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

时间:2019-05-12 20:3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

第一篇: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

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

一、品种选择及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市场销路广、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夏播甜玉米要选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型优良杂交品种以包衣种子为好,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作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并按厂家要求的果穗大小、重量选择合格品种。并注意早、中、晚熟期搭配。

2、种子处理

种子准备播前在阳光下晒种子2天,去杂。种子不必浸种,宜用于种子直播,出苗率高,浸种催芽条件不合适或方法不当会使发芽率迅速下降。

二、严格隔离

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可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但以空间隔离为好。如采用空间隔离,一般平原地区为400m以上,如有树林、山岗、房屋、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如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应相差20-30天。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三、播种技术

1、整地播种

由于甜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少,发芽和拱土能力较弱,因此,在种植时要选择土质疏松、肥力好、墒情好、灌排方便的地块。播种要精细,每穴3~4粒,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左右。播种后不要镇压。

2、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依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期早晚、种植方式而定。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行距行距50厘米,株距32~36厘米,以3000-4000株/亩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3、科学施肥

一般生产条件下,甜玉米每亩施入纯氮8~9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氧化钾7~8千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同时注意追肥,追肥的时间应根据甜玉米的需肥规律分两期进行,一次在拔节前,有7~8片叶时,另一次在抽雄前10天左右,这样可以促使茎秆粗壮,穗大产量高。

4、喷施除草剂

播种复土后需喷施除草剂,喷晚了除草效果差。可用50%乙草胺乳剂每亩用50克兑水100公斤。用喷雾器压低喷头均匀喷洒于地表,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药效好,地表形成药膜,可杀死新发的草芽。

四、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具3~4片叶时间苗,4~5片叶时定苗,每穴1苗。间定苗的原则是除大、除小、留中间,以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苗期不抗涝,应及时排水,苗期土壤水分在50%-60%时,可不灌水。

大喇叭口期(孕穗期),应及时中耕松土,然后追施氮、钾肥。钾肥可以抗倒伏,抗病,壮秆,促使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此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比苗期多,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应及时灌水、排水。

抽雄开花期是甜玉米对水分的敏感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是整个生育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花期干旱,减产一半”,甚至使雄花抽不出来。抽雄期充足的水分对高产极为重要。授粉结束,(果穗花丝枯萎)摘除雄穗,可减少蚜虫危害。后期拔除大草,可避免养分争夺,防止下部叶片早枯,减少病虫害。

及时剥蘖和剥笋。甜玉米苗期从基部节位长出分蘖芽,如果不剥除会消耗植株养分,影响玉米苗的正常生长,因此在苗期必须进行剥蘖1~2次;为了提高玉米鲜苞商品率,促进穗大穗重,一般在雌穗抽丝授粉期间,把第二苞位的玉米笋剥除,剥除时要注意保护功能叶不受损伤。剥蘖和剥笋在晴天时进行。

五、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较其他玉米更易感病虫害,极易招致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为害,后期穗粒腐病特别重。甜玉米的果穗受害后,严重影响商品质量和售价。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收获前20天禁止施用农药。

首先要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其次在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为了防止残毒,甜玉米授粉后尽量用生物农药防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决不能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5公斤,混细砂在播种沟撒施;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枵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防治为适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兼治玉米蓟马。用菊酯类农药制成毒土、或稀释液灌心,效果也较理想。

六、适时收获

夏秋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乳熟后期),当花丝变褐色,玉米粒表面有光泽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鲜苞保留5~6张苞叶。

第二篇:油茶种植技术规程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历史上,山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2007年9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45号公告:连南山茶油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描述山茶油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的种植栽培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连南瑶族的先民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至连南百里瑶山定居以后,刀耕火种,在高山大岭开拓瑶寨,种植山禾、玉米、大豆、油茶等粮油作物,维持生计。由油茶籽压榨的山茶油成了瑶家主要食用油。

有一首古老的瑶歌:立秋处暑瓜谷熟,采摘瑶棉收山苍,芝麻满仓粟米黄,粳谷累累茶油多。反映了瑶家耕山自立自慰的情感。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到连州任刺史时,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区属连州管辖。刘公出巡瑶区时,曾写下《莫徭歌》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等诗篇,描述了连南瑶族人民在山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辟瑶山农业生产的史实。山茶油便以瑶家的特产之一列入史册。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的原料山毛油茶,曾被官方极力推崇为名优物种,推广瑶区至百里瑶山繁衍发展。据《连阳八排风土记》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广大瑶区归属连山管辖。当时的知县李来章为鼓励耕农,在全县公告《劝谕瑶人栽种茶树一则》千字行文,号召瑶家大力发展山毛油茶生产。公告之后,广大瑶民积极响应,纷纷种植油茶,迅速发展到3万多亩。至今,连南瑶山还有不少四、五百年的老山

毛油茶树,依然挂果,表明连南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并成为连南瑶山沧桑的历史见证。

2007年荣获“中国

油茶之乡”称号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区域归连南瑶族自治县管辖。为发展民族特色产品,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加大对油茶种植的引导和扶持,油茶产业出现两次大飞跃。一是上个世纪70年代,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掀起“万亩油茶”的大规模生产,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连南瑶族自治县获得“1992年中国世界瑶族盘王节·耍歌堂观光年”举办权之后。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旅居美国、法国、东南亚和加拿大的瑶族同胞,在吃了连南山茶油煮的菜肴后,盛赞连南茶油油脂不浓、浓厚绵缠、除腥去臊,清香浓郁,纷纷指定购买连南山茶油作为手信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美籍华裔、医学博士董盛秉先生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籍人,他向游客、外籍华人和媒体记者赞誉了连南山茶油独特的品质,“连南山茶油不仅色味清色甘甜,无苦涩味,还具有消炎、祛毒、除斑积、解惊风、治疗高血脂等医药价值,咱瑶家经常用连南山茶油为小孩医治破伤风、无名痛毒、初发皮肤病等等效果胜佳。”因此,各地游客纷纷购买,一时间连南山茶油成了紧俏货,被抢购一空。此后,连南瑶族自治县开拓了“排瑶民族风情旅游”的新生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连南山茶油也和它的色泽一样闪光夺目为世人认识。连南山茶油的盛誉

日益高涨,给予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和全县人民极大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把油茶产业列入“八个五”工程建设,加快了油茶产业发展速度,全县油茶种植规模达到10.5万亩。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种植的山毛油茶是从传统的普通油茶培育而来的,现有林面积10.5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120万亩的8.75%,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县东部石灰岩地区乡镇,全县人均油茶林面积0.84亩,其中三排镇2.4052万亩约占全县油茶面积的23%,2006年该镇被列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连南瑶族自治县荣获“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以其无任何污染的原生态环境培植生长,品质优,食用和医用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且产量有限,尽管市场上每千克连南山茶油的价格比其他茶油要高上8~10元,但是每年到连南的游客都争相购买连南山茶油,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赠品,已成为外来游客争相采购的特色佳品,产品供不应求。

油澄清、透明,呈浅黄色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由山毛油茶籽压榨精炼而成。油茶籽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茶油品质。由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宜的气候和无污染的纯天然生长等因素,形成了山毛油茶独特的品质,果实较大,果皮薄、脱壳后茶籽肉质幼细,鲜出籽率42-48%,出油率48-52%。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的特色有:连南山

茶油澄清、透明,呈浅黄色。连南山茶油原油在加热试验(280℃)中“油色不变,无析出物”,优于GB11765《油茶籽油》一级成品油的“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的标准。用罗维朋比色槽(25.4mm)检验,连南山茶油色泽为“黄35红0.6”,比GB11765《油茶籽油》一级成品油的“黄2.0”严格了3倍多。连南山茶油气味纯正、清香,带有甘甜风味,无异味、苦涩味。

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好,虫害少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茶油的品质特色是与其原料—山毛油茶的生产地域自然因素分不开的。连南山毛油茶喜光,喜温暖,要求充足的阳光,降水量在700mm以上,最适宜雨量在1200~1800mm之间,pH值在5~6的红壤、黄壤最适宜油茶生长。而连南瑶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83%,空气环境好,虫害少,山毛油茶保持原生态生长,肥料以施农家肥为主,不施用农药、化肥,其所需的温度、光照、肥水等都是天然的气候条件,而这些气候条件是连南瑶族自治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据悉,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19.5°C,无霜期长,达299天。昼夜温差大,终年昼夜温差达8~12℃,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可以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较低,植物呼吸作用较弱,能量消耗少,有利于内含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形成了连南山茶油带有甘甜的独特风味。

另外,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全年太阳辐射量101.5千卡/平方厘米,热量丰富,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8、9月份平

均气温达30°C左右,十分适合油茶籽“7月长果、8月长油”的习性,为油茶果生长膨大油脂的转化提供了充足的热量,使得油茶籽坐果率高、果实迅速增大和油脂转化率高,含水量、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因此连南山毛油茶籽结实饱满、含油量高。

还有的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土壤是由花岗岩发育形成的黄壤、红壤。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5.5-6.5之间,土壤团粒结构好,自然肥力强。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不使用农药、化肥,并在林中合理间作有固氮作用的花生、黄豆等豆科农作物,改良林地土壤,培肥地力。因此,连南山茶油不含磷脂和有机物杂质,品质纯正。

山茶油的作用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和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

改善血液循环:现代医学证明:山茶油能防止动脉硬化以及动脉硬化并发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

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山茶油能提高胃、脾、肠、肝和胆管的功能,预防胆结石,并对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此外山茶油还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山茶油为特征的饮食是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健康饮食。

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山茶油能提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食用山茶油后,体内的葡萄糖含量

可降低12%。所以目前山茶油已成 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最好食

油。

强化骨骼系统功能:山茶油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矿剂的生成和钙的吸收。所以在骨骼生长期以及在防止骨质疏松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预防癌症:由于山茶油中的脂肪酸有抗氧化物作用,并含有微量元素,因此它能防止某些癌变(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子宫癌)。

防辐射:山茶油在被发现有增强防辐射的功能后,就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

优秀的婴儿食品。根据其成分和可消化性,山茶油是最近似于人奶的自然脂肪。抗衰老:实验表明,山茶油含有的抗氧化剂维E,能防止脑衰老,并能延年益寿。

保护皮肤:山茶油含有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因此它能保护皮肤,尤其能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使皮肤具有光泽。山茶油是最典型的单一不饱和油脂。它是一种保持山茶口味、香气、维生素等性质的天然汁液。是唯一从木本植物果中榨取后能直接食用的植物油。山茶油主要成分为油酸,其含量高达75%左右,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其它抗氧化剂。每克山茶油含9卡路里热量。

第三篇:有机山药种植技术规程

有机山药种植技术规程 立地条件

选择远离“工业三废”污染的地块,其环境条件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T19630)的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洁净、充足。整地施肥

2.1挖沟种植,播种15天前按行距0.9-1米用挖沟机开1米深种植沟.2.2施基肥:按国家GB/19630.1-4-2005 关于肥料要求,每666.7㎡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用机械开沟前撒施于开沟垄面。种植

3.1将放置在阳光下晒好精选的种子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种植。具体日期:山东一般在四月上中旬为宜

3.2在种植垄内开沟深8厘米左右,均匀摆放种苗,株距25厘米,然后覆土。搭架整枝

出苗后及时搭架,以利山药苗攀缘生长。为山药蔓及早上架,以利通风透光,留一主蔓,去掉部分侧枝,生长中后期可摘除部分山药豆,以利山药地下块茎生长。田间管理

5.1中耕除草

在山药苗刚爬上架时,将山药地里的草清除一遍并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5.2浇水

一般不用浇水,干旱年份用地下水喷灌。病虫害防治

6.1山药病虫害很少,一般常见的有炭疽病及危害较轻的蝼蛄、地老虎等。

6.2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孽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有频振式杀虫灯、每亩摆放60片黄色诱虫板、及时摘除病叶。植株伸蔓后每隔7天喷一次葱蒜混合液或大蒜浸出液,从而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收获

7.1 收获期,霜降落叶后即可收获。

7.2 产品要求:形圆直,无畸形根,无开裂,无机械损伤,无污染,无病虫害疤痕。

7.3 贮藏,收获后入恒温库,一般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储藏。包装标志

用专用编织网和纸质包装箱包装,包装上标有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生产者,收获日期,包装日期,并标有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建立田间技术档案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第四篇: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

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

1.种植前准备

1.1.种植田选择和前期处理

马铃薯生性喜疏松、通透、肥沃的土质环境。因此,在确定秋季马铃薯栽培田时,应当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气性好、土质偏沙性的壤土,同时要求种植田具有方便的排灌设施;马铃薯在分类学上归属于茄科,因此辣椒、茄子、番茄、烟草等茄科作物为前茬的田块不能作为马铃薯栽培田。马铃薯田需要在7月份进行确定,选择好的马铃薯田如果前茬作物采取了秸秆还田,需要用灭茬机充分将前茬秸秆打碎,然后每亩在撒施尿素25kg并深翻以加速秸秆的分解。

1.2.种薯选择

经过实际田间种植,荷兰15号在品种质量、抗逆境能力和丰产性三个方面均表现优异,因此秋季马铃薯品种选择荷兰15号。大田种植种子使用春季马铃薯中的单个重量30-80g、无病斑和虫眼、芽眼健康的小马铃薯。如此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为这些没有商品性的小马铃薯找到了用处,一举双得。

1.3.农资与设备准备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模式的选择,需要在种植前准备如下农资与设备: 120马力四驱拖拉机1台,旋耕机1台,马铃薯联合播种机1台,水肥药滴灌一体化设备1套,以及与种植面积相匹配的如下农资: 50%含量80g规格的多菌灵,规格15-15-15复合肥,750m/亩的滴灌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粗水管和接头,50kg规格硫酸钾,50kg规格尿素,80cm宽地膜,40kg规格磷酸二铵,75%赤霉素,农用链霉素,根施吡虫啉颗粒,阿维.毒死蜱水剂,封闭性除草剂二甲戊灵。

1.4.种薯处理

在马铃薯种植前10天,也就是每年的阳历8月1号至3号需要开始对种薯进行种植前的处理。由于马铃薯块茎成熟即进入休眠期,在秋季利用春播夏收的块茎作种薯播种时,往往因休眠期未过而不易发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1000 000倍液的赤霉素浸泡种薯10分钟,赤霉素浸种液的配置如下:1.取75%赤霉素晶体1g,加入装有50ml45%含量酒精溶液中稀释;2.当所有结晶体完全溶解后,将赤霉素的酒精溶液加入750kgPH值不大于7的中性或微酸性水中,并加入多菌灵4袋和农用链霉素10袋用于种薯杀菌消毒。浸泡结束后,将种薯捞出并放置于干燥清洁处均匀摊开晾干。晾干后的种薯放在室内或者大棚内,上下铺好湿润的棉毡,中间放置种薯,种薯厚度不超过20cm。1周后,马铃薯芽长至2cm长,需要打开种薯上面棉毡进行炼苗3天。

2.马铃薯种植 2.1.整耕土地

在马铃薯种植前1周,也就是8月5-8月7日,开始整耕土地,首先每亩地机械撒施磷酸二铵40kg,硫酸钾30kg作为底肥,然后将地旋耕整平,旋耕深度不低于20cm,整耕好的马铃薯田应当是无明显凹凸不平存在,土质疏松无较大土块,无较大的作物或杂草秸秆。

2.2.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定在8月15日左右进行,采用马铃薯综合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5道工序。马铃薯垄间距90cm;垄宽70cm(垄正面40cm,垄坡两侧各15cm),垄高15cm;沟宽20cm,沟深15cm;同一垄行距20cm,相邻垄相邻行间距70cm、株距25cm,播深10cm,种植密度6000株/亩,每亩需要薯种200公斤左右。随播种机施肥的配比为15-15-15复合肥:吡虫啉颗粒(预防蓟马、灰飞虱与蚜虫)=20:3,将配好的肥料放入肥料箱并调至每亩追施12kg。使用二甲戊灵作为封闭性除草剂,将施药机喷口放在覆地膜之前,并保证整个垄面均匀喷施,以达到最佳除草效果,每亩地喷施二甲戊灵120ml,加水30kg,滴灌带每亩地750m,每次2捆;80cm宽0.04丝地膜2卷。播种时,需要两人随机操作,保证薯块播种、施肥、施药、铺设滴灌带和地膜的顺利进行。另外,在马铃薯田两端需要储备充足的薯种、药液、肥料、地膜和滴灌带,保证马铃薯播种的持续性。马铃薯播种结束后,用封土机往马铃薯垄上面覆土,以土完全覆盖地膜为宜,可以有效防止将来马铃薯青头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当以上工作完成后,及时组装滴灌系统,并于播种三天后利用滴灌设施对新种植马铃薯田进行滴灌,滴灌时间控制在1.5h以内,防止水分过大导致薯种腐烂,在滴灌时每亩地可以加入阿维.毒死蜱水剂500ml用于杀灭地下害虫,同时保护滴灌带免于被地下害虫咬破。3.田间管理

3.1.发芽期

发芽期指种薯从幼芽萌动至幼苗50%出土阶段,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发芽期为15天左右,在时间上持续到8月底。一播全苗是本期的主攻目标,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苗。查苗补苗是丰产的基础,缺苗断垄会影响产量,发现死苗、缺苗必须用预备苗及时补足。另外,这一时期要对马铃薯垄进行破膜处理,帮助马铃薯出苗。

3.2.幼苗期

当马铃薯50%出苗至主茎第8片主叶长成,为幼苗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此时植株已经长到10cm左右,这时同一块种薯上面会生长两个以上的马铃薯植株,如果不及时清除多余马铃薯植株,会对后期马铃薯的商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及时去除种薯上面多余的植株,只保留最健壮的1个,去除时应注意切口位置应当在土层以上,以防止伤口感染。幼苗期一般历时10-15天,本期主要目标是前期促使叶片多生快长,后期使生长中心及时转移到薯块的膨大上来,这一时期可以利用滴灌系统每亩冲施尿素15kg,促进地上部分植株的快速生长。这一时期鳞翅目的成虫活动比较频繁,需要每日观察马铃薯田有没有蝴蝶或蛾类成虫活动,如果有,可以喷施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15毫升苏云金杆菌制剂加15kg中性或弱酸性水)进行防控,喷施要做到叶片正反面受药均匀;另外苏云金杆菌是生物制剂,禁止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施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8点之后、下午4点之前进行。

3.3.发棵期

9月中旬开始,马铃薯从团棵、主茎顶叶展平,直至第二花序开花为止,为发棵期。此期植株营养生长速度由加快逐渐减慢,并逐步加速生殖生长,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可持续到10月初。由于这一时期的温湿度均比较高,病、虫、草对马铃薯生长造成的危害比较明显,需要统筹好水肥之间的关系,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控工作。

3.3.1.水肥管理

这一时期降水比较多,但由于地膜的使用,降水的利用率不是特别高,当遇到持续干旱时需要进行滴灌补水,一般每次滴灌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好,结合滴灌可以每亩地冲施尿素5kg加马铃薯冲施肥5kg。

3.3.2.病害防治

9-10月分正式曹县地区降水比较集中的月份,这一时期病害发生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和早疫病:1.病毒病主要由蚜虫和白飞虱进行传播,田间表现为 叶子上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花斑,叶子缩小,叶尖向下弯曲,皱缩,植株矮化;病毒病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当发现蚜虫或者白飞虱等病原传播者时,立即药物灭虫,并喷加云台素内酯(或者喷旺等生长调节剂)和盐酸吗啉胍进行预防性预防,当马铃薯田发现有病毒病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施云台素内酯1000倍液加盐酸吗啉胍1000倍液进行治疗,共计两次,每次间隔1周。2.当马铃薯进入发棵生长后期,早疫病的危害开始出现,主要危害茎、叶,田间表现为叶片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同心轮纹,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斑正面产生黑色霉。薯块发病,形成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病斑下干腐变褐。最好的防治办法是在进入这一时期后,每10天喷施代森锰锌300倍液进行一次进行预防,如果田间出现早疫病害,可以采取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剂1000倍液加代森锰锌300倍液叶片正反面喷施进行控制,1个疗程共计喷施2次,间隔5天,施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另在施药后如果遇到大雾、降水天气需要补施,1个疗程后视病情控制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喷防。

3.3.3.虫害防治

这一时期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白飞虱和鳞翅目幼虫,并将危害一直持续至马铃薯收货。蚜虫和白飞虱主要危害马铃薯植株幼嫩的新叶和嫩芽,不仅吸食植株导管内汁液造成营养不良,同时还传播大量病害如病毒病,由于在播种时已经根施吡虫啉颗粒,当田间出现蚜虫与白飞虱时,说明其已经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我们可以采用每亩田喷施阿维.毒死蜱500倍液和啶虫脒500倍液复配药剂两次,每次间隔5天进行防治,施药选择晴好天气的上午8点之后,下午4点之前进行。对于鳞翅目幼虫,在防治上采取早发现,早防控的策略,即当田间发现有蝶、蛾类出没时,就对田间进行药物防控,常用的药物有苏云金杆菌,采用1000倍液进行叶片正反面喷施,以促使将害虫杀死在虫卵阶段,如果田间发现已经孵化幼虫,可以将药物浓度提高到500倍液;每间隔5天喷施一次,共计喷施3次(注:苏云金杆菌为生物制剂,禁止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施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

3.3.4.草害防治

由于马铃薯种植垄覆盖有地膜并进行覆土处理,马铃薯田杂草主要集中在垄间沟内,杂草主要有马齿苋、苋菜、龙葵、香附子、牛筋草等,可以选择在杂草五叶期左右时使用马铃薯专用苗后除草剂23.2%砜-喹-嗪草酮500倍液进行人工喷施除草,施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药液尽量不要沾到马铃薯植株上面,并确保施药后1天内无降水。3.4.结薯期

进入10月中旬,从主茎平展到马铃薯植株受冻害枯死的这一时期称为结薯期;此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块茎输送。这一时期养分消耗少,积累多,马铃薯块茎快速膨大,水肥的需求也逐步增高,氮磷钾肥的需求占整个生长期的50%以上且比较均衡,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逐步减少。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除了统筹好水肥的管理,促进光合产物更多的向马铃薯块茎转移之外,需要注意田间晚疫病的发生。

3.4.1.水肥管理

结薯期是马铃薯决定亩产量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铃薯植株已经基本停止生长,马铃薯的块茎快速膨大,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均占整个生长期的50%以上,本时期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能增加马铃薯的亩产量,还能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商品性。结合滴灌补水,结薯期需要冲施两次水溶性肥。第一次在10月20号左右进行,结合滴灌每亩地冲施由硝态氮肥、钾肥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冲施肥10kg,合理的利用微量元素不仅可以加速马铃薯块茎的膨大,还能提高其品质,滴灌水量不需要太大,以免土壤湿度过大产生病害;第二次于10天以后进行,施肥方式与施肥量和第一次相同,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冲施两次水溶肥3周后马铃薯就进入了收获期。

3.4.2.病害防治

马铃薯进入结薯期后,早疫病发病的情况持续存在,在做好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是否有晚疫病的发生,并提前做好晚疫病的预防工作。晚疫病对马铃薯全株都有危害,田间表现为:最初叶片有不规则形黄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圈白色霉状物,叶背白霉更茂密明显,叶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近圆形或不定形,沸水烫状,绿褐色,病斑边缘分界不明晰,湿度大时病斑近外缘出现一圈白霉,叶背斑面病征尤为明显,天气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斑面病征也不明显,且扩展速度减慢,严重发病的马铃薯植株叶片萎垂、卷曲,终致全株黑腐,在马铃薯块茎特别是芽眼附近,出现边界不明显的微微凹陷的褐色或紫褐斑纹,斑纹下的肉质部变硬,呈褐色或红褐色,逐渐向周围和内部扩展,最终导致块茎腐烂。当马铃薯的生长进入10月下旬以后,要每天定时观察马铃薯田间表现,并间隔10天喷施1次杜邦.克露杀菌剂300倍液(50g药剂加水15kg混合均匀)进行晚疫病预防,遇到连阴雨或者大雾天气需要补施一次药剂;如果田间发现有病株应当及时拔除并用塑料袋装好带离马铃薯田,在病穴及周边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及时每亩地喷施苦参碱500倍液(30ml药剂加水15kg)和代森锰锌300倍液(50g加15kg水)混合药液进行防控,隔7天再喷1次,以后再视病情、天气确定喷药次数,药剂可以与杜邦.克露杀菌剂300倍液(50g药剂加水15kg混合均匀)交替使用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为预防地下马铃薯块茎发生病变,可以每亩地随滴灌冲施苯醚甲环唑200ml进行防控。

3.4.3.调节剂的使用

马铃薯进入结薯期后,块茎的膨大就是这一时期的植株生长的重点,为了促进马铃薯光合产物向块茎的运输,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使用膨大剂进行调节,目前常用的膨大剂为膨大元帅,采用3000倍液于10月中旬晴好天气的中午进行叶面喷施,间隔10天后喷施第二遍。实践证明,通过喷施膨大剂,马铃薯的产量可以提高20%-30%。4.秋延搭棚

为了延长马铃薯的生长时间,增加马铃薯的亩产量和商品性。需要在11月中旬搭棚秋延。具体方法如下:每两行马铃薯搭建一个小拱棚,以竹批作为骨架,竹批间距1.5m,上面覆盖塑料纸,并用土压实,每间隔20m预留一处通风口,便于通风。5.收货前准备

进入11月下旬以后,马铃薯茎叶因为低温冻害逐渐枯死,地下块茎停止生长并进入休眠,这时马铃薯已经成熟可以收获。在收获前一周开始做收获的准备:大型四驱拖拉机一部、杀秧机1台,马铃薯收货机1台,小型载货车辆3部,以上设备在收获前做好检修工作、备足燃料和易损耗零部件,保证其在马铃薯收获期间正常运行;预备好临时存放和晾干马铃薯所需要的场地,场地要求通风干燥,排水方便不积水,大小足以放下所收货的所有马铃薯,清洁、平整,没有可以对马铃薯造成污染的污染物;遮盖临时存放马铃薯用的雨布;备足盛装马铃薯所需要的编织袋,编织袋颜色为亮黄色(用这种编织袋装出来的马铃薯颜色更加鲜亮),编织袋要求有30kg的装载量,并有足够的强度;结合情况制定详细的采收计划和人员分工,并动员充足的协助采收人员和马铃薯分拣人员。6.收获

马铃薯采收一般选择在持续多日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这时土壤湿度较低,方便机械作业,同时采收的马铃薯在色泽上更加鲜亮。采收前需要拆卸滴灌系统中的粗水管、街头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并利用杀秧机对马铃薯地上植株进行杀秧处理。杀秧结束后开始利用马铃薯收获机采挖,采挖时需要小型载货车辆协同行进,采挖机收货的马铃薯经传送带传送到载货车辆上面,为了保证马铃薯采挖的持续性,需要协调好3辆载货车的工作进度,采挖好的马铃薯块茎需要均匀的分摊在临时储放点晾干,临时存放时防止雨淋和日晒,并有保温措施,以免马铃薯块茎发生冻害和外部薯皮变绿。采挖后的马铃薯田利用人工捡拾出遗留的滴灌带和地膜。7.分拣分级

采收的马铃薯经过3天左右的存放,表皮已经干燥,破损处也已经形成木栓层,可以开始进行分拣分级和装袋。首先挑选出破损、变质的马铃薯,然后根据重量分为4个级别:250g以上的为1级、150g-250g为2级、100g-150g为3级、100g以下为4级,不同等级分类装袋,1、2、3级马铃薯可以作为商品马铃薯进行销售或者储存,4级可以作为饲料用于畜牧养殖。8.贮藏

马铃薯分级装袋后,应及时进行销售处理,如果销售不及时或者市场价格不理想时,需要储藏以待后期销售。贮藏前,需要先将马铃薯置于阴凉、通风、干燥、无光照、保温好的环境下预贮藏10天左右以促进马铃薯重皮充分老化,然后再进行长期贮藏。马铃薯堆放前先在仓库的地面铺设一层厚2cm以上草毡以防止马铃薯挤压变形,为了促进薯堆内的空气流通以及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每垛按照直角交叉法排列两列马铃薯,薯垛高2m,垛与垛间隔0.5m,垛与仓库墙间距0.5m;当所有的待存储马铃薯打垛结束后,对冷库每667㎡喷施300ml42%乙烯利配制的水溶液15kg,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并抑制马铃薯发芽;每667㎡仓库点燃百菌清烟熏剂16粒,对整个存储仓库进行消毒,并且每次马铃薯出库结束后均利用百菌清烟熏剂重复消毒一次,马铃薯在整个储藏期间应做好保温措施,防治马铃薯跨境发生冻害。

第五篇:红薯种植技术规程 2

绿色食品原料红薯种植技术规程

红薯亦称甘薯,俗称“红苕”。它是一种种植历史较长,分布面积较广的旱地作物。在郧县尤以岗地、丘陵种植较多。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农业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要,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发展红薯生产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在红薯生产过程中,其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基地选择

根据绿色食品对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本公司原料产地选择在郧县东部梅铺镇。该基地无任何污染,15公里以内无任何工矿企业,水质、土壤、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很好、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降雨充足,光照充足。基地土壤为沙粘性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这里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红薯淀粉含量高、品质好。以选择集中连片的冬闲地为主,作物地应保证在6月底以前插苗。

二、整地备耕。土壤板结会造成红薯生长缓慢,难以增产。基地选择后,在当年冬季,整地,深耕、风化土壤,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红薯产量。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表土黏厚的应深翻,但一般不要超过40厘米,过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减产。一般深耕30厘

米比浅耕15厘米增产20%左右。通常移栽地深耕20—25厘米,将土地整平、整细,并开好围沟、腰沟和厢沟。

三、选择良种与消毒。大力推广选择种植鄂薯六号和自强1号高抗、丰产优良红薯品种。上述两个品种耐肥、耐瘠薄、抗病虫害、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且持续时间长,同时高抗黑斑病和根腐病,产量潜力大,品质优,鲜吃食味性好,淀粉含量高。2011年,经湖北省农科院选育的鄂薯6号,该院专家在郧县梅铺镇大田种植试验成功;自强1号也经郧县红薯研究所在郧县城关镇大田种植试验成功。选用无伤、无病,具有品种特性的种薯,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对种薯消毒、沥干后使用。

四、培育壮苗与消毒。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三年内没种过红薯的地块,栽1亩大田需苗床2.5—3平方米。2、适时排种。红薯块根萌芽最低温度为16—18摄氏度,在我县一般选择在3月上旬排种。播种前7——10天,耕整土地做苗床,即:在整平、整细的地块上,按1.7m宽开厢,厢面宽1.3m,先做成深10—15cm茶盘式苗床,每平方米施入3—5公斤腐熟厩肥,然后覆土、再盖5cm细土、盖膜,以便抢时间播种。

3、排薯。认真选薯,斜排种薯。将消过毒的种薯按大小分开排放,以头压尾,排放,种薯在苗床内上齐下不齐,后浇足底水,待种薯表面凉干后,用湿润细土填盖3—4cm,以不见种薯为宜,随即拱膜覆盖。3、苗床管理。做到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促进种苗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大小适中、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虫剪口乳汁多、苗长20—25cm、茎粗0.5cm以上,达到壮苗标准。苗龄30天左右进行剪苗或拔苗,采苗后2天适当喷洒尿素水追肥,并加盖2—3cm营养土,以促小苗生长。移栽前对种苗进行消毒,方法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苗,把薯苗基部6~8 cm段浸泡10~15分钟,防治红薯黑斑病、软腐病。

五、施肥作垅。红薯主要是起垄种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垅作种植能够加厚土层,增大土壤受光面积,昼夜温差大,扩大根系活动范围,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同化物质的积累和运转。以及块根迅速膨大提高产量。在土地整好后,按66cm宽开施肥沟,亩施腐熟有机厩肥4000公斤,然后覆土作垄,一般垄高30~35cm,垄面宽40cm。

六、合理密植。在我县4月中旬以前移栽,亩栽3000株,5月中下旬移栽亩栽3500株,采用斜插或平插,薯苗入土2—3节,压土要紧实,以提高成苗率。

七、科学管理。红薯具有适应性强、吸肥力强、抗瘠薄,耐土壤酸碱能力强,只要肥水合理,粗放管理同样能夺取高产。

1、查苗补苗,移栽后5—7天,及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迅速采壮苗补齐。

2、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即可在换苗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松土,增温保墒,除草。施用提苗肥,打顶促分枝。亩施2公斤尿素,兑水浇泼,或于雨天撒施追肥。第二次中耕在红薯分枝结薯期,移栽后30—40天进行。第三次中耕在薯块盛长期,封行前进行,并施结薯肥,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500克兑水40公斤根外喷施2次。同时要清沟排渍,防止烂薯。3、病虫害防治。在优选良种、繁殖无病种苗的基础上,实行种薯、种苗多菌灵浸种消毒,发现黑斑病株或软腐病株立即铲除、销毁,根据郧县实际,基地红薯种植基地根本不使用任何农

八、红薯的适时收获适时收获。

1、及时收获。红薯块根生长的临界温度为15℃,适温为21—29℃。9℃以下就会造成冻害,宜在气温降至于20℃以下便可开始收获。12℃左右收完。特别是作为种薯必须在霜降前收获储藏。

2、抢晴收获。最好选择晴天一次挖完,避免挖烂、碰伤。雨天采挖则容易挖烂、带泥、碰伤,且不利于筛选出无虫、无伤烂的红薯入库加工。

下载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甜玉米种植技术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甜玉米种植调查报告(共五则范文)

    云南甜玉米栽培种植调查报告 云南甜玉米栽培种植调查报告 胡 愿 甜玉米是特用玉米的一种,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集中了水果和谷物......

    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生产基地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增加茶叶单位面积产量,根据绿色食品肥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391-2000)、......

    蔡家畈村甜玉米种植项目工作总结

    蔡家畈村甜玉米种植项目工作总结 为帮助蔡家畈村农民创收,2015年,经村两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针对本村坡地和失荒地较多、留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的特点,制定了甜玉米......

    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栽培技术 一、栽培要点 1.隔离种植隔离种植又分空间隔离种植和时间隔离种植。甜玉米不能串粉,不能同其他类型甜玉米、普通玉米混种在一起,需要隔离。一般隔离距离为400米左右......

    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浅谈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浅谈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选种、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人们对优良种子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

    营林技术规程(推荐)

    营林技术规程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 二00四年八月编制 编写说明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生态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林业......

    安全技术规程

    安全技术规程 1、装置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1)禁止燃烧和爆炸。 (2)防止火灾蔓延并灭火。 (3)防止中毒窒息。 (4)防止设备损坏。 2、安全设施 (1)装置平面布置合理、厂房结构牢固、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