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的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三章班次和学历 第四章教学工作 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 第六章学员管理 第七章队伍建设 第八章机关党的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三章班次和学历 第四章教学工作 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 第六章学员管理 第七章队伍建设 第八章机关党的工作 第九章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 第十章执行与监督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三条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第四条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第五条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第六条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第二章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七条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可设立分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第八条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
(四)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七)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第九条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第十条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
第十一条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
(一)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四)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五)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第三章班次和学历
第十二条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
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第十四条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
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
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第十五条市(地)以上党委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
第十七条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举办主要以党校教师为对象的师资培训班。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
第十八条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员在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第十九条党校学历是干部在校学绩的标志。党校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党校培训轮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轮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补训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第二十条中央党校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四章教学工作
第二十一条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二十二条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
第二十三条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
依据培训和轮训两类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培训班的教学按照任职需要,系统安排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内政外交国防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
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
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与各级党校的任务分工相结合,实现全国党校系统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四条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
第二十五条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第二十六条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第二十七条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衔接又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第二十八条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党校系统学科建设的协作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科建设。
第二十九条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党校特点的系列教材,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
第三十条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质量,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中央党校要加强对党校系统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工作评估制度。依法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第三十一条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条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党校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第三十三条党校科研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努力推进理论创新。第三十四条党校科研工作要面向社会,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国(境)外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和以科研项目为枢纽的科研管理体制。
第三十五条加强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中央党校负责定期对党校系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并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党校要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设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要在党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党校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第三十七条党校要重视图书馆(室)建设。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
第三十八条党校报刊和出版单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第六章学员管理
第三十九条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第四十条党校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增强学员体质。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
第四十一条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组织员或班主任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
第四十二条党校各班次要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学员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十三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第七章队伍建设
第四十四条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十五条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第四十六条加强党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营造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引进学术界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志于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第四十七条各级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
第四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岗位设置和聘用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和程序,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建立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第八章机关党的工作
第五十条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机关党组织在上级机关工委和校委会领导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协助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促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党校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第五十一条党校机关党组织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所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专职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动,须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同意。
第五十二条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第九章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
第五十三条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第五十四条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五十五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要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第五十六条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执行与监督
第五十七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党校、各级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八条各级党委应对本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级党委党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本条例的部门和单位,应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党校,按照本条例的精神执行。
第六十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1]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
中国共产党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把党校图书馆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信息中心,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党校教学、科研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党校的教学科研部门。
第三条 党校图书馆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树立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新观念,通过建立健全文献保障体系及对文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服务等职能。
第四条 党校图书馆的任务主要有:(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为实现党校的任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三)开展读者辅导,提高其利用文献信息的意识和技能;(四)进行文献研究,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五)参力口图书馆信息事业的整体化建设;开展多方面的协作,实行资源共建共享;第二章 业务工作
第五条 党校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第六条 根据教学、科研、领导决策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国内外各种载体文献。
第七条注意保存重要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的著者的学术文献,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馆藏,投入流通,随着技术进步建立能满足读者需要和公务需要的目录体系。
第八条 科学地组织馆藏,分设文献库,形成合理的馆藏结构。
第九条 健全读者服务体系,提高文献利用率。根据信息化要求,建立电子阅览室,提供多方面服务。
第十条 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教育,引导读者遵守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 积极开展参考咨询工作,加强文献信息编译报导和分析研究,办好具有党校特色的信息刊物。要发挥党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服务社会。
第十二条 党校要加强对图书馆科研工作的领导。图书馆要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积极申报本校、本地区、本系统乃至国家的科研项目。图书馆与其他教研部门享有同等的待遇。
第十三条 党校图书馆应积极参加本地区、本系统的馆际协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计划地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建立规范化的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立图书馆局域网,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文献信息网络。
第十四条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业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责任,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研究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三章 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
第十五条 各级党校必须把文献信息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第十六条 党校图书馆实行校委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设馆长一名;根据业务需要设副馆长若干名。
第十七条 馆长、副馆长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实的学科理论和业务基础,热爱文献信息事业,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甲:i?信馆长应为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校内召开的与文献信息工作有关的会议,负责制定党校文献信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副馆长协助馆长工作
第十八条 根据各校任务和规模、现代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化的需要,合理设置馆内机构,并明确规定其职责。
第十九条 上级党校图书馆应帮助下级党校图书馆培训领导骨干和业务人员,协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推动图书馆间的协作和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第四章 队伍建设
第二十条 各级党校要加强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忠诚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热爱文献信息工作,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十一条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根据党校的规模和任务、编制总额、馆藏数量和馆舍条件等情况确尺。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党校要根据文献信息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专业队伍应有合理的专业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图书馆应设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比例不应低圭25%,地(市)级以下党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水平设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三条 党校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根据专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在职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要重视引进和培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各级党校要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出境进修和学术交流提供条件。
第五章 经费和设施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党校都要重视对文献信息事业的投资,提供文献信息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
第二十五条 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应不少于学校总经费的8%。接受社会各界、国内外个人或团体的捐赠和资助。
第二十六条 党校图书馆应有布局合理、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用馆舍。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党校要有计划地为图书馆配置、更新业务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设备。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设备维护,为学员和教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适用于各级、各类党校图书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党校要认真执行本规程,并接受上级党委、党校的检查和评估。第三十条 本规程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三条 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第四条 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第五条 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第六条 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第二章 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七条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可设立分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第八条 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
(四)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七)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第九条 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
第十条 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
第十一条 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
(一)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四)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五)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第三章 班次和学历
第十二条 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
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
第十四条 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
第十五条 市(地)以上党委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第十七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举办主要以党校教师为对象的师资培训班。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
第十八条 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员在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党校学历是干部在校学绩的标志。党校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党校培训轮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轮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补训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第二十条 中央党校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四章 教学工作
第二十一条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二十二条 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
第二十三条 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
依据培训和轮训两类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
培训班的教学按照任职需要,系统安排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内政外交国防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
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
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与各级党校的任务分工相结合,实现全国党校系统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四条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
第二十五条 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第二十六条 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第二十七条 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衔接又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
第二十八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党校系统学科建设的协作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科建设。
第二十九条 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党校特点的系列教材,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
第三十条 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质量,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中央党校要加强对党校系统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工作评估制度。依法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第三十一条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五章 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条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党校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第三十三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努力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十四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面向社会,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国(境)外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和以科研项目为枢纽的科研管理体制。
第三十五条 加强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中央党校负责定期对党校系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并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党校要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设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要在党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党校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第三十七条 党校要重视图书馆(室)建设。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
第三十八条 党校报刊和出版单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第六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九条 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第四十条 党校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增强学员体质。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
第四十一条 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组织员或班主任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
第四十二条 党校各班次要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学员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第四十三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第七章 队伍建设
第四十四条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十五条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第四十六条 加强党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营造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引进学术界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志于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第四十七条 各级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
第四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岗位设置和聘用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和程序,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第四十九条 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建立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第八章 机关党的工作
第五十条 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机关党组织在上级机关工委和校委会领导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协助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促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党校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第五十一条 党校机关党组织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所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专职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动,须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同意。
第五十二条 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第九章 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
第五十三条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第五十四条 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五十五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要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第五十六条 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五十七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党校、各级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八条 各级党委应对本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级党委党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本条例的部门和单位,应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党校,按照本条例的精神执行。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2015年12月9日)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为适应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促进党校事业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各级党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迫切需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解决新形势下能力欠缺、“本领恐慌”问题,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现在,一些干部不合格,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一些干部出问题,根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问题。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从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严起来、强起来,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校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定位不准,没有突出党校有别于一般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有的主业主课不突出,存在重一般知识技能培训、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现象;有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有的对党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党校事业发展和党校作用发挥,必须认真解决。
二、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
(四)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党校办学第一位的要求,是党校姓党最重要的标志。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 9 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做到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进课堂,党中央作出的决策迅速贯彻、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交付的任务认真完成。
(五)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党校姓党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党校各项工作中,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书斋式的空谈、教条式的研究。既加强对学员进行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教育,又倡导教职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弘扬求真务实风气、民主讨论风气、创新进取风气。鼓励学员之间、教员之间、学员和教员之间开展平等讨论交流,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
(六)坚持质量立校。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坚持高标准办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和运用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以质量为办学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和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发挥党校特色和优势。
(七)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校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对党校校风、校纪、校规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严肃查处自由散漫、请客送礼、经营人脉等不正之风。对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务,都要作为学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引导学员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对党校的学历教育,要加强规范,从严管理。
三、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
(八)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是党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重点抓好的教学内容。这两类课,在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按照分级分类和规范班次学制的要求,党校的培训类班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一般不少于3个月,市(地)委党校一般不少于2个月,县(市)委党校一般不少于1个月;进修类班次一般不少于1个月;专题研讨班一般不少于5天。在一个任期内,县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由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集中轮训一次。突出主课安排,完善教学布局,所有主体班次都应当在教学安排中充分体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
(九)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作为重要课程,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引导学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十)强化党性教育。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党性分析与组织生活相结合,加强对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的剖析,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十一)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各级党校要把党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各个班次的必修课,打造党章精品课程,推动学员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好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内有关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引导学员守住党规党纪底线,自觉用党规党纪规范言行。
(十二)创新优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注重回答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领导工作经验交流和党性分析等教学活动,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教学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制定全国党校理论教育教学大纲和党性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统编教材建设。实行严格的教案审核、集体备课、课前试讲等制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估并建立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班次特点建立学习考核制度,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十三)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党校定位确定重点学科,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党性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且相对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把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更大成效,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后继有人。重视学位点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 11 工作。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党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四、提升党校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十四)发挥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校教育培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加强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加强对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建立健全科研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及时跟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发挥党校报刊、网站等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同国内理论界学术界联系与交流,不断提高党校科研的影响力。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注重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工作水平。
(十五)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符合党校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使用机制,加强智库成果在决策中的转化应用。创新党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确立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党校系统与行政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科研院所系统的智库交流与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
五、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十六)严格政治要求。加强和改进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忠诚于党、忠诚于党校事业,坚持党的立场,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坛论坛有纪律,促进教师正确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作风,坚持为人师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校声誉。对师德师风不良或不适宜从事党校教学的,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党校。
(十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把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到党校事业中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注重从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中招录青年教研人员,从高等学校和其他部门引进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加强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的交流力度,畅通人才双向交流渠道。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
(十八)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通过加强经典著作学习、加强教学科研实践、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等多种途径,加强拔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职教研岗位在全校岗位总量中的比例。
(十九)创新师资管理。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推行教师竞争竞聘上岗,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机制。切实保障党校教师工资待遇,增强党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二十)抓好组织员或班主任队伍建设。党校的组织员或班主任处于教学管理一线,在联系、管理和服务学员中负有重要责任。根据党校层级、编制数量、办学规模等,配好配强相应级别和数量的组织员或班主任。引导组织员或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责任意识,讲认真、敢较真,督促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请假纪律,对违反纪律和规定的学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落实好从严管理学员的责任。
六、充分发挥党校系统整体优势
(二十一)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强化全国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中央党校要制定对地方党校和中央党校分校业务指导的工作计划;制定《〈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评估办法》和《党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抓好督促落实;制定全国党校系统干部培训班次及其培训目标建议清单、各种培训班课程设置建议清单,提高党校系统培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整体质量。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副省级城市党委党校,设立党校教研与管理骨干研修班,为下级党校培训师资和干部。在中央党校建立全国党校教师进修学院,有计划培训党校教师。加强中央党校分校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各级党校之间交流,科学统筹党校系统资源,强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深入开展精品课示范教学,建立全国党校系统名师名课库,推动名师名课资源共享。
(二十二)因地制宜推进县(市)委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效整合县域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有条件的县(市)可独立设置党校,并探索实行县委党校与讲师团合并。提倡和鼓励将市辖区委党校和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县委党校设为市(地)委党校分校,由市(地)委党校统筹安排有关培训任务和师资力量,集中力量办好市(地)委党校。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部队等所属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都要履行好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七、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二十三)坚持党委办党校。各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调研指导或与学员座谈。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职尽责,做到时间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党委要点名选调重要岗位干部和优秀干部到党校培训,防止和纠正一些领导骨干和业务骨干多年未参加培训、部分干部多次重复培训的现象,真正使党校成为既培养人才又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支持和促进党校人员外派挂职交流,为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进行社会调查提供必要帮助。
(二十四)选优配强党校领导班子。地方党委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有实践经验、年富力强、开拓创新的优秀干部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地方党委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人选一般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产生,防止把党校作为单纯照顾安排干部的地方。
(二十五)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一大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坚持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到中央党校讲课的做法。省、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同级党校讲一次课。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需要不定期到同级党校讲课。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形势报告、专题讲座、讲党课等形式,为学员阐明形势、解析政策、交流经验、答疑释惑,增强讲授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各级党委要把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常性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二十六)重视地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经费保障。学员教室、学员宿舍、学员食堂、学员图书馆等设施是党校正常办学必需的基础设施,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性资金等途径解决。健全党校经费保障机制,党校办学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考虑。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相关地区可统筹中央补助和自有财力加大对党校的经费投入。中共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09:51 |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举报/纠错 ]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文如下: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全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努力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和健康成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实现全覆盖。
——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问题为导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
——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各环节各方面,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
(三)目标任务
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使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使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四)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1.数量指标。加强脱产培训,保证不同类别干部每年达到一定的调训率、参训率和人均脱产培训学时数(见附件1)。拓展网络培训,保证网络培训达到一定覆盖率和人均年学时数(见附件2)。
2.质量要求。全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从培训设计、实施、管理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入手,对每个培训项目进行考核测评,把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确定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重要标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引。结合不同培训项目特点,合理设置评估标准,把培训需求适配度、课程设计科学性、师资选配合理性、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组织有序性、学风校风良好度以及培训对干部能力素养提高的帮助程度等,作为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努力探索科学的项目质量评估办法。
二、重点培训内容
(一)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培训。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原本本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引导干部深入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掌握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培训。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16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特别是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辨别大是大非问题的本领。
(三)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加强党章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加强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突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作风教育,引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做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干部保持廉洁操守,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提高抵御腐败风险的能力。加强党史国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将其作为必修课,帮助干部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党史国史教育与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转化为精神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记责任、敢于担当,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通过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五)着力加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开放型经济以及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领。大力开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方面 的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大力开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领。大力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本领。
(六)积极开展各种知识教育。着眼于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素质和能力,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广泛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哲学、历史、科技、法律、军事、国际等方面知识特别是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思路、树立全球视野、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公共外交、民族宗教、安全保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三、培训对象及措施
(一)党政干部
1.领导班子成员。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以理论武装为根本、党性教育为核心、能力提升为主线,加强县处级及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培训。
主要措施:(1)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央每年就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央组织部每年安排500名左右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会同教育部定期举办中管高校主要领导干部高级进修班。
(2)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央组织部每年安排3000名左右厅局级领导班子成员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按照职责分工,对本系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业务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副厅局级领导班子成员到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3)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市(地、州、盟)直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央组织部定期安排新任县委书记到中央党校参加任职培训,每年安排500名左右县委书记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进行党性教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正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到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各市(地、州、盟)抓好其他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4)中央组织部统筹规划、各级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全员开展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科学发展能力提升培训。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应急管理部门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培训。(5)各级组织部门要按照干18 部管理权限,统筹制定脱产培训计划,保证每名领导班子成员每2年至少参加1次脱产培训。各级统战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非中共党员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
2.机关内设机构公务员。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机关公务员队伍,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内设机构公务员培训。
主要措施:(1)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司局级及以下干部开展示范培训,每年安排300名左右司局级干部到国家行政学院培训。(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组织人事部门对本部委司局级及以下干部开展全员培训。(3)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安排4000名左右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参加选学。(4)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计划,5年内将所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轮训一遍。(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直属部门单位分别抓好省直机关处级及以下干部、市直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整合资源,督促指导同级各部门各单位内设机构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各部门各单位党组(党委)要将机关内设机构公务员培训列入工作计划,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计划和要求抓好落实。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能力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企业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主要措施:(1)中央组织部有计划地安排中管金融企业、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管理班子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举办中管金融企业和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班;会同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企业领军人才培训计划。(2)中央统战部组织全国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中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举办民营重点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班。(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和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结合本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4)各企业结合实际对经营管理人员分类分层开展自主培训。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任务。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要突出特色,打造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
(三)专业技术人员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对象,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主要措施:(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指导各行业各系统开展全员教育培训;研究制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体系;牵头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安排600名左右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负责各自联系的高级专家培训。(3)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选派70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一定数量的新闻宣传系统、文化系统骨干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抓好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新闻宣传系统、文化系统骨干的培训。(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5)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组织人事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需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四)中青年干部
着眼于培养造就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堪当历史重任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队伍,以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教育和实践锻炼为重点,加强中青年干部培训。
主要措施:(1)中央组织部每年安排5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干部(含中管金融企业、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高校中青年干部)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安排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中青年干部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优秀中青年干部培养目标开展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干部到党校、干部学院和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严格的党性锻炼。积极开展优秀中青年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健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培训期间的表现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基层干部
着眼于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以提高政策执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能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干部培训。
主要措施:(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制定基层干部培训方案并搞好示范培训。(2)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要按照职责落实好基层干部的培训。(3)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负责本系统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各地区各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送教下基层、对口支援培训、结对帮扶培训,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积极利用在线学习的平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努力实现全覆盖。
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抓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支持力度。东部地区要做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军地领导干部交叉培训和军转干部培训。
四、培训能力建设
(一)办学体制改革
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建设,加强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充分利用各方面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按照少而精、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推进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整合,提升专业化办学水平。鼓励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实现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对名为干部培训机构实为宾馆、度假村的,要进行清理整顿。发挥现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严格资质审核和质量把关,引导、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趋利避害、注重实效的方针,继续利用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改进境外培训工作。
(二)运行机制改革
全面推行需求调研制度,2014年前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探索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对知识能力类培训逐步推行项目招投标。完善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对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调训。2017年前普遍建立组织调训为主、干部选学为辅的参训机制。完善干部培训情况考核、登记、跟踪管理等制度,2015年前形成规范有效的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三)内容方式改革
逐步制定干部分类培训大纲。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课程教材,定期开展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推荐评选工作。组织编写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及时向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引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改进培训班次设置,加大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加快网络培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国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的作用,2017年前实现全国县处级及以上干部在线学习。2015年前建立全国统一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信息管理系统。
(四)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和中青年知名学者。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培训1500名地方干部培训机构的骨干教师,省级党校(行政学院)5年内将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轮训一遍。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和管理办法,推动领导干部、学术名家、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干部等上讲台。2017年前建立国家级、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市地级以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构成逐步过渡到以兼职教师为主。2015年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授课。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制度。
(五)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地方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要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给予适当补贴。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财政困难地方可以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六)学风建设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干部要带着问题参训,联系实际学习,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统一。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善于回答学员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培训机构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培训机构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严格学员管理,要求学员专心学习,杜绝相互吃请、公款宴请、搞“小圈子”等现象,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严格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严守纪律,严谨治学,以德施教,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
组织人事部门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干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互动效果、学习成果作为学风评价的重要内容。
(七)理论研究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建立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推动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干部教育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统筹指导和沟通协调。
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主管职能,抓好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抓好干部教育管理者队伍建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宣传、统战、机关工委、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并抓好组织实施。
中央组织部要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中期和5年总结评估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对本地区本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实施意见。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2008年9月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三条 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第四条 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第五条 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第六条 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第二章 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七条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可设立分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第八条 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
(四)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七)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第九条 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
第十条 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
第十一条 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
(一)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四)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五)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第三章 班次和学历
第十二条 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
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
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
第十四条 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
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
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
第十五条 市(地)以上党委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
第十七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举办主要以党校教师为对象的师资培训班。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
第十八条 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员在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党校学历是干部在校学绩的标志。党校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党校培训轮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轮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补训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第二十条 中央党校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四章 教学工作
第二十一条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二十二条 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
第二十三条 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
依据培训和轮训两类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
培训班的教学按照任职需要,系统安排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内政外交国防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
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
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
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与各级党校的任务分工相结合,实现全国党校系统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四条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
第二十五条 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第二十六条 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第二十七条 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衔接又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
第二十八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党校系统学科建设的协作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科建设。
第二十九条 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党校特点的系列教材,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
第三十条 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质量,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中央党校要加强对党校系统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工作评估制度。依法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第三十一条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五章 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条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党校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 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第三十三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努力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十四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面向社会,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国(境)外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和以科研项目为枢纽的科研管理体制。
第三十五条 加强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中央党校负责定期对党校系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并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党校要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设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要在党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党校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第三十七条 党校要重视图书馆(室)建设。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
第三十八条 党校报刊和出版单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第六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九条 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第四十条 党校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增强学员体质。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
第四十一条 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组织员或班主任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
第四十二条 党校各班次要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学员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十三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第七章 队伍建设
第四十四条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十五条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第四十六条 加强党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营造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引进学术界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志于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第四十七条 各级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
第四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岗位设置和聘用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和程序,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第四十九条 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建立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第八章 机关党的工作
第五十条 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机关党组织在上级机关工委和校委会领导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协助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促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党校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第五十一条 党校机关党组织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所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专职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动,须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同意。
第五十二条 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第九章 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
第五十三条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第五十四条 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五十五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要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
第五十六条 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五十七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党校、各级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八条 各级党委应对本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级党委党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本条例的部门和单位,应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党校,按照本条例的精神执行。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解读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解读学习
在昨天周二的政治学习例会上,主持会议的秦延华副校长,学习传达了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国家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通知(州委通字2011《104》号文件),我作为一名党校人,在欣慰党校春天来临同时,也感觉到肩上的重担,要贯彻执行好两《条例》,必须认真吃透精神,要深刻领会文件,就必须进一步解读丙《条例》。现将从《重庆党校报》和理论网上搜索到的谢博士深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同仁互相学习!
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解读]
本条是关于制定《条例》的目的、依据的规定。《暂行条例》第1条规定:“为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要求的党校教育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条例”,与之相比,《条例》在制定依据上规定得更完善,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体现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意识,体现了我们党的依法治国方略,是一种法治意识的觉醒和进步。
本条规定值得关注的是制定《条例》的目的。《条例》清楚地表明,制定《条例》的目的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可以在两个层面上理解《条例》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二是“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很多同志把这两句话理解为一句话,这是有偏差的。仔细推敲起来,这完全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性质不同的两个目的。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自从1983年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一直是党校事业的一个努力目标,尽管党校教育体系的建立到目前为止仍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难题,但是这种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关于究竟如何来建立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在党内外、党校内外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条例》的颁行和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党校事业的正规化以及党校教育体系的成型。另一方面,“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法制意识在党内的反映,是党内法制化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以上两者之间究竟孰为目的,孰为手段,值得推敲。但是,作为两个并行的目的来提,对于党校事业发展是有利的。
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规定。
本条分为两款。第1款规定的是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即回答了“党校是什么”的问题。作为我们党关于党校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于党校性质的界定十分重要。第1款用“中国共产党党校是„„”这种经典的下定义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党校的性质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即党校是“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原先《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关于党校性质的规定有两处变化:
一是增加规定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关于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定位问题,2000年6月5日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以及2006年1月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都有规定,这次《条例》对这一规定精神给予了确认。
二是增加规定党校是“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校长期以来坚持科研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这次《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可谓名至实归。
此外,在《暂行条例》修订过程中,有的同志建议,应先强调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再说明她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意在强调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的特性。从维持条例内容的稳定性出发,《条例》维持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2款是对党校作用或者功能的规定,即对“党校的作用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也就是通常说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这一部分内容基本延续了《暂行条例》第3条的规定,只是根据新的形势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的内容。“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为一个在党校系统,乃至全党已经约定俗成的概念,目前在概念的内涵上已更加明确和规范了。这里还需要提一下第2款的表述方式:“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使之成为„„”,因此,“三个阵地,一个熔炉”,既是对党校自身作用的定位,又是《条例》对各级党委提出的工作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党校事业和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三条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校风和学风的专门规定。
校风和学风对于任何一所学校都十分重要,对于党校来说尤其如此。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由中央党校带动,各级党校长期以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因此,校风和学风建设对于保证党校完成党所赋予的使命神圣至关重要。95年《暂行条例》的总则没有对校风和学风问题做出专门规定,这次《条例》不仅用专条规定了校风和学风,而且在内容的设计上也力求科学、充实、严整,吸纳了近年来我们党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关于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研究成果。
本条用了3个“坚持”,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最后归结到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上。本条的规定,虽字数不多,但内涵丰富,概括性、原则性与指导性都很强。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暂行条例》第4条关于党校教育方针和第7条关于对党校教职工的要求中都提到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本条把这些内容整合提升到了校风和学风的高度,突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方针。关于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在2008年7月16日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强调,良好的学风是教育培训质量的保证,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2006年1月党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文件中也把加强学风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无论是干部的学习培训,还是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设计,以及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脱离实际培训、脱离学习、脱离实际教学。
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改革创新是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贯要求。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党校要牢固树立的“五种意识”中包括了创新意识。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健康成长服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党校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党校工作必须汲取的不竭动力,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使党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
党校不是普通高校,而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因此,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严治校是贯彻党校姓党原则的一个总的要求,在办学实践中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始终把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作为党校工作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认真落实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严肃党的纪律,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
第4条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教育总体要求的规定,也是对党校教育方针的规定。本条规定解决的是按照什么要求和方法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暂行条例》第4条规定:“党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本条结合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事业新的实际,对党校教育工作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更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了党校的教育方针。择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内容:
一、强调了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要增强大局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校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校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
二、增加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就是要通过党校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践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三、突出了要“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为了更好地办好党校,党校不仅要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同时也要研究党校自身,全国有几千所党校,把党校研究明白了对于在宏观上把握党校发展的方向、有效开展党校各项工作,大有裨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3条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原则,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党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这是党校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党校有别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普通高校的显著特点。
第5条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基本任务的规定。本条是在工作或者业务层面对党校职能的细化和具体化。关于党校基本任务,1995年中央颁布《暂行条例》和其后中央的有关文件都曾作过专门的规定。下面以《暂行条例》为参照对象,对本条规定进行比较研究。
《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的党校的基本任务有6项:
(1)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2)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
(3)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
(4)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进行考核考察;
(5)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6)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将两部条例对照一下,即可发现:
1、本条第(一)项内容是将《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党校任务的前三项概括而来,这样的表述更加简练。一言以蔽之,就是教育培训干部。
2、本条第(二)项属于新增加的内容。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是近年来党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中央党校为例,先后承办了多次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本条第(二)项将这一工作作为党校的基本任务规定了下来。
3、本条第(三)项是在《暂行条例》第(五)的基础上的发展。条例第2条新增加了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职能,相应地,本条增加了“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两项内容。这里要强调“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与“推进理论创新”是有区别的两项内容。“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侧重于说明党校在政策层面对于党委和和政府的智囊作用,而“推进理论创新”,则侧重于党校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因此,在学习和认识时最好有所区别。
4、本条第(四)项是在《暂行条例》第(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的实际的发展。
5、本条第(五)项是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党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本项内容强调,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这就表明,一、党校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必须尊重国家法律的权威,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事;
二、在此前提下开展的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是党校的“基本任务”,要从基本任务的高度认识和对待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不能大意。
6、本条第(六)项是新增加的内容,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
第六条
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学习需要提高的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规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选人用人原则的新要求,又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的新任务,也是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第(一)项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与主体结合起来,就是学员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项主要讲的是政治坚定性,就是在理想和信念坚定的前提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三)项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工作方法上,要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最后要与实践结合,落脚到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项主要讲的是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扩展开来,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在对个人要求上,要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第(五)项主要讲的是领导能力问题,当然,前面加了个铺垫,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总的看,本条的5项规定,各有侧重,很好地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精神。提高学员以上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条例》赋予全国各级党校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第七条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可设立分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设置的规定。《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建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地(市)委党校,县(市)委党校。”本条对《暂行条例》的修改比较大。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了第2款的规定,即“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
(二)将原《暂行条例》第23条关于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办分校和分部的规定,从关于班次、学制和学历的规定中前移至关于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部分,而且将设立分校的范围扩大了,不在局限于“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而是“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分校是本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央党校、部分省级和市(地)级党校设置了分校。
(三)对县(市)委党校的设置做了具有一定弹性的规定,增加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从实践中看,围绕党校的设置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比如,本条第2款规定,“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实际情况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设置的党校属于省级党校;中央党校目前设置的分校包括中央直属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校、部队分校等。而本款中的中央金融机构党委所设置的党校如何定位?是相当于省级党校,还是中央党校的分校?值得研究。
再比如,按照本条第3款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的具体模式,市党校分校究竟如何设置才更有利于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更有利于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实践来回答。
总之,党校的设置是党校系统建设的大事,事关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上级党校对这一问题加以规范性的业务指导,尽可能地在照顾到各地差异的情况下,做到全国范围内的大体一致。而且对这一问题的规范也“宜早不宜迟”,如果各地纷纷做了规定,“生米做成了熟饭”,再来进行规范,不仅社会成本高,而且牵涉面宽,难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大。
第八条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
(四)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七)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解读]
党委的重视是办好党校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党校办得好不好,它能否在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中,在整个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委是否加强领导,给以必要的支持。有的同志把党校工作的经验概括为“党委办党校、部门大合唱、自身有作为”,这充分说明党委的重视对于办好党校的无比重要性。《暂行条例》就党委对党校的领导做了规定,根据近年来党校办学的经验,《条例》对《暂行条例》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各级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是:
“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指导党校坚持正确的办校方向和教育方针,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领导干部进党校党校轮训、培训的政策;
(三)配备党校领导班子;
(四)协调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支持党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条例》与《暂行条例》对比的角度来看,修订后的《条例》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新的精神:
一是,增加规定了“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的内容。增加这一新内容,是各级党校在办学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的需要。《条例》第2条规定,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因此,这一规定也是第2条规定在逻辑上的自然延伸。二是,增加规定“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是,在强调“配备党校领导班子”的同时,增加了“考核”的内容,这一变化有利于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
四是,增加规定“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是,增加规定“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是,增加规定“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从加强党委对党校工作领导的内容上讲,《条例》的规定比《暂行条例》大大进步和完善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这些新的很好的规定如何在制度层面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如果没有相关配套的制度设计和可操作性的细则,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就不能很好地得到执行。
第九条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解读]
《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在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下,全面领导党校工作。”对比后可以发现,本条基本维持了《暂行条例》的规定。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实践证明,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体制符合党校工作的实际,有利于党校事业的发展。在党校内部领导体制问题上,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条例》的规定上来,这也是贯彻落实《条例》的一个很重要的具体问题。
第十条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主要领导配备的专门规定。原先《暂行条例》第10条规定:“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干部选配。”变化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在党校校长由谁兼任的问题上,增加了“一般”二字,既体现出建议性,又没有把话得很绝对,作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二是,在规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的同时,增加规定“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关于本条规定所涉及的问题,从实践中看,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做到保持《条例》的严肃性和照顾各地的差异性的有机统一,值得深入调查研究,有待于实践作出回答。
第十一条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1)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4)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5)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系统业务指导工作的专门规定。这是决定全国党校系统体制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定。党校是由各级党校组成的有机系统,党校事业是组成这个系统的各级党校的共同的事业,而上下级党校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如果没有业务指导关系,党校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因此,业务指导工作是党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指导工作在党校事业和党的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暂行条例》第13条也是用专条对业务指导工作做了规定,其内容为:(1)对下级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与有关部门一起,对下级党校的班次、学制、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和协调,帮助下级党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校的教材编写和学员的学历、学位及教研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以下把两部条例进行对比分析:
第(1)项与原来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文字上做了些润色。
第(2)项比原来有所变化,由原来规定的是“与有关部门一起,对下级党校的班次、学制、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和协调,帮助下级党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改为“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3)项是新增加的,规定“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第(4)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修改。原来规定,“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校的教材编写和学员的学历、学位及教研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现在改为“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第(5)项是新增加的,即“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总的看,《条例》比《暂行条例》内容更加丰富了,原先是3条,现在是5条;内容的变化上反映出业务指导工作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做好业务指导工作是贯彻落实《条例》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做好这项工作,重在落实,重在制度建设,要注意把业务指导工作与《条例》第十章规定的“执行与监督”的内容结合起来,使业务指导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第12条 党校的班次是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班次的规定。
《暂行条例》第14条规定:“党校的主体班次是进修班、培训班和理论班”。关于班次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再使用“主体班次”的概念。“主体班次”是一个有对称的概念,即非主体班。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区别性地使用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已不大。二是不再使用“理论班”这一概念,增加规定“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专题研讨班是围绕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或者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集中研讨的学习形式,近年来在党校办学中经常被采用。师资培训班对于培训下级党校的师资,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十分重要。这次《条例》对这两种班次加以明确规定。三是增加规定“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了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应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党校各种班次的学制。
第13条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
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干部。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
[解读]
本条是关于各级党校轮训党员干部的范围和分工的规定。
《暂行条例》第15条规定:“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按照分工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干部和地厅级正职党员干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三个月;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五个月。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地厅级副职和县处级正职党员干部,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两个月;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制三个月。地(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县处级副职党员干部和部分乡(镇)科级正职党员干部,进修班学制一至两个月。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部分乡(镇)科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每期时间可根据同级党委干部教育规划要求确定。” 本条与《暂行条例》第15条规定相比,变化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不再对各种轮训班次的学制做出硬性的规定。
二是,把县(市)委书记纳入中央党校轮训的范围。2000年6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鉴于县(市)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直接面向城乡基层的重要地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必要把全国县(市)委书记纳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轮训范围,以保证他们能够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本条在中央党校轮训范围中明确增加了“县(市)委书记”。
三是,把乡(镇)党委书记纳入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轮训的范围。四是,扩大了市(地)委党校轮训的范围。《暂行条例》原先规定,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县处级副职党员干部和“部分”乡(镇)科级正职党员干部,这次《条例》取消了“部分”字样,因此,可以认为所有正乡科级党员干部的轮训均由市(地)委党校承担。
五是,进一步明确和充实了县(市)委党校的轮训范围。《暂行条例》原先规定县(市)委党校的轮训范围是“部分乡(镇)科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这次《条例》修改为“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范围明确,而且覆盖了全体基层党员干部。
总之,本条较之与《暂行条例》的规定,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14条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
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
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
本条是关于干部培训班次的规定。
《暂行条例》第16条规定:“地(市)委以上党校应有计划地开设中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制一般一至二年。地(市)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制一般三至六个月。中央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地厅级中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少量优秀的正县、处级党员干部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县处级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部分优秀的乡(镇)科级党员干部参加。地(市)委党校培训班主要培训乡(镇)科级青年党员干部,同时吸收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培训班还可从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中挑选年轻优秀的党员参加学习。”总的看,《条例》关于培训班次的规定在内容上变化不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后备干部的称谓的变化:原规定“开设中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现改为“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增加了“领导”两个字,其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含金量提高了。
二是,对后备干部任职培训的学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这样使其更加具有灵活性。
三是,新《条例》规定的培训班主要是“后备干部任职培训班”。
四是,后备干部任职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工更加明确、规定更加规范。新《条例》规定的三级党校培训分工十分明确、可操作性强: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这样,使后备干部的“任职培训”有别于公务员的任职培训,把任职前与任职后分开。
四是,原先《暂行条例》规定的“各级党校培训班还可从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中挑选年轻优秀的党员参加学习”,新《条例》没再保留。
第15条市(地)以上党委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解读]
本条是关于党校专题研讨班的规定。
按照本《条例》第12条的规定,专题研讨班是党校的主要班次之一。《暂行条例》第22条规定:“地(市)委以上党校受党委或者政府委托,可以举办领导干部和党内外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关问题。”本条与《暂行条例》相比,强调了专题研讨班的举办主体是党委,这对于提升专题研讨班的权威性,保证办班实效是十分有利的。
近年来,各级党委在举办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举办了有关WTO、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的专题研讨班,一些地方还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专题研讨班。专题研讨班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各级党校的班次,而且有利地推动了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第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
[解读]
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工作,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干部的培养,以中央党校为例,分别于1954年和1980年开设了新疆民族干部培训班和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民族班属于党校的主体班次。在1995年颁布的《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第21条规定,“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班次的工作需要在培养目标、培训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适应民族干部培训的需要。
第十七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举办主要以党校教师为对象的师资培训班。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
[解读]
本条规定的是党校的两种班次。
第1款是党校教师师资班。本《条例》第12条规定的党校主要班次中包括党校教师师资班,本款专门对师资班做了具体的照应性规定。党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水平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上级党校在为下级党校培训师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款的规定把这种成功的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现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定,使培训下级党校教师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成为一种可操作的硬性的制度。这也是党校业务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2款是关于合作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规定。2005年1月20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意见》,决定有计划的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研修。几年来,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开始了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款规定对上述《意见》和实践在《条例》中做了制度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