一是不怕群众上访。二是不怕惹人。应该始终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处理来信来访的宗旨。三是不怕闹事。有的上访人,既无冤情,也无苦情,更没有反映的事情,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迷惑群众,聚众上访,意在给领导施加压力,以达个人的某种目的,对于此种上访人不怕其闹事、不怕越级上访、坚持原则。
换位。就是换个位臵想问题,若要公道,打个颠倒。通过换位达到对工作的负责。一是设想上访者是自己,有了难处才来求助,假如是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遇不上个好头脸,此时有何感想?二是设想自己处于上访者的角度。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价值多少、事情的大小而定为之或不为之。三是设想上访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向你诉冤情,你是否鄙视、讨厌而不理睬?通过换位思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当好人民公仆的信心。
善待。就是对上访者用友好和善意的态度热情地接待他们,以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恨和惆怅,达到快速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按原则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求我们对上访都要热情随和,说话语气亲切自然,让上访者情舒意畅。提倡“三个一”:“道一声好,倒一杯茶,让一个座”。人民群众来访或是反映情况,要求解决问题或是提出建议要求改变现状,或是批评要求改进工作。当来访者看到接待他们的人春风满面,说话和气,态度诚恳、亲切。上访者肯定会信任你,会对你反映真实情况,说出心里话,与你推心臵腹地交谈,这样,不但有利于稳定局面,而且为你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回访。就是对群众上访的问题有始有终,不管反映的问题大小、情况的真假,上访者对处理结果满意不满意,都要给其一个交待,并征求来访人的意见。回访也可以说是下访。我们直接去基层主动了解村情民意,主动化解民众忧愁,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总之,要真正做好上访工作,首先要树立公仆思想,彻底改变衙门作风,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遇事不要惊慌,要站稳脚跟,沉着应付,分别轻重缓急,讲究圆熟变通。
19、一个新闻记者去你们单位采访民生问题,结果第二天见报后与实施不符合,群众纷纷致电单位,上级领导也表示关心。问你该怎么办? 答:首先,很显然,是这名新闻记者没能很好地与单位群众进行沟通,报道有所失实。而为此,引发了社会上部分群众的误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而,问题必须要解决,误解必须要澄清,这是基本原则。
其次,鉴于一直以来我们单位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处理这次问题时也要本着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友好协商,将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要吸取教训,下次新闻稿发稿之前,要先由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对稿件内容、精神进行把关,确认无误后再发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0、如果你到一个新单位,单位用小金库的钱给你发了500元,请问你该怎么办?
1、首先,刚到一个单位,发了400块钱,就我一个新来者是不可能知道这是单位小金库发的,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这个钱我会收下。
2、如果我知道这是单位的小金库发的,我仍然会领取这笔钱,做为一个新员工,可以想象,如果我不领取这笔钱,难免被同事和领导认为自己标新立异,会和领导和同事产生隔阂,不利于融入这个集体,必然影响自己工作的开展。我既然选择到这个单位工作,必然是认为这个单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仅仅因为这400块钱,让自己无法在单位立足,显然失大于得。
3、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与同事和领导的沟通,选择委婉的方式和适当的场合,向领导和同事宣讲一些关于小金库的的财经纪律,让他们能够逐步认识到小金库的危害性,逐步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21、刘明5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A公司工作,半年前被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上任后,刘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班加点,工作也认真负责。他也要求自己的下属和员工同他自己一样加班加点,认真负责;但是,在这样严格要求之下,前天车间还是发生了一次安全事故。尽管损失不大,对这次事故,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22、目前煤矿安全教育形式多流于形式,培训人员在上面讲解,工人在下面被动地听课,安全教育效果较差,你认为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怎样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3、2010年9月9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布了《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其中要求“煤矿领导”要“带班下井”,但是23号文刚一下发,某地某矿就“迅速”地“破格提拔”了7名矿长助理,让他们“代替矿长”轮流跟班下井,一时舆论哗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做法是对工作、对自己、对整个矿井不负责任的表现,文件
中要求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应该严肃处理。
24、你认为矿长的工作(职位)主要包含什么?
25、请你谈谈在目前工作中最大的贡献。
26、煤炭企业如何进行跨区域扩张?
答:跨区域扩张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式。地域差异性使得扩张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慎重选择扩张模式。根据来源将风险因素归结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指出外部风险属于不可控制因素,企业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扩张可以通过合同开采、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实现,股权型扩张可以通过合资和并购等方式实现。
27、煤炭企业如何建设安全管理的企业文化?
答:
1、广发宣传,增强职工安全文化意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为了发挥企业先进安全文化的巨大作用,当确定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后,要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利用安全日活动和各种会议、员工手册、宣传栏、公司刊物、报纸、局域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企业安全文化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年等,向员工灌输“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
是生产力、安全就是竞争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等安全观,树立遵守规章就是珍惜生命,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
2、领导带头,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领导。
3、健全制度,坚持安全管库规范化。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规章制度来强化和规范。要深刻认识到,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就是创建和推行安全文化的过程。因为是企业安全管理价值观逐步具体化的传播过程。
4、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认识企业致富的创造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8、你和同事怎样相处?
答: 第一 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可塑性的,是可以被说服的。因此和同事友好相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 和任何人相处都要尊重对方,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在科室中应真诚的对待他人,有分歧时要多做沟通,不在背后传播谣言。
第三 要谦虚谨慎,自己刚进科室比较年轻,资历浅工作经验少,要本着请教学习的态度和同事交流,不恃才傲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苛求别人。
第四 同事和同事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工作性质和你不沾边,有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对待后一种同事,除了正常相处之外还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有成绩不要自我夸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忍让精神等等。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能够与同事友好相处。共同促进科室工作的工作效率。
29、请你谈谈个人的最大特点。
30、在什么情况下你曾经向同事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