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1:0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体现了文化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是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4年来,始终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农户小额信贷推广的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诚信、服务、廉政和人本为要义的小额信贷金融文化,对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环境改善难、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新路。

以加强诚信建设为生命线,培育农户小额信贷诚信文化

金融发展,诚信为本。对农户小额贷款而言,培养农户的守约、践约意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把信贷重心转向农村的重大实践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放贷难问题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诚信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农户小额信贷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主要依据农户的诚信情况发放贷款,因而诚信建设尤为重要。培养诚信文化,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实际上,农民是勤劳淳朴善良的,懂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只要金融机构信任农民、在放贷过程中不“吃、拿、卡、要”,农民大都会按期偿还贷款。农民对待借贷的传统认知,为培育小额信贷诚信文化提供了良好基础。金融机构应通过法制培训、道德 1 教育、利益引导等措施,大力建设文明守信的小额信贷诚信文化,进一步增强农民信用意识,净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村诚信文化建设,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秉持“农民最讲诚信”的工作理念,积极培育小额信贷诚信文化。加强和完善小额信贷的贷前培训与系统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和理解金融与信用的唇齿相依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实守信、利己利他”的社会氛围;开展信用评定和信用公开,使农民理解信用的价值;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农民守信,只要农户讲信用,就可得到额度放宽、利率优惠、诚信奖励等优惠政策,并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使具备良好信用的农户充分享有诚信的收益和便利;着力在信用社内部开展员工诚信自我培育提升工作,引导其以诚信的理念、态度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工作,以诚信滋养诚信。这些举措使诚信的种子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均控制在2%以下。

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构建农户小额信贷服务文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金融业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具有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性,给金融服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同时,对于农户小额信贷服务工作人员来说,仅懂金融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农业技术。因为小额信贷顺畅贷出、安全返回不是最终目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根本使命是运用金融资源和手段支农、惠农、兴农,着力扶持农村新的科技生产力,探索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的还可以将小额信贷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农业高产、高效、高收益。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理念,改变信贷员只管放贷、收贷的传统做法,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建设具有“三农”特色的小额 2 信贷服务文化,将小额信贷与农业科技发展有机结合,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贷款按期收回。

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小额信贷服务文化,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按照金融业“过程就是产品”的服务属性,强化农村信用社姓“农”的服务本位和服务理念,主动上门服务,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保证农户小额信贷的服务过程优质化;将从事小额信贷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员”,把“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作为主旨和工作方法,与海南省科技部门、海南中华职教社通力合作,聘请“三农”科技专家进行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使小额信贷技术员成为农业科技的行家里手;由小额信贷技术员兼任海南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和中华职教社农民技术培训辅导员,担当起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在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与市县、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实现有效对接,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选择经营项目,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合理决策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强化廉政教育为突破口,培育农户小额信贷廉政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额贷款户数众多,成本高,风险大;二是一些金融机构信贷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加重农民贷款负担,从而导致部分借款农民不愿或不想还钱。从大量的实践分析来看,信贷工作人员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行为是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实践分析还表明,农村存在很多“关系贷款”,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借其他农民身份证骗贷,贷款到期久拖不还,严重败坏了信贷环境。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重构两个信心,即金 3 融机构对农民信用的信心和农民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信心;核心是加强金融机构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治理信贷工作人员信贷腐败问题。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大力弘扬和培育廉政文化,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完善廉政工作规程,搭建了农村信用社廉政文化体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加强对小额信贷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把廉洁教育与职业道德操守教育结合起来,促使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形成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的良好风尚;把严明纪律、公开办贷、阳光操作、强化监督,严禁“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作为全体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组织规则,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把“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支烟、不拿农民一分钱”作为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行为准则。为使行为准则成为全体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自觉行动,一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主流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号召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监督,凡举报小额信贷技术员违规行为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万元奖励或查实金额10倍的奖励;另一方面,小额信贷技术员实行师傅带徒弟制度,师傅对徒弟的违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每3名小额信贷技术员按7∶2∶1形成鱼咬尾监督审核机制,3人中有1人违规,其他信贷技术员同样受到处罚,使小额信贷技术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机制。这些做法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了违规成本,使腐败行为无处遁形,有力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净化了农村信贷环境。

以人才培育为落脚点,构建农户小额信贷人本文化

现代金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关键在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4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打造和谐向上的小额信贷人本文化,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的小额信贷从业人员队伍,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小额信贷过程中,建立了一支500人规模的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通过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和核心管理层队伍建设,对小额信贷技术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技术教育,促使小额信贷技术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采取传帮带、组织学习、网络化知识管理等形式,着力培养信贷技术员综合业务素质,努力做到一名小额信贷技术员就是一面旗帜。小额信贷技术员扎根农村,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传农民知识,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与农民共同劳动,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与广大农户建立起深厚的鱼水之情。目前在海南农村,农户把小额信贷技术员看作党和政府的好干部,给予充分的信赖。很多农民称,小额信贷技术员虽不是大学生村官,却类似大学生村官。对此,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给予高度评价:“我很欣赏农村信用社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农村信用社的干部应当优先从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中培养,各级政府招录公务员应当优先从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中选拔,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应当成为党的优秀基层干部培养的摇篮”。为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技术员联系农民、服务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海南省委组织部把选派大学生乡官、村官与培养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有机结合起来,选派了100名优秀小额信贷技术员挂任农村“两委”副职,选派了10名优秀小额信贷技术员挂任副乡(镇)长,促进小额信贷技术员成长,为培养“为民、亲民、爱民”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篇: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日期:2008-04-23]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仍存在三大主要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矛盾;出路

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2年得到了大发展。据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就有30 710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此项目,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贷款余额共近1 000亿元,获贷农户5 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 885个,信用乡镇1 736个。农村信用社正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的舞台上。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1 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产品。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200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 589亿元,各项贷款增加1 951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增盈减亏33.86亿元。通过对湖北省某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与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

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1.2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首先,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有些地区信用社还建立了村信贷协管员制度)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使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简化了贷款手续,免除了传统商业贷款活动中借款可能发生的公证费、资产评估费、招待费等,也不需要承担国际经典小额贷款模式所涉及的强制储蓄成本、缴纳小组基金的成本、频繁参加小组会议和频繁还款的交通成本及机会成本等;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克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可能性。

其次,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农”中坚金融力量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山西省临汾市农户自2001年以来,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通过“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办起了几十个333.3~2000hm2大小不等的蔬菜基地、特色水果基地和药材基地,建成了果蔬保鲜中心,组建了销售中心。通过企业建基地、小额信用贷款扶植农户进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方式,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户也不会因贷款难而丧失追求农村新的经济增加点的机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武汉新洲区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成效显著。2002年,全区小额信贷累计投向渔业4 000多万元,蔬菜1 400多万元,蘑菇700多万元,蛋鸡680万元,鸡汤420万元,木业220万元。仅大埠水产养殖区投放贷款达850万元,接近40%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新增精养渔池400hm2,新增黄颡鱼套养面积333.3hm2,促进了养殖业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设。通过调查,在当地通过贷款发展渔业的农户,户平收入增加2 000元,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 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三大主要矛盾——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拦路虎”

2.1 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

从资金供给方面看,截至2002年底,全国信用社不良贷款5 147亿元,占总贷款额的37%,已由19 542家信用社资不抵债,占机构总数的55%。巨额亏损严重削弱了信用社的资金投放能力。央行为弥补信用社贷款资金的不足,采取了输血型的再贷款,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而且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处于试行阶段要其把大部分信贷资金转向小额信贷对于一向具有“城市化偏好”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确实还需要时间和勇气。

从资金需求方面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成功运行,是解除我国需求型金融抑制的最佳途径。一方面说明农村信用社的借贷资金不再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许多由于获得了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而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的农户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活广告,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需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农户肯定会有越来越多。随着该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额也会越来越大。

2.2 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

(1)期限。目前的农户小额信贷并未能建立起一种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中长期贷款,满足农户多方面需求的有效机制。由于农信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现阶段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于央行的支农再贷款,而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为6个月、9个月,最长为一年,并规定不得展期。

(2)利率。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借贷双方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果利率过低,小额信用贷款又会再次成为寻租的对象,中低收入农户又会面临再一次被边缘化的可能。如果利率过高,则会加重农户借贷成本,打消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念头。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成本和农户的还贷能力实行浮动利率。

(3)金额。由于农产品需求结构多元化,农户的生产也不再局限于粮食生产,还要进行经济作物、特色养殖、花卉种植等,因此农户的贷款需求与以往相比大大增加。但是农村信用社在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金额时,非但没能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贷款需求变化,而且从农村信用社或者信贷人员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信贷风险,存在人为压低贷款额的现象。

2.3 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其无疑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喜事,即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可能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但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来说,太多的利益外溢,因为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是无法体现在其收益表上的,也就是外部化了,而且在现有体制下又得不到合理补偿,甚至还有可能承担部分社会成本。因为在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特别是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尚未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可能会承担本应通过保险由社会共同承担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仍出现严重的“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据报道,80%左右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际上是投向了高收人农户,在对中低收人农户发放贷款时,农村信用社仍然较为谨慎,中低收人农户可获得性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为发达地区小额信贷资金机会成本会很高,农村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渠道。笔者曾对浙江省某市的一家农村信用联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就该信用联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总量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 900万增加到2004年的3 400万,增长率为1.47%。但从其所占该农村联社当年贷款总额来看,该信用联社2003年的贷款总额为18.294亿元,2004年为19.218亿元,增长率为6.24%,明显高于农户小额贷款的增长速度,而且农户小额贷款所占总贷款的份额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分别只占1.59%和1.74%。三大有效措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的出路

3.1 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科学设计农户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和金额

一要本着为农户着想、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依据风险大小、信用高低和农户的偿还能力,适当控制贷款利率的浮动,实行差别贷款利率;二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周转速度相衔接,坚决克服人为缩短贷款期限和违背农户意愿安

排贷款的做法;三要确定符合农户资金实际需求的贷款额。农户小额信贷以“小”为特征,主要解决单个农户的资金需求,防止“垒大户”造成的信贷风险。但小额信贷也不是越小越好,发放的贷款额应至少能维持农户整个生产周期的资金投入量。

3.2 构建完善的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

农业的双风险性使我们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过程中,为保证小额信用贷款的良性循环,应规定农户投资的农业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是一种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转嫁给了社会的有效途径,并且符合分摊风险的互助原理。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我国自1992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以来,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但由于商业保险机构的商业利润动机和实际政策功能之间的矛盾,使其发展困难重重。实践证明,这种商业化的农业保险模式是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形势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明确界定农业保险公司的性质,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确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确定其主要经营目标不是盈利,其经营目的、方式和规则等都是与商业保险不同。

3.3 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给予优惠政策,引入竞争机制

给中低收入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具有社会性,能增加社会福利。研究表明给穷人贷一美元比给富人贷同等数额的款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农信社的农户小额信贷将服务群体扩大到贫困者或低收入人群,则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行为,而且带有公共品性质。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原理,由于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公共品的供给永远是低于最佳供应水平,即公共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没有任何外部条件激励的情况下,向贫困者提供小额信贷显然是没有动力的。作为反贫困主体的国家,不能将带有反贫困性质的业务完全推给已商业化的农村信用社,应通过减少税费或资金的优惠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信贷。如在再贷款利率方面给以适当的优惠以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成本或调整支农再贷款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小额信贷营业税与所得税,鼓励农村信用社多发放小额贷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支持,允许像邮政储蓄等机构进入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减低因农户业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资金压力,而且通过竞争,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殷红霞.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效应及风险防范.[J].理论导刊,2004(9)何广文.以金融创新促进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

(2)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4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特有的弱质性,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着市场失灵,商业性金融机构及传统的信贷方式不将农业和农民视为理想融资对象的现象。然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迫切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的,于是,小额贷款作为金融制度安排和业务创新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概念入手,结合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及瓶颈,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瓶颈;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概念

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以农户为贷款对象,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的一种创新产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和金融发展手段,惠及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而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贫民和微型企业,在扶贫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户小额贷款是针对农户放款且额度较小,本身具有分散风险的特点。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自七十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以来,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已经成为各国扶贫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当前全世界有上亿人受益于小额贷款运动。我国于1994年初至1996年1 0月这一阶段,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探索通过小额信贷途径解决信贷扶贫资金脱离贫困户的问题。在1998年中国共产党第15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小额信贷是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1999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并于同年7月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到2 0 0 0年,小额信贷在农村信用社开始进行推广。其后,国家及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文指导和颁布各种条例,正式承认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合法性,确立了小额信贷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然而尽管政府出台大量有利于推动小额信贷发展的法规文件,农村信用社也积极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可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不断发展,但其中小

额信贷占信用社农业贷款份额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增幅明显放缓,小额信贷的发展遭遇困境。以广东农村信用社为例,2003年最高峰时贷款余额为20亿元左右,2008年贷款余额下降到17.3475亿元。究其原因,是由于小额信贷发放的减少。与2003年相比,广东农信社小额信贷减少了2.7731亿元。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的瓶颈

3.1 信用社人力资源不足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员工的素质低下和人数较少两个方面。首先在员工素质方面。在信用社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还不到总人数的10%,并且大部分忙于日常业务的处理,缺少对小额信贷业务系统的培训;过去农村信用社大批业务骨干在其与农业银行“脱钩”时被农业银行调走;同时,个别信贷员平时不注意政治思想、业务学习,法制意识、制度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在“情”与“利”面前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视制度为儿戏,不惜铤而走险发放大量违规、违纪贷款,给信用社小额信贷资金造成一定风险。其次,信贷人员也较少。信用社机构较多,但是每个乡镇网点配置的人数大多数控制在7人左右,其中信贷人员一般是每个单位3个人,这样很难对千家万户的服务对象情况了解透彻。还有不少地区由于信贷员人手少,主任兼信贷员的还很多,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这样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强信贷管理,从而使小额信贷的存贷差小,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

3.2 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投向农业,使其经营与农民的农业生产关系紧密。当下我国农村产业模式具有先天性的低效益、高风险的特点。特别是小额农贷大多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等,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收成不好的年景,便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我国的农业保险机制尚未健全,自然灾害的损失往往会使农民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信用社的业务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3.3 现行贷款分类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的信用社大都实行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法,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而此种分类法的主要缺陷是:(1)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因为未到期的资产未必都是正常的,有些期限长的项目贷款虽然还没有到期,可是借款人可能已经丧失了还款能力,可是按期管理却仍然算是正常的,这样不利于及早发现和防范风险。(2)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在此种分类方法中,只要是还款超过3年以下的都一概划分为逾期贷款,逾期的时间为一天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一样的,这显然不合理,使许多贷款风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3)容易造成农村信用社收益的错误估算。按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逾期两年的贷款不能挂账停息,从而导致信用社收益高估。对呆账准备金的规定,又使信用社经营成本低估。致使信用社不得不为虚增利润而超额纳税、超额分红。同时,坏账难以及时冲销,贷款损失难以及时弥补,这意味着信用社真实资本减少。

这种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法的最明显的不足是,它只是贷款逾期发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作出的一种被动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之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4 小额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1)贷款审查监控漏洞,贷款质量管理要求贷款应坚持“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活动中普遍缺乏对信贷资产的全程的风险监控,使得“三查”制度流于形式。(2)责任追究制度尚未落实到位,在农村信贷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了了之,没有对过失人进行相应的处罚,难以起到警戒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信贷人员的工作态度,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不会高度重视。(3)监督机制的缺失,自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就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但是由于前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体制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的规范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工作还不能及时跟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四、加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信贷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

加强信贷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信贷员,首先要发扬走村串户的背包精神,置身于群众中

间,认识农民,了解农民,巩固多年来与农民建立起的“鱼水”之情。其次要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特别是对那些资信好、实力强的贷款户要千方百计满足其资金需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留住客户,达到贷款营销目的。

4.2 建立农业保险、保障制度

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使借款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能够得到补偿,增强其还款能力,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发展滞后,但可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一般都是由国家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来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由政府组织提供补贴,委托大的商业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据此,我国可增设涉及国家农产品安全的农业生产领域的保险险种,商业保险不能提供的,应由政府主导,以政策性经营为主。

4.3 实现贷款“五级分类”

由于以四级分类为主的风险分类方式不利于准确反映风险和审慎监管,银监会决定于2006年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五级分类法比四级分类法更为严格,它要求提供更多的风险准备金。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可以科学地揭示和计量风险,揭示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整体风险情况,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其潜在的历史遗留问题,防范风险,而且还可以促使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4.4 完善“三查”制度,实行审贷分离

贷款的“三查”制度是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与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将贷前调查作为一种经济预测行为,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产供销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加强和提高贷款质量。贷时审查是即时决策,是加强和提高贷款质量管理的关键。它是在贷前调查的基础上,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贷后检查是对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贷款“三查”制度是正确掌握和发放贷款,提高贷款质量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是根据信贷资金运动规律控制贷款数量和结构的完整过程。贷款调查全面、深入、细致、预测准确,就能保证贷款决策的正确率,为贷后检查提供较明确的线索。贷后检查深入、认真,就能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日后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打好基础。此外,为了保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安全,实现资金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贷款审批的透明度,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要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制度。审贷分离制度是指从农村信用社的体制上实行贷款业务调查与审批、事后检查与资金收回的双轨制约机制。对于较大的贷款项目,在贷款的管理上应将贷款对象信用状况的调查和对贷款对象的借款申请的批准权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人员。

第四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考核办法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考核办法

为了又好又快的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小额信贷团队,根据省联社和小额信贷总部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类型

考核类型分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两种。

二、考核范围、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范围

1、小额信贷总部(划分各市县片区);

2、各市县小额信贷部;

(二)考核对象

1、小额信贷技术员(以下简称“信贷员”)

2、小额信贷部副队长(以下简称“副队长”)

3、小额信贷部队长(以下简称“队长”)

4、小额信贷总部市县片区负责人(以下简称“市县片区负责人”)

(三)考核内容

1、客户(妇女)发展数量

2、农户信息采集数量

3、利息回收率

4、本金回收率

5、出勤

三、考核标准

1、客户(妇女)发展数量

(1)信贷员每月15户,每季度45户;

(2)副队长(个人)每月10户,每季度30户;所管辖片区信贷员每月每人平均10户,每季度每人平均30户;

(3)队长为每月5户、每季度15户;所管辖片区信贷员每月每人平均10户,每季度每人平均30户;

(4)市县片区负责人个人不做此项考核;

2、农户信息采集系统

信贷员和副队长每人每月22户,每季度66户;队长和市县片区负责人个人不做此项考核。

3、利息回收率

利息回收率月度和季度考核为99%(含)以上;

4、本金回收率

本金回收率季度考核为98%(含)以上,不做月度考核;

5、出勤

(1)、副队长对所辖信贷员进行考勤,考勤时间为上午7:45,并将当日出勤报告在8:30之前短信发送给队长,每天负责收集和整理所辖信贷员用手机汇报的当天工作内容,每周六发送至市县小额信贷部邮箱;

(2)、队长根据出勤报告进行抽查和检查。(3)各市县小额信贷部周例会、小额信贷总部视频会议以及市县联社会议等要求:周例会要求在15分钟前签到并按要求坐好;其他会议要求在20分钟前签到并按要求坐好。

(4)市县联社人事部门和基层社网点主任对各市县联社和基层社网点的信贷员的出勤进行监督。

四、考核组织领导

考核由总部业务发展部、综合部和稽核部联合进行考核,陈奎明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为各市县小额信贷部队长。

五、考核方法和程序

采用定量考核的方法,分综合业务系统的数据和出勤率两部分。

每月月底由总部办公室将本月和本季度的综合业务数据(客户发展数量、农户信息采集、利息回收率和本金回收率)和出勤率进行统计汇总;

六、考核奖罚

(一)客户(妇女)发展数量

1、信贷员

每季度超过60户且每月超过20户的,超过60户的部分按照每户100元给予奖励;连续三个季度超额完成表现优秀信贷员进入副队长的后备人选;

每季度未达到45户,不足45户的部分按照每户50元进行处罚; 连续三个月(一季度)不足30户且平均每月不足10户的,给予留职查看三个月的处分;

留职查看三个月的处分期间客户(妇女)发展数量不足30户且平均每月不足10户的,解除劳动关系;

连续六个月(两季度)不足60户且平均每月不足10户的,解除劳动关系;

2、副队长

副队长每季度超过45户且每月超过15户的,超过45户的部分按照每户100元给予奖励;连续三个季度超额完成表现优秀的副队长进入各市县队长的后备人选;

所管辖片区信贷员平均每人每月15户以上的,每人奖励100元;平均每人每月10户以上的,每人扣罚100元;

副队长(个人)每季度未达到30户,不足30户的部分按照每户50元进行处罚;

连续三个月(一季度)不足30户且平均每月不足10户的,留职查看三个月,副队长职务撤换为代副队长职务;

留职查看三个月的处分期间不足30户且平均每月不足10户的,解除劳动关系;

3、队长

所辖信贷员平均每人每月15户以上的,每人奖励50元;平均每人每月不足10户的,每人扣罚50元;

每季度未达到15户,不足15户的部分按照每户50元进行 处罚;

连续三个月(一季度)不足15户且平均每月不足5户的;所辖市县小额信贷部信贷员平均每季度每人每月不足10户的,建议撤销队长职务;

4、市县片区负责人

所辖信贷员平均每人每月15户以上的,每人奖励30元;平均每人每月不足10户的,每人扣罚30元;

所辖小额信贷部信贷员平均每季度每人每月不足10户的,由总部负责另行考核。

(二)农户信息采集

信贷员和副队长每人每月不足22户,每户扣罚10元;每季度不足66户,每户扣罚10元;

副队长所辖信贷员平均不足每人每月22户,每户扣罚10元;

(三)利息回收率

每月对队长进行考核,回收率低于99%,每月扣罚队长1000元,市县片区负责人500元;连续三个月(一季度)回收率低于99%,撤销队长。

(四)本金回收率

每季度对队长进行考核,回收率低于98%,撤销队长职务;

(五)出勤率

1、迟到、早退者(含会议)每人每次50元;

2、矿工每半天100元,每天200元;

3、市县联社人事部门和基层社网点主任对信贷员监督举报经查核实的,扣罚该片区副队长,迟到、早退者,每人每次50元;矿工每半天100元,每天200元。

本办法由其中小额信贷总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与出路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与出路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 贫致富的法宝。但是,仍存在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 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这三大主要 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 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矛盾;出路

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2年得到了较大发展。据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就有30710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此贷款项目,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贷款余额共近1000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农村信用社正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的舞台上。但农信社小额信贷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加深对该问题的研究。

一、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1.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的产品。农信社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

通过部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首先,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有些地区信用社还建立了村信贷协管员制度)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使农户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简化了贷款手续,免除了传统商业贷款活动中借款可能发生的公证费、资产评估费、招待费等,也不需要承担国际经典小额贷款模式所涉及的强制储蓄成本、缴纳小组基金的成本、频繁参加小组会议和频繁还款的交通成本及机会成本等;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克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可能性。

其次,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农”中坚金融力量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宜春市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小额信贷累计投向渔业4 000多万元,蔬菜1 400多万元,蘑菇700多万元,蛋鸡680万元,鸡场420万元,木业220万元。仅大埠水产养殖区投放贷款达850万元,接近40%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新增精养渔池400hm2,新增黄颡鱼套养面积333.3hm2,促进了养殖业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设。通过调查,在当地通过贷款发展渔业的农户,户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二、三大主要矛盾——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拦路虎”

1.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资金供给方面看,截至2002年底,全国信用社不良贷款5 147亿元,占总贷款额的37%,已有19 542家信用社资不抵债,占机构总数的55%。巨额亏损严重削弱了信用社的资金投放能力。央行为弥补信用社贷款资金的不足,采取了输血型的再贷款,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而且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处于试行阶段,要其把大部分信贷资金转向小额信贷对于一向具有“城市化偏好”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确实还需要时间和勇气。

从资金需求方面看,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成功运行,是解除我国需求型金融抑制的最佳途径。一方面说明农村信用社的借贷资金不再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许多由于获得了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而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的农户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活广告,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需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农户肯定会越来越多。随着该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

金需求额也会越来越大。

2.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之间的矛盾

(1)期限。目前的农户小额信贷并未能建立起一种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中长期贷款,满足农户多方面需求的有效机制。由于农信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现阶段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于央行的支农再贷款,而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为6个月、9个月,最长为一年,并规定不得展期。

(2)利率。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借贷双方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果利率过低,小额信用贷款又会再次成为寻租的对象,中低收入农户又会面临再一次被边缘化的可能。如果利率过高,则会加重农户借贷成本,打消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念头。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成本和农户的还贷能力实行浮动利率。

(3)金额。由于农产品需求结构多元化,农户的生产也不再局限于粮食生产,还要进行经济作物、特色养殖、花卉种植等,因此农户的贷款需求与以往相比大大增加。但是农村信用社在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金额时,非但没能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贷款需求变化,而且从农村信用社或者信贷人员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信贷风险,存在人为压低贷款额的现象。

3.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喜事,它既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可能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来说,太多的利益外溢,因为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是无法体现在其收益表上的,也就是外部化了,而且在现有体制下又得不到合理补偿,甚至还有可能承担部分社会成本。因为在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特别是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尚未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可能会承担本应通过保险由社会共同承担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仍出现严重的“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据报道,80%左右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际上是投向了高收人农户,在对中低收人农户发放贷款时,农村信用社仍然较为谨慎,中低收人农户可获得性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为发达地区小额信贷资金机会成本会很高,农村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渠道。我曾对宜春市某农村信用联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就该信用联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总量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900万增加到2006年的3400万,增长率为1.47%。但从其所占该农村联社当年贷款总额来看,该信用联社2003年的贷款总额为18.294亿元,2006年为19.218亿元,增长率为6.24%,明显高于农户小额贷款的增长速度,而且农户小额贷款所占总贷款的份额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分别只占1.59%和1.74%。

三、三大有效措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的出路

1.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科学设计农户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和金额。一要本着为农户着想、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依据风险大小、信用高低和农户的偿还能力,适当控制贷款利率的浮动,实行差别贷款利率;二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周转速度相衔接,坚决克服人为缩短贷款期限和违背农户意愿安排贷款的做法;三要确定符合农户资金实际需求的贷款额。农户小额信贷以“小”为特征,主要解决单个农户的资金需求,防止“垒大户”造成的信贷风险。但小额信贷也不是越小越好,发放的贷款额应至少能维持农户整个生产周期的资金投入量。

2.构建完善的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农业的双风险性使我们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过程中,为保证小额信用贷款的良性循环,应规定农户投资的农业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是一种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转嫁给社会的有效途径,并且符合分摊风险的互助原理。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我国自1992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以来,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但由于商业保险机构的商业利润动机和实际政策功能之间的矛盾,使其发展困难重重。实践证明,这种商业化的农业保险模式是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形势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明确界定农业保险公司的性质,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确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确定其主要经营目标不是盈利,其经营目的、方式和规则等与商业保险不同。

3.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给予优惠政策,引入竞争机制,给中低收入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具有社会性,能增加社会福利。西方国家社会实践表明,给穷人贷一美元比给富人贷同等数额的款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农信社的农户小额信贷将服务群体扩大到贫困者或低收入人群,则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行为,而且带有公共品性质。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原理,由于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公共品的供给永远是低于最佳供应水平,即公共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没有任何外部条件激励的情况下,向贫困者提供小额信贷显然是没有动力的。作为反贫困主体的国家,不能将带有反贫困性质的业务完全推给已商业化的农村信用社,应通过减少税费或资金的优惠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信贷。如在再贷款利率方面给以适当的优惠以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成本或调整支农再贷款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小额信贷营业税与所得税,鼓励农村信用社多发放小额贷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支持,允许像邮政储蓄等机构进入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减低因农户业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资金压力,而且通过竞争,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殷红霞.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效应及风险防范[J].理论导刊,2004,(9).[3]何广文.以金融创新促进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2).[4]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下载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及防范对策专业班级:金融104学号7042710005学生姓名:刘宝春内容摘要: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考核办法(最新修改)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总部业务考核办法 为了促进小额信贷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小额信贷团队,根据省联社和小额信贷总部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本考......

    小额信贷创新渠道调查问卷

    小额信贷创新渠道调查问卷问卷编号:______ 调查员记录: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 调查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您好! 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农......

    浅析农村信用社联保贷款及催生小额信贷5则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农村信用社联保贷款及催生小额信贷 作者:鄢川源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 摘 要:随着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贷款内控管理制度的不......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

    构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思考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

    ×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

    落实责任搞好服务是确保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关键——xx县黄瓜园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xx县黄瓜园镇,位于县城西北面、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的交汇地带,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8......

    ×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

    落实责任 搞好服务是确保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关键——xx县黄瓜园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调查xx县黄瓜园镇,位于县城西北面、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的交汇地带,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