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

时间:2019-05-12 21: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

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

课时2 罗马人的法律

一、选择题

1.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迁移分析能力。由时间及“小亚细亚商人”受法律保护,可判断当时使用的是罗马万民法,因此③正确;由哄抢货物的“无赖们”受到严惩,可以得知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①②正确。答案:D 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中哪一项基本原则()A.同态复仇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D.遵守契约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主要叙述的是为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可以采取种种苛刻手段,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选C。答案:C 3.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废除债务奴隶,维护了罗马公民的利益,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并非是与B、D两项内容相关,C项在材料中也得不到体现。答案:A 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专心

爱心

用心

慈、爱国、虔敬、为他人服务是人的本性 ④自然是正义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自然法并不是具体的法律,而是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因此,②错误,①③④能从题干中得到启示。答案:D 9.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罗马法不断积累和完备。而罗马法的不断发展又推进了社会不断进步。下列叙述与之不相符的是()A.公民法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B.提高了国家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C.保障人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解析:当时奴隶社会不可能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不可能改变奴隶的社会地位,C错。A、B、D都是其积极作用。答案:C 10.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这些政治机构和制度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职能,而国家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答案:B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谓理性指人的思考与判断,是与感性相对应的一个名词。罗马法注重理性,其含义是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答案:C 12.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二篇:高中历史《6-3罗马人的法律》人民版必修1

三 罗马人的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最先出现的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是()A.习惯法 B.成文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2.《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3.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哪一法律体系有效解决了这一困难?()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4.早期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A.具有很大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B.内容繁琐复杂

C.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D.结构严谨精密 5.下列未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6.罗马法中具有超越时间、地区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的法律观念是()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C.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 D.所有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7.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型的是()A.与其判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

8.下列关于右图《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B.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C.按照《十二铜表法》贵族仍旧可以随意解释习惯法 D.该法对于平民最大的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9.(2010年广东广州调研文综)《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10.罗马法体系从起源到完备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从根本目的上说是为了()A.维护平民的利益 B.适应帝国的发展 C.巩固贵族的统治 D.维护境内自由民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摘自《十二铜表法·第九表 公法》

请回答:

(1)上述法令颁布的背景是什么?

(2)该法令第九表第一条的规定对哪一阶层直接影响最大?为什么?能不能说该法令损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为什么?

(3)有人认为该法令第九表第二、四、六条的规定保障了奴隶的生存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上述法令的颁布产生了什么影响?

1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根据你对罗马法演变过程的了解,你认为法律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联系你对罗马法的作用的学习,你认为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三 罗马人的法律 1.A 2.A 3.C 解析: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

4.B 5.A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发展早于罗马法的发展。6.A 7.D 8.C 9.B 10.C 解析:法律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1.(1)背景:①早期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②当时多由贵族担任法官,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贵族特权;③平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断地与贵族进行斗争;④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2)阶层:奴隶主贵族。原因:因为该规定限制了贵族阶层随意发布和解释法律维护特权的做法。不能。原因:因为该法令的制定者是奴隶主贵族和根本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不对。原因:因为该法令保护除奴隶以外的罗马公民。

(4)影响: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12.(1)内容: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适用范围上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此外,自然法观念的提出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2)关系: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法律的不断完善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原则:法律的制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制定要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法律的制定要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法律的制定要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必须遵循“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原则,等等。

第三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1 第1课

必修1 专题1 第1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下图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3.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4.下列关于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C.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D.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5.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6.《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7.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8.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在深圳打工的农民老赵回乡安葬死在工地上的好友老王的故事。电影契合了人们“落叶归根”的家乡情结,受到好评。与这一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家乡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9.下面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2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实行中央集权制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D.世卿世禄制确立

11.(2010·杭州调研)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13.(2010·韶关模拟)“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城邦政治

C.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

B.贵族共和制 D.中央集权制

1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两件写在木片上的家信,是一对参加攻打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兵兄弟向家中写的要衣服和钱的信。依据此信我们可以研究()①当时的文字 ②当时的社会经济 ③秦国的军事制度 ④秦国的法律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想篡权,但担心群臣反对,于是预先进行了试验。他献给秦二世一只鹿,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把鹿当做马了。”他问左右大臣,他们有的沉默,有的附和赵高。这件事主要反映了()A.秦代相权较大,威胁皇权

B.赵高愚弄皇帝

C.秦二世不能知人善任

D.大臣惧怕赵高甚于惧怕皇帝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臵守、尉、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解析:该题为图片选择题,解题需要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图中“毛氏族谱”文字是解题关键,突出了血缘宗亲关系,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答案:B

2、解析:试题突出强调“认祖归宗”,再分析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这一事件,显然源于古代的宗法制。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以断定A、B、C三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度,只有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社会性质的转型。答案:D

4、解析:从所给图片来看,其展现的显然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D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答案:C

6、解析:材料围绕“宋”姓的起源,考查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争霸导致了宋的亡国。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不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

7、解析:A项说明了商周制度的继承性,C、D两项反映了分封制度的相关内容,只有B项反映了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B

8、解析:落叶归根是血缘亲情关系的体现。在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郡县制是中央按照地域关系进行管理的制度,实际上淡化了血缘关系;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但都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宗法制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家长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社会等级,重视祖先崇拜,使家庭亲情上升到了制度层面。答案:B

9、解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分封制表明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可排除①②;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出以血缘宗族关

系分配政治权力,③④正确。答案为C。答案:C

10、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公元前221年,此时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此,中国在政治上由早期的政治制度全面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社会日益分裂为地主和农民两大主要阶级。总之,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答案:A

11、解析: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答案:C

12、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从材料内容分析,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C

13、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可知是郡县制,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

1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士兵写的信可研究当时的文字。从士兵所穿衣服和要的钱币,能研究当时的经济。战国时期秦国应征者自备衣服、用费,从士兵要衣服和钱币可研究当时秦的军事制度。题中没有反映出秦国的法律制度。答案:D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臣惧怕赵高是因为秦朝相权较大,题干材料中赵高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对皇权的威胁。B、C、D三项不能反映实质问题。答案:A

16、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入,旨在考查对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了解和认识。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秦朝设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答案:(1)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2)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第四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

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以农立国D.以民为本 3.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B.自耕农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8.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9.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0.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12.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 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 13.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D.市坊分区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5.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 “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16.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A.流通领域出现最早的纸币B.大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9.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 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 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1.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22.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D.对外贸易繁荣

2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 2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 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合计50分)26.(18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与其历史变迁。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为何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

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

(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4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4分)(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4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5)就材料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2分)27.(15分)知者加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材料二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等。

——《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3分)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有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敢为人先新闽商》(1)根据材料一指出, 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特质?(4分)(2)近现代以来,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厦门、福州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4分)(4)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5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第五篇:高中历史 6.3《罗马人的法律》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三、罗马人的法律

课标要求: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的基础知识有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认识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统一性;理解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会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采用资料研读与问题探究法;对罗马法的内容采用情境再现与历史对比法;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问题探究与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认识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认识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终肯定法制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课时:

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教学建议:

(1)、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收集资料(网络、图书馆等)、讨论、编排课本剧、师生互动与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

(2)、设问:如果某个古希腊公民与他人发生债务或财产纠纷,那么他将向什么机构提出诉讼请求?这种方式的效率如何?如果古罗马公民遇到同样事情将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起来效率怎样呢?由此导入新课。

(3)、教师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古罗马恢弘的历史,并解释罗马法的含义(指公元前6世纪塞尔维乌斯改革至公元7世纪中叶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4)、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罗马法的资料:

①、引导学生梳理罗马法演进的线索(城邦时代——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罗马帝国——形成体系的万民法、《民法大全》)。

②、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作用。

③、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它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

(5)、课前引导学生研读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模拟罗马法庭开庭的情景

编排课本剧,深入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构成、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保护的对象以及遵循的原则。(6)、投影资料,引导学生讨论:罗马法律对罗马帝国乃至后世都有哪些影响?它有哪些缺陷?

爱心

用心

专心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6-2《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