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中苏丹红的危险性评估
食品中苏丹红的危险性评估
苏丹红是人工合成工业染料,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苏丹红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Ⅰ、Ⅱ、Ⅲ和Ⅳ列为动物致癌物,但尚未证明对人体具有致癌性。苏丹红Ⅲ的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和苏丹红Ⅳ的代谢产物邻-甲苯胺和邻-氨基偶氮甲苯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由于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远远高于人体可能摄入量,因此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长期大剂量摄入会增加人体致癌的危险。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就某些食品检出苏丹红色素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2】 1.人体可接触途径及体内代谢【1】
苏丹红Ⅰ主要经口进入人体,也可通过皮肤。有报道称,涂抹于皮肤表面的苏丹红Ⅰ在24h内有(26.4±6.7)%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内的苏丹红Ⅰ主要在胃肠道菌群和肝微粒体酶及细胞质酶的作用下,被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和1-氨基-2-苯酚。在肝微粒体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形成苯和萘环羟基衍生物,后者可作为苏丹红Ⅰ的解毒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肝微粒体酶如过氧化物酶可继续氧化羟基衍生物形成自由基,后者可与大分子物质,如DNA、tRNA、和蛋白质等结合。主要的DNA加和物为8-苯基鸟嘌呤,这可能是苏丹红Ⅰ在体内产生致癌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丹红Ⅱ在肝脏产生的初级代谢产物为2,4-二甲基苯胺和1-氨基-2-苯酚;苏丹红Ⅲ的为4-氨基偶氮苯,1-氨基-2-苯酚、苯胺、对苯二胺、和1-(4-氨基苯偶氮)-2-苯酚;苏丹红Ⅳ的为邻-氨基偶氮甲苯、1-(4-氨基-2-甲苯偶氮)-2-苯酚、1-氨基-2-苯酚、2,5-二氨基甲苯和邻甲苯胺。2.可能暴露量【2】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1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最近,EU对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其检出苏丹红I 的量为2.8-3500 mg/kg。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中苏丹红I的含量达到0.7-170 mg/kg。也有一些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IV的含量分别为230和380 mg/kg,但辣椒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I为主。今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The Food Standard Agency,FSA)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I的产品清单。截至2月24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74种,包括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产品。
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Flavouring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的资料信息显示,欧洲每天红辣椒粉的人均消费量为50-500mg,而红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为2.8-3500 mg/kg,从而推算欧洲人每天苏丹红I的人均可能摄入量为0.14-1750 µg。而在法国向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均每天辣椒(包括红辣椒和辣椒粉)的消费量和最大消费量分别为77和264mg,按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2.8-3500 mg/kg进行推算,则欧洲人每天人均苏丹红I的摄入量为0.2-270 µg,最大摄入量为0.7-924µg。
苏丹红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但在许多食品中天然存在一些胺类物质,如有研究报道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可检出0.6-30.9mg/kg的苯胺,在大白菜中可检出22mg/kg的苯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30.9mg/kg的苯胺,并可在红茶和蒜汁的挥发性成分中检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7.2mg/kg的甲苯胺,在芹菜和甘蓝菜中检出1.1mg/kg的甲苯胺。3.危险性评价[2] 3.1苏丹红Ⅰ 3.1.1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苏丹红I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肝脏是苏丹红I产生致癌性的主要靶器官,此外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脏器的肿瘤。用苏丹红I喂饲F-344大鼠(剂量为15和30mg/kg)和B6C3F1小鼠(剂量为60和120mg/kg)103周后,雌雄高剂量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这提示苏丹红I可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雌性低剂量组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oobis等每天给大鼠喂饲苏丹红 I 2年,剂量为30mg/kgBW,可引发大鼠肝癌。如前所述,依据欧洲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水平和人群辣椒粉的摄入水平,以最坏的假设人每天摄入含苏丹红I 3500 mg/kg的辣椒粉500mg(最大摄入量)来推算,则每天人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最大量为1750 µ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29.2µ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1×103倍。以摄入含苏丹红较低水平(如10mg/kg)的辣椒粉500mg来推算,则每天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量为5 µ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83µ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3.6×103倍。3.1.2遗传毒性
研究显示,苏丹红 I 在S-9存在的条件下,对沙门氏伤寒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 TK+/-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鼠骨髓微核试验呈阳性;可增加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彗星试验表明可引起小鼠胃和结肠细胞的DNA断裂。3.1.3致敏性
苏丹红I具有致敏性,可引起人体皮炎。印度妇女习惯使用一种点在前额的“Kumkums”牌化妆品。但目前有报道称,有人因涂抹“kumkum”而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7个“kumkums”品牌中有3个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苏丹红I。3.1.4代谢产物苯胺和1-氨基-2苯酚
苏丹红I的代谢产物苯胺有毒,依据其对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为7mg/kg/day,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尚未求出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基于通过食品、空气和饮水的暴露途径,依据LOAEL 为7mg/kg/day,得出其安全限(MOS)为0.7 ×10-6 mg/kg bw/day。有研究显示,人体多次每日摄入0.4mg/kg苯胺可引起血红蛋白毒性。
苯胺在体内外均具有遗传毒性,被IARC列为三类致癌物,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性。动物试验显示,给大鼠喂饲苯胺(72mg/kg)104周,脾脏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 µg,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656 µg的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11µg/kg(相当于20克胡萝卜中的苯胺含量),动物试验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约是其6.5×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 5 µ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1.9 µ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µg/kg,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BW约是其2.4×106倍。代谢产物1-氨基-2萘酚可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T100基因突变,可诱发小鼠膀胱肿瘤。3.2苏丹红Ⅱ
IARC将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均列为三类致癌物,尚没有对人致癌作用的证据。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给小鼠2,4-二甲基苯胺,高剂量(30mg/kg)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尽管目前欧盟还没有辣椒粉中苏丹红II、III和IV的检出范围,但推测其在食品中的检出范围可能与苏丹红I相似。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I为1750 µ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767 µg2,4-二甲基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12.8µg/kg,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2.3×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 5 µ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将产生2.2 µ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7µg/kg(按成人正常体重计算),动物试验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8.2×105倍。3.3苏丹红Ⅲ
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4-氨基偶氮苯104周,剂量为80-400mg/kg,大鼠肝癌发生率明显升高。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II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 µ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979µg 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16.3µ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4.9×103-2.4×104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I 5 µ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2.8µg 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0.047µ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1.7×106-8.5×106倍。3.4苏丹红Ⅳ
IARC将苏丹红IV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邻-甲苯胺和邻-氨基偶氮甲苯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150mg/kgBW邻-甲苯胺100-104周,在多器官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发生率增加,给予狗5mg/kgBW邻-氨基偶氮甲苯30个月,则发生了膀胱癌。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V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 µ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邻-甲苯胺493µ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1036µg,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8.2µg/kg和17.3µ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则分别是其1.8×104倍和2.9×102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V 5 µ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1.4µg 邻-甲苯胺和3µg邻-氨基偶氮甲苯,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23µg/kg和0.05µ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分别是其6.5×106倍和1.0×105倍。4.关于苏丹红的国内外相关法规【3】
根据欧盟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准,偶氮类染料的毒性较低,常见口服后的毒性反应为眼、皮肤不适。大部分偶氮类染料LD50在 250-2000 mg/kg 体重范围内,仅少数偶氮类染料的LD50小于250 mg/kg 体重。目前,有关苏丹红类染料的毒性仍存有一定的争议;在欧盟,苏丹红Ⅰ号和其化学衍生物苏丹红Ⅱ号、Ⅲ号和Ⅳ号被划分为第三类致癌物质,为非严重致癌物质。苏丹红Ⅰ号含有“偶氮苯”,在代谢过程中,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苯胺”。过量的“苯胺”被吸入人体,可以使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Fe2+被氧化生成的Fe3+,阻止了Fe2+与氧原子的结合作用,从而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苏丹红Ⅰ号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苯胺等物质会损害人类肝脏细胞。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苏丹红Ⅰ号和其代谢物可以形成DNA和RNA加合物,诱导小鼠肝脏产生肿瘤,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同样直接在膀胱上注射苏丹红Ⅰ号也可能诱导膀胱癌的产生;目前为止,口服苏丹红Ⅰ号后的实验结果仍为阴性,但长期食用含有苏丹红Ⅰ的食品则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因素。关于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的报道甚少,目前仍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其有致癌作用,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正在进行测试,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它们可能对老鼠和兔子存在致癌作用。
由于苏丹红Ⅰ号所具有的可能致癌特性,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苏丹红Ⅰ号都被禁用于食品染色。1995年欧盟食品法规规定,禁止在任何食品中使用苏丹红Ⅰ号。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都不能含有苏丹红Ⅰ号 [1]。2004年1月,欧盟的检测和禁用范围扩大到了苏丹红Ⅱ、Ⅲ、Ⅳ号。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的食品染料名单中未包含苏丹红Ⅰ号。5.危险性评估【2】
综上依据欧盟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和辣椒粉的可能摄入量进行的危险性评估,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很低(仅几毫克),则即使按最坏的假说即最大可能摄入的食品来进行评估,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000-1000000倍,则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但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就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10000倍。
6.控制与预防【2】
由于实际在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通常较低,因此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基于苏丹红是一中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致癌性,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针对我国一些食品中也可能含有苏丹红色素的情况,应加大对食品中苏丹红I的监测,但同时不能放松对苏丹红II、III、IV的监测,并对我国人群可能的摄入量进行评估。7.对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
苏丹红事件敲响了2005年食品安全的警钟,也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目前食品监管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亟待完善。
7.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执行细节急需完善
目前各地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地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3年2月1日以市政府令的方式公布)的第二十五条规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检测确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责令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追回。生产经营者发现自己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应当立即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追回或者收回。该地方法规是目前国内唯一提到“追回”的地方规章,但该规章规定的追回也与国际通行的召回不同,同时对追回的程序及如何补偿消费者等细节部分缺乏相应规定[6]。国际通用的食品召回制度,通常是由食品生产商主动上门取回问题食品,或者由消费者直接到购买该问题产品的零售终端退货;但国内苏丹红事件中的问题生产商(如亨氏公司)却以消费者邮寄方式实现食品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逃避问题食品追回的嫌疑、回避问题产品消费后的主动补偿措施,且整个召回过程缺乏政府监管。而且,在苏丹红事件中,国内质监部门从未得到企业主动通报,这也和我国食品流通体系执法过程中的惩戒手段不强硬有一定关系。
同时,国内质检部门检测食品中苏丹红所用的主要依据为欧盟标准,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本市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不同,以及目前快速检测法律地位的不明确,不仅为严格执法带来了难题,也易于产生监管缺口。
7.2 食品生产链审查制度急需建立
苏丹红事件也反映了目前食品生产行业的一个普遍趋势,那就是食品成分的日益复杂化。由于工厂化生产的食品大多配料复杂,相应的食品生产链也复杂,这就增加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加大了追踪潜在问题食品的难度。为了抵制有害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简化问题食品追踪难度,监管部门有必要规定和帮助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建立一个严格、完善的审查记录体制,完善监测体系,在生产源头上监测控制,从而在源头上切断违禁原料的流通,杜绝问题食品的产生。
7.3地方食品风险信息监测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急需建立
“苏丹红”事件中,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对苏丹红进行“围追堵截”,态度十分坚决,这虽然表明了政府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视,但是似乎也暴露了我们过去监管工作的不足。为什么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什么没有足够的防范措施?仅仅“追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类似的隐患在国内完全有可能继续存在。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在食品安全立法中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安全动向,加大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风险信息交流,借鉴国外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为核心内容的风险分析模式,继续建立和完善食品风险信息监测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7.4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急需完善
此次苏丹红事件中,由于我国没有苏丹红检测标准,地方质检部门以及出入境检验机构也从未将苏丹红列入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国内在紧急状况下检验食品中苏丹红的主要依据是欧盟标准。苏丹红事件仅仅是食品添加剂违规的个例,而不是唯一。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类1500多种,但绝大部分调味品并没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剂,甚至将化工用品用在食品生产中。有鉴于此,我们有关部门急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食品添加剂和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提高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标准水平,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制订出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使我国的监控体系、检测方法与国际接轨,从而保证我国食品食用的安全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竟争力,保障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目前,苏丹红时间暴露的食品监管中的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八部门已联合推出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其中包括有许多的食品标准的修订和标准的国际化接轨,以及标准体系的明确化,各地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也许,苏丹红事件会成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的一次契机。
参考文献
[1]宋雁,李宁.食品中苏丹红的危险性评估[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5.[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第5号.[3]郭桢,彭聪,徐小艳.食品中苏丹红Ⅰ的危害及检测.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
第二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概述
1、灾害评估项目风险评估
地灾评估项目是高风险项目,编写报告人员终身负责制,对单位和个人潜在较大风险,搞好这项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简单讲一些国家做这项工作的起因,举几个省里例子。如:(1)紫金山矿业一个煤矿工业广场整体滑动,(2)一个小区规划4栋高层,刚建完2栋,建筑物出现裂缝。这些责任事故都经过法律程序处理。这两个例子由于报告结论不同,结果大不一样,详细说一下。(3)大西高铁太谷段地面沉降问题。
2、资料收集、评估大纲编制
(1)勘界报告
(2)一般评估区,可研,煤矿工业广场设计。
(3)评估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包括评估区在内的水文地质有关资料,如水井柱状图、报告等。
(5)一般评估区地质报告、所在县地质灾害区划资料,煤矿区收集储量核查报告及图件。
(6)评估区1:2000地形图,工业广场、风井场等1:500工程布置图。
(7)评估区内及周边钻孔资料。
(8)编制评估大纲,一定早编,不要报告写完了才补一个,早编可粗一些,是个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
(1)崩塌、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
工业广场评估项目,分新建或改扩建两种:
新建应按初设中建筑物分布,到现场调查每个建筑物周边是什么情况,把现状搞清楚,如边坡多高,什么岩性,有无软弱夹层,与将来建筑物的关系。要初步把握报告中预测中写的内容,如切坡形成的边坡有多高,与建筑物的大致距离搞清楚。
改扩建工业广场评估,现状调查比较麻烦,要把场地中所有边坡现状搞清楚,一般矿方提供的1:500图上有这些边坡,要量出长、高,坡度,岩性组合,如为基岩,要调查岩性、产状、有无软弱夹层等。是否进行过护坡,如已进行过护坡,调查护坡方式,护坡高度,坡度等,评估护坡后边坡是否稳定。再问委托方,将来哪里还要切坡,对将来切坡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来切坡后坡高、岩性组合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拍照,想好哪些地貌要进报告,哪些边坡进报告均拍下来,不要乱照像,回来想用时找不到合适的。评估区要有一张地貌全景照片。
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按技术要求7.2.7执行。
(2)地面塌陷、地裂缝调查
根据收集到的图件,先做到心中有数,评估区有无采空区分布,(有些场地图上无采空区,实际也有小窑私采区),在实地进行调查时必须认真,看有无地裂缝、地面塌陷,建筑物有无受损的裂缝,边坡上有无裂缝等。如通过调查确实无地裂缝、地面塌陷,但图上有采空区分布,一定走访以前出现过地裂缝、地面塌陷没有,这一点很重要。详细调查采空区开采煤层号、开采时间、开采方式,是否进行过治理。
(3)泥石流调查
位于沟谷中场地才进行此项调查,重点调查沟谷上游有无集中堆放物源,沿途植被发育情况,沟谷岩性,边坡坡度,沟谷中水流情况。场地附近最大洪水位印迹调查清楚。哪些建筑物受洪水影响,防治措施中修明渠还是暗渠,在现场构思好。
4、图件编制
1:2000最好,1:5000也可以,根据场地大小选取。
地质灾害分布图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拟征地区如地形改变要进行修编原图。用收集到1:500图件资料。
如1:2000图件是用1:10000放大的,拟征地区及周边用补充高程注记占,从1:500图上粘一部分。整个图面高程点需核对。
5、文字编写 结合报告讲。
第三篇:什么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什么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3)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四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相关法律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第十五条: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评估级别核定和确认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广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地方标准(DB45/T382-2006)确定,并由评估单位对评估级别的准确性负责。
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一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规定,一级、二级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三级评估说明书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评估报告(说明书)的备案
(一)建设单位自行委托评估中介机构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经市地质环境管理(含矿山土地复垦)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评估报告备案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4、评估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
6、评估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7、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部审查意见(内部专家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等级评定表;
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会审会专家组名单;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登记表;
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修改说明;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相关附图;
13、评估报告光盘。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符合规定要求的,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备案,备案材料退回评估编制单位。
(三)备案后,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及经备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办理后续相关手续。
第五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范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办理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办理时限:9个工作日
服务事项办理流程
一、收件
收件部门: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条件:
1、评估单位具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2、报告审查专家是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库里的专家;
3、评估单位不能越级进行评估。
申请人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级评估报告);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4、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评估报告工作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6、评估报告光盘。
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本岗位责任人: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按照收件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审查通过,给申请人一份书面《收件单》,然后在0.5个工作日内转交资源规划科。
时限:0.5个工作日
二、受理
受理部门:资源规划科
标准:同收件条件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应在收到材料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含收件当日),按照受理条件进行详细审查。需补正材料的,应出具《行政服务事项补正材料告知书》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不予受理的,科长签署意见,报主管局长批准后出具《行政服务事项退件通知书》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资源规划科未按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未提出补正材料的,视为受理,受理日期以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计算。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应在收到材料0.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领取《行政服务事项补正材料告知书》或《行政服务事项退件通知书》。
时限:4.5个工作日
三、审查
标准:
1、申请人提交的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2、独立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真实有效;
3、评估单位要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4、审查专家要是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库里的专家;
5、评估没有越级进行评估;
6、专家组评审意见同意报告审查通过。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按照审查标准对申报材料及内容进行审查。
符合审查标准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签署审查意见,报科长进行审核。
不符合审查标准的,终止审查,签署审查意见和理由,制作《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报科长审核、主管局长审定。
依法需要听证,按有关规定执行。(听证时间不计入办理时限)时限:0.5个工作日
四、审核
标准:同审查标准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科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审核标准对审查意见及内容进行审核。
同意经办人员意见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填写审核意见,报主管局长审定。
不同意经办人员意见的,应与经办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填写审核意见,报主管局长审定。
时限:0.5个工作日
五、审定
标准:同审查标准
本岗位责任人:主管局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审定标准对审核意见及内容进行审定。
同意审核意见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中填写审定意见。
不同意审核意见的,与审核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填写审定意见。
时限:1个工作日
六、告知与颁发
标准:
1、及时、准确告知申请人办理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审批文件材料齐全、规范。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按照工作标准制作相关文件。
准予办理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盖章,连同有
关材料一并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不予办理的,制作《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等文书,连同有关材料一并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2、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按照工作标准进行通知。
通知申请人领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或《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等文书材料事项,申请人凭《收件单》和身份证明,领取有关文书、证件和资料。
时限:2个工作日。
七、公示与归档
本岗位责任人: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岗位职责及权限:土地利用科(耕保征地科)经办人员每周一将上周办理结果送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应在本周内将办理结果在网络上予以公示。
申请人领取相关材料后,土地利用科(耕保征地科)经办人员应在一周内将审批材料按要求整理归档送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在1个月内完成档案入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