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

时间:2019-05-13 18: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

第一篇: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

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 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

【摘要】:随着阿克苏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对特色林果产业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特色林果产业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从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滞后及深加工能力较为薄弱等制约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问题出发,阐述了适度调整我行信贷结构,信贷支持流通及深加工产业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有效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优势,促进阿克苏特色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特色林果业 产业发展 信贷支持

一、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产业现状

阿克苏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83至227天,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林果,同类果品如红枣、核桃、苹果等,无论是在果品的单产,还是品质上都优于内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使特色林果业成为阿克苏最具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以及市场需求有力拉动下,以红枣、核桃为主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当前阿克苏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特色林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越来越大,截止2010年,林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20%,比2002年增加近12倍。

1、阿克苏特色林果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阿克苏各具特色的优质林果面积已达407万亩,果品产量已达119万吨,其中红枣170.33万亩,核桃135.55万亩,红枣、核桃面积已占林果总面积的75%,约占全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基地面积三分之一,已基本达到农村人均接近三亩林果。

2、带动农民增收与改善生态环境作用开始显现。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阿克苏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有效配置水和土地资源实现最大农业产出效益看,种植阿克苏水土光热条件最适宜、经济效益最高的红枣、核桃等特色林果为农民收入带来了突破性增长。同时戈壁荒滩或沙漠边缘定植建园的模式,对于防风固沙、改善自然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

3、特色林果加工产能快速增长,优强企业正在形成。特色林果产品加工增值是阿克苏优势资源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果基地面积和产量的迅速增加,阿克苏近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好想你、天海绿洲、天山枣业等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18家及安利达、中塔果业等果品保鲜企业38家,截止2010年,全区林果企业规模已达到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40万吨,果品保鲜与加工能力已达到果品总产量的35%。

二、阿克苏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以红枣、核桃为主的阿克苏特色林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特色林果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果品产量暴发式增长与加工转化和销售能力矛盾的愈加突出,将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1、果品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滞后。由于鲜食红枣、苹果等时令水果保存期短、集中上市价格偏低,使当地果品处于“叫好不卖座”的尴尬境地。根据地区林果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鲜食红枣、苹果等特色林果业产量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翻番,而目前阿克苏冷藏保鲜库容量同果品产量严重不匹配,果品产后的增值转化和储藏保鲜问题日益突出。

2、特色林果深加工能力较为薄弱。与种植面积和林果品质的强势相比,目前以红枣、核桃为主的阿克苏特色林果业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寥寥无几,致使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基本仍然沿着传统的“种什么→加工什么→卖什么”的模式发展,目前地区以红枣、核桃为主特色果品加工转化率不足20%,大部分干、鲜果是即摘即卖,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加工增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偏低,总体上处于“卖原料”阶段。

3、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特色林果业的做大做强。一方面,阿克苏特色果品上市相对集中。无论是红枣、核桃还是苹果、香梨均在9月至11月集中上市,特别是红枣和核桃的种植面积已占到了75%以上,且两者上市时间相隔很近,从而导致果品过于集中上市,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压力巨大。另一方面,目前地区大部分加工企业只停留在简单的仓储、打蜡、包装、销售上,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资金短缺无法融资引进先进精深加工生产线,随着地区果品的逐年快速递增,阿克苏地区果品鲜储、精深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建设类融资迫在眉睫。

三、信贷支持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特色林果产业是阿克苏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是农发行支持“三农”、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好对象。2010年来,阿克苏分行主动在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中有序介入,成功营销中长期项目贷款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4000万元,支持本地特色林果收购、深加工及固定资产建设等2个龙头企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发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

1、客户营销及维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去年以来随着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果品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管理、经营、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商业性银行加大对重点林果项目和优质大客户营销力度,利用他们结算手段方便、办贷灵活、服务质量相对较高的优势与我行展开竞争,其贷款条件甚至比我行还要宽松,而我行的信贷品牌吸引力还不够强,主要依靠利率的优势逐步减弱,使得我行在营销新客户,维系老客户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就阿克苏而言,滨海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及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当地全面铺开,其营销范围已涉足到我行支持的一些加工企业,对我行特色林果龙头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有大的影响。

2、贷款营销激励机制不适应有效发展。农发行目前缺乏科学的商业性贷款激励机制,贷款业务发展好了,激励措施基本没有,但一旦出问题追究责任很重。有的基层行反映:经营性项目的风险难以把握,而非经营性项目有政府这个平台,营销成功有利于提升农发行在当地的地位和形象,出了问题也相对好办。因此,这种机制下,基层行对龙头加工企业主动营销的积极性不够,好的客户也很难营销过来,直接影响我行贷款发展质量。

四、在支持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中的信贷选择 2010年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加强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要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阿克苏将具备种植面积430万亩,挂果面积350万亩,果品总产量200万吨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生产能力,这些都将给我行特色林果信贷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有力推动林果类流通及龙头加工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是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应该克服因循守旧和畏难退缩情绪,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做大做优特色林果流通及龙头加工信贷业务。

1、总体思路和目标。抢抓机遇,将特色果品产业项目作为我行信贷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总体看,在“十二五”期间阿克苏特色林果农业产值将突破90亿,新增40万吨以上的贮藏保鲜库群,建设总投资达到16亿元以上,年均贷款总需求将达70亿元以上,我行按15%左右的占有份额计算,特色果品产业贷款总量潜力将达到年均10亿元以上。因此,我们将以支持特色果品产业项目为着力点,加大对流通及龙头加工等相关产业进行营销,争取在2-3年内使我行特色林果项目贷款能有大的突破。优先重点支持冷链鲜贮库的建设和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林果深加工龙头企业。

2、信贷支持的模式和政策取向。农发行应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对有竞争实力、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林果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冷链鲜贮及精深加工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其技术改造及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向现代化冷链领域和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提升产业素质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阿克苏特色林果产业升级,尤其对确定为国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的项目,要优先支持;支持特色林果流通企业向生产领域延伸,促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信贷支农模式,达到企业将最终产品对果品品质的需求传递给果农,帮助其科学种植,带动特色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3、创新办贷运作方式。坚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办贷服务要求。一是充分借助公众媒体和各类农业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加强贷款营销。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贷款营销力度,发挥好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协调配合作用;二是根据果品流通企业当年9月开始收购,同年12月停购的资金使用规律,建议每年6至7月间召开特色林果品信贷工作会议,邀请果品流通企业、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分析果品形势,研判市场走势,公布信贷方案,强化银企合作。新年度果品流通企业贷款资金需求,由企业一次申请,银行通过一次调查、一次申报、一次评估、一次审批,在时间节奏安排上,每年8月末以前,完成全疆果品流通企业贷款的审议、审批工作,保证企业资金链不出问题。

4、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评,对业绩突出的客户经理要给予奖励,对优质项目的营销给予专项奖励,激发贷款营销与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11年,建议表彰一批特色林果产业贷款营销业绩突出、发展质量好的先进行和优秀客户经理,促进全行贷款营销水平提高。二是妥善处理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的关系,明确信贷风险发生后的责任划分,实行尽职免责、失职追责。

总之,就阿克苏来讲,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在未来将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鉴于此,农发行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充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政策和信息的基础上,把支持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作为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信贷支持的力度,体现农发行支持“三农”的职能作用和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品牌形象,为促进阿克苏地区在南疆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运作模式研究

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运作

模式研究

信息来源:2006.10.20 粮油市场报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理论上讲,其公 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国家财政应是主要的投资主 体。但受体制及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国家财政在该 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因而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的 介入。农发行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理应把支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完善 信贷运作模式、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 资金投入,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 质基础。$$

一、选准承贷主体$$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在其建 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投资人和受益人、风 险与权益不对等的现实问题。在选择承贷主体的 时候,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复杂性,视不 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应当成为农村 基础设施贷款的主要对象。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 进入农业领域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与农 户连接的效率,已经开始着手整合农村资源,参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发行应顺应这种趋势,支持 龙头企业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在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把千 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 组织化程度。农发行应考虑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纳入承贷主体的范围,主要支持其开展动植物良 种繁育基础设施、动植物防疫基础设施、农产品加 工基础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由县级以上政府组建的农村公共服务机 构。如由政府出资控股的农村发展投资公司、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局等。主要发放县域范围内的 中小型水利与农村基础设施,乡村道路、农村电 网、农村科研与实验、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 管理设施、动植物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四)个体农户。如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及 “千家万户用沼气”小额农贷工程等,主要用于解 决农户购置农用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生活设施以 及小型农田水利改造的资金需求以及相配套的流 动资金需要。$$

二、完善信贷运作模式$$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农发行 应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以确保贷 款能够放得出、收得回,并且具有一定的利润空 间。$$

(一)政府组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或指定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项目建设、管护和贷款等任 务,并全额补贴贷款本息。该种运作模式适用于自 身无收益和现金流的贷款,它的领域和对象主要 是一些公益设施和公益事业,是财政必须提供的 公共产品。农发行对该类项目的支持主要是解决 时间差问题,弥补阶段性财政资金缺口,起到应急 的作用。$$

(二)由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承建单位作为承贷 主体,以拟建项目未来收益权做质押,或由政府成 立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该种模式适用于自身有 收益,且其收益能够覆盖建设成本的项目。农发行 在办理该类项目的贷款之时,应以项目的收益权 办理质押,或者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提供 担保,确保按时收回贷款本息。$$

(三)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以其有效资产作为抵押。对于经营效益好、可供抵 押的有效资产充足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发行应 积极支持其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其充分发 挥对所联结农户和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承贷,以其有效资产 提供担保,或由受益农户联合担保。以农村合作经 济组织作为承贷主体,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不 同的担保方式。能够提供充分、有效资产抵(质)押 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由其自身提供担保;自有 资产不足以或没有自有资产可供抵(质)押的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如果它所承建的农村基础设施项 目的受益农户具有特定范围,可由项目的受益农 户联合担保,但在项目建设的决策上应充 分体现受益农户的自愿性。$$

三、强化信贷风险防控$$ 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期限长、不确定因 素多、风险大,应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特点和承贷主体的经营模式,结合农发 行的实际,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措施,确 保信贷资金能够安全收回。$$

(一)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在遵循授权 管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按照“有限授 权,及时调整”的原则,结合农发行实际,科学划分贷款决策和管理权限,明确各级行审查 审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额度范围。$$

(二)严格治贷机制。对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应 按项目贷款进行严格管理,明晰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环节权限和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全面的贷后评价。$$

(三)实行外聘专家制度。可考虑组建专家评 审团(组),从行内和社会上公开招聘基建、道路(桥梁)、水利、环境工程等专业人员,由相关业务 部门负责召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 选得准,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引入信贷资产证券化。采用资产证券化 的方式,出售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增强信贷资产 的流动性。农发行应及时研究制定符合业务发展 需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方案,以提高信贷资产的 流动性,解决资金来源与信贷资产期限不匹配的 问题。

(报纸)

第三篇:城镇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

城镇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

王曼怡 李勇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和“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金融对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北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在对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金融支持和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提出了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三农”问题和“二元结构”的根本手段。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目标,然而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较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积极发展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对北京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进程

国际上常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英国在190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1990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达75%。

就北京城镇化的发展而言,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5%。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8%,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目标。而10个远郊区县人口675万,其中,城镇人口为280.2万,城镇化率仅为42%,远远低于近郊区和北京全市整体水平。2009年北京郊区县的城镇化率详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郊

区城镇化率较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不仅远郊区县与近郊区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远郊区县内部发展也不均衡,例如,门头沟区的城镇化率达到62%,而延庆县的城镇化率仅为27%。可见,北京远郊区县的城镇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

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效应

金融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金融支持了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了城镇化过程中企业的发展;金融支持了城镇化中的人口规模扩张和素质提高。

金融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特别是资本供给极度匮乏的乡镇地区的中小企业。资本被看作是企业的血液,支撑着企业的运转,一个成功具有活力的企业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从短期内看,企业需要银行的流动性贷款应付资金周转;从长期来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开发新产品需要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城镇化不仅是人口简单地由农村进入城市,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在文化素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接轨。现代金融服务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发展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改进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交易,加快了资金的流转,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理财投资渠道和资产增值。金融支持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透视

金融机构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缺乏战略眼光。首先,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北京市城镇化发展战略存在矛盾。在北京地区,只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立足城乡,服务三农,远不能满足北京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对北京城镇化带

来的金融需求变化趋势的认识不足。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必将带来巨大的金融需求。再次,金融服务创新性不足。当前,金融服务不符合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在北京,金融机构对远郊区县的生态保护工程、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农业经济金融服务手段单一。

金融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北京不仅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所在地,而且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北京均设立了分支机构。然而,考虑成本与风险等因素,这些金融机构大都设置在市中心和近郊区,10个远郊区县的乡镇地区几乎为空白。加之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银行大量撤并县以下营业网点,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巨大的资金量,无论是城镇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中小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例过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金融业快速发展,为本市的城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城镇化建设融资的结构,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直接融资比重较低。

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到融资结构严重失衡。表中数据反映了整个北京市的融资结构,考虑到乡镇地区均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几乎为零,这更加剧了融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金融支持北京郊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构建北京良好的金融支持的基础性环境,以规避郊区农村金融弱化的机制。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扶持政策。北京市政府应明确城镇化的战略目标,吸引资金流入农村城镇化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应通过窗口指导和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北京银监局应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支农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农企业融资方面加大资金投放。此外应加大对北京农商行的支持力度。作为支农主力军,应在税收、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实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的最直接体现。首先,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培育农民的诚信精神。其次,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同时应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道德惩戒、法律约束、行政处罚,切实维护信用环境建设。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优化融资结构。北京乃至全国必须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金融市场融资结构,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的金融市场结构。市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其需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既可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城镇化基础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能够广泛活跃大量资金,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可以支持建设者在短期内收回项目投资,加快资金周转。通过证券化手段,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也得到了分散。

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北京郊区的产业结构明显不同于市区,根据各区县产业发展现状,应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和金融服务方式。例如,围绕门头沟区的特色农业、昌平区的绿色养殖、密云县的生态旅游,要积极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结构升级。此外,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为农村企业和个人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其拓展销路,这样不仅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也降低了贷款的违约率。(作者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

学院教授、学校科研处处长,硕士研究生;本论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都市边缘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XJ002)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9期)

第四篇: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司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1122”发展战略,紧扣生态茶叶“双十”工程,有效落实茶业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十大战略支撑点布局,不断优化担保服务,大力开展品种创新,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为全市茶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植、茶叶品质提升、茶业品牌塑造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

茶叶在我市农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茶叶也是我市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竟争加剧,茶产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标准生产基地在我市已初具规模。在服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公司深刻认识到,大力扶持茶产业融资是我公司服务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具体,效果显现最快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我公司不断创新深化服务,本着“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的宗旨,根据公司出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办法》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对各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执行1.4‰—1.6‰担保费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止2012年底,我公司共为全市茶产业企业提供担保67余户次,累计金额15737万元,其中2012年新增8余户次,金额3765万元,目前在保4095万元,占农业产业化企业的45%。为实现到2015年全市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的战略目标,我们提出了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是支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支持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等工程,扩大茶园基地。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在茶叶生产加工区建设标准化茶园。支持茶叶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开发有机茶集中区,打造一批茶叶专业乡镇和村。通过返租倒包、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巾帼创业贷款为回乡创业人员、种茶大户和广大茶农提供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茶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确保生产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稳定供应。二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目前我市绝大部分茶企业还停留在出卖初级茶产品或卖给外地企业进行深加工的阶段,这对我市茶业经济发展、扩大茶品牌影响以及茶企业的长远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转型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就要不断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必须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新产品开发,开发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奶茶等茶叶新产品,重点支持企业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支持茶叶初制企业优化调整,开展更深层次的加工和技术研发。实现春茶、夏秋茶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茶叶资源效益。

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财政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有思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由资金支持为主转为技术支持同步。通过项目助推,积极围绕茶产业发展编报项目,争取并实施好现代茶产业发展项目。依托科技机构,整合科研力量,创建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新技术、新品种“产学研”合作,加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资源,农

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促进茶产业突破发展。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植集约化经营组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资金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在目前资金难以完全满足茶产业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就必须集中有限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集约化经营主体,以“企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逐步淘汰质量不高和加工粗糙的小生产厂,通过合并、收购、入股等方式,整合茶叶资源归属于龙头企业,实现茶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支持茶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优先扶持以名优茶、技术茶为主的茶叶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挥资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在网上设立专卖店、在其它地市设立直营店,借助连锁超市或网络系统,扩大我市茶产品的销售规模。

第五篇: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和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等问题。在当前黑龙江省粮食连年丰收的前提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农助农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功能,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投行业务和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础建设,以推进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粮食产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30-02

一、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分析

(一)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边疆,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以全国1/10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全国1/7的商品粮,粮食供给全国1/6的人口,在全国粮食主产区中牢牢稳固了“排头兵”的地位。

1.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充足的耕地面积成为黑龙江省固守产量大省头衔的有力保证。2004年以前,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平稳,变化不大;2004年开始,特别是随着国家全面落实“一免两补”等惠农富民政策,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维护种植面积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播种面积迅速增加,从2003年的786.3万公顷增加至2012年的1 151.9万公顷。

2.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黑龙江省1949―1982年的33年间,全省粮食产量年均递增2.1%;自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年均递增7%;1990年以来增产明显,且产量基本稳定;进入21世纪以后,粮食产量更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特别是2009年开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重大部署,黑龙江省正式启动了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目前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4 000万吨以上,粮食商品量3 200万吨以上。2011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 570万吨,粮食商品量达到4 465万吨,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丰收,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夺得全国双第一,粮食总产达到5 76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

3.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合理,大型优质客户资源丰富,为粮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全省农产品加工量达到3 500万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 70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近150户。全省种植业基地面积发展到8 600万亩,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畜禽、乳品和山特产品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二)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省在发展粮食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粮食产业发展的步伐迈的还不够大,与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尚有差距。

1.粮食生产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开垦、放牧和大量的建房,忽视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耕地被毁,生态环境恶化,水土大量流失。据有专家预测:黑土地水土流失如果不加快治理,再过40年,北大仓的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2.种粮成本不断提高。近几年,虽然国家支农力度加大,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受种粮农资价格、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主要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以年均8%―9%的速度攀升,粮食纯收益呈下降趋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或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受到威胁。

3.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速度、产业化程度均属于较低的省份之一。拥有资源优势的黑龙江水稻产区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区,发展潜力巨大,但其拥有巨大粮源优势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收益。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5 012.5万吨,加工总量为1 040万吨,占比仅为21%。黑龙江省虽是产粮大省,却不是粮食加工强省,与国内先进省份在加工能力、精深加工程度上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农产品的开发都还停止在“原”字头上,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产品。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支持模式

(一)粮食信贷业务支持模式的发展阶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综观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对粮食产业的支持模式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1.粮食信贷业务初步建立(1994―1998年)。1994年农发行成立后,粮食信贷业务扶持的对象主要是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委托从事政策性任务的企业,这些粮食信贷业务依据国家指令性计划,保证承贷主体执行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任务,贷款需求具有很强的刚性。

2.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运行(1998―2000年)。1998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出现重大调整,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也出现了相应调整,成为专司粮棉油等农产品收购、调销、储备等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该阶段农发行发放的粮食贷款全部是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了农业发展。

3.粮食信贷业务市场化(2000―2004年)。2000年开始,国家调整了保护价粮食收购范围,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先后退出了保护价收购范围,开始了粮食市场化改革。该阶段,农发行坚持市场定价,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自主收购,满足企业从事粮食收购的资金需要。

(二)粮食信贷业务综合服务的支持模式

2004年5月开始,全国范围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所有粮食品种不再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除了中央、地方储备及调控等政策性粮食信贷业务外,其余均由粮食企业依据市场状况自主经营,市场机制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最终确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其粮食信贷范围、贷款对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中央和地方储备贷款、粮食调控贷款、粮食收购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多主体并存的粮食信贷业务综合服务的格局。

总体上看,农发行各发展阶段的支持模式都是以支持粮食产业全方位发展为基本目标,支持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了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调控市场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信贷资金支农助农的作用

1.全力支持粮食储备规模有效增长。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家或地方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效果,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可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在储备粮资金供应上,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及时、足额供应,努力促进国家粮食政策的落实,以确保储备粮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2.做好市场性收购资金的投放工作。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适应粮食市场变化,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按照市场定价、企业自主、理性入市的原则,积极支持粮食加工及贸易企业自主经营,参与市场性收购,强化市场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确保国家制定的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

3.加快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经实践证明带动农户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最有效途径。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应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功能

1.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保险的参与和扶持。进入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黑龙江垦区得到了尝试和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互制保险模式。但由于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黑龙江省农垦系统,覆盖全省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健全,鉴于此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以充分发挥其政策导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向功能。

2.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业务。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可由其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更好地吸引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到粮食产业发展中来,进而改善农业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为国家粮食安全创造条件。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把农业贷款担保业务作为今后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全省粮食产业发展风险高的后顾之忧。

3.设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国家为改变农村金融市场日渐萎缩的不利局面而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制度的精神,抓住时机,准确把握村镇银行的准入政策,积极筹建并成立有利于扶持“三农”发展的村镇银行,并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投行业务

1.开办农机金融租赁业务。黑龙江省具有开展大型农机设备融资租赁的条件和环境,在大型农机具方面一直保持着刚性、线性需求。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对农机需求旺盛,农机化工作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的趋势,这些均为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提供条件。

2.发展农业投资基金业务。发展粮食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为全省发展粮食产业搭建的融资平台主要是以贷款为主的债权形式,难于较快实现向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发展农业投资基金业务,创新融资方式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成为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础建设

1.完善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各种信贷管理制度,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各项制度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规范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信贷上报的速度、简化信贷受理的程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粮油信贷业务已由传统的流通领域逐步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整个产业领域延伸,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也由单一风险向多元化风险转变。因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提高粮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3.实施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粮油信贷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科学的工作考核评价方法,完善激励和惩罚运行机制,尽快建立以政策目标实现为主要内容的、权责利相结合的、不同层次的经营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王伟.各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 甘绍群.“三农”问题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定位研究[J].武汉金融,2004,(3):34.[3] 宫海鹏,胡胜德.农业政策性金融与粮食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7):30-31.[4] 张玉华,等.黑龙江粮食持续增产面临多重挑战[N].中华工商时报,2011-08-24(2).[5] 李钧,等.粮食供求形势及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研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2,(7):30-32.[责任编辑 王 莉]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克苏特色林果流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农发行信贷支持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2007-12-15 22:10: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

    花园信用社信贷支持生猪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花园信用社信贷支持生猪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屈锐 花园乡地处汉滨区月河川道以北,其集浅山、丘陵、平川为一体的地利优势,形成了以生猪养殖为支柱的产业,是我市畜......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金寨县农信社为例 作者:赵勇 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

    2027209210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供稿) 2009年5月19日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本木食用油料树种,其茶仔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联合国粮......

    特色食品发展与产业创新峰会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五篇)

    特色食品发展与产业创新峰会经验交流材料 省特色食品发展与产业创新峰会经验交流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环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实践和体会 环......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