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

时间:2019-05-12 21: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

第一篇: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

把脉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专业化 蒋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工程中既是策划和管理者,也是设计和实施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陈列展览工程逐步走向社会化,也丰富了博物馆陈列语言和表现形式。

主要问题及专家学者的对策

综观近年来的陈列展览,在质量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施工制作相互脱节;陈列展览的学术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抛开了学术支撑和传播目的;艺术形式雷同,缺少个性和特点;资金浪费,滥用高科技手段,制作一些与陈列展览主题关联不大的造型;忽视文物安全。

对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一是确立科学合理的陈列展览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对深化设计方案和施工设计方案审查、论证。二是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提出要求,以鼓励和培育陈列展览设计和施工企业发展。三是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等标准规范,从技术层面科学规范陈列展览工程的实施。四是采用陈列展览设计与制作施工一体化,以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水平。五是博物馆要与企业充分沟通,使之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六是设置专家组、艺术总监,以保证形式表现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保证工艺技术的可靠性和施工造价的合理。七是博物馆行业要建立自己的队伍,以保障陈列展览工程的专业化。以上这些意见,对于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探索新途径

笔者认为,陈列展览质量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有些企业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专业化方面的先天不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博物馆学理论知识匮乏。博物馆学与造型艺术原理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基础学科知识。对于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来说,两者缺一不可。二是对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特征和规律掌握不足。陈列艺术是以博物馆藏品为物质基础,以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以造型艺术法则原理为组织手段,通过对展厅建筑环境的空间处理,展品组合的艺术构思,用工艺施工的技术,创造展示的空间艺术。三是对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理解不深。形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内容,因此要围绕陈列展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客观、真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整体、形象的设计构思,做出与内容相一致的形式构成方案。四是文物保护意识和知识比较欠缺。由于一些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以致一些陈列展览在形式表现上缺少科学依据,在设计风格上没有独特个性,在传播目的和功能上缺乏准确把握,在文物展品保护上缺少安全保障。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形式设计的水平,而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设计者的理念和专业素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博物馆行业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着力培养、整合陈列展览设计人才。同时,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陈列展览设计人才与企业更有效地结合,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博物馆要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在陈列展览工程中发挥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工程中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各项设计方案。但是,博物馆仍然需要自己的设计人才。首先,与社会力量相比,博物馆的设计人才不论在陈列艺术理念的把握、对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的了解,还是在文物保护知识和陈列展览实践经验上,都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在陈列展览工程中,博物馆要“以我为主”,要有精炼的、有主见和想法的形式设计人员,以指导社会力量完成工作,而不是可有可无、任人摆布。

目前,我国博物馆形式设计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一是设计人员被边缘化。由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社会化,以及办展数量不多等原因,许多形式设计人员多年无事可做,缺少发挥专长的平台和机会。二是博物馆没有及时输入新鲜血液。有的馆十几年没有引进形式设计人员,没有形成人才成长、更替的良性循环。三是设计人员专业知识落后。一些设计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工作的需要。四是管理体制老化。人才管得过死,不能合理流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观念问题。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没有长远眼光,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最后只能被动地在社会化大潮中随波逐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博物馆要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队伍,除了要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等,还要更新观念,改革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创造合适的土壤。一个合格的陈列展览设计师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养出来的,是长期磨练的结果,因此要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时间与实践的磨砺,造就一批博物馆专业设计人才。

在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个体要通过一定的群体来发挥作用,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及高效地发挥作用;不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则会给个体造成压抑。博物馆可以通过改革旧的体制机制,建立一种科学的、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推动陈列展览设计人才的合理流动。比如,允许设计人才有双重身份,在做好本馆工作的同时,可以走向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

实际上,陈列展览设计的市场需求很大。目前,我国博物馆为数不多的陈列展览设计专家,其工作范围已经不局限于本馆和本地区。为了提高陈列展览质量,许多博物馆聘请资深专家担纲设计或参与把关。这种做法是现实可行的。如何将人才有效地整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探索的问题。比如,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人才库,并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发布,等等。同时,应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

鉴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以保障陈列展览工程质量。近年来,我国一些博物馆为适应陈列展览发展的需要,做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例如,南京博物院几年前成立的陈列艺术研究所,以自己的广告艺术公司为平台对外承接展览,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进行市场化运作,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普遍而言,博物馆自己的队伍并未形成规模。

设立招投标门槛,推动设计和制作公司引入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专家。

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要求。现在,大多数公司、专业化企业发展到了“战略合作”阶段,在自己的薄弱处利用少数能力更强的合作伙伴,把行业价值链上的一些主要功能交由外部专家完成,以保证企业的专业化。专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专业化的核心是技术,技术的根本是人才。

虽然国内有些企业的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造型艺术素养,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高科技展示技术,但他们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专业化方面大多存在欠缺。这些企业如果能引进陈列展览设计专家,彼此就可以取长补短,使企业人才结构优化升级。博物馆专业人员的供求不仅是博物馆,那些欲将触角伸向博物馆相关领域的企业,亦需聘用对博物馆专业训练有素的人才。

目前,国内有些企业鉴于自身的缺陷和市场需求,开始聘请博物馆设计专家担任顾问,以应对自身人力与专业的不足。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很睿智的。博物馆设计专家加入企业,就有权利和义务参与企业事务,在陈列展览工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保证陈列展览工程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降低陈列展览工程中人员、时间和资金成本,确保陈列展览工程质量,达到博物馆的预期目标,使博物馆与企业实现双赢。

作为博物馆主管部门,如果能从制度上提供保障,将极大地推动博物馆行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整合与协作。在这方面,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拍卖企业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应当有5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并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文物拍卖许可证。”这是出于保护文物和提高文物拍卖从业人员素质的考虑。

笔者以为,博物馆主管部门可参照此办法,对参加陈列展览工程竞标的企业设立门槛。考虑到目前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从实际出发,给企业留出相应的过渡期。

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 李文儒

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些学科的范围是需要越来越专、越来越细的,有些学科的范围则是需要越来越宽、越来越大的。博物馆学属于后者,这是由博物馆的性质、特色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博物馆本来就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博物馆最鲜明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社会性、公众性。法国大革命与罗浮宫博物馆,俄国十月革命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国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院——世界上三座著名的博物馆与世界上更为著名的三大革命的直接因果关系,是博物馆与社会、与公众关系的最清晰的证明。从博物馆自身发展看,走过了并指示着一条同样清晰的路——从重视和研究收藏、征集、展览到重视和研究收藏、展示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博物馆事业明确定位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实行公立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把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体系中予以高度重视,这种推进博物馆彻底转型、转向的力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大的。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因,也是国际博物馆协会2010年第22届国际博协代表大会选择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原因。此届大会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将这一主题与这些年来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联通起来看,博物馆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需求的自我发展的趋向表达得非常鲜明。2000年以来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依次为: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和平的博物馆;博物馆与建设社区;博物馆与全球化;博物馆与朋友;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博物馆和青少年;博物馆与共同的遗产;博物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博物馆与旅游。

2009年“博物馆与旅游”的主题更将博物馆推进到更大范围的公众活动之中了,推进到更大范围并且极大影响国计民生的经济因素之中了。这是我思考和提出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建立大博物馆学体系的背景。大博物馆学理念建立在博物馆地位与社会、与公众关系的发展、改变、调整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博物馆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发展自我的实践之中。

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工作在社会与自身双重需求下的转型、创新,要求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要求博物馆学学术研究的创新,要求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方法对待和研究面临的实践活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出“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这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固然缘于我们的博物馆事业越来越大,但这个大,自然不是某座博物馆的体量之大,是博物馆整体的成长。大博物馆学的大,当然也不是物质形态上的大小之大,而是观念形态上的大小之大,学术视野的大小之大。大在何处?大在博物馆学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扩展。

要不要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处于指导地位的是对博物馆核心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再认识。虽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国际博协第9届大会主题为标志,第一次提出了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紧接着第10届大会通过的新章程规定了“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的新定义,但公众性,尤其是公益性的指向还不够十分清晰。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强化、细化,特别是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导向,提醒我们必须从学理上重新认识、明确定位博物馆的核心文化价值。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过这样的阐述:“从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解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作为公民终生教育的博物馆,其必须与必要的公益性核心价值最为突出。作为博物馆人,要真正认识到、自觉意识到并要把此种观念牢牢地树立在内心深处——任何一座博物馆都是公众共同享有的文化资产。博物馆事业发展到现在,国有博物馆自不必说,任何想创办也有能力创办博物馆的个人与团体,必须以认同此种理念为前提。博物馆人,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是受国家、团体或公民委托,遵照国家、团体、公民的意愿管理博物馆,基本的目标是促使博物馆公益性核心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必须转化为博物馆人——所有参与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的人员——真正认同的核心价值和实践目的,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才能落到实处。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大博物馆学的基础理念,基本理念,是大博物馆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与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是大博物馆学的灵魂;建立以适应、满足、引导社会需求、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体系是大博物馆学的任务。

因此,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学术研究的路线和方向上,需要有一个重大的调整——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型,即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都要从重在对博物馆内部的研究,转向重在对博物馆的整体研究,重在对博物馆外部的研究,重在博物馆与外部关系的研究。即便是较为纯粹的内部研究,也要有一个鲜明的外部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研究目标一旦准确锁定,必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博物馆学所有的指向、重心也都会因此而转移。以博物馆管理学为例,由内向外转型,重点由内部管理研究转向对外关系的研究,研究与政府、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研究国际交流、馆际交流,尤其要开拓研究公众、研究观众的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观众,做好特色服务,满足和提升观众的文化需求。内部管理研究重点相应变化,由传统的以“物”为主的藏品管理转向以“人”为主的服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由与“物”关系密切的专业人员优先,转向与策划、公关、宣教人员并重甚至后者优先,并从机制机构上加强、保证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部门的职能与专业人员配置。再如对藏品、对展览的研究,是为自己,为同行,为专业人员,还是为公众?目标对象不一样,研究内容、重点、方法,包括表述、展示、传播、推广、服务的手段和方法都不一样。

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由内向外,由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由相对单一到综合丰富,由相对狭小到开阔博大,由比较熟悉到进入和开拓新的领域,决不等于大而无当,不等于不专不深,不等于不强调、不注重、不突出自身特色与优势,不等于不重视学术研究或降低学术研究水平;相反,更能体现博物馆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具特色,更专业,更深入,更能把很专业很学术很特色的内容社会化、公众化、普及化,从而达到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所以,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博物馆学的研究分量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不是淡化了专业特色而是强化了专业特色,不是远离了实际而是贴近了实际。并且,随着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提升,研究范围会更加扩展,研究内容会更加丰富,研究任务会更加繁重,研究难度会更加增大。

从大博物馆学的理念出发,研究范围至少包括四大层面。一是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等国家文化政策方面的研究,为有关博物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学术依据和支持。二是对社会,对公众、观众等主体服务对象的需求研究。三是对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即博物馆文化整体研究和博物馆个体管理研究。四是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和博物馆宣传推广研究。应该说,前两个层面是以往重视不够,或只是归于一般的工作程序而没有纳入学术研究范畴。如果不从学术的角度,不以学术的心态、科学的方法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际上造成在重要环节上实践与理论的脱节。缺乏对部门工作、行业工作在总体社会结构中定位及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的的理论研究、理性认识和深刻理解,必然影响执行政策、决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工作方式方法。这两个方面是大博物馆学首要重视和扩展、开拓的研究领域。第三、第四层面虽然是一直关注一直研究的内容,但仍然需要深化更需要扩展。在博物馆管理研究方面,与第一、二层面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往往只作为日常工作对待而没有自觉地纳入管理研究的层面。作为博物馆业务主体的收藏展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内部视角,就藏论藏,就藏论展,忽视从社会、时代、公众需求的视角展开研究,甚至存在与这些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至于博物馆及其藏品、展览、活动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推广,既有主观上的滞后,又有客观上种种困难的困扰。更有一些本应纳入而还未纳入研究视野的问题,一些正在发生的并成为社会热点的问题没有及时作为研究对象,如文化、自然遗产,包括远古的、考古的遗产遗址和近现代工业遗址、农业区域与博物馆的关系,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文物学、收藏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收藏热与博物馆的关系,数字信息化、网络化与博物馆的关系,文化产业与博物馆的关系,等等。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入,研究方法也要求扩展更新,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多元多样化研究,宏观微观结合,个案实证剖析梳理,等等。凡此种种,树立大博物馆学理念、建立大博物馆学体系之必要与困难并存。

博物馆收藏文物,但博物馆不是文物;博物馆收藏历史,但博物馆更要创造历史。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从以博物馆自身为主到以社会、公众为主,从以收藏为主到以向社会、公众展示为主,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主,对于博物馆学来说,甚至可以看作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

博物馆与旅游

——从湖南省博物馆的旅游服务探索说起 陈建明 刘宇驰

国际博协(ICOM)与世界博物馆之友协会(WFFM)把2009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旅游”,国际博协主席Cummins阐述道:“博物馆与旅游”这一主题,鼓励博物馆专家、义工与参观者、旅游者一起,以一种与当地社区互动的方式体验博物馆内外的自然文化遗产。

当代社会,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博物馆参观者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博物馆,这一比例已经远远超过50%。因此,秉持着“服务公众”之宗旨,博物馆必须更好地研究旅游者、旅游行为,以及博物馆与旅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不是旅游学方面的专家,更没有从事过与旅游相关的研究,关于“博物馆与旅游”的专题研究自然有待来者。但笔者近年来在博物馆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注意和留意到了旅游及旅游者与博物馆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忝附报端,就教于业内专家与同仁。发展中的博物馆与旅游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博物馆界在还未完成自身嬗变之时就被卷入旅游洪潮之中。一时间,有言机遇者,有谈冲击者,莫衷一是。纷纭十几载,当年争论的声音已渐渐微小,而博物馆应当注重为旅游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已成共识。当前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服务旅游者则是博物馆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自1956年正式开放起,就一直是受外地来湖南旅游者青睐的参观点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湖南省博物馆又发掘了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举办了马王堆汉墓陈列,日益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来湖南的必经之地。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2003年,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在正式对外开放之前,我们邀请了一批旅行社负责人、导游、旅游专家到博物馆进行参观与座谈,听取他们对陈列与服务的意见,并随之改进。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湖南省博物馆对旅游者这一参观群体的重视,向外界传达出良好的信息。

正式开馆后,湖南省博物馆又不断地跟踪调查旅游者的参观意愿与感受,根据旅游者的反馈来改进服务。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团队旅游者来说,导游对参观的质量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此,湖南省博物馆为导游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博物馆陈列,帮助观众看懂看好展览。同时,又积极向旅游主管部门争取,把湖南省博物馆的陈列讲解列入导游资格考核的必考项,使每一名导游都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保证参观者得到良好的导览服务。

除此之外,湖南省博物馆更是把服务贯彻到每一个细节当中,例如,每一个导游进入博物馆,都能得到博物馆为他们准备的水和纸巾,甚至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如家人般热情地直呼他们的名字,因为在湖南省博物馆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负责开放接待的员工,都应该认识导游。因此,在通往工作人员休息室的过道上,曾张贴着导游的照片与名字,上面写着“你认识他们吗?”有了这些人性化的措施,导游来到博物馆便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更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份难得的感动和愉悦,而我们相信,这种感动和愉悦是可以传递的,它将最终让每一位来博物馆参观的旅游者感受到同样的愉悦。诚然,博物馆有义务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身处旅游热潮中的博物馆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谨防一味迎合旅游者而可能造成的泛娱乐化倾向。

旅游促进交流与发展

在博物馆为旅游赋予更多意义的同时,旅游也为博物馆及其社区、城市带来互动式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重塑旅游者与目的地人民之间的彼此认同。

湖南省博物馆自新馆建成开馆以后,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观众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60%,2008年观众数达到了159万人次。这其中,仅团队旅游者就占到了60%以上,旅游者是湖南博物馆观众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据统计,全馆每年仅接待韩国游客就超过10万人以上。

一方面,湖南省博物馆通过不断推介马王堆汉墓品牌和提供高品质的历史艺术展览,为促进湖南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湖南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文化标志,成为海内外游客认识湖南、了解湖湘文化的主要窗口。

另一方面,旅游为博物馆和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免费开放前,2007年湖南省博物馆门票收入达到2800万元,按照门票收入与旅游消费1:10的比例计算,拉动湖南旅游消费2.8亿元。免费开放后,旅游虽不能直接给博物馆带来门票收入,但是依然可为博物馆其他销售、经营项目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与旅游:内在的联系

旅游可以使人类摆脱日常例行生活,将日常体验中结构化的必然性转变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全新的体验中追寻自身和世界的本源。大规模的旅游始于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末,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物质生活上摆脱匮乏后,逐渐转向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建构。因此,人类社会愈是发达,对旅游的需求就愈加强烈。

我国自古即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游传统,从穆天子到徐霞客,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太白到“悄然频动壮游念”的陆放翁,无不钟情于山河大地的自然、文化遗产,留下数不尽的诗赋名篇。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通信的迅速发展,旅游也成为普通人都可以获取的一种生存体验,像康德那样终生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1989年国际博协16届大会通过的章程将此前博物馆定义中的“为社区服务”修订为“为社会服务”,这一修订无疑表明博物馆已经意识到旅游者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旅游者为何如此青睐博物馆,博物馆在何种意义上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呢?窃以为,博物馆作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通过它所展示的人类及环境的物证,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追溯以往的思维路径,营造了脱离日常生活与当下语境的时空环境,从而使旅游者能够以他者的目光审视自身、审视历史,完成其对自身和世界本原的叩问。也许,这就是博物馆与旅游之间建立起来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旅游是人类一次次远离被世俗之光笼罩的日常生活,在一望无垠的苍茫大海中追寻存在本原的寻根之旅,那么,博物馆就是旅程中的一座座灯塔,永远为人类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守候着回家的

第二篇:如何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

如何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

发布日期:2014-11-06 栏目:参展知识 发布者:德马吉编辑

“陈列设计是一种创造”。博物馆陈列展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鲜明的陈列展览内容设计要靠新颖的形式设计和精致的展览制作来实现。不论是历史展览、艺术展览、人物展览还是科技史展览、自然史展览,都是一项集思想、学术、文化、知识、审美于一体的大众传播载体。陈列展览设计必须对内容文本及其学术资料、文物标本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展览主题、陈列内容及特定展示空间的研究,来对文物展品与材料进行取舍、补充、加工、组合,运用形象思维,鲜明、准确地表达展览的主题思想。

陈列展览设计包括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动线规划及展示版面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灯光设计、展品安全设计、辅助展品设计、互动装置设计等方面。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展示空间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陈列艺术就是对展示空间充分利用的艺术,是设计人员对空间整体布局和艺术空间进行个性化创造,巧妙地将陈列展览空间与原建筑进行结合的艺术。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是靠金钱堆砌出来的,也不是用高级材料制造出来的。一些博物馆以低造价做出高水平的陈列设计,照样在陈列展览中获得了成功。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精心设计、施工,使用一般的材料,花费较少的投资,同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做好博物馆的展览,就必须做好以下各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专门的班子,收集、整理、研究与展览主题、内容有关的学术资料,将展览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二是展品、辅助展品等形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三是做好展览内容的文本策划设计;四是做好展览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五是做好展览形式的构思与设计;六是做好展览的制作与布展;七是保障展览的筹建资金;八是尊重展览工程的合理时间进度,留下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展览工程,避免因筹建时间严重不足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九是按照展览工程的规律进行科学规范的运作。只有真正做好上述九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把陈列展览做好做精,确保陈列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陈列展览形态的艺术性,制作工艺和布展的严肃性,展览造价的合理性和展览技术的安全性。陆建松教授则根据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包括相关学术资料准备、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科学规范的工程运作、展览内容的文本策划设计、展览形式的创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与设计、展览设计、制作与布展控制、展览筹划资金的保障、展览工程的时间保障、选准人选好队伍等在内的十大支撑条件,以确保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水平和质量。

博物馆展览体系的探索是一个大量收集资料、多方考察研究的过程。要制定合理的博物馆展览体系,就必须明确博物馆的定位,博物馆定位决定着博物馆展览体系的走向,而科学、严谨的博物馆展览体系的构建,必须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首先应深入分析博物馆自身的文物藏品资源状况,同时对科学研究水平、专业人才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例如上海博物馆是艺术类型的展览体系,各展览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补充,并从历史文物精品展示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成就,还举办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展,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博物馆应积极探寻各自的展览体系。没有规范化的合理展览体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特色就难以体现。

体现时代精神,树立精品意识将是博物馆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精品陈列”是指一个完整成熟、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形式新颖,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达到一定高度水平的陈列展览。专家认为,一个受欢迎的陈列展览一是要选题恰当、立意鲜明,二是要定位准确、设计合理,三是要制作精细、力求新意,四是要强化服务、注重效益。精品陈列既不是纯粹的“明星文物”罗列铺陈,也不是传统的教科书形式,而是能够给社会公众讲述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思索、使人留连的完整故事,给专业人士展示一个有所启迪、有所借鉴、有所收获的文化空间。

一座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观众数量和宣传报道数据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教育活动,把对历史的思考深度、对美的追求方向传递给社会公众,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众参观陈列展览是为了寻找一种文化体验,寻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至关重要。高质量的陈列展览远远不是简单的形式、技术问题,更是牵涉到包括文物藏品的保管质量、研究深度、讲解水平、服务能力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在内的博物馆各个环节,确立一个陈列展览项目并非易事。陈列展览的策划、创意、设计都有着必需的条件要求。以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只注重陈列大纲、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式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时下,国际上一些大型博物馆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又加上了一个策展的环节(即陈列展览的前期策划)。策展的深入开展可以使后续环节更为顺畅。策展研究报告是陈列展览的可行性研究,包括研究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内在联系,选题整体规划和独立项目之间的衔接,主题确立的社会意义和预期效果,叙事线索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展开,以及重点文物展品的描述、展厅气氛营造的设想、周边环境状况的掌控和社会宣传活动的展开等方面。其主要内容是在拟定博物馆陈列展览基本构思(包括展示结构、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展示特色、展示品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的同时,开展观众群体(包括面向社区群体、学校群体、专业群体、旅游群体及特殊群体)的调查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需求,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进行评估。陈列展览大纲则包括展览主题、结构框架、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展品等内容。博物馆展览水准的高低,一个重要因素是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的质量。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同样重要。没有高质量的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就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准的博物馆展览。而对两者作用的忽视,正是制约我国博物馆展览水平的一大瓶颈。

创作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文本之前,应首先构思其结构组成。不同的展览有着不同的选题,同一选题的展览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立意,针对不同目标观众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每一个展览的内容设计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和立意,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有针对性地搭建框架、安排节奏、组织展品,将陈列内容和创作意图融合在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文本中,方能创作出符合陈列展览主题和传播目的的陈列展览内容设计脚本,方能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之后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工作团队,用于指导展览各个环节的工作,最终将展示内容和情感有效地传递给目标观众。

如今,是否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决定人类在未来的发展。作为负有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责任的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理念、传播低碳生活方式、推行低碳生活的社会责任,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具体而言,博物馆在采用声光电等技术、设备时,应适应陈列展示的要求,避免带来噪音和环境污染。展具的面料应尽可能使用绿色、优质、环保的木、石、棉、麻等天然材质,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沧桑、自然、永恒的文物展陈内涵,尽可能减少异味、辐射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既有利于文物展品保护,又有利于观众及展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优秀的陈列展览应该满足观众对参观舒适度的要求。其中陈列照明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了突出文物展品的效果,或为了营造神秘的氛围,多采用封闭式人工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恰恰忽略博物馆观众的感受,忽视了光照对人所产生的精神、心理作用,忽视了大多数人惧怕、讨厌甚至拒绝黑暗的心理。“导致观众无法把目光聚焦到展品上,不得不瞪大眼睛仔细搜寻前方是不是正确的参观通道,是不是会被障碍物绊倒。这样无疑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因此,博物馆陈列的展示方式和照明不仅要烘托陈列的主题和展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观众接受环境的能力,清晰辨别展线道路以及顺利通过展线的需要。

一个好的展览设计应该在必不可少的设计之外,尽量不再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设计手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简约主义”,主张“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这种思潮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它的出现既是对复古风潮的叛逆,也是对简约主义美学的发展,其风格是将设计 元素简化到最少程度,以极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情、理性双重需求。这种简约主义理念也流行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努力使人们暂时摆脱繁琐、复杂的环境,找到简洁、自然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契合了现代人在快节奏、超负荷工作压力下的心理需要。因此,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也应顺利潮流,“使我们的设计简洁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失底气”。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使者,自觉走向低碳生活。例如位于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选择了极少主义的内部展示空间,所有展厅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馆内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灯具在自然采光系统引入展厅后被完全隐匿,甚至连空调系统的出风口也被减弱为墙根地板处的一排细长格栅孔,远看似有若无,墙面的各类插座及开关被全部抹去,只留下一片纯净的白色,从而凸现出那些悬挂于墙面或摆放地上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目前,博物馆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一般化地参观展览,更需要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观众是展示空间的最终服务对象,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理念,赋予观众轻松愉悦的心情。博物馆应结合展厅现状,更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根据各部分内容设计的需要,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和亮点;应从众多的展品中选择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展品置于浏览节点,构成整个陈列体系的焦点,产生高潮迭起的艺术效果,形成立体化、人性化、趣味化的设计效果,以及具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参观效果,避免平铺直叙。

此外,陈列展览必须为观众提供适宜的参观环境,使人们感到在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活动中来。展厅空间序列的组织应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和高潮,实现展厅的分割合理、展线的布局流畅和展品的疏密有致,营造和谐变化的整体氛围。陈列展览和展厅环境设计中,越是细节部分越应体现人文思考,给观众提供符合心理需要的参观环境,帮助观众加深对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的理解。在整体空间设计时,有关人员应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厅现状,合理进行空间分割,营造整体空间的氛围,使空间设计产生的意境符合展览内容设计的表现要求。

第三篇:博物馆陈列展览体系的策划

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尤其是临展和特展,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内容精彩纷呈,构成了文化领域中绚丽多彩的文化亮点,有的临展和特展甚至引起了“文化轰动”。但对博物馆来说,要科学运作并保质保量地推出这些陈列展览并非易事,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如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无论是历史类的,还是艺术类的,都已不再是主题单

一、陈列元素简单、表现手法单调且常年不变的老面孔,而是追求主题多样化、内容学术文化含量高、形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与展陈实现有效互动与交流。换言之,就是努力使陈列展览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二是由于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多元化,常常导致一些选题新颖独到的展览仅靠一馆之力难以实现,需要国内馆际及相关文化机构的强强联合,一些引进外展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双方或多方联手共同打造。而上述一切的实现,仅仅依靠一时的灵感、即兴化的点子,或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规划、一般组织的思维与运行模式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这需要博物馆领导和专家借助科学方法、系统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陈列展览所涉及到的诸多层面和环节事先进行富有创意且具有可行性的运筹谋划,以及对策划方案的狠抓落实———这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就是陈列展览策划。

如今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单个展陈带给观众的独特视听感受和心灵启迪,还体现在由一系列陈列展览即展陈体系所产生的系列性、规模化的综合展示效应带给观众的持久文化吸引和多元文化享受。

重视陈列展览体系的建构, 是博物馆保持持久力和后续效应的必然要求,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众的博物馆意识,推动公众由很少接触博物馆到愿意亲近博物馆、再到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转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一系列展陈的选题、运作方式、筹展周期、展出时间等进行整体策划

由上述不难看出,将“策划”这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应用到陈列展览工作中,是博物馆在公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谋发展的需要,是博物馆人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体性和能动性日趋增强的表现.全面提升和倾力打造陈列展览文化品牌,是新形势下博物馆彰显其文化价值,实践文化惠民的主要任务。重视陈列展览策划并不断增强策划的创新力度,是陈列展览水平实现大跨度提升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使庞大的陈列展览工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才能确保单个展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数个展陈呈系列化、规模化,使参观陈列展览真正成为观众的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之旅、一次高雅的艺术之旅和一次身心愉悦的休闲之旅。

我们力求将大量孤立存在且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打造成具有主题意义和独特叙事结构的陈列展览,实现由文物资源向文化资源的转化,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诉求,从而达到为当下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第四篇:关于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

关于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

[摘要]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博物馆,如何搞好文物展览,改进陈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搞好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几点做法。以供基层博物馆参考。

[关键词]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90-02

榆中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丝绸古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县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县博物馆目前馆藏各类文物336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87件、三级文物338件。2008年5月,榆中县博物馆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这为该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博物馆,如何搞好文物展览,改进陈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笔者就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榆中县博物馆陈列现状

目前,榆中县博物馆共推出展览两个,分别是馆藏“古旧字画展”和“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2004年9月,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三馆大楼落成之际,推出了馆藏古旧字画展,展出古旧字画74幅。其中有元代赵子昂。清代唐琏、吴镇、刘尔忻等10多位书画大家的作品,品味较高,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007年8月,在兰州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开幕之际,推出了“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出化石、陶器、石器、铜器、铁器、佛造像、金银玉器、钱币、志谱、石刻等各类文物230件,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榆中的历史。截止2008年12月底,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大大提高了榆中县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

二、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主要问题

“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和“古旧字画展”充分展示了榆中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陈列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文物展厅所陈列文物没有按时代有序排列,给人以杂乱之感;陈列展览没有突出榆中的地域特色;字画展厅陈展方式落后;没有临时性展览,人气不旺;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员,陈展讲解服务水平不高。

三、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发展思路

(一)推出“榆中陶器展”,突出地域特色

榆中是古代先民最早的生活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马家洼、郭家湾等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陶器是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榆中县境内从川区到北山,各乡镇都有陶器出土。馆内珍藏着数以千计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器和齐家文化陶器,尤以半山类型的彩陶器最为精美。素有“彩陶博物馆”之称。

(二)重新布置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彰显精品价值

历史文物展厅是一个综合性展厅,应对展出文物进行认真筛选,选出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有序排列,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应追求少而精,彰显精品价值。

(三)改进字画展厅陈展方式。提升品位

榆中县博物馆字画展厅陈展方式陈旧。依旧是在展板上挂上字画展出,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应请有关专家指导设计字画展厅陈展方案,重新布置展览,力求做到安全有序、和谐统一、雅俗共赏。

(四)推出“唐代石棺及附属文物展”,突出榆中是丝绸之路重镇的作用

1972年12月,在榆中朱家湾发现的石棺墓,经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宿白教授鉴定为唐代武则天时期石棺墓,出土的石棺、墓志铭及附属文物金戒指、金龙牌堪称唐代石雕及工艺艺术精品,并引出了墓主人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墓主人为麴氏高昌国王后裔、交河郡王麴崇裕的夫人慕容仪),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为地方史志的编撰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墓葬也是甘肃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以山为陵的唐代贵族墓葬,石棺墓及碑文的发现无疑对麴氏家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弥补了兰州地区地下唐代文物的空白,在学术研究和地方史志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1991年,宿白教授来榆中县博物馆参观时曾说,这具石棺雕刻精美,龙是典型的唐代龙,是武则天时期的石棺,并指着出土的那枚镶宝石的纯金戒指说:“这枚戒指是进口货,唐王朝开放得很。”这枚戒指来自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充分反映出唐王朝的强盛、繁荣、开放和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目前,榆中县出土的唐代文物很少,推出“唐代石棺和附属文物展”可以让外界充分认识榆中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五)推出“肃王墓附属文物展”。加大影响力度

明肃王墓位于榆中县来紫堡乡,分布于黄家庄村北平顶峰南麓,枕山面野,坐北向南,排列井然,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它是明代分封在甘肃的历代肃王及其王妃的墓葬,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定制分藩,陆续将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皇子朱木英是朱元璋的第14个儿子,系妾妃所生,初分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为肃王,始驻平凉,后就藩甘州(今张掖),建文年间,内徙兰州,肃王府现为省人民政府。肃王墓葬有明代十位藩王:肃庄王朱木英、肃康王朱瞻焰、肃简王朱禄埤、肃恭王朱贡鲸、肃靖王朱真淤、肃定王朱弼桄、肃昭王朱缙炯、肃怀王朱绅堵、肃懿王朱缙火贵、肃王朱识金宏,还有二位妃子:肃庄王妃孙氏、肃怀王妃王氏,一位夫人:肃王朱识金宏夫人薛氏,共11座墓葬。另有肃安王朱弼柿、肃宪王朱绅尧分别葬于兰州七里河西圃子湾和周家山,共13座陵墓。墓群规模之大、埋葬时间跨度之长、墓葬之集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人们誉称为兰州的“十三陵”。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止于明崇祯十六年(1644),时间跨度226年,是我国西北地区品位最高的明代墓葬建筑群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出“肃王墓附属文物展”无疑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榆中参观,既可以提升榆中县博物馆的人气,又可以很好地对外界宣传榆中。

(六)办好临时性展览

除办好以上几个长期性展览外,还应办好l临时性展览,以吸引观众,聚集人气。如可以举办革命文物展,将中共甘肃特支书记张一悟同志的遗物展出,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向他们讲解张一悟同志的革命事迹,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还可以举办民俗文物展,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和贴近乡土的特点,民俗演变又与历史发展紧密融合,所以推出民俗陈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七)加强培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和美的塑造者。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有位日本学者说:“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博物馆应该像爱护珍贵文物一样,爱护和对待观众。如果不考虑观众,或者根本没有观众来参观博物馆,那么应该说这个博物馆不成为一个博物馆,或者至少说是一个不合格的博物馆。”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因此,办好展览的另一个因素是高质量的讲解。一场精彩的讲解可以使展览增辉,成功的展览和精彩的讲解相得益彰。博物馆应加大对宣讲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上培训班,请专家指导,从仪容、仪表、讲解语言、语气、姿势、手势、眼神、表情、讲解技巧等方面对宣讲人员进行示范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宣讲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观众运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力求做到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使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

榆中博物馆目前已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推出了“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馆藏字画展”,“肃王墓附属文物展”、“唐代石棺及附属文物展”、“民俗文物展”、“张一悟同志遗物展”等展览将陆续和观众见面,博物馆应不断汇总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丰富陈列内容,改进陈列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挖掘文物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榆中文物,吸引更多的观众将目光移聚到灿烂的榆中古今文化中来,使博物馆逐渐成为对公民进行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

第五篇: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与公众进行宣传和展示。在新形势 F,博物馆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陈展形式,丰富陈展内容,着力办好精品陈列展览。凶为精品陈列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现代的展示效果,还能让观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博物馆不仅要创作精品展览,更要埘精品展览进行精心维护和持续投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样的陈列展览才有持久的魅力,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娱乐。

关键词:陈列展览;创新发展;特色与个性;

以人为本广大观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品的选择上,以及陈列展览密度的安排上,认真解读本地区古今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文物藏品的丰富内涵,从中提炼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东西,把特点分析与特征体现统一起来,使展览更加个性化。例如,笔者所在的淅川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运作,举办了大型基本陈列《渠首楚文物精品展》。在展览策划初期,设计人员在展览形式上充分考虑到,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及其感受,坚持‚以人为本‛ 来办好陈列展览。同时,设计人员花费了较大的精力来解读本地的历史文化。是楚始都所在地、楚文化的发祥地、我国南北文化交汇处。结合这些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经过全面分析和对馆藏资源的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合理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展现独具特色的文物藏品,充分展示丰厚文化底蕴,潜心打造精品展览的布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该展览改掉过去传统的办展模式,配套了文字展板说明,增设了‚王子午触摸‛、‚虚拟翻页‛、‚虚拟讲解员‛等多种互动及辅助陈列项目,满足了观众探求知识的好奇心,拓宽了展览的知识量、信息量,全面再现了 2 5 0 0年前楚始都丹阳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脉络,收到了理想的社会效果。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也很重要,不但要体现其个性特征,还要充分发挥文字说明传达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其中文字说明要体现简洁、明了、生动、活泼、优美流畅、富有趣味。另外,说明牌字体的大小、摆放的位置等细小部分也都要精心考虑,进行合理布局,充分体现其艺术忡。只有这样一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观众,多角度、深层次强化陈列展览内容的感染力,才会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

笔者认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用先进的陈列理念作指导 早在 2 0 0 3年,国家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i贴近要求,博物馆要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这充分体现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为此,博物馆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陈列展览要想达到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目的,就必须科学、系统、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这就需要了解大多数观众的兴趣与喜好,对陈列内容能否突出特色,以及陈列空间布局设计、灯光及辅助展品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只有对博物馆陈列展示具备整体策划设计的能力,才能赢得观众,从而不断的前进与发展。陈列展览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精心提炼陈列主题。陈列主题是陈列展览贯穿始终的灵魂与脉络,最能充分体现陈列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观众的认知结构紧密关联。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专题陈列,精心提炼主题都至关重要。不论陈列内容的学术层次多高,文物展品的内容多丰富,其展示内容都与主题相吻合,这样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兴趣 j共鸣,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举办展览的创意阶段,町以通过向广大观众发放问卷调查、组织网上征询、召开‚博物馆之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掌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想看什么展览、需要什么展览,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参观学习及欣赏需求。并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差异中找出参观博物馆人多数人的共性,做好观众需求的准确定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展原则。3展示手段力求多样化、艺术化 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充实展览内容。淅川县博物馆在举办陈列展览时,注重挖掘展览内容潜力,使展示内容多元化,展示方式艺术化、多样化,从而不断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2陈列展览内容要拓宽知识信息量,独具特色。体现个性 陈列的内容要体现特色,具有个性化,还要加大知识信息量,要让f(2)科学设计,预防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时,要注重对细节之处的处理。在对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预防和处理过程中,要对一些非常特殊的位置采取必要的特殊处理方式,对裂缝的大小,对收缩缝、沉降缝等结构性裂缝化置的设计等等都要给予详细的描述和说明。除此以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各式各样的洞 L,这也会导致墙体的破坏和裂缝,所以,在对洞孔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墙体的裂缝问题,要仃先见之明,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并且在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进 r羊细的设计和规划之后,要对一些可能出现结构性裂缝的位置特 别给予注意和重视,不管是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施工完成后都要加强对这些重要位霞的定时榆查,做到防忠于未然。例如,在设计中,对一些容易生开裂的位置要特别用文字或者图片加以说明。(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个施1二项目的实施,不仅要有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质最管理体系,还要有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因此在施工过中,处理要严抓施工质量之外,还要对施工工人的质量严格控制,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号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人的贞仟意识、人局意识、协作意识。因此,做到了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使每’道施工工序都符合标准,并且对施工时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调配疗法等进行质量监督和柃套。(4)采J}]先进的施TT艺。虽然针对某些因素造成的墙体裂缝,当前没行i艮好的办法避免这些裂缝的产生,例如由 r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但是我们叮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实现控制和减少裂缝。例如,在房屋设计中,如果是多层混合结构的房屋,可以在房屋的设计中可以采取增加构造枰的方法,因为构造梓可以使建筑物的抗剪强度增强,继而可以降低墙体出现裂缝的 L率: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墙体裂缝问题,可以采用借助墙体保温隔热的方法。(5)加强混凝:结构的养护。相当一一部分裂缝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养护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于施工结束后的房屋建筑,相哭的工作人员要把相关的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首先要对养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开展一螳培训活动,对施工人员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建筑物养护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各个 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时间和养护规模,还要再养护期间做好对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开裂现象及时地修补和控制,切实地把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结语: 通过对建筑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个结论,即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严格把好材料关、注重施工的规范性和设计的科学性,注重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就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出现。参考文献: [ 1]侯瑞平.试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止措施2011(O 6)[ 2]何映成.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和见解2011(1 8)[3]朱学军.人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研究2011(2 1)

下载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届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

    中国文博界的“奥斯卡奖” 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 展览精品评选终结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公布) 一、特别奖(3个) 1、‚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 2、‚‘......

    博物馆展览展示设计的陈列原则[★]

    博物馆展览展示设计的陈列原则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它凝聚着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物化的形......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5篇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 摘要:博物馆陈列展览是知识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博物馆是以观众为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与资源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有自己的主题......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章程(试行)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章程(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水平,规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以下简称“十大精品”)评选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

    历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

    1997年度 十大精品陈列 ‚鲁迅生平陈列‛(北京鲁迅博物馆)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精选)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程序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其运转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

    谈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

    摘 要: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与多种学科和多种专业技术有紧密联系的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充分展现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地方博物馆走......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在推动行业自律作用,指导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行为,确保设计和施工任务质量,为国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