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万州区武术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武术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采用封闭式问卷法对重庆市万州区社区武术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指出了影响重社区武术开展的因素,对其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社区体育的工作开展提出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区武术活动;城市社区;重庆
1.引言
武术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深厚文化积淀,独特的运动风格,博大的内容体系,复杂的功能结构,是任何西方体育文化所不具有的[1],武术可以说是我国的瑰宝[2]。因此分析重庆市万州区武术活动开展的现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社区体育的工作开展提出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万州区社区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社区体育、重庆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论著和相关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利用。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对重庆市万州区发放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95.6%。调查对象在20-75岁左右,男有230人,占53.4%,女有220人,占51.2%。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重庆市万州区武术活动的开展展现状分析
3.1.1社区居民对武术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由表1和图1可知,在参与调查的人中,了解社区武术活动的人占66.5%,不了解的人仅占8.0%,这样的结果可能与人们对社区武术活动认识途径有关,据了解,人们认识中华武术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电视、电影来认识了解,占54.2%。这是因为电视、电影比较直观,易受人们的青睐,是了解武术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3]。二是通过报刊杂志、武术书籍来认识,占36.7%。三是通过看比赛、表演来认识了解武术,占32.7%。
3.1.2参加社区武术活动的锻炼频率
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武术活动频数以每周活动5次为主,占51.0 %;其次是每周2次和4次,占16.4 %。再次是1次和3次,占6.8%.活动频数具有经常化的特点这说明社区武术参与者已经基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4]。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有组织的活动是提高社区居民活动频数的有效措施之一[5]。
由图3可知,社区居民参加武术锻炼的活动时间以30分钟以下为主,占38.6%,其次是60分钟以上,占30.7%,再次是30分钟至60分钟,占27.7%。从现状来看社区居民参加武术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不怎么合理,人们应该多了解一些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4.小结
重庆市万州区社区武术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行为意义重大。体育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性,很多健身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健身的环境与体育设施的配置要进一步改善,打造社区景观体育。总之,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了解社区武术活动的功能和特点,改善社区体育的设施,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强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让人们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琦.广州市民参与全国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17(5):11.[2] 王凯珍,任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体育科学》.1997.5
[3] 胡济群.体育生活与全民健身[J].体育文化导刊,2002(1).[4] 黄渭铭.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1(2).[5] 樊炳有.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6).
第二篇:高职高专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过通揭示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论述高职高专武术课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对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提出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武术高职高专武术教学
前言:武术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高的文化负载量。如何把这一宝贵财富保留下来使之源源流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进行教学和普及。在当代高职高专教学实践中,它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技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的体育文化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本人通过武术在当今的高职高专教学中存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略抒浅见如下。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著作和论文,了解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发展特点及现状,为高职高专武术教学提出改革意见奠定理论基础。
1.2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的说明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高职高专武术赛调查问卷。针对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学生及相关专家、学者发放问卷,为论证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实证。
2结果分析
2.1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反映。就其文化内涵而言,武术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因而,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
武术是一项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体现了武术是一种“技”、“艺”、“术”的文化,是围绕”武”而发展的特定技艺和技能。随着武术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它的领域已经涉及到教育、文艺等方面。它要求练习者不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形势下,通过武术的练习,可增强人体自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高效率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武术在追求形体、姿态、动作的同时,特别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即在套路演练的技术上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武术演练中表现出来的强烈动感、均衡的态势、恰当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深蕴的意境,无一不给人们以强烈的美感。武术演练的风格和技击特性在“神”“气”“韵”的联系巧妙的表现出来于虚实结合,实中求虚的美学特征。武术的技术动作在表现技术攻防含意时是以一种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威武而不野蛮,委婉而不失刚健.柔和而不显松懈,给人一种含蓄而又生动的武术技艺之美感,也就是刚柔相济的审美体验。
武术可以强身键体,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武术除了对人体自身具有健身、自卫、医疗、保健等功效外,还具有娱乐、消遣、表演、社交等社会功效,起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
2.2武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高职高专则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已成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发挥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而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武术不需要较大的场地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应充分地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在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武术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广泛社会价值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健康文明的锻炼方式,更是一项很好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大学生选择武术作为健身之道,有利于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拼搏精神的意识培养,有利于爱国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高专加强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加深对武术运动的健身养身内涵的理解,使武术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职高专这一群体中得以更广泛的发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高职高专开展武术教学,提高了人类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推进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了正确体态,塑造了健美体形,焕发了青春活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能力。通过表演、比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以及高职高专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了民族的艺术与文化,因而武术已成为高职高专不可缺少的教学课程。
2.3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武术作为一门国粹,在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更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各类高职高专在体育教学中将武术列入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效,而且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理应在高职高专中受到重视。但由于武术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解,影响学生对武术课学习的兴趣,制约了武术教学的效果。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得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就这方面的主要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2.3.1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低
高职高专学生对体育课中武术项目的认识水平较低,通过对300名选修武术的大学生(男196名、女104名)和400名非选修武术的大学生(男284名、女116名)采取问卷调查。
如(表一)
表一选修课学生和非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概念的认识的统计表
武术的概念选修课学生非选修课学生
武术就是套路48.7%(252人)61.5%(492人)
武术就是技击17.7%(106人)14.0%(112人)
武术包括套路和技击33.6%(201人)24.5%(196人)
中华武术虽说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从调查的大学生结果看,他们对武术运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关心也不够,尤其是把武术理解为套路的学生占比重最大,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武术是套路和技击的结合。这说明传统的武术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对武术课认识水平不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由此我们应该加强武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知道武术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武术文化,使武术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职高专这一群体中得以更广泛的发扬。
2.3.2武术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套路与技击是中华武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先有技击后有套路,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编排成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仿攻防组合动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而技击是把套路中的攻防动作拆解开来,因时因地灵活运用。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套路和技击是处于交叉的关系,套路和技击都有武术的属性———动作的攻防特征,但各自也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技击重实用,以克敌至胜为目的;而套路重动作的艺术性,以表现高、难、美、新为最高追求。我们在当前的高职高专课中,往往把套路和技击二者选其一而丢弃另一方;或者重套路、轻技击;要不就是忽略了武术运动的属性———攻防特征。根据人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攻防特征,学生便丧失了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2.3.3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每年从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人才十分有限,能在教学第一线上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随着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迅速普及,和师资极度缺乏形成极大的矛盾,于是大量非专业武术教师补充进来,但是其自身水平并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据了解,高等院校90%的体育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多数是通过普修课学到的武术技能;多数学校在上课前由一名武术技能相对较好的教师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能者为师;虽然有少数的武术专业教师,但是兼职情况严重,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这也是学生对武术越来越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
3高职高专开展武术课的对策
3.1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
在学生选课前或者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大力宣传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可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网络等,使每位学生真正了解武术的历史特点和作用,了解习武的意义。教师宣传时要全面、合理,要在全面宣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有不同的重心倾斜,比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宣传时要侧重于攻防实用性,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宣传时要侧重武术“强身健体,终身锻炼”的功能。在加强对武术作用舆论宣传的同时,体育老师还应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宣传武术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的结果就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身心需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样武术课的教学就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质量也就会相应的提高。
3.2优化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行组合式教学模式。
武术运动的内容由由套路和技击组成的,在设置武术课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强调技击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顺序;由于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所以武术课堂教学应把技击和套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进程中二者所占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顺序安排,也就是让技击在教学进程中所占百分比由大变小,而套路百分比则由小变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理解武术运动,再过渡到对武术运动健与美的追求。
3.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武术业务水平与能力,直接决定武术教学质量。要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教学活动,前提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师资力量做后盾,这样才能拓展武术教学的渠道。所以提高高职高专武术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对于高职高专来说,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建立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其成为体育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第二,配备更多的武术专业教师,发挥他们武术教学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武术发展的主力军。第三,从管理上积极推行岗位津贴制度、教师聘任制等人事改革措施,积极推动高职高专体育。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手段上要创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迎合时代的需求。教师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加强学习,注重交流与沟通,拓宽知识面。此外,学生选项的多样化,要求教师专业面要宽,至少要能带两种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方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由于扩招引起的高水平体育教师不足和青年教师居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通过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的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
结论: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反映。为了进一步让武术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高等学府的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武术是一项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第二,优化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行组合式教学模式。武术可以强身键体,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武术除了对人体自身具有健身、自卫、医疗、保健等功效外,还具有娱乐、消遣、表演、社交等社会功效,起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高职高专则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第三,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展望新世纪,高职高专开展武术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未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高职高专体育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武术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并用科学原理与方法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提高。让武术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高等学府的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王新雷.对大学生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2]刘鲲.探讨高校的武术教学[J].池州师专学报.2004.10.[3]刘军、常生.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对外传播[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雷鹏.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第三篇: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缺乏,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新颖的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武术;武术教学;普及与推广;因材施教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现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武术改革的模式,更好的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各类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安排和组织武术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全面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各高校在设置武术课程时,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发展和娱乐性为基点注重学生体育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目前关键性问题,即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个重要核心,构建合理,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武术理论知识的讲授,适当降低考试,评估要求,努力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宽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基本技术并得到身体锻炼,改善教学场地,器材和设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环境,同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5参考文献
1张蕾。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118
第四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代足球运动的意义已不仅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挖掘它对社会,对人的价值,能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启示和熏陶。本文通过调查榆林市中学足球开展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发展对策,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足球 现状 对策
开展中学场地足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是调节学习和生活的好方式;参与足球运动,体验成功,经历失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调查发现,榆林市榆阳区中学生很少参与这一运动。本文揭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对策,为 推动榆林市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帮助。1.研究对象
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榆林市第六中学、榆林第七中学、榆林市第十二中学、苏州中学的中学生、家长、体育教师,以及各中学学校领导、榆林市体委和教委等。
1.2研究方法。
本文从研究目的出发,主要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通过QQ、电话联系足球方面体育局领导和足球教练员、体育老师,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1.2.2 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假设检验,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1.2.3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论文、期刊和走访查找相关的书籍、文件,全面了解本研究的前沿动态。
1.2.4 比较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对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和其他周边地区以及外国中学校园足球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双方优缺点。为改善我区足球提供借鉴。1.2.5 问卷调查法。通过研究制定教练员问卷和家长、学生问卷。走访榆林市榆阳区体育管理部门、中学的足球教练员以及在本研究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足球爱好者,发放问卷一百份,收回有效97份回收率达97%。“制定了影响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因素的调查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 榆林市各中学足球发展的现状
2.1.1 各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设施。虽然榆林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投入到学校体育中的消费极为有限,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目前,榆林市榆阳区各中学足球运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匮乏,器材短缺,专业教师匮乏,制约了足球的发展,这一矛盾可能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场地、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此差的条件给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从而有的学校无法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由此可见场地器材设备严重阻碍了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
2.1.2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现状。现在处于中 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和学校一直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知
识,忽视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价值,尤其是足球运动。调查中显 示,仅有18%学生家长支持该项运动,只有30%的学校重视该项运 动。由此可见,榆林市足球运动在中学不被家长和学校重视。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
2.1.3 榆林市中学学生足球课外活动开展现状。相对于周围各省 市中学校园足球,榆林市中学校园足球更是发展落后。目前榆林市 中学校园足球运动没有了一定的足球文化基础。根据调查统计:近十年,榆林市没有举行过正式的中学生足球比赛。只有少数的有学 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主要为业余爱好性质,规范程度较低,基 本处自发状态。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调查显 示:有14%的学生非常了解足球运动、38%基本了解、有26%有所了 解、22%完全不了解;8%的学生1-2天进行足球运动一次、26%的学 生3-4天一次、17%的学生一周一次、49%的学生没有参与。以上数 据表明,各中学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非常少,这严重影响中学校园 足球的开展,也是今后榆林市需要提高的一方面。
2.1.4 学校、市领导的管理情况。各级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 响榆林市中学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决定因素,被调查的十所学校 中,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为一所,非传统学校9所,从中可以看出,传统项目学校对足球的比赛场地,经费等投入都高于非传统项目的 学校。训练比赛经费是影响中学足球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结果分析
2.2.1 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即测量-
再测量,在小范围内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25天以后进行相 同问卷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数据统计计算两次问卷的相关系 数,问卷信度较高,调查问卷设计符合调查要求。
2.2.2 比较分析。调查统计表明,榆林市参加足球运动人数和场 地器材设施各项数据都低于上海,这就说明榆林市中学生对足球运 动不感兴趣以及场地器材设施不齐备,也间接反映了榆林市学校领 导和市体委的不重视。这也是榆林市今后需要提高和完善的重点。
2.2.3 制约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制约学生参 与足球运动的因素有不懂规则、没有场地、没有组织比赛等几种,其中不懂足球规则成为阻碍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首要因素。没有相 应的足球场地成为阻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第二因素,根据实地调 查,目前榆林市还没有专门的标准中学足球场地,没有组织中学生 足球比赛也是阻碍中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重要因素。组织中学生足 球比赛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比如需要更多的裁判、球门等等。还 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还不了解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和锻炼价值,所以才会有很多的人认为校园足球没有开展的价值、必要。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现有足球专业的教师少。体育教 师的足球专业水平较低受场地器材影响,体育课教材内容安排少主 管领导不够重视,经费有限,造成学校足球竞赛成绩不好课余训练 不能保证全年系统进行,临时抱佛脚,虽然有部分学生喜欢,但项 目无人指导,学校、家长不支持,问卷调查显示,政府、家长和学
校对中学校园足球有参与的热情和条件,专家、管理者和教练员为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建议。中学校园 足球具有设备简单、投入少、不受场地、器材、装备限制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榆林市能够为中学校园足 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帮助,有利于推动制足球的在榆林市 的发展壮大。
3.2 建议
3.2.1 从源头抓起。普及和开展校园足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 足球”希望工程”的中学生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有更多部门、更多 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更要发挥市足协的职能。有计划、分 步骤地在榆林市各中学进行足球活动推广,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提高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在中学校园的普及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一、由市体育管理部门统一部署,各学 校负责落实。安排有经验的教练员定期进行指导,并开设足球兴趣 班。兴趣班实现不收费或象征性收费。第二、对各中学的足球教师 进行专业足球知识培训。提高这部分教师足球的认识和技战术能力 及教授方法。第三、定期组织中学生的足球比赛,扩大影响,增进 校际之间的交流。健全足球业余训练网络,组织足球老教师、教练 员及有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到有关中学,特别是到普通中学去兼职、挂职,帮组普通中学搞好足球活动。多打比赛,通过比赛可以让学 生从中体验到足球带来的快乐,比赛也是提高榆林市足球水平的有 效方法。
3.2.2 加大场馆和设施建设。足球相有场地大,参与人数多等特 点。因此,建设足球场地相对于篮球、排球场地在资金投入和场地 位置的选择上都有一定难度,建议学校、市体委和社会协助修建足 球场地。另外,可在现有的场地的基础上扩建比较规范足球场地
3.2.3 开展教练员培训与交流。足球教练员是足球运动的载体,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对足球运动文化的传播 与继承。由榆林市市体育管理部门定期开展足球教练员培训和交流 活动,提高足球教练员的足球知识和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各教练 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的应用中学校园足球的教学和训练中,从 而加学生对足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增强他们训练足 球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中学校园足球氛围。
3.2.4 改变学生家长的认知态度。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家长反对 自己的孩子去踢足球,因为他们认为踢足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也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只有改变家长的观念和态度才能得到他 们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多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 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这样可以得到家长认可。
参考文献
[1]朴哲松,张艳芬.中国足球环境问题与对策[j] [2]薛伟,倪宏竹等.浅析中国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j] [3]武军,张信.前夕中国足球现状及教学与训练[j]
本
第五篇: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管理0901 陈凯荣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双汇瘦肉精、老酸奶果冻事件以及毒胶囊事件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了这些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期待本文对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关键字:食品安全
食品事故
加强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必需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堪忧,近几年来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有如下几件:
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 牛肉膏事件
南京的鸭血黑作坊 老酸奶果冻事件 毒胶囊事件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涵盖了整个行业,并且有从食品行业到药品行业扩大的趋势。
我认为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料污染问题。前几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
2、小企业黑作坊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多而且经营秩序混乱且极度不规范。由于食品经营企业数目巨大而且规模较小,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所以新技术新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可分为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6、食品质量检测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管理混乱且有交叉,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7、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体系。
2、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行业生产企业准入制度。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对行业内企业采取准入制度,严格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水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3、推进食品质检部门的体制改革,将各部门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专门的食品监督机构。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将原来分散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考虑成了一个专业的食品监管机构,确保分工明确,监管职能清晰,以此来提高食品行业监管水平。
4、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5、加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在发现不法企业或个人生产或销售违反食品监管条例的行为时,应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将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成本提到最高,让不法分析望而却步。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正日趋完善,但是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的相关机构必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加大食品卫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而努力工作。
(陈凯荣,男,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专业,管理0901,联系电话***,邮箱10321559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