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9.14昌吉市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汇1
昌吉市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区、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发展林果业生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无公害绿色生产为保证,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林果产业,努力提高林果产业的特色化、有机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化水平。下面,就林果业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现有经济林总面积7.69万亩,其中鲜食葡萄2.58万亩;酿酒葡萄1.96万亩;榨汁葡萄0.51万亩;桃0.63万亩;苹果1.13万亩;李0.12万亩;杏0.27万亩;红枣0.09万亩;海棠0.11万亩;黑加仑、枸杞、沙棘、钙果等0.29万亩。果品年总产量5.47万吨,总产值17222万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504元。占农业人均收入的16%。
二、葡萄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鲜食葡萄主栽品种以红提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其他品种有巨峰、里扎马特、美人指、克瑞森等十余个品种,鲜食葡萄栽培区集中分布于三工镇二工村、南头工村;大西渠镇玉堂村;六工镇西五工村等乡镇村组,年产量3万吨左右,主要销往区外一些省市,如成都、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福州等市,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鲜食葡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贮藏保鲜量也极 1 不稳定,全市有从事贮藏保鲜的企业和保鲜户达70余家,库存量在2万吨以上。注册登记的商标有天山金提、大漠红、玉樽、玉鼎、昌密。酿酒葡萄目前主栽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霞多丽等,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集中分布在六工镇下六工村、新庄村,二六工镇、榆树沟镇、三工镇一些村组,基本上为新天国际酒业提供原料。2010年始我市依托昌吉果业公司大力发展榨汁葡萄,主栽品种为康克、康拜尔,目前集中分布在榆树沟镇,其它平原乡镇面积不大。
三、林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林果产业建设,引进和扶持了一批林果龙头企业。即以新天酒业为龙头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以昌吉果业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榨汁葡萄;以昌润蔬菜盐业公司为龙头发展鲜食葡萄储藏保鲜业。这些龙头企业为推动我市林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发展林果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林果业协调发展和指导工作。按照在南部山区浅山逆温带发展鲜食杏,在中部绿洲农区主要发展葡萄及桃、苹果、李等时令水果,北部荒漠区(甘漠公路以北)主要发展酿酒葡萄的林果业发展规划,指导硫磺沟等牧区乡镇适当发展一定面积的鲜食杏,主要是做好已植杏园补植和管理工作;各乡镇大力发展榨汁葡萄,2011年栽植面积2万亩;在昌五路两侧发展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主要以紫香无核、美人指、红提、赤霞珠、梅鹿辄等葡萄为主。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乡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林果业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 2 应用。依靠科技,加大对现有的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对特色林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我市深刻认识到要想林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就必须村村要有技术员,户户要有明白人,为此,我市在近几年每年都下大力气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造林前期就先对市、乡两级的林业技术员及部分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聘请五名教授专家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并长期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培训农民技术达2000余人次。
三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对林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为加快推进我市林业发展步伐,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昌市党发1号《关于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快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林果业质量管理补助资金发放及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和技术保障。2011年,市财政计划安排3500万元用于林果业发展,鼓励经济林采取整乡整村的规模化种植,对经济林示范园和整村连片当年种植500亩以上的经济林每亩补助500元,连续补助3年;500亩以下的新植经济林每亩补助300元,连续补助3年;新植防护林每亩补助200元;鲜食葡萄篱架改棚架每亩补助300元。同时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果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林果管护水平。
四是强化服务,实行包乡定点,做到责任到人。为确保林果业的有序推进,近几年,我市实行市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包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包村组的办法逐一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在对全市林业系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后全部将其人员分解到乡镇和涉农街道,狠抓林业生产任务的落实,为林果业发展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同时按照自治区林科院编制的绿色通 3 道规划,组织沿线各乡镇和林业部门专业人员深入农民家中,深入宣传加快林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本乡的优惠政策编印成宣传材料,讲述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林的意义、目的,宣传优惠政策,做好农民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果业积极性。
五、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还存有顾虑。一是农民对30年土地承包期结束后,林权的归属存在顾虑,对果园的投入、管理不敢做长远打算;二是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使用了部分耕地,影响了农民短期收入,部分农民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当前利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认识不到发展前景及经济收益;是对盛果后果品的销售存在顾虑;四是发展周期长,担心投入大、效益不高,特别是前两年没有效益。
2、技术力量支撑不够。现在林业系统的编制是按上世纪90年代林业面积定编的,并且很多乡镇没有按编制满额配备技术人员。近几年葡萄面积发展迅速,技术人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真正在第一线的熟练掌握管理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
3、林业项目资金无法落实
2010年自治区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及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项目纳入林业四大规划,新栽葡萄面积无法列入项目规划,造林前期投入大,农民负担较重,影响造林积极性。
六、今后的目标及打算
(一)加大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力度
打造乌昌大道两侧绿色经济林长廊,实现集旅游、采摘、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林果基地,提升林果业整体水平。4 按照昌吉州“西葡东果”产业发展布局,在葡萄产业优势乡镇六工镇实行整乡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增经济林总面积10万亩,其中葡萄8万亩,果品产量达11万吨,储藏保鲜能力由现在的2万吨,增加到6万吨,鲜食果品保鲜率达到40%,果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绿色果品率达到50%以上。林果业收入在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比重达到30%以上。
(二)做好特色林果储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序竞争,坚持优胜劣汰;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
围绕特色林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依靠我市现有龙头企业,并引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集群,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加快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积极进行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选型,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同时,改进包装,推行注册商标,并采用以果品个数为主、参考重量、按照标准计价的包装方式,取代传统的重量计价包装方式,尽快与国际接轨。依靠工业推动,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水果储藏加工问题,延长果品销售时间,增强竞争力。
(三)加强特色林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建设
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份额,提升林果产品竞争力。积极培育基地生产、产品研发、加工 5 贸易一体化经营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林果产品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立以绿色食品为主的展示交易、加工保鲜、仓储配送、科研开发、信息处理、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的现代特色林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依托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建立一个年吞吐量为500万吨涵盖全疆所有林果品种的新疆特色林果交易市场,通过发达的物流业来带动昌吉市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建设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
为加强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昌吉市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2010年到2011年3月份,已完成昌吉市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初稿,4月初,已邀请自治区、自治州和本市的经济林专家、种植大户、贮藏保鲜企业主及各乡镇林业站长对初稿进行了评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现正在进一步修改和细化,将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定稿后将交由昌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发布。
(五)建立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林果产品质量涉及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立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形成覆盖全市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昌吉市林业局 二0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二篇: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四坝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凉发„2011‟6号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
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
第三篇:红河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红河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08年12月23日在州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州林业局局长卫官祥
一、全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
“九五”以来,州人民政府认真总结林业发展的经验,结合全州实际,提出了“在继续抓好用材林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把经济林培育成继烟、糖之后的后续支柱产业”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始终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把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两大目标,全州各县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林种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经营步伐得到加快。林(竹)浆纸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木材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药业八大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形成了以核桃、膏桐、草果、八角为主的一批初具规模的特色林果产业,呈现出大种经济林,开发绿色产业的可喜局面。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初步成形
截止2007年,全州经济林面积达376.74万亩,产值达23.99亿元。与1998年经济林面积184.5万亩,产值2.6亿元相比,面积实现了翻番,产值大幅增长,实现了全州农民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绿春县人均突破5亩经济林。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良好格局已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北部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以元阳、红河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屏边、绿春为主的八角产业;以南部6县为主的桤木速生丰产林和林下草果产业等多个产业。
(二)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针对林果产业前期技术准备时间长及我州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工作方针,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协调机制,突出了核桃、草果、八角等作为我州特色经济林果建设的重点。2007年全州有核桃20.1万亩,产值1.4亿元;草果34.6万亩,产值2.76亿元,八角32万亩,产值0.33亿元(大多未到挂果期)。同时,在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为加快我州林果业的发展,形成优质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红河州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意见及规划,仅2008年,共争取到上级支持和州本级安排种植核桃50万亩,种植草果2.5万亩、膏桐12.5万亩的林果产业建设任务,全州特色林果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重点区域建设得到加强,林果基地县和种植大户不断涌现
按照全州经济林果的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省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切实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推进力度,收到了显著成效。争取到了弥勒、泸西、蒙自、石屏、建水、绿春、个旧7个省级核桃基地县,规划发展150万亩,占全州的75%,2008年7个县建设面积已达36万亩,占全州50万亩核桃建设任务的72%。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重视,建成了元阳、红河、绿春、石屏、建水等11个国家和省木本油料原料林基地县,规划发展100万亩,全州累计发展面积已突破30万亩,项目实施对当地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周边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建成了绿春、屏边2个八角基地县,发展面积达32万亩,有效带动了屏边、金平、绿春、元阳的草果种植面积发展,投
产面积稳步增加,产值、产量不断获得突破,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草果产区,年收入达5-10万元的,金平县有30户、绿春县有35户、屏边县有22户、元阳县有12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初步建成。
(四)农民收入得到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地方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使林农从中得到了实惠,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生态效益的显现,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不断增加,提高了粮食产量,加快了山区脱贫致富步伐。林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超过了30%,农林牧产品的稳定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全州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石屏龙朋镇清水塘种植大户张官福等7人承包荒地450亩种植早实核桃11000株,实现产值20余万元。自2003年开始,在弥勒县西三乡政府的支持下,由村委会每年主办一次核桃交易会,进行产品交易和产品评比。吸引了来自贵州、石林、宜良、个旧及弥勒周边的乡镇客商。每年的核桃交易量7-8万千克,交易金额近百万元。绿春县平河乡新寨村是位于中越边境的瑶族村寨,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全村176户种草果,面积2000亩,2007年草果收达2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五)新树种、新品种试验推广获得突破,产业发展技术储备不断加强
在我州特色经济林果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储备,提高科技推广力度。先后在泸西吉湾、建水坡头、元阳新城、红河架车等地开展了核桃丰产栽培和品种选择试验,对漾濞泡核桃、新疆早实核桃、本地核桃等在我州的栽培表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选择出了表现良好的“新早14号”、“新早27号”和“新早34号”作为我州核桃种植的主打品种;并开展了本地优良核桃品种的选优工作,对弥勒紫仁核桃、元阳新城小核桃等本地品种进行了驯化改良;对美国山核桃等品种新、价格高的稀有品种,在建水小关采取建立采穗圃、示范园、扩繁中心等手段,对其种植进行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培植的效益,加强了对膏桐良种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006年,在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支持,在元阳县南沙镇水塘村投资490万元建设“云南省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面积为1600亩,并在全州布设了4个典型适应性栽培试验示范点和10余个种植固定观察点,已引进州内及州外、省外及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种源200余个,并在其中初选出了8个含油率高、适生性强、抗逆性表现优良、高产稳产的优良种源,膏桐良种的选育工作,有望把我州膏桐生物柴油原料林单产从现在的150千克提高到450千克。
腰果、澳洲坚果、美国山核桃等一批名特优新树种在我州引种获得了成功,并分别在元阳、金平、红河、绿春、屏边等地进行了试点和推广,金平勐拉和老勐、元阳风口山、绿春大黑山的腰果试种试验示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和产量均处于全球同纬度地区的前列,通过在红河大黑公、屏边湾塘进行推广示范,基本确定了腰果在我州的适生范围,取得了从种苗培植、丰产栽培、建园管理的一系列技术突破。澳洲坚果在元阳、绿春等地引种推广效果良好,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以上。外来树种、本地良种和优株选育工作获得的突破,为提高我州特色林果建设科技含量,显现我州林果特色、特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批林果产业建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科学谋划发展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先导,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依托乡土树种,按不同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认真规划布局林果业的发展,先后完成了《红河州南部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规划及“九五”实施计划》、《红河州经济林发展规划》、《红河州20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20万亩美国山核桃发展规划》、《红河州200万亩膏桐生物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红河州100万亩油茶发展规划》、《红河州草果现状及发展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意见,并对确定的规划和布局常抓不懈,换班子不换思路,使得经济林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二)依托国家重点工程,促进林果业发展
红河州的经济林发展得力于“九五”以来国家重点工程的投入,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省级实施的特色经济林建设等工程,对地方经济林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绿春县发展八角11.8万亩,金平县发展八角2.76万亩;屏边、金平、绿春、元阳在退耕地林下套种草果30余万亩。依托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重点以核桃、膏桐、板栗等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在今年全州新增中央投资防护林工程和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中央和省投资项目中,以核桃作为造林树种的面积超过了10万亩。各县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方针,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效益、既能绿山又能富民的地方特色经济林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效益逐步显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针对广大林农掌握的林业生产技术较少,林业生产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现状,提高科技对生产强大推动作用的认识,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入手,以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良种推广作为突破口,对生产中急需的技术进行攻关,坚持标准化种植和管理,引进适生范围广、高产稳产、农户易于接受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一是围绕特色经济林果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制定《核桃造林技术规范》、《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采摘分级》、《膏桐育苗生产技术》、《草果丰产栽培技术》等各种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组织编写的《核桃丰产栽培管理手册》共印发了10000本。二是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培训班、技术比武活动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全面推行各种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规程。三是建立各种良种采穗圃、繁育中心和试验示范点,确保每个县市有一个优良种苗基地,不少于500亩的试验示范点。在蒙自县小东山建立州级良种繁育基地,在建水县小关建设云南省美国山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在泸西、弥勒、绿春建立核桃优良种源采穗圃,在元阳建设1600亩省级膏桐良种繁育中心,在蒙自杨柳井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上述良种繁育和试验示范点的建设,对项目区起到了科技和试验示范辐射作用,各试验示范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打造多种经营模式
贫困和投入不足是影响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提高林业发展活力,始终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思路,注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大开放、大合作”,促进“大发展”。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林油一体化项目和英国阳光科技集团公司的木本油料林造林项目为主的招商引资造林,共引进资金8000万余元。2008年争取到的中央新增投资造林项目,人工造林共投资800万元。随着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注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州包括核桃、膏桐在内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将掀起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促进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制、联合体、民营企业、专业承包等多种造林经营模式的形成,推动我州特色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严把种苗质量关,要求产业建设用苗必须做到品种、种源清楚,苗木要求健壮、无严重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坚决杜绝弱、病、残苗上山。二是各县工程建设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核桃建设要求落实“八个一”质量技术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围一圈蔑笼,种一圈绿肥”。三是完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施工有序、管理到位、技术合理。建立了项目建设进度上报制度,进度上报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进度相关数据真实、可信、及时,避免了缺、漏和情况不明现象。四是项目建设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各项目县林业局与州林业局签订了责任状,县林业局长是造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做法包括:实行招投标造林和专业队造林,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县林业局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实行造林合同制管理,通过招投标与造林施工单位签订造林合同,造林合同一经签订,不允许擅自转包或分包。推行项目监理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督促和检查造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对各工程队的资金拨付与实际完成的造林数量和质量挂钩,依据监理报告或造林检查验收结果分期分批拨付。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建设滞后,经济拉动能力不强
由于基地规模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原料产品集中有一定困难,加工企业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产品主要靠出售原料,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
(二)科技支撑不足,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地处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对资源价值认识不足,对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三)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水平低
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贫困面大,资本积累不足,致使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低。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特色经济林果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今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决定开展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提出把云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于近期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共建云南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的合作备忘录”,加大对核桃、膏桐、油茶等木本油料林建设的扶持力度,把云南建成中国首个1000万亩以上的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
结合这一历史机遇,下一步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认真整合林业项目资源,大力实施新一
轮山区综合开发,力争到2012年全州特色林产业面积达1000万亩,林业产值达50亿元,实现人均拥有2.5亩特色林的发展目标。其中林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利用丰富的旱地资源,实行林粮间种,加上四旁地种植,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从2009年起,年均新植核桃50万亩以上,使全州核桃面积达300万亩,成为山区群众增收受益最广的产业;认真做好油茶资源调查和筛选工作,加大良种选育和试验示范力度,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做好产业规划工作,从2009年起,在全州适宜地区每年新植油茶5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200万亩,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新产业;在红河、南盘江、李仙江、南溪河等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膏桐产业,使膏桐面积达100万亩,建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扶持企业建立生物柴油加工厂,打造绿色油田;利用良好自然条件培植林下种植草果、花椒、八角地方名优特色种植业,使其规模达100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金投入体制
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好部门在资金投入的支撑和宣传、发动、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做到党政统筹、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全州林果产业的发展。二是资金落实。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机遇,认真整合项目资源,允许州、县财政资金、社会投资与中央、省财政资金项目进行整合,以提高造林单价和造林质量,提升产出效益。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加大对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社会经济组织资金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投入山区林业产业建设,逐步形成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为辅的新型林业产业投资体制。三是责任落实。通过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责任要落实到乡镇、村、户、人,把工作做到家家户户、田边地头,推动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完善产业布局,建设规模林业
一是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突出产业重点,打破县域界限,以州为单位,完善全州的优势林业产业的规划布局,认真谋划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科技转化、商品效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打造跨县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做大做强特色林业产业。二是以规模化为目标,突出规模效应,以县为单位,完善县域林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在规划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者素质、产品市场等,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旅游则旅游,因地制宜地打造县域林业支柱产业。三是以特色化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和林业文化内涵,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甚至一户一品,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大林农脱贫致富。
(三)加强宣传推广,激发群众种植热情
群众积极参与是特色林果产业稳步推进的基础。因此,必须积极深入乡镇、村组、农户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帮助农民算好一笔帐,让群众懂得“植树就是抓财源,植树就是抓市场,植树就是奔小康”,形成“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重点是林果”的共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我州特色林果产业建设的主体。
(四)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山区重点林业产业树种的实用技术推广,推广良种良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二是健全种苗生产供应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育苗栽培和技术服务体系,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数量。三是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实施人才强林战略,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山区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承包和有偿服务,创办科技服务
型经济实体,提高科技的转化水平。四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搞好林果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种植管理能力,做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民。五是通过推广严格的技术规程,加强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单位效益,促进山区林业产业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高起点、高效益、高水平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特色经济林果的品质和效益。
(五)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拓宽销售领域
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公司+基地+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使之做活一户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山区农户发展。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农民经纪人的培养,依托“乡村流通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山区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林业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搞活林副产品的流通,形成稳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每年在大中城市举办一至两次优质林产品推介会,鼓励并引导龙头企业以节、会为媒,采取网上宣传、产品展示展销、项目招商等方式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市场销售空间。鼓励营销企业设立直销点、专卖店等,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我州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加强基地示范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本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各县建立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林抗旱等工程,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加强水土的保持和保护。坚持将经济建设与林区的水土保持有效结合起来,引导林农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林下、林内、林间合理套种其他树种,形成立体开发、综合利用、高效发展的特色林果发展模式。林业森防、植保、农机等部门要将病虫害防治、高效农机具上山等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效率。
第四篇:林果产业观摩汇报
王寮镇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西禹线、富龙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环境优越。
全镇9个村,2.3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2万亩,果业面积2447亩,红薯种植面积3500亩,蔬菜种植面积2200亩。全镇以“奶山羊繁育、大棚菜种植、粉条加工、林果业”等为四大支柱产业。全镇共发展奶山羊示范专业村7个,新建奶山羊小区1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奶山羊存栏4.2万只,其中30只以上的350户;鸡11万只,万只养鸡厂6个;生猪8600头,发展百头以上养殖户6户。大棚种植以兴户村为轴心,辐射带动全镇50亩大棚25个。粉条加工以入驻30户、占地150亩的太平粉条加工产业园为依托,现已注册商标,办理QS认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林果业以仵新村“中华玉梨”为引领逐渐扩大至卤川南塬杂果林建设,同时带动孙村、南董、军寨等村果业的发展。在县上下达我镇秋冬季建园任务后,我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面积,以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截止目前,苹果建园850亩、核桃建园1200亩、完成任务的600%。
第五篇:镇安县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镇安县林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为了全面贯彻中、省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林业经济,壮大林果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结合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镇安县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安是陕西省林业重点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板栗之乡。以板栗、核桃、蚕桑为主的林业产业是全县重点优势产业,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2008年,全县林果业基地总面积累计达到59.7万亩,总产值达到1.26亿元。现有板栗园面积45.1万亩2711万株,挂果面积34.9万亩705万株;丰产园面积20万亩400万株;低产园面积14.9万亩894万株;新建园面积16.8万亩1008万株;基本建成了“镇木”、“云东”、“商沙”三个十万亩板栗林带,有机板栗基地认证面积3万亩。板栗产量7300吨,产值3650万元。核桃园面积12万亩,总株数484万株,其中,良种丰产园0.5万亩,挂果面积4.1万亩128万株,核桃总产量4545吨,产值4545万元;已建成商沙、冷老两个万亩核桃林带。桑园面积3.6万亩,总株数2160万株,其中密植桑园0.5万亩,年养蚕发种2万张,生产蚕茧650吨,产值1040万元,初步形成了旬河、达仁河两个万亩蚕桑基地。林果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干群思想观念滞后、基地品种老化、经营管理粗放和产业化链条短等突出问题,与产业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发展和振兴的任务很重。
二、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确立产、加、销为主体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扩大基地规模,强化科技服务,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三、建设目标
到2012年,以板栗、核桃、蚕桑为重点的林果产业,基地规模达到71.5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达到2.17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745元。
板栗产业:栗园总面积达到53.2万亩,其中新建8万亩,综合示范园达到25万亩,嫁接改造11万亩,良种采穗圃2000亩,年均综合科管50万亩,板栗产量达到1.28万吨,产值7076万元。
核桃产业:核桃园总面积达到14.1万亩,总株数564万株,其中新建2万亩,嫁接改造2万亩40万株,良种丰产园达到5万亩,良种采穗圃150亩,年均综合科管10万亩,核桃产量达到7950吨,产值8811万元。
蚕桑产业:桑园总面积达到4.2万亩,其中新建0.6万亩,良种密植园累计达到
2.5万亩,年均综合科管3.8万亩,养蚕发种3万张,生产产茧1000吨,产值2000万元。
四、区域布局
按照规模化开发的要求,结合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建立西部板栗基地、东部核桃基地和三河(旬河、达仁河、滑水河)蚕桑基地,建成镇杨路、磨木路两个百公里二十万亩板栗基地,商沙路、冷老路两个五万亩核桃基地,旬河、达仁河两个两万亩蚕桑基地。乡镇产业发展布局为:板栗示范乡镇五个:结子、云镇、柴坪、东川、黄家湾,基地乡镇十个:木王、杨泗、青铜、龙胜、大坪、灵龙、达仁、月河、余师、庙沟;核桃示范乡镇七个:铁厂、大坪、灵龙、米粮、高峰、张家、西口,基地乡镇六个:云镇、木王、西沟、关坪、青铜、回龙;蚕桑示范乡镇五个:柴坪、余师、达仁、黄家湾、庙沟,基地乡镇五个:高峰、米粮、东川、木王、结子。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镇安县林果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林果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考核评比工作。充实和加强县板栗、核桃产业办公室的力量,理顺蚕桑业管理体制,成立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机构,为林果业发展服务。各乡镇尤其是示范乡镇、基地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组建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迅速开展工作。实行林果业发展行政、业务“双线”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乡镇责任和部门职责,把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政策措施。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实到农户和经济组织,承包期70年,承包期届满,可继续承包。林地经营权人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条件,合作条件,对林地林木开发利用,提升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性。二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林果业开发。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兴办林业等绿色企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科技人员可以用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开发,鼓励境外客商来我县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兴办加工、营销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享受招
商引资优惠政策。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企业、农户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保障,社会资金和吸引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投融资机制。各类支农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向发展林果业倾斜。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林果业发展。
(三)技术措施。一是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县板栗、核桃和蚕桑示范乡镇分别建1-2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发挥宣传和带动作用,使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基地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二是全面提高林农素质。采取学历教育、“绿证”教育、现场教学,多措并举,学用结合,全面推广经济林高产密植、修剪科管、嫁接改良、病虫防治、贮藏保鲜、施肥灌溉等实用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林区进行技术指导,抓点带面,推动新成果、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三是大力推进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广泛开展与农林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坚持“一管二改三建园”,向管理要效益,用改良提质量,以建园促规模,努力提高林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四是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县、乡两级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镇林业站建设,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保障经费。加快林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构建林果业信息传递、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平台,为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现实用技术与前沿科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有机衔接。
附表:
1、镇安县林果产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2、镇安县板栗产业发展规划表
3、镇安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表
4、镇安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