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城规划体系完善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城规划体系完善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娄美华
2011年10月27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中下旬,财经工委组织调查组通过听取相关部门汇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县城规划体系完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建设规划部门高度重视县城各项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在仙居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着重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特色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城规划体系,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快规划编制,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一是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仙居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10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规划明确了县城建成区的范围、面积、功能分区、建设用地规模等主要指标,为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特色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覆盖城区全境。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有效实施的保证。我县县城规划区分为16个片区进行规划控制,目前,仙居新区一期项目单元控规等9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三是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先后完成了县城交通体系、县城住房建设、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编制报批,县城绿地系统、地下管线、科教文卫等专项规划已完成讨论稿。
(二)深化规划研究,规划内涵不断丰富。一是开展了中心区区块规划研究、仙居新区规划研究、县城建筑风貌色彩景观规划研究、县城城市综合体及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研究,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打下了基础。二是开展县城现状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地下管线及综合管沟的探测工作,建立起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和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为各项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三是重视城市特色,进一步丰富规划内涵。起动了县城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完成《仙居新区一期项目城市设计》、《县城建筑风貌、色彩景观规划》、《仙居县绿道网总体规划》等规划。
(三)加强组织领导,规划管理更加规范。加强了规划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各项规划的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县城各类规划的报批、变更程序。注重《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了全社会规划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有全覆盖。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规划许可都必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但我县县城16个片区中有7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有编制,一些建设项目因缺乏规划依据难以审批。二是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没有编制。《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并根据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乡建设年度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应当经城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而我县县城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还没有开始编制。三是专项规划滞后。地下管线、科教文卫专项规划已编制但未审批,县城人民防空、城市防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还没有编制或急需调整。四是城区村庄规划过度为社区规划比较困难。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编制村庄规划”。而在该条例实施前,我县城区大多数村的村庄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因已有村庄规划变更为社区(居民点)规划的具体政策、办法没有出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及“立改套”等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瞻性不足。如没有结合县城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物流设施,城市综合体等现代城市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中没有安排,一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合理,项目落地比较困难。二是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专项规划科学性有待提高。有的规划编制单位以图上作业为主,实地勘察不够,规划的实际操作性不强。有的部门规划意识不强,在编制规划或规划征求意见阶段思想不够重视,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没有深入研究、认真思考,提出意见建议,规划通过后在实际实施阶段才发现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三是规划不够透明。《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期限不少于三十日”。我县的部分规划报送审批前没有公告,或公告期限不足三十日,公共参与较少。
(三)规划严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规划多变。如总体规划涉及的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选址多次变动。二是缺乏社会监督。各类城市建设规划通过后向社会宣传不够深入、全面,群众对规划缺乏准确、详细了解,难以进行社会监督。三是对违反规划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违反规划现象屡禁不止。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规划意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标语牌、宣传栏、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知识,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规划意识,营造自觉重视规划、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重视各项规划的编制,加快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一要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继续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尽快实现控规的全覆盖。二要抓紧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对已经编制的地下管线、科教文卫等专项规划要抓紧修改完善,争取早日批准;对尚未编制的城市防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民防空等专项规划,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抓紧会同建设规划部门共同组织编制。三要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科学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加强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动态衔接。按照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五年建设要求,逐年编制城市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计划性和项目安排的系统性,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四要高度重视城区村庄规划与社区规划的衔接。重视研究解决省条例实施后,城区原有村庄规划向社区规划过度的政策、办法,为新农村建设及“立改套”工作创造条件。五要抓紧完善仙居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并争取早日审查批准。
(三)进一步重视规划质量,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加大规划投入,注重规划研究,聘请高资质的单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点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要综合考虑县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力求做到特色鲜明、富有内涵。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深入实地勘察,加强规划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适应中心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对临近的村庄(居民点)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基础设施,提高规划档次和水平。要进一步重视基础测绘工作,加快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为各项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规划设计、管理队伍,为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质量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努力增强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确需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要进一步推行“阳光规划”,严格按照省条例规定的范围、方式和期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批前公告、批后公布制度,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涉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必须事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畅通举报、控告渠道,认真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坚决制止和惩戒违法建设、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第二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10月,我委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调研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赴苏州、泰州、淮安及所属有关县乡,就出口退税、公共财政、乡村债务化解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公共财政问题报告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初,财政管理部门将“公共财政”引
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实践,90年代末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
一、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省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预算收入结构已演化为以税为主,税费并存的局面,2003年,在我省的财政总收入中,来自税收收入的占82以上;支出结构也已演化为为政府服务提供财力保障的服务型财政,原来由财政承担的企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职能消失了,原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生活服务投入,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转由财政负担。万能型财政正在一步步走向公共财政。
二、完善公共财政所受的制约因素
(一)、在财政收入方面。1993年的税制改革,虽着眼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仍保留了内外两套不同的税制。外商直接投资在税收、用地、用工方面享有大量的政策优惠。我国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激发了外商投资中国的热情。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地区、城乡以及收入的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平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功能还十分有限,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在政府间的关系方面。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侧重于调节中央政府与省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对于省级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收入来源却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参照分税制模式,形成了财力层层集中,事权逐级下放,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的局面。
(三)改革、发展、稳定对公共财政的影响。一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会继续提升。当市场体系已经完善,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该税种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税种;在支出方面,包括救济、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社会救助支出比重会继续提升。二是发展。为降低商务成本,各种经营性收费和规费将继续降低,;随着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也将提升,改善资本投入环境的支出,如路、桥、电等的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三是稳定。由于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各个层面的利益再分配,导致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这种扩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为使社会稳定而引起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将是持久的、深刻的。
(四)我省县乡财政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随着县乡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总量不断扩大,我省各地在制定县乡财政体制时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县乡财政体制对维护县乡政权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和深化,取消了一些向农民征收的税费,但由于改革不配套,原来靠收费解决的一些支出转为财政负担,加之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逐步暴露,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在财政上反映出来,使县乡财政困难更加突出。一是乡财政运行困难,收支缺口大。二是虚收因素多,收入水份大,部分地区组织收入不合法。三是财政体制不尽合理,乡镇教育体制上划不到位。四是县乡债务包袱重,消化困难,财政风险越来越重。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客观上讲是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但同时还存在财权事权划分不清、体制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员多等原因。
三、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的主要思路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就是要通过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从而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统治能力;通过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进一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政府实现社会平衡职能。
(一)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财政收支体系。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非公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会体现在个私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税收以及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因此应通过强化征收引导税收结构的持续优化。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持续扩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一是三农支出。我省近几年已从多方面增加了三农支出,进一步在力度和支出结构上改进。增加三农支出对农民来讲有增收(如种稻直补,改造危房等)和减支(如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两个方面。
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定向的,减支的作用是非定向的、无限的,因而今后我省要着重于减支。二是持续增加对困难群众和的扶助。我省目前相当多的失地失业农民、农村的五保户、城市中的下岗职工等人群没有得到和或保障标准偏低。这些人群是社会不和谐的源泉。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逐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保障。三是支持落后地区的支出要注意效率。地区差距过大是
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上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的安排来推动苏中、苏北的发展,但收效并不明显,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而真正意义上支持落后地区应是使落后地区获得公平的公共产品份额,即获得公平的教育、卫生、医疗以及有形的公共设施等。
(二)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一是要坚持分税制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乡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体制调整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二是要完善转移支付增收节支激励机制,使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这些地区减轻包袱加快发展。三是加快县乡机构改革,加大人员分流力度,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
第三篇:关于区物流配送体系规划情况专项调查报告
关于区物流配送体系规划情况专项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注。促进了观山湖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实现观山湖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观山湖区商贸物流作为推动贵阳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对XX市物流发展模式起着重要作用。按照陈刚书记关于“观山湖区要以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为主要内容,在金融、旅游、会展、物流、商贸、研发、现代制造等领域加快发展”的指示,观山湖区加快了物流业发展进度,今年以来,观山湖区在物流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观山湖区物流配送体系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观山湖区物流园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物流业,推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由于观山湖区产业发展转型调整,原金华物流园区用地进行调整后,已取消了该物流园区建设。但在2013年观山湖区先后启动了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永康商务物流项目、陆航物流项目、三汇商贸有限公司物流项目建设,完成苏宁电器贵阳地区物流中心项目一期、美安物流项目二期工程。现九州通、永康、陆航、三汇、美安二期等
5个项目均通过土地招拍获得土地,正在进行设计调整和审批修改,办理有关手续,其中陆航已开始平场,苏宁仓储基本建设完毕,准备投入使用。
(二)积极引进新项目,扶持培育重点物流企业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今年观山湖区成功引进悦城物流项目和荣浩物流项目。经市商务局多次调研,对观山湖区物流园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前期扶持美安、苏宁基础上,开始扶持永康、陆航等项目,永康在一期获得土地基础上,已经开始二期
1土地招拍挂工作。
(三)配合做好全市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工作
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的规模、体量在全国范围内也首屈一指,是一座集市场经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大型国际顶级商贸市场集群。与之匹配的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宏泰物流园用地约
1500亩,一期占地
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20万平方米,总投资
42亿元。物流园区毗邻沪昆高速、贵黄高速、环城高速、贵遵高速等高速路,园区内将建设专门园区道路、匝道与这些高速路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
2020)》将贵阳定位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作为全市传统物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器,宏泰物流园更是被列为XX市创建国家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的重点。现园区建设正有序进行,预计
2014年内能够投入使用。
二、观山湖区商业商圈、商业网点现状
目前,观山湖区的商业商圈主要集中在世纪城商业区、碧海商业区。世纪城商业区涵盖了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国贸购物中心、居然之家、永辉超市及苏宁电器等大型商业中心和百货市场,该区域设有
2个(恒晖集贸市场、福滔集贸市场)农贸市场; 碧海商业区涵盖了碧海商业步行街、聚鑫服饰商场、悦诚针织品市场、黔广汇电器商场、北京华联、国美电器等商业中心和百货市场,该区域设有
3个(金阳农贸、碧海便民、碧第二农贸)农贸市场。
目前,观山湖区的批发市场集中在西南国际商贸城,该市场正在装修中,预计今年
3月份开业。
三、观山湖区人口布局特点,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布局特点及消费特点,小区分布和小区住户数
截止目前,观山湖区总人口达
42万人,户籍人口约
20万人,辖区共有
3个乡镇,8个社区服务中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含
5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城镇社区服务中心中,世纪城社区、碧海社区,是流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流入人口总量大大超过户籍居民总量。辖区由于地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高,资源与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人口密度最大的世纪城社区,属于典型的聚居型地区。
目前观山湖区机关单位主要分集中在世纪城观山湖区行政综合大楼、上麦村综合办公大楼、世纪金源财富中心办公,市政府办公主要分布在市政府综合办公大楼;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世纪城综合办公区及财富中心。
观山湖区学校布局特点来看,一方面是在人口聚集的小区附近,如世纪城片区就有
2个小学、2个中学;金华园片区有
1个小学、2个中学;碧海片区有
2个小学、3个中学。另一方面具是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学校,如新世界中加实验学校等等。
从小区分布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世纪城(40766户)、金华园(6349户)、碧海花园(32406户)、新世界(4002户)、帝景传说(9016户)、会展城(735户)。
四、观山湖区交通状况、主要通道,目前交通的主要堵塞地段
由于观山湖区属于新建城区,道路规划及修建之初就是按照适当超前的标准修建,所以总体来看观山湖区交通状况良好,观山湖区的主要通道是四纵(云潭路、金阳大道、长岭路、甲秀北路)五横(林城路、北京西路、黔灵山路、金朱路、观山路)等。由于贵阳一中、XX市客运店位于观山湖区主干道黔灵山路、金阳南路上,且两个地方相隔较近,导致该区域周边易出现交通堵塞;另外由于北京西路(世纪金源酒店段)正在进行立交施工,导致世纪城周边区域易出现交通堵塞情况。日均车流量约为
20万辆。
五、观山湖
区现在车辆数量,车辆类型
初步估算,观山湖
区现在车辆数量约为
1.5万辆,车辆类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私用轿车(11124辆)、二是出租车(观山湖
区无区属出租车)、三是客运车辆(1000余辆)。
六、观山湖
区对物流发展的看法和要求
1、抓好项目投资,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供地前期工作,使项目能尽快落地。在编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林地保护规划工作中,超前考虑,整体谋划,努力做到协调统一,提高项目的供地质量和速度,有效化解项目在以往建设手续报建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规划、林业、环保等审批瓶颈问题。
2、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的完善程度是项目“招得进、落得下”的关键要素。努力形成流畅、完美的招商工作程序,设施完善—企业快速进入—达产增税—配套继续完善的良性循环,必将能引进一大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
3、以省、市举办的大型招商活动为契机,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充分利用省、市开展的各种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展示推介观山湖区,积极参加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酒博会等活动。同时积极走访重点目标企业,收集企业各类发展信息,邀请企业前来考察,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第四篇:完善执法体系
完善执法体系 构建长效机制
——惠城区工商局关于创建平安惠州工程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创建平安惠州工程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我局根据《关于全面创建平安惠州的实施意见》(惠市委发【2012】21号)和《创建平安惠州行动方案(2012-2022)》(惠市委发【2012】22号)要求,紧紧围绕相关项目建设,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工作路径,以促进执法人员全面发展为原动力,以完善执法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为载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执法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努力开创行政执法工作新局面。现将我局创建平安惠州工程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固本强基,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领导到位。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股室和工商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惠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相关项目切实加强平安惠州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各单位都把平安惠州建设项目工作摆到首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建设项目工作任务落实。今年来,我局多次召开建设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区局领导到基层开展项目调研23人次,组织开展项目专项检查10次,形成了层层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平安惠州建设项目工作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全面部署,落实到位。今年,我局根据区《创建平安惠城十大工程分工协表》在的责任分工和平安办的要求,特别召开了工作会议。局党组全体成员、机关股室主要负责人,各工商所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区政府法治惠州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局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局工商法治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这次会议之后,各基层也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层层部署安排,逐级传达贯彻落实。
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位。本着均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我局根据上级项目建设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事项、方法举措、步骤安排等重点内容,确定了不同阶段的重点和责任单位,而且每个单位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认真做好机关股室与基层工商所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三落实”。
二、深化教育,建立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加大投入确保每人一台电脑,创造条件让大家都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抓好重点培训,重点岗位执法人员实行专门培训,如企业股、法制股等,实行中层干部先行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执法骨干强化培训,做到以点带面。以“建基层抓干部、抓干部强素质”为指导,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优化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干部一专多能本领,大兴学习之风,全力打造学习型工商,努力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坚持网络培训和集中面授相结合。充分利用已建成使用的视频教育培训系统,积极发挥网络教育培训作用,实现了全系统同时参加培训,扩大了培训覆盖面。积极参加区、市工商局举办的各类培训,如新公务员初任培训,基层工商所所长网络教育培训、农资、食品等识真辨假培训、统计报表培训等,通过培训,大大的提高了同志们的业务能力,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工商队伍面临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务公开,构建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局结合职能,新理念、拓宽思路,以促进服务和强化监督为主线,着力在制度化、系统化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高效、透明、快捷的政务公开体系,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提升了监管服务水平。
一是抓实公开载体的基础化建设。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以各级工商窗口、门户网站和“两屏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公开栏)为载体,公开部门职能、内设机构、政策法规、办事条件,行政审批项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工商执法依据、执法机构职权、行政执法岗位责任、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现阳光政务、绿色行政。同时,制定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度,标注各项工作各环节程序规定和风险点,提醒和帮助执法人员规避执法责任风险。
二是抓准公开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按照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个类别,将不属于保密范畴的政务信息,细分归类为机构职能、办事程序、监督管理、注册登记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条目,统一编入《政务公开目录》。在此基础上,扩大主动公开范围,有效减少依申请公开的数量,对各职能部门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汇总审核,最终通过对应的载体,在规定范围及时予以发布,接受各界的监督。
三是抓全公开内容的具体化建设。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主动及时地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事务的政策决定。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如: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整治、打击传销等专项行动的政务动态,消费警示,以及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等政策和措施等内容,通过政务网站、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印制办事指南等方式进行统一公布。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近年来,我局配套完善涉及行政许可、强制、处罚、监管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执法岗位职权范围和操作规范,分级制作了执法机构职权分解图、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图、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有效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对照使用。年初,我局制定出台了《惠州市惠城区工商局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办法》,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案件监督管理职能全面履行和正确行使,保障依法行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整合资源,完善执法办案机制
近年来,我局按照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的要求,整合执法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专业化办案机制。按照“一支队伍办案”要求,构建了以经济检查机构为主体,区局机关和工商所二级联动,各业务机构密切配合,点线面互联互通、权责利协调一致、案源发现和案件调查、审理、处罚相互衔接的专业化办案体制。二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服务机制。围绕执法办案提效,健全“一个窗口许可、一张网格监管、一条热线维权、一支队伍办案”工作体系,积极理顺执法办案关系,全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案源共享、全员参与、权责明确的执法办案机制,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切实增强执法打击力。围绕提升行政指导效能,深入推行行政提示、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预警等基本行政指导方式,制定完善行政指导工作规范等制度。三是推行案件审议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我局早在2011年就修订了《惠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审议制度》。对新型案件、复杂案件由分局主管局长召集办案部门的经办人、法制部门核审员、各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案件定性、法律法规适用、处罚建议共同会商,集思广益;对重大疑难案件交由案件审议委员会论证。四是网络平台交流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浏览量大的特点,大力推行网络平台交流制度,根据案件核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提出的疑点难点,如何定性、如何调查取证、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编写办案提示等,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提示和指导,为办案人员答疑解惑,供办案人员参考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五是围绕市场秩序优化行动,实施精准监管。2012年,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打两建”的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工商局的工作部署,我局以“三打两建”工作为契机,切实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紧紧依靠当地政府,联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努力提高执行力,大力查处制假售假窝点、商业贿赂和各种违法违章案件,取得多方面突破。第一,案件罚没入库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多万元,成立打击商业贿赂专案组以来,八月份一个月内全局查处了商业贿赂案件27宗,罚没入库56.53万元。第二,查处制假售假、维权力度取得突破,经检股查获假冒王老吉饮料300多箱、查获生产国际知名品牌LV皮具窝点1个,查扣成品、半成品约550个、包装袋约1000个、“GUCCI”说明书500个、“GUCCI”金属配件约3000套、皮料50捆(市场标值20万元),查获假冒地下窝点8个,移送司法部门制假案件4宗,并带动了工商所查获相类型案件,如云山所在经检股查处假冒LV皮具案件后,也马上行动,查获假冒LV皮具的案件6宗;全局查获假冒饮料、食品、食盐、电子产品、化肥、农药、润滑油、化妆品、体育用品、服装、日用品等物品一大批,市场标值507.1万元。第三,拓宽案件领域取得突破。
1、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突破性大幅增长,查处收受商业贿赂取得突破,全局商业贿赂案件已立案120宗,办结商业贿赂案件120宗,罚没金额192.772万元,经检股商业贿赂案立案98宗,已办结件98宗,罚没入库147.144万元,是07年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以来最好成绩;南湖所查处了我局今年首宗商业贿赂案件,水口工商所、南门工商所、桥东工商所还自查了首宗商业贿赂案件。
2、查处非法传销、直销案件取得突破,经检股成功查处了一宗非法直销案,罚没入库10万元。
3、其他工商所也都取得突破,如横沥工商所也突破性地办理一宗罚款2万元的为无照经营提供场所的案件。第四,部门协调,联合作战机制获得突破。“三打”期间,与区政府“三打办”、区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紧密联合,凡是查处有阻力、难度较大的汇报“三打办”、区纪委等上级部门后,上级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上级部门牵头,统一指挥联合各行政部门,促使“三打”工作各方面进展顺利,如联合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行动,清理地下砖厂、地下加工食品、食盐等专项行动,“三打”期间查获黑网吧17间,查扣电脑设备406套,查处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36个,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豆腐、烧腊、酒、纯净水、饼干、糕点等一大批,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五、健全制度,创新执法监督机制
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我局从创新执法监督机制入手,着力完善和推行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开展执法评议,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一是开展定期抽查。每季度末由法规机构牵头,对办案机构查办的案件进行抽查。重点检查一般程序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适当。二是开展集中评查。每年年底均由市工商局法同科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案件集中评查和量化考核。三是开展案例评析。去年4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局股所负责人及办案人员参加的案例评析会,对2011年以来在案件评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发现的问题,挑选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进行评析,并将这些案例汇编整理在学法在线上发布。
二是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办案纪律。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严肃办案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并对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案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从严予以处理,实现了以问责促评查的目的。
六、深化合作,建立沟通协作机制
我局以提升执法效能为目的,不断加强与公、检、法、纪委等部门的联动执法,案源信息获取渠道更加畅通,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高,执法风险有效降低。通过强化外部联动执法,有力维护了地方市场经济秩序,树立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和良好形象。一是实现案源共享,进一步畅通执法信息互通渠道。
我局主动联系公、检、法和纪委部门,建立案源共享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协作,纪委查处干部违纪案件发现的违法经营信息、公安部门查处经济违法案件信息、检察院查处的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案件信息,都能及时到达工商部门。通过这些线索,我局查处案件比率也随之提高。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增强执法办案合力。
为发挥工商、公安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从去年起,我局和区公安部门建立了联动协作机制。该机制强化了对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形成了密切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力量,大大提升了打假治劣执法效果。为加强工商与公安、检察院、纪委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构建密切沟通协作的工作格局,结合我区实际,经共同研究决定,达成联系和协作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联系机构,制定案件查处配合制度、案件后期处理制度、同步介入制度等。在去年的“三打”攻坚战中,针对我局打击商业贿赂案件的薄弱环节,我局与区纪委、区检察院密切合作,成立了由区纪委连月新主任、区检察院张惠东科长、我局张贵宁副局长任组长,我局经检股、工商所抽调的主要办案骨干及区纪委、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打击商业贿赂专案组。成立专案组后,专案组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充分发扬敢于打硬仗、勇于冲锋在前的精神,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查处商业贿赂工作中。行动期间,为了促进工商所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取得突破,达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局面,区局经检股三个分队分别挂钩三个工商所,协助工商所开展查处商业贿赂工作,专案组成员也及时对工商所查处商业贿赂工作进行支援和指导。
三是注重沟通交流,抓好案件移送工作。我局定期召开联动执法部门间的联席会议,着力破解执法办案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工商系统查办重大和热点案件的能力。首先,加强研究工商部门查处案件涉刑移送标准,严格审查涉嫌犯罪移送案件,并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预防行政执法风险。其次,对于案情复杂、存在分歧的,召开工商、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讨案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认定是否属于涉刑移送案件,有效规避工商行政执法风险。
平安惠州工程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极端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我局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更进一步地健立健全严打长效机制建设项目,为平安惠州工程建设做新的贡献。
第五篇: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公共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公众所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社会公众从事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所必须的安全环境,它包括人身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而公共安全体系就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意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确保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它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等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多发,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对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公共安全问题、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抑制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给广大公众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巩固执政基础;有利于满足广大公众的公共安全需要,突出“民生”二字,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目前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当前,我国虽已建立了公共安全体系,但仍不健全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我国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不到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运转不顺畅。
2.公共安全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公共安全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领域、新形式、新种类的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如网络信息安全、手机信息安全等,广大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强,并且呈现出了多样化、新型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而我国当前的公共安全体系,无论在体系内容设计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以政府在公共安全投资比例较高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的政府安全监管员不足1人,而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比例约为1.5人,英国则达到了4.5人。
3.公共安全规划缺失。公共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话题,从产品属性上来看,公共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是一项公用事业。公共安全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理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而当前我国政府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往往注重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忽视了公共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没有把公共安全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一些经济指标。
4.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从政府来看,大多从事公共安全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都是被动工作,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分析社会的安全隐患,没有认真去总结经验教训,只是将其作为程序性的日常工作。从市场来看,许多市场主体在面对巨额经济利益时都铤而走险,为了利益忽视了安全,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伤害,如三鹿奶粉事件等。从社会来看,大多数群众都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并且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狭窄的公共安全层面。
5.在处理公共安全问题的态度上,重处理,轻防范。目前,我国政府在对待公共安全问题的态度上大多抱着侥幸心理,对问题的发生疏于防范,都是等着问题出现后才匆忙采取措施处理,如2008年南方突发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对待公共安全问题上轻于防范,重在治理。
6.责任追究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在对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处理上都追究了相应责任人的责任,都有相关责任人被免职撤职的情况出现,但责任追究不到位,被追究者很快就能在别处“东山再起”。这些官员究竟是否应该重新“复出”,我们不作具体分析,但这却反映出我们的问责制起不到应有作用。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各地纷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浙江的“义乌模式”和“柯桥经验”,上海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分级管理体制等,综合起来看,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2.加大政府对公共安全的投入,实现公共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公共安全需要,我国政府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公共安全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公共安全管理环境,实现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3.建立公共安全规划机制,编制公共安全状况白皮书,把公共安全提升到战略地位。公共安全既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现公共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将公共安全纳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也要制定公共安全规划。在以后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都要详细规定公共安全规划。为把公共安全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地位,我们还应当编制国家公共安全状况白皮书,详细说明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以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
4.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塑造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当前,我们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我国公共安全教育落后,大多都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性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对此,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还要在全社会加强公共安全培训,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在培训方式上,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言,要分批分段组织他们到各大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接受课堂培训,提高他们的公共安全管理意识;对广大社会公众而言,政府应积极通过社会宣传、社会演习、定期不定期的公共安全讲座等方法,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力争涉及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涉及各个领域,如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
5.建立公共安全预防机制,防范与治理并重。以往,我们对公共安全问题的一贯态度是“轻防范、重治理”,事前不认真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日后的问题处理上,效果事倍功半。为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和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资源投入到事前监督检查上,尽量杜绝人为的公共安全事故,尽量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做到重防范;事后,采取科学措施,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做到重治理。
6.建立并完善公共安全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虽说已是事后处理,但对于减少部分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力和责任,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让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为日后的问责提供依据。其次,从制度和技术上进行改进,扎实落实问责制,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出现什么问题就承担什么责任。第三,建立责任连带制度,即不仅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还要对徇私枉法、姑息养奸、收受贿赂的责任人追究连带责任,并追究违法违规重新起用责任者的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问责或问责过轻的责任追究不到位问题。第四,建立问责监督机制。要使问责制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监督到位,不仅要建立政府机构内部监督举报机制,还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监督机构,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力量,使广大公民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问责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